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2580A -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580A
CN103562580A CN201280026249.9A CN201280026249A CN103562580A CN 103562580 A CN103562580 A CN 103562580A CN 201280026249 A CN201280026249 A CN 201280026249A CN 103562580 A CN103562580 A CN 103562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raceway
slot part
center line
ball or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62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580B (zh
Inventor
山崎健太
山崎起佐雄
藤尾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T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03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59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403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599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TN Corp filed Critical NT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2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4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compris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between overlapping driving faces, e.g. cogs, on both coupling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 F16D3/223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balls, rollers, or the like, guided in grooves or socket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the rolling members being guided in grooves in both coupling parts where the track is made up of two curves with a point of inflexion in between, i.e. S-track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在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中,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由位于里侧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位于开口侧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第一滚道槽部(7a)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部分,且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为了增加相对于最大工作角的有效滚道长度,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与第一滚道槽部(7a)不同的形状,第一滚道槽部(7a)和第二滚道槽部(7b)在比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连接,以包含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与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成对的滚道槽形成为镜像对称。

Description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详细而言,涉及在机动车、各种工业机械的动力传递系统中使用的、在驱动侧与从动侧的两轴之间仅允许角度位移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机动车的前部用驱动轴上,通常在内侧(差速器侧)装入虽然最大工作角比较小但具有工作角的同时能进行轴向位移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在外侧(车轮侧)装入由于操纵车轮因此具有较大的工作角但在轴向上没有位移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作为在外侧使用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一例,图19表示球笼型等速万向联轴器101。图19(a)是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图19(b)是表示具有最大工作角的状态的概要图。如图19(a)所示,该等速万向联轴器101的主要结构为外侧联轴器构件102、内侧联轴器构件103、滚珠104及保持器105。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球状内周面106沿周向等间隔地沿着轴向形成有八条滚道槽107。在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球状外周面108沿周向等间隔地沿着轴向形成有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滚道槽107对置的滚道槽109。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滚道槽107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滚道槽109之间架设传递转矩的八个滚珠104。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球状内周面106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球状外周面108之间配置有对滚珠104进行保持的保持器105。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外周和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03连结的轴的外周用防护罩覆盖,在联轴器内部作为润滑剂封入有润滑脂(省略图示)。
如图19(a)所示,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球状内周面106嵌合的保持器105的球状外周面112及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球状外周面108嵌合的保持器105的球状内周面113的曲率中心均形成于联轴器中心O。相对于此,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滚道槽10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的曲率中心Oo和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滚道槽10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的曲率中心Oi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等距离偏移。由此,在联轴器具有工作角的情况下,总是在将外侧联轴器构件102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两轴线所成的角度二等分的平面上引导滚珠104,在两轴之间等速地传递转矩。
如图19(b)所示,作为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01的主要功能的最大工作角θmax依赖于设于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开口端的入口倒角110和轴111干涉的角度。为了确保允许传递转矩,轴111的轴径d按联轴器尺寸决定。当入口倒角110增大时,供滚珠104抵接的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滚道槽107的长度(以下称作有效滚道长度)不足,滚珠104从滚道槽107脱落而无法传递转矩。因此,在确保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有效滚道长度的同时,如何设定入口倒角110在确保工作角方面成为重要的因素。在球笼型等速万向联轴器101中,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滚道槽10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的曲率中心Oo向开口侧偏移,因此,在最大工作角方面有利,最大工作角θmax是47°左右。
另外,八个滚珠型的球笼型等速万向联轴器101与以往的六个滚珠的等速万向联轴器相比,通过减小滚道偏移量、增加滚珠个数且减小直径,来实现轻量·紧凑且转矩损失较少的高效率的等速万向联轴器。但是,在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02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03的对置的滚道槽107、109之间形成的各楔角朝向外侧联轴器构件102的开口侧开放,因此,由于从滚道槽107、109作用于滚珠的轴向的力,成为作用于外侧联轴器构件102与保持器105的球面接触部106、11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103与保持器105的球面接触部108、113的负载朝向恒定方向产生的结构,因此,进一步的高效率化、低发热化受到限制。
以往,提出有目的在于比前述的八个滚珠型的球笼型等速万向联轴器101更高效率化、低发热化、滚道槽交叉型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专利文献1)。该等速万向联轴器示于图20中。图20(a)是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的纵剖视图,图20(b)是表示具有高工作角的状态的概要图。如图20(a)所示,该等速万向联轴器121的主要结构为外侧联轴器构件122、内侧联轴器构件123、滚珠124及保持器125。该等速万向联轴器121是滚道槽交叉型,虽省略图示,但包含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八条滚道槽12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的平面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滚道槽127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而且,以包含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滚道槽12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成对的滚道槽12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
在图20(a)所示的纵剖面中,形成于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球状内周面126的滚道槽127沿轴向呈圆弧状延伸,其曲率中心位于联轴器中心O。在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球状外周面128,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滚道槽127对置的滚道槽129沿轴向呈圆弧状延伸,其曲率中心位于联轴器中心O。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滚道槽127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滚道槽129的交叉部夹设传递转矩的八个滚珠124。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球状内周面126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球状外周面128之间配置有对滚珠124进行保持的保持器125。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球状内周面126嵌合的保持器125的球状外周面132及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球状外周面128嵌合的保持器125的球状内周面133的曲率中心均形成于联轴器中心O。在该等速万向联轴器121中,外侧联轴器构件12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滚道槽127、12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y的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但倾斜的对置的滚道槽127、129交叉,通过在该交叉部夹设滚珠124,在联轴器具有工作角的情况下,总是在将外侧联轴器构件122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两轴线所成的角度二等分的平面上引导滚珠124,能在两轴之间等速地传递转矩。
在上述的滚道槽交叉型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21中,外侧联轴器构件12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滚道槽127、129分别形成为在周向上相邻的滚道槽的倾斜方向为彼此相反方向,因此,从滚珠124向保持器125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球袋部125a作用有相反的方向的力。利用该相反的方向的力使保持器125在联轴器中心O位置稳定。因此,能抑制保持器125的球状外周面132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球状内周面126的接触力及保持器125的球状内周面133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23的球状外周面128的接触力,高负荷时、高速旋转时联轴器顺畅地动作,能抑制转矩损失、发热,提高耐久性。
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21虽然作为低发热联轴器优异,但如图20(b)所示,当增大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入口倒角130时,由于滚道槽127的曲率中心与联轴器中心O一致,因此,在结构上,外侧联轴器构件122的滚道槽127的有效滚道长度不足,在具有高工作角θ时,存在滚珠124从滚道槽127脱落而无法谋求高工作角化这样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03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发明者为了谋求专利文献1的滚道槽交叉型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高角度化而研究了将从联轴器中心O到开口侧的滚道槽形成为直线状。该等速万向联轴器如图17所示,图17(a)表示纵剖面,图17(b)表示图17(a)的右侧面。如图17(a)所示,在该等速万向联轴器141中,外侧联轴器构件14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143的滚道槽147、149是交叉型,外侧联轴器构件142的滚道槽147由从联轴器中心O到里侧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滚道槽147a和从联轴器中心O到开口侧具有直线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滚道槽147b构成。另一方面,内侧联轴器构件143的滚道槽149由从联轴器中心O到里侧具有直线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的滚道槽149b和从联轴器中心O到开口侧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滚道槽149a构成。
而且,如图17(b)所示,滚道槽147、149分别形成为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滚道槽147A、147B及149A、149B的倾斜方向为相反方向。而且,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4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143的成对的滚道槽147A、149A及147B、149B的各交叉部配置有滚珠144。因此,在图示那样的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传递转矩时,形成于滚道槽147A、149A之间的楔角的打开方向和形成于147B、149B之间的楔角的打开方向为彼此相反方向,从滚珠144向保持器145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球袋部145a作用有相反的方向的力。利用该相反的方向的力,使保持器145在联轴器中心O位置稳定。因此,能抑制保持器145的球状外周面152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42的球状内周面146的接触力及保持器145的球状内周面153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43的球状外周面148的接触力,在高负荷时、高速旋转时联轴器顺畅地动作,能抑制转矩损失、发热,提高耐久性。
通过如上述那样做成滚道槽交叉型,在外侧联轴器构件142的滚道槽147的从联轴器中心O到开口侧形成直线状的滚道槽147b,能增加有效滚道长度,但在具有使用频率较多的工作角时,在抑制联轴器的转矩损失、发热方面存在问题。基于图18说明其理由。滚道槽147、149和滚珠144通常具有接触角(30°~45°左右)地接触,因此,滚道槽147、149和滚珠144如图18所示地在稍稍离开滚道槽147、149的槽底的滚道槽147、149的侧面侧的虚线所示的位置接触。在联轴器具有工作角时,在各滚珠144作用有基于滚道槽147、149的交叉的楔角成分(省略图示)和基于滚道槽147、149的槽底间的联轴器半径方向的扩宽的楔角成分α双方。其中,关于基于滚道槽147、149的交叉的楔角成分,滚道槽147、149的倾斜方向为交替相反方向,因此,从滚珠144对保持器145的球袋部145a作用有相反的方向的力,因此抵消,力平衡。
但是,如图18所示,关于基于滚道槽147、149的槽底间的联轴器半径方向的扩宽的楔角成分α,处于图17(b)中的0°~90°及270°~360°的相位范围的滚珠144位于直线状的滚道槽147b、149b,利用朝向开口侧开放的楔角成分α1对该相位范围的滚珠144作用有朝向开口侧的力。另一方面,位于90°~270°的相位范围的滚珠144位于圆弧状的滚道槽147a、149a,因此,对于该相位范围的滚珠而言,由联轴器的半径方向的扩宽产生的楔角成分α2为0,不产生滚珠144的按压力。因此,相对于各滚珠144将基于滚道槽147、149的交叉的楔角成分和基于滚道槽147、149的槽底间的联轴器半径方向的扩宽的楔角成分α加在一起时,从滚珠144作用于保持器145的各球袋部145a的力不均衡,存在不能降低保持器145与外侧联轴器构件142的球面接触部152、146及保持器145与内侧联轴器构件143的球面接触部153、148的接触力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作角处于包含常用角的使用频率较多的工作角的范围内,在抑制转矩损失、发热方面具有较大的问题。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使转矩损失及发热较少、高效率且能具有高工作角,高工作角时的强度、耐久性也优异的紧凑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们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而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为了谋求转矩损失及发热较少且高效率化而想到了下述的新的构思:滚道槽在周向上交叉,且利用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第一滚道槽部覆盖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的范围,并且利用具有形状与第一滚道槽部的滚珠轨道中心线不同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第二滚道槽部覆盖使用频率低的高工作角的范围。
作为用于达到前述的目的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具备:外侧联轴器构件,其在球状内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滚道槽,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和里侧;内侧联轴器构件,其在球状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成对的多个滚道槽;多个滚珠,它们夹设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与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之间并传递转矩;保持器,其对该滚珠进行保持,且具有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球状内周面和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球状外周面嵌合的球状外周面和球状内周面,所述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由位于里侧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位于开口侧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部分,且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为了增加相对于最大工作角的有效滚道长度,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与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不同的形状,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和第二滚道槽部7b在比所述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连接,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所述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所述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成对的滚道槽形成为镜像对称。在此,上述的联轴器的轴线是指成为联轴器的旋转中心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指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联轴器的轴线N—N。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联轴器的轴线也相同。
具体而言,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圆弧状部分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至少包含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形状与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不同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端部A位于比所述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该端部A连接,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所述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相对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成对的滚道槽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
利用上述的结构,能实现转矩损失及发热较少、高效率且能具有高工作角、高工作角时的强度、耐久性也优异的紧凑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更具体而言,将上述的连接第一滚道槽部7a和第二滚道槽部7b的点、即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与联轴器中心O进行连结的直线L相对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所成的角度为β,该角度β能根据使用状态适当设定。考虑机动车用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常用工作角度范围,β的角度设定为3~10°能在各种车型中通用。不过,在此,角度β定义为直线L与平面P上的直线所成的角中最小的角度。而且,在实施方式及权利要求书中也相同。
通过将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曲率中心配置于联轴器的轴线N—N上,从而能使滚道槽深度均匀。另外,通过使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曲率中心自联轴器的轴线N—N向半径方向偏移,能调整联轴器的里侧的滚道槽深度,能确保最佳的滚道槽深度。
通过保持器的球状外周面和球状内周面具有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偏移了的曲率中心,能使保持器的壁厚朝向开口侧变厚,特别能确保高工作角时的保持器的强度。
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包含圆弧状部分。另外,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由圆弧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构成,该直线状部分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顺畅地连接。由此,能增加滚道有效长度,能增大最大工作角。
另外,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圆弧状部分具有在比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靠半径方向外侧、且自联轴器中心O向开口侧偏移了的曲率中心。由此,能谋求紧凑化,并且能增加滚道有效长度,能增大最大工作角。
在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圆弧状部分的曲率中心形成于从包含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能使开口侧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倾斜角逐渐减小。由此,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滚道槽部7b的接近的一侧的间隔扩宽,能减小周向上的各间隔的差。其结果是,能减小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各球状内周面的开口侧的接触面积的差及内侧联轴器构件的各球状外周面的里侧的接触面积的差,因此,能平衡良好地配置保持器和外侧联轴器构件、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球面接触部,能谋求进一步的动作的顺畅化。
通过使传递转矩的滚珠的个数为八个或十个,能实现轻量紧凑、高效率、具有高工作角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以及机动车的驱动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转矩损失及发热少、高效率、能具有高工作角、高工作角时的强度、耐久性也优异的紧凑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部分纵剖视图。
图1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侧视图。
图2a是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局部纵剖视图的。
图2b是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侧视图。
图3a是表示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侧联轴器构件的左侧面的图。
图3b是表示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侧联轴器构件的外周面的图。
图3c是表示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侧联轴器构件的右侧面的图。
图4是表示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详细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详细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联轴器具有最大工作角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7a是外侧联轴器构件的立体图。
图7b是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使用于机动车的驱动轴的状态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11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1b是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保持器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3是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14是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的内周形状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侧联轴器构件的外周形状的图。
图17a是用于说明完成本发明的过程中的技术见解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纵剖视图。
图17b是用于说明完成本发明的过程中的技术见解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侧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完成本发明的过程中的技术见解的图。
图19a是现有技术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纵剖视图。
图19b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具有最大工作角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20a是现有技术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纵剖视图。
图20b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具有高工作角的状态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示于图1~图8中。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图1(a)是局部纵剖视图,图1(b)是图1(a)的右侧视图。该等速万向联轴器1的主要结构为外侧联轴器构件2、内侧联轴器构件3、滚珠4及保持器5。如图1(b)、图2及图3所示,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各自的八条滚道槽7、9形成为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滚道槽7A、7B及9A、9B的倾斜方向为彼此相反方向。而且,在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成对的滚道槽7A、9A及7B、9B的各交叉部配置有八个滚珠4。在图1(a)中,关于滚道槽7、9,分别以使图2(a)所示的平面M及图3(b)所示的平面Q的截面旋转至倾斜角γ=0°的状态表示。其详细内容见后述。
联轴器的纵剖面示于图1(a)。为了恰当地表示沿轴向延伸的滚道槽的倾斜状态、弯曲状态等形态、形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滚珠轨道中心线这样的用语进行说明。在此,滚珠轨道中心线是指配置于滚道槽的滚珠沿滚道槽移动时的滚珠的中心描画的轨迹。因此,滚道槽的倾斜状态与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倾斜状态相同,另外,滚道槽的圆弧状或直线状的状态与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圆弧状或直线状的状态相同。
如图1(a)所示,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具有滚珠轨道中心线X,滚道槽7由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具有向与该第一滚道槽部7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顺畅地连接。另一方面,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具有滚珠轨道中心线Y,滚道槽9由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第一滚道槽部9a和具有向与该第一滚道槽部9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的第二滚道槽部9b构成,第二滚道槽部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与第一滚道槽部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顺畅地连接。这样,第一滚道槽部7a、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Ya的形状与第二滚道槽部7b、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Yb的形状不同。通过将第一滚道槽部7a、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Ya的各曲率中心配置于联轴器中心O、即联轴器的轴线N—N上,能使滚道槽深度均匀,且能容易地进行加工。虽省略图示,但滚道槽7、9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椭圆形状、尖端拱门形状,滚道槽7、9与滚珠4为具有接触角(30°~45°左右)地接触、所谓的角接触。因此,滚珠4在稍稍离开滚道槽7、9的槽底的滚道槽7、9的侧面侧接触。
基于图2详细地说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的状态。图2(a)表示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局部纵剖面,图2(b)表示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右侧面。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根据其倾斜方向的不同而标注滚道槽7A、7B的符号。如图2(a)所示,包含滚道槽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角度γ。而且,虽省略图示,但就在周向上与滚道槽7A相邻的滚道槽7B而言,包含滚道槽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向与滚道槽7A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角度γ。在本实施方式中,滚道槽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的整个区域、即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及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两方形成在平面M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仅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包含于平面M的方式实施。因此,至少包含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即可。
在此,补充说明滚道槽的符号。在指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整体的情况下标注符号7,对其第一滚道槽部标注符号7a,对第二滚道槽部标注符号7b。另外,在区别倾斜方向不同的滚道槽的情况下标注符号7A、7B,分别对第一滚道槽部标注符号7Aa、7Ba,对第二滚道槽部标注符号7Ab、7Bb。关于后述的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也以同样的要领标注符号。
接着,基于图3详细地说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的状态。图3(b)表示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外周面,图3(a)表示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左侧面,图3(c)表示右侧面。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根据其倾斜方向的不同而标注滚道槽9A、9B的符号。如图3(b)所示,包含滚道槽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角度γ。而且,虽省略图示,但就在周向上与滚道槽9A相邻的滚道槽9B而言,包含滚道槽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向与滚道槽9A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角度γ。考虑等速万向联轴器1的动作性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的最接近一侧的球面宽度F,倾斜角γ优选为4°~12°。另外,与前述的外侧联轴器构件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滚道槽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的整个区域、即第一滚道槽部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及第二滚道槽部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双方形成在平面Q上。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仅第一滚道槽部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包含于平面Q内的方式实施。因此,至少包含第一滚道槽部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并且其倾斜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9a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即可。在工作角为0°的状态下,以包含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成对的滚道槽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
基于图4说明自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纵剖面看到的滚道槽的详细。图4的局部纵剖面是在包含前述的图2(a)的滚道槽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看到的剖视图。因此,严格来讲,不是包含联轴器的轴线N—N的平面的纵剖视图,而是表示倾斜了角度γ的剖面。图4示出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A,但滚道槽7B仅倾斜方向为与滚道槽7A相反方向,其他结构与滚道槽7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球状内周面6沿轴向形成有滚道槽7A。滚道槽7A具有滚珠轨道中心线X,滚道槽7A由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没有轴向偏移)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第一滚道槽部7Aa和具有以在第一滚道槽部7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半径方向外侧、且从联轴器中心O向轴向开口侧偏移了的点Oo1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第二滚道槽部7Ab构成。因此,第二滚道槽部7Ab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向与第一滚道槽部7Aa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相反的方向弯曲。第一滚道槽部7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是连结联轴器中心O与偏移点Oo1的直线与滚珠轨道中心线X相交的点,连结端部A与联轴器中心O的直线为L。第二滚道槽部7A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该端部A顺畅地连接。即,端部A是第一滚道槽部7Aa与第二滚道槽7Ab的连接点。在包含滚道槽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参照图2(a))上投影的联轴器的轴线N’—N’的联轴器中心O的垂线K与直线L所成的角度β’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角度γ。上述的垂线K位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上。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说的直线L相对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所成的角度β成为sinβ=sinβ’×cosγ的关系。另外,β也可以以使平面M相对于垂线K倾斜γ、向包含联轴器的轴线N—N那样的平面、即倾斜角γ=0°时的平面M上投影β’的方式表示为tanβ=tanβ’×cosγ。前者与后者在实用范围内在数值上几乎没有差,在此采用前者。上述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一滚道槽部7Aa及第二滚道槽部7Ab表示了分别用一个圆弧形成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考虑滚道槽深度等,也可以用多个圆弧形成。
同样地,基于图5说明自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纵剖面看到的滚道槽的详情。图5的纵剖面是在包含前述的图3(b)的滚道槽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看到的剖视图。因此,与图4同样地,严格来讲,不是包含联轴器的轴线N—N的平面的纵剖视图,而是表示倾斜了角度γ的截面。图5示出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A,但滚道槽9B仅倾斜方向为与滚道槽9A相反的方向,其他结构与滚道槽9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在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状外周面8沿轴向形成有滚道槽9A。滚道槽9A具有滚珠轨道中心线Y,滚道槽9A由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没有轴向偏移)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第一滚道槽部9Aa和具有以在第一滚道槽部9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半径方向外侧、且从联轴器中心O向轴向里侧偏移了的点Oi1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的第二滚道槽部9Ab构成。第一滚道槽部9Aa的里侧的端部B是连结联轴器中心O和偏移点Oi1的直线R与滚珠轨道中心线Y相交的点,第二滚道槽部9A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与该端部B顺畅地连接。即,端部B是第一滚道槽部9Aa与第二滚道槽9Ab的连接点。在包含滚道槽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参照图3(b))上投影的联轴器的轴线N’—N’的联轴器中心O的垂线K与直线R所成的角度β’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倾斜角度γ。上述的垂线K位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上。因此,直线R相对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所成的角度β成为sinβ=sinβ’×cosγ的关系。另外,β也可以以使平面Q相对于垂线K倾斜γ、在包含联轴器的轴线N—N那样的平面、即倾斜角γ=0°时的平面Q上投影β’的方式表示为tanβ=tanβ’×cosγ。前者和后者在实用范围内数值几乎没有差,在此采用前者。与前述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同样地,考虑滚道槽深度等,上述的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一滚道槽部9Aa及第二滚道槽部9Ab也可以分别由多个圆弧形成。
接着,说明直线L、R相对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所成的角度β。在具有工作角θ时,相对于包含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滚珠4移动θ/2。由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的1/2决定角度β,在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的范围内决定供滚珠4接触的滚道槽的范围。在此,关于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进行定义。首先,联轴器的常用角是指在水平平坦的路面上1名乘客时的机动车中、在操纵方向为直行状态时前部用驱动轴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产生的工作角。常用角通常在2°~15°之间与各车型的设计条件相应地选择·决定。而且,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不是上述的机动车例如在交叉点的右转·左转时产生的高工作角,是指在连续行驶的曲线道路等中在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产生的工作角,其也与车型的设计条件相应地决定。以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最大20°为目标。由此,直线L、R相对于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所成的角度β设定为3°~10°。但是,角度β不限定于3°~10°,可以根据车型的设计条件适当决定。通过将角度β设定为3°~10°,能在各种车通用。
由于上述的角度β,在图4中,第一滚道槽部7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端部A为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时沿轴向移动至最靠开口侧时的滚珠的中心位置。同样地,在内侧联轴器构件3中,在图5中,第一滚道槽部9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端部B为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时沿轴向移动至最靠里侧时的滚珠的中心位置。由于如此设定,因此,在使用频率多的工作角的范围内,滚珠4位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一滚道槽部7Aa、9Aa和倾斜方向相反的7Ba、9Ba(参照图2、图3),因此,从滚珠4对保持器5的在周向上相邻的球袋部5a作用有相反的方向的力,保持器5在联轴器中心O的位置稳定(参照图1)。因此,能抑制保持器5的球状外周面12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球状内周面6的接触力及保持器5的球状内周面13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状外周面8的接触力,在高负荷时、高速旋转时联轴器顺畅地动作,能抑制转矩损失、发热,提高耐久性。
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联轴器具有最大工作角的状态示于图6。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A在开口侧形成有第二滚道槽部7Ab,该第二滚道槽部7Ab具有以在第一滚道槽部7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半径方向外侧、且从联轴器中心O向轴向开口侧偏移了的点Oo1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由于该第二滚道槽部7Ab的存在,在紧凑的设计中,能增加有效滚道长度,能增大最大工作角。因此,如图示所示,即使最大工作角θmax为50°左右的高角,也能在设置了所需充分的入口倒角10的状态下确保滚珠4与滚道槽7Ab接触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工作角的范围内,沿周向配置的滚珠4暂时分开位于第一滚道槽部7Aa、9Aa(7Ba、9Ba、参照图2(a)及图3(b))和第二滚道槽部7Ab、9Ab(7Bb、9Bb、参照图2(a)及图3(b))。伴随于此,从滚珠4作用于保持器5的各球袋部5a的力不均衡,产生保持器5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球面接触部12、6及保持器5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面接触部13、8的接触力,但高工作角的范围由于使用频率较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联轴器1综合考虑能抑制转矩损失、发热。因此,能实现转矩损失及发热较少、高效率且能具有高工作角、高工作角时的强度、耐久性也优异的紧凑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立体图。该立体图立体地表示之前说明的滚道槽。如图7(a)所示,在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球状内周面6交替地形成有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省略图示)沿周向倾斜的滚道槽7A、7B,其倾斜方向形成为交替地向相反方向。滚道槽7A、7B分别由第一滚道槽部7Aa、7Ba和第二滚道槽部7Ab、7Bb构成。在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开口端设有入口倒角10。另外,如图7(b)所示,在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状外周面8交替地向形成有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省略图示)沿周向倾斜的滚道槽9A、9B,其倾斜方向形成为交替地向相反方向。滚道槽9A、9B分别由第一滚道槽部9Aa、9Ba和第二滚道槽部9Ab、9Bb构成。
图8表示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的机动车的前部用驱动轴20。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与中间轴11的一端相连结,在另一端连结有滑动式三球销型等速万向联轴器15。在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的外周面与轴11的外周面之间及滑动式三球销型等速万向联轴器15的外周面与轴11的外周面之间,利用防护罩带18a、18b、18c、18d分别安装固定有蛇腹状防护罩16a、16b。在联轴器内部封入有作为润滑剂的润滑脂。由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因此,能实现转矩损失及发热小、高效率且具有高工作角、轻量·紧凑的机动车用驱动轴20。
接着,基于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图9仅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与图4同样地,是在包含滚道槽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看到的剖视图(参照图2(a)。在以后的实施方式的对应图中也同样)。另外,表示了外侧联轴器构件的轴线的半径方向的上半部分。该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比,第二滚道槽部由圆弧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构成这一点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曲率中心Oo2从连结联轴器中心O和端部A的直线L向开口侧偏移f1。因此,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直线状部分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连接。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直线状部分和圆弧状部分在C点连接。虽省略图示,但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成对的滚道槽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关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7、9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的周向的倾斜状态、保持器5的结构、联轴器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基于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在图10中也仅表示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外侧联轴器构件。该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滚道槽部的圆弧状滚珠轨道中心线的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没有在轴向上偏移,但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在半径方向上偏移,与此相对应地调整了第二滚道槽部的圆弧状滚珠轨道中心线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对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功能的部位标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以后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曲率中心Oo3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没有轴向偏移,而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在半径方向上偏移f2。即,在包含垂线K的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上向半径方向偏移f2。伴随于此,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曲率中心Oo4的位置被调整为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顺畅地连接。利用该结构,能调整联轴器的里侧的滚道槽深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中,虽然也省略图示,但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準,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成对的滚道槽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关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7、9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的周向的倾斜状态、保持器5的结构、联轴器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基于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该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比,使保持器的球状外周面及球状内周面的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偏移这一点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11(a)表示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局部纵剖面,图11(b)表示保持器的纵剖面。在图11(a)中,关于滚道槽7、9也分别以使图2(a)所示的平面M及图3(b)所示的平面Q的截面旋转至倾斜角γ=0°的状态表示。保持器5的球状外周面12的曲率中心Oc1与球状内周面13的曲率中心Oc2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偏移f3。利用该偏移的结构,保持器5的壁厚朝向开口侧变厚,特别是能提高高工作角时的保持器5的强度。如前述那样,在高工作角的范围内,沿周向配置的滚珠4暂时分开位于第一滚道槽部7Aa、9Aa(7Ba、9Ba、参照图2(a)及图3(b))和第二滚道槽部7Ab、9Ab(7Bb、9Bb、参照图2(a)及图3(b))。在该情况下,从位于第二滚道槽部7Ab、9Ab(7Bb、9Bb)的滚珠4向保持器5的球袋部5a作用有向开口侧按压的力,但由于保持器5的壁厚朝向开口侧变厚,因此能提高保持器5的强度。另外,能增加里侧的滚道槽7a、9b的滚道槽深度。在该实施方式中,关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7、9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的周向的倾斜状态、保持器5的结构、联轴器的作用,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同,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基于图12~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该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相比,第二滚道槽部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纵剖面中,包含第二滚道槽部的形状在内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形状。在图12中,关于滚道槽7、9,也分别以使图2(a)所示的平面M及图3(b)所示的平面Q的截面旋转至倾斜角γ=0°的状态表示。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具有滚珠轨道中心线X,滚道槽7由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具有向与该第一滚道槽部7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顺畅地连接。另一方面,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具有滚珠轨道中心线Y,滚道槽9由具有以联轴器中心O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第一滚道槽部9a和具有向与该第一滚道槽部9a相反的方向弯曲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的第二滚道槽部9b构成,第二滚道槽部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与第一滚道槽部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顺畅地连接。这样,第一滚道槽部7a、9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Ya的形状与第二滚道槽部7b、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Yb的形状不同。
如图13所示,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一直到开口侧的端部A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二滚道槽部7b的圆弧状滚珠轨道中心线Xb的曲率中心形成于从包含滚道槽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参照图15)向周向离开的位置(省略图示)。而且,以适当的曲率形成为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顺畅地连接。图14所示的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二滚道槽部9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也同样,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成对的滚道槽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
基于图15说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的状态。包含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一滚道槽7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角度γ。而且,就在周向上与第一滚道槽部7Aa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7Ba而言,虽省略图示,但包含第一滚道槽部7B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向与第一滚道槽部7Aa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角度γ。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仅第一滚道槽部7Aa、7Ba形成在平面M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滚道槽部7A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形成为在与第一滚道槽部7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顺畅地连接之后,以倾斜角朝向开口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弯曲,在开口端部附近倾斜角为0°。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二滚道槽部7B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也同样地形成。
基于图16说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的状态。包含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一滚道槽部9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角度γ。而且,对于在周向上与第一滚道槽部9Aa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9Ba而言,虽省略图示,但包含第一滚道槽部9B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Q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向与第一滚道槽部9Aa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角度γ。与前述的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同样地,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二滚道槽部9A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形成为与第一滚道槽部9A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里侧的端部B顺畅地连接之后,以倾斜角朝向里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弯曲,在里侧端部附近倾斜角为0°。需要说明的是,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二滚道槽部9B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也同样地形成。
由于如上所述地形成有外侧联轴器构件2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二滚道槽部7Ab、9Ab及7Bb、9Bb,因此,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二滚道槽部7Ab和7Bb及9Ab和9Bb接近的一侧的间隔扩宽,能减小周向上的各间隔的差。由此,能减小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各球状内周面6的开口侧的接触面积的差及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各球状外周面8的里侧的接触面积的差,因此,能平衡良好地配置保持器5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面接触部,能进一步谋求动作的顺畅化。
在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二滚道槽部7Ab、7B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形成为与第一滚道槽部7Aa、7B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顺畅地连接之后,以倾斜角朝向开口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弯曲,在开口端部附近倾斜角为0°,另一方面,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二滚道槽部9Ab、9B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形成为与第一滚道槽部9Aa、9B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里侧的端部B顺畅地连接之后,以倾斜角朝向里侧逐渐减小的方式平缓地弯曲,在里侧端部附近倾斜角为0°,但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将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第二滚道槽部7Ab、7B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第一滚道槽部7Aa、7B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开口侧的端部A以比较小的曲率半径的圆弧连接之后,开口侧由倾斜角0°形成,同样地,也可以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第二滚道槽部9Ab、9B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b与第一滚道槽部9Aa、9B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a的里侧的端部B以比较小的曲率半径的圆弧连接之后,里侧由倾斜角0°形成。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中,说明了滚珠4的个数为八个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滚珠的个数为十个也优选,还可以以滚珠的个数为十二个来适当实施。
另外,在以上实施方式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中,说明了第二滚道槽部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为圆弧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总之,只要是与第一滚道槽部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形状不同、能增加有效滚道长度而谋求高工作角化的形状即可,可以为适当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椭圆、直线状。另外,第一滚道槽部及第二滚道槽部分别不限于单一的圆弧,考虑滚道槽深度等,也可以由多个圆弧形成。另外,滚道槽表示了在周向上以等间距配置的情况,但也可以以不等间距配置。另外,表示了第一滚道槽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的倾斜角度γ在所有的滚道槽均相等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倾斜角度γ在外侧联轴器构件与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成对的第一滚道槽和另一成对的第一滚道槽也可以形成为不等角度。总之,只要以使作用于保持器的周向所有的球袋部的滚珠的轴向的力整体平衡的方式设定各倾斜角度即可。而且,表示了滚道槽与滚珠具有接触角地接触的角接触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此,滚道槽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形成为圆形状的圆环接触。
概括本发明涉及的以上的实施方式,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具备:外侧联轴器构件2,其在球状内周面6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滚道槽7,且具有沿轴向分开的开口侧和里侧;内侧联轴器构件3,其在球状外周面8形成有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成对的多个滚道槽9;多个滚珠4,其夹设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之间并传递转矩;保持器5,其对该滚珠4进行保持,具有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球状内周面6和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状外周面8嵌合的球状外周面12和球状内周面13,其特征在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由位于里侧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位于开口侧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第一滚道槽部7a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部分,且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为了增加相对于最大工作角的有效滚道长度,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与第一滚道槽部7a不同的形状,第一滚道槽部7a与第二滚道槽部7b在轴向上比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的位置连接,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成对的滚道槽7形成为镜像对称。
进一步汇总本发明涉及的以上的实施方式,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1具备:外侧联轴器构件2,其在球状内周面6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滚道槽7,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和里侧;内侧联轴器构件3,其在球状外周面8形成有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成对的多个滚道槽9;多个滚珠4,其夹设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与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之间并传递转矩;保持器5,其对该滚珠4进行保持,且具有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球状内周面6和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球状外周面8嵌合的球状外周面12和球状内周面13,其特征在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滚道槽7由位于里侧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位于开口侧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第一滚道槽部7a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至少包含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第一滚道槽部7a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形状与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不同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端部A位于比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该端部A连接,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内侧联轴器构件3的滚道槽9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与外侧联轴器构件2的成对的滚道槽7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
本发明不被前述的实施方式有任何限定,当然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一步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等同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2    外侧联轴器构件
3    内侧联轴器构件
4    滚珠
5    保持器
6    球状内周面
7    滚道槽
7a   第一滚道槽部
7b   第二滚道槽部
8    球状外周面
9    滚道槽
9a   第一滚道槽
9b   第二滚道槽
11   轴
12   球状外周面
13   球状内周面
20   驱动轴
A    端部
B    端部
C    连接点
f1   偏移量
f2   偏移量
f3   偏移量
f4   偏移量
K    垂线
L    直线
M    包含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平面
N    联轴器的轴线
O    联轴器中心
P    联轴器中心平面
Q    包含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平面
Oo1  曲率中心
Oo2  曲率中心
Oo3  曲率中心
Oo4  曲率中心
R    直线
X    滚珠轨道中心线
Y    滚珠轨道中心线
γ    倾斜角
β    角度
θ    工作角

Claims (12)

1.一种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具备:外侧联轴器构件,其在球状内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滚道槽,且具有在轴向上分开的开口侧和里侧;内侧联轴器构件,其在球状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成对的多个滚道槽;多个滚珠,它们夹设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与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之间并传递转矩;保持器,其对该滚珠进行保持,且具有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球状内周面和内侧联轴器构件的球状外周面嵌合的球状外周面和球状内周面,
所述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由位于里侧的第一滚道槽部(7a)和位于开口侧的第二滚道槽部(7b)构成,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部分,且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沿周向倾斜,并且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倾斜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方向,为了增加相对于最大工作角的有效滚道长度,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与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不同的形状,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和第二滚道槽部(7b)在比所述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连接,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所述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所述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成对的滚道槽形成为镜像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圆弧状部分具有曲率中心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没有偏移的圆弧状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至少包含滚珠轨道中心线(Xa)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N—N)倾斜,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具有形状与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不同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a)的端部(A)位于比所述联轴器中心(O)靠开口侧,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b)与该端部(A)连接,以包含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作为基准,所述内侧联轴器构件的滚道槽的滚珠轨道中心线(Y)相对于所述外侧联轴器构件的成对的滚道槽的滚珠轨道中心线(X)形成为镜像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将连接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和第二滚道槽部(7b)的点与联轴器中心(O)进行连结的直线(L)相对于包含所述工作角0°的状态下的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P)所成的角度(β)设定为3~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曲率中心配置于联轴器的轴线(N—N)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曲率中心自联轴器的轴线(N—N)向半径方向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器的球状外周面和球状内周面具有相对于联轴器中心(O)在轴向上偏移了的曲率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包含圆弧状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由圆弧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构成,该直线状部分的滚珠轨道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开口侧的端部顺畅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圆弧状部分具有在比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靠半径方向外侧、且自联轴器中心(O)向开口侧偏移的曲率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圆弧状部分的曲率中心形成于从包含所述第一滚道槽部(7a)的滚珠轨道中心线和联轴器中心(O)的平面(M)离开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滚道槽部(7b)的滚珠轨道中心线的倾斜角朝向开口侧逐渐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转矩的滚珠的个数为八个。
CN201280026249.9A 2011-05-30 2012-05-02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Active CN103562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0540 2011-05-30
JP2011-120539 2011-05-30
JP2011120540 2011-05-30
JP2011120539 2011-05-30
JP2011240391A JP5885997B2 (ja) 2011-05-30 2011-11-01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11240393A JP5885998B2 (ja) 2011-05-30 2011-11-01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11-240393 2011-11-01
JP2011-240391 2011-11-01
PCT/JP2012/061585 WO2012165096A1 (ja) 2011-05-30 2012-05-02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580A true CN103562580A (zh) 2014-02-05
CN103562580B CN103562580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015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6249.9A Active CN103562580B (zh) 2011-05-30 2012-05-02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3672B2 (zh)
EP (1) EP2716926B1 (zh)
CN (1) CN103562580B (zh)
WO (1) WO20121650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765A (zh) * 2011-06-07 2014-02-12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6870582A (zh) * 2017-04-06 2017-06-20 辽宁老虎重工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倾角轴承万向联轴器
CN111365377A (zh) * 2018-12-26 2020-07-03 镇江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6855B2 (ja) * 2011-12-15 2016-06-22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2015010616A (ja) * 2013-06-26 2015-01-19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6832629B2 (ja) * 2016-03-25 2021-02-24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6690415B2 (ja) * 2016-06-06 2020-04-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等速ジョイ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04430A (zh) * 2018-11-06 2019-03-01 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型万向节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316A (zh) * 1997-02-21 2000-03-22 Gkn洛布罗有限公司 恒速万向接头
US20010046900A1 (en) * 2000-02-16 2001-11-29 Song Zexi J.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having fixed center and crossed grooves
JP2007218353A (ja) * 2006-02-16 2007-08-30 Ntn Corp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1410644A (zh) * 2006-03-27 2009-04-15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CN101517255A (zh) * 2006-09-14 2009-08-26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JP2009250365A (ja) * 2008-04-08 2009-10-29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CN101606001A (zh) * 2006-12-14 2009-12-16 Ntn株式会社 等速万向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19100A (en) * 1940-09-21 1943-05-11 Borg Warner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DE102004006225B4 (de) * 2003-08-22 2009-11-19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Gleichlaufgelenk mit geringer Radialbewegung der Kugeln
DE102004018777A1 (de) * 2003-08-22 2005-03-31 Gkn Driveline Deutschland Gmbh Gegenbahngelenk für grosse Beugewinkel
US20090087250A1 (en) * 2005-10-19 2009-04-02 Naohiro Une Cross Groove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WO2008032600A1 (fr) 2006-09-14 2008-03-20 Ntn Corporation Joint homocinétique fixe
JP2008069889A (ja) 2006-09-14 2008-03-27 Ntn Corp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912419B2 (ja) * 2011-06-07 2016-04-27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964030B2 (ja) * 2011-11-11 2016-08-03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936855B2 (ja) * 2011-12-15 2016-06-22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8316A (zh) * 1997-02-21 2000-03-22 Gkn洛布罗有限公司 恒速万向接头
US20010046900A1 (en) * 2000-02-16 2001-11-29 Song Zexi J.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having fixed center and crossed grooves
JP2007218353A (ja) * 2006-02-16 2007-08-30 Ntn Corp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1410644A (zh) * 2006-03-27 2009-04-15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CN101517255A (zh) * 2006-09-14 2009-08-26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接头
CN101606001A (zh) * 2006-12-14 2009-12-16 Ntn株式会社 等速万向接头
JP2009250365A (ja) * 2008-04-08 2009-10-29 Ntn Corp 等速自在継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765A (zh) * 2011-06-07 2014-02-12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3582765B (zh) * 2011-06-07 2016-08-17 Ntn株式会社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6870582A (zh) * 2017-04-06 2017-06-20 辽宁老虎重工精密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倾角轴承万向联轴器
CN106870582B (zh) * 2017-04-06 2023-08-08 秦皇岛老虎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倾角轴承万向联轴器
CN111365377A (zh) * 2018-12-26 2020-07-03 镇江诺兴传动联轴器制造有限公司 球笼式等速万向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580B (zh) 2016-06-22
EP2716926A1 (en) 2014-04-09
US20140073441A1 (en) 2014-03-13
US9163672B2 (en) 2015-10-20
WO2012165096A1 (ja) 2012-12-06
EP2716926A4 (en) 2016-06-01
EP2716926B1 (en) 2019-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580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3582765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3917797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3562579B (zh) 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4704253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3987980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4704252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1268294B (zh) 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
CN104755777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JP5840463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8779807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8138855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JP5882050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5658981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JP5885997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6890485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JP5885998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3917796B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JP7458712B2 (ja) 固定式等速自在継手
EP3015729A1 (en) Fixed-type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