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7298A -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298A
CN103517298A CN201210215718.3A CN201210215718A CN103517298A CN 103517298 A CN103517298 A CN 103517298A CN 201210215718 A CN201210215718 A CN 201210215718A CN 103517298 A CN103517298 A CN 103517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via node
network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5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298B (zh
Inventor
宋谱
朱彩勤
张光辉
卞宏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1571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7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7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其中切换测量方法包括:中继节点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当所述中继节点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所述中继节点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所述中继节点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本发明能够满足无线中继网络对切换过程的要求。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背景技术
无线中继网络把传统网络中的单跳链路分割成多跳链路,同时引入了新的网络节点——中继站(Relay Node,简称RN,也称中继节点)来承担基站与移动终端间的数据或者信令的转发操作。以数据包交换过程为例,在现有的无线中继网络中,如果两个无线终端需要通过中继节点交换数据包,则需要其中某无线终端将数据包发给中继节点,再由中继节点发送给另一个无线终端,而该另一个无线终端将自己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节点,再由中继节点发送给该某无线终端。
对于无线中继网络来说,移动中断的切换相比于传统网络来说具有一定的特点,如下:
1.切换目标增多
在传统无线网络中,切换仅在源基站、目的基站和移动终端三种网络元素之间进行。随着中继技术的引入,在网络中除了原有的基站、终端之外,还增加了中继站这种新的网络元素(参见图1),而且传输的路径也随之增加了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中继链路,以及中继站与用户之间的接入链路,可见切换目标增多,网络拓扑变得复杂,图1中基站1通过中继站2与各种终端3进行通信。
2.切换类型增多
在传统无线网络中,切换主要发生在两个基站之间或者一个小区的不同扇区之间。相比与传统无线网络来说,由于新的网络元素的增加,蜂窝中继网络的切换类型也随之增多,扩展为7种,主要分为两大类:小区内切换和小区间切换。图2为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场景示意图,以LTE网络为例。
(1)小区内切换(Intracell Handover):用户设备(UE在同一个eNB控制的两个RN间的切换(场景3);或者是在eNB与其所属的RN之间切换(场景1、场景2);
(2)小区间切换(Intercell Handover):UE在分别被不同eNB控制的两个RN间切换(场景7);或者在eNB与被另一个eNB控制的RN之间切换(场景5、场景6);或者是在不同的eNB之间进行切换(场景4)。
可以理解,无线中继网络本质上是网络中的用户相互之间能够直接通信或者通过中间节点的“接力”进行通信,这也就决定了这种网络必须支持移动性,满足不同场景应用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简称QoS)需求。而支持移动性的关键技术就是如何实现网络的无缝切换,如果切换过程进行不好,很可能造成小区的过载、移动台的“掉话”或者移动设备的“掉线”,使网络服务质量大大下降。无线多跳网络需要支持容纳不同比特率、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的多媒体业务以及VolP等时延敏感业务,所以如何快速切换,降低切换时延一直是无线多跳网络研究热点,关系到无线多跳网络能否大规模部署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能够满足无线中继网络对切换过程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
当所述中继节点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所述中继节点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
所述中继节点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物理广播信道信号,所述中继节点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的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将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速率匹配;
所述中继节点再对速率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统一加扰和调制。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所述中继节点将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对应的编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中继节点覆盖的边缘区域的场景;或所述用户设备预备进行大数据量传输的场景。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启动门限由所述中继节点测量到的附近超过预设数目的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继节点所选用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及网络编码算法由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与中继节点在时间上同步且共享时域资源。
进一步的,所述先验基站控制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和预先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包括:
信道状态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
网络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对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
广播单元,用于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物理广播信道信号,所述网络编码单元具体包括:
广播信号编码组件,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速率匹配组件,用于对编码结果进行速率匹配;
加扰调制组件,用于对速率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统一加扰和调制。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所述网络编码单元具体包括:
根序列序号编码组件,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对应的编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系统,包括前述的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其中还包括:
用户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广播的网络编码后的信息时,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先验基站控制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和预先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中继节点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并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启动网络编码辅助的切换测量过程,利用中继节点对其所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并广播给用户设备,而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自身已接收到的先验信息进行解码,获得所需测量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中继节点通常设置在基站所覆盖的边缘地带或者用户设备较多的地点,其只需要使用较小的功率就可以覆盖到这些区域的用户设备,使这些区域的用户设备能够获得所需的基站控制信息,并进行切换判决,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切换时延,还可以降低网络内的传输资源的占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无线中继网络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实例第一阶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实施例的数据传输实例第二阶段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前面已经提到,高速低延时低损耗的接入技术对于切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引入中继节点后的切换面临着更多复杂的策略选择,如切换测量、判决、执行等。因此,合适的切换测量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测量流程包括:
步骤101、中继节点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
步骤102、当所述中继节点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所述中继节点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
步骤103、所述中继节点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对于用户设备来说,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各步骤获取到切换测量集合列表中多个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之后就完成了切换测量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网络编码方法被应用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中,由于网络编码在无线环境中具有广播特性,且具有侦听邻居节点并且减少时隙等特点,因此在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方式中使用网络编码技术,可以有效的对信息进行整合,通过位于边缘区域的基站或者中继节点向用户设备发送基站控制信息(例如与信道质量的测量结果相关的信息等),使用户设备可以快速做出切换判决,从而有效的节约切换时延。相比于现有切换测量技术,在节约切换时延的同时降低传输资源的利用,从而有效提高系统性能。
下面通过图4和图5的来看下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的数据传输实例的两个阶段。仍以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网络为例,在图4中,基站eNB1发送数据A给移动台MS1和中继节点RN,基站eNB2发送数据B给移动台MS2和中继节点RN,而中继节点RN接收到基站eNB1和基站eNB2的数据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A和数据B进行网络编码,例如将数据A和数据B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61
在图5中中继节点RN将信息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62
广播,在中继节点RN的覆盖范围内的移动台MS1和移动台MS2都接收到了该信息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71
其中移动台MS1可以利用先验信息(即从基站eNB1接收到的数据A)与信息进行异或运算,即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73
从而获得了数据B,同样的移动台MS2利用先验信息(即从基站eNB2接收到的数据B)与信息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74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75
进行异或运算,即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76
从而获得了数据A。这样移动台MS1和MS2都可以根据获得的对方基站所发出的信息进行切换测量,并快速的做出切换判决,从而有效地节省切换时延。
另外,在上述数据传输过程中传输次数较少,因此还可以降低传输资源的利用,有效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
为了尽量避免基站间、基站与中继节点间、用户设备与基站间以及中继节点与用户设备间数据传输的干扰,可以设定基站与中继节点在时间上同步且共享时域资源。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用户设备UE通常会按照测量配置信息周期性的对邻小区信息进行获取,但由于无线中继网络传输的负载性,运动到基站或小区的边缘的用户设备UE对于切换测量的及时性的需求则更为迫切。用户设备UE通过测量得到信道状态信息,并在上行信道中反馈给基站eNB,而中继节点RN对用户设备UE和基站eNB之间的信号进行监听,监测该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情况。
当中继节点RN监测到用户设备UE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中继节点RN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这里所提到的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可以有很多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网络的具体要求进行设定,例如设定用户设备UE处于中继节点RN覆盖的边缘区域的场景,在该场景下,用户设备UE随时可能运动到另一个中继节点或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因此具有启动切换的需求。另一种情况,即用户设备UE预备进行大数据量传输的场景,在该场景下,由于用户设备UE需要进行大数据量传输,对网络带宽等有较高的要求,此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基站,也具有启动切换的需求。同理,还有其他可能的场景,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成一种或多种场景,无论满足哪种场景都可以结合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启动切换进程。
这里所提的切换进程并非切换的动作本身,而是与切换相关的操作,例如网络编码、切换测量等。
中继节点RN所监测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参数,例如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SIN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简称SNR)、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简称CQI)等,中继节点通过监测这些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是否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来判断是否执行切换进程。
考虑到中继节点的附近可能存在多个原本归属于不同基站的用户设备在运动,因此预设启动门限可以由中继节点测量到的附近超过预设数目的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例如如果中继节点附近有多个用户设备在运动,且这些用户设备分别归属于多个基站,如果这些用户设备和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都达到预设启动门限,都满足启动切换的条件,则可能给中继节点带来过重的负担,因此可以通过测试这些用户设备中的一部分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是否低于某个数值来确定一个合适的预设启动门限,从而既能够满足切换要求,也不会给中继节点带来过大的负担。
如前面图4和图5所示的实例,中继节点通常会接收到多个基站所发送来的基站控制信息,为此可以维持一个包括这些基站控制信息的邻基站列表。中继节点选择这些基站控制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网络编码。
仍以LTE系统为例,中继节点所接收到的基站控制信息包括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简称PBCH)信号、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PSS)信号、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简称SSS)信号等。以PBCH信号为例,PBCH主要用来传输一些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Information Base,简称MIB)信息,携带一些主要的小区物理层信息,用于用户设备UE初步接入系统,获取小区的其它信息。这些信息的数据量较小,仅满足用户设备UE的初步接入的需要。
中继节点可以将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速率匹配,再对速率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统一加扰和调制。线性网络编码和随机网络编码均有多种成熟算法,例如确定性多项式时间算法和分布式随机网络编码等,这里就不再对网络编码算法进行详述了,仅以较简单的异或运算为例。
中继节点RN将本基站A广播的PBCH信号和邻基站B广播的PBCH信号进行异或运算,得到编码后的结果PBCH(RN),即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091
编码后的结果长度仍与PBCH信号的长度相同,为14比特,然后经过速率匹配产生长度可用于4个子帧的PBCH的BCH编码块,再经过统一加扰和调制后,映射到4个子帧的PBCH位置上。
中继节点RN对映射到PBCH位置的数据进行广播,接收到该数据的用户设备UE1归属于基站A,该用户设备UE1可以根据已获知的本小区的BCH传输比特信息PBCH(A),与中继节点RN广播的PBCH(RN)进行异或运算,可以得到归属于邻基站B的邻小区的BCH传输比特信息 P BCH ( B ) = P BCH ( A ) ⊕ P BCH ( RN ) .
中继节点RN还可以根据附近的用户设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来确定选用哪些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以及采用何种网络编码算法,如果采用两个以上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用户设备在解码时除了需要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之外,还需要利用预先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一起进行解码,以便获得需要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另外,以PSS信号的网络编码为例,基站控制信息为PSS信号的根序列序号。PSS信号由频域Zadoff-Chu产生,共有3个主同步序列:
d u ( n ) = e - j πun ( n + 1 ) 63 n = 0,1 , . . . , 30 e - j πu ( n + 1 ) ( n + 2 ) 63 n = 31,32 , . . . , 61
其使用的Zadoff-Chu序列的index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102
表1: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表
中继节点将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对应的编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例如较简单的异或运算
N ID ( 2 ) ( RN ) = ( N ID ( 2 ) ( BS 1 ) + N ID ( 2 ) ( BS 2 ) ) mod 3
接收时,由于归属于基站eNB1的用户设备UE1可以利用已获知的本小区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104
与中继节点RN广播的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105
信息进行异或运算,提前得到邻小区的控制信息情况再根据上表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对应的根序列序号,同理,归属于基站eNB2的用户设备UE2可以利用已获知的本小区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107
与中继节点RN广播的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108
信息进行异或,提前得到邻小区的控制信息情况
Figure BDA00001812938100109
再根据上表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对应的根序列序号。同样的操作也适用于S-SCH信道。
从整个小区的覆盖来看,基站需要较大的功率来向中继节点和用户设备发送信息,而中继节点只需要使用较小功率就可以覆盖到基站覆盖的边缘区域的用户设备,因此可以通过中继节点使用户设备快速的获取到其所需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切换测量,从而快速的作出切换判决,有效地节约切换时延。相比于现有的切换测量技术,本发明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可以在节约切换时延的同时降低传输资源的消耗,进而有效的提高网络系统的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包括:信道状态监测单元1、网络编码单元2和广播单元3。其中,信道状态监测单元1负责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网络编码单元2负责在所述信道状态监测单元1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对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广播单元3用于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站控制信息可以为物理广播信道信号,所述网络编码单元可以具体包括:
广播信号编码组件,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速率匹配组件,用于对编码结果进行速率匹配;
加扰调制组件,用于对速率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统一加扰和调制。
基站控制信息也可以为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相应的,所述网络编码单元可以具体包括:根序列序号编码组件,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测量系统包括前面所述的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RN的任一实施例,另外,切换测量系统还包括用户设备UE,用于在接收到中继节点UE广播的网络编码后的信息时,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这里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也可以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和预先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
当所述中继节点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所述中继节点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
所述中继节点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物理广播信道信号,所述中继节点对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的操作具体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将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速率匹配;
所述中继节点再对速率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统一加扰和调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所述中继节点将自身监听到的邻基站的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对应的编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处于所述中继节点覆盖的边缘区域的场景;或
所述用户设备预备进行大数据量传输的场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设启动门限由所述中继节点测量到的附近超过预设数目的用户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节点所选用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及网络编码算法由所述用户设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与中继节点在时间上同步且共享时域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先验基站控制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和预先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9.一种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包括:
信道状态监测单元,用于监测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
网络编码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到所述用户设备处于需启动切换的场景,且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达到预设启动门限时,对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进行网络编码;
广播单元,用于对网络编码后的信息进行广播,以便接收到所述网络编码后的信息的用户设备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物理广播信道信号,所述网络编码单元具体包括:
广播信号编码组件,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物理广播信道信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速率匹配组件,用于对编码结果进行速率匹配;
加扰调制组件,用于对速率匹配后的结果进行统一加扰和调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基站控制信息为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所述网络编码单元具体包括:
根序列序号编码组件,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监听到的邻基站的主同步信号的根序列序号对应的编号进行线性网络编码或随机网络编码。
12.一种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系统,包括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实现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的中继节点,其中还包括:
用户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广播的网络编码后的信息时,根据通过已接收的先验基站控制信息来解码待切换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先验基站控制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归属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和预先获取的邻基站的基站控制信息。
CN201210215718.3A 2012-06-27 2012-06-27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Active CN103517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5718.3A CN103517298B (zh) 2012-06-27 2012-06-27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5718.3A CN103517298B (zh) 2012-06-27 2012-06-27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298A true CN103517298A (zh) 2014-01-15
CN103517298B CN103517298B (zh) 2017-06-09

Family

ID=49899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5718.3A Active CN103517298B (zh) 2012-06-27 2012-06-27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729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8520A1 (zh) * 2015-11-23 2017-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业务识别切换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7911830A (zh) * 2017-11-14 2018-04-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网络节点移动控制方法
CN107959650A (zh) * 2017-12-14 2018-04-24 天津大学 一种面向低码率bch码的盲帧同步方法
CN116390194A (zh) * 2023-06-01 2023-07-04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策略的选择方法、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1124A1 (en) * 2006-10-27 2008-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position of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325549A (zh) * 2008-06-06 2008-12-17 北京邮电大学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采用网络编码通信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1124A1 (en) * 2006-10-27 2008-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a position of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1325549A (zh) * 2008-06-06 2008-12-17 北京邮电大学 在无线中继网络中采用网络编码通信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88520A1 (zh) * 2015-11-23 2017-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业务识别切换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7911830A (zh) * 2017-11-14 2018-04-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网络节点移动控制方法
CN107911830B (zh) * 2017-11-14 2021-01-0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网络节点移动控制方法
CN107959650A (zh) * 2017-12-14 2018-04-24 天津大学 一种面向低码率bch码的盲帧同步方法
CN107959650B (zh) * 2017-12-14 2020-07-03 天津大学 一种面向低码率bch码的盲帧同步方法
CN116390194A (zh) * 2023-06-01 2023-07-04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策略的选择方法、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6390194B (zh) * 2023-06-01 2023-10-27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接入策略的选择方法、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298B (zh) 2017-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87602B1 (en) Method for selection and signaling of downlink and uplink bandwidth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90239201A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KR101579819B1 (ko) Wwan에서 피어 발견으로부터의 간섭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CN102227930B (zh) 基站装置、基站装置的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5745983A (zh) 无线网络中网络自适应支持的系统和方法
EP2501175B1 (en) Distributed capacity 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W201826740A (zh) 經由經協調的閒置通道評估和切換信號傳遞的頻帶選擇
CN102934496A (zh) 异类网络中的小区搜索与测量
Maheshwari et al. DRX over LAA-LTE-a new design and analysis based on semi-Markov model
JP627810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US110128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1731334A (zh) 提供系統資訊區塊請求和回應
US20220330039A1 (en) Method performed by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9983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of peer discovery signals
WO2014114106A1 (zh) 无线收发设备的上行数据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03517298A (zh) 用于无线中继网络的切换测量方法、系统及中继节点
CN109792642A (zh) 移动性参考信号的传输的控制
KR10207733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81673A (ko) 소형 셀 및 소형 셀의 통신 제어 방법
CN103826248A (zh) 一种异构网中对无线链路进行监测的方法
US20230300892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nodes, and storage media
WO202202267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73386A (zh) 搜索网络的方法、终端设备、介质和芯片模组
US11757588B2 (en) Sharing control channel and pilot resources
CN103517315A (zh) 传输节点的测量信息配置、上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