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9535A -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9535A
CN103579535A CN201310125990.7A CN201310125990A CN103579535A CN 103579535 A CN103579535 A CN 103579535A CN 201310125990 A CN201310125990 A CN 201310125990A CN 103579535 A CN103579535 A CN 103579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thickness
lithium ion
ion secondary
cylind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59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9535B (zh
Inventor
金大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amsung Vision Co Ltd
Samsung SDI Tianjin Battery Co Ltd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79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9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9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9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能够在控制圆柱形罐的破裂压力的同时,防止圆柱形罐由于组装工序期间施加的外部冲击而被破坏。该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圆柱形罐;电极组件,其与电解质一起被容纳在圆柱形罐内;以及盖组件,其密封圆柱形罐,其中圆柱形罐具有圆形的底面部分和从底面部分延伸到盖组件的侧面部分,且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形成在底面部分上。

Description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因为包括高工作电压、每单位重量的高能量密度等的各种优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车的电源。
锂离子二次电池主要能被分类为圆柱型二次电池、棱柱型二次电池、袋型二次电池。具体而言,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包括圆柱形电极组件、与电极组件结合的圆柱形罐、注入到罐内以允许锂离子移动的电解质、以及联接到罐的一侧以防止电解质的泄漏和电极组件的分离的盖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能够在控制圆柱形罐的破裂压力的同时,防止圆柱形罐因组装工序期间施加的外部冲击而被破坏。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圆柱形罐;电极组件,其与电解质一起被容纳在圆柱形罐内;以及盖组件,其密封圆柱形罐,其中圆柱形罐具有圆形的底面部分和从底面部分延伸到盖组件的侧面部分,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形成在底面部分上。
根据一实施方式,底面部分可以包括面向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背对并且平坦的第二表面,安全排出口可以形成在第二表面上。
安全排出口可以被成形为圆环的形状,该圆环与底面部分同心并且具有与底面部分的直径不同的直径。
安全排出口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和连接第三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一对分隔开的第四表面。
第三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一表面具有斜度。
安全排出口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具有是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10%至20%的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厚度,该第二区域具有是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30%至40%的第一表面和第三表面之间的厚度,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第三表面相对于第一表面具有斜度。
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沿圆环的圆周设置,并且以90°的间隔角彼此交替。
在第二区域之间可以进一步形成具有均一厚度的第三区域。
第三区域可以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背对的第五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五表面之间的厚度可以是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60%至70%。
从第二区域到第三区域变化的厚度可以逐渐减小。
从第二区域到第三区域变化的厚度可以逐渐增加。
该对第四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为28°至30°。
曲面可以设置在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之间。
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因为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形成在圆柱形罐的底部上,所以可以在控制圆柱形罐的破裂压力的同时,防止该圆柱形罐由于组装工序期间施加的外部冲击而被破坏。
另一方面,上述需求通过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得以满足,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罐;电极组件,其与电解质一起位于罐内;以及密封罐的盖组件。在此方面中,该罐具有底面部分和从底面部分延伸到盖组件的侧面部分,其中具有第一长度的安全排出口形成在底面部分中,其中安全排出口的厚度在安全排出口的整个第一长度上变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罐是圆柱形的,且安全排出口呈圆环的形式,该圆环具有等于第一长度的周长。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合并到此说明书中且构成此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并且与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图中:
图1A、图1B和图1C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透视图、截面图和分解透视图;
图2A是仰视图,示出图1A所示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圆柱形罐的底面部分;
图2B是沿图2A的线A1-A2截取的截面图;
图2C是沿图2A的线B1-B2截取的截面图;
图2D是安全排出口的布局截面图;
图3A是仰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圆柱形罐的底面部分;
图3B是沿图3A的线A1-C截取的截面图;
图3C是沿图3A的线B1-B2截取的截面图;
图3D是安全排出口的布局截面图;
图3E是安全排出口的另一种布局截面图;以及
图4A和图4B是在图3A所示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圆柱形罐的底面部分上形成的安全排出口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以下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某些实施方式;然而,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更确切地,这些实施方式被提供,从而本公开将会全面和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图1A、图1B和图1C分别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透视图、截面图和分解透视图。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包括圆柱形罐110、电极组件120、中心销130和盖组件140。
圆柱形罐110包括圆形底面部分111和从底面部分111向上延伸预定长度的侧面部分112。在制造二次电池的过程中,圆柱形罐110的顶部敞开。因此,在二次电池的制造期间,电极组件120和中心销130可以与电解质一起被放入圆柱形罐110内。圆柱形罐110可以由钢、不锈钢、铝、铝合金或其等效物制成,但是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不限于此。此外,圆柱形罐110包括向内凹进的波纹部分(beading part)113和向内弯曲的卷边部分114,该向内凹进的波纹部分113形成在盖组件140的下部以防止盖组件140脱离到外部,该向内弯曲的卷边部分114形成在盖组件140的上部。
同时,安全排出口1110形成在底面部分111处,该安全排出口1110具有比圆柱形罐110的底面部分111的厚度小的厚度,并且具有厚度梯度。此处使用的术语“厚度梯度”指的是安全排出口1110的厚度随相对于预定水平面形成的恒定的角分布。当圆柱形罐110的内部压力异常增大时,安全排出口1110破裂,圆柱形罐110的内部气体被释放到外界。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排出口1110被设计为具有厚度梯度,由此控制安全排出口110的破裂压力,并防止因组装工序期间的外部冲击导致的破坏现象发生。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1110。
电极组件120容纳在圆柱形罐110中。电极组件120包括:负电极板121,其涂覆有负电极活性材料(例如石墨、碳等);正电极板122,其涂覆有正电极活性材料(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诸如LiCoO2、LiNiO2、LiMn2O4等);隔板123,其位于负电极板121和正电极板122之间以防止电短路,并且仅允许锂离子的移动。负电极板121、正电极板122和隔板123被卷起来呈基本上圆柱形形状。这里,负电极板121可以由铜(Cu)箔制成,正电极板122可以由铝(Al)箔制成,隔板123可以由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制成,但是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不限于以上材料。此外,向下伸出且以预定长度延伸的负电极接线片124可以被焊接到负电极板121上,以预定长度向上伸出的正电极接线片125可以被焊接到正电极板122上,反之亦然。此外,负电极接线片124可以由镍(Ni)制成,正电极接线片125可以由铝(Al)制成,但是本发明的多个方面不限于以上材料。
此外,电极组件120的负电极接线片124可以被焊接到圆柱形罐110的底面部分111上。因此,圆柱形罐110可以起负电极的作用。相反地,正电极接线片125可以被焊接到圆柱形罐110的底面部分111上,在此情形下,圆柱形罐110可以起正电极的作用。
此外,被联接到圆柱形罐110且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分的第一孔126a和形成在其外侧的第二孔126b的第一绝缘板126可以被置于电极组件120和底面部分111之间。第一绝缘板126防止电极组件120电接触圆柱形罐110的底面部分111。具体而言,第一绝缘板126防止电极组件120的正电极板122电接触底面部分111。这里,当由于二次电池的异常而产生大量气体时,第一孔126a允许气体穿过中心销130快速地向上移动,第二孔126b允许负电极接线片124穿过第二孔126b从而被焊接到底面部分111上。
此外,被联接到圆柱形罐110且具有形成在其中心部分的第一孔127a和形成在其外侧的多个第二孔127b的第二绝缘板127可以被置于电极组件120和盖组件140之间。
第二绝缘板127防止电极组件120电接触盖组件140。具体而言,第二绝缘板127防止电极组件120的负电极板121电接触盖组件140。这里,当由于二次电池的异常而产生大量气体时,第一孔127a允许气体快速地移动到盖组件140,第二孔127b允许正电极接线片125穿过第二孔127b从而被焊接到盖组件140上。在电解质注入工序中,第二孔127b允许电解质快速流入电极组件120内。
此外,因为第一绝缘板126和第二绝缘板127的第一孔126a和127a的直径小于中心销130的直径,所以可以防止中心销130因外部冲击而电接触圆柱形罐110的底面部分111或盖组件140。
中心销130被成形为空心圆柱管,并且被联接到电极组件120的基本上中心部分。中心销130可以由钢、不锈钢、铝、铝合金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但是不限于此。中心销130防止电极组件120在二次电池的充电或放电期间变形,并且可以用作气体移动的通道。
盖组件140可以包括:上盖(cap-up)141,其具有多个通孔141a;安全板142,其形成在上盖141下方;绝缘板143,其安装在安全板142下面;下盖144,其安装在安全板142和绝缘板143下面,并且具有第一通孔144a和第二通孔144b;底板145,其固定在下盖144的底表面上并且电连接到正电极接线片125;以及绝缘垫圈146,其使底板145、上盖141、安全板142、绝缘板143和下盖144与圆柱形罐110的侧面部分112绝缘。这里,绝缘垫圈146被压在波纹部分113与卷边部分114之间,该波纹部分113形成在圆柱形罐110的侧面部分112上。此外,当圆柱形罐110的内部压力因二次电池的异常而增大时,形成在上盖141和下盖144中的通孔141a、144a和144b将内部气体排放到外界。内部压力使安全板142向上反转并且与底板145电隔离。然后,安全板142破裂,且内部气体被释放到外界。
此外,电解质(未示出)被注入到圆柱形罐110内,并且允许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期间负电极板121和正电极板122中电化学反应产生的锂离子的移动。电解质可以是包括锂盐和高纯有机溶剂的混合物的非水有机电解质。此外,电解质可以是使用固体电解质的聚合物,但是不限于此。
图2A是仰视图,示出图1A所示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圆柱形罐的底面部分;图2B是沿图2A的线A1-A2截取的截面图;图2C是沿图2A的线B1-B2截取的截面图;图2D是安全排出口的布局截面图。
首先,如图2A所示,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1110形成在圆柱形罐110的圆形底面部分111上。具体而言,安全排出口1110被成形为基本上圆环的形状,该圆环具有预定宽度。圆环形的安全排出口1110与底面部分111同心,且具有比底面部分111的直径小的直径。此外,如上所述,负电极接线片电连接到安全排出口1110的内部区域,外部电子设备(未示出)与安全排出口1110的外部区域接触。因此,安全排出口1110不干涉负电极接线片的电连接,并且不干涉与外部电子设备的接触。
在图2A中,由A1和A2表示的区域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被定义为第一区域;由B1和B2表示的区域也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被定义为第二区域。然而,第一区域A1和A2的厚度与第二区域B1和B2的厚度彼此不同,在第一区域A1和A2与第二区域B1和B2之间形成厚度梯度。也就是说,安全排出口1110从第一区域A1和A2到第二区域B1和B2具有逐渐增加的厚度,反之亦然。
此外,第一区域A1和A2和第二区域B1和B2可以沿圆周设置,并且以90°的间隔彼此交替。因此,如图2A所示,第一区域A1和A2和第二区域B1和B2共形成在4个部分处,然而,这样规定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第一区域A1和A2以及第二区域B1和B2的数目可以根据二次电池的所需破裂压力而以各种方式改变。
如图2B和图2C所示,底面部分111包括面向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111a、与第一表面111a背对且基本上平坦的第二表面111b,安全排出口1110可以被形成来自第二表面111b起具有预定深度。或者,安全排出口1110可以被形成来自第一表面111a起具有预定深度。然而,在此情形下,已经揭示安全排出口1110易于因外部冲击而开裂。
此外,安全排出口1110包括设置在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第三表面111c、以及连接第三表面111c和第二表面111b且彼此间隔开的一对第四表面111d。这里,第三表面111c被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第四表面111d被形成为基本上垂直于第一表面111a、第二表面111b和第三表面111c。
这里,第三表面111c中形成了斜度。也就是说,第三表面111c具有相对于第一表面111a的预定角度的斜度。
同时,形成第一区域A1和A2的第一表面111a与第三表面111c之间的厚度是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10%至约20%。此外,形成第二区域B1和B2的第一表面111a与第三表面111c之间的厚度是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30%至约40%。如上所述,预定角度的斜度形成在第一区域A1和A2与第二区域B1和B2之间第一表面111c中。例如,从第一区域A1和A2到第二区域B1和B2,第一表面111a与第三表面111c之间的安全排出口1110的厚度逐渐增加。
如果第一区域A1和A2的厚度比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10%小,则安全排出口1110可以在内部压力相对低时破裂。此外,如果第一区域A1和A2的厚度比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20%大,则安全排出口1110可以在内部压力相对高时破裂。
如果第二区域B1和B2的厚度比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30%小,则安全排出口1110甚至可以被较小的外部冲击破坏。如果第二区域B1和B2的厚度比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40%大,则安全排出口1110不会被破坏。然而,在此情形下,安全排出口1110在内部压力相对高时可能不破裂。
这里,破裂指的是安全排出口1110因电池的内部压力而正常工作,破坏指的是安全排出口1110不正常地工作。
如图2D所示,在沿通过图2A所示的A1-B1-A2-B2-A1形成的圆周截取的截面图中,第一表面111a和第三表面111c之间的厚度以一梯度变化。例如,第一区域A1和A2的厚度比第二区域B1和B2的厚度小,厚度梯度在第一区域A1和A2与第二区域B1和B2之间形成。因此,具有相对小的厚度的第一区域A1和A2作为安全排出口1110的破裂部分工作,该破裂部分在二次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大时破裂;安全排出口1110的具有相对大的厚度的第二区域B1和B2作为安全排出口1110的支撑部分工作,以防止安全排出口1110由于外部冲击而被破坏。这里,第一区域A1和A2的厚度和第二区域B1和B2的厚度以及其间的斜度角被适当地控制,由此控制二次电池的破裂压力,并防止归因于外部冲击的破坏现象。
图3A是仰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圆柱形罐的底面部分,图3B是沿图3A的线A1-C截取的截面图,图3C是沿图3A的线B1-B2截取的截面图,图3D是安全排出口的布局截面图。
如图3A至图3C所示,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2110具有第一区域A1、两个第二区域B1和B2、以及第三区域C。这里,厚度梯度形成在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B1和B2之间。
同时,第三区域C还包括第一表面111a和与第一表面111a背对的第五表面111e。第五表面111e被形成来基本上平行于第一表面111a、第二表面111b和第三表面111c,并且具有在第三表面111c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高度。因此,第三区域C的厚度大于第一区域A1和A2和第二区域B1和B2的厚度。更详细地,第一表面111a和第五表面111e之间的厚度是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60%至约70%。
此外,第三区域C沿圆周形成,且可以优选地对应约80°至约100°的圆心角,更优选地可以对应约90°的圆心角。因此,如图3A所示,两个第二区域B1和B2形成在第一区域A1的两侧,第三区域C形成在两个第二区域B1和B2之间,并对应约80°至约90°范围内的圆心角。
如果第三区域C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小于约80°,则安全排出口2110甚至可以被较小的外部冲击破坏。如果第三区域C对应的圆心角的范围大于约100°,则安全排出口2110在内部压力相对高时可能不破裂。此外,如果第三区域C的厚度比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60%小,则安全排出口2110甚至可以被较小的外部冲击破坏。如果第三区域C的厚度比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厚度的约70%大,则安全排出口2110可以不被破坏。然而,在此情形下,安全排出口2110在内部压力相对高时可能不破裂。
此外,如图3D所示,安全排出口2110可以被构造为从第二区域B1和B2到第三区域C具有逐渐减小的厚度。此外,如图3E所示,安全排出口2110'可以被构造为从第二区域B1和B2到第三区域C具有逐渐增加的厚度。如果从第二区域B1和B2到第三区域C,安全排出口2110的厚度逐渐减小,如图3D所示,则安全排出口2110能够被控制以在内部压力相对低时破裂。此外,如图3E所示,如果从第二区域B1和B2到第三区域C,安全排出口2110'的厚度逐渐增加,则安全排出口2110'能够被控制,从而在相对高的外部冲击下不被破坏。
如上所述,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B1和B2和第三区域C的厚度、以及其间的斜度角能够被适当地控制,由此控制二次电池的破裂压力并防止归因于外部冲击的破坏现象。
图4A和图4B是图3A所示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圆柱形罐的底面部分上形成的安全排出口的截面图。
如图4A和图4B所示,安全排出口2110具有第三表面111c和一对第四表面111d,第三表面111c与第一表面111a背对,该对第四表面111d形成在第三表面111c的两侧,并且连接到第二表面111b。这里,该对第四表面111d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在从约28°到约30°的范围内变动,且具有预定曲率的曲面111f可以形成在第三表面111c和第四表面111d之间。
如果该对第四表面111d之间的角小于约28°,则安全排出口2110在内部压力相对高时可能不工作。如果该对第四表面111d之间的角大于约30°,则安全排出口2110可以在内部压力相对低时工作。此外,如果该对第四表面111d之间的角大于约30°,则安全排出口2110甚至可以被较小的外部冲击破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控制该对第四表面111d之间的角,能够控制二次电池的破裂压力。
在此已经公开了某些实施方式,并且虽然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它们仅在一般性和描述性的意义上被使用,且应当仅在一般性和描述性的意义上被解释,而非为了限制的目的。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本公开的主旨和范围。例如,安全排出口可以被更改为具有直线形状、曲线形状、或者其它形状。
本申请要求2012年8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86925号的优先权和利益,其公开通过引用全文结合于此。

Claims (20)

1.一种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
圆柱形罐;
电极组件,其与电解质一起被容纳在所述圆柱形罐内;以及
盖组件,其密封所述圆柱形罐,
其中,所述圆柱形罐具有圆形的底面部分和从所述底面部分延伸到所述盖组件的侧面部分,且具有厚度梯度的安全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底面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底面部分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对且平坦的第二表面,所述安全排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安全排出口被成形为圆环的形状,所述圆环与所述底面部分同心,并且具有与所述底面部分的直径不同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安全排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和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对分隔开的第四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三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斜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安全排出口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具有是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10%至2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厚度,该第二区域具有是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30%至4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第三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斜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安全排出口被成形为圆环的形状,所述圆环与所述底面部分同心,并且具有与所述底面部分的直径不同的直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圆环的圆周设置,并且以90°的间隔角彼此交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进一步形成具有均一厚度的第三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包括所述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对的第五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之间的厚度是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的60%至7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变化的厚度逐渐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变化的厚度逐渐增加。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该对第四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28°至30°。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曲面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之间。
14.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
罐;
电极组件,其与电解质一起位于所述罐内;
盖组件,其密封所述罐;
其中,所述罐具有底面部分和从所述底面部分延伸到所述盖组件的侧面部分,其中具有第一长度的安全排出口形成在所述底面部分中,其中所述安全排出口的厚度在所述安全排出口的整个所述第一长度上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罐是圆柱形的,并且所述罐的所述底面部分在形状上是圆的,其中所述安全排出口定义一圆环,所述圆环具有所述第一长度的周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底面部分包括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对且平坦的第二表面,所述安全排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安全排出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和连接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对分隔开的第四表面;所述安全排出口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具有是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10%至2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厚度,该第二区域具有是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厚度的30%至40%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厚度;且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第三表面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斜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沿所述圆环的圆周设置,并且以90°的间隔角彼此交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进一步形成具有均一厚度的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区域包括所述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对的第五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之间的厚度是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所述厚度的60%至7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从所述第二区域到所述第三区域变化的厚度逐渐减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该对第四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28°至30°,且其中曲面被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之间。
CN201310125990.7A 2012-08-08 2013-04-12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Active CN1035795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6925A KR101907215B1 (ko) 2012-08-08 2012-08-08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KR10-2012-0086925 2012-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9535A true CN103579535A (zh) 2014-02-12
CN103579535B CN103579535B (zh) 2017-09-05

Family

ID=4848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5990.7A Active CN103579535B (zh) 2012-08-08 2013-04-12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74931B2 (zh)
EP (1) EP2696387B1 (zh)
JP (1) JP6178064B2 (zh)
KR (1) KR101907215B1 (zh)
CN (1) CN10357953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2472A (zh) * 2014-10-31 2017-08-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
CN109565014A (zh) * 2016-08-18 2019-04-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CN111566840A (zh) * 2017-12-13 2020-08-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819714A (zh) * 2018-02-01 2020-10-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54463S (en) * 2013-06-20 2014-11-07 Nippon Light Metal Co Battery case
CA154462S (en) * 2013-06-20 2014-11-07 Nippon Light Metal Co Battery case
KR102232530B1 (ko) * 2014-08-11 2021-03-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US10971781B2 (en) 2017-04-13 2021-04-06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KR102308017B1 (ko) 2017-12-01 2021-09-30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열전도성 수지로 채워진 중공을 가지는 이차전지
JP7066450B2 (ja) * 2018-02-28 2022-05-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A3105863A1 (fr) * 2018-07-13 2020-01-16 Hydro-Quebec Ensemble event de securite de batterie
KR20210099469A (ko) * 2020-02-04 2021-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셀
JP2024502572A (ja) * 2021-02-23 2024-01-22 エルジー エナジー ソリュ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自動車
KR102619683B1 (ko) * 2022-01-27 2023-12-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2397A (ja) * 1996-09-19 1998-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防爆型電池缶
CN102449808A (zh) * 2009-04-15 2012-05-09 江森自控帅福得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通风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4036A (ja) * 1997-04-07 1998-10-23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2001257004A (ja) * 2000-03-13 2001-09-21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電 池
JP4155734B2 (ja) * 2001-12-20 2008-09-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安全弁
JP4692985B2 (ja) 2004-11-18 2011-06-0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角形電池
KR101011179B1 (ko) 2005-09-13 2011-01-26 히다치 막셀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밀폐 각형 전지
US20080026286A1 (en) * 2006-07-31 2008-01-31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Nail-type current collector with non-conductive core and surface metallization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
KR100947962B1 (ko) * 2008-03-17 2010-03-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이차전지
KR101350664B1 (ko) 2008-04-03 2014-01-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 전지
KR101023919B1 (ko) * 2008-06-09 2011-03-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101093B1 (ko) * 2009-11-26 2012-01-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2397A (ja) * 1996-09-19 1998-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防爆型電池缶
CN102449808A (zh) * 2009-04-15 2012-05-09 江森自控帅福得先进能源动力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通风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2472A (zh) * 2014-10-31 2017-08-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
US10541397B2 (en) 2014-10-31 2020-01-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CN107112472B (zh) * 2014-10-31 2020-04-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池
CN109565014A (zh) * 2016-08-18 2019-04-02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
US11424508B2 (en) 2016-08-18 2022-08-23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1566840A (zh) * 2017-12-13 2020-08-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566840B (zh) * 2017-12-13 2023-03-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1819714A (zh) * 2018-02-01 2020-10-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US11855303B2 (en) 2018-02-01 2023-12-26 Samsung Sdi Co., Ltd. Cylindrical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907215B1 (ko) 2018-10-11
US8974931B2 (en) 2015-03-10
EP2696387B1 (en) 2017-09-27
EP2696387A1 (en) 2014-02-12
KR20140020482A (ko) 2014-02-19
US20140045000A1 (en) 2014-02-13
JP6178064B2 (ja) 2017-08-09
JP2014036014A (ja) 2014-02-24
CN103579535B (zh) 201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9535A (zh) 圆柱形锂离子二次电池
KR102586877B1 (ko) 이차 전지
EP250095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570969B1 (ko)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EP241871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430748B1 (ko) 원통형 이차 전지
KR101916964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667966B1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2410911B1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US20240097291A1 (en) Cylindrical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KR102461576B1 (ko)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KR102635156B1 (ko) 이차 전지
KR102430747B1 (ko) 이차 전지
KR20150021732A (ko) 노치가 형성된 안전 벤트를 포함하는 캡 어셈블리
KR102052063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657361B1 (ko) 이차 전지용 캔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5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Gyeonggi Do Yongin

Co-patentee after: Samsung (Tianjin) Batte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amsung SDI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Tianjin Samsung Vis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SDI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