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5951B -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5951B
CN103515951B CN201310350451.3A CN201310350451A CN103515951B CN 103515951 B CN103515951 B CN 103515951B CN 201310350451 A CN201310350451 A CN 201310350451A CN 103515951 B CN103515951 B CN 103515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inertia
unit
remaining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04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5951A (zh
Inventor
李威
李勇
任先成
徐友平
薛禹胜
方勇杰
潘晓杰
薛峰
董宸
常海军
崔晓丹
李兆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ENTER CHINA GRID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a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ENTER CHINA GRID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ENTER CHINA GRID Co Ltd, Nanjing NARI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ENTER CHINA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04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5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5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5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5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5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暂态功角稳定量化分析理论和方法,针对暂态功角稳定模式中的直流输电系统和负荷母线,计算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的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本发明能够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切负荷控制、多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协调优化提供量化分析与决策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准确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量化分析理论,能够正确识别预想故障后系统的功角稳定主导模式(包括机组分群、摆次和裕度),在此基础上,基于每台发电机的加速动能或减速动能之间的比例关系,可识别暂态功角稳定模式中不同群内发电机的参与因子,进而准确识别与主导暂态稳定模式相对应的关键交流输电断面,为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调整、输电极限计算和控制决策优化等提供了高效的量化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
随着多直流、交直流混联大电网的建设,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在暂态功角稳定控中具有调节灵活、性价比高等优势,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同时必要的切负荷措施也成为大电网中暂态功角稳定控制的手段。计算直流输电系统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在暂态功角稳定控制中的敏感因子,可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多直流功率调制、切负荷控制提供量化分析和决策优化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的敏感因子计算方法,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多直流功率调制、切负荷控制提供量化分析和决策优化支持。
具体地说,本发明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下列步骤:
1)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时域仿真获取预想故障下系统受扰轨迹,利用EEAC分群及机组动能信息,计算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识别主导模式对应的关键交流断面,通过计算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关键交流断面两端母线的电气距离、负荷母线与关键交流断面两端母线的电气距离,判别直流换流站母线和负荷母线的分群位置,设第g个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为λGg
2)分别计算系统受扰轨迹主导模式下领前群和余下群系统惯量中心轨迹,对于系统失稳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经过DSP点时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对于系统稳定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最后将领前群、余下群内相应功角值与各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之差绝对值小于门槛值的机组选为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
3)基于各直流换流站母线的分群位置信息,计算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电气距离,利用电气距离对各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加权并求和,并考虑直流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4)基于各负荷母线的分群位置信息,计算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电气距离,利用电气距离对各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加权并求和,计算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基于给定的系统运行方式、模型及参数,针对预想故障进行时域仿真,获取系统受扰轨迹;分别计算领前群和余下群的等值功角值反映二者的惯量中心位置,等值功角值的计算如式(1)、(2)所示:
δ s ( t ) = Σ k ∈ S M k δ k ( t ) Σ k ∈ S M k - - - ( 1 )
δ a ( t ) = Σ j ∈ A M j δ j ( t ) Σ j ∈ A M j - - - ( 2 )
其中,δs(t)、δa(t)为领前群和余下群在仿真时刻t时的等值功角值,S、A分别代表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集合,Mk为第k个领前群机组的惯量,δk(t)为第k个领前群机组在仿真时刻t时的功角值,Mj为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惯量,δj(t)为第j个余下群机组在仿真时刻t时的功角值;
2-2)对于系统失稳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经过DSP点时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以δs.DSP、δa.DSP表示;
对于系统稳定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以δs.MAX、δa.MAX表示;
2-3)通过式(3)-(6)选取失稳轨迹和稳定轨迹领前群和余下群内位于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设筛选出的位于各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总数为N:
k.DSPs.DSP|≤ε   (3)
j.DSPa.DSP|≤ε   (4)
k.MAXs.MAX|≤ε   (5)
j.MAXa.MAX|≤ε   (6)
式中δk.DSP、δj.DSP分别为失稳轨迹经过DSP点的时刻第k个领前群机组、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功角值,δk.MAX、δj.MAX分别为稳定轨迹两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第k个领前群机组、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功角值,ε为设定的门槛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按式(7)确定各直流系统的直流有功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
K d = - Δ P T . max Δ P d - - - ( 7 )
其中,Kd为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有功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ΔPT.max为关键交流断面对应于主导失稳摆次有功功率极值变化,ΔPd为各直流系统的紧急有功调制量;
3-2)利用节点网络简化方程,计算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的互导纳模值,并将该模值作为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间的电气距离;
3-3)若同步电网中只包含直流整流侧换流站,则按公式(8)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若同步电网中只包含直流逆变侧换流站,则按公式(9)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若同步电网中同时包含直流整流侧换流站和直流逆变侧换流站,则按公式(10)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λ d = K d · Σ g = 1 N | y d . rg | λ Gg - - - ( 8 )
λ d = K d · Σ g = 1 N | y d . ig | λ Gg - - - ( 9 )
λ d = K d · ( Σ g = 1 N | y d . rg | λ Gg + Σ g = 1 N | y d . ig | λ Gg ) - - - ( 10 )
其中,λd为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yd.rg|为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整流侧换流站母线的电气距离、|yd.ig|为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逆变侧换流站母线的电气距离,g取值为{1,2,...,N}。
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利用节点网络简化方程,计算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的互导纳模值,并将该模值作为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间的电气距离,并设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各负荷母线的电气距离为|ylg|,g取值为{1,2,...,N};
4-2)按公式(11)计算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λl
λ l = σ · Σ g = 1 N | y lg | · λ Gg - - - ( 11 )
其中,σ为符号因子,当计算属于余下群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时σ为正号,当计算属于领先群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时σ为负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基于暂态安全稳定量化分析理论和方法,针对预想故障下的主导功角稳定模式,给出一种计算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可量化功角稳定模式中不同直流系统紧急功率调制、不同切负荷措施对暂态功角稳定的影响程度,依据给出的量化信息可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切负荷控制、直流紧急功率调制的决策提供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中步骤1描述的是受扰轨迹获取及直流换流站和负荷母线分群位置识别,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时域仿真获取预想故障下系统受扰轨迹,利用EEAC分群及机组动能信息,计算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识别主导模式对应的关键交流断面,通过计算直流换流站母线和/或负荷母线与关键交流断面两端母线的电气距离,判别直流换流站母线和负荷母线的分群位置,设第g个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为λGg
图1中步骤2描述的是失稳轨迹和稳定轨迹模式惯量中心附近机组筛选,具体分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基于给定的系统运行方式、模型及参数,针对预想故障进行时域仿真,获取系统受扰轨迹;通过领前群和余下群的等值功角值反映二者的惯量中心位置,等值功角值的计算如式(1)、(2)所示:
δ s ( t ) = Σ k ∈ S M k δ k ( t ) Σ k ∈ S M k - - - ( 1 )
δ a ( t ) = Σ j ∈ A M j δ j ( t ) Σ j ∈ A M j - - - ( 2 )
其中,δs(t)、δa(t)为领前群和余下群在仿真时刻t时的等值功角值,t一般取值在0秒至10秒之间。S、A分别代表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集合,Mk为第k个领前群机组的惯量,δk(t)为第k个领前群机组在仿真时刻t时的功角值,Mj为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惯量,δj(t)为第j个余下群机组在仿真时刻t时的功角值。
第二步:对于轨迹失稳模式,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分别取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经过DSP点时的等值功角值,以δs.DSP、δa.DSP表示;对于轨迹稳定模式,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分别取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等值功角值,以δs.MAX、δa.MAX表示;
第三步:通过式(3)-(6)筛选领前群、余下群内与各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值之差绝对值小于门槛值的机群(简称惯量中心附近机群),设筛选出的位于各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总数为N:
k.DSPs.DSP|≤ε   (3)
j.DSPa.DSP|≤ε   (4)
k.MAXs.MAX|≤ε   (5)
j.MAXa.MAX|≤ε   (6)
式中δk.DSP、δj.DSP分别为失稳轨迹经过DSP点的时刻第k个领前群机组、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功角值,δk.MAX、δj.MAX分别为稳定轨迹两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第k个领前群机组、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功角值,ε为设定的门槛值、一般可取为5。
图1中步骤3描述的是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按式(7)确定各直流系统的直流有功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
K d = - Δ P T . max Δ P d - - - ( 7 )
其中,Kd为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有功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ΔPT.max为关键交流断面对应于主导失稳摆次有功功率极值变化,ΔPd为各直流系统的紧急有功调制量。ΔPT.max和ΔPd可基于在线或离线分析获得。
第二步:利用节点网络简化方程,计算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的互导纳模值,并将该模值作为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间的电气距离;
第三步:若同步电网中只包含直流整流侧换流站,则按公式(8)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若同步电网中只包含直流逆变侧换流站,则按公式(9)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若同步电网中同时包含直流整流侧换流站和直流逆变侧换流站,则按公式(10)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λ d = K d · Σ g = 1 N | y d . rg | λ Gg - - - ( 8 )
λ d = K d · Σ g = 1 N | y d . ig | λ Gg - - - ( 9 )
λ d = K d · ( Σ g = 1 N | y d . rg | λ Gg + Σ g = 1 N | y d . ig | λ Gg ) - - - ( 10 )
其中,λd为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yd.rg|为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整流侧换流站母线的电气距离、|yd.ig|为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逆变侧换流站母线的电气距离,g取值为{1,2,...,N}。
图1中步骤4描述的是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利用节点网络简化方程,计算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的互导纳模值,并将该模值作为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间的电气距离,并设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各负荷母线的电气距离为|ylg|,g取值为{1,2,...,N};
第二步:按公式(11)计算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λl
λ l = σ · Σ g = 1 N | y lg | · λ Gg - - - ( 11 )
其中,σ为符号因子,当计算属于余下群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时σ为正号,当计算属于领先群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时σ为负号。
总之,本发明是基于电力系统暂态安全稳定量化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出的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该方法依据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给出受扰轨迹的暂态功角稳定量化信息(发电机分群、裕度和摆次),识别直流换流站母线(包括整流侧和逆变侧)和负荷母线在轨迹主导模式下的分群位置;分别计算轨迹主导模式下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的等值惯量中心功角轨迹,基于选定时刻(对于轨迹失稳模式取受扰轨迹经过DSP点的时刻,对于轨迹稳定模式取两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相差最大时刻)领前群和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值,筛选位于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群;计算直流换流站母线与所属分群内惯量中心附近机群的电气距离,利用电气距离对筛选出惯量中心附近机群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加权并求和,并引入了直流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计算直流系统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负荷母线与所属分群内惯量中心附近机群的电气距离,利用电气距离对筛选出惯量中心附近机群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加权并求和,计算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给出的敏感因子信息可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切负荷控制、直流紧急功率调制的决策提供量化支持。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Claims (4)

1.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相应的模型、参数,通过时域仿真获取预想故障下系统受扰轨迹,利用EEAC扩展等面积准则分群及机组动能信息,计算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识别主导模式对应的关键交流断面,通过计算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关键交流断面两端母线的电气距离、负荷母线与关键交流断面两端母线的电气距离,判别直流换流站母线和负荷母线的分群位置,设第g个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为λGg
2)分别计算系统受扰轨迹主导模式下领前群和余下群系统惯量中心轨迹,对于系统失稳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经过DSP点时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对于系统稳定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最后将领前群、余下群内相应功角值与各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之差绝对值小于门槛值的机组选为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
3)基于各直流换流站母线的分群位置信息,计算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电气距离,利用电气距离对各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加权并求和,并考虑直流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4)基于各负荷母线的分群位置信息,计算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电气距离,利用电气距离对各机组的暂态稳定参与因子加权并求和,计算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基于给定的系统运行方式、模型及参数,针对预想故障进行时域仿真,获取系统受扰轨迹;分别计算领前群和余下群的等值功角值反映二者的惯量中心位置,等值功角值的计算如式(1)、(2)所示:
δ s ( t ) = Σ k ∈ S M k δ k ( t ) Σ k ∈ S M k - - - ( 1 )
δ a ( t ) = Σ j ∈ A M j δ j ( t ) Σ j ∈ A M j - - - ( 2 )
其中,δs(t)、δa(t)为领前群和余下群在仿真时刻t时的等值功角值,S、A分别代表领前群和余下群机组集合,Mk为第k个领前群机组的惯量,δk(t)为第k个领前群机组在仿真时刻t时的功角值,Mj为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惯量,δj(t)为第j个余下群机组在仿真时刻t时的功角值;
2-2)对于系统失稳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经过DSP点时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以δs.DSP、δa.DSP表示;
对于系统稳定轨迹,分别将领前群、余下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等值功角值作为领前群、余下群等值惯量中心功角,以δs.MAX、δa.MAX表示;
2-3)通过式(3)-(6)选取失稳轨迹和稳定轨迹领前群和余下群内位于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设筛选出的位于各群惯量中心附近的机组的总数为N:
k.DSPs.DSP|≤ε    (3)
j.DSPa.DSP|≤ε    (4)
k.MAXs.MAX|≤ε    (5)
j.MAXa.MAX|≤ε    (6)
式中δk.DSP、δj.DSP分别为失稳轨迹经过DSP点的时刻第k个领前群机组、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功角值,δk.MAX、δj.MAX分别为稳定轨迹两群惯量中心轨迹等值功角相差最大时刻的第k个领前群机组、第j个余下群机组的功角值,ε为设定的门槛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1)按式(7)确定各直流系统的直流有功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
K d = - ΔP T . max ΔP d - - - ( 7 )
其中,Kd为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有功功率变化对关键交流断面功率的暂态转移比,ΔPT.max为关键交流断面对应于主导失稳摆次有功功率极值变化,ΔPd为各直流系统的紧急有功调制量;
3-2)利用节点网络简化方程,计算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的互导纳模值,并将该模值作为各直流换流站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间的电气距离;
3-3)若同步电网中只包含直流整流侧换流站,则按公式(8)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若同步电网中只包含直流逆变侧换流站,则按公式(9)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若同步电网中同时包含直流整流侧换流站和直流逆变侧换流站,则按公式(10)计算各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
λ d = K d · Σ g = 1 N | y d . rg | λ Gg - - - ( 8 )
λ d = K d · Σ g = 1 N | y d . ig | λ Gg - - - ( 9 )
λ d = K d · ( Σ g = 1 N | y d . rg | λ Gg + Σ g = 1 N | y d . ig | λ Gg ) - - - ( 10 )
其中,λd为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yd.rg|为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整流侧换流站母线的电气距离、|yd.ig|为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第d个直流系统的直流逆变侧换流站母线的电气距离,g取值为{1,2,…,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利用节点网络简化方程,计算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的互导纳模值,并将该模值作为各负荷母线与其所属的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各个机组间的电气距离,并设位于领前群或余下群内惯量中心附近的第g个机组与各负荷母线的电气距离为|ylg|,g取值为{1,2,…,N};
4-2)按公式(11)计算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λl
λ l = σ · Σ g = 1 N | y lg | · λ Gg - - - ( 11 )
其中,σ为符号因子,当计算属于余下群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时σ为正号,当计算属于领先群的负荷的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时σ为负号。
CN201310350451.3A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Active CN103515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0451.3A CN103515951B (zh)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0451.3A CN103515951B (zh)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5951A CN103515951A (zh) 2014-01-15
CN103515951B true CN103515951B (zh) 2015-07-08

Family

ID=49898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0451.3A Active CN103515951B (zh) 2013-08-12 2013-08-12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5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9010B (zh) * 2014-03-16 2017-06-1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切机与直流紧急功率调制相协调的暂态稳定紧急控制策略计算方法
CN108110782B (zh) * 2017-12-21 2020-11-17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暂态功角稳定性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优化方法
CN111009891B (zh) * 2019-12-03 2022-09-20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输电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能指标确定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8729B2 (en) * 2003-09-30 2006-11-21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oration Electrical power control system
CN101572410B (zh) * 2009-06-01 2011-07-27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系统暂态安全稳定模式中元件参与因子识别方法
CN102723710B (zh) * 2012-04-27 2014-06-04 东北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临界机群识别方法
CN102790389B (zh) * 2012-07-27 2014-09-10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暂态稳定裕度概率分布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5951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2579B (zh) 一种提高电网暂态功角稳定性的直流功率紧急控制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Barote et al. VRB modeling for storage in stand-alone wind energy systems
Lipu et al. Battery management, key technologies, methods, issues, and future trends of electric vehicles: A pathway toward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CN103683277A (zh) 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切负荷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CN103746370B (zh) 一种风电场可靠性建模方法
CN105406460B (zh) 基于广域测量信息的机组强励与直流紧急功率支援协调控制方法
CN106682407B (zh) 基于戴维南等值和支路传输功率极限的电压稳定评估方法
CN105024397A (zh) 海上风电经vsc-mtdc输电并网系统的动态模拟系统
CN103065016A (zh) 确定引起直流换相失败的交流系统故障范围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59347A (zh)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3973203A (zh) 一种适用于安全稳定分析的大型光伏电站在线等值建模方法
CN103515951B (zh)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和切负荷暂态功角稳定控制敏感因子计算方法
CN104319760B (zh) 多直流馈入的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02638036B (zh) 一种用于计划安全校核的快速支路过载辅助决策方法
CN105071447A (zh) 一种交直流混联多馈入直流受端电网强度获得方法
CN104332998B (zh) 一种电力系统直流紧急功率调制改善频率安全的控制性能量化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CN109444505A (zh) 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参数学习方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电流检测算法
CN103259287A (zh)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双向并网逆变装置及方法
CN103887792B (zh)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低压配电网建模方法
CN105243230B (zh) 一种计及卸荷电路的直驱风电场的等值建模方法
CN103995948A (zh) 一种基于多项式模型的振荡中心电压预测方法
CN103107546A (zh) 评估多直流落点系统中站点对逆变站电压支撑强度的方法
CN103018583A (zh) 基于mmc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平数选择验证方法
CN106229987A (zh) 一种基于改进的lm算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计算方法
CN105449674A (zh) 航空12脉波逆变器的广义状态空间平均建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4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NAR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enter China Grid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Nan Shui Road Gulo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No. 8 210003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Nari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tate Grid Center China Grid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