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4833A -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4833A
CN103574833A CN201210266176.2A CN201210266176A CN103574833A CN 103574833 A CN103574833 A CN 103574833A CN 201210266176 A CN201210266176 A CN 201210266176A CN 103574833 A CN103574833 A CN 103574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heat
mentioned
temperature
bleeder heater
deliver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61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裕坤
吴镇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ain) Ck First Revealed Gentry
CK Solu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rain) Ck First Revealed Gen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rain) Ck First Revealed Gentry filed Critical (strain) Ck First Revealed Gentry
Priority to CN2012102661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48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4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4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根据各种条件调节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以有效实现除湿性能的提高及能源节省等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该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包括:检测向除湿转子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的绝对湿度检测部;检测从干燥室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的露点温度检测部;检测在除湿转子经回热处理后的排出空气的温度的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用与以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使回热加热器运转的控制部;储存与检测到的绝对湿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及被设定成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相应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的存储部。

Description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对在用于将干燥室的内部维持所需气氛的除湿器设置的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在生产过程中,对低湿度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低湿度环境即,干燥的气氛主要用作锂相关电池制造必不可少的环境。
为了提高在这样的低湿度环境中制造出的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率,采用维持预定气氛的干燥室(DRY ROOM)。干燥室广义上讲是一种控制空气中的水分量到规定值以下的低湿度室。尤其,室内的露点(DEW POINT)温度在-10℃以下时,称为干燥室。干燥室与相对湿度10%~30%左右的低湿度室有区别。
这样的干燥室不仅利用于锂相关电池工厂,还利用于吸湿性缝合线制造工序、冻结冷冻干燥食品公司、汽车环境实验室、需要低湿条件的实验室及工厂等。
图1是用于简略表示以往除湿器的除湿过程的图。
除湿器一开始运行,处理扇12与回热扇20就被驱动。通过处理扇12的驱动而吸入的外气(外部的空气)被传递到空气预冷器 10(PRE COOLER)。空气预冷器 10执行清除杂质及冷却空气等动作。空气预冷器 10去除在所吸入的外气中含有的水分。经空气预冷器 10去除水分后的空气被传递到处理扇12。这时,通过了干燥室(未图示)的返回流路(也被称为返回通道)的空气也一同被传递到处理扇12。
通过了处理扇12的空气分别被供给到除湿转子14的除湿处理区域14a及吹扫区域14c。除湿转子14以带式连接方式与马达16连接。在除湿处理区域14a去除水分后的空气先通过后冷却器(未图示)之后再被供给到干燥室(未图示)。借助被供给到干燥室(未图示)的空气使湿度维持所设定的值,并在其内部进行作业。干燥室(未图示)中一部分空气向外部排出,剩余的空气通过返回流路(未图示)被传递到处理扇12。
一方面,向除湿转子14的吹扫区域14c供给的空气先通过吹扫区域14c之后再被传递到回热加热器18。回热加热器18对所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经加热的空气被传递到除湿转子14的回热区域14b。回热区域14b夺取被除湿转子14吸收的水分并去除。 通过了回热区域14b的空气借助回热扇20而向外部排出。
发明内容
以同样的原理运行的以往的除湿器中,回热加热器18总是以均匀的回热温度(即,180℃)对空气进行加热。再说,与干燥室的室内湿度等无关,回热加热器18 为了使除湿转子14发挥最高性能,无条件的以180℃的回热温度对空气进行加热。
但是,这样无条件的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会增加电力的不必要的消耗,导致运转费的增加。
并且,一年四季一直以相同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导致回热加热器18使用期限的缩短。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其将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根据各种条件进行调节,以更有效地实现除湿性能的提高及能源节省等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包括:
绝对湿度检测部,其对向除湿转子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
露点温度检测部,其对从干燥室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检测;
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其对在除湿转子回热处理的排出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用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运转,根据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及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比较结果来对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及
存储部,其储存与检测到的绝对湿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及被设定成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相应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
如果检测到的露点温度在设定值以下,控制部就将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控制部就将回热加热器的当前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高值,控制部就以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运转。
绝对湿度检测部设置在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处理扇的出口与除湿转子的入口之间。
露点温度检测部设置在返回冷却器的前端,且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设置在回热扇的前端或者后端。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用于显示对回热加热器的控制状态是基于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为设定值以下而进行的控制还是基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脱离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而进行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绝对湿度检测部对向除湿转子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的步骤;
露点温度检测部对从干燥室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检测的步骤;
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对在除湿转子中经过回热处理的排出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步骤;及
控制部用与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运转,根据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及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比较结果来对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的步骤。
如果检测到的露点温度在设定值以下,控制步骤就将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运转。
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控制步骤就将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运转。
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高值,控制步骤就用被设定成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运转。
根据此构成的本发明,能够根据绝对湿度与露点温度及回热排气温度来调节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而使其运转。
以往的运转方式与室内条件无关地,以固定的回热温度进行运转,相比以往的运转方式本发明的方式可反映室内的各种条件,而且可对回热加热器大约以140℃~180℃左右的温度来进行运转控制,从而提高除湿性能,并使能源节省效率最大化。
并且,由于能够适度控制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因此使得基于作业环境改善而得到的作业效率最大化。
进一步的,显示对回热加热器的控制状态是基于露点温度高于设定值以上而进行的控制,还是基于脱离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而进行的控制,从而工作人员可轻而易举的认识到回热加热器的当前的控制状态,并可迅速应对。
并且,与本发明的装置相连接的除湿器单元,当进行多台并列运转时,可知每个除湿器单元的转子入口的绝对湿度值,因此可判断出除湿器的正常运转与否。例如,当检测到的1号机的绝对湿度为3.5g/kg'、2号机的绝对湿度为2.5g/kg'时,1号机的换气空气量少、外气导入空气量多,且2号机的换气空气量多、外气导入空气量少。因此,无需另经过测试也可确认出设备的运转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简略表示以往的除湿器的除湿过程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的框结构图;
图3是用于更为详细地说明图2所示的绝对湿度传感器与露点温度传感器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及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的结构图;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利用绝对湿度传感器与露点温度传感器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并根据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适当控制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本发明因利用三个传感器监测的信号,所以在发明名称中采用了混合(hybrid)的术语。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进行说明。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先提出,在以下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及单词不可解释为只限定于通常的或者词典的意思。因此,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例与附图中所示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发明的最优选实施例,并不是代言本发明的全部的技术思想,因此应该理解在本申请的角度上可有代替这些的各种均等物及改造例。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的框结构图。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包括绝对湿度传感器30、露点温度传感器32、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存储部36、控制部38及显示部40。
绝对湿度传感器30 检测向除湿转子14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绝对湿度传感器30成为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绝对湿度检测部的一例。
露点温度传感器32 检测从干燥室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露点温度传感器32成为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露点温度检测部的一例。
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在除湿转子14经过回热处理后的排出空气的温度。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成为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的一例。
存储部(36)储存与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对应的方式设定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及与被设定成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相应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优选地,与检测到的绝对湿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及与相应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以查询表(Lookup table)的形式储存。
例如,储存到存储部36的各绝对湿度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如下。如果检测到的绝对湿度大约在2.0g/kg'以下,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40℃。如果检测到的绝对湿度大约在2.5g/kg'以下,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50℃。如果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约为3.0g/kg',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60℃。如果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约为3.5g/kg',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70℃。如果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约为4g/kg',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80℃。
另一方面,回热排气温度高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时的相应回热排气温度相对应的方式设定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可如下例示。例如,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约为61℃~64℃,与其对应地设定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70℃。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约为65℃~69℃,与其对应地设定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60℃。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约为70℃,与其对应地设定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约为150℃。如果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超过70℃,则与其对应地设定的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就约为140℃。
储存在存储部36的信息根据现场环境和/或季节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即,通常夏季比冬季干燥,因此即使是相同的绝对湿度,夏季的回热温度可能低于冬季的回热温度。并且,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绝对湿度的回热温度可设置成不同的值。例如,应该考虑到,即使是相同的季节,也有可能存在湿度相对(或水蒸气量)高的地区。存储部36的信息根据需要随时都可以进行更新。
控制部38用以与绝对湿度传感器30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这时,控制部38根据露点温度传感器32检测到的露点(dew point)温度与设定值(例如,约-45℃)的比较结果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比较结果来对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换句话讲,如果绝对湿度传感器30检测到的露点温度在设定值(例如,约-45℃)以下,控制部38就将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例如,约180℃)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将恢复温度设定为180℃的理由在于,回热加热器18的恢复温度设为180℃时,在其温度中除湿转子14可发挥最高性能。通常,露点温度的稳定点约为-40℃,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考虑到略微的运行上的余地,将设定值设定为-45℃。设定值(例如,约-45℃)是预先在控制部38设定的值。设定值根据需要可进行调节。这里,写到了检测到的露点温度在设定值(例如,约 -45℃)以下时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例如,180℃),但是以“低于设定值的温度”代替“设定值以下”也无妨。当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例如,40~60℃)的最小值时,控制部38就将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例如,180℃)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另一方面,如果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高值时,控制部38就以被设定成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这里,在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时,除湿性能(能力)会急剧降低,导致除湿器不能正常运行。为了防止这样的除湿性能的急剧降低,控制部38将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例如,180℃)。另一方面,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高值时,会过多执行除湿运行,导致发生不必要的电力损失。为了防止这样的不必要的电力损失,(即,为了节约能源)控制部38根据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对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例如,40~60℃)视为预先在控制部38设定的值。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根据需要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
显示部40用于显示对回热加热器18的控制状态是基于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控制还是基于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脱离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而进行的控制。工作人员(作业者)根据显示部40上显示的短信形态(例如,“由于当前露点温度低于设定值,因此正以180℃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由于当前回热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因此正以180℃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由于当前回热排气温度为65℃,因此正以160℃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等的短信)可判断出当前的控制状态。显然,显示部40还可显示正在以检测到的、与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的短信。
图2中分别设置了存储部36与控制部38,但是可设置成由控制部38包括存储部36也无妨。
图3是用于更为详细的表示图示在图2的绝对湿度传感器与露点温度传感器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及其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的结构图。图3中未图示除了图2的绝对湿度传感器30、露点温度传感器32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以外的结构要素,但凡是从事同行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对图2的说明及以下对图3的说明,轻易的掌握图2与图3之间的连带关系。图3中,对与图1及图2所述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3中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包括:空气预冷器 10、处理扇12、除湿转子14、回热扇20、压后冷却器22(AFTER COOLER)、返回冷却器28(RETURN COOLER)、绝对湿度传感器30、露点温度传感器32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
空气预冷器 10包括:缓冲器10a、过滤器10b、加热线圈(heating coil)10c、 第一冷却旋管10d、第二冷却旋管10e及水分隔断器10f。经由缓冲器10a而流入的空气以通过过滤器10b的方式得到净化。通过过滤器10b的空气以依次通过加热线圈10c与第一冷却旋管10d及第二冷却旋管10e的方式进行热交换,由此其温度降到预定的值。水分隔断器10f的温度基于冷却旋管10d,10e而降到预定的温度,从而阻止凝聚的凝聚水向处理扇12传递。
处理扇12 设置在空气预冷器10的出口侧。处理扇12吸入外部的空气,并提供装置内形成空气流动的原动力。通过处理扇12的空气向除湿转子14的除湿处理区域14a及吹扫区域14c供给。
除湿转子14以圆筒形的形状形成。除湿转子14以干式旋转型除湿方式进行除湿,使之达到低露点温度以下。除湿转子14以中心轴为基准,分为除湿处理区域14a、回热区域14b及吹扫区域14c。除湿处理区域14a对空气进行除湿。回热区域14b去除除湿处理区域14a中吸收的水分。吹扫区域14c将温度调节到适合除湿的温度,以便在除湿处理区域14a中的除湿工作圆满进行。通过吹扫区域14c的空气基于回热加热器18进行加热后通过回热区域14b。即,在回热加热器18中加热的空气通过除湿转子14的回热区域14b时,夺取吸收到除湿转子14的水分,并进行去除工作。
回热扇20与回热区域14b以联通的方式进行设置。回热扇20通过回热区域14b吸收通过回热加热器18加热的空气,并向外部排气。
后冷却器22包括冷却旋管22a及加热线圈22b。 后冷却器22调节经除湿转子14除湿后的空气的温度并供给到干燥室24。干燥室24连接有返回流路(返回通道) 26,该返回流路26使得干燥室24内部的空气能够再次被使用。返回流路26与返回冷却器28相连接。
返回冷却器28包括缓冲器28a、过滤器28b及冷却旋管(cooling coil)28c。缓冲器28a对返回的空气的量进行控制。过滤器28b使通过缓冲器28a流入到的返回空气得到净化。冷却旋管28c使通过过滤器28b的空气与通过空气预冷器10的空气具有同样的温度条件。通过返回冷却器28排出的空气基于处理扇12的驱动力吸入到处理扇12。
绝对湿度传感器30 设置在处理扇12的出口与除湿转子14的入口之间。绝对湿度传感器30在装置的运行中对向除湿转子14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38传送。绝对湿度表示大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的量。通常,气温高的夏天其绝对湿度高,气温低的冬天其绝对湿度低。因此,可理解为绝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得到控制部38的调节来调到高温,相反在绝对湿度低的情况下,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得到控制部38的调节来调到低温。
优选地,露点温度传感器32 设置在返回冷却器28的前端(例如,缓冲器28a的前端)。也可以将露点温度传感器32设置在缓冲器28a与过滤器28b之间也无妨 。露点温度传感器32对通过返回流路26从干燥室24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38传输。
优选地,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设置在回热扇20的前端或者后端。在这里,回热扇20的前端意味着回热扇20与除湿转子14之间,且,回热扇20的后端意味着借助回热扇20向外部排出的空气的排气通道。显然,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设置在回热扇20的吐出口侧也无妨。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对在除湿转子14经过回热处理后的排除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之后向控制部38传送。
接着,参照图4的流程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有关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的部分进行说明。其他部分的运行与以往的运行方法几乎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首先,装置开始正常启动时,绝对湿度传感器30检测向除湿转子14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上述绝对湿度传感器30设置在处理扇12的出口与除湿转子14的入口之间(步骤S10)。
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的值向控制部38传送。控制部38从存储部32提取与所接收的有关绝对湿度相对应的回热温度(步骤S12)。
控制部38用提取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步骤S14)。
这时,设置在返回冷却器28的前端的露点温度传感器32对通过返回流路26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38传送。与此同时,设置在回热扇20的前端或者后端的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对在除湿转子14经过回热处理后的排出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向控制部38传送。
由此,控制部38将所接收的露点温度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例如,约-45℃左右)进行比较(步骤S16)。
其结果,如果所接收的露点温度在设定值以下 (步骤S16中“是”),控制部38就忽略当前设定在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且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例如,180℃)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步骤S18)。 在上述中判断为所接收的露点温度是否在设定值以下,但是,如果所接收的露点温度低于设定值的温度,将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恢复到恢复温度(例如,180℃)也无妨。
步骤S16中,如果所接收的露点温度高于设定值(步骤S16中“否”),控制部38就将经由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的回热排气温度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进行比较(步骤S20,步骤S22)。
其结果,经由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例如,40℃~60℃)的最小值时(步骤S20中“是”),除湿性能急剧降低,导致除湿器不可正常运行。这时,控制部38如步骤S18忽略当前设定在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且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例如,180℃)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以此保证除湿器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经由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例如,40℃~60℃)的最高值时(步骤S22中“是”),过多执行除湿工作,导致发生不必要的电力损失。这时,为了防止这些不必要的电力损失(即,为了节约能源),控制部38根据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对回热加热器18的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步骤S24)。例如,如果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约为61℃~64℃时,控制部38就忽略之前的回热温度,将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调节为约170℃。如果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约为65℃~69℃时,控制部38就忽略之前的回热温度,将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调节为约160℃。如果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约为70℃时,控制部38就忽略之前的回热温度,将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调节为约150℃。如果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超过70℃时,控制部38就忽略之前的回热温度,将回热加热器18的回热温度调节为约140℃。
如果检测的露点温度高于设定值、并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在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之内,控制部38就以与检测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18运转。
虽然在图4的流程图中未图示,但是显示部40上显示有,对回热加热器18的控制状态是基于检测的露点温度为设定值以下而进行的控制,还是检测的回热排气温度为脱离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而进行的控制。例如,根据情况,“由于当前露点温度低于设定值,因而正以180℃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或者“由于当前回热排气温度低于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因而正以180℃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或者“由于当前回热排气温度为65℃,因而正以160℃对回热加热器的运转进行控制”等的短信显示在显示部40上。工作人员(作业者)根据显示在显示部40上的短信形态,可轻易地了解当前的控制状态。
虽然未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记载,但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故障诊断器,用于诊断绝对湿度传感器30与露点温度传感器32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的故障与否。在当前检测到的值与绝对湿度传感器30与露点温度传感器32及回热排气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通常值有显著差别(偏差)时,故障诊断器可判断出该传感器出故障了。由此能够将哪个传感器出故障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40上,使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交替。
另一方面,本发明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修改及变更来实施,并且应用这些修改及变更的技术思想也应视为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绝对湿度检测部,其对向除湿转子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
露点温度检测部,其对从干燥室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检测,
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其对在上述除湿转子经过回热处理后的排出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
控制部,其用与上述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运转,根据上述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及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比较结果来对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及
存储部,其储存与上述检测到的绝对湿度对应的上述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及被设定成与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上述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相应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上述回热加热器的回热温度;
上述设定值为预先在上述控制部设定的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上述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为上述设定值以下,上述控制部就将上述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上述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上述控制部就将上述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上述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高值,上述控制部就用被设定成与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对湿度检测部设置在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处理扇的出口与上述除湿转子的入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露点温度检测部设置在返回冷却器的前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设置在回热扇的前端或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用于显示对上述回热加热器的控制状态是基于上述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为设定值以下而进行的控制还是基于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脱离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而进行的控制。
9.一种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绝对湿度检测部对向除湿转子供给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的步骤,
露点温度检测部对从干燥室返回的空气的露点温度进行检测的步骤,
回热排气温度检测部对在上述除湿转子经过回热处理后的排出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步骤,及
控制部用与上述检测到的绝对湿度相应的回热温度来使回热加热器运转,根据上这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及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与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比较结果来对上述回热加热器当前回热温度进行控制的步骤;
上述设定值为预先在上述控制部设定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上述检测到的露点温度为上述设定值以下,上述控制步骤就将上述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低于上述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小值,上述控制步骤就将上述回热加热器的当前回热温度恢复到已设定的恢复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高于上述已设定的回热排气温度范围的最高值,上述控制步骤就用被设定成与上述检测到的回热排气温度对应的回热温度来使上述回热加热器运转。
CN201210266176.2A 2012-07-30 2012-07-30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35748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6176.2A CN103574833A (zh) 2012-07-30 2012-07-30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6176.2A CN103574833A (zh) 2012-07-30 2012-07-30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4833A true CN103574833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47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6176.2A Pending CN103574833A (zh) 2012-07-30 2012-07-30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48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6161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株式会社西部技研 室外空气调节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8786A (ja) * 2001-11-15 2003-05-21 Osaka Gas Co Ltd ガス燃焼型デシカント除湿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ガスバーナ
CN101000163A (zh) * 2006-01-13 2007-07-18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除湿空调系统
JP2010247041A (ja) * 2009-04-14 2010-11-04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除湿装置および除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019089A (ja) * 2009-07-09 2011-01-27 Japan Radio Co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JP2011027283A (ja) * 2009-07-22 2011-02-10 Techno Ryowa Ltd 空調システム
KR101064175B1 (ko) * 2011-05-20 2011-09-15 (주) 씨케이솔루션 재생 히터의 하이브리드 운전 장치 및 방법
KR20120041911A (ko) * 2010-10-22 2012-05-03 (주) 씨케이솔루션 재생 히터 운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8786A (ja) * 2001-11-15 2003-05-21 Osaka Gas Co Ltd ガス燃焼型デシカント除湿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ガスバーナ
CN101000163A (zh) * 2006-01-13 2007-07-18 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除湿空调系统
JP2010247041A (ja) * 2009-04-14 2010-11-04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除湿装置および除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019089A (ja) * 2009-07-09 2011-01-27 Japan Radio Co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JP2011027283A (ja) * 2009-07-22 2011-02-10 Techno Ryowa Ltd 空調システム
KR20120041911A (ko) * 2010-10-22 2012-05-03 (주) 씨케이솔루션 재생 히터 운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KR101064175B1 (ko) * 2011-05-20 2011-09-15 (주) 씨케이솔루션 재생 히터의 하이브리드 운전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6161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株式会社西部技研 室外空气调节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22369B2 (en) Dryer for compressed gas, compressor installation equipped with a dryer and method for drying gas
KR101064175B1 (ko) 재생 히터의 하이브리드 운전 장치 및 방법
CN103620313B (zh) 除湿式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方法
JP4798492B2 (ja) 除湿装置
JP6574253B2 (ja) 圧縮ガス用の乾燥機、このような乾燥機を備える圧縮機設備、及びガスを乾燥させる方法
CN201168542Y (zh) 连续制备低露点低温干燥空气的装置
US20090044555A1 (en) Desiccant dehumidifier
KR20120019469A (ko) 건조제 유닛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954772B1 (ko) 흡착식 에어 드라이어 시스템
CN107906634A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的除湿控制方法及转轮除湿机
CN207584958U (zh) 一种转轮除湿机
CN102506527B (zh) 一种除湿机的化霜结构及化霜方式
JP5512114B2 (ja) 粉粒体材料の乾燥方法、及び粉粒体材料の乾燥装置
JP6320777B2 (ja) 除湿システム
CN113597531A (zh) 露点温度调节用除湿装置
CN103574833A (zh) 回热加热器的混合运转装置及方法
WO2012011271A1 (ja) ガス除去システム
KR102439788B1 (ko) 듀얼 제습로터를 구비한 제습장치
KR100477087B1 (ko) 드라이룸 제어장치
JP2001157811A (ja) ドライルーム設備
CN105423456A (zh) 一种新型除湿系统
KR20120041911A (ko) 재생 히터 운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205425197U (zh) 一种双风轮除湿机
CN221041228U (zh) 一种储能系统
US20230182067A1 (en) Rotary be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ontrol of condensation in recirculating loo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