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050A -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050A
CN103581050A CN201210254707.6A CN201210254707A CN103581050A CN 103581050 A CN103581050 A CN 103581050A CN 201210254707 A CN201210254707 A CN 201210254707A CN 103581050 A CN103581050 A CN 103581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uffer memory
fifo buffer
output
ethern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47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1050B (zh
Inventor
胡正东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JIA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JIA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JIA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JIANG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547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10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1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1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0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将从N个输入端口输入的数据汇聚后,再从L个输出端口输出,包括下列步骤:A1:N个输入端口分别接收数据;A2:N个输入端口将其接收的数据一一对应地存储到N个fifo缓存中;A3:仲裁选择器从N个fifo缓存中读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A4:外部缓冲存储器存储仲裁选择器写入的数据;A5:L个输出端口输出外部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单个输入端口的实际数据流量M与单个输出端口的带宽J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J2×L-M×N≥M×N。其技术效果是:能够在保证以太网数据汇聚的同时,节省输出端口的带宽资源,并采用fifo缓存来降低以太网数据汇聚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网络通信领域的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业务的发展,网络数据采集和分析越来越受各个运营商的重视,同时也利于设备提供商掌握网络数据模型,测试自己设备的漏洞,即bug。
现有的千兆以太网汇聚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间接汇聚,即通过在网络上串接网络TAP设备,将该TAP设备的多个copy端口分别连接服务器的以太网输入端口,进行数据采集和汇聚。这些数据放在该服务器硬盘上或者通过该服务器上的万兆以太网输出端口输出。但这个方案的缺点是数据没有直接汇聚输出,数据的输出需要中间TAP设备,同时服务器上还必须配备多块网卡,成本很高。
另一种方案是直接汇聚,即在网络上串接带有汇聚功能的网络TAP设备,网络TAP设备内部有一个万兆的Switch芯片,直接将多个千兆输入端口输入的数据经过Switch芯片转到万兆输出端口输出,但该方案成本也很高。
此外,由于现阶段在运营商的设备环境中很多设备之间虽然用的是千兆以太网通信,但其流量只有百兆,造成了带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能够在保证以太网数据汇聚的同时,节省输出端口的带宽资源,降低以太网数据汇聚的成本。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将从N个输入端口输入的数据汇聚后,再从L个输出端口输出,包括下列步骤:
A1:N个输入端口分别接收数据;
A2:N个输入端口将其接收的数据一一对应地存储到N个fifo缓存中;
A3:仲裁选择器从N个fifo缓存中读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
A4:外部缓冲存储器存储仲裁选择器写入的数据;
A5:L个输出端口输出外部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
单个输入端口的实际数据流量M与单个输出端口的带宽J2之间关系必须满足:
J2×L-M×N≥M×N。
进一步的,所述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是通过一块FPGA芯片或者一块ASIC芯片实现的。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端口设置在输入Mac控制器上,所述输出端口设置在输出Mac控制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A3步骤和所述A5步骤均是通过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进行的。
进一步的,单个fifo缓存的容量至少为3036字节。
进一步的,所述fifo缓存的写入速率S1和所述fifo缓存的读取速率S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
N×S1≤S2。
进一步的,A3步骤中仲裁选择器读取fifo缓存中数据的方法为:所述仲裁选择器依次轮询N个fifo缓存,若被轮循到的fifo缓存中有数据,所述仲裁选择器读取该fifo缓存中的数据以及该fifo缓存的端口号,反之所述仲裁选择器轮询下一个fifo缓存。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的容量S必须满足:
S≥N×M。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的速率V必须满足:
V≥N×J1+L×J2;
其中J1为单个输入端口的带宽。
进一步的,所述A3步骤和所述A5步骤是分步进行的。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的技术方案,即通过N个fifo缓存暂存从N个输入端口输入的数据,再由仲裁选择器将这些数据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完成汇聚,再由L个输出端口将外部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输出,所述输入端口的实际数据流量M与所述输出端口的带宽J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J2×L-M×N≥M×N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是:能够在保证以太网数据汇聚的同时,节省输出端口的带宽资源,并采用fifo缓存来降低以太网数据汇聚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是将从四个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汇聚后,再将数据从一个输出端口20输出。该实施例是在一块FPGA芯片上实现的。该FPGA芯片包括四个输入Mac控制器1、四个fifo缓存3、一个仲裁选择器4、一个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和一个输出Mac控制器2。四个输入Mac控制器1分别连接一个fifo缓存3,四个fifo缓存3同时连接所述仲裁选择器4,所述仲裁选择器4连接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连接所述输出Mac控制器2,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还外接外部缓冲存储器6。
每个所述输入Mac控制器1上都设有一个输入端口10,输入端口10的带宽为1000Mbit,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M为100Mbit。所述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就是所述输入端口10每秒的实际数据流量。所述输出Mac控制器2上设有一个输出端口20。所述输出端口20的带宽也为1000Mbit。由于每个输入Mac控制器1上都设有一个输入端口10,因此每个输入端口10都被其所在的输入Mac控制器1分配了唯一的Mac地址。与之对应,每个输入Mac控制器1所连接的fifo缓存3也都有唯一的端口号。相应的,输出端口20被输出Mac控制器2分配了唯一的Mac地址。
本实施例中,所述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是通过下列步骤进行的。
A1:四个输入端口10分别接收数据。
A2:四个输入端口10分别将其接收的数据,通过其所在的Mac控制器1,写入与该输入Mac控制器1连接的fifo缓存3,所述fifo缓存3用来暂存从所述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
由于fifo缓存3是先入先出存储器,fifo缓存3在本实施例中的容量取决于以太网帧长度的最大值(1518字节)。因为所述fifo缓存3要能同时完成读取和写入的操作,因此单个fifo缓存3的容量需要达到2倍的以太网帧长度,即1518×2=3036字节。这样可以保证对于fifo缓存3的读取和写入的操作互不干扰。本实施例中,所述fifo缓存3的容量为4096字节,大于3036字节。
所述fifo缓存3的写入速率S1和所述fifo缓存3的读取速率S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
N×S1≤S2。
其中fifo缓存3的写入速率S1是指从所述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写入单个fifo缓存3的速率。
A3:仲裁选择器4读取这四个fifo缓存3中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6。
所述仲裁选择器4从所述fifo缓存3中读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6。因此fifo缓存3的读取速率S2是指所述仲裁选择器4从单个fifo缓存3中读取数据的速率。
本实施例中,fifo缓存3的写入速率S1为1000Mbps,而读取速率S2为83MHz×64=5312Mbps,其中83Hz为读取时钟的频率,64为总线位宽。因此fifo缓存3读取速率S2大于4000Mbps,满足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仲裁选择器4从四个所述fifo缓存3读取数据的方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轮询法。即所述仲裁选择器4依次轮询四个fifo缓存3,若被轮循到的fifo缓存3中有数据,则所述仲裁选择器4读取该fifo缓存3中的数据以及该fifo缓存3的端口号,反之所述仲裁选择器4轮询下一个fifo缓存3。
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容量要求S≥N×M,N为输入端口10的个数,M为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本实施例中N=4。
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速率V要求必须满足V≥N×J1+L×J2,其中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速率包括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写入速率和读取速率。其中,N=4,L=1。J1为输入端口10的带宽,J2为输出端口20的带宽,可求得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速率至少为5000Mbps。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选择的是容量为512Mbit的DDR2内存,其容量大于400Mbit,满足要求。当前的DDR2芯片的速率为5328Mbps,大于5000Mbps。也满足要求。
A4:外部缓冲存储器6存储所述仲裁选择器4写入的数据。
A5:输出端口20输出外部缓冲存储器6中的数据。
A3步骤中,仲裁选择器4读取的数据,以及数据上附加的fifo缓存3的端口号被发送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然后这些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上附加的fifo缓存3的端口号通过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所发出的相应读写指令,写入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当所述仲裁选择器4不执行A3步骤的时候,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就自动执行A5步骤,读取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中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给输出Mac控制器2,然后这些数据从所述输出端口20输出。
最后说明本实施例中采用输入端口10数量和输出端口20数量之间的关系:一个输入端口10每秒最大流量是1000Mbit,故每1ms最大流量是1Mbit,由此可计算100ms最大流量是100Mbit,200ms最大流量是200Mbit。300ms最大流量是300Mbit,400ms最大流量是400Mbit。所以要想把从不同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进行汇聚,必须先缓存这些数据,同时还必须在相应的时间内输出这些数据。
以本实施例为例,四个输入端口10每秒分别传输100Mbit流量,汇聚到输出端口20。由计算可知在100ms内,四个输入端口10能输入400Mbit流量,而每个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是100Mbit,故在100ms时,所有数据已输入完毕,那么剩下900ms,四个输入端口10将处于空闲状态,所以只需在剩下的900ms内将四个所述fifo缓存3内的数据汇聚到输出端口20并输出即可。由于输出端口20每100ms能传输100Mbit,计算可知400Mbit的数据,只需400ms即可输出,而现在有900ms时间进行输出,故从四个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能够轻松汇聚到一个输出端口20并输出。表1列出在输入端口10和输出端口20的带宽皆为1000Mbit情况下,N个输入端口20输入的数据汇聚到一个输出端口20的可行性。
当两个输入端口10分别输入400Mbit流量,汇聚到一个输出端口20时,由计算可知,400ms时,每个输入端口10可输入400Mbit数据,一共是800Mbit数据。但是输入800Mbit数据花费了400ms,所述输入端口10只剩下600ms空闲时间,让输出端口20将800Mbit数据汇聚并输出,而在600ms内输出端口20最多只能输出600Mbit的数据,不可能完成800Mbit数据的输出,故是不可行的。
本实施例中,四个输入Mac控制器1和一个输出Mac控制器2还通过数据线依次串接,其作用是便于对所述输入Mac控制器1和所述输出Mac控制器2的参数进行设置。
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在ASIC芯片上实现。采用ASIC芯片,小批量成本要比采用FPGA芯片贵很多。但当出货量达到10万片以上,采用ASIC芯片成本反而小于采用FPGA芯片的成本。
表1N个输入端口的数据汇聚到一个输出端口的可行性列表
Figure BDA00001919238100071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是将从四个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汇聚后,再将数据从两个输出端口20输出。所述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M的100Mbit。该实施例是在一块FPGA芯片上实现的。该FPGA芯片包括四个输入Mac控制器1、四个fifo缓存3、一个仲裁选择器4、一个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和两个输出Mac控制器2。四个输入Mac控制器1分别连接一个fifo缓存3,四个fifo缓存3同时连接所述仲裁选择器4,所述仲裁选择器4连接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两个输出Mac控制器2并联连接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还外接外部缓冲存储器6。
每个所述输入Mac控制器1上都设有一个输入端口10,输入端口10的带宽为1000Mbit,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为100Mbit。每个所述输出Mac控制器2上设有一个输出端口20。输出端口20的带宽也为1000Mbit。由于每个输入Mac控制器1上都设有一个输入端口10,因此每个输入端口10都被其所在的输入Mac控制器1分配了唯一的Mac地址。与之对应,每个输入Mac控制器1所连接的fifo缓存3也都有唯一的端口号。相应的,由于每个输出Mac控制器2上都设有一个输出端口20,因此每个输出端口20都被其所在的输出Mac控制器2分配了唯一的Mac地址。本实施例中的步骤是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
A3步骤中,所述仲裁选择器4将其接收的数据,以及该数据上附加的fifo缓存3的端口号发送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然后这些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上附加的fifo缓存3的端口号,通过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发出的相应读写指令,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6。当所述仲裁选择器4不执行A3步骤的时候,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就自动执行A5步骤,读取外部缓冲存储器6中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两个输出Mac控制器2,然后这些数据从两个输出端口20输出。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可根据两个输出端口20向其发出的指令,向两个输出Mac控制器2发送数据。所述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也可自动根据数据上所附加的fifo缓存3的端口号,向两个输出Mac控制器2发送数据。
表2列出在输入端口10和输出端口20的带宽皆为1000Mbit情况下,N个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汇聚到两个输出端口20的可行性。当然,表2只列到了十个输入端口10的情况,但是在每个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为100Mbit的情况下,只要所述输入端口10的数量小于等于18个,数据的汇聚都是可以完成的。
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在ASIC芯片上实现。
以往输出端口20的带宽和输入端口10的带宽必须满足:N×J1≤L×J2;J1为单个输入端口的带宽;J2为单个输出端口的带宽;N为输入端口10的数量,L为输出端口20的数量。其要求输出端口20的带宽远大于输入端口10的带宽。这样输出端口20的大量带宽资源被浪费,提高了以太网数据汇聚的成本。而从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可以看出,依据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M决定输出端口20的带宽J2和数量L也可以的,但是单个输入端口10实际数据流量M与单个输出端口20的带宽J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
J2×L-M×N>M×N;
其中M为单个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这样的设计节省了输出端口20的大量带宽资源,降低了数据汇聚的成本。这样即使是输入端口10和输出端口20的带宽相同,而输出端口20的数量小于输入端口10,也能实现以太网数据的汇聚。
表2N个输入端口输入的数据汇聚到两个输出端口的可行性列表
Figure BDA00001919238100091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将从N个输入端口(10)输入的数据汇聚后,再从L个输出端口(20)输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1:N个输入端口(10)分别接收数据;
A2:N个输入端口(10)将其接收的数据一一对应地存储到N个fifo缓存(3)中;
A3:仲裁选择器(4)从N个fifo缓存(3)中读取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写入外部缓冲存储器(6);
A4:外部缓冲存储器(6)存储仲裁选择器(4)写入的数据;
A5:L个输出端口(20)输出外部缓冲存储器(6)中的数据;
单个输入端口(10)的实际数据流量M与单个输出端口(20)的带宽J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
J2×L-M×N≥M×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是通过一块FPGA芯片(100)或者一块ASIC芯片实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10)设置在输入Mac控制器(1)上,所述输出端口(20)设置在输出Mac控制器(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步骤和所述A5步骤均是通过外部缓存读写控制单元(5)进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fifo缓存(3)的容量至少为3036字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ifo缓存(3)的写入速率S1和所述fifo缓存(3)的读取速率S2之间的关系必须满足:
N×S1≤S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A3步骤中仲裁选择器(4)读取fifo缓存(3)中数据的方法为,所述仲裁选择器(4)依次轮询N个fifo缓存(3),若被轮循到的fifo缓存(3)中有数据,所述仲裁选择器(4)读取该fifo缓存(3)中的数据以及该fifo缓存(3)的端口号,反之所述仲裁选择器(4)轮询下一个fifo缓存(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容量S必须满足:
S≥N×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缓冲存储器(6)的速率V必须满足:
V≥N×J1+L×J2;
其中J1为单个输入端口(10)的带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步骤和所述A5步骤是分步进行的。
CN201210254707.6A 2012-07-23 2012-07-23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10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707.6A CN103581050B (zh) 2012-07-23 2012-07-23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4707.6A CN103581050B (zh) 2012-07-23 2012-07-23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050A true CN103581050A (zh) 2014-02-12
CN103581050B CN103581050B (zh) 2017-06-06

Family

ID=50052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47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81050B (zh) 2012-07-23 2012-07-23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105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0718A (zh) * 2016-08-03 2016-12-14 天津光电聚能专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XilinxFPGA多千兆网合流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7454008A (zh) * 2017-08-22 2017-12-08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千兆万兆以太互通系统及方法
CN108199934A (zh) * 2017-12-29 2018-06-22 烟台易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cie结构的双网口数据聚合接收装置
CN110968534A (zh) * 2019-11-26 2020-04-07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分片合并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67687A (zh) * 2020-06-30 2020-10-13 成都博宇利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并行数据采样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1209A1 (en) * 2001-07-09 2003-02-13 Zvi Regev High speed ring/bus
CN1731755A (zh) * 2004-08-04 2006-02-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分组环用适配装置及方法
CN1832444A (zh) * 2005-03-08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城域网络中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141345A (zh) * 2007-05-21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业务的汇聚装置及方法
CN101697541A (zh) * 2009-10-29 2010-04-21 杭州钦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入口fifo和链表结构的以太网帧存储转发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31209A1 (en) * 2001-07-09 2003-02-13 Zvi Regev High speed ring/bus
CN1731755A (zh) * 2004-08-04 2006-02-08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弹性分组环用适配装置及方法
CN1832444A (zh) * 2005-03-08 2006-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城域网络中以太网业务的端到端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1141345A (zh) * 2007-05-21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业务的汇聚装置及方法
CN101697541A (zh) * 2009-10-29 2010-04-21 杭州钦钺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入口fifo和链表结构的以太网帧存储转发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0718A (zh) * 2016-08-03 2016-12-14 天津光电聚能专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XilinxFPGA多千兆网合流系统及实现方法
CN107454008A (zh) * 2017-08-22 2017-12-08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千兆万兆以太互通系统及方法
CN107454008B (zh) * 2017-08-22 2021-06-04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千兆万兆以太互通系统及方法
CN108199934A (zh) * 2017-12-29 2018-06-22 烟台易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cie结构的双网口数据聚合接收装置
CN110968534A (zh) * 2019-11-26 2020-04-07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分片合并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68534B (zh) * 2019-11-26 2021-11-30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fpga的多通道分片合并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1767687A (zh) * 2020-06-30 2020-10-13 成都博宇利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并行数据采样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050B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6647B (zh) 基于axi总线的多ddr控制器管理系统
CN103581050A (zh) 一种以太网数据汇聚方法
CN104202197B (zh) 设备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35327A (zh) 基于Soc的可重构/双冗余VPX3U信号处理载板
CN109271335A (zh) 一种多通道数据源ddr缓存的fpga实现方法
CN105677608A (zh) 一种多主rs485总线仲裁方法及系统
CN104599227A (zh) 用于高速ccd数据存储的ddr3仲裁控制器及方法
CN103955436A (zh)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和终端
CN103517085B (zh) 一种基于视频解码设计实现远程服务器管理的方法
CN101771598A (zh) 一种实时以太网通信调度方法
CN109743312A (zh) 一种配置文件的数据动态解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04765701A (zh) 数据访问方法及设备
CN214586880U (zh)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
CN104035731A (zh) 一种刀片式服务器的存储头结点
CN109947390A (zh) 缓冲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905339A (zh) 电脑仲裁系统、其带宽分配设备以及方法
CN109753459A (zh) 一种大容量数据记录器
CN105117353B (zh) 带有通用数据交互模块的fpga及采用该fpga的信息处理系统
CN108011795A (zh) 一种实现通信设备中多板卡和多数据通道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3384225A (zh) 基于输入交叉点缓存快速分组交换网络的流量控制方法
CN104123254B (zh) 一种节省硬件资源的配置寄存器访问方法
CN107544328A (zh) Can控制器芯片接口串行化装置
CN107817477A (zh) 一种雷达显控系统的信号源系统及实现方法
CN202332303U (zh) 一种多通道实时直读存储器结构
CN101674335B (zh) 具有多个传输端口的单一网络接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