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0899A -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0899A
CN103540899A CN201310541663.XA CN201310541663A CN103540899A CN 103540899 A CN103540899 A CN 103540899A CN 201310541663 A CN201310541663 A CN 201310541663A CN 103540899 A CN103540899 A CN 103540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dioxide
silver
dioxide composite
composite structur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16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0899B (zh
Inventor
孙晔
刘潇
于淼
尹永琦
杨彬
曹文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54166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40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40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0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0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08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抗菌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的方法存在化学原料种类多、反应过程引入杂质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制备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二、清洗衬底;三、将靶材和衬底分别固定在可自转靶位和样品托上;四、抽真空后通入氧气;五、采用准分子激光器对靶材进行激光烧蚀在室温下沉积涂层;六、停止沉积。本发明方法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只需使用两种原料,在真空腔中制备避免了杂质引入,室温沉积保证了无机、有机等不同材质衬底的使用,在医疗、电子等领域潜在应用广泛;本发明用于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Description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结构抗菌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抗菌涂层在骨科、外科治疗等医疗领域以及电子元器件的保护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因此抗菌涂层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当今热点的研究方向。纳米银粒子是抗菌涂层中典型应用的材料,其杀菌的机制有两种,一是银在水环境中能够溶出银离子,银离子与细菌蛋白质,核酸接触,阻碍细菌正常新陈代谢达到抗菌目的,二是银在水与空气作用下转变为银离子,并能在周围产生活性氧,活性氧具有持久灭菌能力。基于以上的抗菌机理,这些年人们对纳米银的制备与抗菌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可以参见文献报道:纳米银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李敏娜等,化工进展,2008年,27卷,11期1765-1771页),证明其在医疗,卫生,工业应用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空间,但是单纯的纳米银由于其在其他材料上的附着力差,耐冲刷性不好,所以常常需要与其它材料结合后共同使用。而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毒性,光学透明、并且具有生物兼容性盒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的材料。作为纳米银粒子的载体二氧化硅可以改善银在水中的耐冲刷性,所以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在中国已公开专利《一种含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的抗菌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010248217.6)中公开一种含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的抗菌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一种水系中合成纳米银/二氧化硅核壳粒子的方法》(申请号:201210149263.X)中公开一种水系中合成纳米银/二氧化硅核壳粒子的方法。但上述制备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结构的方法主要采用AgNO3等含有Ag+离子的化学药品为原料,通过普通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或者光化学反应等手段,还原Ag+形成纳米银,随后加入二氧化硅的小颗粒或者同时水解TEOS等硅基原料对还原出的纳米银粒子进行包覆。其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的方法存在化学原料种类多、反应过程引入杂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的方法存在化学原料种类多、反应过程引入杂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10mm~100mm、厚度为1mm~10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00℃~160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1h~10h,然后将7mm2~630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所述纯银片占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面积的10%~90%;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超声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2~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超声清洗5min~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min~20min,最后采用甲醇超声清洗5min~20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步骤二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且清洗后的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清洗后的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20mm~10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缓冲气体,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缓冲气体流量为1sccm~10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0.01Pa~100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10℃~50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0.1J/cm2~100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1Hz~50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1r/min~10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r/min~100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1min~12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缓冲气体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所述的衬底为金属单质、金属合金、玻璃、二氧化硅、硅或有机材料;
所述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通过手轮自由调节;
所述的缓冲气体为氧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气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使用原料简单,只需两种原料,并且在真空腔中进行生产,不会引入任何杂质,生成周期短,仅为1h~2h;
2、本发明可以通过调节沉积时靶材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而调控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可以通过调节沉积时的激光能量,气压等条件调控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中银单质与银的氧化物的比例,乃至调节银的氧化的价态;
3、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有大量粒径为20nm~50nm的纳米量级的银/氧化态银颗粒以及少量粒径为200nm~500nm的微米量级的银/氧化态银颗粒,纳米量级的银颗粒由于释放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杀菌,而微米量级的银/氧化态银颗粒缓释较慢可能实现长效的抑菌效果;原料的成本较低廉,合成手段新颖,抗菌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应用;
4、实现在衬底温度为室温的衬底上沉积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衬底材料可以选择金属单质、金属合金、玻璃、二氧化硅、硅,也可以选择聚四氟乙烯等有机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的二氧化硅组分可以用于改善涂层的力学性能以及调控银离子的释放。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正面图;
图2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侧面图;
图3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EDS图;
图4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正面图;
图5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侧面图;
图6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EDS图;
图7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正面图;
图8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侧面图;
图9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EDS图;
图10为试验四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XRD图;
图11为试验五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XRD图;
图12为空白硅片与试验一、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抗菌效果对比图,图中标号:1为空白硅片;2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3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4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10mm~100mm、厚度为1mm~10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00℃~160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1h~10h,然后将7mm2~630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所述纯银片占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面积的10%~90%;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超声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2~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超声清洗5min~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min~20min,最后采用甲醇超声清洗5min~20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步骤二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且清洗后的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清洗后的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20mm~10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缓冲气体,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缓冲气体流量为1sccm~10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0.01Pa~100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10℃~50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0.1J/cm2~100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1Hz~50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1r/min~10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r/min~100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1min~12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缓冲气体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所述的衬底为金属单质、金属合金、玻璃、二氧化硅、硅或有机材料;
所述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通过手轮自由调节;
所述的缓冲气体为氧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气体;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所述二氧化硅圆片在烧结后会收缩;
本实施方式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使用原料简单,只需两种原料,并且在真空腔中进行生产,不会引入任何杂质,生成周期短,仅为1h~2h;
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沉积时靶材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而调控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可以通过调节沉积时的激光能量,气压等条件调控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中银单质与银的氧化物的比例,乃至调节银的氧化的价态;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有大量粒径为20nm~50nm的纳米量级的银/氧化态银颗粒以及少量粒径为200nm~500nm的微米量级的银/氧化态银颗粒,纳米量级的银颗粒由于释放较快可以实现快速杀菌,而微米量级的银/氧化态银颗粒缓释较慢可能实现长效的抑菌效果;原料的成本较低廉,合成手段新颖,抗菌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应用;
本实施方式实现在衬底温度为室温的衬底上沉积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衬底材料可以选择金属单质、金属合金、玻璃、硅片,也可以选择聚四氟乙烯等有机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的二氧化硅组分可以用于改善涂层的力学性能以及调控银离子的释放。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为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为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所述为纯银片占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面积的25%~7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为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述的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所述为调节衬底温度为15℃~3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所述的激光能量密度为15J/cm2。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五中所述的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六中所述的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通过以下试验验证本发明的效果:
试验一: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4h,烧结后二氧化硅靶材面积为560mm2,然后将面积为14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清洗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清洗5min,最后采用甲醇清洗5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氮气,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氮气流量为2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2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15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5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2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氧气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对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对其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图1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正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为连续的薄膜,图2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侧面图,可以看出其薄膜的厚度约为400nm,图3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EDS图,通过计算可以得出Ag占19.29%,Si占80.71%,说明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基本与靶材中银片与二氧化硅的面积比值一致,采用脉冲激光沉积前后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基本无变化。
试验二: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4h,烧结后二氧化硅靶材面积为560mm2,然后将面积为28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清洗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清洗5min,最后采用甲醇清洗5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氮气,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氮气流量为2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2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15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5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2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氧气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对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对其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图4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正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为连续的薄膜,图5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侧面图,可以看出其薄膜的厚度约为500nm,图6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EDS图,通过计算得出Ag占50.92%,Si占49.08%,说明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基本与靶材中银片与二氧化硅的面积比值一致,采用脉冲激光沉积前后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基本无变化。
试验三: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4h,烧结后二氧化硅靶材面积为560mm2,然后将面积为42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清洗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清洗5min,最后采用甲醇清洗5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氮气,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氮气流量为2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2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15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5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2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氧气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对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对其进行电子显微镜扫描,图7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正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为连续的薄膜,图8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SEM侧面图,可以看出其薄膜的厚度约为600nm,图9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EDS图,通过计算得出Ag占77.18%,Si占22.82%,说明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中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基本与靶材中银片与二氧化硅的面积比值一致,采用脉冲激光沉积前后银与二氧化硅的比例基本无变化。
试验四: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4h,烧结后二氧化硅靶材面积为560mm2,然后将面积为28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清洗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清洗5min,最后采用甲醇清洗5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氮气,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氮气流量为2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2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9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5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2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缓冲气体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图10为试验四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XRD图,通过XRD图可以看出除了Si片本身的衍射峰外,只有对应于Ag的晶面衍射峰。
试验五: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4h,烧结后二氧化硅靶材面积为560mm2,然后将面积为28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清洗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清洗5min,最后采用甲醇清洗5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氮气,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氮气流量为2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2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13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5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2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氧气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图11为试验五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XRD图。通过XRD可以看出除了Si片本身的衍射峰外,对应有Ag2O以及Ag3O4的晶面衍射峰。
图12为空白硅片与试验一、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抗菌效果对比图;
图中标号:1为空白硅片;2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3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4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将空白硅片与实施方案一、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贴在菌体数为1.5×108个/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在24小时之后观察的抗菌效果,可以看出1为空白硅片下没有抑菌区域,2为试验一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抑菌区域的边长为14mm,3为试验二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抑菌区域的边长为16mm,4为试验三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抑菌区域的边长为20mm,说明本方法制备的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通过控制制备条件,例如通过控制靶材组分实现复合结构涂层中银含量的调控,可以调制复合结构涂层的抗菌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的制备:将纯度为99.9%的二氧化硅粉末在压力为20MPa下压制成直径为10mm~100mm、厚度为1mm~10mm的二氧化硅圆片,再在温度为1200℃~1600℃进行烧结,烧结时间为1h~10h,然后将7mm2~6300mm2的纯银片固定在烧结后的二氧化硅圆片上,得到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所述纯银片占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面积的10%~90%;
二、清洗衬底:对衬底以依次用丙酮、去离子水和甲醇各超声清洗1次为一个周期,重复清洗2~3个周期,即得到清洗后的衬底,其中一个周期内:先采用丙酮超声清洗5min~20min,再采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min~20min,最后采用甲醇超声清洗5min~20min;
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装入脉冲激光沉积旋转靶位,将步骤二清洗后的衬底固定在可自转样品托上,且清洗后的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相向而置,清洗后的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20mm~100mm;
四、抽真空,当真空腔的真空度达到1×10-3Pa后,通入缓冲气体,采用质量流量计控制缓冲气体流量为1sccm~100sccm,缓冲气体压力为0.01Pa~1000Pa;
五、调节衬底温度为10℃~500℃后,采用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器对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进行激光烧蚀,激光能量密度为0.1J/cm2~100J/cm2,激光脉冲宽度为25ns,频率为1Hz~50Hz,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自转速度为1r/min~100r/min,衬底自传速度为1r/min~100r/min;
六、激光烧蚀时间为1min~120min,激光烧蚀结束后,停止分子泵,再停止机械泵,打开机械泵下部的放气阀,并向真空腔中通入缓冲气体至常压,在衬底上得到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
所述的衬底为金属单质、金属合金、玻璃、二氧化硅、硅或有机材料;
所述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通过手轮自由调节;
所述的缓冲气体为氧气、氮气、氩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为压制成直径为30mm,厚度为3mm的二氧化硅圆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为在温度为1280℃进行烧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为纯银片占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面积的2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为衬底与银/二氧化硅复合靶材之间的距离为4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的缓冲气体压力为20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为调节衬底温度为15℃~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激光能量密度为15J/c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衬底自传速度为15r/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所述的激光烧蚀时间为60min。
CN201310541663.XA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0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1663.XA CN103540899B (zh)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1663.XA CN103540899B (zh)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0899A true CN103540899A (zh) 2014-01-29
CN103540899B CN103540899B (zh) 2015-06-17

Family

ID=49964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166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40899B (zh) 2013-11-05 2013-11-05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4089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7035A (zh) * 2015-04-21 2015-08-12 福建省诺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银复合靶材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CN105839062A (zh) * 2016-04-05 2016-08-10 吉林师范大学 一种复合型多层膜结构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02225A (zh) * 2014-12-05 2017-08-01 皮科德昂有限公司 通过利用短激光脉冲和复合靶材料制造薄膜的方法
CN109759601A (zh) * 2019-01-25 2019-05-17 大连理工大学 激光蒸发多腔体金属/碳纳米粉体连续生产方法
CN111748781A (zh) * 2020-06-18 2020-10-09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抗菌靶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61597A (zh) * 2022-07-22 2022-10-11 深圳市一诺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材抗菌制备工艺、抗菌基材及镀膜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1188A2 (en) * 1995-03-07 1996-09-1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films on substrate via off-axis laser ablation
JP2005171269A (ja) * 2003-12-05 2005-06-30 Noritake Co Ltd 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1128616A (zh) * 2005-02-23 2008-02-20 比克顿有限公司 脉冲激光沉积方法
CN101912634A (zh) * 2010-08-06 2010-12-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的抗菌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1188A2 (en) * 1995-03-07 1996-09-1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positing films on substrate via off-axis laser ablation
JP2005171269A (ja) * 2003-12-05 2005-06-30 Noritake Co Ltd 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
CN101128616A (zh) * 2005-02-23 2008-02-20 比克顿有限公司 脉冲激光沉积方法
CN101912634A (zh) * 2010-08-06 2010-12-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的抗菌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郑典模等: "还原法制备二氧化硅/银复合粒子", 《无机盐工业》, vol. 43, no. 6, 30 June 2011 (2011-06-30), pages 37 - 39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2225A (zh) * 2014-12-05 2017-08-01 皮科德昂有限公司 通过利用短激光脉冲和复合靶材料制造薄膜的方法
CN107002225B (zh) * 2014-12-05 2019-06-04 皮科德昂有限公司 通过利用短激光脉冲和复合靶材料制造薄膜的方法
CN104827035A (zh) * 2015-04-21 2015-08-12 福建省诺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银复合靶材制造方法及其制品
CN105839062A (zh) * 2016-04-05 2016-08-10 吉林师范大学 一种复合型多层膜结构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9601A (zh) * 2019-01-25 2019-05-17 大连理工大学 激光蒸发多腔体金属/碳纳米粉体连续生产方法
CN111748781A (zh) * 2020-06-18 2020-10-09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抗菌靶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48781B (zh) * 2020-06-18 2022-08-16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抗菌靶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161597A (zh) * 2022-07-22 2022-10-11 深圳市一诺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材抗菌制备工艺、抗菌基材及镀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0899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0899B (zh) 一种脉冲激光沉积制备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结构涂层的方法
Menazea 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iO2 doped ZnO composite synthesized via laser ablation route for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Masuda et al. Deposition mechanism of anatase TiO2 on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from an aqueous solution
Gao et al. Room-temperature preparation of ZrO2 precursor thin film in an aqueous peroxozirconium-complex solution
Piwoński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s on size, distribu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 photoinduced silver nanoparticles on titania coatings
Kumar et al. Study of humidity sensing properties and ion beam induced modifications in SnO2-TiO2 nanocomposite thin films
Uhm et al. Tailoring of antibacterial Ag nanostructures on TiO2 nanotube layer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Moskalewicz et al. Microstructure of nanocrystalline TiO2 films produced by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on Ti–6Al–7Nb alloy
Liu et al. Direct growth of NiO films on Al2O3 ceramics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and its excellent H2S sensing properties
WO2022127012A1 (zh) 一种柔性超高灵敏度宽量程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engiz et al. Direct fabrication of crystalline hydroxyapatite coating on zirconium by single-step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ocess
CN107385372B (zh) 一种纳米结构过渡金属薄膜的制备方法
WO2004059027A2 (en) Ionic plasma deposition of anti-microbial surfaces and the anti-microbial surfaces resulting therefrom
Lin et 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a dental implant modified by low energy oxygen ion implantation
CN107115559A (zh) 在医用金属表面制备纳米银抗菌涂层的方法
Tibayan Jr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g/SnO2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as coating material with high capability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N105088157B (zh) 一种制备纳米钴薄膜包覆铜颗粒复合颗粒膜的方法
Zalnezhad et al. From zirconium nanograins to zirconia nanoneedles
Petrović et al. Hydrothermal processing of electrospun fibers in the synthesis of 1D ZnO nanoparticles
Shang et al.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Ag nanoparticle-decorated ZnO nanorod arrays
Fu et al. Sol–gel derived antibacterial Ag-containing ZnO films on biomedical titanium
Tao et al. In vitro biocompatibility of titanium-nickel alloy with titanium oxide film by H2O2 oxidation
Yazdkhasti et al.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Ag-TiO2 and ZnO-TiO2 nanoparticles
Alajmi et al. Ag-enhance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MgO film
Rashed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lead oxide nanoparticles by laser ablation as antibacterial ag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1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