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1822B - 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91822B CN103591822B CN201210295692.8A CN201210295692A CN103591822B CN 103591822 B CN103591822 B CN 103591822B CN 201210295692 A CN201210295692 A CN 201210295692A CN 103591822 B CN103591822 B CN 1035918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accumulation
- storage units
- working fluid
- hot wor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056—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solid heat storage materia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60/0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heat collected by solar heat collec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7/00—Elements not covered by group F28F1/00, F28F3/00 or F28F5/00
- F28F7/02—Blocks traversed by passages for heat-exchange medi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70/00—Other energy conversion or management systems reducing GHG emissions
- Y02E70/30—Systems combining energy storage with energy generation of non-fossil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储热堆;储热堆通过入口和出口连通至总管线上;储热堆包括绝热的储热室以及设置于储热室内部的至少两个储热单元,其中一个所述储热单元连通所述入口,另一个所述储热单元连通所述出口;储热单元的内部设有热工质通道,热工质由总管线经过所述入口流入储热单元的热工质通道内,流经整个储热堆后经过所述出口流回到总管线上,形成热工质的主传热通道;所述储热室内部还设有平衡所述储热单元之间热量的辅助传热通道,高温的储热单元经过辅助传热通道将热工质热量传递到低温的所述储热单元处。解决了现有太阳能储热系统储热模块之间温度不均衡导致储热系统储热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储热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储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分布最广,获取最容易。但是太阳能受地理、昼夜和季节等规律性变化的影响以及阴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制约,能量呈现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为了保证太阳能利用稳定运行,就需要储热装置把太阳能储存起来,在太阳能不足时再释放出来,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用能连续和稳定供应的需要。目前,国内外研究太阳能的储存方法主要集中在储热材料的选择和储热方式的选择。而对于储热材料的选择上,固体材料由于具有性能稳定、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储热材料的理想选择。但是,固体储热材料一般都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不利于储热和放热,系统的储热效率的提高依赖对储热系统结构的优化设计。
为解决应用固体储热材料的储热系统的储热效率问题,中国专利文件CN102032823A公开了一种储热系统,其包括多个平板型储热模块,多个储热模块平行层叠堆积,相互之间绝热。储热模块内有供换热流体流动的管道,管道和储热模块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固体储热介质。每个储热模块外有与模块内管道连通的换热流体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有相邻储热模块的换热流体的进口管和出口管串联连接,组成串联布置的储热系统。储热模块内通过布置多层分布、逆流布置的流体管道,实现了固体储热介质快速储热和放热。但是,这种储热系统的储热模块之间温度分布不够均匀;离进口管最近的一级储热模块的温度远远高于离出口管最近的一级储热模块的温度。这样,导致储热系统达到标准储热温度的时间较长,储热系统的储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太阳能储热系统储热单元之间温度不均衡导致储热系统储热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能够均衡储热系统内部储热模块的温度储热效率高的太阳能储热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储热堆;所述储热堆通过入口和出口连通至总管线上;所述储热堆包括保温的储热室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内部的至少一个储热单元,所述储热单元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入口,同一或另一所述储热单元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出口;所述储热单元的内部设有热工质通道,所述热工质由总管线经过所述入口流入所述储热单元的所述热工质通道内,流经储热堆后经过所述出口流回到所述总管线上,形成所述热工质的主传热通道;所述储热室内部还设有平衡所述储热单元之间热量的辅助传热通道,高温的所述储热单元经过所述辅助传热通道将热工质热量传递到低温的所述储热单元处。
所述储热单元由至少一个储热模块组成;所述储热模块的表面或内部成型有所述热工质通道。
所述储热模块上成型有至少一层主通道和至少一层辅通道,所述主通道和辅通道之间有夹角。
所述储热室内对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位置设置至少一排所述储热单元,远离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所述储热单元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所述储热单元与所述储热室的左右和/或上下两端的内壁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流入连通所述入口的一排储热单元的所述主通道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的所述主通道流至所述出口,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内部的热工质经过所述辅通道在所述辅通道间隙内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在所述辅通道间隙内设有将所述辅助传热通道隔开的隔板,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形成独立的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模块上成型有至少一层互相平行设置的所述热工质通道。
所述储热室内对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位置设置两排所述储热单元,远离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所述储热单元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每排的相邻所述储热单元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流入连通所述入口的一排储热单元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后,经过连通所述出口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流至所述出口,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入口一排的所述储热单元流出的一部分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辅通道间隙直接流入至出口一排的所述储热单元内,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所述热工质通道的孔壁成型有波纹槽或螺旋槽。
所述储热模块包括:具有纵向通孔的空心砖以及设置于所述空心砖通孔内部,横纵交错并互相连通的散热管道;在所述空心砖与所述散热管道之间设置散状储热介质。
所述储热单元由多个互成夹角的储热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管道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构成。
所述储热管道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储热管道的外部由耐高温透气材料包裹,所述储热管道之间的储热介质为沙石。
所述储热室内部对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位置设置多个横纵垂直交错设置的储热管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管道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在所述储热管道与所述储热室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所述通风砖为多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砌块;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流入连通所述入口的所述储热管道内,经过所述储热管道末端与所述储热室后端的内壁之间的所述通风砖换向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的一排所述储热管道内流至所述出口,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内部的热工质在所述储热管道、散状储热介质及所述储热室的左右和/或上下两端内壁之间的通风砖之间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管道在靠近所述出口位置处设置流量阀。
所述储热单元包括至少一排储热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模块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所述储热模块的表面或内部成型有有夹角且相互连通的所述热工质通道。
所述储热室内部对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位置设置至少一排所述储热模块,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模块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在所述储热管道与所述储热室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所述通风砖为多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砌块;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流入所述储热模块上横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内,经过所述储热管道末端与所述储热室后端的内壁之间的所述通风砖换向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的一排所述储热模块上横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内流至所述出口,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内部的热工质经过所述储热模块上纵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与在所述储热管道与所述储热室的左右和/或上下两端内壁之间的通风砖之间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所述主通道间隙和/或所述辅通道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方向开口的通风砖。
所述辅通道间隙内设置有强化传热动力装置,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为风机或风扇。
所述储热堆之间并联连接,所述储热堆的入口的前端设有开关阀。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在储热堆的储热室内增加了一个辅助传热通道,其可以平衡储热室内各个储热单元之间的热量,使热量最高的一级储热单元的热量尽快传递到热量最低的一级储热单元处,这样,相比现有只有主传热通道的储热系统来说,储热单元之间温度均衡,储热系统储热效率高。
(2)针对大型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储热堆的储热单元由多个储热模块堆叠而成,其生产成本较低,储热效率较高;并且储热模块上成型有孔壁为螺旋槽或波纹槽的热工质通道,其增加了储热模块的换热面积,使储热系统的换热效率更高。
(3)本发明的储热堆的储热室内设置将所述辅助传热通道隔开的隔板,隔板两侧分别形成独立的辅助传热通道。两侧分别设置强制传热装置,独立的辅助传热通道可以更好的传导热量,储热单元之间更快的达到均衡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储热单元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储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4是另一种储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中的储热单元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4的储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种储热模块的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总管线,2-储热堆,21-储热单元,211-储热模块,212-热工质通道,213-主通道,214-辅通道,215-储热管道,216-散热孔,217-空心砖,218-散热管道,22-入口,23-出口,24-储热室,25-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6-主通道间隙,27-辅通道间隙,28-隔板,29-通风砖,271-封闭通道,231-流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包括一个储热堆2;所述储热堆2通过入口22和出口23连通至总管线1上;所述储热堆2包括绝热的储热室24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储热单元21,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热室24内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设置两排所述储热单元21,远离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所述储热单元21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26;每排的相邻所述储热单元21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27;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一排储热单元21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26后,经过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主传热通道;入口一排的所述储热单元21流出的一部分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辅通道间隙27直接流入至出口一排的所述储热单元21内,形成辅助传热通道。
如图2所示,所述储热单元21为多个储热模块211堆叠而成的长方体单元;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成型有多层互相平行设置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在所述储热模块211的上下两个表面上成型有半圆形的凹槽作为所述热工质通道212。为增大储热模块的换热面积,所述热工质通道212的孔壁成型有螺旋槽。
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沿所述入口22至所述出口23的方向上设置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本实施例中的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为风机。
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热模块211的替代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储热单元211的内部成型有通孔作为所述热工质通道212。为增大储热模块的换热面积,所述热工质通道212的孔壁成型有波纹槽。
实施例2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储热单元21由多个交错设置并互相连通的储热管道215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管道215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构成。所述主通道间隙26以及所述辅通道间隙27之间设置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29,所述通风砖29为四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砌块。
实施例3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所述储热单元21包括一排储热模块21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模块211两侧的散状储热介质,所述散状储热介质为沙石。所述储热模块211的表面或内部成型有横向与纵向互相连通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所述主通道间隙26以及所述辅通道间隙27之间设置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29,所述通风砖29为四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砌块。
实施例4
图5为本发明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储热系统包括两个并联连接的储热堆2,其中所述储热堆2通过入口22和出口23连通至总管线1上;每个所述储热堆2的入口22的前端设有开关阀3;所述储热堆2包括绝热的储热室24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储热单元21,所述储热室24内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设置两排所述储热单元21,远离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所述储热单元21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26;所述储热单元21与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两端的内壁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27。
如图6所示,所述储热单元21为多个储热模块211堆叠而成的长方体单元;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成型有多层互相垂直设置所述主通道213和所述辅通道214。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储热堆2的所述储热室24内设置八个所述储热单元21,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设有将所述辅助传热通道隔开的隔板28,所述隔板28两侧分别形成独立的所述辅助传热通道。所述隔板28设置于接近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四个所述储热单元21与远离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四个所述储热单元21之间,隔板两侧的所述辅助传热通道内分别设置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为风扇。
对于上述储热堆2中,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一排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26后,经过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所述隔板28两侧的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在所述风扇的强化传热作用下经过所述辅通道214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另一个所述储热堆2的所述储热室24内同样设置八个所述储热单元21,所述出口23一侧的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设有将所述辅助传热通道隔开的隔板28,所述隔板28位于所述辅通道间隙27的中间,其两侧分别有两个所述储热单元21;所述入口22一侧的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设有包围两个所述储热单元21的封闭通道271,所述封闭通道271包围中间两个所述储热单元21,在所述入口侧的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设置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为风泵。
对于上述储热堆2中,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一排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26后,经过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在所述风泵的强化传热作用下经过所述辅通道214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实施例5
图8为本发明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储热系统包括一个储热堆2,所述储热堆2包括绝热的储热室24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两个储热单元21,本实施例的所述储热单元21与实施例2中的相同。其中一个所述储热单元21连通所述入口22,另一个所述储热单元21连通所述出口23;所述储热单元21的内部设有热工质通道212,所述热工质由总管线1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所述储热单元21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内,流经整个储热堆后经过所述出口23流回到所述总管线1上,形成所述热工质的主传热通道;所述储热室24内部还设有平衡所述储热单元21之间热量的辅助传热通道,高温的所述储热单元21经过所述辅助传热通道将热工质热量传递到低温的所述储热单元21处。
其中,在远离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所述储热单元21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26;所述储热单元21与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两端的内壁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27。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设置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所述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为风泵。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26后,经过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所述隔板28两侧的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在所述风泵的强化传热作用下经过所述辅通道214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实施例6
图9为本发明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储热系统包括一个储热堆2,其中所述储热堆2通过入口22和出口23连通至总管线1上;所述储热堆2包括绝热的储热室24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储热单元21。所述储热单元21由多个交错设置并互相连通的储热管道215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管道215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构成。在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处,所述储热管道215横纵垂直交错设置。在所述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29,所述通风砖29为四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长方体砌块;所述储热管道215在靠近所述出口23位置处设置流量阀231。
其中,所述储热管道215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孔216,所述储热管道215的外部由耐高温透气材料包裹,所述储热管道215之间的储热介质为沙石。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所述储热管道215内,经过所述储热管道215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的所述通风砖29换向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管道215内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在所述储热管道215与在所述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两端内壁之间的通风砖29之间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实施例7
图10为本发明的太阳能储热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储热系统包括一个储热堆2,其中所述储热堆2通过入口22和出口23连通至总管线1上;所述储热堆2包括绝热的储热室24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储热单元21。所述储热单元21包括两排储热模块21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模块211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所述散状储热介质为沙石。所述储热模块211的表面或内部成型有横向与纵向互相连通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在所述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29,所述通风砖29为四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长方体砌块。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横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内,经过所述储热管道215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的所述通风砖29换向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横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内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经过所述储热模块211上纵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与在所述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两端内壁之间的通风砖29之间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其他实施方式中,针对小型的太阳能储热系统,所述储热单元21还可以只包括一个大的储热模块211。储热模块211成型有多个热工质通道212。这种结构的储热单元加工成本较高,但是储热堆的施工较方便。
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储热模块211还可以为如图11所示的结构形式,其包括具有纵向通孔的空心砖217以及设置于所述空心砖217通孔内部,横纵交错并互相连通的散热管道218,其中横向设置的所述散热管道218形成所述主通道213,纵向设置的所述散热管道218形成所述辅通道214。在所述空心砖217与所述散热管道218之间设置散状储热介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太阳能储热系统的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还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储热堆2的左右两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8)
1.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其包括,
至少一个储热堆(2);所述储热堆(2)通过入口(22)和出口(23)连通至总管线(1)上;
所述储热堆(2)包括保温的储热室(24)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至少一个储热单元(21),所述储热单元(21)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入口(22),同一或另一所述储热单元(21)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出口(23);所述储热单元(21)的内部设有热工质通道(212),所述热工质由总管线(1)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所述储热单元(21)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内,流经储热堆后经过所述出口(23)流回到所述总管线(1)上,形成所述热工质的主传热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室(24)内部还设有平衡所述储热单元(21)之间热量的辅助传热通道,高温的所述储热单元(21)经过所述辅助传热通道将热工质热量传递到低温的所述储热单元(21)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单元(21)由至少一个储热模块(211) 组成;所述储热模块(211)的表面或内部成型有所述热工质通道(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成型有至少一层主通道(213)和至少一层辅通道(214),所述主通道(213)和辅通道(214)之间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室(24)内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设置至少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远离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所述储热单元(21)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26);所述储热单元(21)与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和/或上下两端的内壁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27);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一排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26)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的所述主通道(213)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经过所述辅通道(214)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辅通道间隙(27)内设有将所述辅助传热通道隔开的隔板(28),所述隔板(28)两侧分别形成独立的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成型有至少一层互相平行设置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室(24)内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设置两排所述储热单元(21),远离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的所述储热单元(21)的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设有主通道间隙(26);每排的相邻所述储热单元(21)之间设有辅通道间隙(27);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一排储热单元(21)内,经过所述主通道间隙(26)后,经过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单元(21)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入口一排的所述储热单元(21)流出的一部分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辅通道间隙(27)直接流入至出口一排的所述储热单元(21)内,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工质通道(212)的孔壁成型有波纹槽或螺旋槽。
9.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模块(211)包括:具有纵向通孔的空心砖(217)以及设置于所述空心砖(217)通孔内部,横纵交错并互相连通的散热管道(218);在所述空心砖(217)与所述散热管道(218)之间设置散状储热介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单元(21)由多个互成夹角的储热管道(215)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管道(215)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管道(215)的管壁上设有若干散热孔(216),所述储热管道(215)的外部由耐高温透气材料包裹,所述储热管道(215)之间的储热介质为沙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室(24)内部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设置多个横纵垂直交错设置的储热管道(215)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管道(215)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在所述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29),所述通风砖(29)为多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砌块;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连通所述入口(22)的所述储热管道(215)内,经过所述储热管道(215)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的所述通风砖(29)换向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管道(215)内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在所述储热管道(215)、散状储热介质 及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和/或上下两端内壁之间的通风砖(29)之间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管道(215)在靠近所述出口(23)位置处设置流量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单元包括至少一排储热模块(21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模块(211)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所述储热模块(211)的表面或内部成型有有夹角且相互连通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室(24)内部对应所述入口(22)和所述出口(23)位置设置至少一排储热模块(211),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模块(211)之间的散状储热介质,在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若干堆砌而成的通风砖(29),所述通风砖(29)为多个方向均设有通孔的砌块;
所述热工质经过所述入口(22)流入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横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内,经过储热管道(215)末端与所述储热室(24)后端的内壁之间的所述通风砖(29)换向后,流入连通所述出口(23)的一排所述储热模块(211)上横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内流至所述出口(23),形成所述主传热通道;
所述储热室(24)内部的热工质经过所述储热模块(211)上纵向的所述热工质通道(212)与在储热管道(215)与所述储热室(24)的左右和/或上下两端内壁之间的通风砖(29)之间流通,形成所述辅助传热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热堆(2)之间并联连接,所述储热堆(2)的入口(22)的前端设有开关阀(3)。
17.根据权利要求4或5 或7所述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道间隙和/或所述辅通道间隙设置有至少两个方向开口的通风砖。
1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7所述太阳能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通道间隙内设置有强化传热动力装置(25)。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95692.8A CN103591822B (zh) | 2012-08-17 | 2012-08-17 | 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 |
PCT/CN2013/081003 WO2014026559A1 (zh) | 2012-08-17 | 2013-08-07 | 一种太阳能储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295692.8A CN103591822B (zh) | 2012-08-17 | 2012-08-17 | 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91822A CN103591822A (zh) | 2014-02-19 |
CN103591822B true CN103591822B (zh) | 2015-10-28 |
Family
ID=5008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569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91822B (zh) | 2012-08-17 | 2012-08-17 | 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91822B (zh) |
WO (1) | WO20140265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40210B1 (fr) * | 2015-08-20 | 2019-09-06 | Hutchinson | Ensemble modulaire pour stockeur ou batterie |
CN105890193B (zh) * | 2016-06-30 | 2018-10-16 | 赵小峰 | 一种高温蓄热装置的强化换热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高温蓄热装置 |
CN106287921A (zh) * | 2016-11-07 | 2017-01-04 | 艾科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光电互补采暖器及其采暖方法 |
CN107246732A (zh) * | 2017-06-14 | 2017-10-13 | 辽宁赛科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
KR102523410B1 (ko) | 2017-06-21 | 2023-04-18 | 웨스팅하우스 일렉트릭 컴퍼니 엘엘씨 |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
US11692778B2 (en) | 2017-06-21 | 2023-07-04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 Energy storage device |
CN107989759B (zh) * | 2017-12-08 | 2020-04-03 | 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 固体储热发电系统及光热电站 |
CN108225080A (zh) * | 2018-01-31 | 2018-06-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蛇管蓄热换热器 |
IT201800021106A1 (it) * | 2018-12-27 | 2020-06-27 | Eni Spa | Apparato di stoccaggio di energia termica. |
JP2022545514A (ja) * | 2019-08-22 | 2022-10-27 | ウェスティングハウス エレクトリック カンパニー エルエルシー | 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 |
CN114136132B (zh) * | 2021-12-29 | 2024-05-17 | 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烟气洁净传热固体储热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62653A (en) * | 1979-05-01 | 1981-04-21 | Neha International | Solar energy heat storage and transfer system |
CN101122446A (zh) * | 2007-09-12 | 2008-02-13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连续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CN101408388A (zh) * | 2008-11-24 | 2009-04-15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蓄热换热器 |
CN101424470A (zh) * | 2008-10-27 | 2009-05-06 | 湘潭市宇恒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利用太阳能的风冷热泵除霜补偿蓄能装置 |
CN101876488A (zh) * | 2009-11-10 | 2010-11-03 | 武汉理工大学 | 太阳能热发电用混凝土储热系统的换热管道结构布置方法 |
CN102032823A (zh) * | 2010-11-23 | 2011-04-27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固体储热介质太阳能高温储热系统 |
-
2012
- 2012-08-17 CN CN201210295692.8A patent/CN1035918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8-07 WO PCT/CN2013/081003 patent/WO201402655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62653A (en) * | 1979-05-01 | 1981-04-21 | Neha International | Solar energy heat storage and transfer system |
CN101122446A (zh) * | 2007-09-12 | 2008-02-13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连续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CN101424470A (zh) * | 2008-10-27 | 2009-05-06 | 湘潭市宇恒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利用太阳能的风冷热泵除霜补偿蓄能装置 |
CN101408388A (zh) * | 2008-11-24 | 2009-04-15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一种蓄热换热器 |
CN101876488A (zh) * | 2009-11-10 | 2010-11-03 | 武汉理工大学 | 太阳能热发电用混凝土储热系统的换热管道结构布置方法 |
CN102032823A (zh) * | 2010-11-23 | 2011-04-27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固体储热介质太阳能高温储热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26559A1 (zh) | 2014-02-20 |
CN103591822A (zh) | 2014-0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1822B (zh) | 一种太阳能储热系统 | |
CN100587383C (zh) | 一种蓄热换热器 | |
RU2010143270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глощения или отвода тепла с трубопроводом в виде двойной спирали для прохождения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с разностью температур | |
CN205209304U (zh) | 换热器系统 | |
CN102401422A (zh) | 一种燃气热水采暖装置及系统 | |
AU2010235861A1 (en) | Heat absorbing or dissipating device with piping staggered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b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
WO2008027041A1 (en) | Multisection water storage tank with thermal stratification for 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s | |
CN202835795U (zh) | 一种固体电储热热水锅炉 | |
CN103968607A (zh) |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 |
CN104780746A (zh) | 一种水冷机柜及含该机柜的地下水冷系统 | |
CN202852771U (zh) | 一种固体电储热蒸汽锅炉 | |
CN202835928U (zh) | 一种热泵热水器用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8915404U (zh) | 一种固体蓄热式电锅炉 | |
CN110579127A (zh) | 一种固体蓄热系统 | |
CN101907411B (zh) | 一种孔板复叠式换热装置 | |
CN104913519A (zh) | 一种与建筑相结合的可控蓄热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 |
CN210741201U (zh) |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 |
CN114777533A (zh) | 一种热交换和热回收系统 | |
CN202835536U (zh) | 一种燃气热水采暖装置及系统 | |
CN203083141U (zh) | 壳程串联式气水交换器组 | |
CN202973982U (zh) | 省煤器的换热管 | |
CN111174622A (zh) | 一种固态储热装置上的u型通风结构 | |
CN106802018B (zh) | 吸收式制冷单元 | |
CN105145907A (zh) | 一种茶叶烘干机 | |
CN205860489U (zh) | 一种燃油硅油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