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7669B -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7669B
CN103607669B CN201310475819.9A CN201310475819A CN103607669B CN 103607669 B CN103607669 B CN 103607669B CN 201310475819 A CN201310475819 A CN 201310475819A CN 103607669 B CN103607669 B CN 103607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signal
tested
phone
output
meas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58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7669A (zh
Inventor
戎玲
孙玉丽
鲍逸明
史源
张振
张振一
王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filed Critical Thir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758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07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7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7669A/zh
Priority to EP14852511.6A priority patent/EP3057333B1/en
Priority to ES14852511T priority patent/ES2747646T3/es
Priority to PCT/CN2014/075632 priority patent/WO201505163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7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7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3/00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 G08C23/02Non-electr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optical systems using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wav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 G10L25/6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voi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6Service observation, t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声源部分产生特定语音信号,并将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基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并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音频特性参数值,以确定被测通路的音频传输特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声源、背板、音频失真测量的改进,提高了对模拟(总线制)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结果精确度,使得检测更接近实际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语音传输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于住宅楼宇出入口控制的楼宇对讲系统,需要对该楼宇对讲系统的各个设备的语音传输、视频传输等性能是否符合规定的各项指标做检测(检验)或测试,只有当这些检测或测试所获得结果符合规定的各项标准要求,才能保证楼宇对讲系统是可用且好用的,进而,才能将这些设备进行生产和实际应用。随着楼宇对讲系统的各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系统的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中。因此,对于楼宇对讲系统的检测(检验)的技术,也随之不断改进以便提高检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在楼宇对讲系统的检测或测试中,对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的检测(检验)或测试则是整个对讲系统检测尤为重要的部分。已知的,对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质量测试的试验方法,是专用于楼宇对讲系统产品,评价语音传输质量的一整套全程声测试的试验方法,其包括了5项技术参数(如:响度评定值、频率响应、失真、信噪比、侧音掩蔽评定值)的测试和计算方法,参见“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678-2007(9.3通话传输特性检验)”、和“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72-2005(7.4通话传输特性)”中,关于5项技术参数的测试和计算,以及其中关于对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检验)或测试的方法。另外,欧洲对于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的检测,使用发布执行了10年并于2012年修订的“欧洲标准EN50486-2012”,该标准中的音频传输特性测试方法与原标准无改变。其具体的试验方法:EN50486中A.3Audio tests。对于“欧洲标准EN50486-2012”中的检测方法,如标准的1.scope所述:“This European Standard is not applicable to securitysystems,anti-theft,anti-attack devices and CCTVsurveillance systems,andaccess control systemsfor use in security applications.”,已经表明其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非安防考虑的产品,即主要是针对一对一的门铃系统,对语音的检测方法还是维持在对10多年前的产品的基础上。对于大量的具有噪声抑制和回声消除功能的产品,该方法已不能进行正常测试。
前述已有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中,还存在以下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不精确的缺陷:
(1)在对于音频传输特性的检测中,需要尽可能仿造真实环境,因而需要一种声源以模拟真实环境中即仿真应用楼宇对讲系统时的语音,即标准测试声源。现有技术中,采用单音、正弦波扫频音作为标准测试声源,或者采用粉红噪声和白噪声作为标准声源。其中,单音为630Hz±5Hz;1kHz±5Hz;1,5kHz±5Hz;2,5kHz±5Hz;3,4kHz±5Hz5个单频点的测试(EN50486);扫频音的信号是在200Hz~3.4kHz频率范围内幅度相等的单音扫频信号(GA/T72-2005、GA/T678-2007),对于部分具有噪声抑制和回声消除功能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设备(产品),单音、扫频音可能会被视为是噪声而抑制,无法有效将声源作为语音通过设备有效地传输,因而无法进行准确的检测、试验。其中,粉红噪声和白噪声作为音源/声源(EN50486),本身即为噪声,更容易被大部分具有噪声抑制和回声消除功能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设备(产品)自动抑制,也无法作为语音传输,也就无法进行正常、准确的试验。
(2)在对于音频传输特性的检测中,需要尽可能仿造真实环境。已有的检测方法,通常只针对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本身在语音传输过程中做检测,而忽略了实际的设备使用或安装的环境。比如,楼宇对讲系统的门口机和室内机在设计时,通常会出于美观和结构考虑将扬声器和拾音器设置在侧面和/或背面,而在实际使用时,门口机和室内机等又安装于宽阔的墙体上。因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墙体对声信号是存在反射效应的,由此可能会形成很好的语音响度和效果。但以现有的一些检测方法(GA/T72-2005、GA/T678-2007),没有考虑仿真实际使用中对声信号产生的反射效应,现有的另一些检测方法(EN50486)也无法对声音信号模拟产生一致的反射效应,导致检验的效果与实际使用效果不符,因而检测结果会出现较大的偏差、检测结果不准确。
(3)对于音频传输特性的检测中,声音的失真测试是确定设备(产品)性能(或者说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表征语音传输的保真性能。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测试音频传输的非线性失真,即接收端收到的声信号因系统非线性而引起的失真。其用接收端接收声信号的谐波分量相对于基波分量的百分比表示。但这种方式,并未考虑到系统设备本底噪声引起的失真对声音传输的影响,从而不能全面反应产品的实际失真情况,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不能准确反应设备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以解决提高对模拟(总线制)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的准确性,并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至少具有声源部分、被测通路、测量装置、计算装置,还包括:声源部分,产生特定语音信号,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被测通路,包括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第一话机、第二话机、以及连接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的通信链路;其中,被测通路与声源部分关联,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以及测量装置,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装置,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音频特性参数值,以确定被测通路的音频传输特性。
对应上述检测系统,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应的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包括:声源部分产生特定语音信号,并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其中,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并且,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音频特性参数值,以确定被测通路的音频传输特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检测方法中的测试点:声源、背板的改进,使得被测声信号的采集更加准确,进而,对响度评定值、频率响应、失真、信噪比、侧音掩蔽评定值等五个参数值的检测准确性有较大提升,使得测试结果更接近实际使用效果。通过对检测方法中的测试点:音频失真的改进,使得音频失真的测试结果更反应真实的设备质量。由检测方法中三处测试点的改进,从整体上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了检测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E是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的全程响度评定值试验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的侧音掩蔽评定值试验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主要思想在于,检测中,声源采用ITU-T的P50仿真语音或ITU-T规定的P.501中真人语音作为检测中的输入语音信号,使得在检测中传输的语音其音频性能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对楼宇对讲系统进行检测或测试所获得的结果更准确。进一步,将楼宇对讲系统的使用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安装在能适应对讲设备尺寸大小的背板上,即背板尺寸大小随着对讲设备大小可调整、可变,则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设备大小、以模仿最真实的环境进行检测,获取声音反射效果,实现更准确的检测。进一步,通过对检测过程中音频失真测试的改进,以考虑系统设备的本底噪声对音频失真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真实地确定设备性能,即确定设备的质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先对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可能用到的部分技术名词做简单说明:
<楼宇安防对讲系统Building security intercom system>
用于住宅及商业建筑,具有选通、对讲和可视(如有)等功能,并能自主或与其他系统联动实现开锁功能的电子系统。
<模拟楼宇安防对讲系统Analog building security intercom system>
音视频信号采用模拟信号传输的楼宇安防对讲系统。
<访客呼叫机(门口机)Vistor call point(VCU)>
安装在受控建筑入口外的,具有与一台/多台接收设备之间发送或接收信号的设备,具有选呼和通话功能。具有双向选通功能。
注:独立系统中的该设备应具有直接开锁或与其他系统联动开锁、图像捕捉等功能。
<用户接收机(室内机)User receiver unit(URU)>
可设地址的用户设备,具有双向对讲和控制开锁等的装置。
<安防管理机Security managing unit>
一种具有提供选呼、双向通话、锁控等功能的设备。
注:设备的通话和其他功能可以被门卫或保安使用,也可以提供更多可选功能,例如:视频监视和控制、根据出入人员的安防权限设定不同的密码、可编程、有出入口事件日志、减少或增加用户接收机和系统管理员,并能改变他们的权限。
<辅助装置auxiliary device>
用于辅助实现模拟楼宇安防对讲系统相关扩展功能的装置,如传输设备、遥控设备、第三方设备等。
<仿真嘴artificial mouth>
一种符合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1-1996中第5项要求的模拟发声装置,其发声特性类似平均人嘴的方向性和辐射模式。
<仿真耳artificial ear>
一种供校准受话器用的装置,内有声耦合器和经过校准用来测量声压的传声器。其总体声阻抗在给定的频带内类似平均人耳的总体声阻抗,其特性符合ITU-T P.64-2007中第7项的要求。
<全程响度评定值overall loudness rating(OLR)>
从发送端嘴参考点到接收端耳参考点之间的通道全程响度的度量,用dB表示。
<全程灵敏度overall sensitivity>
接收端耳参考点的声压相对于发送端嘴参考点的激励声压的增益,用dB表示,它是频率的函数。可以评定频率响应。
<音频失真Acoustic distortion>
接收端声信号因系统非线性及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用接收端接收声信号的谐波分量和本地噪声相对于总声压的百分比表示。
<通道信噪比channel S/N>
在发送端标称声压的激励下,接收端接收信号与背景噪声的声压比,用dB表示。
<侧音掩蔽评定值sidetone masking rating(STMR)>
考虑人头对侧音的掩蔽效应后的侧音响度的度量,用dB表示。
<响度评定值保护环位置loudness rating guard-ring position(LRGP)>
用于测量系统响度评定值的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手柄固定位置。
<双向通话2-way speech>
访客呼叫机和用户接收机之间应能互相通话。通话技术可以是双工(同步的)或单工(不同步的)。
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针对“模拟楼宇安防对讲系统”(即总线制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进行检测,以便基于检测计算出的音频特性参数值,例如5项技术参数:响度评定值、频率响应、失真、信噪比、侧音掩蔽评定值,以确定该楼宇对讲系统的性能和质量。
以现行的GA/T678-2007和GA/T72-2005行业标准中所涉及的楼宇对讲系统的组成为基础,楼宇对讲系统可以包括:安装于室外的诸如楼洞口等处的设备(例:门口机),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称“访客呼叫机”,用户每家室内安装的对讲设备(例:室内机),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称“用户接收机”,等设备。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安装于室内的用于管理的对讲设备,如“安防管理机”(简称“管理机”),等。本申请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系统,在模拟楼宇安防对讲系统中传输模拟音频信号时,仿真各个基础组成设备的实际应用状态,检测获得评定指标参数信息,并确定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质量等。
图1的一实施例,依据本申请的检测方法建立的检测系统100。该检测系统100主要可以包括:声源部分110、被测通路120、测量装置130、计算装置140。具体的,参见图2A~2E利用该实施例的检测系统100进行检测的示意图。
声源部分110,产生特定语音信号,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前述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由此,可以仿真使用楼宇对讲系统的对讲设备(话机)的用户,从嘴输入的语音信号(声音信号/音频信号)。
声源部分110可以包括音频震荡器1101、与音频震荡器1101连接的仿真嘴1103,等。其中,仿真嘴1103关联到被测通路120以将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到被测通路120。进一步,该声源部分110可以包括均衡器(或频率计)1102,连接于音频震荡器1101、仿真嘴1103之间,声源部分110可以通过从音频震荡器1101发出声音信号(音频信号),经过频率均衡(频率计监测或调整)1102后,形成仿真嘴1103能够向被测通路120的输入端输入的均衡过的声音,即特定语音信号,该声音作为检测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的测试用传输语音。也就是说,声源部分110产生的该特定语音信号,可以经由声源部分110(如:仿真嘴1103)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到被测通路120的输入端,在被测通路120中传输,并可以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由被测通路120输出。
被测通路120,接收来自声源部分110的输入语音信号(特定语音信号),传输该输入语音信号,并将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输出。被测通路120包括设置被测楼宇对讲系统中需要检测的通话通路。
具体地,被测通路120包括设置在其输入端的、该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第一话机,连接第一话机的该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通信链路,设置于被测通路120的输出端并连接到该通信链路的该被测的楼宇对象系统中的第二话机。进一步,来自声源部分110的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到被测通路120、在被测通路120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具体可以是:由仿真嘴1103将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作为所述输入语音信号,通过被测通路120设置于输入端的第一话机输入,第一话机将所述输入语音信号传送给通信链路,经通信链路将所述输入语音信号传送给被测通路120设置于输出端的第二话机,并通过第二话机作为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以形成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自第一话机到第二话机的通话。
其中,第一话机、第二话机可以是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对讲设备,如:访客呼叫机1205、用户接收机/安防管理机1207等。通信链路可以是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的通信链路,其可以依次包括:与第一话机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202、传输用的辅助装置1203、连接第二话机的第二放大器1204,辅助装置1203连接在第一放大器1202和第二放大器1204之间。被测通路120中的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按照实际通话使用方式安装,第一话机接收关联其的仿真嘴1103输入的输入语音信号(特定语音信号),并传送给第一放大器1202,依次经由第一放大器1202、辅助装置1203、第二放大器1204传送到第二话机,由第二话机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输出,以形成被测楼宇对讲系统中自第一话机到第二话机的通话。
进一步,在检测中,被测通路120的输入端设置的第一话机和输出端的第二话机,有任一个或两个,如果采用免提方式建立通话,那么,在安装以免提方式通话的各个话机时,为了仿真免提方式通话、并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将这样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分别安装到一个背板中心位置,即加装背板到被测通路120中用于安装以免提方式通话的话机。并且,背板的大小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话机的大小相互适应,背板边缘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话机的相邻边缘相距一定距离,如相距大于等于20cm。由此,特定语音信号被传输通过被测通路120时,经过安装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所述背板,产生语音信号反射效应,仿真具有免提通话能力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的实际安装和使用状态,更符合楼宇对讲系统实际应用中的语音传输情形,能够影响后续声压测量的效果,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装置130,包括传声器(又称仿真耳)1300、测量放大器1301、电压测量装置1302。从被测通路120的输出端或者说第二话机,输出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由传声器1300模仿(仿真)成人耳进行接听或接收,并将这类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测量放大器1301放大后,由电压测量装置1302进行测量,以便获得电压所表示的声压。从而,测量装置130基于来自被测通路120输出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该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该传声器1300(优选如:标准半英寸声压型传声器)、测量放大器1301、电压测量装置1302(优选如:电压表、频谱分析仪等)的工作原理可以依据已有的声压测量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测量装置130可以通过其传声器1300连接声源部分110,以便可以根据声源部分110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调整并测量需要的声源部分110输入参考点声压Pm,并且,测量装置130还可以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输出声压Po、Pe、或总声压P、基波声压P1;和/或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以及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200Hz~8000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声压,等等。如下述图2A~2E的例子。
另外,还可以在检测中,如果需要检测被测通路120的第一话机仿真为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音频传输特性,那么,可以根据作为输入语音信号的特定语音信号经手柄的唇端输入,并在被测通路120中进行传输,可以由测量装置130,基于手柄的耳承所输出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传到传声器1300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的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如图3的例子所示。
计算装置140,根据测量装置130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音频特性参数值。音频特性参数值包括:全程响度评定值、频率响应、音频失真、通道信噪比、侧音掩蔽评定值,等。其中,为了确定由于语音传输的非线性及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即为了更准确地获得音频特性中音频失真参数值,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被测楼宇对讲系统中各个设备和链路的性能、质量,对该音频失真计算进行了改进。首先,测量装置130可以根据声源部分110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调整声源部分110输入参考点声压Pm为0dBPa,并驱动该特定语音信号频率到510Hz、或1020Hz,以便基于被测通路120输出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然后,计算装置140基于该测量得到的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通过公式A.5
&gamma; = P - P 1 P &times; 100 %
计算音频失真γ,以确定由于语音传输的非线性及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
下面将结合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描述针对楼宇对讲系统的多个通话通路进行检测的例子。其中,优选的条件如:保持试验场地的环境噪声应不大于40dB(A),并且,安防管理机、访客呼叫机和用户接收机之间建立通话后,设备之间的试验环境应能确保不致互相影响。
在步骤S410,声源部分110产生特定语音信号,并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120,在被测通路120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进而,可以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
检测中使用的测试信号,即仿真人嘴发出的、需要在楼宇对讲系统中传输的语音,由声源部分110产生和传输(如:输入到被测通路120)。其中,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
这里采用的ITU-T的P.50仿真语音,是一种数学上定义的信号,能再现与线性或非线性电信系统的表征(特性描述)相关的(相应的)所有人类语音的特点。在本实施例的检测中,应用该P.50仿真语音,相较于真实人的声音,其更容易产生,并且比真实的声音样本具有较小的变异性,从而能在客观的测量和实时的语音测试之间,提供令人满意的相互关系。使用P.50仿真语音的目的是再现真实的在100Hz-8kHz带宽的语音特性,从而可以用于如:碳麦克风,扩音电话机,非线性编码器,回声控制设备,音节扩器,非线性系统等设备的测量测试,并且,其在单信道信号的持续性的活动(即不停顿)中是足够的测量特征,能更客观评价语音信号处理的系统和设备。
进一步的,在该实施例中,P.50信号具有频谱更贴近人类语音特性的特点,比如:在时间上有合理并且丰富元音、辅音分布,不同于噪声。因而,从时域上,ITU-T的P.50信号与扫频信号存在了本质的区别。使用ITU-T的P.50信号作为声源部分110提供给被测通路120的声源,其更适用于测试采用了编解码等语音处理算法(如噪声抑制、AGC自动增益控制/回声消除等)方式的楼宇对讲系统的设备(产品),并且,使得人类语音能有效传输,检测过程中其更贴近实际设备的使用状态,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甚至更精确。
另外类似的,声源也可以采用P.501中真人语音信号。在测试报告中,可以注明采用的测试信号(声源)是P.50或P.501中真人语音信号二类信号中的哪类。
由此,检测中采用的声源的改变,更接近实际应用的情形,测量获得的声压更准确,从而检测结果会更准确。如:以特定声源即驱动声源信号(语音)频率为基础,调整并测量参考点声压Pm,测量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Po、Pe、P、P1、噪声声压等;以及,通过特定声源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在检测过程中的传输(楼宇对讲系统被测通话连接状态下的传输),测量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输入端的话机的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由于更仿真如楼宇对讲系统实际应用状态,这些测量值更准确、精确。
下面将描述应用本申请的检测方法,检测楼宇对讲系统建立的各个通话通道的音频传输特性的例子。其中,声源是使用P.50人工语音或P.501中真人语音信号。
图2A~2E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的全程响度评定值试验的示意图。
如图2A,测量嘴参考点声压Pm。
可以将被测通路120中的标准半英寸声压型传声器1300,以90°入射方向安放于声源部分110中仿真嘴1103唇圈正前方25mm处。将嘴参考点的声压Pm调到-4.7dBPa(89.3dBSPL),调节输出语音信号的声压(音量),然后按1/3倍频程的频率间隔测量各频率点的声压Pm,使其在200Hz~4000Hz范围内波动不超出±1dB(以1000Hz为参考点)。当带宽扩展到8000Hz时则要求在100Hz~8000Hz,扩展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不超出±2dB。这里,采用的激励信号为100Hz~10000Hz,通过调整,使得测量装置130获得的嘴参考点声压Pm,可以作为后续测量、分析和计算的参考,即使得仿真嘴1103调整达到Pm,以为后续检测做准备。
如图2B,测量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使用手柄方式通话时,访客呼叫机端的输出声压Po。这里,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1207为第一话机,访客呼叫机1205为第二话机。
仿真嘴1103靠近被测通路120中输入端的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所使用的手柄1201的语音输入端(嘴端),保持声源(仿真嘴1103的驱动声源)不变,即将前述图2A中使用的声源,如P.50、P.501语音信号(声音信号/音频信号)由手柄1201的输入,经过被测通路120中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202、辅助装置1203、第二放大器1204、访客呼叫机1205,并由访客呼叫机1205输出以传送到传声器1300,由传声器1300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测量装置130的测量放大器、再到电压测量装置,以测量获得电压。测量的电压代表声压,即表示测量获得与该输出的需要被测量的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检测结果Po。
其中,手柄1201按ITU-T建议P.64定义的响度评定值保护环位置LRGP,固定于头型架上,访客呼叫机1205按实际正常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垂直固定,将标准半英寸声压型传声器1300置于访客呼叫机1205的外壳表面中心前方10cm处,同样按1/3倍频程频率间隔,测量免提方式下,访客端客户机1205一端在200Hz~4000Hz范围内各频率点的输出声压Po。
优选地,访客呼叫机1205是免提方式通话的,则可以按正常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垂直固定于一背板/挡板(中心位置)上,如背板1206所示。则第二放大器1204连接该背板1206将语音通过背板再传到访客呼叫机1205一端。该背板1206尺寸可变,以适应于安装其上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访客呼叫机1205(即一对讲设备、话机)的实际尺寸大小,比如:调整或更换相应的尺寸大小的背板等。并且,背板的边缘与安装在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话机的相邻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优选地,访客呼叫机1205固定在一无缝硬木板中心位置,该访客呼叫机1205的各边缘与对应的邻近的木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cm的要求。由于该背板1206的各边缘与相邻的实际话机外壳的各边缘之间的距离,保持大于等于20cm,则能尽可能保证声反射均匀性和保证测试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实际楼宇对讲系统中,大多数的对讲设备(话机)的受话器和传声器均安装在外壳正面面板上产品,虽然能够进行测试,但与实际安装在墙面上的情况相比,频谱的低频分量有损失,与实际使用情况会有较大差异。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对讲设备,出于产品美观和结构设计考虑,其扬声器和拾音器等是安装在侧面或背面。而由于在实际安装使用时,免提通话的对讲设备这类产品,会安装于墙面上,墙面对声信号(声音信号)存在反射效应,墙面会将对讲设备的扬声器由背面或侧面向墙面发出的声波有效反射和折射回来,汇聚到使用者收听方向(如图2中传声器/仿真耳能有效接收到声信号)。以往的检测中,未对采用免提通话方式的对讲设备加装背板,则没有挡板的音频的低频分量会大量损失,测试结果与实际使用效果极不相符。同时,对于拾音器安装在对讲设备外壳侧面或下侧面的产品,当免提方式通话时使用者说话(如图1、2中仿真嘴发出测试音时),则不能直接有效接收到测试信号,必须通过墙面反射才能接收到与实际使用状态相符的音量。因而,加装合适的背板,仿真对讲设备的实际安装使用状态,运用声信号的反射效应,能更准确的得到检测结果。并且,由于不同的对讲设备其产品大小尺寸不同,通过背板能自适应对讲设备的大小,即背板尺寸可调,进一步保证了仿真的墙体反射效应,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2C,测量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免提方式通话时,访客呼叫机端的输出声压Po。这里,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1207为第一话机,访客呼叫机1205为第二话机。
仿真嘴1103靠近被测通路120中的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1207,如:仿真嘴1103的唇环距用户接收机1207等外壳表面中心10cm,保持声源(仿真嘴1103的驱动声源)不变,进行语音输入,即将前述图2A中使用的声源,如P.50、P.501语音信号(声音信号/音频信号)由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的免提诸如麦克/话筒等输入,经过被测通路120中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202、辅助装置1203、第二放大器1204、访客呼叫机1205,并由访客呼叫机1205输出以传送到传声器1300,这里,传声器1300距访客呼叫机1205外壳表面中心10cm。由传声器1300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测量装置130,从而由测量装置基于与该输出的需要被测量的语音信号,测量与该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检测结果Po。
其中,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和访客呼叫机1205,都按实际正常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垂直固定,将标准半英寸声压型传声器1300置于访客呼叫机1205的外壳表面中心前方10cm处,同样按1/3倍频程频率间隔,测量免提方式下,访客端客户机1205一端在200Hz~4000Hz范围内各频率点的输出声压Po。
优选地,免提方式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和访客呼叫机1205可以按正常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各自分别垂直固定于一可适应该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或访客呼叫机1205实际大小的背板上,如背板1206所示。则第一放大器1202连接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固定用的背板1206,接收来自仿真嘴1103通过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传来的语音;而第二放大器1204则连接访客呼叫机1205固定用的背板1206,以将语音通过背板1206再传到访客呼叫机1205一端。各个背板1206的结构、原理、特性,参见对图2B测量Po中所描述的,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图2B、2C测量的Po,可以检测访客呼叫机1205端的全程响度评定值。
如图2D,访客呼叫机连接时,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使用手柄方式通话,测量该手柄语音输出端或称耳承(仿真耳)的耳承输出声压Pe。这里,访客呼叫机1205为第一话机,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1207为第二话机。
仿真嘴1103靠近被测通路120中的访客呼叫机1205,如:仿真嘴1103的唇环距访客呼叫机1205等外壳表面中心10cm,保持仿真嘴1103的驱动声源不变进行语音输入,即将前述图2A中使用的声源,如P.50、P.501语音信号(声音信号/音频信号),由访客呼叫机1205的输入(麦克/话筒等输入)。经过被测通路120中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202、辅助装置1203、第二放大器1204、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使用的手柄1201耳承输出以传送到传声器1300,由传声器1300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测量装置130,从而由测量装置基于与该输出的需要被测量的语音信号,测量与该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检测结果,即手柄1201的耳承输出声压检测结果Pe。
其中,免提方式的访客呼叫机1205,按实际正常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垂直固定,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1207使用的手柄1201按LRGP固定于头型架上,手柄1201的耳承与传声器(即仿真耳)1300紧密耦合。按1/3倍频程频率间隔,测量在200Hz~4000Hz范围内各频率点的耳承输出声压Pe。
优选地,访客呼叫机1205可以按正常使用时的安装位置,垂直固定于一可适应该访客呼叫机1205实际大小的背板上,如背板1206所示。则第一放大器1202连接该访客呼叫机1205固定用的背板1206上,接收来自仿真嘴1103通过该访客呼叫机1205传来的语音。背板1206的结构和性能参见对图2B、2C测量Po中所描述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E,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安防管理机连接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时,测量安防管理机的手柄耳承的耳承输出声压Pe,或者测量用户接收机的手柄耳承的耳承输出声压Pe。这里,安防管理机为第一话机则用户接收机为第二话机、用户接收机为第一话机则安防管理机为第二话机。
仿真嘴1103靠近被测通路120中的用户接收机或管理机1207的手柄1201语音输入端(嘴端),保持仿真嘴1103的驱动声源不变进行语音输入,即将前述图2A中使用的声源,如P.50、P.501语音信号(声音信号/音频信号),由手柄1201的嘴端输入。经过被测通路120中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202、辅助装置1203、第二放大器1204、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1207使用的手柄1201的耳承,以传送到传声器1300,由传声器1300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送测量装置130,从而由测量装置基于与该输出的需要被测量的语音信号,测量与该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检测结果,即手柄1201的耳承输出声压检测结果Pe。
其中,用户接收机以及管理机1207使用的手柄1201按LRGP固定于头型架上,手柄1201的耳承与仿真耳紧密耦合。按1/3倍频程频率间隔,测量在200Hz~4000Hz范围内各频率点的耳承输出声压Pe。
如果交换管理机使用的手柄和用户接收机使用的手柄的位置,即可测量不同的话机使用的手柄耳承输出声压Pe。
参照图2B的方式,还可以测量当安防管理机连接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时,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端的输出声压Po。将图2B中的访客呼叫机1205替换为免提方式的用户接收机1207即可,此时,输入端固定为管理机所使用的手柄1201。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话机)也都可以使用背板1206。
同样,参照图2B的方式,还可以测量当用户接收机连接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安防管理机时,免提方式通话的安防管理机端的输出声压Po。将图2B中的访客呼叫机1205替换为免提方式的管理机1207即可,此时,输入端固定为用户接收机所使用的手柄1201。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话机)也都可以使用背板1206。
参照图2C的方式,还可以测量当访客呼叫机连接、而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免提方式通话时,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端的输出声压Po。将图2C中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的位置与访客呼叫机1205的位置调换即可。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话机)也都可以使用背板1206。
同样,参照图2C的方式,还可以测量当安防管理机连接用户接收机,二者都采用免提方式通话时,安防管理机或用户接收机端的输出声压Po。将图2C中的访客呼叫机1205替换为用户接收机1207或管理机1207,而相应的输出端位置对应为管理机1207或用户接收机1207即可。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话机)也都可以使用背板1206。
参照图2D的方式,还可以测量当安防管理机连接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时,安防管理机使用的手柄的耳承输出声压Pe。将图2D中的访客呼叫机1205的位置替换为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1207、输出端固定为安防管理机使用的手柄1201即可。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话机)也都可以使用背板1206。
同样,参照图2D的方式,还可以测量当用户接收机连接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安防管理机时,用户接收机使用的手柄的耳承输出声压Pe。将图2D中的访客呼叫机1205的位置替换为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管理机1207、输出端固定为安防管理机使用的手柄1201即可。免提方式通话的对讲设备(话机)也都可以使用背板1206。
基于图2D、2E测量的Pe和参照图2B、2C测量的Po,检测安防管理机和用户接收机端的全程响度评定值。
该实施例对楼宇对讲系统采用根据图2B~2E测量,由于检测音频传输特性过程中使用P.50、或P.501作为声源、添加可调大小的自适应背板以对免提通话方式的对讲设备(话机)形成语音反射效果的仿真,等等,检测出的Po和Pe的准确度和精确性都得到提高。进一步的,基于更精确、准确的Po、Pe,依据已有的计算处理公式(参见GA/T72-2005行业标准7.4中的音频传输特性的测量分析运算),可以获得更准确、精确的全程响度评定值。
进一步,该实施例还可以测量安防管理机端和用户接收机端的侧音掩蔽评定值。参见图3所示的根据本申请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的侧音掩蔽评定值试验的示意图。声源部分110的仿真嘴1103靠近被测通路120中的用户接收机或管理机1207的手柄1201语音输入端,保持仿真嘴1103的驱动声源不变进行语音输入,即将前述图2A中使用的声源,如P.50、P.501语音信号(声音信号/音频信号),由手柄1201的语音输入端输入。该语音信号经过被测通路120中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202、辅助装置1203、第二放大器1204、传送到访客呼叫机1205。而还可能因为对讲设备的缺陷或楼宇对讲系统本身的通话缺陷等,从而出现手柄1201的嘴端与耳承的串音,则该语音信号也可能有一部分传到该手柄1201的耳承,并由传声器1300传送到测量装置130。由此能测量采用手柄1201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与访客呼叫机1205之间建立通话后,用户接收机(管理机)1207这端的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由此判断系统设备的串音情况。其中,免提通话的访客呼叫机1205也可以采用前述的背板1206。其中,用户接收机或管理机1207使用的手柄1201按LRGP固定于头型架上,手柄1201的耳承与传声器1300紧密耦合。
在步骤S420,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音频特性参数值,以确定被测通路的音频传输特性。
例如:
(1)访客呼叫机端和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管理机)端全程响度评定值的计算:
(i)计算访客呼叫机端和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端的全程灵敏度/频率特性Sro(公式A.1):
S ro = 20 lg ( P o / P m ) dB (相对于1Pa/Pa)………………………(A.1)
(ii)计算访客呼叫机端和采用免提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端的全程响度评定值OLR(公式A.2):
OLR = - 10 m &times; lg &Sigma; i = 4 17 10 m 10 ( S ro - W o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2 )
Woi--计算OLR的加权系数,不同频率的Wo见表A.1;
m--斜率参数,m=0.175。
(2)安防管理机端和采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端全程响度评定值的计算:
(i)计算安防管理机端和采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端的全程灵敏度/频率特性Sor(公式A.3):
S or = 20 lg ( P e / P m ) dB (相对于1Pa/Pa)………………………(A.3)
(ii)计算安防管理机端和采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用户接收机端的全程响度评定值OLR(公式A.4):
OLR = - 10 m &times; lg &Sigma; i = 4 17 10 m 10 ( S or - W oi - L E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4 )
LEi--为耳承声泄漏系数,不同频率的LE见表A.1;
m--斜率参数,m=0.175
GA/T72-2005系数表A.1
频带序号/I 中心频率/Hz 全程加权系数wo 耳承声泄漏系数LE
4 200 66.1 8.4
5 250 60.7 4.9
6 315 68.5 1.0
7 400 55.6 -0.7
8 500 66.9 -2.2
9 630 63.3 -2.6
10 800 63.4 -3.2
11 1000 65.3 -2.3
12 1250 73.1 -1.2
13 1600 70.1 -0.1
14 2000 82.0 3.6
15 2500 78.6 7.4
16 3150 95.4 6.7
17 4000 76.9 8.9
根据检测而计算出的试验结果符合音频特性的全程响度评定值的要求,则可以表示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
例如:
根据该实施例测量的Po、Pe,计算访客呼叫机端全程灵敏度/频率特性Sro(公式A.1)。以1000Hz为参考点,记录Po相对于Pm的声压波动。如果在500Hz~3400Hz范围内,符合音频特性的频率响应的要求,则可以表示被测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以及,根据该实施例测量的Po、Pe,计算安防管理机端和用户接收机端的全程灵敏度/频率特性Sro(公式A.1)、Sor(公式A.3)。以1000Hz为参考点,记录Po、Pe相对于Pm的声压波动。如果在500Hz~3400Hz范围内,符合音频特性的频率响应的要求,则可以表示被测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
在该实施例的一优选方式中,进行音频失真的测量计算,可以根据该实施例如图2A~2E的测量,调整仿真嘴1103参考点声压Pm为0dBPa,驱动声源信号(特定声源、输入语音)频率为510Hz、1020Hz。由此,用测量装置130测量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确定计算频率带宽为200Hz~8000Hz。计算装置140分析测量数据,采用改进的计算方式(公式A.5),可以计算音频失真γ为:
&gamma; = P - P 1 P &times;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enterDot; ( A . 5 )
音频失真Acoustic distortion,其是接收端声信号因系统非线性及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其用接收端接收声信号的谐波分量和本地噪声相对于总声压的百分比表示。采用音频失真的测量和计算,考虑了被测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本底噪声引起的失真对声音传输的影响,相较于现有的非线性失真的测量和计算,能全面反应被测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实际失真情况,提高对设备性能质量检测(测量)的准确性。
在该实施例的一优选方式中,进行通道信噪比的测量,可以根据该实施例如图2A~2E的测量,调整仿真嘴1103参考点声压Pm为0dBPa,驱动声源信号(特定声源、输入语音)频率为1020Hz。由此,用测量装置130测量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以及该被测输出语音信号在200Hz~8000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声压。在计算装置140做测量的分析、计算和对比,信号声压与噪声声压的分贝数差值,为检测中语音信号经被测通路120的输出端输出而确定的通道信噪比。如果符合音频特性的通道信噪比的要求,则可以表示被测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测量的侧音掩蔽评定值,还可以按照现有的ITU-TP.79-2007中第7项规定的方式进行计算,如果符合音频特性的侧音掩蔽评定值的要求,则可以表示被测楼宇对讲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符合规定。
本申请的检测方法,通过在检测过程中改变检测用的声源,仿真更符合实际人类语音的检测用声音信号;通过检测操作中增设的大小自适应(可变)的背板,仿真实际应用中声音信号的反射、折射效应;以及通过音频失真的测量和计算,全面反应实际失真情况,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测量而获得错误、不准确的检测结果的缺陷,提高了针对模拟楼宇对讲系统的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的准确度、精确性,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检验和判断被检测产品的性能/质量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还将被应用于国际标准IEC62820《(楼宇对讲系统技术要求)》项目4份系列标准和系列国家标准的制定中,作为模拟传输产品(总线制)的音频传输特性试验方法,在全世界发布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至少具有声源部分、被测通路、测量装置、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声源部分,产生特定语音信号,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
被测通路,包括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中的第一话机、第二话机、连接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的通信链路、以及用于安装具有免提功能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背板;其中,被测通路与声源部分关联,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以及
测量装置,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
计算装置,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加入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后的音频特性参数值,以确定被测通路的音频传输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包括:
通过被测通路的第一话机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所述输入语音信号输入,第一话机将所述输入语音信号传送给通信链路,经通信链路将所述输入语音信号传送给被测通路的第二话机,并通过第二话机作为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以形成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自第一话机到第二话机的通话;其中,第一话机处于被测通路的输入端,第二话机处于被测通路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装置通过一传声器连接声源部分,以根据声源部分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调整并测量声源部分输入参考点声压Pm;
并且,所述测量装置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输出声压Po、Pe、或总声压P、基波声压P1;和/或所述测量装置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以及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200Hz~8000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声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特性的参数值包括:全程响度评定值、频率响应、音频失真、通道信噪比、侧音掩蔽评定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装置根据声源部分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调整声源部分输入参考点声压Pm为0dBPa,并驱动所述特定语音信号频率到510Hz、800Hz或1020Hz,从而基于被测通路输出的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
计算装置基于测量得到的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计算音频失真γ为:
&gamma; = P - P 1 n &times; 100 % ,
以确定由于语音传输的非线性及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声源部分包括:音频震荡器、与音频震荡器连接的仿真嘴,仿真嘴关联被测通路的第一话机,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经由仿真嘴,从第一话机输入;
通信链路包括:被测楼宇对讲系统中的与第一话机连接的第一放大器、与第一放大器连接的用于传输的辅助装置、与辅助装置连接的第二放大器;
被测通路包括: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按实际通话使用方式安装,第一话机接收仿真嘴输入的输入语音信号并传送给第一放大器,输入语音信号依次经由第一放大器、辅助装置、第二放大器传送给第二话机,并由第二话机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输出,以形成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中自第一话机到第二话机的通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被测通路包括:
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中任一个或者两个仿真为使用免提方式通话时,将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分别安装到一背板中心位置;
所述背板的大小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大小相互适应,以使得所述背板边缘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相邻边缘相距一定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背板边缘保持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相邻边缘相距大于等于20cm。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特定语音信号被传输通过被测通路时,经过安装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所述背板,产生语音信号反射效应,仿真具有免提通话能力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的实际安装和使用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测通路中的第一话机仿真为使用手柄方式通话时,根据作为输入语音信号的特定语音信号经手柄的唇端输入,并在被测通路中的传输,由测量装置,基于手柄的耳承所输出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的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
11.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声源部分产生特定语音信号,并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其中,该特定语音信号包括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ITU-T P.50仿真语音信号或P.501真人语音信号,其中,所述被测通路包含用于安装具有免提功能的话机的背板;
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并且,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加入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后的音频特性参数值,以确定被测通路的音频传输特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输入语音信号输入被测通路,在被测通路中传输,并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而被输出,包括:
声源部分通过被测通路中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的第一话机将所述特定语音信号作为所述输入语音信号输入;
通过该第一话机将所述输入语音信号传送给被测通路中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的通信链路,经该通信链路将所述输入语音信号传送给被测通路中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的第二话机,并通过该第二话机作为被测输出语音信号输出,以形成被测的楼宇对讲系统自第一话机到第二话机的通话;其中,第一话机处于被测通路的输入端,第二话机处于被测通路的输出端。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包括:
通过一传声器连接声源部分,以根据声源部分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调整并测量声源部分输入参考点声压Pm;
并且,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输出声压Po、Pe、或总声压P、基波声压P1;和/或基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以及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200Hz~8000Hz频率范围内的噪声声压。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特性的参数值,包括:全程响度评定值、频率响应、音频失真、通道信噪比、侧音掩蔽评定值;其中,
根据测量得到的与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声压,计算音频特性参数值,包括:根据声源部分产生的特定语音信号,调整声源部分输入参考点声压Pm为0dBPa,并驱动所述特定语音信号频率到510Hz、或800Hz或1020Hz,从而基于被测通路输出的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基于测量得到的与所述被测输出语音信号相关的总声压P、基波声压P1,计算音频失真γ为:
&gamma; = P - P 1 n &times; 100 % ,
以确定由于语音传输的非线性及本底噪声而引起的失真。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测通路中第一话机和第二话机中任一个或者两个仿真为使用免提方式通话时,将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分别安装到一背板中心位置;
所述背板的大小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大小相互适应,以使得所述背板边缘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相邻边缘相距一定距离。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背板边缘保持与安装于其中心位置的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相邻边缘相距大于等于20cm。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特定语音信号被传输通过被测通路时,经过安装以免提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机的所述背板,产生语音信号反射效应,仿真具有免提通话能力的第一话机和/或第二话的实际安装和使用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测通路中的第一话机仿真为使用手柄方式通话时,根据作为输入语音信号的特定语音信号经手柄的唇端输入,并在被测通路中的传输,由测量装置,基于手柄的耳承所输出的被测输出语音信号,测量使用手柄方式通话的第一话机的侧音掩蔽评定值STMR。
19.与权利要求11~18所述的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的相应的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
CN201310475819.9A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Active CN103607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5819.9A CN103607669B (zh)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EP14852511.6A EP3057333B1 (en) 2013-10-12 2014-04-17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system for audio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of building intercom system
ES14852511T ES2747646T3 (es) 2013-10-12 2014-04-17 Método de detección y sistema de detección para características de transmisión de audio de sistema de intercomunicación de edificio
PCT/CN2014/075632 WO2015051630A1 (zh) 2013-10-12 2014-04-17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5819.9A CN103607669B (zh)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7669A CN103607669A (zh) 2014-02-26
CN103607669B true CN103607669B (zh) 2016-07-13

Family

ID=50125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5819.9A Active CN103607669B (zh) 2013-10-12 2013-10-12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57333B1 (zh)
CN (1) CN103607669B (zh)
ES (1) ES2747646T3 (zh)
WO (1) WO20150516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7669B (zh) * 2013-10-12 2016-07-13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4050964A (zh) * 2014-06-17 2014-09-17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音频信号还原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4539904A (zh) * 2014-12-31 2015-04-22 珠海太川云社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楼宇可视对讲回声处理系统
CN104954530B (zh) * 2015-07-07 2016-04-20 慧锐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楼宇对讲机的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450882B (zh) * 2015-11-13 2018-07-20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音频转换特性测试方法
CN105450881B (zh) * 2015-11-13 2018-06-15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回声抑制测试方法
CN106644057A (zh) * 2017-03-08 2017-05-10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检测技术中心 语音玩具噪声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08230816B (zh) * 2018-04-08 2024-06-28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楼层高度模拟模块及跨代楼宇对讲实训装置
CN110602332B (zh) * 2019-08-01 2021-06-15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通信线路特征提取方法、通信线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081278A (zh) * 2019-12-18 2020-04-28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对讲终端通话质量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11276161B (zh) * 2020-03-05 2023-03-10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语音质量评分系统及方法
CN112489685A (zh) * 2020-12-02 2021-03-1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6579Y (zh) * 2008-07-08 2009-04-2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楼寓对讲系统电声传输测试仪
CN102739320A (zh) * 2012-06-16 2012-10-1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传输装置及电子签名工具
CN102737480A (zh) * 2012-07-09 2012-10-17 广州市浩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的异常语音监控系统及方法
WO2013007304A1 (en) * 2011-07-13 2013-01-17 Phonak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 hearing device from a remote lo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4634B1 (en) * 1997-05-16 2001-10-16 British Teleco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Testing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WO2012093352A1 (en) * 2011-01-05 2012-07-1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 audio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US8972251B2 (en) * 2011-06-07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Generating a masking signal o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607669B (zh) * 2013-10-12 2016-07-13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26579Y (zh) * 2008-07-08 2009-04-22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楼寓对讲系统电声传输测试仪
WO2013007304A1 (en) * 2011-07-13 2013-01-17 Phonak Ag Method and system for testing a hearing device from a remote location
CN102739320A (zh) * 2012-06-16 2012-10-17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系统、传输装置及电子签名工具
CN102737480A (zh) * 2012-07-09 2012-10-17 广州市浩云安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视频的异常语音监控系统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移动终端音频测试平台的建设;黄辉雄;《电子质量》;20080901(第6期);全文 *
移动通信终端音频分析原理及测试;安晗亮;《数字通信世界》;20130328(第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747646T3 (es) 2020-03-11
CN103607669A (zh) 2014-02-26
EP3057333A4 (en) 2017-07-19
EP3057333A1 (en) 2016-08-17
WO2015051630A1 (zh) 2015-04-16
EP3057333B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7669B (zh)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204029371U (zh) 通信设备
US6389111B1 (en) Measurement of signal quality
KR101089481B1 (ko) 스펙트럼 음향 특성에 기초한 더블 토크 검출 방법
US9578432B1 (en) Metric and tool to evaluate secondary path design in adaptive 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s
US20100105447A1 (en) Ambient noise reduction
WO2021114779A1 (zh) 基于双端发声检测的回声消除方法、装置及系统
Rango et al.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the snowmelt hydrology of western North American mountain basins
JP2004239927A (ja) 共鳴周波数検出方法、共鳴周波数選択方法、および、共鳴周波数検出装置
CN111092668B (zh) 一种对讲终端环境噪音抑制特性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JP2014057140A (ja) エレベータ用外部連絡装置の検査装置
CN201226579Y (zh) 楼寓对讲系统电声传输测试仪
Gierlich et al. Advanced speech quality testing of modern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 overview
Bilzi et al. Influence of artificial mouth’s directivity in determining Speech Transmission Index
CN204131589U (zh) 一种楼宇对讲系统音频传输特性检测系统
RU2284586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змерения разборчивости речи
Viktorovitch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metric for assessing and optimizing th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side cars
Voran Estimation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and quality
Laska et al. Room Acoustic Characterization with Smartphone-Based Automated Speech Recognition
Peruzzi FE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Systems for Drive-Thru Restaurants in a Business Dispute Over Specifications and Design Process.
JPH10150343A (ja) 反響消去方法および装置
Johansson Automatic microphone mixing for a daisy chain connected multi-microphone speakerphone setup
Hedlund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audio quality loss after wireless transfer
Basics Measuring Speech Intelligibility using DIRAC Type 7841
GOST ROAD ACCIDENT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ong Ling

Inventor after: Sun Yuli

Inventor after: Bao Yiming

Inventor after: Shi Yua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enyi

Inventor after: Wang Lijuan

Inventor before: Rong Ling

Inventor before: Bao Yiming

Inventor before: Shi Y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enyi

Inventor before: Wang Liju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RONG LING BAO YIMING SHI YUAN ZHANG ZHENYI WANG LIJUAN TO: RONG LING SUN YULI BAO YIMING SHI YUAN ZHANG ZHENYI WANG LIJUA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