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8372B - 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8372B
CN103548372B CN201280000839.4A CN201280000839A CN103548372B CN 103548372 B CN103548372 B CN 103548372B CN 201280000839 A CN201280000839 A CN 201280000839A CN 103548372 B CN103548372 B CN 103548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power
noise
preco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8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8372A (zh
Inventor
杨建兵
吴作敏
治欣慰
程型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48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8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3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8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Modifications for reducing effects due to line faults ; Receiver end 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overcoming line fa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即接收端)的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Description

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尤其涉及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先进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的中继回程链路中,设备需要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系统规定的SNR。在信号测试过程中,将接收端的SNR设置为规定的最小指标。
然而,在多输出的场景中,由于信号发送设备引入了预编码技术,使得信号接收设备测量得到的SNR(即接收端的SNR)都是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无法满足设置要求,从而使得测试无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SNR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用以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NR获取方法,包括:
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NR获取方法,包括:
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NR获取方法,包括:
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NR获取方法,包括:
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器,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设备,包括:
发送器,用于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即接收端的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在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中的测试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中,以发送端为2T(T,transmit)为例,如图1所示,系统模拟器(System Simulator,SS)包括两个发射天线,分别为TX1和TX2,该两个发射天线分别通过信号衰减器(Fader)连接待测试的终端,即接收端,上述SS可以为基站模拟器。通过噪声产生器,例如: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on Noise,AWGN)产生器,给接收端提供噪声。基站模拟器和信号衰减器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为了节省成本,还可以将基站模拟器和信号衰减器封装在一起作为测试仪(Tester)。类似地,上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中的测试连接与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中的测试连接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下述实施例中的接收端可以为用户设备,下述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为基站模拟器,或所述测试仪。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SNR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201、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RE)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端有一部分RE是不参与调度的,可以先确定这些不参与调度的RE。在这些RE上,填充的是由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信道噪声产生器(OFDMA Channel NoiseGenerator,OCNG)产生的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即所述第一数据),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是不需要进行预编码的。
202、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201和2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接收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202之后,接收端还可以进一步在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并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SNR: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可以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可以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接收端测量得到的SNR(即接收端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发送端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在发送端没有进行预编码的RE(第一RE和第二RE)上调整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和噪声信号的功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SNR的设置。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则可以开始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进而能够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能够使得第一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SNR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301、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0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发送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端有一部分RE是不参与调度的,可以先确定这些不参与调度的RE。在这些RE上,填充的是由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信道噪声产生器(OFDMA Channel NoiseGenerator,OCNG)产生的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即所述第一数据),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是不需要进行预编码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301之后,发送端还可以进一步在至少一个第二RE上发送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SNR: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可以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可以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接收端测量得到的SNR(即接收端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发送端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在发送端没有进行预编码的RE(第一RE和第二RE)上调整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和噪声信号的功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SNR的设置。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则可以开始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能够使得第一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SNR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401、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402、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401和4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编码增益可以包括:
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直接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接收端测量得到的SNR(即接收端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发送端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控制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即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来实现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由于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例如: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没有预编码增益或者预编码增益为0,因此,接收端的SNR则可以认为是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401中,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是随机设置的,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正向的预编码增益,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反向的预编码增益,这样,持续一段时间,所有的所述第一PIM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给信道带来的预编码增益则为0,那么,接收端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401中,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即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传输不经过信道,也就是说,由于没有经过信道,因此接收端的功率和发送端的功率是一致的,那么,接收端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401中,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例如:可以设置一个nx1的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其中,n为发送端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为:
由于所述发送端采用单天线发射模式,因此发送端则不会进行预编码,那么,接收端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端还可以采用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完成SNR的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401中,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例如: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具体可以为如下情况:
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设置n个大小为nx1的相互正交预编码矩阵,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轮流使用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4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8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进而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能够使得所述接收端的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SNR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SNR获取方法可以包括:
501、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可选的,所述第二数据可以先经过预编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501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发送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编码增益可以包括:
所述接收端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所述接收端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直接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接收端测量得到的SNR(即接收端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发送端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控制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即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来实现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由于发送端与接收端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例如: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没有预编码增益或者预编码增益为0,因此,接收端的SNR则可以认为是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501中,具体可以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是随机设置的,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正向的预编码增益,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反向的预编码增益,这样,持续一段时间,所有的所述第一PIM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给信道带来的预编码增益则为0,那么,接收端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501中,具体可以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即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传输不经过信道,也就是说,由于没有经过信道,因此接收端的功率和发送端的功率是一致的,那么,接收端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501中,具体可以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二数据。例如:可以设置一个nx1的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其中,n为发送端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为:
由于所述发送端采用单天线发射模式,因此发送端则不会进行预编码,那么,接收端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接收端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发送端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接收端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发送端还可以采用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完成SNR的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501中,具体可以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
例如: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具体可以为如下情况:
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设置n个大小为nx1的相互正交预编码矩阵,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轮流使用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4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8T配置的SS,发送端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能够使得所述接收端的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61和处理器62。其中,接收器61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处理器62用于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信号发送设备有一部分RE是不参与调度的,可以通过处理器62先确定这些不参与调度的RE。在这些RE上,填充的是由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信道噪声产生器(OFDMAChannel Noise Generator,OCNG)产生的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即所述第一数据),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是不需要进行预编码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61还可以进一步在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相应地,处理器62则可以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SNR:
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可以包括:
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可以包括:
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接收器6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信号接收设备测量得到的SNR(即信号接收设备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信号发送设备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信号接收设备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在信号发送设备没有进行预编码的RE(第一RE和第二RE)上调整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和噪声信号的功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SNR的设置。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则可以开始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器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进而处理器能够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能够使得第一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器71,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信号发送设备有一部分RE是不参与调度的,可以通过处理器先确定这部分不参与调度的RE。在这些RE上,填充的是由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信道噪声产生器(OFDMAChannel Noise Generator,OCNG)产生的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即所述第一数据),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的调制方式为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调制方式,这些不相关的伪随机数据是不需要进行预编码的。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器71还可以进一步在至少一个第二RE上发送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SNR: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SNR。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可以包括:
发送器7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发送器7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可以包括:
发送器7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发送器71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RE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信号接收设备测量得到的SNR(即信号接收设备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信号发送设备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信号接收设备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在信号发送设备没有进行预编码的RE(第一RE和第二RE)上调整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和噪声信号的功率中的至少一个进行SNR的设置。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则可以开始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器在至少一个第一RE上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RE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SNR,能够使得第一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接收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器81和处理器82。其中,接收器81用于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处理器82用于根据接收器81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器81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编码增益可以包括:
接收器81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接收器81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设备的发送器向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由接收器81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接收器81直接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信号接收设备测量得到的SNR(即信号接收设备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信号发送设备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信号接收设备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发送设备与信号接收设备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即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来实现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由于信号发送设备与信号接收设备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例如:所述信号发送设备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没有预编码增益或者预编码增益为0,因此,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可以认为是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81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是随机设置的,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正向的预编码增益,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反向的预编码增益,这样,持续一段时间,所有的所述第一PIM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给信道带来的预编码增益则为0,那么,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81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信号发送设备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即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传输不经过信道,也就是说,由于没有经过信道,因此信号接收设备的功率和信号发送设备的功率是一致的,那么,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81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例如:可以设置一个nx1的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其中,n为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为:
由于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采用单天线发射模式,因此信号发送设备则不会进行预编码,那么,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信号发送设备可以采用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完成SNR的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81具体可以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例如: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具体可以为如下情况:
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设置n个大小为nx1的相互正交预编码矩阵,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轮流使用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4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8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接收器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进而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能够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发送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器91,用于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
可选的,可以先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得到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编码增益可以包括:
所述信号接收设备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向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直接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可以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可以包括: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以下行多输出的测试场景为例,信号接收设备测量得到的SNR(即信号接收设备的SNR)中所包含的预编码增益,是因为信号发送设备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根据信号接收设备反馈的与信道信息匹配的预编码矩阵索引确定的。为了不考虑这部分增益,可以通过控制信号发送设备与信号接收设备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即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来实现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由于信号发送设备与信号接收设备进行与信道变化无关的数据传输,例如:所述信号发送设备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没有预编码增益或者预编码增益为0,因此,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可以认为是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器1001,用于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所述发送器具体则可以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是随机设置的,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正向的预编码增益,某些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会给信道带来反向的预编码增益,这样,持续一段时间,所有的所述第一PIM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给信道带来的预编码增益则为0,那么,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器91具体可以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由于所述信号发送设备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之间的数据(即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传输不经过信道,也就是说,由于没有经过信道,因此信号接收设备的功率和信号发送设备的功率是一致的,那么,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器91具体可以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二数据。例如:可以设置一个nx1的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其中,n为信号发送设备的发射天线的个数。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为:
由于发送器91采用单天线发射模式,因此信号发送设备则不会进行预编码,那么,信号接收设备的SNR则为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在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稳定之后,可以将信号发送设备的模式设置为测试要求的模式,对信号接收设备进行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信号发送设备可以采用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完成SNR的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发送器91具体可以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
例如: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具体可以为如下情况:
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设置n个大小为nx1的相互正交预编码矩阵,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轮流使用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例如:如果是2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4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再例如:如果是8T配置的SS,信号发送设备的预编码矩阵则可以在如下集合中切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发送器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SNR,能够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的SNR能够满足不包含预编码增益的SNR的设置要求即测试条件,从而使得后续的测试有效。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6)

1.一种信噪比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至少两个天线发送的数据;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信噪比,其中,所述第一信噪比是不包括预编码增益的信噪比;
在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并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信噪比: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4.一种信噪比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向接收端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至少两个天线发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信噪比,其中,所述第一信噪比是不包括预编码增益的信噪比;
在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信噪比: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7.一种信噪比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信噪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包括:
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增益包括:
所述接收端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所述接收端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直接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二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发送端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发送端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设置n个大小为nx1的相互正交预编码矩阵,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
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轮流使用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16.一种信噪比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信噪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包括:
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增益包括:
所述接收端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所述接收端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接收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接收端直接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第二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二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接收端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包括:
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括:
当所述发送端配置为n个天线时,设置n个大小为nx1的相互正交预编码矩阵,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为矩阵元素只有一个为1,并且其他矩阵元素均为0的矩阵;
在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的过程中,轮流使用所述n个预编码矩阵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并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25.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第一噪声信号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至少两个天线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信噪比,其中,所述第一信噪比是不包括预编码增益的信噪比;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信噪比:
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包括:
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接收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28.一种信号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没有进行预编码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至少两个天线发送的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一信噪比,其中,所述第一信噪比是不包括预编码增益的信噪比;
在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下述方式得到第二信噪比: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第一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或,
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的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得到第二信噪比。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包括:
所述发送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发送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过信号发射功率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功率包括:
所述发送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发送器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的所述第一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31.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接收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所述接收器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信噪比。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包括:
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
34.根据权利要求31~3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增益包括:
所述接收器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所述接收器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设备的发送器向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由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接收器直接接收所述信号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1~3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36.根据权利要求31~3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37.根据权利要求31~3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1~3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第二噪声信号以及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发送的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
39.一种信号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向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以使得所述信号接收设备根据所述接收的第二数据的信号接收功率,以及根据接收的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得到第三信噪比。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第二功率包括: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接收功率;或,
所述第二噪声信号的发射功率。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没有预编码增益的情况下,包括:
在所述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不与信道变化相适应的情况下。
42.根据权利要求39~4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增益包括:
所述信号接收设备通过第一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相对于所述信号接收设备通过第二接收方法接收的所述第二数据的信号质量的增益,所述第一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向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并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后发送的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接收方法包括在信道变化的情况下所述信号接收设备直接接收所述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
43.根据权利要求39~4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处理器,用于根据随机采用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预编码;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预编码后的第二数据。
44.根据权利要求39~4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没有经过信号衰减器的经过预编码的第二数据。
45.根据权利要求39~4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通过单天线发射模式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二数据。
46.根据权利要求39~4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
通过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向所述信号接收设备发送第二数据,所述单天线轮流发射模式包括当所述信号发送设备配置为n个天线时,轮流通过所述n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所述n为正整数。
CN201280000839.4A 2012-05-04 2012-05-04 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83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5101 WO2013163817A1 (zh) 2012-05-04 2012-05-04 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372A CN103548372A (zh) 2014-01-29
CN103548372B true CN103548372B (zh) 2018-02-06

Family

ID=49514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83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8372B (zh) 2012-05-04 2012-05-04 信噪比获取方法、信号接收设备以及信号发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72452B2 (zh)
EP (1) EP2843985A4 (zh)
CN (1) CN103548372B (zh)
BR (1) BR112014027520A2 (zh)
WO (1) WO201316381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6653B1 (en) * 1999-08-25 2002-09-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ast and accurate signal-to-noise ratio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OFDM systems
US6611794B1 (en) * 2000-04-20 2003-08-26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Signal amplitude rest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60034244A1 (en) * 2004-08-11 2006-02-1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84637A (zh) * 2004-08-11 2007-12-05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无线通信系统中链结适应方法及系统
US20070140363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link adaptation in MIMO beamforming systems
CN101207600B (zh) * 2006-12-22 2010-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发射天线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US8379742B2 (en) * 2008-02-01 2013-02-19 Nec Corporation Estimating channel conditions in a MIMO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88704B (zh) * 2008-10-16 2012-07-04 安徽创毅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播和多播业务叠加时的传输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US8233517B2 (en) * 2009-07-28 2012-07-3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ilot-based SINR estimation for MIMO systems
CN102098114B (zh) * 2009-12-14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系统信噪比的方法及装置
US8599708B2 (en) * 2010-01-14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feedback based on reference signal
CN102413487B (zh) * 2011-11-24 2014-08-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LTE-A系统中针对Relay技术的性能评估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55693A1 (en) 2015-02-26
EP2843985A1 (en) 2015-03-04
US9172452B2 (en) 2015-10-27
CN103548372A (zh) 2014-01-29
WO2013163817A1 (zh) 2013-11-07
EP2843985A4 (en) 2015-06-03
BR112014027520A2 (pt)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8474B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209012B (zh) 用于辅助多维天线阵列的信道测量的方法
CN102204135B (zh) 借助于静态信道模拟测试移动无线电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CN108289330B (zh) 上行参考信号信息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44599B (zh) 用于产生及发射信道反馈的方法及发射器设备与用于接收及检索信道反馈的方法及接收器设备
CN106160952B (zh) 一种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616092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EP365770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ity testing of mu-mimo
CN102318223B (zh) 在2-Tx系统中的上行链路预编码方法
CN109936398A (zh) 用于测试具有波束成形电路的无线装置的系统和方法
JP2009519673A5 (zh)
CN102130740A (zh) 多天线mimo系统中总接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3209057B (zh) 使用码本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33485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530035A (zh) 一种基站选择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32478A (zh) 选择配对数据流及对应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03036601B (zh) 一种确定秩指示和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7873A (zh) 一种多天线信道环境下接收机射频性能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EP2586136A2 (en)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precoding matrix
CN104321977B (zh) 用于计算和报告信道特性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31842A (zh) 一种确定设备波束互易性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406905B (zh) 用户配对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743058B (zh) 导频配置和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00005028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포밍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733491A (zh) 一种下行多用户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Technologi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9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