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7529B -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7529B
CN103537529B CN201210242116.7A CN201210242116A CN103537529B CN 103537529 B CN103537529 B CN 103537529B CN 201210242116 A CN201210242116 A CN 201210242116A CN 103537529 B CN103537529 B CN 1035375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enter
heat exchanger
circle
sid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21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7529A (zh
Inventor
旷文琦
王成
陈泽波
赵成龙
林伟雪
岳耀标
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2102421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375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37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75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75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75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包括步骤:确定风冷换热器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0以及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并确定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找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圆心O为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相邻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圆心直线L1的交点;以圆心O为圆心对风冷换热器背风侧进行冲孔并完成背风侧冲孔。采用上述冲孔方法使得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提高了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换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空调逐渐被广泛应用。目前,为了提高空调的使用性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空调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于风冷换热器,存在迎风侧换热管和背风侧换热管,为了提高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需要使背风侧换热管充分起到换热的作用,提高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水平气流方向上,要使迎风侧换热管不完全挡住背风侧换热管,能够有风吹到背风侧换热管,如图1所示,一般采用背风侧换热管11与迎风侧换热管12交叉错位布置的方式,从而提高背风侧换热管11的换热效率,即提高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
随着空间价值的不断升高,小型化空调逐渐为消费者所青睐。减小空调的体积存在多种方式,其中,改变换热器的倾斜角度是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因为改变换热器的倾斜角度后,可以减小换热器的所占用的高度以及体积,进而减小了空调的体积。
但是,风冷换热器1倾斜放置后处于安装角度时,其换热效率较低。因为目前迎风侧换热管12与背风侧换热管11交叉布置的方式,风的流向沿水平方向,迎风侧换热管12会挡住背风侧换热管11,导致较少的风吹到背风侧换热管11,如图2所示,背风侧换热管11的换热效率较低,从而使得整个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换热效率,以实现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提高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换热效率,以实现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冲孔方法获得的风冷换热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包括步骤:
1)确定风冷换热器的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0以及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并根据换热管列距确定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
2)找到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所述圆心O为所述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α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所述圆心直线L1的交点,所述安装角度α为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以所述圆心O为圆心,对所述风冷换热器的背风侧进行冲孔,获得背风侧换热管孔,根据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孔间距,完成所述风冷换热器背风侧的冲孔。
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所述风冷换热器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之间或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外侧,分别作两个相邻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水平切线L2和L3
作所述水平切线L2和L3的对称中心线L4,所述对称中心线L4与所述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O,所述点O为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
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B和圆心E,记为线段BE;
选取所述线段BE的中点A,当所述风冷换热器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以所述中点A作水平直线L5,所述水平直线L5与所述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O,所述点O为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
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所述风冷换热器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由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B作所述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所述垂线L6与所述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D;
自所述点D在所述圆心直线L1上偏移距离s=Ycotα-X/2,当s为负值时,向所述点D的下方偏移,当s为正值时,向所述点D的上方偏移,得到点O,所述点O为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其中,X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孔间距,Y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直线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即所述换热管列距。
优选的,用于插入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和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换热管的管径为7mm,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孔间距X为19.05mm,所述换热管列距Y为12.7mm。
优选的,所述安装角度α在40~50°之间。
优选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和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分别为翅片换热管孔。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对风冷换热器进行冲孔,由于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α时,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圆心O位于水平直线上,且在竖直面内,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的中间位置,使得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α时,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且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从而提高了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α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基于上述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其上设置有背风侧换热管孔和迎风侧换热管孔,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α时,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位于与其相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所述安装角度α为所述风冷换热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O自点D在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上的偏移距离为s=Ycotα-X/2,当s为负值时,所述圆心O位于所述点D的下方,当s为正值时,所述圆心O位于所述点D的上方,其中,点D为所述风冷换热器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由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B作所述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获得的垂足,X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孔间距,Y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直线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即换热管列距。
优选的,所述风冷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管径为7mm,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的孔间距X为19.05mm,所述换热管列距Y为12.7mm。
优选的,所述安装角度α在40-50°之间。
优选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和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分别为翅片换热管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获得的圆心O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确定圆心O位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确定圆心O位置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确定圆心O位置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确定圆心O位置方式的推理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确定圆心O位置方式的推理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9中:
风冷换热器1、背风侧换热管11、迎风侧换热管12、背风侧换热管孔13、迎风侧换热管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水平”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竖直”是指与风的流向垂直,这样是为了便于描述,不应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重新设置了风冷换热器的背风侧换热管孔的位置,提高了风冷换热器处于安装角度时的换热效率,进而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3-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获得的圆心O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确定圆心O位置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确定圆心O位置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确定圆心O位置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确定圆心O位置方式的推理示意图;图8为图6中确定圆心O位置方式的推理的另一种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包括步骤:
S01:确定风冷换热器1的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0以及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并根据换热管列距确定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
根据对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系数的要求,确定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0,以及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并根据孔间距确定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确定风冷换热器的换热管列距,即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直线与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换热管列距确定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以上确定风冷换热器1的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以及换热管列距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本文对具体地确定过程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对风冷换热器1冲孔,提高冲孔速度,可优先选择现有的对应数据。例如,换热管为翅片换热管时,考虑到翅片模具的限制,为了便于冲孔,广泛用于生产,尽量采用现有的翅片模具,具体的,翅片换热管的管径为7mm时,翅片换热管的孔间距为19.05mm,换热管列距为12.7mm。不同管径的换热管对应着不同的孔间距和换热管列距。
S02:找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该圆心O为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圆心直线L1的交点,安装角度α为风冷换热器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当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为了尽量使更多的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吹到风冷换热器1的背风侧换热管,将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设置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该竖直面是指与风的流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为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直线L1的交点,如图3所示。则圆心O位于水平直线(该水平直线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的直线)上,且在竖直面内,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中间位置,使得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且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从而提高了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S03:以圆心O为圆心,对风冷换热器1的背风侧进行冲孔,获得背风侧换热管孔13,根据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孔间距,完成风冷换热器1背风侧的冲孔。
获得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后,对风冷换热器1的背风侧进行冲孔,获得背风侧换热管孔13,然后根据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孔间距,进行冲孔,完成风冷换热器1背风侧的冲孔。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孔间距根据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获得,可优先选择,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孔间距与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相同。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对风冷换热器1进行冲孔,由于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圆心O位于水平直线上,且在竖直面内,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中间位置,使得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且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从而提高了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确定了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置,找到圆心O位置的方法有多种。优选的,步骤S02具体包括步骤:
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在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之间或者在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外侧,分别作两个相邻的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水平切线L2和L3
作水平切线L2和L3(水平切线L2和L3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的直线)的对称中心线L4,对称中心线L4与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O,该点O为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如图4所示。
目前,风冷换热器1中换热管的管径一般均相同,对于换热管的管径相同的风冷换热器1,由几何知识可知,对称中心线L4即为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步骤S02具体包括步骤:
连接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B和圆心E,记为线段BE;
选取线段BE的中点A,当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以中点A作水平直线L5(该水平直线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的直线),该水平直线L5与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O,点O为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如图5所示。这样简化了找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的方法,便于冲孔。
为了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步骤S02具体包括步骤:
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由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B作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垂线L6与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D;
自点D在圆心直线L1上偏移距离s=Ycotα-X/2,当s为负值时,向点D的下方偏移,当s为正值时,向点D的上方偏移,得到点O,该点O为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如图6-图8所示,其中,X为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Y为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直线与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即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列距。
采用上述方法将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量化,则更易准确地找到该点,提高了冲孔的精确度。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偏移距离s的推导过程如下,如图7所示:
由于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为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所述圆心直线L1的交点,即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圆心O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BE的中点A的连线为水平直线(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线段BE即为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X,线段AB为X/2;
由圆心B作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垂线L6与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D,则线段BD为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列距Y,即BD=Y,线段BD与线段AO相交于点C,∠ABC=∠BDO=90°(因为线段AB平行于圆心直线L1);
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即∠BAC=α,在△ABC中:AB=X/2,∠BAC=α,∠ABC=90°,则线段BC=Xtanα/2,CD=BD-BC=Y-Xtanα/2,在△COD中:∠COD=α,∠CDO=90°,则OD=CD/tanα=(Y-Xtanα/2)/tanα=Ycotα-X/2,即偏移距离s=Ycotα-X/2。
当s为负值时,向所述点D的下方偏移;当s为正值时,向所述点D的上方偏移。具体地,用于插入迎风侧换热管孔14和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换热管管径为7mm,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X为19.05mm,换热管列距Y为12.7mm,当α=40~50°时,s=1.311~5.613mm;当α=60°时,s=-2.193mm。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安装角度α在40~50°之间,当然,安装角度α需要根据实际空调的设置位置和设置空间决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的管径还可为其他值,不同的管径有不同的孔间距和换热管列距,数据列表如下:
管径 孔间距X 换热管列距Y 安装角度α s值
Φ5 19.05 11.4 40°~50° 0.041~4.061mm
Φ7 19.05 12.7 40°~50° 1.13~5.613mm
Φ7.94 22 19.05 40°~50° 4.983~11.708mm
Φ9.52 25.4 22 40°~50° 5.758~13.524mm
为了进一步提供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中,迎风侧换热管孔14和背风侧换热管孔13分别为翅片换热管孔。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冷换热器,该风冷换热器1上设置有背风侧换热管孔13和迎风侧换热管孔14,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安装角度α为风冷换热器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由于该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该竖直面为与风的流向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圆心O位于水平直线(该水平直线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的直线)上,且在竖直面内,圆心O位于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中间位置,使得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自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且增多了能够吹到背风侧换热管的风,从而提高了背风侧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的换热效率,实现了在减小空调体积的基础上,避免了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对空调使用性能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中,由几何知识可知,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水平切线L2和L3的对称中心线L4上;水平切线L2和L3(水平切线L2和L3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的直线)在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之间或者在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外侧。目前,风冷换热器1中换热管的管径一般均相同,对于换热管的管径相同的风冷换热器1,由几何知识可知,对称中心线L4即为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中,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在水平直线L5(该水平直线是指与风的流向平行的直线)上,该水平直线L5平分连接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的线段BE。由几何知识可知,水平直线L5即为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
为了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中,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自点D在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上的偏移距离为s=Ycotα-X/2,当s为负值时,圆心O位于所述点D的下方,当s为正值时,圆心O位于所述点D的上方,其中,点D为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由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B作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获得的垂足,X为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Y为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直线与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即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列距,如图9所示。对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量化限定,更易准确地找到该点,提高了冲孔的精确度。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中,偏移距离s的推导过程如下:
由于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为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所述圆心直线L1的交点,即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圆心O与相邻的两个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BE的中点A的连线为水平直线(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线段BE即为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X,线段AB为X/2;
由圆心B作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垂线L6与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D,则线段BD为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列距Y,即BD=Y,线段BD与线段AO相交于点C,∠ABC=∠BDO=90°(因为线段AB平行于圆心直线L1);
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即∠BAC=α,在△ABC中:AB=X/2,∠BAC=α,∠ABC=90°,则线段BC=Xtanα/2,CD=BD-BC=Y-Xtanα/2,在△COD中:∠COD=α,∠CDO=90°,则OD=CD/tanα=(Y-Xtanα/2)/tanα=Ycotα-X/2,即偏移距离s=Ycotα-X/2。
当s为负值时,向所述点D的下方偏移;当s为正值时,向所述点D的上方偏移。具体地,风冷换热器的换热管的管径为7mm,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X为19.05mm,换热管列距Y为12.7mm,当α=40~50°时,s=1.311~5.613mm;当α=60°时,s=-2.193mm。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中,安装角度α在40~50°之间,当然,安装角度α需要根据实际空调的设置位置和设置空间决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
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的管径还可为其他值,不同的管径有不同的孔间距和换热管列距,数据列表如下:
管径 孔间距X 换热管列距Y 安装角度α s值
Φ5 19.05 11.4 40°~50° 0.041~4.061mm
Φ7 19.05 12.7 40°~50° 1.13~5.613mm
Φ7.94 22 19.05 40°~50° 4.983~11.708mm
Φ9.52 25.4 22 40°~50° 5.758~13.524mm
为了进一步提供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风冷换热器中,迎风侧换热管孔14和背风侧换热管孔13分别为翅片换热管孔。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确定风冷换热器(1)的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0以及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并根据换热管列距确定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
2)找到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所述圆心O为所述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所述圆心直线L1的交点,所述安装角度α为所述风冷换热器(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以所述圆心O为圆心,对所述风冷换热器(1)的背风侧进行冲孔,获得背风侧换热管孔(13),根据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孔间距,完成所述风冷换热器(1)背风侧的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所述风冷换热器(1)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之间或者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外侧,分别作两个相邻的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水平切线L2和L3
作所述水平切线L2和L3的对称中心线L4,所述对称中心线L4与所述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O,所述点O为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B和圆心E,记为线段BE;
选取所述线段BE的中点A,所述风冷换热器(1)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以所述中点A作水平直线L5,所述水平直线L5与所述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O,所述点O为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步骤:
所述风冷换热器(1)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由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B作所述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所述垂线L6与所述圆心直线L1相交于点D;
自所述点D在所述圆心直线L1上偏移距离s=Ycotα-X/2,当s为负值时,向所述点D的下方偏移,当s为正值时,向所述点D的上方偏移,得到点O,所述点O为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其中,X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Y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直线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即所述换热管列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插入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和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换热管的管径为7mm,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X为19.05mm,所述换热管列距Y为12.7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角度α在40~5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和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分别为翅片换热管孔。
8.一种风冷换热器,其上设置有背风侧换热管孔(13)和迎风侧换热管孔(14),其特征在于,
风冷换热器(1)处于安装角度α时,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位于与其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连线于竖直面上的投影线的垂直平分线上;所述安装角度α为所述风冷换热器(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O自点D在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上的偏移距离为s=Ycotα-X/2,当s为负值时,所述圆心O位于所述点D的下方,当s为正值时,所述圆心O位于所述点D的上方,其中,点D为所述风冷换热器(1)处于所述安装角度α时由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B作所述圆心直线L1的垂线L6获得的垂足,X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Y为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圆心所在直线与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的圆心所在的圆心直线L1之间的距离,即换热管列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1)的换热管的管径为7mm,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的孔间距X为19.05mm,所述换热管列距Y为12.7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角度α在40-50°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侧换热管孔(14)和所述背风侧换热管孔(13)分别为翅片换热管孔。
CN201210242116.7A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Active CN1035375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2116.7A CN103537529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2116.7A CN103537529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7529A CN103537529A (zh) 2014-01-29
CN103537529B true CN103537529B (zh) 2015-08-26

Family

ID=49961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2116.7A Active CN103537529B (zh) 2012-07-12 2012-07-12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37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8173B (zh) * 2016-12-02 2019-10-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加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0509A (en) * 1971-10-15 1974-05-14 Union Carbide Corp Cross flow heat exchanger
DE3406682A1 (de) * 1984-02-24 1985-09-05 GEA GmbH, 4630 Bochum Waermeaustauscher
CN1472479A (zh) * 2002-06-14 2004-0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59564C (zh) * 1996-10-31 2004-07-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用热交换器
CN201273746Y (zh) * 2008-09-16 2009-07-15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双排管换热器
CN202747690U (zh) * 2012-07-12 2013-0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0854A (ja) * 1993-12-24 1995-07-18 Toshiba Corp 熱交換器
JP2001147087A (ja) * 1999-11-19 2001-05-29 Fujitsu General Ltd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0509A (en) * 1971-10-15 1974-05-14 Union Carbide Corp Cross flow heat exchanger
DE3406682A1 (de) * 1984-02-24 1985-09-05 GEA GmbH, 4630 Bochum Waermeaustauscher
CN1159564C (zh) * 1996-10-31 2004-07-2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用热交换器
CN1472479A (zh) * 2002-06-14 2004-02-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散热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273746Y (zh) * 2008-09-16 2009-07-15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双排管换热器
CN202747690U (zh) * 2012-07-12 2013-0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7529A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4497B2 (ja) 熱交換器
CN1809722A (zh) 板翅管式热交换器
EP3040667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4132000B (zh) 一种水力性能优异的肘形进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
CN10498136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室外冷却单元
CN103537529B (zh) 一种风冷换热器的冲孔方法和一种风冷换热器
WO2020062722A1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CN102735090A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换热翅片
JP201617664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02747690U (zh) 一种风冷换热器
CN205784717U (zh) 一种工业排放水循环冷却装置
CN101782347B (zh) 热交换器及其翅片
US11609024B2 (en)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7161186A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CN203605777U (zh) 管翅式换热器
US1107918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2885629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用换热翅片
CN104539092B (zh) 一种空空冷却型电机上风罩的设计方法
CN103765149A (zh) 带翅片的热交换器
CN202885351U (zh) 空调器、用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及散热片
CN205079500U (zh) 微通道蒸发器及空调机柜
JP5053153B2 (ja) 熱交換器
CN105020878A (zh) 多排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4501638A (zh) 一种换热翅片、换热器及空调
CN108369076A (zh) 包括改进的百叶片的翅片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