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8149A -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8149A
CN103558149A CN201310577356.7A CN201310577356A CN103558149A CN 103558149 A CN103558149 A CN 103558149A CN 201310577356 A CN201310577356 A CN 201310577356A CN 103558149 A CN103558149 A CN 103558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ng force
max
relative displacement
represent
force cur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773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8149B (zh
Inventor
屠幼萍
周益扬
王璁
王景春
龚博
徐康泰
许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5773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81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8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81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81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81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本发明解决了不上电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气领域,复合绝缘子是现今应用于输电线路中重要的绝缘设备。一个复合绝缘子通常由一根芯棒以及围绕着芯棒的多个叠用的伞裙组成,在运行过程中,一旦芯棒与伞裙之间界面的粘接状况、也即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出现不佳,则可能会导致复合绝缘子出现断串、发热等现象,对运行线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无论是对出厂的还是运行中的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进行检测都是必须的。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对待测样品进行上电试验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通常会将待测样品安装在高压电路的电极结构中,并对电极结构施加高压,进而通过高压电路中的泄露电流检测装置来检测待测样品的泄漏电流,以确定该样品所属的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然而这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由芯棒与伞裙之间脱粘所产生的间隙在整个粘接界面上的分布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上电试验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即便是检测到的泄漏电流较小,被检测的复合绝缘子仍可能存在粘接缺陷;
2)上电试验只能检测到复合绝缘子当前已经出现的粘接缺陷,而无法检测到复合绝缘子濒临发生的、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的粘接缺陷;
3)上电试验涉及对高压电路的应用,一方面存在操作安全的隐患,另一方面其操作过程通常较为繁复,检测较为耗时。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不上电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子检测方法,包括: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用于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绝缘子检测装置,包括:加载单元,用于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并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处理单元,用于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对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的样品的机械性能的检测来表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并通过检测到的反映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相关信息与反映参照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同类相关信息之间的比较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从而实现了在不上电的前提下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进行检测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不上电检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第一样品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第一样品的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第一样品的示意图;
图2(d)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第一样品的示意图;
其中,在图2(a)、(b)、(c)和(d)中,标有斜线的部分表示第一芯棒,其余部分表示第一护套和伞裙;
图3(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实线)和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虚线)的实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绝缘子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子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2: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用于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
S104: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
S106: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应当明确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方法,以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其中,应当理解,上述粘接强度的检测可以并非表现为一个具体地用于定量表示粘接强度的数值,而是如步骤S106中所述的,对粘接强度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进行判断,进而在工业生产中,假若将预设标准设置为复合绝缘子产品的合格与否的检测标准,则可以通过这一判断的结果来进一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对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的样品的机械性能的检测来表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并通过检测到的反映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相关信息与反映参照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同类相关信息之间的比较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子检测方法,在步骤S102中,可以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以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第一”和“第二”等表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并不限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样品可以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其中,该第一样品的具体形貌特征以及其具体的截取方式均可以有多种,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一般而言,如图2(a)所示,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第一样品的上截取面和下截取面可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待测复合绝缘子的轴线,从而表现为一整个待测复合绝缘子中近似于旋转体的一段,其中,该近似的旋转体可以包括截取的一段芯棒和环绕这段芯棒的一段护套,记为第一芯棒和第一护套,进而在步骤S102中,可以在第一芯棒和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第一作用力,以使第一芯棒和第一护套发生相对位移,记为第一相对位移,其中,一般而言,第一相对位移沿上述旋转体的轴向发生,相应地,第一作用力至少可以包括沿上述轴向的分力,例如,可以如图2(a)中的一对粗实线箭头所示的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构成了任何限定。其中,一般而言,复合绝缘子除芯棒和护套以外还可以包括位于护套外侧的伞裙结构,如图2(a)所示的第一样品可以为去除上述伞裙结构的待测复合绝缘子中的一段。然而如图2(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样品也可以包括有伞裙结构,其中,如图2(c)所示,截取出的该伞裙结构也可以不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伞裙单元。特别地,如图2(d)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样品也可以不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旋转体,而是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的该旋转体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表示出的第一作用力的平行关系、第一样品的上截取面和下截取面之间的平行关系、以及上/下截取面与待测复合绝缘子的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不应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严格的平行关系或垂直关系,其中,任何属于上述位置关系的一定偏移角度内的明显变型,均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作用力通常可以通过拉力机或压力机来提供,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随第一相对位移的进行而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在步骤S104中进一步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子检测方法,在步骤S104中,可以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例如,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形成如表1所示的数值列表,其中,每一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视为以数据对的形成出现在如表1所示的数值列表中,且记录下的该数据对可以为多组,进而可以该多组数据对为基础形成一条曲线,其中,为表述方便,将该曲线记为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
表1
第一位移值 x1 x2 …… xn
第一作用力的大小 y1 y2 …… yn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的数值列表也并非必须,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也可以存储在其他的存储结构以及更为具体的存储空间或存储设备中,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具体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所在的坐标平面中,由每一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构成的数据对可以视为坐标平面中的一个点,而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每一个点均可以表示一个位移值和作用力的大小的数值对,其中,该位移值可以落在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上,也可以表示可行的位移值区间内的任意一个位移值,例如,可以落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位移值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可以用于表示第一相对位移与第一作用力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该关联信息与第一样品相关,从而可以通过该关联信息反映截取出第一样品的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的获取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为通过每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所形成的点的一条曲线,也可以为通过拟合计算,例如最小二乘法得出的一条函数曲线,以从整体上反映出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一般而言,如图3(b)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生第一相对位移的过程中所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数据记录越密集,相应地,获得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的分辨率越高,其所能反映的第一样品及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和粘接性能则越为准确,从而可以作为粘接性能的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
图3(b)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其中,实线表示针对从水煮处理后的粘接性能下降的复合绝缘子、也即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样品所获得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虚线表示从完好的复合绝缘子、也即参照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样品所获得的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通过二者的比较即可以以参照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为标准,得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子检测方法,在步骤S106中,可以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可以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的获取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接收自其他设备,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在步骤S106之前,上述绝缘子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S402:在第二样品中的第二芯棒与第二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用于使第二芯棒与第二护套发生第二相对位移,其中,第二样品截取自参照复合绝缘子,且第二样品的形状与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
S404:记录第二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二位移值对应的第二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二位移值对应的第二作用力的大小获取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
其中,第二样品可以与第一样品对应,例如,第二样品同样可以如图2(a)至(d)所示的任意一种。此外,参照复合绝缘子可以与待测复合绝缘子相互对应,其中,可选地,该参照复合绝缘子可以选为出厂的合格的同类型的复合绝缘子,也可以选为经过质量检测的合格的复合绝缘子,还可以选为特定状态下的复合绝缘子,从而可以与不同的预设标准相对应。
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10对步骤S106中所述的通过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之间的比较所进行的判断操作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作为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6可以包括:
S502:若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61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62
则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预设标准;或者,
S504:若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71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72
则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未达到预设标准;其中,
r1表示第一比例阈值,△1表示第一差值阈值,r2表示第二比例阈值,△2表示第二差值阈值,δ表示一个位移值,F1(δ)表示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F2(δ)表示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73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74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其中,
F &OverBar; 1 = F 1 ( &delta; 1 ) + F 1 ( &delta; 2 ) . . . + F 1 ( &delta; n ) n , F &OverBar; 2 = F 2 ( &delta; 1 ) + F 2 ( &delta; 2 ) . . . + F 2 ( &delta; n ) n , 其中,
δ1至δn表示多个不同的位移值,n≥2。
在上述场景下,如图6所示,可以选取某一位移值δ,并分别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获取该位移值所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F1(δ)与F2(δ),进而可以通过F1(δ)与F2(δ)之间的比较,比如计算二者的比值或差值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情形,若采用计算其比例的方式,并将第一比例阈值r1设置为0.5,则可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了预设标准。
从图6可以看出,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选取不同的位移值δ的情形下,所获取的F1(δ)均小于F2(δ),也即能够体现出粘接缺陷的存在,然而对于个别位移值而言,F1(δ)与F2(δ)之间的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强。为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可以采用同一组位移值分别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对应的一组作用力的大小的均值之间的比较,也即计算上述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77
之间的比值或差值的方式来对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进行判断。
通常而言,在这一场景下,选取的上述一组位移值中包括的不同位移值或者说采样点的数量越多,则获得的判断结果越准确。特别地,采样点密集到一定程度后,在上述两个均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79
与F2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视为是在由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各自覆盖的区域的面积、也即∫F1(δ)·dδ与∫F2(δ)·dδ之间的比较。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6也可以包括:
S802:若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81
则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预设标准;或者,
S804:若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82
则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未达到预设标准;其中,
r3表示第三比例阈值,△3表示第三差值阈值,r4表示第四比例阈值,△4表示第四差值阈值,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2]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83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max[F1]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84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max[F2]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在上述场景下,区别于前一实施例给出的如图6和图7中所选用的比对数值,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选取同一位移值或同一组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而是分别获取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作用力大小的极值max[F1]与max[F2],并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例如计算二者的比值或差值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例如在图9中示出的情形,若采用计算其比例的方式,并将第三比例阈值r3设置为0.5,则可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了预设标准。
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仅通过两个极值之间的比较可能会导致对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判断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可以采用获取极值点附近的作用力大小的均值来替代最大值、也即上述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85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086
之间进行比较的方式来得到更准确的判断结果,其中,用于计算该均值的区间可以是如图10中斜线区域所示的以最大值为中心的一个对称的区间,特别地,当该区间内的采样点密集到一定程度后,上述两个均值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视为图10中的分别与两条曲线对应的斜线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较,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以上实施例,本发明给出了多种根据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下面将结合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对上述绝缘子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102可以包括:
S1102:在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第一作用力,用于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根据预置位移速度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在预置位移速度下,第一芯棒匀速脱出第一护套,且第一护套靠近第一护套与第一芯棒的交界面的一侧保持原有形状。
对于上述绝缘子检测方法而言,在不同的预置位移速度下获取的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形状可以是存在差异的,其中,由于复合绝缘子的护套的强度相对于芯棒的强度通常较低,因此在较高的预置位移速度下,在上述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一护套通常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甚至断裂,在这一情形下获取的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通常难以准确地反映出由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决定的力学性能,从而导致根据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的比较得出的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判断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步骤S1102中选取合适的预置位移速度,以使第一芯棒在均匀脱出第一护套的过程中、第一护套可以保持原有形状,从而达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进一步地,考虑到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个别样品可能不足以全面反映该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分别对同一待测复合绝缘子截取出的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并获取多条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进而选取其中重复性较好的一组曲线作为用于表征该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换而言之,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子检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1202:在第三样品中的第三芯棒与第三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作用力,用于使第三芯棒与第三护套根据预置位移速度发生第三相对位移,其中,第三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且第三样品的形状与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
1204:记录第三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三位移值对应的第三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三位移值对应的第三作用力的大小获取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其中,
在预置位移速度下,获取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和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1-max[F1]/max[F3]|<r5、|max[F1]-max[F3]|<△5、|1-δmax_1max_3|<r6、|δmax_1max_3|<△6,其中,
r5表示第五比例阈值,△5表示第五差值阈值,r6表示第六比例阈值,△6表示第六差值阈值,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3]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δmax_1表示max[F1]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对应的位移值,δmax_3表示max[F3]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上对应的位移值。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第一样品对应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从该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第三样品对应的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之间的重复性应当满足上述要求,该重复性要求可以具体体现为对作用力大小的极值点分别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上出现的位置的重复性的要求,其中,既可以比较这两个极值点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可以比较这两个极值点对应的位移值的大小,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对重复性的要求。通过这一方式,可以筛除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针对该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判断结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些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绝缘子检测方法的绝缘子检测装置,如图14所示,该装置包括:
1)加载单元1402,用于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并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
2)处理单元1404,用于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
3)判断单元1406,用于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应当明确的是,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装置,以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强度进行检测,其中,应当理解,上述粘接强度的检测可以并非表现为一个具体地用于定量表示粘接强度的数值,而是如判断单元1406中所述的,对粘接强度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进行判断,进而在工业生产中,假若将预设标准设置为复合绝缘子产品的合格与否的检测标准,则可以通过这一判断的结果来进一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对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的样品的机械性能的检测来表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并通过检测到的反映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相关信息与反映参照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同类相关信息之间的比较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
下面将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子检测装置,在加载单元1402中,可以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以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称的“第一”和“第二”等表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并不限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样品可以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其中,该第一样品的具体形貌特征以及其具体的截取方式均可以有多种,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一般而言,如图2(a)所示,作为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第一样品的上截取面和下截取面可以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待测复合绝缘子的轴线,从而表现为一整个待测复合绝缘子中近似于旋转体的一段,其中,该近似的旋转体可以包括截取的一段芯棒和环绕这段芯棒的一段护套,记为第一芯棒和第一护套,进而在加载单元1402中,可以在第一芯棒和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第一作用力,以使第一芯棒和第一护套发生相对位移,记为第一相对位移,其中,一般而言,第一相对位移沿上述旋转体的轴向发生,相应地,第一作用力至少可以包括沿上述轴向的分力,例如,可以如图2(a)中的一对粗实线箭头所示的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构成了任何限定。其中,一般而言,复合绝缘子除芯棒和护套以外还可以包括位于护套外侧的伞裙结构,如图2(a)所示的第一样品可以为去除上述伞裙结构的待测复合绝缘子中的一段。然而如图2(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样品也可以包括有伞裙结构,其中,如图2(c)所示,截取出的该伞裙结构也可以不表现为一个完整的伞裙单元。特别地,如图2(d)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样品也可以不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旋转体,而是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的该旋转体的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表示出的第一作用力的平行关系、第一样品的上截取面和下截取面之间的平行关系、以及上/下截取面与待测复合绝缘子的轴线之间的垂直关系,不应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严格的平行关系或垂直关系,其中,任何属于上述位置关系的一定偏移角度内的明显变型,均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作用力通常可以通过拉力机或压力机来提供,然而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提供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随第一相对位移的进行而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在处理单元1404中进一步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子检测装置,在处理单元1404中,可以记录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例如,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可以形成如表1所示的数值列表,其中,每一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视为以数据对的形成出现在如表1所示的数值列表中,且记录下的该数据对可以为多组,进而可以该多组数据对为基础形成一条曲线,其中,为表述方便,将该曲线记为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
表1
第一位移值 x1 x2 …… xn
第一作用力的大小 y1 y2 …… yn
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示例,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的数值列表也并非必须,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也可以存储在其他的存储结构以及更为具体的存储空间或存储设备中,本发明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具体地,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所在的坐标平面中,由每一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构成的数据对可以视为坐标平面中的一个点,而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每一个点均可以表示一个位移值和作用力的大小的数值对,其中,该位移值可以落在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上,也可以表示可行的位移值区间内的任意一个位移值,例如,可以落在相邻的两个第一位移值之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可以用于表示第一相对位移与第一作用力之间的关联信息,其中,该关联信息与第一样品相关,从而可以通过该关联信息反映截取出第一样品的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的获取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为通过每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所形成的点的一条曲线,也可以为通过拟合计算,例如最小二乘法得出的一条函数曲线,以从整体上反映出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的部分或全部信息。
一般而言,如图3(b)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发生第一相对位移的过程中所记录下的第一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数据记录越密集,相应地,获得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的分辨率越高,其所能反映的第一样品及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和粘接性能则越为准确,从而可以作为粘接性能的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
图3(b)给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其中,实线表示针对从水煮处理后的粘接性能下降的复合绝缘子、也即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样品所获得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虚线表示从完好的复合绝缘子、也即参照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样品所获得的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通过二者的比较即可以以参照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为标准,得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绝缘子检测装置,在判断单元1406中,可以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一位移值对应的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可以获取自粘接性能与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的获取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接收自其他设备,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加载单元1402还可以用于:
在第二样品中的第二芯棒与第二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并使第二芯棒与第二护套发生第二相对位移,其中,第二样品截取自参照复合绝缘子,且第二样品的形状与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其中,
上述处理单元1404还可以用于:
记录第二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二位移值对应的第二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二位移值对应的第二作用力的大小获取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
其中,第二样品可以与第一样品对应,例如,第二样品同样可以如图2(a)至(d)所示的任意一种。此外,参照复合绝缘子可以与待测复合绝缘子相互对应,其中,可选地,该参照复合绝缘子可以选为出厂的合格的同类型的复合绝缘子,也可以选为经过质量检测的合格的复合绝缘子,还可以选为特定状态下的复合绝缘子,从而可以与不同的预设标准相对应。
下面将结合图6、图7、图9和图10对判断单元1406中所述的通过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之间的比较所进行的判断操作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作为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406可以包括:
1)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31
时,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预设标准;或者,
2)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32
时,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未达到预设标准;其中,
r1表示第一比例阈值,△1表示第一差值阈值,r2表示第二比例阈值,△2表示第二差值阈值,δ表示一个位移值,F1(δ)表示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F2(δ)表示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41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F2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其中,
F &OverBar; 1 = F 1 ( &delta; 1 ) + F 1 ( &delta; 2 ) . . . + F 1 ( &delta; n ) n , F &OverBar; 2 = F 2 ( &delta; 1 ) + F 2 ( &delta; 2 ) . . . + F 2 ( &delta; n ) n , 其中,
δ1至δn表示多个不同的位移值,n≥2。
在上述场景下,如图6所示,可以选取某一位移值δ,并分别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获取该位移值所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F1(δ)与F2(δ),进而可以通过F1(δ)与F2(δ)之间的比较,比如计算二者的比值或差值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情形,若采用计算其比例的方式,并将第一比例阈值r1设置为0.5,则可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了预设标准。
从图6可以看出,在上述实施例中,尽管在选取不同的位移值δ的情形下,所获取的F1(δ)均小于F2(δ),也即能够体现出粘接缺陷的存在,然而对于个别位移值而言,F1(δ)与F2(δ)之间的比较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强。为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可以采用同一组位移值分别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对应的一组作用力的大小的均值之间的比较,也即计算上述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44
之间的比值或差值的方式来对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进行判断。
通常而言,在这一场景下,选取的上述一组位移值中包括的不同位移值或者说采样点的数量越多,则获得的判断结果越准确。特别地,采样点密集到一定程度后,在上述两个均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46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47
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视为是在由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各自覆盖的区域的面积、也即∫F1(δ)·dδ与∫F2(δ)·dδ之间的比较。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406也可以包括:
1)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51
时,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预设标准;或者,
2)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52
时,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未达到预设标准;其中,
r3表示第三比例阈值,△3表示第三差值阈值,r4表示第四比例阈值,△4表示第四差值阈值,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2]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53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max[F1]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54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max[F2]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在上述场景下,区别于前一实施例给出的如图6和图7中所选用的比对数值,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选取同一位移值或同一组位移值及其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而是分别获取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上的作用力大小的极值max[F1]与max[F2],并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例如计算二者的比值或差值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例如在图9中示出的情形,若采用计算其比例的方式,并将第三比例阈值r3设置为0.5,则可以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了预设标准。
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中,仅通过两个极值之间的比较可能会导致对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判断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从而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可以采用获取极值点附近的作用力大小的均值来替代最大值、也即上述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55
Figure BDA0000416499830000156
之间进行比较的方式来得到更准确的判断结果,其中,用于计算该均值的区间可以是如图10中斜线区域所示的以最大值为中心的一个对称的区间,特别地,当该区间内的采样点密集到一定程度后,上述两个均值之间的比较也可以视为图10中的分别与两条曲线对应的斜线区域的面积之间的比较,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通过以上实施例,本发明给出了多种根据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之间的比较判断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下面将结合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对上述绝缘子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载单元1402可以包括:
1)加载模块,用于在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第一作用力,并使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根据预置位移速度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在预置位移速度下,第一芯棒匀速脱出第一护套,且第一护套靠近第一护套与第一芯棒的交界面的一侧保持原有形状。
对于上述绝缘子检测装置而言,在不同的预置位移速度下获取的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的形状可以是存在差异的,其中,由于复合绝缘子的护套的强度相对于芯棒的强度通常较低,因此在较高的预置位移速度下,在上述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一护套通常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形甚至断裂,在这一情形下获取的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通常难以准确地反映出由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决定的力学性能,从而导致根据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4的比较得出的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判断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加载模块中选取合适的预置位移速度,以使第一芯棒在均匀脱出第一护套的过程中、第一护套可以保持原有形状,从而达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效果。
进一步地,考虑到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个别样品可能不足以全面反映该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问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分别对同一待测复合绝缘子截取出的多个样品进行检测,并获取多条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进而选取其中重复性较好的一组曲线作为用于表征该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换而言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加载模块还可以用于:
在第三样品中的第三芯棒与第三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作用力,并使第三芯棒与第三护套根据预置位移速度发生第三相对位移,其中,第三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且第三样品的形状与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其中,
处理单元104还可以用于:
记录第三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三位移值对应的第三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第三位移值对应的第三作用力的大小获取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其中,
在预置位移速度下,获取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和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1-max[F1]/max[F3]|<r5、|max[F1]-max[F3]|<△5、|1-δmax_1max_3|<r6、|δmax_1max_3|<△6,其中,
r5表示第五比例阈值,△5表示第五差值阈值,r6表示第六比例阈值,△6表示第六差值阈值,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3]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δmax_1表示max[F1]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上对应的位移值,δmax_3表示max[F3]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上对应的位移值。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第一样品对应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从该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第三样品对应的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之间的重复性应当满足上述要求,该重复性要求可以具体体现为对作用力大小的极值点分别在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302与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1302上出现的位置的重复性的要求,其中,既可以比较这两个极值点对应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可以比较这两个极值点对应的位移值的大小,或者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对重复性的要求。通过这一方式,可以筛除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上截取的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针对该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的判断结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些优选的实施例来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利用对从待测复合绝缘子中截取的样品的机械性能的检测来表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并通过检测到的反映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相关信息与反映参照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同类相关信息之间的比较判断出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从而实现了在不上电的前提下对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进行检测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绝缘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用于使所述第一芯棒与所述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
记录所述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
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所述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之前,还包括:
在第二样品中的第二芯棒与第二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用于使所述第二芯棒与所述第二护套发生第二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二样品截取自所述参照复合绝缘子,且所述第二样品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
记录所述第二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二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二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大小获取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包括:
若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13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14
则判断出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所述预设标准;或者,
若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1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2
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3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4
则判断出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未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其中,
r1表示第一比例阈值,△1表示第一差值阈值,r2表示第二比例阈值,△2表示第二差值阈值,r3表示第三比例阈值,△3表示第三差值阈值,r4表示第四比例阈值,△4表示第四差值阈值,δ表示一个位移值,F1(δ)表示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F2(δ)表示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10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5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其中, F &OverBar; 1 = F 1 ( &delta; 1 ) + F 1 ( &delta; 2 ) . . . + F 1 ( &delta; n ) n , F &OverBar; 2 = F 2 ( &delta; 1 ) + F 2 ( &delta; 2 ) . . . + F 2 ( &delta; n ) n , δ1至δn表示多个不同的位移值,其中,n≥2,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2]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8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max[F1]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29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max[F2]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包括:
在所述第一芯棒与所述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所述第一作用力,用于使所述第一芯棒与所述第一护套根据预置位移速度发生所述第一相对位移,其中,在所述预置位移速度下,所述第一芯棒匀速脱出所述第一护套,且所述第一护套靠近所述第一护套与所述第一芯棒的交界面的一侧保持原有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第三样品中的第三芯棒与第三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作用力,用于使所述第三芯棒与所述第三护套根据所述预置位移速度发生第三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三样品截取自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且所述第三样品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
记录所述第三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三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三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三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三作用力的大小获取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其中,
在所述预置位移速度下,获取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1-max[F1]/max[F3]|<r5、|max[F1]-max[F3]|<△5、|1-δmax_1max_3|<r6、|δmax_1max_3|<△6,其中,
r5表示第五比例阈值,△5表示第五差值阈值,r6表示第六比例阈值,△6表示第六差值阈值,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3]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δmax_1表示max[F1]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对应的位移值,δmax_3表示max[F3]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对应的位移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截取自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所述第一样品的上截取面和下截取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轴线。
7.一种绝缘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载单元,用于在第一样品中的第一芯棒与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一作用力,并使所述第一芯棒与所述第一护套发生第一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一样品截取自待测复合绝缘子;
处理单元,用于记录所述第一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一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形成的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与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之间的比较判断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其中,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获取自粘接性能与所述预设标准对应的参照复合绝缘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单元,还用于在第二样品中的第二芯棒与第二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并使所述第二芯棒与所述第二护套发生第二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二样品截取自所述参照复合绝缘子,且所述第二样品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记录所述第二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二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二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二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大小获取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1
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2
时,判断出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达到所述预设标准;或者,在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F1(δ)/F2(δ)<r1、F1(δ)-F2(δ)<△1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3
max[F1]/max[F2]<r3、max[F1]-max[F2]<△3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4
时,判断出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粘接性能未达到所述预设标准;其中,
r1表示第一比例阈值,△1表示第一差值阈值,r2表示第二比例阈值,△2表示第二差值阈值,r3表示第三比例阈值,△3表示第三差值阈值,r4表示第四比例阈值,△4表示第四差值阈值,δ表示一个位移值,F1(δ)表示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F2(δ)表示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与位移值δ对应的作用力,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5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6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其中, F &OverBar; 1 = F 1 ( &delta; 1 ) + F 1 ( &delta; 2 ) . . . + F 1 ( &delta; n ) n , F &OverBar; 2 = F 2 ( &delta; 1 ) + F 2 ( &delta; 2 ) . . . + F 2 ( &delta; n ) n , δ1至δn表示多个不同的位移值,其中,n≥2,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2]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
Figure FDA0000416499820000049
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max[F1]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二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max[F2]附近的多个作用力的大小的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单元包括:
加载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芯棒与所述第一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所述第一作用力,并使所述第一芯棒与所述第一护套根据预置位移速度发生所述第一相对位移,其中,在所述预置位移速度下,所述第一芯棒匀速脱出所述第一护套,且所述第一护套靠近所述第一护套与所述第一芯棒的交界面的一侧保持原有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模块,还用于在第三样品中的第三芯棒与第三护套的交界面的两侧加载一对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且方向相反的第三作用力,并使所述第三芯棒与所述第三护套根据所述预置位移速度发生第三相对位移,其中,所述第三样品截取自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且所述第三样品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样品的形状相互对应;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记录所述第三相对位移达到的多个不同的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三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三作用力的大小,并根据记录的每一所述第三位移值以及每一所述第三位移值对应的所述第三作用力的大小获取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其中,
在所述预置位移速度下,获取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满足以下条件至少之一:
|1-max[F1]/max[F3]|<r5、max[F1]-max[F3]|<△5、|1-δmax_1max_3|<r6、|δmax_1max_3|<△6,其中,
r5表示第五比例阈值,△5表示第五差值阈值,r6表示第六比例阈值,△6表示第六差值阈值,max[F1]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max[F3]表示分布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的作用力的大小的最大值,δmax_1表示max[F1]在所述第一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对应的位移值,δmax_3表示max[F3]在所述第三相对位移-作用力曲线上对应的位移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截取自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所述第一样品的上截取面和下截取面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待测复合绝缘子的轴线。
CN201310577356.7A 2013-11-18 2013-11-18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581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77356.7A CN103558149B (zh) 2013-11-18 2013-11-18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77356.7A CN103558149B (zh) 2013-11-18 2013-11-18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8149A true CN103558149A (zh) 2014-02-05
CN103558149B CN103558149B (zh) 2015-06-17

Family

ID=50012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773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58149B (zh) 2013-11-18 2013-11-18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814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8575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测试方法
CN106123952A (zh) * 2016-06-16 2016-11-16 华北电力大学 绝缘子界面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0938A (zh) * 2017-08-23 2018-01-09 成都本华清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不同厂家复合绝缘子芯棒护套界面强度的方法
CN110501285A (zh) * 2019-09-06 2019-11-26 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绝缘子芯棒和硅橡胶护套粘和度检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73116A (ja) * 1992-03-26 1993-10-22 Ngk Insulators Ltd 碍子の欠陥検出方法
JP3250023B2 (ja) * 1991-12-13 2002-01-28 アイ・エス・エス(ユー・エス・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速相互相関周波数領域蛍光測定−燐光測定
CN101750255A (zh) * 2008-12-11 2010-06-23 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 一种复合绝缘子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及装置
CN201653802U (zh) * 2010-03-24 2010-11-24 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 悬式绝缘子铁帽机械拉伸强度试验用专用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0023B2 (ja) * 1991-12-13 2002-01-28 アイ・エス・エス(ユー・エス・エ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速相互相関周波数領域蛍光測定−燐光測定
JPH05273116A (ja) * 1992-03-26 1993-10-22 Ngk Insulators Ltd 碍子の欠陥検出方法
CN101750255A (zh) * 2008-12-11 2010-06-23 淄博泰光电力器材厂 一种复合绝缘子弯曲疲劳试验方法及装置
CN201653802U (zh) * 2010-03-24 2010-11-24 济南玫德铸造有限公司 悬式绝缘子铁帽机械拉伸强度试验用专用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福增 等: "符合绝缘子断裂原因分析及缺陷评价方法", 《高压电技术》, vol. 38, no. 11, 30 November 2012 (2012-11-30), pages 3093 - 3100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8575A (zh) * 2014-12-12 2015-03-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复合绝缘子粘结强度的测试方法
CN106123952A (zh) * 2016-06-16 2016-11-16 华北电力大学 绝缘子界面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123952B (zh) * 2016-06-16 2018-04-06 华北电力大学 绝缘子界面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560938A (zh) * 2017-08-23 2018-01-09 成都本华清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不同厂家复合绝缘子芯棒护套界面强度的方法
CN107560938B (zh) * 2017-08-23 2019-10-25 成都本华清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不同厂家复合绝缘子芯棒护套界面强度的方法
CN110501285A (zh) * 2019-09-06 2019-11-26 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绝缘子芯棒和硅橡胶护套粘和度检测装置
CN110501285B (zh) * 2019-09-06 2021-08-31 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复合绝缘子芯棒和硅橡胶护套粘和度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8149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58149B (zh) 绝缘子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6855605A (zh) 用于电缆整体老化寿命评估的频域测试分析系统及方法
US998958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ting partial discharges in electric cables
KR101317476B1 (ko) 케이블 온라인 부분 방전 진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802892A1 (en) System for analyzing and locating partial discharges
CN105259527B (zh) 一种对不同紫外成像仪检测结果进行校准的测试方法
CN104020371A (zh) 一种辐射敏感度自动测试方法
CN103645822A (zh) 触摸屏的异物检测方法及触摸屏
CN107478715B (zh) 核电站热交换器传热管的无损检测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42551A (zh) 基于图像的换流站用避雷器泄漏电流的识别方法以及系统
CN106211209B (zh) 基于同频小区相关系数获得pci总干扰值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81517A (zh) 一种用于检测高压电缆接头中空间电荷的装置及方法
CN108195461A (zh) 电抗器振动的在线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33933B (zh) 基于同频小区检测比例获得pci总干扰值的方法和装置
Peng et al. SDMF based interference rejection and PD interpretation for simulated defects in HV cable diagnostics
CN111257695A (zh) 双端测量的电缆缺陷检测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6442716A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内部缺陷检测方法
CN111812460B (zh) 一种局部放电故障类型检测方法
Ma et al. Fractal‐based autonomous partial discharge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 for MV motors
CN110596447A (zh) 一种基于电场测量的带电设备周围安全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9507558A (zh) 一种含铁芯线圈的匝绝缘缺陷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27210A (zh) 一种随机异常闪烁点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14013164A (ja) 避雷装置の故障判定方法
CN104345928B (zh) 触控面板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693454A (zh) 一种gis局放监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