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6410A -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6410A
CN103596410A CN201310585890.2A CN201310585890A CN103596410A CN 103596410 A CN103596410 A CN 103596410A CN 201310585890 A CN201310585890 A CN 201310585890A CN 103596410 A CN103596410 A CN 103596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handle bar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ingle
rot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858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6410B (zh
Inventor
聂飞
钟杨帆
田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858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96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96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6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6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包括电路板、单板拉手条、与单板拉手条转动连接的防回流板、支撑板,以及锁合结构;防回流板的一端与所述单板拉手条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锁合结构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及转轴,转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防回流板的自由端的运动,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另一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上述通信单板,其防回流结构不额外占用机箱框架高度,并且可并保护通信单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通信单板的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设备中一般包括机箱,机箱中设置有多个通信单板,以实现通信功能。这些通信单板依次平行插装于机箱的安装槽位中。通信单板的通信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上述部件的正常运行,必须为这些通信元器件及时散热。通信设备通常设置风扇或者空调设备进行散热,通信单板之间、通信单板与机箱框剪之间,或者未安装通信单板的安装槽位形成风道,气流从风道流经进行散热。
请参见图1,在面板进风、尾部出风的通信设备中,A、B、C通信单板均在正常工作时,气流从A、B、C通信单板之间形成的风道之间流过,从而A、B、C通信单板均有正常风量经过以保证散热。
请参见图2,当A通信单板拔出时,由于A通信单板不在位,导致B通信单板上方全部为空,导致大部分风量从B通信单板上方经过,而B通信单板本身风量很小,则B通信单板散热出现问题。上述问题即是通信单板拔出后带来的回流问题。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任意通信单板拔出后,立即在相应位置增加挡风结构,即防回流结构。
现有的防回流机构通过在机箱的机箱框架上设置支撑件,防回流片和弹簧通过转轴固定在支撑件上,防回流片可绕转轴旋转。当通信单板插入安装槽位时,给防回流片施加向上的压力,防回流片可绕轴旋转与支撑件贴合平行;当通信单板拔出后,由于无外力作用,防回流片在弹簧力下打开,实现挡风防回流功能。然而,上述防回流结构,其防回流片集成在机框中,额外占用机框高度,影响系统集成度;另外防回流片与面板平齐,看不见滑道。导致通信单板连接器不可避免与防回流片有碰撞,影响连接器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单板,其防回流结构可保护通信单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通信单板的通信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单板,包括:电路板;单板拉手条,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用于承载所述电路板;防回流板,一端与所述单板拉手条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支撑板,设置于所述防回流板的自由端一侧,并与所述单板拉手条固定连接;及锁合结构,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防回流板的自由端的运动,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另一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转动部受推动力作用而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防回流板分离,所述防回流板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单板拉手条转动实现自由下落,挡住风道实现挡风。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另一侧包括: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下方。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回流板集成于所述单板拉手条。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板为防火板。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机箱、散热装置,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通信单板,所述机箱具有多个安装槽位,所述通信单板插接于所述安装槽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采用前进风后出风系统。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其中,所述通信单板为多个,分别平行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位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单板,其防回流板与单板拉手条转动连接,通过锁合结构的第一转动部限制所述防回流板的自由端的运动,第二转动部位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在下层通信单板插装时,防回流板被锁止而不与通信单板抵触,从而防回流板对通信单板的阻力较小,避免损坏通信单板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保护通信单板。
进一步,本发明的通信设备,在进行系统维护时,拔出任一通信单板均对系统散热无影响,且无维护时间限制,可避免维护人员疏忽导致系统散热故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通信设备在各通信单板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风道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通信设备在其中一通信单板被拔出时,风道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工作状态切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在锁合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锁合结构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的锁合结构与防回流板及支撑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锁合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在其下层单板插装时,锁合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3至图5,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设备,包括多个通信单板10、散热装置20,以及机箱30。通信单板10设置有电子元器件,用于完成通信功能。机箱30包括机箱框架(图未示),该机箱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槽位312,安装槽位312用于安装通信单板10。散热装置20可以是风扇或者是空调等制冷装置,其设置于机箱30内,并位于通信单板10的一侧,用于散热。该通信设备可以通过设置风管进行送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设备采用前进风后出风系统。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上送风系统或者下送风系统,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本实施方式中,通信单板10分别平行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位312中。
请参见图3至图7,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单板10,包括:电路板11、单板拉手条12、与单板拉手条12固定连接的防回流板13和支撑板14,以及锁合结构15。
单板拉手条12,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用于承载电路板11。通过将电路板11装载于单板拉手条12,然后将单板拉手条12插装于机箱30,可将电路板11沿一滑动方向安装至机箱30的安装槽位312。
具体而言,机箱框架的安装槽位312设置有滑道(图未示),单板拉手条12可滑动地安装于滑道。单板拉手条12可以为金属件,其包括一安装框架以及设置于安装框架前端的把手。安装框架与电路板11固定连接,把手便于通信单板10的插装和拆卸。把手设置于所述电路板11的面板112处。
防回流板13的一端131与单板拉手条12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132。防回流板13的自由端132被释放时,则防回流板13可在重力作用下相对单板拉手条12转动实现自由下落。
具体而言,防回流板13的一端131可通过转轴结构与单板拉手条12连接。例如,在单板拉手条12的两侧设置转轴孔,在防回流板13的两侧设置转轴,通过该转轴与转轴孔的配合实现防回流板13与单板拉手条12的转动连接。
支撑板14设置于防回流板的自由端132一侧,并与单板拉手条12固定连接。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14设置于单板拉手条12的插入端,即当单板拉手条12插装于机箱30后,单板拉手条12靠近散热装置20的一端。
锁合结构15包括:第一转动部151、第二转动部152,以及与第一转动部151及第二转动部152固定连接的转轴153,所述转轴153与所述支撑板14转动连接。第一转动部位151于所述单板拉手条12的一侧,用于限制防回流板13的自由端132的运动,第二转动部152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12的另一侧,用于控制第一转动部151的转动,从而,第一转动部151与第二转动部152可实现联动转动。
锁合结构15用于控制防回流板13的打开和闭合。
具体而言,第一转动部151与防回流板13的自由端132配合,以限制防回流板13转动;第二转动部152用于在推动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动部151转动,以使第一转动部151与防回流板13的自由端132分离,从而防回流板13在重力作用下可相对单板拉手条12转动,自由下落挡住风道实现挡风。
工作时,第二转动部153在沿滑动方向将另一通信单板安装至机箱的推动力作用下,绕转轴153转动时,锁合结构15由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锁合结构15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转动部151锁止防回流板13以限制防回流板13转动;锁合结构15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转动部151与防回流板13分离,以使防回流板13在重力作用下相对单板拉手条12转动,从而自由下落挡住风道实现挡风。
以下以图3和图4、图5和图7所示的通信设备的结构说明为例,以说明防回流板13实现挡风的过程。其中,图3与图5所示为锁合结构15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图,图4与图7为锁合结构15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三个通信单板10a、10b、10c,自上而下依次插装于所述机箱30。
请参见图3、图4和图8,在正常状态下,通信单板10a的防回流板13受到锁合结构15的限制,即锁合结构15的第一转动部151托住防回流板13的自由端132,防回流板13被锁止而无法下落。当下层通信单板10b插入机箱30的安装槽位时,通信单板10b的插接端顶推锁合结构15的第二转动部152,使之旋转一定角度,在第二转动部152的带动下,第一转动部151转动至一与防回流板13相分离的位置,锁合结构15不再锁止通信单板10a的防回流板13,即实现防回流板13的解锁,则防回流板13可自由下落挡住风道实现挡风。
解锁后,当通信单板10b被拔出时,防回流板13在重力作用下相对于通信单板10a的单板拉手条12顺时针转动90°,从而自由下落实现自动挡风,进入机箱30的气流通过通信单板10a、通信单板10c与机箱30之间形成的风道进行流通。
通信单板10a的防回流板13在下落后可再逆时针旋转90°,即可恢复原状。在解锁后,通信单板10a被拔出后,可通过手动旋转锁合结构15的第一转动部151或者第二转动部152,以使得该第一转动部151锁止防回流板13。
请参见图5至图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通信单板10采用的锁合结构15为双层扇形联动锁合结构。在图中,第一转动部151位于单板拉手条12的上方,第二转动部152位于单板拉手条12的下方,即,所述第一转动部151和第二转动部152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而支撑板14和单板拉手条12的安装框架基本位于同一平面,采用这样的方式,可节省锁合结构的安装空间,不额外占用机箱30的框架高度,结构更为紧凑。
请参见图5至图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锁合结构15的第一转动部151及第二转动部152均为扇形。第一转动部151的扇形边缘用于锁止防回流板12,第二转动部152的扇形边缘用于与下层的通信单板的插接端相接触,从而可被下层的通信单板推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部151及第二转动部15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条形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防回流板13集成于单板拉手条12。即防回流板13可作为单板拉手条12的托板,用于承载所述电路板11。将防回流板13与单板拉手条12集成,可节省安装空间,使得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支撑板14为防火板。具体而言,可以在支撑板14的表层涂覆防火材料,或者支撑板14整体采用防火材料制成,以起到防火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防回流板13邻近防火板14设置,且防回流板13具有防火功能,即,防回流板13同时作为防火板使用。具体而言,防回流板13可在表层涂覆防火材料,或者整体采用防火材料制成。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通信单板,其防回流板13与单板拉手条12转动连接,且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进行挡风,在下层通信单板插装时,防回流板13对通信单板的阻力较小,避免损坏下层通信单板上的电子元器件,从而保护通信单板。
(2)本发明的通信设备,在进行系统维护时,拔出任一通信单板均对系统散热无影响,且无维护时间限制,可避免维护人员疏忽导致系统散热故障。
(3)在可选的方案中,防回流板13集成于单板拉手条12,从而不占用整个系统高度,可提高系统集成度。
(4)本发明的通信单板,在通信单板插装时,防回流板13可以处以锁止状态,从而在将通信单板插入机箱时,可以方便观察内部状况,避免盲插,使得操作更为便利和安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通信单板,包括:
电路板;
单板拉手条,位于所述电路板下方,用于承载所述电路板;
防回流板,一端与所述单板拉手条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
支撑板,设置于所述防回流板的自由端一侧,并与所述单板拉手条固定连接;及
锁合结构,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动部及第二转动部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一侧,用于限制所述防回流板的自由端的运动,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另一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部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受推动力作用而绕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防回流板分离,所述防回流板在重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单板拉手条转动实现自由下落,挡住风道实现挡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一侧,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另一侧包括: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上方,所述第二转动部位于所述单板拉手条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板集成于所述单板拉手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通信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防火板。
6.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机箱、散热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单板,所述机箱具有多个安装槽位,所述通信单板插接于所述安装槽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采用前进风后出风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板为多个,分别平行插接于对应的安装槽位中。
CN201310585890.2A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03596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5890.2A CN103596410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85890.2A CN103596410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410A true CN103596410A (zh) 2014-02-19
CN103596410B CN103596410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08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85890.2A Active CN103596410B (zh) 2013-11-20 2013-11-20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964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6297A1 (zh) * 2015-07-27 2017-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
CN109152295A (zh) * 2018-09-28 2019-01-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插拔模块及框式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2964B1 (en) * 2005-04-27 2007-08-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irflow control baffle
US7307832B1 (en) * 2005-09-29 2007-12-11 Emc Corporation Chassis cover with air flow control flaps
US20100167636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Anandaroop Bhattacharya Active vents for cooling of computing device
US20110124278A1 (en) * 2007-09-12 2011-05-26 Tung-Ping Lee Rack Body with Airflow Blocking Mechanism
CN102566717A (zh) * 2010-12-28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柜
CN103163990A (zh) * 2011-12-16 2013-06-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柜式服务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2964B1 (en) * 2005-04-27 2007-08-2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irflow control baffle
US7307832B1 (en) * 2005-09-29 2007-12-11 Emc Corporation Chassis cover with air flow control flaps
US20110124278A1 (en) * 2007-09-12 2011-05-26 Tung-Ping Lee Rack Body with Airflow Blocking Mechanism
US20100167636A1 (en) * 2008-12-26 2010-07-01 Anandaroop Bhattacharya Active vents for cooling of computing device
CN102566717A (zh) * 2010-12-28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机柜
CN103163990A (zh) * 2011-12-16 2013-06-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柜式服务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16297A1 (zh) * 2015-07-27 2017-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
CN106406427A (zh) * 2015-07-27 2017-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板
CN109152295A (zh) * 2018-09-28 2019-01-0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插拔模块及框式设备
CN109152295B (zh) * 2018-09-28 2021-02-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插拔模块及框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6410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8884B (zh) 具有抽換元件功能的電子裝置
CN203312078U (zh) 断路器带隔离柜的下门连锁装置
CN103596410A (zh) 一种通信单板及通信设备
CN203590649U (zh) 一种防回流装置
CN104064978A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的抽屉结构
KR102031238B1 (ko) 서버실 냉각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센터의 운영 방법
CN104460885A (zh) 机箱及存储设备
CN205893988U (zh) 吹吸机
CN209344577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配电箱
CN203521994U (zh) 一种低压柜抽屉位置联锁机构
CN216903965U (zh) 一种基于户外使用的防误开电气设备用配电柜
CN215523599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CN107834386A (zh) 一种插入式展位箱
CN207368479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内的元件固定支撑装置
DE202004003310U1 (de) Cluster-Gehäuse
CN209298609U (zh) 一种滤波柜
CN207409892U (zh) 电力工程调节式配电柜
CN103956657A (zh) 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联锁板及高压开关设备
CN113117887A (zh) 一种玻纤布除杂装置
CN202111498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105491836A (zh) 一种紧急通风自动弹开门及其一体化机柜
CN109152295A (zh) 插拔模块及框式设备
CN104409247A (zh) 一种双向操作机构
US20180240614A1 (en) Mechanisms to reset circuit breakers
CN209747992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潮性能的直流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