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161A -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4161A
CN103534161A CN201280019518.9A CN201280019518A CN103534161A CN 103534161 A CN103534161 A CN 103534161A CN 201280019518 A CN201280019518 A CN 201280019518A CN 103534161 A CN103534161 A CN 103534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topside
suspension
flange
helica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5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4161B (zh
Inventor
J·弗兰克斯
A·W·科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 B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ld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Wei B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ld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 B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lding Co filed Critical Wei B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ld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00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platforms, or sidings; Railway networks; Rail vehicle marshalling systems
    • B61B1/02General arrangement of stations and platforms including protection devices for the passeng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5/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ogies; Connections between bogies and vehicle underframe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adjusting or allowing self-adjustment of wheel axles or bogies when rounding curves
    • B61F5/02Arrangements permitting limited transverse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vehicle underframe or bolster and bogie; Connections between underframes and bogies
    • B61F5/14Side b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04Wound springs
    • F16F1/12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 F16F1/121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adjustable, e.g. to modify spring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示出并描述了调平轨道车辆、调平二系悬挂系统、用于悬挂系统的升高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和方法。在一个例子中,轨道车辆包括上部结构、转向架和调平二系悬挂系统。该调平悬挂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定位在上部结构和转向架之间的弹簧,和与螺旋弹簧接合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该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包括弹簧支架(SM)和活塞组件。在运行中,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于活塞上并升高上部结构,由此允许上部结构的入口升高到希望的高度,例如站台高度。

Description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用于轨道车辆的调平系统,更特别地,涉及用于轨道车辆的调平二系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尤其是用于公共运输的轨道车辆,通常包括用于承载乘客的上部结构。该上部结构骑在转向架(有时候也称为载重车(truck))上,其包括至少一个轮轴,更典型地,包括两个轮轴,以沿着导轨行进。通常,一系悬挂系统设置在轮轴和转向架之间,而二系悬挂系统设置在转向架和上部结构之间。
上部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入口,例如门,以允许在轨道车辆到达装载站台时乘客或货物进出上部结构。因为负载可以变化,所以上部结构有时可能需要升高或降低可变的距离,以允许其入口的地面达到与站台相近的高度。
出于多种原因,申请人不满足于已有的用于升高和降低上部结构的方案。
发明内容
特别地,本发明致力于用于调平轨道车辆的上部结构的系统和方法。总之,申请人已开发了具有狭窄的几何构型的允许有效调平上部结构的调平二系悬挂系统(这里也称为“调平悬挂(leveling suspensions)”),其容易地集成在多种转向架/上部结构设计中。本发明还包括与调平悬挂相关的多种方法和控制系统。
在一个例子中,轨道车辆包括上部结构、转向架和调平悬挂,该调平悬挂包括设置在上部结构和转向架之间的至少一个螺旋弹簧。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econdary suspension-mounting lift system)(SMLS)与螺旋弹簧接合。SMLS包括弹簧支架(SM)和活塞组件。在运行中,轨道车辆在具有站台的车站停止下来。调平传感器(leveling sensor)确定上部结构入口门在站台高度之下。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在至少一个活塞上,并升高上部结构,直至车辆入口门相对于站台高度处于预定的高度,例如近似等于站台水平的高度。在乘客或货物装载和卸载之后,例如,流体被释放,活塞将上部结构降低到期望的水平(高度)。
在许多例子中,轨道车辆将包括多于一个(例如2、3、4、5、6、7、8等等)的调平悬挂。在包括多个调平悬挂的例子中,调平悬挂可以设置用于均匀地升高上部结构,例如至少一个前部和后部活塞加压,以均匀地升高上部结构,且至少两侧加压以均匀地升高上部结构。
上面的发明内容旨在简要总结一些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将在下面的图中和具体实施方式中更加详细地陈述。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详细说明不旨在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这里公开的具有调平悬挂系统的轨道车辆的一个例子。
图2是调平悬挂系统的剖视图。
图3示出图2的处于不同位置的调平悬挂。
图4是描述调平悬挂HPU和ECU的联系的图。
图5是描述SMLS、HPU、ECU、TCU和调平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6描述了工艺流程例子。
图7是调平二系悬挂系统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8示出图7的处于不同位置的悬挂系统。
图9表示调平悬挂系统的另一个例子的透视图。
图10a和10b表示图9所示的系统的侧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系统的特写视图。
图12表示用于容纳调平悬挂系统的一部分。
图13表示与转向架接合/对接的调平悬挂系统。
图14表示调平传感器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轨道车辆2的前剖视图,其是本文公开的轨道车辆的一个例子。所示车辆2邻近站台4停放。就总体结构而言,车辆2包括上部结构6和具有轮轴12的转向架10。上部结构6包括入口6a,例如门,其具有入口地面6b。一系悬挂(不可见)定位在轴12和转向架10之间。一对调平二系悬挂系统15定位在转向架10和上部结构6之间。调平二系悬挂系统15包括与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18接合的弹簧16a。
就总体功能而言,当行驶时,上部结构可以相对于转向架处于降低的惰力状态(coasting configuration,惯性运动状态,惰力运转状态)(Hc)中。当停在站台4例如进行装载或卸载时,SMLS18可以用于升高上部结构6,以减少在站台水平面4a和入口水平面6b之间的距离D。升高和降低可以通过多种SMLS例子来实现。
图2示出调平悬挂(称为调平悬挂115)的一个例子的剖视侧视图。在该例子中,调平悬挂115包括与SMLS118接合的弹簧116a。调平悬挂115的上端,例如弹簧116a的上表面,可以认为与上部结构106接合,或构造用于与上部结构接合。SMLS的下端118a可以认为与转向架110接合,或构造用于附接到转向架上。SMLS是这里公开的SMLS的一个例子,可以认为是底部支承的SMLS,因为其安装到弹簧116a的底部上。
SMLS118包括弹簧支架(SM)120和活塞组件122。SM120包括定位在螺旋弹簧116a内的空心缸筒120a。SM还包括连接到缸筒上的凸缘120b。凸缘120b从螺旋弹簧向外延伸,并靠接螺旋弹簧的一端。在本例中,凸缘120b靠接弹簧116a的底端。在许多例子中,凸缘将摩擦性地附接到弹簧上,从而使得例如弹簧和凸缘之间无需硬连接来保持位置和运行稳定性。SM120还可以包括扩展表面120c,以增加升高力的有效面积。如图3中更清楚地看到的,液压流体能够实现与扩展表面120c的流体流通并能够作用于扩展表面120c上。
活塞组件122包括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中空缸筒120a内的活塞122a。活塞组件122还包括用于液压接口的挤压件122b,该挤压件与活塞流体连通。
图3示出前面所述的调平悬挂115,在此通过挤压件122b注入的加压液压流体作用于活塞122a上并升高弹簧116a,从而升高上部结构。活塞组件还可以包括止挡件,例如止挡件122c,以防止活塞延伸超出预定距离。
这里公开的调平悬挂可以容易地与许多转向架/上部结构设计集成,以在狭窄的几何空间中提供一高响应性的和高功能性的系统,这进一步排除了对额外的独立调平系统的需求。
大体上,图4示出升高悬挂215,其包括与SMLS218接合的弹簧216a、液压动力单元(HPU)240和电子控制单元(ECU)260。在本例中,ECU260将信号发送到HPU,以升高或降低SMLS,由此实现上部结构的调平。
图5示例了另一个示意图,其包括SMLS318、HPU340和ECU360。如同所示,调平传感器362和列车控制单元364中的至少一个还可以与ECU通信。此外,蓄能器366被显示为一个与HPU连通的分离的部件,但是在一些例子中,蓄能器可以是HPU的内部部件。视图中的部件简要地描述在图例中。
可以使用多种调平传感器——其使用这里所包括的教导。就总体结构而言,调平传感器可以包括任何构造用于确定悬挂由于负载(例如乘客负载)而导致的沉降的设备。例如,调平传感器可以包括用于安装到上部结构上的上部结构-部件、用于安装到转向架上的转向架-部件,和定位用于确定一个部件相对于另一个部件的运动的相对定位设备。相对定位设备可以检测角度位移、线性位移、力等等。
关于运行,系统可以基于预定义的沉降逻辑确定悬挂沉降。下表1示出沉降逻辑的一个预设例子,其可以用于确定悬挂沉降和合适的调平。在本例中,AW0被预先确定成使得上部结构入口与站台水平面大致同高。
Figure BDA0000399007810000051
如在表格中示出的,基于调平传感器读数产生输出。当输出是q时,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0mm。当输出是r时,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5mm。当输出是s时,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25mm。当输出是t时,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35mm。当输出是u时,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40mm。如所表明的,表1只表示逻辑的一个例子。逻辑针对每个例子可以不同,并且,基于悬挂设计参数和已知的站台高度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容易地确定的。更进一步,AW0沿线对于不同的站台可以不同,其中AW0被排序以与线路顺序相符或可通过在站台处的信号发生源检测得到。
图6示出了用于运行前面例如图5中公开的部件的过程的一个示例。在步骤1中,ECU360维持系统压力,其可包括监测蓄能器压力传感器(9)和控制马达(5)以维持正确的系统压力。例如,在步骤1a中,马达(5)驱动泵(4),将来自存储器(1)的流体泵送到蓄能器(12),由此建立系统压力,该系统压力在步骤1b中通过蓄能器压力传感器(9)输出。
在步骤2中,轨道车辆到站停止(例如参见图1)。在步骤3中,ECU360接收来自TCU364的调平指令。在步骤4中,调平输入阀(14)打开,以允许流体流到调平致动器(19)。在步骤4a中,调平压力传感器(15)输出每个调平回路中的压力。在步骤4b中,在调平回路之间的减压阀(6)确保上部结构的两侧均匀升高。调平回路可以另外地确定上部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均匀地升高。在步骤4c中,ECU监测调平压力传感器(15),作为诊断的一部分。在步骤5a中,流体进入调平致动器(19),将上部结构升高到站台水平。在步骤5b中,ECU360监测调平传感器362,以确定车辆需要升高多少。在步骤6中,乘客进入或离开上部结构。在步骤7中,ECU360接收来自TCU364的推进指令。在步骤8中,调平输出阀(16)将流体从调平致动器(19)倾卸到存储器(1)。在步骤9中,车辆开始推进。
图7和8示出调平悬挂系统415,其是这里公开的调平悬挂的另一个例子。系统415包括弹簧416a和SMLS418。SMLS418包括SM420和活塞组件422,其中缸筒420a延伸到弹簧416a的顶部内,凸缘420b靠接弹簧416a的顶部。SMLS418可以认为是顶部支承的SMLS。图8示出调平悬挂415,其中通过挤压件422b注入的加压液压流体作用于活塞422a上,并升高上端416b,由此升高上部结构。液压流体还可以作用于扩展表面420c上。
图9示出部分调平系统515的透视图,其是这里公开的调平悬挂系统的另一个例子。调平系统515包括具有SM520和活塞组件522的SMLS518。图10a和10b表示图9所示系统的侧面剖视图,其分别在惰力状态和升高状态中。参见图9、10a和10b,活塞组件522包括成角度的挤压件522b。在本例中,挤压件522b定位成角度α=90°,但是在其他例子中,挤压件可以设置在其他角度,例如α=90°±45°。而且,尽管本例示出为底部支承系统,基于在此所包含的教导,类似的顶部支承系统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采用成角度的挤压件,申请人已经尤其创造出较薄的基板522c,其允许调平悬挂系统安装在更小的竖直几何封套内。结果,可以实现多种好处中的任一种,包括针对特定的客户应用不需要改变现有弹簧的长度。
图11示出转向架部分610的顶视图,包括座630的视图,该座用于例如摩擦性地接收/容纳调平系统。
图12示出车辆700的侧视图和车辆700的特写局部视图。车辆700包括具有一对入口706a的上部结构706。调平悬挂系统715a和715b(其可以认为类似于前面所述的系统515)也是可见的。图12中还可见的是用于接收柔性的液压管路(未示出,以便于观察)的一对挤压件722b。柔性管路可以用于许多例子中,以适应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悬挂的填隙。尽管未示出,上部结构706包括在相对侧上(未示出)的另一对调平悬挂系统715c和715d。
如所指明的,多种调平传感器可以使用——其使用这里所包含的教导。图13示出调平传感器的一个例子,传感器800,其基于角度位移检测悬挂沉降(settlement)。在本例中,传感器800包括用于安装到上部结构上的上部结构-部件800a、用于安装到转向架上的转向架-部件800b,和定位用于确定悬挂沉降的相对定位设备810。设备810包括臂810a,其根据上部结构负载和悬挂沉降沿着角度α移位。从设备810发送到ECU的毫安信号可以与角度α成比例,由此控制SMLS。
下表2示出系统逻辑的一个预设例子,其可采用调平传感器800确定悬挂沉降和合适的调平。在本例中,AW0被预先确定成使得上部结构入口与站台水平大约齐平。
Figure BDA0000399007810000071
如在表中示出的,基于调平传感器读数,产生输出。当臂810a移动小于-25°的角度α时,设备810输出10mA,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0mm。当臂810a移动在-25°和-15°之间的角度α时,设备810输出9mA,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5mm。当臂810a移动在-15°和-5°之间的角度α时,设备810输出8mA,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25mm。当臂810a移动在-5°和+5°之间的角度α时,设备810输出7mA,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35mm。当臂810a移动在+5°和+8°之间的角度α时,设备810输出6mA,SMLS升高上部结构大约40mm。
在前面的说明中已经陈述了许多特征和优点,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细节。然而该公开只是示例性,在本发明的原理内在通过表达总体主张所用的术语的广泛的一般含义所限定的全部范围内可以详细地做出改变,尤其是部件的形状、尺寸和布置。
虽然表明本发明的广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在特定的例子中提及的数值尽可能精确地提出。然而任何数值固有地含有某些错误,其必然地来自于在其各个测试测量中发现的标准偏差。而且,这里公开的任何范围应理解成为包括任何和所有这里包含的子范围,和在端点之间的任何数字,例如陈述的范围“1到10”应理解为包括任何和所有在最小值1和最大值10之间(包括1和10)的子范围;也即,以最小值1或更大,例如1到6.1,开始,和以最大值10或更小,例如5.5到10结束的所有子范围,以及在端点内开始和结束的所有范围,例如2-9,3-8,3-9,4-7,以及最后包含在范围内的每个数字1、2、3、4、5、6、7、8、9和10。此外,称为“结合于此”的任何引用应理解为将其全部结合。
还应注意的是,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个指代物,除非明确地和不含糊地限定到一个指代物。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构造用于将其入口地面升高到站台高度的轨道车辆,该车辆包括:
(a)具有入口地面的上部结构;
(b)转向架;
(c)定位在所述上部结构和所述转向架之间的螺旋弹簧,
该螺旋弹簧具有内径(Din)和外径(Dex),
该螺旋弹簧具有顶部和底部,并构造用于将所述上部结构相对于所述转向架至少部分地维持在升高的惰力状态(Hc);和
(d)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包括:
(d.1)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上的弹簧支架(SM),其包括:
(d.1.a)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的空心缸筒,和
(d.1.b)连接到所述缸筒上的凸缘,该凸缘从所述螺旋弹簧向外延伸并支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和
(d.1.c)限定在所述空心缸筒的内侧并处于流体连通状态的扩展表面,和
(d.2)活塞组件,其包括:
(d.2.a)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所述空心缸筒内的活塞,和
(d.2.b)用于液压接口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与所述活塞和所述扩展表面流体连通,由此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在所述活塞和所述扩展表面上并升高所述上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空心缸筒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内,所述凸缘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安装到所述转向架上的座,该座构造用于容纳所述活塞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座限定出用于容纳一挤压件的指状件,所述挤压件用作所述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挤压件在角度α=90°±45°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柔性的液压管路,由此适应所述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悬挂的填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侧的缓冲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缓冲器组件定位成与所述弹簧支架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流体连通的液压动力单元(HPU)。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单元连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构造用于检测相对于站台高度的悬挂沉降的调平传感器连通并输出一信号来致动所述液压动力单元以控制到所述活塞组件的流体压力以便升高或降低所述弹簧和所述上部结构来使所述入口地面与所述站台高度对齐。
12.用于轨道车辆的二系悬挂系统,该二系悬挂系统包括:
(a)构造用于定位在上部结构和转向架之间的螺旋弹簧,
该螺旋弹簧具有内径(Din)和外径(Dex),
该螺旋弹簧具有顶部和底部,并构造用于将所述上部结构相对于所述转向架至少部分地维持在升高的惰力状态(Hc);和
(b)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包括:
(b.1)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上的弹簧支架(SM),其包括:
(b.1.a)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的空心缸筒,和
(b.1.b)连接到所述缸筒上的凸缘,该凸缘从所述螺旋弹簧向外延伸并支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和
(b.2)活塞组件,其包括:
(b.2.a)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所述空心缸筒内的活塞,和
(b.2.b)用于液压接口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与所述活塞流体连通,由此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于所述活塞上并升高所述上部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空心缸筒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内,所述凸缘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安装到所述转向架上的座,该座构造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座限定出用于容纳一挤压件的指状件,所述挤压件用作所述连接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挤压件在角度α=90°±45°处定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柔性的液压管路,由此适应所述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悬挂的填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侧的缓冲器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缓冲器组件定位成与所述弹簧支架相对。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流体连通的液压动力单元(HPU)。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单元连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构造用于检测相对于站台高度的悬挂沉降的调平传感器连通并输出一信号来致动所述液压动力单元以控制到所述活塞组件的流体压力以便升高或降低所述弹簧和所述上部结构来使入口地面与所述站台高度对齐。
23.用于安装到二系悬挂的螺旋弹簧的底部上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该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包括:
(a)弹簧支架(SM),包括:
(a.1)构造成与所述螺旋弹簧对齐的空心缸筒,和
(a.2)连接到所述缸筒上的凸缘,该凸缘从所述缸筒向外延伸并构造用于支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和
(b)活塞组件,包括
(b.1)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所述空心缸筒内的活塞,和
(b.2)用于液压接口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与所述活塞流体连通,由此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于所述活塞上并升高上部结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该弹簧支架构造用于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空心缸筒构造用于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内,所述凸缘构造用于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座,该座构造用于安装所述转向架并接收所述活塞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座限定用于接收一挤压件的指状件,所述挤压件用作所述连接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挤压件在角度α=90°±45°处定位。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构造用于适应所述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所述悬挂的填隙的柔性的液压管路。
3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流体连通的液压动力单元(HPU)。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单元连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构造用于检测悬挂沉降的调平传感器连通并基于站台高度输出一信号至所述液压动力单元。
33.一种用于在车站站台处帮助乘客进入和离开轨道车厢的方法,包括:
在站与站之间在轨道上移动一轨道车辆,该轨道车辆具有至少一个转向架和具有入口地面的上部结构,
在具有一站台的车站处使所述轨道车辆停止,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上部结构入口地面位于站台高度上方或下方的不对齐,
如果判定为不对齐,对液压流体加压以作用在至少一个活塞上并由此升高所述上部结构直至车辆入口地面大致位于与站台同高的高度以允许乘客或货物装载和卸载,
在装载和卸载之后,调节作用在所述活塞上的液压流体的压力,由此将所述上部结构移动至期望的高度,和
重新开始所述轨道车辆至下一车站的移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液压流体的加压促使所述活塞对支承所述上部结构的螺旋弹簧施加额外的力。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判断是否存在所述上部结构入口地面位于站台高度上方或下方的不对齐包括获取来自传感器的数据,所述传感器包括安装到所述上部结构上的部件和安装到所述转向架上的部件和确定悬挂沉降的相对定位设备。

Claims (43)

1.构造用于将其入口地面升高到站台高度的轨道车辆,该车辆包括:
(a)具有入口地面的上部结构;
(b)转向架;
(c)定位在所述上部结构和所述转向架之间的螺旋弹簧,
该螺旋弹簧具有内径(Din)和外径(Dex),
该螺旋弹簧具有顶部和底部,并构造用于将所述上部结构相对于所述转向架至少部分地维持在升高的惰力状态(Hc);和
(d)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包括:
(d.1)弹簧支架(SM),其包括:
(d.1.a)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的空心缸筒,和
(d.1.b)连接到所述缸筒上的凸缘,该凸缘从所述螺旋弹簧向外延伸并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和
(d.1.c)限定在所述空心缸筒的内侧并处于流体连通状态的扩展表面,和
(d.2)活塞组件,其包括:
(d.2.a)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所述空心缸筒内的活塞,和
(d.2.b)用于液压接口的挤压件,该挤压件与所述活塞和所述扩展表面流体连通,由此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在所述活塞和所述扩展表面上并升高所述上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弹簧支架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空心缸筒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内,所述凸缘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弹簧支架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空心缸筒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顶部内,所述凸缘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弹簧的所述顶部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安装到所述转向架上的座,该座构造用于容纳所述活塞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座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挤压件的指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挤压件在角度α=90°±45°处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柔性的液压管路,由此适应所述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悬挂的填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侧的缓冲器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缓冲器组件定位成与所述弹簧支架相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与所述活塞组件的挤压件流体连通的液压动力单元(HPU)。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还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单元连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构造用于检测悬挂沉降的调平传感器连通并基于站台高度输出信号。
16.用于轨道车辆的二系悬挂系统,该二系悬挂系统包括:
(a)构造用于定位在上部结构和转向架之间的螺旋弹簧,
该螺旋弹簧具有内径(Din)和外径(Dex),
该螺旋弹簧具有顶部和底部,并构造用于将所述上部结构相对于所述转向架至少部分地维持在升高的惰力状态(Hc);和
(b)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包括:
(b.1)弹簧支架(SM),其包括:
(b.1.a)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的空心缸筒,和
(b.1.b)连接到所述缸筒上的凸缘,该凸缘从所述螺旋弹簧向外延伸并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和
(b.2)活塞组件,其包括:
(b.2.a)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所述空心缸筒内的活塞,和
(b.2.b)用于液压接口的挤压件,该挤压件与所述活塞流体连通,由此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于所述活塞上并升高所述上部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支架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空心缸筒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内,所述凸缘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底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支架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空心缸筒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顶部内,所述凸缘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顶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弹簧的底部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安装到所述转向架上的座,该座构造用于容纳所述活塞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座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挤压件的指状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挤压件在角度α=90°±45°处定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柔性的液压管路,由此适应所述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悬挂的填隙。
2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定位在所述螺旋弹簧内侧的缓冲器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悬挂系统,其中所述缓冲器组件定位成与所述弹簧支架相对。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活塞组件的所述挤压件流体连通的液压动力单元(HPU)。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悬挂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单元连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构造用于检测悬挂沉降的调平传感器连通并基于站台高度输出信号。
31.用于与二系悬挂的弹簧接合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SMLS),该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包括:
(a)弹簧支架(SM),包括:
(a.1)定位在螺旋弹簧内的空心缸筒,和
(a.2)连接到所述缸筒上的凸缘,该凸缘从所述螺旋弹簧向外延伸并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和
(b)活塞组件,包括
(b.1)尺寸设计成能装配在所述空心缸筒内的活塞,和
(b.2)用于液压接口的挤压件,该挤压件与所述活塞流体连通,由此加压的液压流体作用于所述活塞上并升高上部结构。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该弹簧支架构造用于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空心缸筒构造用于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内,所述凸缘构造用于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底部。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弹簧支架构造用于安装到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空心缸筒构造用于延伸到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内,所述凸缘构造用于靠接所述螺旋弹簧的顶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弹簧的底部摩擦性地附接到所述凸缘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座,该座构造用于安装到所述转向架上并接收所述活塞组件。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座限定用于接收所述挤压件的指状件。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其中所述挤压件在角度α=90°±45°处定位。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构造用于适应所述上部结构的升高和所述悬挂的填隙的柔性的液压管路。
4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活塞组件的所述挤压件流体连通的液压动力单元(HPU)。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二系悬挂支承升高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液压动力单元连通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该电子控制单元与构造用于检测悬挂沉降的调平传感器连通并基于站台高度输出信号。
CN201280019518.9A 2011-02-22 2012-02-21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4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445252P 2011-02-22 2011-02-22
US61/445,252 2011-02-22
PCT/US2012/025863 WO2012115927A1 (en) 2011-02-22 2012-02-21 Leveling railway vehicle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161A true CN103534161A (zh) 2014-01-22
CN103534161B CN103534161B (zh) 2016-10-26

Family

ID=46721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51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4161B (zh) 2011-02-22 2012-02-21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15203B2 (zh)
EP (1) EP2678209A4 (zh)
CN (1) CN103534161B (zh)
AU (1) AU2012220826B2 (zh)
CA (1) CA2827898C (zh)
WO (1) WO201211592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61168A (zh) * 2017-05-26 2017-09-15 华东交通大学 列车转向架上的轨道平顺度动态调整适应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487336A (zh) * 2016-06-09 2017-12-19 阿尔斯通运输科技公司 设置有高度调整装置的轨道车辆及相关运行方法
CN108349511A (zh) * 2015-10-21 2018-07-31 利勃海尔运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调节装置
CN108569304A (zh) * 2017-03-08 2018-09-25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铁路车辆的能调节高度的二系悬挂
CN109017819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系统及高度调节方法
CN110386163A (zh) * 2018-04-17 2019-10-29 阿尔斯通运输科技公司 铁路车辆和相关的运输方法
WO2020042273A1 (zh) * 2018-08-29 2020-03-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轨道车辆升降的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4161B (zh) * 2011-02-22 2016-10-26 韦柏科技控股公司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FR3053301B1 (fr) * 2016-06-29 2019-05-24 Alstom Transport Technologies Procede de commande de la hauteur d'un vehicule de transport et vehicule de transport associe
DE102017107798A1 (de) 2017-04-11 2018-10-11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Niveauregel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
ES2913093T3 (es) * 2017-11-09 2022-05-31 Knorr Bremse Systeme Sistema de nivelación para un vehículo, en particular un vehículo ferroviario.
EP3707050A1 (de) * 2017-11-09 2020-09-16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Niveauregelsystem zur einstellung des niveaus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s
EP3707051A1 (de) * 2017-11-09 2020-09-16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Niveauregelsystem zur einstellung des niveaus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s
WO2019091637A1 (de) 2017-11-09 2019-05-16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Niveauregelsystem zur einstellung des niveaus eines fahrzeugs, insbesondere schienenfahrzeugs
ES2915425A1 (es) * 2020-12-22 2022-06-22 Patentes Talgo S L U Sistema de elevación de cajas de vehículos ferroviario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25958A (ja) * 2003-10-24 2005-05-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懸架装置
CN1788171A (zh) * 2003-06-04 2006-06-14 凤凰股份有限公司 弹簧装置,特别是用于有轨车辆领域的弹簧装置
US7243606B2 (en) * 2003-12-22 2007-07-17 Knorr-Bremse Systeme Fu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System for the secondary suspension of a superstructure of a rail vehicle having an active spring element
US20080210119A1 (en) * 2005-04-22 2008-09-04 Knorr-Bremse Systeme Fur Schenenfahrzeuge Gmbh Device For Secondary Suspension of a Car Body in a Rail Vehicle
US7520494B2 (en) * 2002-08-20 2009-04-21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Spring el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8672A (en) * 1980-12-29 1983-01-18 The Budd Company Secondary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railway car
JPS5844050Y2 (ja) * 1981-06-05 1983-10-0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台車におけるばね高さ調整装置
DE4234523A1 (de) * 1992-10-13 1994-04-14 Knorr Bremse Ag Niveau- und Neigungssteuerung eines Wagenkastens
US5558368A (en) * 1994-11-03 1996-09-24 Deere & Company Chassis structure
US6103278A (en) * 1999-01-12 2000-08-15 Lluch; Alex Lenticular lollipop
AT411349B (de) * 2001-12-11 2003-12-29 Siemens Sgp Verkehrstech Gmbh Federungsvorrichtung
US6550394B1 (en) * 2002-03-11 2003-04-22 Buckeye Steel Castings Company Retractable auxiliary bumper for hydraulic or pneumatic railway suspensions
US20040016361A1 (en) * 2002-04-26 2004-01-29 Martin Teichmann Level control for a rail-mounted vehicle
DE10315000A1 (de) * 2002-04-26 2003-11-06 Siemens Sgp Verkehrstech Gmbh Niveauregulier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DE10360518B4 (de) * 2003-12-22 2007-08-2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Vorrichtung zur Sekundärfederung eines Wagenkastens bei einem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m passiven Federelement
DE10360517B4 (de) * 2003-12-22 2006-08-31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Vorrichtung zur Sekundärfederung eines Wagenkastens bei einem 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m aktiven Federelement
DE202005009909U1 (de) * 2005-06-23 2006-10-26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Federsystem
JP5061075B2 (ja) 2008-09-26 2012-10-31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空気ばね及び鉄道車両の高さ調節方法
DE102009043488A1 (de) * 2009-09-30 2011-05-05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Federanordnung zur Niveauregulierung in einem Fahrzeug
US8079310B2 (en) 2009-11-25 2011-12-20 LTK Consulting Services, Inc. Vertical position compensat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US20120045167A1 (en) 2010-08-23 2012-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Tier Micro-Ring Resonator Optical Interconnect System
US8468952B2 (en) 2010-12-31 2013-06-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ynamic weight management for a vehicle via hydraulic actuators
CN103534161B (zh) * 2011-02-22 2016-10-26 韦柏科技控股公司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0494B2 (en) * 2002-08-20 2009-04-21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Spring element
CN1788171A (zh) * 2003-06-04 2006-06-14 凤凰股份有限公司 弹簧装置,特别是用于有轨车辆领域的弹簧装置
JP2005125958A (ja) * 2003-10-24 2005-05-19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懸架装置
US7243606B2 (en) * 2003-12-22 2007-07-17 Knorr-Bremse Systeme Fu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System for the secondary suspension of a superstructure of a rail vehicle having an active spring element
US20080210119A1 (en) * 2005-04-22 2008-09-04 Knorr-Bremse Systeme Fur Schenenfahrzeuge Gmbh Device For Secondary Suspension of a Car Body in a Rail Vehicl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9511A (zh) * 2015-10-21 2018-07-31 利勃海尔运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调节装置
CN108349511B (zh) * 2015-10-21 2021-04-02 利勃海尔运输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调节装置
CN107487336A (zh) * 2016-06-09 2017-12-19 阿尔斯通运输科技公司 设置有高度调整装置的轨道车辆及相关运行方法
CN107487336B (zh) * 2016-06-09 2021-08-27 阿尔斯通运输科技公司 设置有高度调整装置的轨道车辆及相关运行方法
CN108569304A (zh) * 2017-03-08 2018-09-25 庞巴迪运输有限公司 用于铁路车辆的能调节高度的二系悬挂
CN107161168A (zh) * 2017-05-26 2017-09-15 华东交通大学 列车转向架上的轨道平顺度动态调整适应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386163A (zh) * 2018-04-17 2019-10-29 阿尔斯通运输科技公司 铁路车辆和相关的运输方法
CN109017819A (zh) * 2018-08-29 2018-12-18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系统及高度调节方法
CN109017819B (zh) * 2018-08-29 2019-11-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高度调节系统及高度调节方法
WO2020042273A1 (zh) * 2018-08-29 2020-03-0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轨道车辆升降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27898C (en) 2018-01-16
AU2012220826B2 (en) 2016-08-04
EP2678209A4 (en) 2017-11-22
CN103534161B (zh) 2016-10-26
US20150021445A1 (en) 2015-01-22
US9315203B2 (en) 2016-04-19
EP2678209A1 (en) 2014-01-01
WO2012115927A1 (en) 2012-08-30
CA2827898A1 (en) 2012-08-30
AU2012220826A1 (en)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4161A (zh) 调平轨道车辆及相关系统和方法
CN106564047B (zh) 一种可避震的通用移动机器人底盘
US20170066486A1 (en) Aerodynamic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02133848B (zh) 工业车辆
US92725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air suspension to improve vehicle unloading
CN208102155U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及悬挂系统
US10421652B2 (en) Rise prevention device for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assembl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612447A (zh) 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
CN104060864A (zh) 升降机轿厢定位装置和立体车库
US5785473A (en) Cargo restraint system
CN103459242B (zh) 车体和动力装置的结合方法以及结合设备
CN204081594U (zh) 升降机轿厢定位装置和立体车库
CN202573948U (zh) 集装箱运输货车以及与其配套的集装箱
CN208843159U (zh) 总装车间物料小车上线系统
CN100371199C (zh) 常闭式矿山斜井挡车器
CN209211992U (zh) 一种齿条横移液压式微升降侧方位停车辅助装置
CN205769282U (zh) 气悬浮式列车
KR101860886B1 (ko) 자기부상열차용 비상롤러 어셈블리
CN208329794U (zh) 一种移动式停车装置
CN101722964B (zh) 一种轴箱悬挂定位装置
CN106364693B (zh) 一种水平位移对准系统
CN105835893A (zh) 气悬浮式列车
CN204475941U (zh) 一种升降阻车装置载车板
CN110450884A (zh) 一种agv小车
CN204754392U (zh) 一种自动启闭车位标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