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0826A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0826A
CN103580826A CN201210279244.9A CN201210279244A CN103580826A CN 103580826 A CN103580826 A CN 103580826A CN 201210279244 A CN201210279244 A CN 201210279244A CN 103580826 A CN103580826 A CN 10358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division
data flow
data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92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春林
原田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to CN2012102792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80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8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0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包括: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在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传输错误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后进行重传;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发送端装置和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由于信道衰落、干扰和噪声的存在,接收机不一定能正确解调接收的信号,混合自动重传(HARQ)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接收机不能正确检测接收信号时,将通过反馈信道发送NACK给发射机,发射机重传上次的信号,接收机将多次接收信号合并后进行解码,可大大提高正确解码的概率,由此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被加强。
现有HARQ中最常见的是调制方法不变,重传信号使用与之前信号相同的调制。现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有较大缺点。以16QAM调制为例,由于不同的比特具有不同的可靠性,接收信号解调后,一些比特有较高的可靠性,一些比特有较低的可靠性。在信号重传时,如果信号调制不变,相同符号映射的16QAM用于调制重传的信号,接收端合并两次传输的信号后进行解码,一些低可靠性的比特在重传合并后比特可靠性提高不大,这制约了系统性能的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了一种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法。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星座图,其中,图1a所示星座图中有下划线的符号为一数据流在第一次传输时在星座图中的比特分配示意图;图1b所示星座图中有下划线的符号为该数据流在第二次传输(重传)时在星座图中的比特分配示意图。可见,在第一次传输处于低可靠位置L的比特在重传时处于高可靠的位置H,而之前在第一次传输中处于高可靠位置H的比特在重传时处于低可靠位置L。这样在信号合并时,所有比特的可靠性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但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法也有其缺点。它将单个数据流调制到不同的比特,由于星座点位置不同,当采用格雷(Grey)映射时不同比特有不同的可靠性,但可靠性差别不是很大。当可靠性较小的比特出错时,那些放置在可靠性较高的比特也常常出错。这样当第一次传输错误时,两者可靠性不同的比特都需要重传,这降低了信号重传的效率,也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发送端装置和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用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包括:
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后得到初始发射信号,并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
在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
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后得到重传信号,并进行数据重传;
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其中,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21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22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
两个数据流中仅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sr=ss1
两个数据流中仅第二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sr=ss2
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数据流为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确定;或者,
所述两个数据流为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确定。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传输错误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分别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构成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
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发送端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调制单元,用于对待首次传输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得到初始发射信号;在接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调制,并将所有功率分配给该数据流,得到重传信号;在接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待重传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将来自所述调制单元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出去;以及将来自所述调制单元的重传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端装置的表示信号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31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32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一功率优化参数表;
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
所述调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或者,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
所述调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制单元在接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构成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
本申请提出的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包括:发送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端装置用于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对待首次传输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装置;接收所述接收端装置返回的表示两个数据流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待重传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重传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装置;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所述接收端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装置的初始发射信号,对所述初始发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并返回指示两个数据流分别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在存在接收错误的数据流时,接收来自发送端装置的重传信号。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41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端装置在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分别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构成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对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编码后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之后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得到第一次传输的初始发射信号。第一功率分配参数使得其中一个数据流性能远优于另外一个数据流,这可使其中一个数据流重传概率很高。而当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只重传传输错误的数据流,从而可以为该重传错误的数据流分配全部的功率和带宽,这样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并且,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这样就使得接收端在合并两次传输的信号时两个数据流取得相似的传输性能,且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或者系统的吞吐量最大,提高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目前一种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法中数据第一次传输和重传的星座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系统中发送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次传输时和重传时信号传输信道相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16QAM调制方案和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案的数据流性能比较仿真图。
图6为重传时信号传输信道相较第一次传输时发生变化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16QAM调制方案和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案的数据流性能比较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星座图中调制到不同比特的单个数据流可以是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也可以是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而这两个数据作为一个数据流进行符号映射时,就会存在上述调制到低比特的数据传输错误时,整个数据流都需要重传的问题。本申请中,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提出将两个数据作为两个数据流,并使用分级调制来进行信号传输。即发送端对属于同一用户或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编码,并分别加入CRC循环冗余码。编码后进行分级调制,具体可分别调制到四相相移键控(QPSK)信号上,也可分别调制到16QAM信号上等,之后分配高可靠比特和低可靠比特不同的功率。在第一次传输时,分配给高可靠比特以较大的功率,低可靠比特较小的功率,使得高可靠比特正确解码概率较大,这样在信号重传时可将所有带宽和功率分配给低可靠比特,以提高系统性能。当第一次传输后高可靠比特和低可靠比特都发生错误时,重传时之前的低可靠比特分配以较高功率,之前的高可靠比特分配给较低功率,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信号合并后两个数据流取得相似的性能。由于使用灵活的功率分配和多流传输方案,使用HARQ后数据流1和数据流2的性能都得到了提高,系统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本实施例中,假设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则发送端装置可分别对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步骤202,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出去,即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发送端装置对其进行分级调制后可得到初始发射信号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62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数据流ss1为高可靠比特数据流,则可首先为其分配较大功率,而为第二数据流ss2分配较低功率,此时12<P1<1。例如,P1=0.9,或P1=0.83等。
步骤203,接收指示两个数据流分别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在两个数据流中仅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则执行步骤204;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输错误时,则执行步骤205;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输正确时,则返回执行步骤201,继续传输两个新的数据流。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装置可分别对两个数据流进行解调解码,并根据各数据流的循环冗余码判断该数据流是否接收成功,进而针对每个数据流返回对应的表示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例如,若第一数据流ss1接收成功,则针对该第一数据流ss1返回ACK信号,否则返回NACK信号;若第二数据流ss2接收成功,则针对该第二数据流ss2返回ACK信号,否则返回NACK信号。
发送端设备根据接收端设备返回的反馈信号确定两个数据流的传输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重传。
具体实现时,发送端设备可以为网络侧设备,如基站或基站管理器等,也可以为用户端设备。
当发送端设备为网络侧设备时,则上述两个数据流可以为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两个数据流,也可以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用户的数据流。相应地,当上述两个数据流为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时,接收端设备为同一个用户的用户端设备,此时该用户端设备可分别针对每个数据流返回一个表示数据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当上述两个数据流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用户的数据流时,接收端设备为不同用户的两个用户端设备,则各用户端设备仅针对自己所接收数据返回表示该数据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
当发送端设备为用户端设备时,则接收端设备为网络侧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可分别针对每个数据流返回一个表示数据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
步骤204,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
本实施例中,若接收端设备返回的反馈信号指示仅有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则本步骤中发送端设备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例如,若接收端设备返回的反馈信号仅指示第二数据流ss2传输错误,则本步骤中可仅对该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具体地,可以直接将步骤201中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也可以是将与第二数据流ss2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或者还可以是将与第二数据流ss2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所构成的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若接收端设备返回的反馈信号仅指示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则本步骤中可仅对该第一数据流ss1进行重传。具体地,可以直接将步骤201中编码后的第一数据流ss1进行重传,也可以是将与第一数据流ss1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第一数据流ss1进行重传,或者还可以是将与第一数据流ss1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所构成的第一数据流ss1进行重传。
具体进行重传时,可利用所有带宽和所有功率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调制。例如,两个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可以为sr=ss1;两个数据流中的第二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可以为sr=ss2。由上述可知,重传信号可以是与第一次传输时完全相同的信号,或是与第一次传输时信息比特相同校验比特不同的信号,或者重传信号不包含信息比特仅包含校验比特,且此校验比特与第一次传输时的校验比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205,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重传信号发送出去。
本步骤中,针对上述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发送端装置对其进行分级调制后可得到重传信号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082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本实施例中,仍假设第一数据流ss1为高可靠比特数据流,则重传时可为其分配较低功率,而为第二数据流ss2分配较高功率,此时0<P2<1/2。例如,P2=0.2等。
具体进行重传时,可以直接将步骤201中编码后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也可以是采用与步骤201中编码后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还可以是采用与步骤201中编码后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各自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两个校验比特流所构成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进行重传。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其中,系统的吞吐量由第一次传输的吞吐量和各重传的吞吐量之和构成。
具体地,以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确定的情况为例,若两个数据流为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流,则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可如式(1)所示,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确定。
PER(Data stream1)=f1(P1,P2,channel,velocity,code length,channel coding rate)
PER(Data stream2)=f2(P1,P2,channel,velocity,code length,channel coding rate)
{ P 1 , P 2 } = min P 1 , P 2 { f 1 ( P 1 , P 2 , channel , velocity , code length , channel coding rate ) (1)
+ f 2 ( P 1 , P 2 , channel , velocity , code length , channel coding rate ) }
其中,PER(Data stream1)为第一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PER(Data stream2)为第二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channel为信号传输信道,velocity为移动台的移动速度,code length为编码块码长,channel coding rate为编码码率。
若两个数据流为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流,则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可如式(2)所示,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确定。
PER(Data stream1)=f1(P1,P2,channel,velocity,code length,channel coding rate,SNRuser1)
PER(Data stream2)=f2(P1,P2,channel,velocity,code length,channel coding rate,SNRuser2)
{ P 1 , P 2 } = min P 1 , P 2 { f 1 ( P 1 , P 2 , channel , velocity , code length , channel coding rate , SNR user 1 ) (2)
+ f 2 ( P 1 , P 2 , channel , velocity , code length , channel coding rate , SNR user 2 ) }
其中,PER(Data stream1)为第一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PER(Data stream2)为第二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channel为信号传输信道,velocity为移动台的移动速度,code length为编码块码长,channel coding rate为编码码率,SNRuser1为用户1的信噪比,SNRuser2为用户2的信噪比。
具体实现时,本实施例中,可首先根据仿真或实测等手段,确定一个功率优化参数表。
例如,对于式(1)的计算方法,该功率优化参数表可如表1所示,存储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
  {P1,P2}   信号传输信道   移动速度   编码码率   编码块码长
  {P11,P21}   [a1,a2]   [b1,b2]   [c1,c2]   [d1,d2]
  {P12,P22}   [a3,a4]   [b3,b4]   [c3,c4]   [d3,d4]
  ......   ......   ......   ......   ......
表1
表1中,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通常为一个区间,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为一个具体的值。
相应地,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具体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之后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又如,对于式(2)的计算方法,该功率优化参数表可如表2所示,存储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的取值。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01
表2
表2中,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的取值通常为一个区间,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为一个具体的值。
相应地,发送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的具体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之后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以上对本申请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再对本申请中的混合自动重传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发送端装置300和接收端装置400。
其中,发送端装置300用于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对待首次传输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装置400;接收所述接收端装置400返回的表示两个数据流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待重传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重传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装置400。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具体实现时,对于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初始发射信号可以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02
其中,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03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当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重传信号可以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12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1/2<P1<1,0<P2<1/2。例如,P1=0.9,P2=0.2;或者,P1=0.83,P2=0.2等。此外,两个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重传信号可以为sr=ss1;两个数据流中的第二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重传信号可以为sr=ss2
具体重传时,发送端装置300可直接将用于第一次传输的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重传,或者也可将与第一次传输的编码后的数据流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数据流进行重传,或者将与第一次传输的编码后的数据流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流进行重传。
接收端装置400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装置300的初始发射信号,对所述初始发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并返回指示两个数据流分别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在存在接收错误的数据流时,接收来自发送端装置300的重传信号。
此外,发送端装置300中可进一步存储有一个功率优化参数表,该功率优化参数表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相应地,该发送端装置300可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或者,该功率优化参数表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相应地,该发送端装置300可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具体实现时,发送端装置300可有多种内部实现结构。图4中示出了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该发送端装置300可包括:编码单元301、调制单元302、发送单元303和接收单元304。
其中,编码单元301用于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具体实现时,编码单元301可以为编码器。
调制单元302用于对待首次传输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得到初始发射信号;在接收单元304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全功率调制,得到重传信号;在接收单元304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待重传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具体实现时,该调制单元302可以为调制器。
其中,对于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调制单元302调制后的初始发射信号可以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21
其中,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22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当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调制单元302调制后的重传信号可以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23
其中,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24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1/2<P1<1,0<P2<1/2。例如,P1=0.9,P2=0.2;或者,P1=0.83,P2=0.2等。此外,两个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调制单元302调制后的重传信号可以为sr=ss1;两个数据流中的第二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调制单元302调制后的重传信号可以为sr=ss2
发送单元303用于将来自所述调制单元302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给接收端装置400;以及将来自所述调制单元302的重传信号发送给接收端装置400。具体实现时,该发送单元303可以为任何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的器件。例如,该发送单元303可以包括:射频发送电路和对应的发送天线。其中,该射频发送电路可以用2.4G的无线发射模块(2.4Ghz RF transceiver/receiver module)等实现。又如,该发送单元303也可以是包括:蓝牙模块和对应的发送天线等。
接收单元304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端装置400的表示信号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具体实现时,该接收单元304可以为任何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的器件。例如,该接收单元304可以包括:射频接收电路和对应的接收天线。其中,该射频接收电路可以用2.4G的无线发射模块(2.4Ghz RF transceiver/receiver module)等实现。又如,该接收单元304也可以是包括:蓝牙模块和对应的接收天线等。
具体实现时,发送单元303和接收单元304可以共享部分组件,如无线发射模块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具体实现时,若两个数据流为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流,则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可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确定。若两个数据流为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流,则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可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确定。
具体实现时,发送端装置300可进一步包括一存储单元305,该存储单元305可以为任一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一功率优化参数表。该功率优化参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相应地,调制单元302用于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或者,该功率优化参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相应地,调制单元302用于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此外,具体实现时,重传信号可以是直接对用于第一次传输的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调制得到的重传信号,或者也可以是对与第一次传输的编码后的数据流具体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数据流进行调制得到的重传信号,或者也可以是对与第一次传输的编码后的数据流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流进行调制得到的重传信号。相应地,调制单元302用于在接收单元304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将传输错误的数据流所对应的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数据流进行全功率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将传输错误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数据流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数据流进行全功率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将传输错误的数据流所对应的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数据流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所构成的数据流进行全功率调制,得到重传信号;在接收单元304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分别相同或不同的两个校验比特流所构成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
图5为第一次传输时和重传时信号传输信道相同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16QAM调制方案和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案的数据流性能比较仿真图。仿真条件为:Turbo码码率为1/2,编码后码长为512比特。且对于用户1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用户2的第二数据流ss2,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次传输时的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41
当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其重传信号为
Figure BDA00001982283500142
第一次传输时和重传时的信号传输信道相同。
如图5所示,用户1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用户2的第二数据流ss2都获得了比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更好的性能,即拥有更小的误块率。
图6为重传时信号传输信道相较第一次传输时发生变化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16QAM调制方案和星座图重排的HARQ方案的数据流性能比较仿真图。图6中的仿真条件与图5一致,只是重传时信号传输信道相较第一次传输发生了变化。
如图6所示,用户1的第一数据流ss1和用户2的第二数据流ss2仍然都获得了比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更好的性能,即拥有更小的误块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接收”一词可以理解为主动从其他模块获取也可以是接收其他模块发送来的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步骤,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程序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光盘或硬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后得到初始发射信号,并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
在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
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后得到重传信号,并进行数据重传;
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FDA00001982283400011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
Figure FDA00001982283400012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两个数据流中仅第一数据流ss1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sr=ss1
两个数据流中仅第二数据流ss2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sr=ss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数据流为属于同一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确定;或者,
所述两个数据流为分属不同用户的两个数据流;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因子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根据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两个用户的信噪比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传输错误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分别相同或不同的两个校验比特构成的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
6.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发送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
调制单元,用于对待首次传输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得到初始发射信号;在接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调制,并将所有功率分配给该数据流,得到重传信号;在接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待重传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
发送单元,用于将来自所述调制单元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出去;以及将来自所述调制单元的重传信号发送出去;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接收端装置的表示信号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
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FDA00001982283400021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
Figure FDA00001982283400022
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一功率优化参数表;
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
所述调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和编码块码长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或者,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以及对应每个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
所述调制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信号传输信道、移动台的移动速度、编码码率、编码块码长和信噪比的取值,从所述功率优化参数表中查询得到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根据查询到的第一功率分配因子和第二功率分配因子对{P1,P2},确定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第二功率分配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单元在接收单元接收的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构成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得到重传信号。
10.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端装置用于对待发送的两个数据流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并分别加入循环冗余码;对待首次传输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采用第一功率分配参数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初始发射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装置;接收所述接收端装置返回的表示两个数据流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中的一个数据流传输错误时,仅对传输错误的数据流进行重传;若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待重传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将得到的重传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端装置;所述第一功率分配参数和所述第二功率分配参数按照使两个数据流的平均误块率最小的原则或者是按照系统的吞吐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所述接收端装置用于接收来自发送端装置的初始发射信号,对所述初始发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并返回指示两个数据流分别接收成功与否的反馈信号;在存在接收错误的数据流时,接收来自发送端装置的重传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数据流为第一数据流ss1和第二数据流ss2
所述初始发射信号为
Figure FDA00001982283400031
为第一功率分配参数,P1为第一功率分配因子;
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的重传信号为为第二功率分配参数,P2为第二功率分配因子;
其中,12<P1<1,0<P2<1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装置在所述反馈信号指示两个数据流都传输错误时,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分别具有相同信息比特不同校验比特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或者为:采用第二功率分配参数对与进行第一次数据传输时的编码后的两个数据流的校验比特分别相同或不同的校验比特构成的两个数据流进行分级调制。
CN201210279244.9A 2012-08-07 2012-08-07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03580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9244.9A CN103580826A (zh) 2012-08-07 2012-08-07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9244.9A CN103580826A (zh) 2012-08-07 2012-08-07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0826A true CN103580826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9244.9A Pending CN103580826A (zh) 2012-08-07 2012-08-07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8082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11194A (zh) * 2018-02-09 2018-06-01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系统及蓝牙接收方法、设备
CN108400802A (zh) * 2018-02-09 2018-08-14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接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WO2018213985A1 (zh) * 2017-05-22 2018-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13985A1 (zh) * 2017-05-22 2018-11-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418290B2 (en) 2017-05-22 2022-08-16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CN108111194A (zh) * 2018-02-09 2018-06-01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系统及蓝牙接收方法、设备
CN108400802A (zh) * 2018-02-09 2018-08-14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接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400802B (zh) * 2018-02-09 2021-06-11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接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8111194B (zh) * 2018-02-09 2021-09-21 南京中感微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通信方法、系统及蓝牙接收方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2489B (zh) 映射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的方法
CN1969473B (zh) 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传输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CN101395834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重发分组发送方法
CN102036305B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1924832B2 (en)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tage 2 format
CN1018099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速率匹配
JP5302145B2 (ja) Hmに基づくmbms送信、受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受信装置
CN101800620A (zh) 一种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装置
US1063043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coding for dual-hops channels
CN101601203B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上发射帧的方法和装置
US20100180170A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s in mimo system
CN102377540A (zh)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860754B (zh) 发送装置以及发送方法
JP452962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CN109804695A (zh) 下行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2106176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用户设备的信号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0804999B2 (en) Robust relay retransmissions with dual-coding
CN102365836B (zh) Harq指示符的确定
CN101394299A (zh) 网络编码与星座叠加编码的结合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CN101622808A (zh) 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用于重发请求的装置和方法
CN103580826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4994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arq反馈轮询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65576B (zh) 经由通信信道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827400B (zh) 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773357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