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3450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3450B
CN103513450B CN201210210448.7A CN201210210448A CN103513450B CN 103513450 B CN103513450 B CN 103513450B CN 201210210448 A CN201210210448 A CN 201210210448A CN 103513450 B CN103513450 B CN 1035134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frame group
unit according
loading end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04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3450A (zh
Inventor
蔡永裕
王铭典
黄永升
蔡金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104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3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块、第一框组以及至少一黏着层,其中第一框组包括至少一条承载框条,而承载框条包括第一壁体以及连接于第一壁体的承载部,承载部具有一承载面及一与承载面相对的底面,而第一壁体凸出承载面。显示面板配置于承载部的承载面的上方,而黏着层黏合显示面板与承载面。第一壁体从底面往背光模块延伸。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具有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大多包括一液晶面板(liquidpanel)、一背光模块、一前框(frame)以及一外观框壳,其中液晶面板装设在前框与背光模块之间,并具有一显示平面,而显示平面具有一显示区。前框遮盖显示平面的周围区域,并且暴露显示区。
外观框壳围绕液晶面板,且外观框壳通常会遮盖位于显示平面周围区域的前框,以使前框不会裸露于显示区的周围。此外,一般而言,外观框壳通常会经过产品设计而具有特别的外观,以试图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因此,外观框壳不仅具有保护液晶面板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外观美化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能承载显示面板的第一框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块、黏着层以及第一框组,其中第一框组包括至少一个承载框条,而承载框条连接背光模块。承载框条包括承载部以及连接于承载部的第一壁体,而承载部具有一承载面与一相对承载面的底面,其中承载面具有一内侧边缘与一相对于内侧边缘的外侧边缘。显示面板配置于承载面的上方,并遮盖承载面的内侧边缘,而显示面板的侧边平面位于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第一壁体的上半部凸出承载面,而第一壁体的下半部从底面往背光模块延伸。这些黏着层黏合显示面板与承载面。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经由黏着层而黏合在第一框组上,所以第一框组能承载显示面板而不遮盖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可以增加产品设计的弹性,以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多样化的外观。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沿线P-P’剖面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是图1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沿线Q-Q’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
图2C是图2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之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显示装置
110、210第一框组
111、211承载框条
111a、211a承载部
111b、211b、311b第一壁体
120显示面板
121侧边平面
122平面
130组装框组
131组装框条
131a上遮盖板
131b第二壁体
140、240黏着层
150缓冲层
160、260固定胶体
170、270背光模块
171、271框座组
171a、271a壳体
171b、271b容置架
172、272发光组件
172a导光板
172b、272b发光源
172c、272c光学膜片
180锁固件
A1、B1、D1距离
A2角度
C1空洞
E1上遮盖面
M1显示区
M2非显示区
P1、P3、P5上半部
P11、P21、P31顶面
P12内侧平面
P2下半部
P23斜面
P33顶边缘
S1、S3承载面
S11内侧边缘
S12外侧边缘
S2、S4底面
W1承载件
W11第一膜片承载部
W2第二框组
W21第二膜片承载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中沿线P-P剖面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A与图1B,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显示面板120、一背光模块170、一第一框组110以及多个黏着层140。显示面板120位于背光模块170的上方,而第一框组110位于背光模块170周围,例如是位于背光模块170的外侧,并且与背光模块170相连接。
第一框组110包括至少一条连接背光模块170的承载框条111。以图1A为例,第一框组110包括四条承载框条111。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组110所包括的承载框条111可以仅为一条,或是两条、三条或四条以上。各条承载框条111包括一第一壁体111b以及一与第一壁体111b相连接的承载部111a,其中这些承载部111a用以承载显示面板120,并且与显示面板120相连接。
显示面板120具有一显示区M1以及一非显示区M2,其中非显示区M2围绕于显示区M1周围,而显示面板120的图像输出会呈现在显示区M1内。此外,显示面板120可以是液晶面板,但本发明不限定显示面板120仅为液晶面板。
为因应多种尺寸不同的显示面板120,这些承载框条111的长度可随着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120的长度与宽度而有所改变。此外,显示面板12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显示面板12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板、正方形板、正三角形板或六边形板,以至于这些承载框条111的长度也可以随着显示面板120的形状而有所改变。
举例而言,当显示面板120的形状为长方形板时,其中两条承载框条111的长度可以彼此相同,而其中一条承载框条111的长度可以不同于另一条承载框条111的长度,如图1A所示。因此,同一组第一框组110可以包括两种不同长度的承载框条111。当然,当显示面板120的形状为正方形板或正三角形板时,同一组第一框组110也可以只包括单一种长度的承载框条111。
请继续参阅图1B,各个承载部111a具有承载面S1以及相对于承载面S1的底面S2,其中第一壁体111b的上半部P1凸出承载面S1,而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从底面S2往背光模块170延伸,并贴近于背光模块170。
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可采用锁固的方式来与背光模块170相连,以使承载框条111连接背光模块170。详细而言,显示装置100可还包括至少一个锁固件180,例如图1B中的显示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锁固件180,其中锁固件180用于接合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与背光模块170,即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可利用锁固件180来与背光模块170相连。此外,锁固件180可为螺丝钉。
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也可采用胶带黏合或卡榫卡合的方式来与背光模块170相连,所以本发明并不限定只能单用锁固件180来使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与背光模块170相连。另外,须说明的是,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只是承载框条111的其中一个选择性构件,因此,承载框条111也可以不包括任何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而第一壁体111b可与背光模块170相连。例如,第一壁体111b可采用锁固、胶带黏合或卡榫卡合等方式来与背光模块170相连。
显示面板120配置于承载面S1的上方,并且具有一侧边平面121,而承载部111a位在显示面板120与背光模块170之间。承载面S1具有内侧边缘S11以及相对于内侧边缘S11的外侧边缘S12。显示面板120遮盖内侧边缘S11,而侧边平面121位于内侧边缘S11与外侧边缘S12之间,所以显示面板120并无遮盖外侧边缘S12,也即显示面板120局部遮盖承载面S1。
显示面板120可以通过多个黏着层140而固定于第一框组110的上方。详细而言,这些黏着层140覆盖于承载面S1,并且黏合显示面板120与承载面S1,其中这些黏着层140可以是固态胶材、液态胶材或膏状胶材。例如,上述固态胶材可以是双面胶,而膏状胶材例如是紫外光硬化胶。
显示装置100可以还包括多个固定胶体160,而固定胶体160配置于承载面S1上,并用以黏合侧边平面121与承载面S1,以增强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110之间的结合强度。另外,固定胶体160可以沿着其中一侧边平面121而分布,其中固定胶体160的形状可以是长条状(如图1A所示),也可以是点状。
须说明的是,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固定胶体160的数量为多个,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胶体160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个。此外,依据显示装置100的产品需求,显示装置100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胶体160。因此,如上所述,图1A与图1B所示的固定胶体160的形状以及数量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第一壁体111b的上半部P1凸出于承载面S1,即上半部P1为凸出于承载面S1的凸块。上半部P1具有一顶面P11以及一内侧平面P12,其中顶面P11可以是一平面,也可以是一曲面。内侧平面P12与承载面S1相连,详细而言,内侧平面P12与承载面S1相交于一线,而此线即为承载面S1的外侧边缘S12。另外,顶面P11实质上可以与内侧平面P12垂直。
基于上述,由于上半部P1凸出于承载面S1,因此上半部P1可用以阻挡固定胶体160,以降低胶体溢流或脱落的机率,从而维持或提高固定胶体160的黏合质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框条111的顶面P11与显示面板120的平面122实质上齐平。换句话说,顶面P11与平面122实质上是共平面。此外,显示区M1裸露于平面122。
另外,上半部P1可经由产品设计而具有特别的外观,以达到美化装饰的效果。例如,上半部P1可以设计成锯齿状或波浪状的壁体。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显示装置100可以不必加装外观框壳,而第一框组110也能提升外观美化的效果,以试图增加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因此,承载框条111除了可以承载显示面板120之外,还具备外观框壳的功能,从而能取代已知的外观框壳。
请参阅图1B,当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110结合时,为了维持或强化显示面板120与第一框组110之间的结合强度,显示装置100在尺寸规格上会满足下列数学式:
0.35 ≤ D A + B ≤ 0.8
其中A定义为侧边平面121与显示区M1之间的距离A1,B定义为侧边平面121与内侧平面P12之间的距离B1,而D定义为承载面S1在内侧边缘S11与外侧边缘S12之间的长度D1。此外,距离A1相当于侧边平面121至非显示区M2与显示区M1交界处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70可以是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sidetypebacklightmodule)。如图1B所示出,背光模块170配置于承载框条111的承载部111a与第一壁体111b的下半部P2之间,而背光模块170包括一框座组171以及一发光组件172。其中框座组171包括一壳体171a以及一与壳体171a结合的容置架171b,而发光组件172包括一导光板172a、多片光学膜片172c以及一发光源172b。
请参阅图1B,发光组件172装设于容置架171b中,其中导光板172a与发光源172b配置于容置架171b内,而这些光学膜片172c配置于容置架171b上。发光源172b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源172b也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old-CathodeFluorescentLamps,CCFLs),而本发明不限定发光源172b仅为发光二极管或是冷阴极荧光灯。另外,图2B所示的光学膜片172c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片,所以光学膜片172c的数量并不限定是多片。
图1C为图1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后的俯视示意图,其示出显示装置100的承载框条111与显示面板120。请参阅图1C,这些承载框条111分别围绕于显示面板120的四周,并与显示面板120连接。图1C中的这些承载框条111彼此之间相互分离,并且围绕于显示面板120四围。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框组110的其中至少两条承载框条111也可相互连接。举例而言,第一框组110的四条承载框条111可以彼此相连,以形成一矩形框。
此外,第一框组110也可以包括三根彼此相连的承载框条111,而这三根承载框条111可形成一个U形框,并与另一根承载框条111分离。另外,其中两根承载框条111可以彼此相连,以形成一个L型框。因此,必须说明的是,图1A至图1C所示的相互分离的承载框条111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沿线Q-Q剖面所示出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二者结构相似,效果相同,例如显示装置100与200同样都包括显示面板120。以下将仅介绍显示装置100与200二者的差异,而显示装置100与200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叙述。
请参阅图2A与图2B,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一背光模块270,而此背光模块270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70不相同,其中背光模块270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directtypebacklightmodule)。
请参阅图2B,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70包括一发光组件272,其中发光组件272包括多片光学膜片272c以及多个发光源272b,但发光组件272可以不包括任何导光板44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源272b为冷阴极荧光灯管,且发光源272b的数量为多个。
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源272b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且发光源272b不仅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如图1B所示)。所以,图2B所示的发光源272b的数量及种类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另外,图2B所示的光学膜片272c的数量也可以仅为一片,所以光学膜片272c的数量并不限定是多片。
背光模块270包括一框座组271,其中框座组271包括一壳体271a以及一容置架271b。容置架271b包括第二框组W2,而第二框组W2所包括的框条彼此之间可以连接或是彼此分离,并位于第一框组211与发光组件272之间。此外,容置架271b可还包括至少一个承载件W1,承载件W1用来承载显示面板120。详细而言,至少一层黏着层140用以黏合承载件W1与显示面板120,以将显示面板120固定在承载件W1上。如此一来,容置架271b可以用来承载显示面板120。此外,承载件W1具有一第一膜片承载部W11,而第二框组W2具有一第二膜片承载部W21,其中光学膜片272c可以配置在第一膜片承载部W11上与第二膜片承载部W21上。
组装框组130包括至少一条连接背光模块270的组装框条131,其中第一框组210与组装框组130共同围绕于背光模块270的四周,且组装框组130与背光模块270相连接。此外,在图2A中,组装框组130仅包括一条组装框条131。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组装框组130所包括的组装框条131可为两条以上,且组装框组130可包括相互连接的组装框条131,也可包括相互分离的组装框条131。须说明的是,组装框条131也可以更换成承载框条211,也即,显示装置200不一定要包括组装框组130。
组装框条131包括一第二壁体131b以及一上遮盖板131a。上遮盖板131a从第二壁体131b上端往显示面板120延伸,并且遮盖部分显示面板120。第二壁体131b下端往背光模块270延伸,而且可利用锁固方式与背光模块270相连,其中锁固件180可以是螺丝钉。不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壁体131b也可以利用胶带黏合或是卡榫卡合的方式与背光模块270相连,所以本发明并无限定第二壁体131b与背光模块270之间的连接方式。
此外,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缓冲层150,而缓冲层150黏合于上遮盖板131a的下方,并且位于显示面板120与上遮盖板131a之间,以防止显示面板120与上遮盖板131a之间的碰撞。此外,缓冲层150可以是泡棉胶带等软性材料,但本发明并不限定缓冲层150仅为泡棉胶带。
另外,为因应多种尺寸不同的显示面板120,这些组装框条131的长度随着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120的长度与宽度而有所差异。此外,组装框条131的数量与长度也可配合显示面板120的形状而有所变化,而且当组装框条131的数量为多条时,其中一条组装框条131的长度可以相同于另一条组装框条131的长度。
请参阅图2A与图2B,显示面板120也可通过多个固定胶体260来配置于第一框组210的上方。固定胶体260配置于承载面S3上,并黏合侧边平面121与承载面S3,而这些固定胶体26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固定胶体260二者材料可相同,并沿着其中一侧边平面121而分布。此外,有别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胶体160(如图1A所示),固定胶体260的形状为点状。不过,图1A的固定胶体160也可使用于显示装置200,而本发明不限定固定胶体260的数量及形状。
此外,须说明的是,依据各种显示装置的产品需求,显示装置200也可以不需要任何固定胶体260。因此,如上所述,图2A与图2B所示的固定胶体260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2C为图2A中的显示装置在分解后的俯视示意图,其示出显示装置200的承载框条211与显示面板120。。请参阅图2C,其示出一第一框组210、一组装框组130以及一显示面板120。有别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框组110,第一框组210为三个相互连接的承载框条211所形成的U形框。第一框组210围绕于显示面板120的其中三个相连的侧边平面121,并与显示面板120连接,而显示面板120的另外一侧边平面121则是由组装框组130来对应,其中组装框组130可包含至少一条组装框条131。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C所示,第一框组210与组装框组130为相互分离,并且共同形成一围绕于显示面板120四周的框组。然而,在其他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框组210与组装框组130之间也可以是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框组。因此,图2C的第一框组210与组装框组130仅供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框条131数量只有一条。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组装框条131数量可以是多条。当组装框组130包括多条组装框条131时,这些组装框条131可相互连接或是相互分离。此外,依据显示装置200的产品需求,组装框条131也可更换成图1A中的承载框条111。所以,显示装置200也可不需要任何组装框组130。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相似,而显示装置300也包括背光模块,其中此背光模块的发光组件可以是发光组件172或272。不过,显示装置200与300二者之间仍存有差异,其主要在于:第三实施例的上半部P3与第二实施例的上半部P1不同。
基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相似,图3A仅示出显示装置300与200二者的差异之处,而以下将配合图3A来仅说明上述差异之处。至于显示装置200与300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叙述。
请参阅图3A,第一壁体211b的上半部P3具有一顶面P21以及一斜面P23,而顶面P21与斜面P23之间具有一角度A2,而角度A2大于90°,顶面P21的宽度可介于0.5毫米(mm)至3毫米(mm)之间。另外,上遮盖板131a具有一上遮盖面E1,其中顶面P21为上半部P3在最高处的面,并且与上遮盖面E1共平面,如图3A所示。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壁体211b的上半部P3具有顶面P21以及斜面P23,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壁体211b的上半部P3也可以不具有斜面P23。所以,图3A中的上半部P3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图3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相似,而显示装置400也包括背光模块,其发光组件可以是发光组件172或272。不过,显示装置400与300二者之间仍存有差异,其主要在于:第四实施例的上半部P5与第三实施例的上半部P3不同。
基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相似,图3B仅示出显示装置400与300二者的差异之处,而以下将配合图3B来仅说明上述差异之处。至于,显示装置400与300二者相同的特征,则不再重复叙述。
请参阅图3B,第一壁体311b的上半部P5也可以不与背光模块170贴近,而与背光模块170之间形成一空洞C1。另外,第一壁体311b的上半部P5具有一顶面P31,而顶面P31为一倾斜的曲面,并且具有一顶边缘P33,其中顶边缘P33为上半部P5在最高处的边缘。另外,显示面板120具有一平面122,而顶面P31的顶边缘P33与平面122实质上齐平,也即上半部P5在最高处的边缘与平面122共平面,其中显示区M1裸露于平面122。
然而,必须说明的是,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顶面P31为倾斜的曲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顶面P31也可以是为倾斜的平面,而顶面P31的顶边缘P33仍与平面122实质上齐平。因此,图3B中的顶面P31仅供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本发明。
综上所述,显示面板经由黏着层而黏合在第一框组上,所以承载框条能够承载显示面板,从而不会遮盖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即第一框组不会裸露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及非显示区内。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外观框壳不用遮盖位于显示平面周围区域的前框,而本发明可增加产品设计的弹性,以使显示装置具有较多样化的外观,从而提升产品的外观美化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侧边平面;
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框座组以及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配置在所述框座组内;
第一框组,所述第一框组包括至少一承载框条,并且位于所述背光模块的外侧,所述承载框条连接所述背光模块,所述承载框条包括承载部以及与所述承载部连接的第一壁体,其中所述承载部具有承载面及与所述承载面相对的底面,且所述承载部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而所述第一壁体的下半部从所述底面往所述背光模块延伸,所述第一壁体的上半部凸出所述承载面;以及
黏着层,黏合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面;
其中所述框座组包括:
壳体;以及
容置架,所述容置架与所述壳体结合,而所述发光组件装设于所述容置架中,其中所述容置架包括至少一承载件与第二框组,所述显示面板配置于所述承载件的上方,而所述第二框组位于所述第一框组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具有内侧边缘及与所述内侧边缘相对的外侧边缘,所述显示面板配置于所述承载面的上方,并且所述显示面板遮盖所述内侧边缘,所述侧边平面位于所述内侧边缘与外侧边缘之间,而所述侧边平面与所述显示区的距离、所述侧边平面与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承载面在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长度三者满足下列数学式:
0.35 ≤ D A + B ≤ 0.8
其中A为所述侧边平面至所述显示区的距离,B为所述侧边平面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而D为所述承载面在所述内侧边缘与所述外侧边缘之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锁固件,所述锁固件分别接合所述第一壁体的下半部与所述背光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条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黏着层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黏着层分别覆盖在所述承载框条的所述承载面上,并且黏合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承载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条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条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体具有顶面与内侧平面,而所述内侧平面与所述承载面相交于一线,所述线为所述外侧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齐平,而所述显示区裸露于所述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组装框组与缓冲层,而所述组装框组包括至少一组装框条,所述组装框条包括第二壁体以及连接第二壁体的一端的上遮盖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块与上遮盖板之间,且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上遮盖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与所述上遮盖板的上遮盖面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为平面或曲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固定胶体,所述固定胶体配置在所述承载面上,并黏合所述承载部与所述侧边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体的形状为长条状,且所述固定胶体沿着所述侧边平面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胶体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固定胶体的形状为点状,所述固定胶体沿着所述侧边平面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黏着层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黏着层用以黏合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承载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导光板;
至少一发光源,所述发光源配置在所述导光板旁边;以及
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上方,而所述第二框组承载所述光学膜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至少一发光源;以及
至少一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配置在所述发光源的上方,而所述第二框组承载所述光学膜片。
CN201210210448.7A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513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0448.7A CN103513450B (zh)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10448.7A CN103513450B (zh)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50A CN103513450A (zh) 2014-01-15
CN103513450B true CN103513450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896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0448.7A Active CN103513450B (zh) 2012-06-25 2012-06-2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134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7479B (zh) 2014-02-27 2016-11-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CN104879678B (zh) * 2014-02-27 2019-07-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KR102448362B1 (ko) * 2015-12-29 2022-09-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545158B1 (ko) * 2016-10-31 2023-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254953B (zh) * 2016-12-29 2021-02-02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181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60150B1 (ko) * 2008-04-15 2014-1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10060591A (ja) * 2008-09-01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29378B2 (ja) * 2009-12-02 2013-10-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181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450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4075B (zh) 顯示裝置
CN103513450B (zh) 显示装置
CN107728379B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平板液晶显示模组
CN20556048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369900A (zh) 一种拼接屏
KR1016519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N102798095B (zh) 镂空式背板及使用该背板的背光模组
KR20170129950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모듈에 이용되는 양면 점착제 및 테두리 협소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CN102840510B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2840509A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US10371885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62112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EP2837963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CN201973601U (zh) 新型背光模组
CN205318064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49866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65334B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15167033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CN207096639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1935061U (zh) 一种背光结构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10090877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513449B (zh) 显示装置
CN203675421U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柔性电路板以及背光模组
CN207488675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和终端设备
CN206946154U (zh) 扩散膜材涂印黑边的液晶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9 Guangdong,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Innolux Display Group

Address before: 518109 Guangdong, Shenzhen, town, Foxcon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E District, building 4, building 1,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Qunkang Technology (Shenzhen) Limited company

Applicant before: Chimei Optoelectronics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