CN103609305B -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9305B
CN103609305B CN201310604049.3A CN201310604049A CN103609305B CN 103609305 B CN103609305 B CN 103609305B CN 201310604049 A CN201310604049 A CN 201310604049A CN 103609305 B CN103609305 B CN 1036093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row
soil
corn
depth
sha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040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9305A (zh
Inventor
冯瑞云
王慧杰
李广信
阎贵云
陈稳良
杨光宗
梁素明
石红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CROP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3106040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093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9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9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9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9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解决了现有玉米播种采用保护性耕作存在出苗不全导致秸秆还田率下降的问题。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秋季将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10cm后覆盖于地表,每两年进行一次深松,深松深度为30-40cm,然后进行旋耕,深度为5cm,使粉碎秸秆与表土混合;b、春季开沟时将秸秆排到垄沟的两侧,压实播种垄沟两侧垄台土壤,垄沟深度为5-15cm,种子播于垄沟湿土部分;同时进行苗前除草剂喷施。本发明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而且有利于种子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成活率,具有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优点,作物单位产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Description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及风蚀一直是黄土高原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全面耕翻由于表土裸露,对土壤的扰动严重,常常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分、养分流失,使耕地质量日趋下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保护性耕作是针对传统耕作弊端而发展的一种耕作技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推广正在积极发展中,前景广阔。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新型耕作技术, 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化学除草为特点,具有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防治农田扬尘、减少水土流失、提高作物产量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诸多效应,其效果主要是改变了“年年耕翻、茬茬动土”的传统作法,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受到农民欢迎。保护性耕作在水资源贫乏、风多沙大、植被稀疏、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我国保护性耕作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关键农艺技术和相应的农机具尚未成熟定型,不规范,科学性差,生产上重视经济而轻视生态,重当前而轻长远,许多地方甚至将保护性耕作误解为“懒耕”或“不耕作”。近些年以少免耕名义,南北各地大量推广旋耕和浅松,造成耕层变浅、犁底层形成。
目前随着玉米单粒播种的大面积推广,单粒播种要求土地平整,精细整地,依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作业,从而实现土壤墒情一致,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一致,出苗整齐一致。因此,单粒播种对土壤整地、土壤水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保护性耕作技术不能满足单粒播种的出苗要求,秸秆粉碎还田与覆盖处理效果不好,结果导致耕作地表处理不平整、秸秆覆盖不均匀、玉米种子播深不一致,种子分布不均匀等现象,最终引起玉米出苗不全,直接导致近年来旱地秸秆还田率下降,保护性耕作面积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玉米播种采用保护性耕作存在出苗不全导致秸秆还田率下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秋季将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10cm后覆盖于地表,每两年进行一次深松,深松深度为30-40cm,然后进行旋耕,深度为5cm,使粉碎秸秆与表土混合;b、春季开沟时将秸秆排到垄沟的两侧,压实播种垄沟两侧垄台土壤,垄沟深度为5-15cm,种子播于垄沟湿土部分;同时进行苗前除草剂喷施。
采用两年一深松与秸秆浅旋覆盖还田的技术组合,有利于打破耕层犁底层,促进作物根系的下扎,同时可有效地保墒蓄水、抵抗风蚀;垄沟种植深度的选取,确保了种子能够播于湿土上保全苗;深松深度的选取,比传统的铧式犁耕翻技术加深耕层5-10cm 左右,可使作物增产5%~20%;同时该种植方法与传统耕法相比,可以减少2-3 道作业工序,降低工时消耗20%左右,克服了现有玉米播种采用保护性耕作存在出苗不全导致秸秆还田率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而且有利于种子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成活率,具有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优点,作物单位产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a、秋季将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10cm后覆盖于地表,每两年进行一次深松,深松深度为30-40cm,然后进行旋耕,深度为5cm,使粉碎秸秆与表土混合;b、春季开沟时将秸秆排到垄沟的两侧,压实播种垄沟两侧垄台土壤,垄沟深度为5-15cm,种子播于垄沟湿土部分;同时进行苗前除草剂喷施。
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山西旱地玉米春季干旱,风蚀严重,不易抓全苗的特点,根据当年土壤墒情状况,同步进行探墒垄沟种植、施肥、播种、镇压、覆土、化学除草等工序。
由于浅旋覆盖将粉碎秸秆与耕层5cm表土混合,不破坏土壤原来层次结构、不侵扰下层土壤,能创造出冬季保墒、防止土壤风蚀,春季耕层土壤符合种子发芽和作物苗期生长所需的苗床条件。垄沟种植深度根据种子播种在土壤水分含量适宜种子发芽的位置,在旱年和丰水年探墒播种深度不同(探墒深度5-15cm),确保种子能够播于湿土上保全苗。在偏旱年份,微垄沟播种植有利于玉米生育期间积蓄雨水,提高玉米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率,增加玉米产量。春季垄沟内略低的温度,有利于玉米根系向下深扎,防止玉米后期倒伏。在播种沟侧开出施肥沟,将肥料定量、定位、均匀地施入施肥沟,并起垄镇压覆平,可有效减少肥料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均衡长效。
秸秆浅旋覆盖深松耕作技术可加深耕层,建立上虚下实的耕层构造,能明显地改善了土壤的蓄水能力。深松铲对土壤进行深松,打破犁底层,使下层土壤疏松,在降雨季节,上部虚土层能迅速地接纳雨水,并通过深松层下渗到30cm 以下的土壤中储存起来,形成土壤水库,有利于积蓄雨水;同时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该项技术可使深松深度达到30~40cm,比传统的铧式犁耕翻技术加深耕层5~10cm 左右。秸秆浅旋覆盖深松耕作技术能促进作物根系的下扎,使作物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作物生长。
采用两年深松与秸秆浅旋覆盖还田组合技术,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经测定,该项技术可使作物增产5-20%。
旱区传统的耕作法,采用耕、耙、耢等多种作业,破坏土壤有机质及团粒化;而秸秆浅旋覆盖深松耕作技术可以减少作业次数,且浅旋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团粒化。与传统耕法相比,可以减少2-3 道作业工序,降低工时消耗20%左右。
表1为春季玉米播种时的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的物理指标:
耕作方式 容重(g/cm3) 5cm温度(℃) 土壤水分含量/(%)
秸秆还田旋耕 1.07 15.5 10.4
秸秆覆盖免耕种植 1.18 13.8 13.2
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 1.12 14.4 12.5
表2为不同耕作方式出苗情况(%)
干旱年份 正常年份
秸秆还田翻耕 71.8 90.7
秸秆覆盖免耕种植 90.3 96.2
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 96.7 98.8
表3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纳雨保墒效果(mm/ h㎡)
收获后有效储水量 有效储水量变率
秸秆还田翻耕 263.9 -------
秸秆覆盖免耕种植 274.7 10.5
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 279.3 15.4
表4为不同耕作方式产量效果(kg/ h㎡)
干旱年份 产量变率 正常年份 产量变率
秸秆还田翻耕 6554.37 ------- 7230.87 -------
秸秆覆盖免耕种植 6683.29 +1.90% 7385.55 +2.11%
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 6938.33 +5.85% 8091.52 +11.90%
表5为不同耕作方式动力消耗情况(L/ h㎡)

Claims (1)

1.一种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a、秋季将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10cm后覆盖于地表,每两年进行一次深松,深松深度为30-40cm,然后进行旋耕,深度为5cm,使粉碎秸秆与表土混合;b、春季开沟时将秸秆排到垄沟的两侧,压实播种垄沟两侧垄台土壤,垄沟深度为5-15cm,种子播于垄沟湿土部分;同时进行苗前除草剂喷施。
CN201310604049.3A 2013-11-26 2013-11-26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Active CN1036093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4049.3A CN103609305B (zh) 2013-11-26 2013-11-26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04049.3A CN103609305B (zh) 2013-11-26 2013-11-26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9305A CN103609305A (zh) 2014-03-05
CN103609305B true CN103609305B (zh) 2015-11-25

Family

ID=5016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04049.3A Active CN103609305B (zh) 2013-11-26 2013-11-26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093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8375A (zh) * 2016-10-28 2017-03-22 扬州大学 一种谷物种子的播种工艺
CN109005818B (zh) * 2018-08-17 2022-03-1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秸秆覆盖新式耕整地、免耕补水播种保苗综合栽培方法
CN109348751B (zh) * 2018-12-08 2022-01-14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稻田底层粉垄碎土耕作与生态栽培方法
CN110946047A (zh) * 2019-12-23 2020-04-03 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一种旱地秸秆覆盖垄侧(宽幅)沟播作物栽培方法
CN112075155B (zh) * 2020-09-27 2022-02-22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一种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地表条件下的耕整地方法
CN113316987A (zh) * 2021-06-16 2021-08-3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一种秸秆还田培肥土壤耕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同覆盖条件下春玉米田耗水特征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研究;樊向阳等;《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0630;第20卷(第2期);第60-64页 *
保护性耕作技术;李洪文;《农民科技培训》;20111231(第8期);第22-24页 *
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发展研究;范玉平等;《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0831(第4期);第122-124页 *
旱地留槎沟种玉米的抗旱增产效应研究;杜懋国等;《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91231(第4期);第25-29页 *
机械化旱作农业耕作技术探讨;徐涛等;《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0630(第3期);第96-98页 *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简介;杜文波等;《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0731(第7期);第68-69页 *
省财政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项目技术文件之二——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长春农机化信息网(http://www.ccnjhxx.com/info.asp?id=2991)》;20120221;第1-2页 *
论玉米高产栽培的土壤培肥基础;王其存等;《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130;第19卷(第4期);第313-314、3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9305A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6634B (zh) 一种麦玉两熟高产及提高有机碳含量的组合轮耕方法
CN102498779B (zh) 坡耕地水土保持的耕作组合方法
CN101702966B (zh) 一种保护性耕作栽培方法
CN103609305B (zh) 旱地玉米浅旋覆盖微垄沟种植方法
CN103299817B (zh) 一种鱼腥草的保护性栽培方法
CN101233811B (zh) 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方法
CN101543165B (zh) 稻茬移栽油菜免耕免穴耕作方法
CN102640653A (zh) 利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壤种植花生的方法
CN105027947A (zh) 一种适于南方油用牡丹与梨树立体种植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4429384A (zh) 果园秸秆与表层土壤双层覆盖机械化作业方法和覆盖机
CN109349030A (zh) 一种玉米秸秆粉碎旋混还田种植玉米的方法
CN106941919A (zh) 一种油葵种植方法及在早稻‑油葵‑油菜三熟制中的应用
CN108739207A (zh) 烤烟抗旱节水栽培方法
CN104255104B (zh) 草原粉垄聚水丰草耕作方法
CN102577805A (zh) 一种黑土区玉米免耕种植的方法
CN105009845A (zh) 一种盐碱地种植芒草的方法
CN110915591A (zh) 一种基于秸秆覆盖抑盐保苗的盐碱土壤花生种植方法
CN102715052A (zh) 利用耕地及稻糠除草的有机水稻栽培方法
CN102630458A (zh) 利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壤种植燕麦的方法
CN109874627A (zh) 一种春花生生物降解地膜滴灌种植方法
CN203884175U (zh) 常规施肥播种与免耕施肥播种两用机
CN105519275A (zh) 一种棉田土壤耕层重构及其配套栽培方法
CN103039244B (zh) 一种稻草全还条件下稻茬油菜半机械化移栽方法
CN108848728A (zh)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条件下的砂姜黑土耕层改良方法
CN109348752B (zh) 旱地底层粉垄碎土贮水丰产保护性耕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