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498B -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498B
CN103596498B CN201280026927.1A CN201280026927A CN103596498B CN 103596498 B CN103596498 B CN 103596498B CN 201280026927 A CN201280026927 A CN 201280026927A CN 103596498 B CN103596498 B CN 103596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al cavity
motion
food
swallowing
org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69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498A (zh
Inventor
神谷哲
外山义雄
道肋幸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j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j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j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j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96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BBIO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GENETIC OR PROTEIN-RELATED DATA PROCESSING IN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 G16B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delling or simulations in systems biology, e.g. gene-regulatory networks,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or metabolic networ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13/00Dental prostheses; Making same
    • A61C13/0003Making bridge-work, inlays, implants or the like
    • A61C13/0004Computer-assisted sizing or machining of dental prosthes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5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med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he endocrine or the exocrine systems
    • A61B5/4205Evaluating swallow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002Orthodontic computer assisted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3/00Toy figures with self-moving parts, with or without movement of the toy as a whole
    • A63H13/005Toy figures with self-moving parts, with or without movement of the toy as a whole with self-moving head or facial fea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提供容易近似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的咽下模拟装置。具备:口腔建模部(10),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器官特性设定部(2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器官运动设定部(3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及其物性;输入部(81),向口腔输入将所述食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运动解析部(50),使用粒子法对口腔器官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和显示部(82),将由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

Description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详细地讲,涉及使用粒子法对通过口腔、进而咽喉时的流体·食物块的行为进行解析的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咽下动作、特别是咽下时的食品物性和口腔器官的运动很复杂,要正确地掌握现象本身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医疗或护理的现场,为了防止老龄者、残障者发生误咽、误饮,不断进行着各种摸索,努力减少误咽·误饮风险。此外,鉴于如今的由魔芋胶冻引起的窒息事故,认识到了食品全都需要用客观的数值或指标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关于咽下现象的解释,有如下两个方法,即,咽下造影或肌电位测定等直接得到生物体信息的方法、以及使用咽下机器人或数值模拟等来间接地得到信息的方法。
图13示出了咽下造影(X射线摄影像)的例子。在左图,液体49处于口腔内,在中图,液体的一部分流入咽喉,在右图,液体被饮入而变没了。
图14示出了肌电位测定的例子。对咬肌和舌骨上肌肉群安装电极来测定肌电位波形。对肌电位波形进行积分而算出肌活动量。
直接得到生物体信息的方法一方面能够掌握咽下时的正确行为,而另一方面却存在为了获取各种条件下的数据而给受检者带来很大负担的缺点。
另一方面,作为间接地得到信息的方法之一,有咽下机器人(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利用。咽下机器人对于理解咽下现象的简易原理是充分有用的,但是,对机器人的口腔器官的行为、构造进行变更并不容易。
此外,以往进行的是与生物体内的流体·固形物等食物块的行为有关的数值解析。关于流体,进行使用了用被称作网格的格子对解析对象区域内进行划分、对其格子点、格子内部的物理量(速度、温度、压力)进行解析的格子法的计算(参照非专利文献2)。此外,在将食物块作为半固体来处理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了有限要素法等、机械部件的构造解析手法的计算(参照非专利文献3)。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小林等,ロボティクス·メカトロニクス講演会講演概要集,2005,117
非专利文献2:神津等,化学工学会秋季大会講演要旨集41次,2009,P09
非专利文献3:水沼等,日本機械学会年次大会講演論文集,2005(2),83-8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作为以往的数值解析的主流的格子法中,很难捕捉到实际咽下时的流体·食物块所呈现的、表面的大变形及飞沫化等现象,要再现实际现象是非常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近似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的咽下模拟装置及咽下模拟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装置100A例如图2所示那样具备:口腔建模部10,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参照图3);器官特性设定部2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器官运动设定部3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准医药品(quasi‐drug)(以下称作食品等)及其物性;输入部81,向口腔输入将食品等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运动解析部50,使用粒子法,对口腔器官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参照图4)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以及显示部82,将由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
在此,口腔器官由口腔壁12、食道13、气道14、舌头15、软腭16、会厌(也称作喉头盖)17等构成(参照图3)。口腔壁12由硬腭(靠前侧)和软腭16(靠里侧)构成。软腭16是硬腭后方的柔软的粘膜状的部分,包括腭帆和腭垂。腭帆在咽下时对鼻腔和口腔进行遮挡。腭垂是从腭帆下垂的部位。口腔模型11包含上述各口腔器官而构成。食道13及气道14只包含入口部分即可。口腔模型11优选与口腔器官的实际运动相应地被形成,但是,为了使解析简单·容易化,也可以限定可动部分。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包含尺寸、是弹性体还是刚体,在是弹性体的情况下,包含有弹性系数等。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包含有移动、旋转、周期性的运动等。作为食品等的物性,如果食品是液体,则包含液量·粘度·表面张力·比重,如果是半固体(虽然有塑性但是不具有流动性),则包含量·粘度·比重·屈服点·屈服点应力·粘度的滑动速度依存性·动态粘弹性·静态粘弹性·压缩应力·附着性·凝结性,如果是固体,则包含形状·尺寸·弹性系数·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点应力·粘度的滑动速度依存性·动态粘弹性·静态粘弹性·压缩应力·断裂应力·断裂变形·硬度·附着性·凝结性等。此外,所谓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典型地是指从口腔经由咽喉而向食道移动的行为,但也可能是不到达咽喉或食道而返回到口腔的情况或进入到了气道或鼻腔中的情况。
输入部81包括例如鼠标或键盘,通过该向口腔模型11的口腔内部拖拽鼠标,来输入模拟食品(包含模拟医药品或者模拟准医药品)。此外,也可以是,设置有食品输入设定部45(参照图11),预先设定模拟食品及其投入场所和投入时间,自动地投入模拟食品。运动解析部50使用粒子法来进行解析,例如能够使用MSP(Movingparticle-Semi-implicit:移动粒子半隐式)法。显示部82的“显示在动态画面上”典型地使用向液晶显示器等的动态画面上的显示。通过显示动态画面,有助于评价者观察动态画面来进行评价,但是在自动地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在计算机内设置模拟画面显示部82A(参照图11),在存储部83中设置评价条件存储部83A(参照图11),将解析结果动态地显示在模拟画面显示部82A的虚拟动态画面上,将解析结果与评价条件存储部83A的评价条件进行对照,由计算机内的评价部60(参照图11)来进行评价,而这样的以模拟画面显示部82A的虚拟动态画面来动态地显示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显示在动态画面上”中,设为模拟画面显示部82A被包含在显示部82中。
通过如本方式那样构成,能够提供一种咽下模拟装置,对口腔模型11,设定器官特性、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的物性,使用粒子法来对食品的行为进行解析,所以能够容易近似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装置是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例如图3所示那样(咽下模拟装置的结构参照图2,以下同样),器官特性设定部20将口腔壁12设定为刚体,将舌头15设定为弹性体,器官运动设定部30在舌头15内设置多个移动壁18,多个移动壁18以规定的周期具有规定的相位差,通过在与舌头15的表面交叉的方向上运动,设定为舌头15进行蠕动运动或者波动运动,设定为软腭16、会厌17及食道壁19相对于蠕动运动或者波动运动以规定的相位差进行连动,运动解析部50将舌头15及模拟食品41作为粒子来处理。
在此,将舌头15的表面称作表侧(上侧)表面。此外,蠕动运动是指对大肠·小肠等消化管的运动进行了模拟的运动,波动运动是指对波的运动进行了模拟的运动。若如本方式那样构成,则对多个移动壁18,设定使周期相同而相位错开的运动,由此,能够与实际现象接近地再现舌头的蠕动运动或者波动运动,能够在咽下现象中近似地再现实际现象。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模拟装置是在第二方式的基础上,例如图3所示,器官运动设定部20将软腭16及会厌17的运动作为旋转中心移动的旋转体的运动来设定。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与实际现象接近地再现软腭16及会厌17的运动。
此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模拟装置在第一至第三方式的任意的基础上,例如图6所示,食品物性设定部40作为解析对象而设定不同物性的液体、半固体或者固体的多个模拟食品42、43,运动解析部50针对多个模拟食品42、43,规定自由表面和多个模拟食品42、43间的边界,来进行多个模拟食品42、43的连动行为的解析。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对多个模拟食品,与实际现象接近地再现食品的连动行为,在连动行为的解析中是有效的。
此外,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模拟装置在第一至第三方式的任意的基础上,例如图11所示,具备根据动态画面上的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来评价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的评价部60,动态画面是为了模拟地显示由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44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而由咽下模拟装置100B在虚拟空间中形成的虚拟动态画面,评价部60通过虚拟动态画面上的模拟食品的行为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来进行评价。
在此,所谓虚拟动态画面是指在个人计算机PC的虚拟空间中形成的虚拟的动态画面,但是是与显示到了显示部82上的情况下的动态画面之间内容相同的动态画面。在自动地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在计算机内设置模拟画面显示部82A,在存储部83中设置评价条件存储部83A,将解析结果以模拟画面显示部82A的虚拟动态画面来动态地显示,并将其与评价条件存储部83A的评价条件比较来进行评价。另外,这样的在虚拟动态画面上动态地显示的情况也被包含在“显示在动态画面上”中。此外,所谓预先设定的条件是指,例如,不进入气道、不堵塞食道、不附着在舌头上或食道上、从口腔内导入起至食道通过为止的时间为规定的范围内、壁面受到的应力为规定的值以下、壁面上的剪切应力为规定的值以下,等等。通过如本方式那样构成,将虚拟动态画面与评价条件存储部83A中存储的评价条件进行比较,能够自动地评价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
此外,本发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装置在第一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的基础上,例如图3所示那样(关于装置结构,参照图2),口腔建模部10形成二维的口腔模型11,运动解析部50进行二维空间中的模拟食品41的行为的解析。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二维空间中近似地表现咽下模拟中的模拟食品41的行为,由此能够基于简单的解析来高效地评价食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
此外,本发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装置例如图10所示,具备:评价结果记录部83B,根据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记录与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有关的评价结果;和物性决定部70,决定基于评价结果记录部83B中记录的评价结果而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
在此,物性决定是咽下模拟装置100A基于评价结果来自动地决定的。也可以是人(例如评价者)来决定的方式,此时不设置物性决定部也可以,或者是设置了也不使用,或者决定结果供评价者参考。
通过本方式这样构成,借助近似地且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的模拟,能够高效地导出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
此外,本发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方法例如图10所示那样(参照装置结构参照图2),包括:口腔建模步骤(S010),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器官特性设定步骤(S02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器官运动设定步骤(S03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物性设定步骤(S040),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等及其物性;输入步骤(S050),向口腔输入将食品等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41;运动解析步骤(S060),使用粒子法来对口腔器官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以及显示步骤(S070),将运动解析步骤(S060)解析出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供一种咽下模拟方法,对口腔模型11,设定器官特性、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的物性,使用粒子法来对食品的行为进行解析,能够容易近似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
此外,本发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方法例如图10所示,具备:评价步骤(S080),根据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进行与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有关的评价;和物性决定步骤(S090),决定基于评价步骤(S080)中评价出的评价结果而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
通过这样构成,借助近似地且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的模拟,能够高效地导出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
此外,本发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第八或者第九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
在此,程序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内置的存储部中,也可以从因特网下载,也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另外,本方式所涉及的计算机还包含如咽下模拟装置那样具有计算机而构成的装置的计算机(例如个人计算机PC)。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装置400A例如图15所示,具备:口腔建模部10,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参照图3);器官运动设定部3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等及其物性;输入部81,向口腔输入将食品等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运动解析部50,使用粒子法对口腔器官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参照图4)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显示部82,将由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器官运动决定部75,针对器官运动设定部30所设定的器官运动参数,根据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解析结果,决定与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行为或者症状相应的器官运动参数。通过这样构成,使用粒子法来对器官的行为进行解析,因此,能够对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运动能力做出与实际现象接近的评价。
此外,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所涉及的诊断支援装置具备:第十一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装置100C,具备根据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来记录与食品等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有关的评价结果的评价结果记录部83B;医疗诊断结果数据库,保存有针对患者或者健康诊断对象者的诊断结果;和诊断结果比较部,将医疗诊断结果数据库中记录的诊断结果,与评价结果记录部中记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样构成,使用粒子法来对器官的行为进行解析,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对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运动能力做出与实际现象接近的评价的诊断支援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所涉及的咽下模拟方法如例如图16所示,包括:口腔建模步骤(S010),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器官运动设定步骤(S030),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物性设定步骤(S040),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等及其物性;输入步骤(S050),向口腔输入将食品等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41;运动解析步骤(S060),使用粒子法,对口腔器官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显示步骤(S070),将由运动解析步骤(S060)解析出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41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和器官运动决定步骤(S096),针对器官运动设定步骤(S030)中设定的器官运动参数,根据运动解析步骤(S060)中解析出的解析结果,决定与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行为或者症状相应的器官运动参数。通过这样构成,使用粒子法来对器官的行为进行解析,因此能够对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运动能力做出与实际现象接近的评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的咽下模拟装置及咽下模拟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格子法与粒子法的区别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咽下模拟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口腔模型的例子的图。
图4是模拟地表示水的咽下现象的图。
图5是模拟地表示粘着性的食物块(假设粘糕)的咽下现象的图。
图6是模拟地表示从粘着性的食物块堵塞在软腭附近的状态之后的、冲水时的咽下现象的图。
图7是表示胶冻状食物块的咽下模拟结果的图。
图8是模拟地表示会厌移动迟缓的情况下的咽下现象的图。
图9是模拟地表示食道·气道的边界面的移动迟缓的情况下的咽下现象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咽下模拟方法的处理流程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的咽下模拟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咽下模拟方法的处理流程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咽下造影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肌电位测定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5的咽下模拟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5的诊断支援的处理流程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基于在日本于2011年6月30日申请的特愿2011-146780号,该在先申请的内容作为本申请的内容,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能够被完全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应用范围,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也能够明了。然而,详细的说明及特定的实例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仅是以说明为目的进行了记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当然能够根据该详细的说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改变。申请人并不意欲将所记载的所有实施方式都献于公众,改变、代替方案当中的在表述上未被包含在权利要求书内的方案,也是等同原则下的发明的一部分。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互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粒子法]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能够对液面的大变形、飞沫等进行表现的解析方法,使用将解析对象的液体或固体作为粒子来处理的粒子法来进行模拟。因此,首先,说明粒子法。
图1示出了以往的解析手法即格子法与新的解析手法即粒子法的区别。图1(a)示出了格子法的概念图,图1(b)示出了粒子法的概念图。格子法中,用格子将解析区域分割,按照每个格子来计算物理量。即,液面的变化是沿着格子的形状来进行的,飞沫或液面较大地变形的情况下的解析是很困难的。与此相对,粒子法、特别是MPS(Movingparticle-Semi-implicit)法是1995年开发的比较新的解析手法(Koshizukaetal,Comput.FluidDynamicsJ,4,29-46,1995)。将流体置换为粒子,按照每个粒子来计算物理量。作为其结果,能够实现液面的微妙变化的解析,使得飞沫、液面较大地变形的情况下的解析成为可能。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使用粒子法的生物体内部的流体·食物块的解析。于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开发了在生物体内液体·食物块行为的推断中应用了粒子法的模拟装置和模拟方法。以下,对该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MPS法中,作为非压缩性流体的支配方程式,建立质量保存式和运动量保存式。运动量保存法则的时间微分使用拉格朗日微分即可,不需要将表示移动·流动的项记为显式。导入加权函数w(r)(是粒子间距离r的函数,表示为w(r)=rE/r-1;0≦r<rE,w(r)=0;rE<r,在一定的距离rE内为粒子间距离r的减函数,在一定的距离外为0),对粒子间相互作用利用该加权核函数。在粒子间相互作用模型中对各粒子的位置处的物理量,建立拉普拉斯模型,对离散化方程式进行求解。若根据矩阵方程式的解法对其进行求解,则得到速度,各粒子的位置被确定。
用于执行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咽下模拟方法的模拟器(解析软件)进行口腔器官的建模,使用粒子法对通过口腔、进而咽喉时的流体·食物块的行为进行解析。
根据模拟器的解析结果,例如:
(a)根据食物的物性值的不同,来推测咽下·误咽·误饮风险;
(b)根据食物的物性值的不同,来推断咽下时间;
(c)根据食物的物性值的不同,来推断对咽喉壁施加的力及剪切应力;
(d)根据上述数据和感官评价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价饮用容易度·食用容易度、饮用困难度·食用困难度。
评价分为评价者进行的情况和咽下模拟装置自动地进行的情况。
实施例1
[装置结构]
图2示出了实施例1的咽下模拟装置100A的结构例。实施例1中说明评价者进行食品的输入并观察动态图像来进行咽下评价的例子。
咽下模拟装置100A包括:口腔建模部10,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器官特性设定部20,设定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器官运动设定部30,设定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及其物性;输入部81,向口腔输入将食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运动解析部50,使用粒子法,对口腔器官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显示部82,将由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物性决定部70,决定基于评价结果而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控制部90,控制咽下模拟装置100A及其各部,作为咽下模拟装置100A发挥功能;以及存储部83,存储口腔模型、器官特性、设定条件、解析结果和评价结果。其中,口腔建模部10、器官特性设定部20、器官运动设定部30、食品物性设定部40、运动解析部50、物性决定部70及控制部90能够由个人计算机PC来实现,设置在个人计算机PC内。评价者观察显示部82的动态画面来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从输入部81输入。所输入的评价结果被记录在存储部83的评价结果记录部83B中。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人(例如评价者)来进行物性决定的方式(参照实施例4)。
图3示出了口腔模型11的例子。图3(a)示出了该模型中的可动部分,图3(b)示出了该模型中的舌头15的移动壁18(进行蠕动运动的)部分。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移动壁18为4个且进行蠕动运动的例子。口腔建模部10形成由如下的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口腔壁12、食道13(示出了入口部分)、气道14(示出了入口部分)、舌头15、软腭16、会厌17等。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刚体、弹性体、塑性体、粘性体、粉末体、流动体等的分类、以及弹性率、粘度等物性,是由器官特性设定部20来设定的。为了简单,将舌头15、软腭16、会厌17、食道入口13设为弹性体,其他设为刚体。口腔器官的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蠕动运动等)由器官运动设定部30来设定。为了简单,舌头15的运动通过蠕动运动来表示,软腭16、会厌17通过根部(付け根)的往复运动和围绕根部的旋转运动来表示,食道13的入口部分通过沿与食道13的中心轴成直角的方向的往复运动来表示。另外,也可以代替蠕动运动而使用波动运动。
在此,返回图2。作为咽下模拟的对象,除了食品之外,还可以采用医药品、准医药品(将“食品、医药品或者准医药品”称为“食品等”)。如果食品等为液体,则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液量·粘度·表面张力·比重等物性,如果食品等是固体,则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形状·尺寸·弹性系数·拉伸强度·屈服点·屈服点应力·粘度的滑动速度依存性·动态粘弹性·静态粘弹性·压缩应力·断裂应力·断裂变形·硬度·附着性·凝结性等物性,如果食品等是半固体(具有可塑性而没有流动性),则食品物性设定部40设定量·粘度·比重·屈服点·屈服点应力·粘度的滑动速度依存性·动态粘弹性·静态粘弹性·压缩应力·附着性·凝结性等物性。
输入部81由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构成,向口腔内投入应投入的模拟食品。例如向口腔内拖拽鼠标,模拟食品向口腔内的投入位置例如是口腔内的牙齿的附近(例如模拟食品的长度的1/2以内),将刚拖拽后的时间设为投入时间。
运动解析部50中,对口腔器官的运动所伴随的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通过舌头15的蠕动运动、软腭16、会厌17的根部的往复运动和围绕根部的旋转运动、以及食道入口13的往复运动,使得被投入口腔内部的食品等移动。食品等的运动通过粒子法而被解析。食品等不管是固体·半固体·液体,都被作为粒子来处理。
显示部82将食品等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也可以将动态图像的1画面作为静止图像来进行显示,也可以使时间后退来进行倒回显示。
存储部83存储口腔模型、器官特性、设定条件、解析结果、评价结果等。
评价是评价者观察显示部82的动态画面来进行的。例如在显示部82所显示的评价表的表格中输入○×、等级、分数等。评价结果被记录在评价结果记录部83B中。在食品物性设定部40中,使食品等的物性值变化来进行评价,由此能够求出食品等的适当的物性值。物性决定部70自动地决定基于评价结果记录部83B中记录的评价结果而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物性数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多个。适当的物性例如可以制作适当的范围的映射图(map)来表示,也可以将适当的范围分为多个等级(等级A~等级C等)来表示,也可以表示多个点,也可以表示最优的1点。在要求出的物性为大量时,也可以使用多维的主成分分析来求出适当的物性的范围。
控制部90控制咽下模拟装置100A及其各部,使其作为咽下模拟装置100A来发挥功能。控制部83在内置存储器中具有咽下模拟器(解析用软件)。
[咽下模拟器]
咽下模拟器是使用通用的二维粒子法解析软件“Physi-Cafe”(PrometechSoftware公司出品)来制作的。本解析软件虽然不能够将流体的物性值、时间等作为数值来直接输入,但能够适宜地改变各自的无维化后的物理量,具有能够简化地高速进行定性的解析的优点。
图3(a)示出了口腔模型11中的可动部分,图3(b)示出了该模型中的舌头15的移动壁18(进行蠕动运动的)部分。在该模型中,为了简化,可动部分仅设为舌头15、软腭16、会厌17、食道13入口这4处。通过蠕动运动而将食物块向后方移送的结构构成为,将4个移动壁18埋入到作为弹性体的舌头15中,以相同的周期但改变振动幅度,进行使相位错开的运动。在该模型中,将作为弹性体而设定的移动壁18设为4个。1个的话不会成为蠕动运动,2个的话也不太灵活,3个以上则能够表现出顺畅的蠕动运动。5个以上的话,不但计算的负荷变大,而且从自然方面来讲与3个或者4个的情况相比无大差异。因而,3个或者4个的情况是优选的。由此,使得弹性体(舌头)自己变形那样的模拟动作成为可能,表现出了对于通常的解析而言非常难的弹性体的强制变形。关于该点,在进行数值解析(模拟)的方面是特征所在。此外,如图3(b)所示,模拟食品及舌头15不管是液体还是固体,全部都由粒子构成。
表1示出了可动部分的运动。移动量通过函数来给出位移、角度,这是较大特征。特别是通过利用周期函数能够进行连续的模拟。表1的A~D是移动壁,在图3(b)中从左侧起按照A、B、C、D的顺序配置。
[表1]
表1标准运动时的移动场所与移动量的关系
各器官的移动量能够通过改变表1内的式子及其参数来容易地变更。具体地说,通过改变正弦函数的振幅,能够调整移动量,通过改变周期、相位,能够调整移动的速度及定时。各部的调整的自由度高这一点,也是本模拟器的特征。
[解析事例1]
图4示出了对水(假设粘度为1mPa·s)41进行了模拟的咽下数值实验的解析例。在此,用tnd来表示将1次咽下所花费的解析时间(25sec)除以实际的咽下现象(这次解析中定义为进入口中后用1sec结束咽下动作)而得的无维咽下时间。
在tnd=0时曾处于舌头15上的液体(水)41在tnd=0.24时,被保持在舌头15与软腭16之间。在tnd=0.36时示出了如下样态:软腭16一边向后方移动·旋转一边制造出供液体41通过的空间,而另一方面将从鼻腔的通路堵塞。在tnd=0.48时示出了如下样态:液体41不进入到被会厌17盖住的气道14中而流入食道13中。在tnd=0.6时示出了:在会厌17上升时,周围没有水41,不会产生误咽·误饮。根据该结果同时确认了,能够用粒子法来表现出通过之前的解析手法(格子法)很难表现出的、伴随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体的行为。
[解析事例2]
图5示出了咽下附着性高的粘糕42等食物块时的模拟结果。成为这次开发的模拟器的基本的解析软件中,粘着性等物性值不是被当做绝对值来处理,而是当做相对于某标准的物体的物性值的相对值来处理的,因此,在本模拟中,以具有附着于腭的程度的粘着性的方式使粘着性适当地变化(约600~2300J/m3)来进行了解析。在tnd=0时曾处于舌头15上的粘着性食物块42在tnd=0.24时粘在腭壁12(硬腭)上,看不出向后方的流动。在tnd=0.36时示出了如下样态:尽管舌头15进行蠕动运动,食物块42仍然附着在腭上而被延伸。在tnd=0.48时示出了如下样态:由会厌17形成了盖,但食物块42附着于软腭16而无法脱离下来。最后,在tnd=0.6时也是,粘着性的食物块42牢固地附着于软腭16。
图6示出了对在粘着性的食物块42堵塞在软腭16附近的状态之后、在口中含入冲水用的液体(假设为水)43,对正堵塞的食物块42进行冲洗的样态进行了模拟的结果。确认到了如下样态:从tnd=0.36时起,含入口中的冲水43流入喉头,但在tnd=0.48时,粘着性食物块42仍残留在会厌17处,通过1次冲水很难冲洗下去。在本模拟器中还确认到了,与实际现象相同,粘着性高的食物块的冲水需要进行多次。
这样可知,本模拟器将粘度、粘着性和表面张力等不同的液体、固体、半固体状态的食物块·流体的2个以上耦合起来进行解析。具有自由表面并且物性不同的液体-液体、液体-固体、固体-固体的耦合解析,是迄今为止非常困难的,而通过使用粒子法能够容易地进行定性的解析。
[解析事例3]
图7示出了咽下胶冻等若受到某一定的力则破坏的食物块44时的模拟结果。在此,食物块44的硬度是相对于基准食物块的相对比率,使用相对弹性率来表示。刚要咽下时的食物块44的形状全部相同。
图7(o)示出了刚要咽下时的状态。图7(a)示出了食物块44的相对弹性率较低(相对弹性率=1)的情况。可知,在进入食道13的瞬间,食物块44与食道13的形状相应地变形而流进。图7(b)示出了相对弹性率为中程度(相对弹性率=2)的情况。捕捉到了未完全变形为食道13的形状、被挤出的食物块44被食道13和会厌17夹住而被弄碎的瞬间。若被弄碎的食物块44进入到气道14中,则会产生误咽·误饮。换句话说,可以想到,即便是某种程度柔软的食物块,但只要是未完全变形成进入到食道13中的大小,就存在误咽·误饮的风险。图7(c)示出了相对弹性率较高(相对弹性率=4)的情况。由于是相对弹性率较高的食物块44,所以,推断为形状基本不变形,在会厌17处堵塞或流入气道14。
实际现象中也是,从由魔芋胶冻引起的窒息事故的经验等可知,为了防止窒息事故,产品的大小及硬度很重要。考虑到这次的模拟结果也获得了同样的趋势,给出了使用了粒子法的本模拟器也能够应用到胶冻状食物块的咽下模拟中的可能性的启示。
[解析事例4]
可以想到人体的某些功能降低可能会引起误咽·误饮。于是,针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降低进行了模拟研究。
表2示出了会厌17的移动变迟缓的情况下的模拟条件。具体地说,减小了会厌17的旋转方向的振幅(减半)。
[表2]
表2会厌移动迟缓的情况下的移动场所与移动量的关系
图8示出了会厌17的移动变迟缓的情况下的模拟结果。与图4相比较可知,在图4中,tnd=0.48时,会厌17对气道14完全地“加盖”而防止了液体41向气道14的流入,而在进行了功能限制的图8中确认到了,会厌17不发挥功能,绝大多数的水41被误饮到气道14。
表3示出了食道13入口部分的移动量变少的情况下的解析条件。具体地说,减缓了将食道13与气道14分隔的食道壁的移动速度(减半)。
[表3]
表3食道开口迟缓的情况下的移动场所与移动量的关系
图9示出了模拟结果。与图4比较可知,在图4中,tnd=0.48时,会厌17对气道14完全地“加盖”而防止了液体41向气道14的流入,与此相对,在进行了功能限制的图9中确认到了,会厌17无法将气道14完全地堵塞,流入来的水41的一半被误饮(误吸)到气道14。
这样,通过简单的设定变更,对会引起误咽·误饮的功能降低也进行了模拟验证。
以上,根据本模拟器,能够进行各种食品等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定量的研讨需要三维解析,但是在不管是二维还是三维都能够对这些咽下现象进行解释这一点,粒子法是很优越的。该点是将粒子法使用在咽下模拟器中时的优点。
图10示出了实施例1的咽下模拟方法的处理流程例。首先,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11(S010:口腔建模步骤)。接下来,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S020:器官特性设定步骤)。接下来,设定口腔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S030:器官运动设定步骤)。接下来,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等及其物性(S040:食品物性设定步骤)。这些设定内容能够与状况相应地自由选择。设定内容被存储在存储部83中。接下来,向口腔输入将食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41~44(S050:输入步骤)。输入例如通过评价者用鼠标将光标向口腔内拖拽来进行。接着,使用粒子法,对口腔器官模型11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与模拟食品41~44的咽下有关的行为进行解析(S060:运动解析步骤)。例如能够使用MSP法。接下来,显示在运动解析步骤(S060)中得到的解析结果(S070:显示步骤)。接下来,根据咽下时的模拟食品41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进行食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的评价(S080:评价步骤)。评价是评价者观察显示部82的动态画面来进行的。例如,在显示于显示部82的评价表的表格中输入○×、等级、分数等。若进行完评价,则返回食品物性设定步骤(S040),变更食品的物性来进行设定,反复进行到以后的评价步骤为止。应该变更的物性值能够由评价者的判断来自由选择。尤其是,如果第一次找出了适当的物性,那么可以省略之后的设定和评价。接下来,决定在评价步骤(S080)中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的物性(S090:物性决定步骤)。在此,可以示出适当的物性的范围,也可以对适当的物性分等级,也可以选择最优值。
评价项目例如如下所示。
(a)是否有咽下·误咽·误饮风险(附着到腭壁等上难剥离、堵塞咽喉和食道、进入气道);
(b)咽下时间为多少,是否超过了阈值;
(c)对咽喉壁施加的应力及剪切应力为多少,是否超过了阈值;
(d)基于(a)~(c),考虑与另外进行了数据取得的感官评价(美味、爽快感等)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地评价饮用容易度·食用容易度、饮用困难度·食用困难度。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咽下模拟装置及咽下模拟方法,对口腔模型11,设定器官特性、口腔器官的运动、食品的物性,使用粒子法对食品的行为进行解析,能够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说明了评价者进行食品的输入、观察动态图像来进行咽下评价的例子。实施例2中说明咽下模拟装置基于设定来自动地进行食品的输入,咽下模拟装置自动地进行咽下评价的例子。主要对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以下的实施例也同样,主要说明不同点)。
图11示出了实施例2的咽下模拟装置100B的结构例。与实施例1(参照图2)相比,在个人计算机(PC)内,追加了自动地评价食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的评价部60、将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虚拟动态画面上的模拟画面显示部82A、设定模拟食品的输入条件的食品输入设定部45,在存储部83内追加了存储评价条件的评价条件存储部83A。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同样。
图12示出了咽下模拟方法的处理流程例。与实施例1(参照图10)相比,在输入步骤(S050)之前追加了用于设定食品的输入条件的食品输入设定步骤(S045),在显示部83进行动态画面显示的显示步骤(S070)替代在模拟画面显示部82A的虚拟画面上进行显示的步骤(S075)。此外,评价步骤(S080)中,评价部60自动地进行评价。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同样。
实施例2中,对食品输入设定部45预先设定食品的投入位置和投入定时(S045:食品输入设定步骤)。模拟食品向口腔内的投入位置例如设为口腔内的牙齿的附近(例如模拟食品的长度的1/2以内)。接着,根据设定条件(场所、定时),向口腔内投入模拟食品(S050:食品输入步骤)。此外,在自动评价的情况下,预先将评价条件存储在评价条件存储部83A中,在个人计算机PC内的模拟画面显示部82A的虚拟动态画面上,显示作为模拟的解析结果的口腔模型11和模拟食品41的行为,通过评价部60,将模拟画面显示部82A的显示与评价条件存储部83A的评价条件进行对照,由此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例如如下所示。
(a)是否有咽下·误咽·误饮风险(附着到腭壁等上难剥离、堵塞咽喉和食道、进入气道);
(b)咽下时间为多少,是否超过了阈值;
(c)对咽喉壁施加的应力及剪切应力为多少,是否超过了阈值;
(d)基于(a)~(c),考虑与另外进行了数据取得的感官评价(美味、爽快感等)之间的相关性,综合地评价饮用容易度·食用容易度、饮用困难度·食用困难度。将(a)~(c)和感官评价分别数值化,分别乘以加权系数来用合计数自动地进行综合评价。另外,也可以省略(c)及感官评价。
其他结构及处理流程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提供咽下模拟装置及咽下模拟方法,能够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
此外,在将输入和评价中的一方用人手来进行、另一方用计算机来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实施并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3
以上的实施例中,说明了评价者进行评价的例子和咽下模拟装置进行自动评价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是,对咽下模拟装置的评价结果(一部分或者整体)进行显示,进而请求评价者进行评价。关于处理流程,在实施例2的评价步骤(S080)中,在显示部82上,与评价表一起显示咽下模拟装置的评价结果(一部分或者整体)。评价者参照咽下模拟装置的评价结果,向评价表输入自己的评价结果。食品输入步骤(S050)可以是人手输入也可以是自动输入。其他装置结构及处理流程与实施例2同样,能够与实施例2同样地提供咽下模拟装置及咽下模拟方法,能够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
实施例4
以上的实施例中,说明了由物性决定部70自动地决定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的例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人来决定的例子。关于本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典型地来讲,删除了实施例1中的图2的物性决定部70。关于处理流程例,能够使用图10。另外,也可以设有物性决定部70,在该情况下不使用,或者将物性决定部70的决定结果供决定者(例如评价者)参考而示出。决定是人来决定被视为适当的食品等的物性,而就基于评价结果来进行决定这一点是没有差别的,因此,思考过程能够稍微变更,但可以预测到是几乎同样的结果。其他装置结构及处理流程与实施例1同样,能够与实施例1同样地提供咽下模拟装置及咽下模拟方法,能够容易地再现与咽下有关的实际现象。对于实施例2及实施例3,在人进行决定的情况下,也与实施例1的情况是同样的。
实施例5
[诊断支援]
本实施例中说明将本发明的咽下模拟应用到咽下诊断的支援中的例子。
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咽下模拟装置100C的结构。对实施例1(参照图2)的咽下模拟装置100A追加了器官运动决定部75及决定器官运动条件记录部83E,删除了器官特性设定部20。此外,器官运动设定部30被更多地使用。在器官运动设定部30中,设定与咽下运动相关联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特性,而将例如下颚舌头肌及其他与咽下相关联的肌肉的反应速度、收缩和松弛的定时、收缩距离、弹性(柔韧性)等作为运动参数来设定,在器官运动决定部75中,根据模拟的结果,即根据由运动解析部50解析出的解析结果,来决定各口腔器官的器官运动参数。例如,如果舌头的行波式的波动运动变迟缓,则实现咽下为止花费时间。如果会厌17的反应变延迟,则食品等经由喉头进入到气道14,可能会产生误咽。由此,能够求出与患者或健康诊断的被诊断者的各口腔器官的行为及症状很相符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运动参数。决定器官运动条件记录部83E中记录有器官运动决定部75所求出的器官运动参数。
然后,根据口腔模型11和咽下模拟的结果,对患者或健康诊断对象者,进行是否存在与咽下相关而功能降低了的肌肉等的诊断,能够有助于治疗。另外,在诊断中,与食品等的物性相比更重视器官功能,所以,也可以是,关于物性,不进行循环处理而设为固定。也能够将该模拟装置组装到咽下诊断支援装置中。例如,如果设置成具有保存了对患者或健康诊断对象者的诊断结果的医疗诊断结果数据库的咽下诊断支援装置,那么通过将医疗诊断结果数据库中记录的诊断结果与咽下模拟装置100C的评价结果记录部83B中记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就能够发现各口腔器官的功能降低了的部分而进行迅速的诊断。该比较例如由诊断结果比较部来进行,医师能够参照比较结果来更新诊断结果。另外,也可以设有器官特性设定部20。
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模拟方法的处理流程例。对实施例1(参照图10)的咽下模拟方法,追加了使器管运动参数变化了的循环。即,在改变了物性的参数后的循环处理之后,进行使器管运动参数变化了的循环处理。另外,在此的物性决定及器官特性决定不是为了找出与咽下适当的物性及器官运动,而是作为对与患者或健康诊断的被诊断者的症状相符的器管运动参数进行探索的循环而被使用的。依次改变参数来进行模拟,在找到了与患者或健康诊断的被诊断者的各口腔器官的行为或症状相符的物性或器官特性(器官运动决定步骤S096)时,结束处理流程。尤其是,预测治疗后的参数来继续模拟,还能够谋求治疗的改善效果。
[程序]
此外,本发明能够作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上的咽下模拟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取的程序、此外作为存储该程序的存储介质来实现。程序可以保存在咽下模拟装置的控制部中来使用,也可以保存在内置或者外装的存储装置中来使用,也可以从因特网下载来使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上的例子,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以上的实施例中,针对舌头的移动壁、软腭、会厌、食道壁的运动而示出了一个例子,但是,能够自由地变更运动方程式及参数。此外,除了上述4个器官以外,例如还能够对牙齿赋予运动。这样,能够反映出咀嚼对咽下的影响。此外,食品示例了2个,但是也能够使3个以上食品相连动地解析行为,此外,还能够进行如包着花生的巧克力那样具有不同物性值的固体彼此(固-固)的解析、包着甜酒的巧克力(固-液)的解析、进而调味汁那样的液体彼此(油和醋)的物性值不同的(液-液)混合液的解析。另外,也能够对器官、食品进行分开颜色显示等,进行各种细微的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被利用于饮食物的咽下状况的解析。
与本发明的说明相关联(特别是与以下的权利要求相关联)地使用的名词及同样的指示语的使用,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的指出、不是明显地与文意相矛盾,那么应该解释为包括单个和多个这双方。语句“具备”、“具有”、“包括”及“包含”,只要没有特别的讲究,应该解释为开放式(即意思为“不限于包括~”)。本说明书中的数值范围的具体描述,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指出,仅意图起到用于囊括符合该范围内的各个值的每个的简略记法的作用,各个值如本说明书中分别列举那样组入在说明书中。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全部方法,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指出或不是明显与文意相矛盾,那么能够以所有的适当的顺序来进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所有例子或者例示性的措辞(例如“等”),只要没有特别申明,则仅意图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说明书中的所有措辞也是,不会将权利要求书中未记载的要素解释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所不可欠缺的要素而示出的要素。
本说明书中,包含有为了实施本发明而发明人所知晓的最优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只要读了上述说明,就能够明了这些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变形。本申请的发明人期待着熟练者能够适当地应用这样的变形,预测通过除了本说明书中具体地说明的以外的方法来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如准据法所允许的那样,包含本说明书所附带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内容的修正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进而,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指出或不是明显与文意相矛盾,那么全部变形中的上述要素的任意组合也被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口腔建模部
11口腔模型
12口腔壁
13食道
14气道
15舌头
16软腭
17会厌
18移动壁
19食道壁
20器官特性设定部
30器官运动设定部
40食品物性设定部
41~44,49模拟食品
45食品输入设定部
50运动解析部
60评价部
70物性决定部
75器官运动决定部
81输入部
82显示部
82A模拟画面显示部
83存储部
83A评价条件存储部
83B评价结果记录部
83E决定器官运动条件记录部
90控制部
100A,100B,100C咽下模拟装置PC个人计算机
tnd无维咽下时间

Claims (12)

1.一种咽下模拟装置,其中,具备:
口腔建模部,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
器官特性设定部,设定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
器官运动设定部,设定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
食品物性设定部,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及其物性;
输入部,向口腔输入将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
运动解析部,使用粒子法,对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以及
显示部,将由所述运动解析部解析出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器官特性设定部将口腔壁设定为刚体,将舌头设定为弹性体;
所述器官运动设定部在舌头内设置多个移动壁,通过所述多个移动壁以规定的周期且带有规定的相位差地向与所述舌头的表面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设定成舌头进行蠕动运动或者波动运动,设定成软腭、会厌及食道壁相对于所述蠕动运动或者波动运动以规定的相位差进行连动;
所述运动解析部将所述舌头及所述模拟食品作为粒子来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器官运动设定部将软腭及会厌的运动设定为旋转中心移动的旋转体的旋转运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食品物性设定部设定不同物性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的多个模拟食品来作为解析对象;
所述运动解析部针对所述多个模拟食品,规定自由表面和所述多个模拟食品间的边界,进行所述多个模拟食品的连动行为的解析。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其中,
具备:
评价部,根据所述动态画面上的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评价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
所述动态画面是为了模拟地显示由所述运动解析部解析出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而由咽下模拟装置在虚拟空间内形成的虚拟动态画面;
所述评价部通过所述虚拟动态画面上的模拟食品的行为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来进行评价。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建模部形成二维的口腔模型;
所述运动解析部进行二维空间内的所述模拟食品的行为的解析。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其中,
具备:
评价结果记录部,根据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记录与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有关的评价结果;以及
物性决定部,决定基于所述评价结果记录部中记录的评价结果而被视为适当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的物性。
8.一种咽下模拟方法,其中,具备:
口腔建模步骤,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
器官特性设定步骤,设定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器官特性;
器官运动设定步骤,设定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
食品物性设定步骤,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及其物性;
输入步骤,向口腔内输入将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
运动解析步骤,使用粒子法,对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以及
显示步骤,将所述运动解析步骤中解析出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咽下模拟方法,其中,
具备:
评价步骤,根据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进行与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有关的评价;以及
物性决定步骤,决定基于所述评价步骤中评价出的评价结果而被视为适当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的物性。
10.一种咽下模拟装置,其中,具备
口腔建模部,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
器官运动设定部,设定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
食品物性设定部,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及其物性;
输入部,向口腔输入将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
运动解析部,使用粒子法,对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
显示部,将由所述运动解析部解析出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以及
器官运动决定部,针对由所述器官运动设定部设定的器官运动参数,根据由所述运动解析部解析出的所述解析结果,决定与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行为或者症状相符的器官运动参数。
11.一种诊断支援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咽下模拟装置,具备根据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来记录与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的食用容易度及/或饮用容易度有关的评价结果的评价结果记录部;
医疗诊断结果数据库,保存有针对患者或者健康诊断对象者的诊断结果;以及
诊断结果比较部,将所述医疗诊断结果数据库中记录的诊断结果,与所述评价结果记录部中记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
12.一种咽下模拟方法,其中,具备:
口腔建模步骤,形成由口腔器官构成的口腔模型;
器官运动设定步骤,设定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口腔器官的运动;
食品物性设定步骤,设定作为解析对象的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及其物性;
输入步骤,向所述口腔输入将所述食品、医药品或者医药部外品模型化了的模拟食品;
运动解析步骤,使用粒子法,对所述口腔模型中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咽下时的行为进行解析;
显示步骤,将所述运动解析步骤中解析出的各所述口腔器官的运动和所述模拟食品的所述咽下时的行为的解析结果显示在动态画面上;以及
器官运动决定步骤,针对所述器官运动设定步骤中设定的器官运动参数,根据所述运动解析步骤中解析出的所述解析结果,决定与被诊断者的器官的行为或者症状相符的器官运动参数。
CN201280026927.1A 2011-06-30 2012-06-29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3596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6780 2011-06-30
JP2011-146780 2011-06-30
PCT/JP2012/066707 WO2013002374A1 (ja) 2011-06-30 2012-06-29 嚥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498A CN103596498A (zh) 2014-02-19
CN103596498B true CN103596498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42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6927.1A Active CN103596498B (zh) 2011-06-30 2012-06-29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842193B2 (zh)
EP (1) EP2727529A4 (zh)
JP (1) JP6060076B2 (zh)
CN (1) CN103596498B (zh)
CA (1) CA2840056C (zh)
HK (1) HK1194647A1 (zh)
IN (1) IN2014CN00645A (zh)
WO (1) WO20130023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2789B2 (ja) * 2012-03-27 2016-11-09 株式会社明治 嚥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方法
EP3333565B1 (en) 2015-08-07 2023-01-04 Meiji Co., Ltd.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mouthfeel and behavior of alimentary bolus during eating and swallowing
KR101793816B1 (ko) * 2016-02-29 2017-11-06 건양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연하장애 진단보조를 위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09102751A (zh) * 2017-06-20 2018-12-28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仿真口腔加工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99057B (zh) * 2019-07-03 2024-03-01 江南大学 一种食物模拟吞咽装置和食物模拟吞咽方法
JP7401225B2 (ja) 2019-08-29 2023-12-19 株式会社明治 嚥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嚥下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KR102094828B1 (ko) * 2019-09-24 2020-04-27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비디오투시 연하검사 판독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2329B1 (en) * 1998-08-12 2001-02-20 Risk Analysis &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ssing risks of injury
US7160110B2 (en) * 1999-11-30 2007-01-09 Orametrix, Inc. Three-dimensional occlusal and interproximal contact detection and display using virtual tooth models
US9421074B2 (en) * 2001-04-13 2016-08-23 Orametrix, Inc. Unified three dimensional virtual craniofacial and dentition model and uses thereof
US20100015589A1 (en) * 2008-07-17 2010-01-21 Shlomo Lehavi Dental trai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EP3583910B1 (en) * 2010-02-25 2022-06-08 3Shape A/S Dynamic virtual articulator
US8352060B2 (en) * 2010-05-05 2013-01-08 Hankookin, LLC. Computer-aided fabrication of a removable dental prosthes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498A (zh) 2014-02-19
US20140120509A1 (en) 2014-05-01
JP6060076B2 (ja) 2017-01-11
CA2840056C (en) 2019-09-03
IN2014CN00645A (zh) 2015-04-03
US9842193B2 (en) 2017-12-12
CA2840056A1 (en) 2013-01-03
WO2013002374A1 (ja) 2013-01-03
EP2727529A4 (en) 2015-08-12
HK1194647A1 (zh) 2014-10-24
JPWO2013002374A1 (ja) 2015-02-23
EP2727529A1 (en)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6498B (zh)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CN104302228B (zh) 咽下模拟装置及方法
Hiiemae et al. Tongue movements in feeding and speech
Tseng et al. Model sensitivity and use of the comparativ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mammalian jaw mechanics: mandible performance in the gray wolf
CN103597510B (zh) 食品开发支援装置、食品开发方法、食品制造方法、饮食教育支援装置及饮食教育方法
Ono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sensing oropharyngeal swallowing function in Japan
Gregersen Novel bionics assessment of anorectal mechanosensory physiology
Speksnijder et al. Functioning of the masticatory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n alloplastic tot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rostheses compared with healthy individuals: a pilot study
Mercuri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Facts and Foibles
Farazi et al. A 3D dynamic biomechanical swallowing model for training and diagnosis of dysphagia
Hashimot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sculoskeletal model of hyolaryngeal elements for understanding pharyngeal swallowing mechanics
Merema et al.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non-invasive 3D determination of individual masticatory muscle forces: a proof of concept
Shayan et al. Use of Superelastic Nitinol and Highly-Stretchable Latex to Develop a Tongue Prosthetic Assist Device and Facilitate Swallowing for Dysphagia Patients
Johnson‐Ransom et al. Comparative cranial biomechanics reveal that Late Cretaceous tyrannosaurids exerted relatively greater bite force than in early‐diverging tyrannosauroids
Almeida et al. Review of research studies on biomechanics of swallowing and dysphagia
de Almeida e Bueno et al. Performance of Oral Cavity Sensors: A Systematic Review
Ilegbusi et al.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upper airway respiratory function with muscular coupling
Demirel et al. Crack Propagation and Fatigue Performance of Partial Posterior Indirect Restorations: An Extend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udy
Farazi 3D biomechanical oropharyngeal model for training and diagnosis of dysphagia
Trusov et al. Simulation of digestion processes in consideration of functional disorders in a human organism: conceptual and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s, model structure
Kuruppumullage Biomechanical models of human upper and tracheal airway functionality
Saccomanno et al. Use of Edibles as Effective Tools in Myofunctional Therapy: A Pilot Study
Berthaume et al. Biomechanics in anthropology
Nigmatov et 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ENTISTRY
Silva et al. Designing a software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ropharyngeal swallowing by videofluoroscop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46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46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