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6868A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26868A CN103526868A CN201310503549.8A CN201310503549A CN103526868A CN 103526868 A CN103526868 A CN 103526868A CN 201310503549 A CN201310503549 A CN 201310503549A CN 103526868 A CN103526868 A CN 1035268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wall
- dull
- stereotyped
- floor
-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楼板,可进行装配化施工,楼板整体结构强度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楼板构造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由多块平板顺次相连对接构成,每块所述平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平板的板体内沿长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钢筋,平板的板体内沿长度方向还设有通孔,每块所述平板的两侧边上设有沿平板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相邻两块平板之间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外,两块平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包覆钢筋笼并将所述凹槽封闭,使得两平板间形成平滑对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构造装配化建筑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属于装配化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住宅向产业化、集成化、装配化发展是目前中国住宅产业创新发展、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住宅产业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的发展需要,住宅建筑的装配化是实现住宅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申请人在之前申请的中国专利CN103074955A中记载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模板,可实现住宅建筑墙体结构的装配化建造。
要实现住宅建筑整体的装配化建造,就迫切需要解决楼板装配化问题,而传统的建筑楼板还是多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需要大量的模板材料,现场进行钢筋铺设,再浇注混凝土,费时费人力,建筑成本高,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模块化的楼板,通过拼接实现楼板装配化施工,但是这种楼板仅解决了单元模板与模板之间的连接装配,对于大跨度的整体楼板来说,结构强度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楼板,可进行装配化施工,楼板整体结构强度大,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楼板构造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由多块平板顺次相连对接构成,每块所述平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平板的板体内沿长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钢筋,平板的板体内沿长度方向还设有通孔,每块所述平板的两侧边上设有沿平板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相邻两块平板之间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外,两块平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包覆钢筋笼并将所述凹槽封闭,使得两平板间形成平滑对接。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其中凹槽的侧壁a和侧壁b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H1≤H2,所述平板板体内对应于侧壁a和侧壁b处的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钢筋伸出侧壁a、侧壁b并搭接在位于两平板之间的钢筋笼上。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其中相邻两平板对接时,两凹槽的侧壁b之间保持间距L使得两平板间形成上、下两个开口,所述上、下开口处分别覆盖有横纵交错分布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和侧壁b的钢筋搭接,两块平板之间浇注的混凝土将所述钢筋网包覆。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其中凹槽的侧壁a和侧壁b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H1<H2,所述平板板体内对应于侧壁a处的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钢筋伸出侧壁a,相邻两平板对接时,两凹槽对接形成一个一端封闭、相对一端开口的孔槽,所述钢筋笼位于孔槽中,所述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到钢筋笼上。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其中所述孔槽的开口端覆盖有横纵交错分布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两块平板之间浇注的混凝土将所述钢筋网包覆。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其中所述孔槽的截面呈带开口的矩形、椭圆形、圆形。
一种建筑,使用上述装配化建筑楼板,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中设有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所述装配化楼板置于各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所述伸出平板外的钢筋笼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相邻房间的楼板端面与墙体上端面围成沟槽,所述沟槽内浇注有混凝土。
本发明建筑,其中所述墙体为装配化墙体。
一种建造使用装配化楼板的建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吊车将多块采用混凝土预制成的平板水平放置到各个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顺次相连对接,相邻两平板的凹槽侧壁b之间保持间距L,使得两平板间形成上、下两个开口;
2)在每个下开口的下方支设模板,将钢筋笼放置到相邻两平板之间,将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与钢筋笼搭接,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的部分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
3)在所有上、下开口处放置钢筋网,并将其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搭接;
4)向所有上开口中浇注混凝土,将钢筋笼、钢筋网包覆住,并将凹槽封闭,至各平板间形成平滑连接;
5)向相邻房间楼板与墙体上端面围成的沟槽内浇注混凝土。
一种建造使用装配化楼板的建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吊车将多块采用混凝土预制成的平板水平放置到各个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顺次相连对接,相邻两平板对接形成一端封闭、相对一端开口的孔槽;
2)在所有孔槽中放置钢筋笼,将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与钢筋笼搭接,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的部分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
3)在所有孔槽的开口端放置钢筋网,并将其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
4)向所有孔槽口中浇注混凝土,将钢筋笼、钢筋网包覆住,并将凹槽封闭,至各平板间形成平滑连接;
5)向相邻房间楼板与墙体上端面围成的沟槽内浇注混凝土。
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在相邻对接的平板之间设置钢筋笼,且钢筋笼的长度长出平板的长度,通过浇注混凝土使钢筋笼与平板形成一体同时将平板与平板连接构成楼板,这样的楼板中的钢筋笼处实际上构成了楼板的肋梁,每条肋梁的两端均支撑在建筑墙体上,对于大跨度的楼板来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仅楼板四边支撑,整体强度显著提升;使用该装配化楼板的建筑,其墙体中的钢筋可以与伸出平板外的钢筋笼搭接,通过向相邻房间的楼板与墙体上端面围成的沟槽内浇注混凝土又可以形成圈梁,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楼板拼接的流程图,其中流程第三步的图中为保持图片清晰,省略了大部分的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和钢筋笼;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楼板拼接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第一种实施方式应用在建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展示的状态尚未浇注混凝土;
图5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楼板拼接的流程图,其中流程第三步的图中为保持图片清晰,省略了大部分的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和钢筋笼;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楼板拼接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第二种实施方式应用在建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展示的状态尚未浇注混凝土;
图9为本发明装配化建筑楼板应用到建筑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展示状态已浇注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装配化楼板,由多块平板100顺次相连对接构成,每块平板100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平板100的板体内沿长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钢筋,平板100的板体内沿长度方向还设有通孔110,可以减轻平板的自重,每块平板100的两侧边上设有沿平板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120,如图2所示,相邻两块平板之间设置有钢筋笼130,钢筋笼130在平板100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外。
凹槽120的侧壁a121和侧壁b122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H1≤H2,本实施方式中,H1=H2,平板100板体内对应于侧壁a和侧壁b处的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钢筋伸出侧壁a、侧壁b并搭接在位于两平板之间的钢筋笼130上,使平板与平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两块平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包覆钢筋笼130并将凹槽120封闭,使得两平板间形成平滑对接。
本实施方式装配化楼板应用到建筑上的施工方法是这样的:
如图4所示,用吊车将多块平板100水平放置到各个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顺次相连对接,如图1、2、3所示,相邻两平板的凹槽侧壁b122之间保持间距L,使得两平板间形成上、下两个开口140、150;在每个下开口150的下方支设模板160,将钢筋笼130放置到相邻两平板之间,将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与钢筋笼130搭接,钢筋笼130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的部分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与墙体形成整体;在所有上、下开口处放置横纵交错的钢筋网(图中未示出),并将其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搭接,进一步加强平板与平板之间的连接;向所有上开口140中浇注混凝土,将钢筋笼130、钢筋网包覆住,并将凹槽120封闭,至各平板间形成平滑连接,至此,形成各个房间带有多条肋梁的整体楼板;相邻房间的楼板共用一面墙体,分置在墙体上端面的两侧,两侧楼板的端面与墙体的上端面共同围成了一个沟槽,楼板中的钢筋笼与墙体内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也位于该沟槽中,向该沟槽内浇注混凝土,形成构造圈梁,至此整层楼板完成,可在该楼板上进行下一层建筑墙体的装配化施工。
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装配化楼板,由多块平板200顺次相连对接构成,每块平板200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平板200的板体内沿长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钢筋,平板200的板体内沿长度方向还设有通孔210,可以减轻平板的自重,每块平板200的两侧边上设有沿平板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220,如图6所示,相邻两块平板之间设置有钢筋笼230,钢筋笼230在平板200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外。
凹槽220的侧壁a221和侧壁b222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H1<H2,平板200板体内对应于侧壁a处的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钢筋伸出侧壁a,相邻两平板对接时,两凹槽对接形成一个一端封闭、相对一端开口的孔槽240,本实施方式中孔槽的截面呈带开口椭圆形,钢筋笼230位于孔槽240中,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到钢筋笼230上,以加强平板与平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在孔槽240的开口端还覆盖有横纵交错分布的钢筋网250,钢筋网250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两块平板之间浇注的混凝土将钢筋网250包覆,进一步加强平板与平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方式装配化楼板应用到建筑上的施工方法是这样的:
如图8所示,用吊车将多块平板200水平放置到各个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顺次相连对接,如图5、6、7所示,相邻两平板对接形成一端封闭、相对一端开口的孔槽240;在所有孔槽240中放置钢筋笼230,将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与钢筋笼230搭接,钢筋笼230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的部分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与墙体形成整体;在所有孔槽240的开口端放置钢筋网250,并将其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向所有孔槽口中浇注混凝土,将钢筋笼230、钢筋网250包覆住,并将凹槽220封闭,至各平板间形成平滑连接,至此,形成各个房间带有多条肋梁的整体楼板;相邻房间的楼板共用一面墙体,分置在墙体上端面的两侧,两侧楼板的端面与墙体的上端面共同围成了一个沟槽,楼板中的钢筋笼与墙体内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也位于该沟槽中,向该沟槽内浇注混凝土,至此整层楼板完成,可在该楼板上进行下一层建筑墙体的装配化施工。
本实施方式装配化楼板中,孔槽的截面还可以是呈带开口的矩形或圆形等其他形状。
本发明装配化楼板可以应用到现有的任一建造方法形成的墙体上,可以是装配化墙体,当然也可以应用在普通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上,当应用到装配化墙体上即形成整体的装配化建筑,为满足高层建筑墙体强度需要,装配化墙体也可以通过将墙体拐角处的施工换用支设模板现浇混凝土框架的方法建造,其他部分通过装配方式构造,如图9所示。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化建筑楼板,由多块平板顺次相连对接构成,每块所述平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平板的板体内沿长度、宽度和厚度方向分别分布有钢筋,平板的板体内沿长度方向还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平板的两侧边上设有沿平板长度方向贯通的凹槽,相邻两块平板之间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外,两块平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包覆钢筋笼并将所述凹槽封闭,使得两平板间形成平滑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凹槽的侧壁a和侧壁b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H1≤H2,所述平板板体内对应于侧壁a和侧壁b处的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钢筋伸出侧壁a、侧壁b并搭接在位于两平板之间的钢筋笼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平板对接时,两凹槽的侧壁b之间保持间距L使得两平板间形成上、下两个开口,所述上、下开口处分别覆盖有横纵交错分布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和侧壁b的钢筋搭接,两块平板之间浇注的混凝土将所述钢筋网包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凹槽的侧壁a和侧壁b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H1<H2,所述平板板体内对应于侧壁a处的沿宽度方向分布的钢筋伸出侧壁a,相邻两平板对接时,两凹槽对接形成一个一端封闭、相对一端开口的孔槽,所述钢筋笼位于孔槽中,所述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到钢筋笼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槽的开口端覆盖有横纵交错分布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两块平板之间浇注的混凝土将所述钢筋网包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槽的截面呈带开口的矩形、椭圆形、圆形。
7.一种建筑,使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化建筑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中设有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所述装配化楼板置于各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所述伸出平板外的钢筋笼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相邻房间的楼板端面与墙体上端面围成沟槽,所述沟槽内浇注有混凝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为装配化墙体。
9.一种建造使用权利要求3所述装配化楼板的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吊车将多块采用混凝土预制成的平板水平放置到各个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顺次相连对接,相邻两平板的凹槽侧壁b之间保持间距L,使得两平板间形成上、下两个开口;
2)在每个下开口的下方支设模板,将钢筋笼放置到相邻两平板之间,将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与钢筋笼搭接,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的部分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
3)在所有上、下开口处放置钢筋网,并将其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搭接;
4)向所有上开口中浇注混凝土,将钢筋笼、钢筋网包覆住,并将凹槽封闭,至各平板间形成平滑连接;
5)向相邻房间楼板与墙体上端面围成的沟槽内浇注混凝土。
10.一种建造使用权利要求5所述装配化楼板的建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吊车将多块采用混凝土预制成的平板水平放置到各个房间墙体的上端面上,顺次相连对接,相邻两平板对接形成一端封闭、相对一端开口的孔槽;
2)在所有孔槽中放置钢筋笼,将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侧壁b的钢筋与钢筋笼搭接,钢筋笼在平板长度方向上伸出平板的部分与伸出墙体上端面的钢筋搭接;
3)在所有孔槽的开口端放置钢筋网,并将其与沿平板宽度方向分布伸出凹槽侧壁a的钢筋搭接;
4)向所有孔槽口中浇注混凝土,将钢筋笼、钢筋网包覆住,并将凹槽封闭,至各平板间形成平滑连接;
5)向相邻房间楼板与墙体上端面围成的沟槽内浇注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03549.8A CN103526868B (zh) | 2013-10-23 | 2013-10-23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03549.8A CN103526868B (zh) | 2013-10-23 | 2013-10-23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26868A true CN103526868A (zh) | 2014-01-22 |
CN103526868B CN103526868B (zh) | 2016-08-31 |
Family
ID=49929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03549.8A Active CN103526868B (zh) | 2013-10-23 | 2013-10-23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26868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34304A (zh) * | 2014-09-22 | 2014-12-24 | 张英保 | 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其构成的墙体 |
CN104264786A (zh) * | 2014-09-29 | 2015-01-07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
CN105064576A (zh) * | 2015-08-26 | 2015-11-18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 |
CN105113708A (zh) * | 2015-08-24 | 2015-12-02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
CN105569355A (zh) * | 2016-01-14 | 2016-05-11 |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包括预制构件模块化住宅的装配方法 |
CN105908965A (zh) * | 2016-04-20 | 2016-08-31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装配化建筑及装配方法 |
CN106468104A (zh) * | 2016-09-07 | 2017-03-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及其加固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 |
CN108343184A (zh) * | 2018-02-02 | 2018-07-31 |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14920A1 (de) * | 1978-04-19 | 1979-10-31 | Kurt Ing Beranek | Fertigwandteil aus leichtbeton |
CN201314091Y (zh) * | 2008-11-13 | 2009-09-23 | 汤凯全 | 新型抗震预制板 |
CN101831970A (zh) * | 2010-02-10 | 2010-09-15 | 黄靓 | 一种装配整体式墙板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CN102808450A (zh) * | 2012-08-28 | 2012-12-05 | 初明进 | 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 |
CN203499083U (zh) * | 2013-10-23 | 2014-03-26 | 张英保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 |
-
2013
- 2013-10-23 CN CN201310503549.8A patent/CN1035268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14920A1 (de) * | 1978-04-19 | 1979-10-31 | Kurt Ing Beranek | Fertigwandteil aus leichtbeton |
CN201314091Y (zh) * | 2008-11-13 | 2009-09-23 | 汤凯全 | 新型抗震预制板 |
CN101831970A (zh) * | 2010-02-10 | 2010-09-15 | 黄靓 | 一种装配整体式墙板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CN102808450A (zh) * | 2012-08-28 | 2012-12-05 | 初明进 | 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 |
CN203499083U (zh) * | 2013-10-23 | 2014-03-26 | 张英保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34304A (zh) * | 2014-09-22 | 2014-12-24 | 张英保 | 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其构成的墙体 |
CN104264786A (zh) * | 2014-09-29 | 2015-01-07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
CN104264786B (zh) * | 2014-09-29 | 2016-08-17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砼构件的钢筋连接方式及其应用 |
CN105113708A (zh) * | 2015-08-24 | 2015-12-02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
CN105113708B (zh) * | 2015-08-24 | 2018-08-07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
CN105064576A (zh) * | 2015-08-26 | 2015-11-18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式楼板 |
CN105569355A (zh) * | 2016-01-14 | 2016-05-11 |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包括预制构件模块化住宅的装配方法 |
CN105908965A (zh) * | 2016-04-20 | 2016-08-31 |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装配化建筑及装配方法 |
CN106468104A (zh) * | 2016-09-07 | 2017-03-0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一种钢纤维混凝土及其加固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 |
CN108343184A (zh) * | 2018-02-02 | 2018-07-31 |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企口空心预制板和井字现浇梁相结合的楼板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26868B (zh) | 2016-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26868A (zh)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及建造方法 | |
CN111946050A (zh) |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工程中的铝合金模板施工方法 | |
CN107558603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971166A (zh) | 一种型钢骨架石膏板、新型免拆模板 | |
JP7016132B2 (ja) | 連結式建設用ブロック | |
CN107268995A (zh) | 浇注模板拼接桥板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3729489U (zh) |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及其构成的装配化建筑 | |
CN206467827U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 |
CN203499083U (zh) | 装配化建筑楼板及其构成的建筑 | |
CN104088473A (zh) | 用于托换承重墙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6766760U (zh) |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搭接吊模装置 | |
CN109779033B (zh) | 一种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6284653B (zh) | 一种阳台构造柱顶预留空隙的施工方法 | |
KR20100050230A (ko) | 콘크리트 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축물 벽체의 시공 방법 | |
CN207469433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 |
WO2020034315A1 (zh) | 装配式拼接隔墙轻薄模板 | |
CN207419752U (zh) | 一种可拼装预制混凝土反坎 | |
CN215978589U (zh) | 砌体结构的预制墙板加固结构 | |
CN211037527U (zh) | 一种带暗梁的全装配式拼装楼板竖向连接节点结构 | |
CN204571004U (zh) | 一种组装式保温剪力墙结构单元及结构体系 | |
CN2911049Y (zh) | 现浇轻质复合墙体 | |
CN210917831U (zh) | 一种新型建筑装配结构 | |
CN209011374U (zh) | 一种快拆式轻型空心砌砖以及快拆式墙体结构 | |
CN210032301U (zh) | 墙体砌块框架、墙体骨架及墙体 | |
CN205475322U (zh) | 多腔下企口模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6 Address after: 102212 No. 1 Cuishun Road, Cuicu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VEREST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723, Hongfu Building, Beiqijia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Patentee before: Zhang Yingb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