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1353A -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1353A
CN103521353A CN201310372967.8A CN201310372967A CN103521353A CN 103521353 A CN103521353 A CN 103521353A CN 201310372967 A CN201310372967 A CN 201310372967A CN 103521353 A CN103521353 A CN 103521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outer ring
vegetation
greenery patches
gr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29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1353B (zh
Inventor
耿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lin Electric Pow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lin Electric Pow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lin Electric Power Corp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3103729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1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1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1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1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1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为解决城市雾霾问题,其是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静电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静电除尘装置配有尘粒收集槽,尘粒收集槽位于绿地至高点上方,绿地配有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同步启动的喷灌范围为绿地至高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喷灌装置。其具有能够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富余优势,拓展清洁无污染电力能源新内需、以人力电力少投入换取环境效益大产出,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即能利用周边植被消化副排的臭氧,又能就地利用排放的尘粒营养周边植被,维护费用少,方便实施,能够有效治理城市雾霾天气的优点。

Description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气污染治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1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欧盟国家中,PM2.5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而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北方空气中的微型颗粒密度比南方高55%。同时,中国北方居民的平均寿命要比其南方同胞少5年。因此,治理细颗粒物污染的任务已经非常紧迫!
目前采用的治理措施有提高油品使用标准、治理扬尘、锅炉煤改气等源头治理措施,尽管这些措施正被积极推进,但是,彻底消灭细颗粒物污染源仍然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此,在解决细颗粒物污染之前仍然需要能够立杆见效的大气飘浮细颗粒污染物消减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特别是智能电网还能够以科学合理高效可靠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廉价的电网低谷电,为深度开发电能利用技术提供支持和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本低,方便实施,能有效治理灰霾天气的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是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所述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所用静电除尘器与其他除尘设备相比,耗能少,除尘效率高,适用于除去烟气中0.01-50μm的粉尘,正好能去除造成灰霾天气的细微颗粒物,所以除尘效果可以保证;另外,采用成本比较低的智能电网低谷电,还能保证低运行成本;再者,环绕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四周的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可以及时消化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非理想工作状态下产生的臭氧;特别是环绕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四周的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地更可以就地接纳静电除尘装置排出的尘粒,省去专门处理静电除尘装置排出尘粒的麻烦和成本,保证低费用运行,另外,周边绿色植被地接纳静电除尘装置排出的尘粒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作用,使周边植被更加茂盛,吸纳静电除尘装置排出的臭氧能力更强,再接纳排出的尘粒增肥后,吸纳臭氧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加强,从而进入一个相互增益的良性循环。这里中心城市是指任何规模化城市,优选规模较大的城市,更优选具有明显城市中心的城市。各圈植被之间及内圈植被与静电除尘装置之间优选有环形过道、每圈植被都有一条与静电除尘装置为圆心半径向的径向过道,并且相邻各圈植被的径向过道间交错分布,且相仿各圈植被径向过道之间的夹角为90-270,优选为180-90度。因此,其具有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即能利用周边植被消化副排的臭氧,又能就地利用排放的尘粒营养周边植被,维护费用少,方便实施,以人力物力少投入换取环境效益大产出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所述尘粒收集槽位于所述绿地至高点上方,所述绿地配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同步启动的喷灌范围为所述绿地至高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喷灌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尘粒收集槽配有上下两道门,所述上下两道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尘粒收集槽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收集尘粒时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尘粒经打开的上道门进入所述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所述上道门关闭、下道门打开,所述尘粒自打开的下道门排出;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后,所述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喷灌装置集中对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的落尘区进行喷灌,使排出的尘粒被水流冲向地势较低的四周下游。
作为优化,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后,所述上道门打开和下道门关闭前,利用所述尘粒收集槽配置的击打器对所述尘粒收集槽进行击打,振落粘连在所述尘粒收集槽内壁上的尘粒。
作为优化,所述植被包括1)下列树木的一种或多种石榴、月季、木槿、杜鹃、桂花、紫薇、山茶、梅花、肉桂树、樟树;和2)常绿木本植被的一种或多种;3)及包括草坪草在内的低矮草本植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圈除中心区以外的其它环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也植有植被,中心为圆形绿植被区或者所述圈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不植有植被,中心为环形绿植被区。
作为优化,所述常绿木本植被包括松树、柏树、冬青;所述低矮草本植物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包括下列三种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一种为常绿木本植被;所述环圈为圆环圈或者方环圈或者椭圆圈。
作为优化,所述植被为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三种,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或者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依次类推;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以上三种情况三种植被优选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松树或柏树;或者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石榴或木槿。
当所述环圈为长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时,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平行或者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常年风向平行。
作主优化,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有风机和进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的中线或者底部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植被的中上部高度或者上部高度或者顶部高度;
所述城区绿地包括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社区内绿地、城市绿化带绿地。最优选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路边绿地、河边绿地、路边绿地、河边绿地。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支架优选为配有旋转驱动机构和风向标的旋转支架,所述风向标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在静电除尘装置工作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支架旋转,始终使所述进出风口迎风,即使进风口与来风风向相反,减小进风阻力,增加进风量。
作为优化,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出风口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同向或者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所在区域的常年风向同向;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在夜间有微风时启动或者在夜间由城外向城中心刮热岛风期间启动。城外向城中心刮的热岛风即是在夜间太阳辐射退去后,被植被覆盖的郊区会相对降温,而布满建筑物的城市中心由于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放热效应温度会比城郊相对高,这样城区高温空气因比重小必然会上升,城区空气上升后,城郊的相对较冷的空气必然会流向城区进行补充,这样势必形成一个自郊区向中心城区的气流或者风,在热岛风下启动能够相对加大进出风量,提高除尘效果,进出口与热岛风同向能够显著减少风阻,增强除尘效果。另外,夜间启动可以借用绿色植被吸取氧和放出二氧化碳的呼吸过程,积极消化释放的臭氧。
用于实施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的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所述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上述治理方法中的其它技术特征或者技术方案。所用静电除尘器与其他除尘设备相比,耗能少,除尘效率高,适用于除去烟气中0.01-50μm的粉尘,正好能去除造成灰霾天气的细微颗粒物,所以除尘效果可以保证;另外,采用成本比较低的智能电网低谷电,还能保证低运行成本;再者,环绕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四周的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可以及时消化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非理想工作状态下产生的臭氧;特别是环绕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四周的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地更可以就地接纳静电除尘装置排出的尘粒,省去专门处理静电除尘装置排出尘粒的麻烦和成本,保证低费用运行,另外,周边绿色植被地接纳静电除尘装置排出的尘粒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作用,使周边植被更加茂盛,吸纳静电除尘装置排出的臭氧能力更强,再接纳排出的尘粒增肥后,吸纳臭氧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加强,从而进入一个相互增益的良性循环。各圈植被之间及内圈植被与静电除尘装置之间优选有环形过道、每圈植被都有一条与静电除尘装置为圆心半径向的径向过道,并且相邻各圈植被的径向过道间交错分布,且相仿各圈植被径向过道之间的夹角为90-270,优选为180-90度。因此,其具有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即能利用周边植被消化副排的臭氧,又能就地利用排放的尘粒营养周边植被,维护费用少,方便实施,以人力物力少投入换取环境效益大产出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所述尘粒收集槽位于所述绿地至高点上方,所述绿地配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同步启动的喷灌范围为所述绿地至高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喷灌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尘粒收集槽配有上下两道门,所述上下两道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尘粒收集槽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收集尘粒时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尘粒经打开的上道门进入所述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所述上道门关闭、下道门打开,所述尘粒自打开的下道门排出;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后,所述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喷灌装置集中对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的落尘区进行喷灌,使排出的尘粒被水流冲向地势较低的四周下游。
作为优化,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后,所述上道门打开前、下道门关闭前,利用所述尘粒收集槽配置的击打器对所述尘粒收集槽进行击打,振落粘连在所述尘粒收集槽内壁上的尘粒。
作为优化,所述植被包括1)下列树木的一种或多种石榴、月季、木槿、杜鹃、桂花、紫薇、山茶、梅花、肉桂树、樟树;和2)常绿木本植被的一种或多种;3)及包括草坪草在内的低矮草本植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圈除中心区以外的其它环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也植有植被,中心为圆形绿植被区或者所述圈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不植有植被,中心为环形绿植被区。
作为优化,所述常绿木本植被包括松树、柏树、冬青;所述低矮草本植物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包括下列三种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一种为常绿木本植被;所述环圈为圆环圈或者方环圈或者椭圆圈。
作为优化,所述植被为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三种,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或者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依次类推;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以上三种情况三种植被优选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松树或柏树;或者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石榴或木槿。
当所述环圈为长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时,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平行或者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常年风向平行。
作主优化,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有风机和进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植被的中上部高度或者上部高度或者顶部高度;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支架优选为配有旋转驱动机构和风向标的旋转支架,所述风向标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在静电除尘装置工作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支架旋转,始终使所述进出风口迎风,即使进风口与来风风向相反,减小进风阻力,增加进风量。
所述城区绿地包括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社区内绿地、城市绿化带绿地。最优选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路边绿地、河边绿地。
作为优化,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出风口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同向或者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所在区域的常年风向同向;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在夜间有微风时启动或者在夜间由城外向城中心刮热岛风期间启动。城外向城中心刮的热岛风即是在夜间太阳辐射退去后,被植被覆盖的郊区会相对降温,而布满建筑物的城市中心由于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放热效应温度会比城郊相对高,这样城区高温空气因比重小必然会上升,城区空气上升后,城郊的相对较冷的空气必然会流向城区进行补充,这样势必形成一个自郊区向中心城区的气流或者风,在热岛风下启动能够相对加大进出风量,提高除尘效果,进出口与热岛风同向能够显著减少风阻,增强除尘效果。另外,夜间启动可以借用绿色植被吸取氧和放出二氧化碳的呼吸过程,积极消化释放的臭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具有能够充分利用电网低谷电富余优势,拓展清洁无污染电力能源新内需、以人力电力少投入换取环境效益大产出,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即能利用周边植被消化副排的臭氧,又能就地利用排放的尘粒营养周边植被,维护费用少,方便实施,能够有效治理城市雾霾天气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是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所述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所述尘粒收集槽位于所述绿地至高点上方,所述绿地配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同步启动的喷灌范围为所述绿地至高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喷灌装置。优选所述尘粒收集槽配有上下两道门,所述上下两道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尘粒收集槽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收集尘粒时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尘粒经打开的上道门进入所述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所述上道门关闭、下道门打开,所述尘粒自打开的下道门排出;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后,所述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喷灌装置集中对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的落尘区进行喷灌,使排出的尘粒被水流冲向地势较低的四周下游。更优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后,所述上道门打开前、下道门关闭前,利用所述尘粒收集槽配置的击打器对所述尘粒收集槽进行击打,振落粘连在所述尘粒收集槽内壁上的尘粒。
所述植被包括1)下列树木的一种或多种石榴、月季、木槿、杜鹃、桂花、紫薇、山茶、梅花、肉桂树、樟树;和2)常绿木本植被的一种或多种;3)及包括草坪草在内的低矮草本植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圈除中心区以外的其它都为环圈。优选所述常绿木本植被包括松树、柏树、冬青;所述低矮草本植物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包括下列三种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一种为常绿木本植被;所述环圈为圆环圈或者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更优选所述植被为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三种,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或者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依次类推;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以上三种情况三种植被优选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松树或柏树;或者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石榴或木槿。
当所述环圈为长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时,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平行或者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常年风向平行。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有风机和进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植被的中上部高度或者上部高度或者顶部高度;所述城区绿地包括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社区内绿地、城市绿化带绿地。优选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出风口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同向或者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所在区域的常年风向同向;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在夜间有微风时启动或者在夜间由城外向城中心刮热岛风期间启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支架优选为配有旋转驱动机构和风向标的旋转支架,所述风向标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在静电除尘装置工作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支架旋转,始终使所述进出风口迎风,即使进风口与来风风向相反,减小进风阻力,增加进风量。
还可以是所述圈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不植有植被,中心为环形绿植被区。各圈植被之间及内圈植被与静电除尘装置之间优选有环形过道、每圈植被都有一条与静电除尘装置为圆心半径向的径向过道,并且相邻各圈植被的径向过道间交错分布,且相仿各圈植被径向过道之间的夹角为90-270,优选为180-90度。
用于实施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的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所述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所述尘粒收集槽位于所述绿地至高点上方,所述绿地配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同步启动的喷灌范围为所述绿地至高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喷灌装置。优选所述尘粒收集槽配有上下两道门,所述上下两道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尘粒收集槽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收集尘粒时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尘粒经打开的上道门进入所述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所述上道门关闭、下道门打开,所述尘粒自打开的下道门排出;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后,所述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喷灌装置集中对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的落尘区进行喷灌,使排出的尘粒被水流冲向地势较低的四周下游。更优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后,所述上道门打开前、下道门关闭前,利用所述尘粒收集槽配置的击打器对所述尘粒收集槽进行击打,振落粘连在所述尘粒收集槽内壁上的尘粒。
所述植被包括1)下列树木的一种或多种石榴、月季、木槿、杜鹃、桂花、紫薇、山茶、梅花、肉桂树、樟树;和2)常绿木本植被的一种或多种;3)及包括草坪草在内的低矮草本植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圈除中心区以外的其它都为环圈。优选所述常绿木本植被包括松树、柏树、冬青;所述低矮草本植物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包括下列三种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一种为常绿木本植被;所述环圈为圆环圈或者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更优选所述植被为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三种,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或者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依次类推;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以上三种情况三种植被优选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松树或柏树;或者草坪草、冬青或月季和石榴或木槿。
当所述环圈为长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时,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平行或者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常年风向平行。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有风机和进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植被的中上部高度或者上部高度或者顶部高度;所述城区绿地包括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社区内绿地、城市绿化带绿地。优选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出风口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同向或者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所在区域的常年风向同向;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在夜间有微风时启动或者在夜间由城外向城中心刮热岛风期间启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支架优选为配有旋转驱动机构和风向标的旋转支架,所述风向标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在静电除尘装置工作时,通过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支架旋转,始终使所述进出风口迎风,即使进风口与来风风向相反,减小进风阻力,增加进风量。
还可以是所述圈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不植有植被,中心为环形绿植被区。各圈植被之间及内圈植被与静电除尘装置之间优选有环形过道、每圈植被都有一条与静电除尘装置为圆心半径向的径向过道,并且相邻各圈植被的径向过道间交错分布,且相仿各圈植被径向过道之间的夹角为90-270,优选为180-90度。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所述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所述尘粒收集槽位于所述绿地至高点上方,所述绿地配有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同步启动的喷灌范围为所述绿地至高点及其附近区域的喷灌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粒收集槽配有上下两道门,所述上下两道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尘粒收集槽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收集尘粒时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尘粒经打开的上道门进入所述储尘间;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所述上道门关闭、下道门打开,所述尘粒自打开的下道门排出;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时后,所述上道门打开、下道门关闭,所述喷灌装置集中对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的落尘区进行喷灌,使排出的尘粒被水流冲向地势较低的四周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粒收集槽排尘后,所述上道门打开和下道门关闭前,利用所述尘粒收集槽配置的击打器对所述尘粒收集槽进行击打,振落粘连在所述尘粒收集槽内壁上的尘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包括1)下列树木的一种或多种石榴、月季、木槿、杜鹃、桂花、紫薇、山茶、梅花、肉桂树、樟树;和2)常绿木本植被的一种或多种;3)及包括草坪草在内的低矮草本植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圈除中心区以外的其它环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也植有植被,中心为圆形绿植被区或者所述圈都为环圈,即静电除尘装置下方绿地不植有植被,中心为环形绿植被区。
6.根掘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绿木本植被包括松树、柏树、冬青;所述低矮草本植物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包括下列三种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所述植被至少一种为常绿木本植被;所述环圈为圆环圈或者方环圈或者椭圆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为乔木、灌木和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三种,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按积尘定量或者定期向下排尘的尘粒收集槽;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或者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依次类推;
所述尘粒收集槽下方至外的植被依次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中心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乔木外圈区、茂密低矮草本植物外圈区、灌木外圈区、依次类推;
当所述环圈为长方环圈或者椭圆圈时,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平行或者所述圈的长边或者长轴与该绿地常年风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或者4或者5或者6或者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有风机和进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的中线或者底部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植被的中上部高度或者上部高度或者顶部高度;
所述城区绿地包括交通环岛中心绿地、街心花园绿地、广场绿地、公园绿地、社区内绿地、城市绿化带绿地、路边绿地、河边绿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出风口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与城市中心的连线同向或者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所在区域的常年风向同向;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在夜间有微风时启动或者在夜间由城外向城中心刮热岛风期间启动。
10.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中心城市的城区绿地上设置的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配有从智能电网获取低谷电的超级电容蓄电电源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设置在所述绿地的中心,所述绿地在所述静电除尘装置周围植有多圈间隔分布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绿色植被。
CN201310372967.8A 2013-08-26 2013-08-26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3521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2967.8A CN103521353B (zh) 2013-08-26 2013-08-26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72967.8A CN103521353B (zh) 2013-08-26 2013-08-26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1353A true CN103521353A (zh) 2014-01-22
CN103521353B CN103521353B (zh) 2016-05-04

Family

ID=49923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2967.8A Active CN103521353B (zh) 2013-08-26 2013-08-26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135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7732A (zh) * 2015-02-12 2015-06-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带电粒子消雾除霾的装置和方法
CN105165523A (zh) * 2015-09-01 2015-12-23 福建省春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绿化隔离带苗木生态支撑方法
CN105749665A (zh) * 2016-01-29 2016-07-13 熊小宁 一种自动感应风向户外雾霾清洗器
CN105879522A (zh) * 2014-09-17 2016-08-2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智能电网的北方盆地城市干燥型雾霾治理方法
CN107008087A (zh) * 2017-03-21 2017-08-04 河北蓝海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区环境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6123A (ja) * 1993-09-28 1995-04-11 Sanki Eng Co Ltd 水噴霧式空気浄化装置
CN2211858Y (zh) * 1994-11-07 1995-11-08 李延国 一种外绝缘防结露静电收尘器
EP0995494A2 (en) * 1998-09-25 2000-04-26 Golden Showcas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Sdn Bhd An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ing device
JP2003313827A (ja) * 2002-04-25 2003-11-06 Sekisui Jushi Co Ltd 浮遊粒子状物質捕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34201A (zh) * 2008-07-15 2008-12-31 江苏大学 一种室外环境降温净化方法与装置
CN102447262A (zh) * 2011-12-27 2012-05-09 上海瑞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双向能量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3160285A (zh) * 2013-03-29 2013-06-19 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阴霾天气中的微细颗粒生产土壤调理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6123A (ja) * 1993-09-28 1995-04-11 Sanki Eng Co Ltd 水噴霧式空気浄化装置
CN2211858Y (zh) * 1994-11-07 1995-11-08 李延国 一种外绝缘防结露静电收尘器
EP0995494A2 (en) * 1998-09-25 2000-04-26 Golden Showcase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Sdn Bhd An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ing device
JP2003313827A (ja) * 2002-04-25 2003-11-06 Sekisui Jushi Co Ltd 浮遊粒子状物質捕集方法及び装置
CN101334201A (zh) * 2008-07-15 2008-12-31 江苏大学 一种室外环境降温净化方法与装置
CN102447262A (zh) * 2011-12-27 2012-05-09 上海瑞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双向能量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3160285A (zh) * 2013-03-29 2013-06-19 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阴霾天气中的微细颗粒生产土壤调理剂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9522A (zh) * 2014-09-17 2016-08-2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智能电网的北方盆地城市干燥型雾霾治理方法
CN104707732A (zh) * 2015-02-12 2015-06-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带电粒子消雾除霾的装置和方法
CN105165523A (zh) * 2015-09-01 2015-12-23 福建省春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绿化隔离带苗木生态支撑方法
CN105749665A (zh) * 2016-01-29 2016-07-13 熊小宁 一种自动感应风向户外雾霾清洗器
CN107008087A (zh) * 2017-03-21 2017-08-04 河北蓝海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城区环境优化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1353B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1353B (zh) 基于智能电网的中心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方法及系统
CN203934432U (zh) 一种风光互补空气冷凝水自动灌溉装置
CN207019196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高效空气净化装置
CN201020332Y (zh) 可用于发电的虹吸式空气净化环保塔
CN206737127U (zh)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物
CN104190168A (zh) 一种大范围治理雾霾的空气净化器
CN103791565A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05822926U (zh) 一种农业观光旅游多功能围栏
CN107062138A (zh) 太阳能路灯系统
CN103148542B (zh) 太阳能室内空气智能清新机
CN103371089A (zh) 人工露水集水滴灌与城市空气及汽车尾气净化
CN108661861A (zh) 人造龙卷风系统及发电、生态楼、氢气站、根治雾霾技术
CN208502943U (zh) 组合式室内换新风机和风力发电系统
CN107975879A (zh) 一种室外空气治理装置
CN108278697A (zh) 双流式新风净化装置
CN110249893A (zh) 一种城市群内部生态廊道的绿化带系统
KR102466022B1 (ko) 미세먼지 저감 기능을 갖는 공기 와류형 식물 녹화 트레이와 이를 이용한 모듈형 식물 펜스 시스템
CN103807960A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203810562U (zh) 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101469674A (zh) 楼顶可聚风并安装聚风门、泄风门及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大厦
CN103990326A (zh) 一种新风空气净化机
CN204024914U (zh) 一种风力发电及城市热岛、雾霾调节器
CN207881005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CN104048306B (zh) 节能环保型锅炉尾气排放塔
CN102748230B (zh) 一种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楼房管道喷雾式发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eng Jing

Inventor after: Song Han

Inventor after: Zhang Chuangang

Inventor after: Wang Xiaoqiang

Inventor after: Song Ximing

Inventor after: Chen Zhong

Inventor after: Niu Zhongcheng

Inventor after: Ma Yun

Inventor after: Peng Chaowu

Inventor after: Xia Zhi

Inventor after: Song Yuhui

Inventor after: Liu Y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Botong

Inventor after: Li Jingxuan

Inventor after: Ma Lanhua

Inventor after: Li Chongyan

Inventor after: Chen Yan

Inventor after: Wang Chunjian

Inventor before: Geng Ji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