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1261A -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1261A
CN103501261A CN201310456455.XA CN201310456455A CN103501261A CN 103501261 A CN103501261 A CN 103501261A CN 201310456455 A CN201310456455 A CN 201310456455A CN 103501261 A CN103501261 A CN 103501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terminal
clients
detect
connection st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64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1261B (zh
Inventor
严腾飞
江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564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01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0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1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1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1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其中,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包括: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检测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根据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采用被发明能够实现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随后能够在已建立连接的客户端间进行数据传输,进而解决因不同客户端间无法进行连接以及数据传输,新客户端启用时必须重新引入用户需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用户能够使用的客户端越来越多,并且能够在不同的终端上启用相同类型的客户端,应用相同的功能。
用户在使用某一类客户端时,会出现从一个终端转向另一个终端的情况,相应的,该用户会从一个客户端转向另一个客户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同客户端存储的数据不同,每启用一个新的客户端,用户需要重新将用户需求输入到新的客户端中。而新客户端执行用户需求以获取用户所需要的信息,与之前的客户端执行用户需求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复的,获取的信息部分也是重复的,因此会造成两个客户端的操作以及数据冗余,浪费大量的资源,且使得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延变长,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第一客户端设置在第一终端内,第二客户端设置在第二终端内,包括:检测到存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检查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可选地,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若否,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时,确认本次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时,转到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的操作。
可选地,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已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的查询结果。
可选地,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保持已有连接关系不变;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未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为IMEI号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包括:第一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到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第一客户端设置在第一终端内,第二终端设置在第二终端内;第二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第二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若否,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配置为: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时,确认本次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单元。
可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还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是否已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的查询结果。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还配置为: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保持已有连接关系不变;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未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为IMEI号码。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在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之后,对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两者间建立连接,避免一个终端的客户端与多个不同终端上的客户端建立连接导致的数据传输混乱。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实现了不同客户端间的打通,随后能够在已建立连接(即打通)的客户端间进行数据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提到的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因不同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新客户端启用时必须重新引入用户需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现有技术中,不同终端上的客户端之间由于无法建立连接,导致用户需要重新将用户需求输入到新启用的客户端中,造成新客户端的动作以及数据冗余,浪费大量的资源,且使得实现用户需求的时延变长,效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的处理流程图。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内设置有第一客户端,第二终端内设置有第二客户端。如图1所示,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这一流程起始于步骤S102,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此处的第二终端是代指能够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终端,可以是一个终端,也可以是多个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中以一个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多个终端的情况下,任意一个终端与第一终端的连接建立流程是相类似的,在此无须赘述。第二终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到第一终端,例如有线方式、无线方式,其中,有线方式可以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无线方式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例如蓝牙、wifi、局域网等)进行连接。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简称USB)数据线直接建立连接,使用USB数据线建立连接的方式操作简单易行,USB数据线目前被广泛采用且可识别性高,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数据(例如标识信息)的传输。
当检测到两个终端建立连接之后,执行步骤S104,检测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其他客户端包括第一客户端,还包括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检测完毕后,触发步骤S106,根据检测到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的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在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之后,对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两者间建立连接,避免一个终端的客户端与多个不同终端上的客户端建立连接导致的数据传输混乱。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实现了不同客户端间的打通,随后能够在已建立连接(即打通)的客户端间进行数据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提到的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因不同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新客户端启用时必须重新引入用户需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具体的,参见图1中的步骤S102,用户在第一终端上启动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能够获知到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通过两个终端建立连接时辅助应用软件提供的接口,查询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若不存在,则上述辅助应用软件向第一客户端返回一个空列表,表示不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若存在,则上述辅助应用软件向第一客户端返回当前建立连接的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辅助应用软件提供的接口能够及时提示第一客户端存在可以建立连接的第二客户端,并且操作简单易行,是目前被广泛采用且可识别性高的一种检测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是由用户设置的身份认证信息,还可以是终端入网时为其分配的入网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定。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此终端标识为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以下简称IMEI号码),IMEI号码本身与终端是终身绑定且唯一不变,并且可识别性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IMEI号码为终端标识。
第一客户端接收到返回的终端标识之后,在第一客户端本地数据库中查询是否保存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以便确定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若第一客户端在本地数据库中能够查询到此终端标识,即确认第二客户端曾经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若第一客户端在本地数据库中未能查询到此终端标识,即第二客户端未曾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则需要对第二客户端再次进行连接检测。并且,再次进行的连接检测为检测第二客户端是否已与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
为检测第二客户端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第一客户端向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发送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的查询请求。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为第一终端所对应的服务器。例如,若第一终端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以下简称PC),则第一服务器为PC服务器。第一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发送的查询请求之后,根据查询请求中携带的终端标识,查询是否存在上述终端标识以及与该终端标识相对应的标识信息的记录。
若第一服务器查询到存在上述记录,则第二客户端已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此时第一服务器向第一客户端返回响应消息,并且该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标识第二客户端已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的状态码。若第一服务器无法查询到上述记录,即第二客户端未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第一服务器向第一客户端返回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标识第二客户端未与任何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的状态码。
第一客户端接收到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消息之后,根据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状态码的内容,确定是否继续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具体地,当第一客户端根据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消息确定第二客户端已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第二客户端保持已有连接关系不变,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不再建立连接。当第一客户端根据第一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消息确定第二客户端未曾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在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是客户端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是由用户设置的身份认证信息,还可以是服务器为客户端设置的身份认证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定。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客户端的用户登录的账户信息,该账户信息是用户在客户端中心申请注册的账户,账户信息的申请简单易行,并且每个账户信息可以在多个客户端进行登录。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是服务器生成的一个能作为唯一标识的字符串,例如影子账户。影子账户可以是服务器根据时间、机器标识等信息生成的唯一标识,影子账户也可以是服务器随机生成的一个账户,服务器在生成这个账户之后,检查生成的这个影子账户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服务器重新生成一个影子账户,直到这个账户之前并不存在。影子账户具有不可重复性以及唯一性,每个影子账户仅能够标识一个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能够实现不同终端间的客户端数据传输,还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和终端间的客户端数据传输。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还可以是手机、音乐播放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以便更加清楚简洁地阐述终端与移动终端间的客户端的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和/或第二客户端可以为浏览器客户端、安全卫士客户端、阅读器客户端、媒体播放器客户端等任意相同类型的客户端,还可以为不同类型但执行相同功能的客户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定。此处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客户端,对于客户端本身属性、顺序以及功能并不造成限定,将第一、第二换位指代不同的客户端也可。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可以设置于终端,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同理,第二客户端可以设置于终端,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
基于上文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检测模块210、第二检测模块220以及确定模块230。
现介绍本发明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中各器件或组成的功能以及各部分间的连接关系。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设置于第一终端,第二客户端设置于第二终端。参见图2,第一检测模块210能够检测到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当第一检测模块210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相连接的第二终端时,第一检测模块210触发与其耦合的第二检测模块220。第二检测模块220检测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根据第二检测模块220的检测结果,确定模块230确定第一客户端是否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在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之后,对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两者间建立连接,避免一个终端的客户端与多个不同终端上的客户端建立连接导致的数据传输混乱。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实现了不同客户端间的打通,随后能够在已建立连接(即打通)的客户端间进行数据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提到的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因不同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新客户端启用时必须重新引入用户需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具体地,参见图2,第二检测模块220中至少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21以及第二检测单元222。第一检测模块210检测到存在第二终端连接到第一终端之后,第一检测模块210触发第二检测模块220。经第一检测模块210的触发,第二检测模块220中的第一检测单元221检测第二客户端是否曾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第一检测单元221检测第二客户端是否曾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的具体方式为:第一检测单元221通过在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检测第二客户端是否曾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若第一检测单元221在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到存在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则能够确认第二客户端曾经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若第一检测单元221在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无法查询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则能够确认第二客户端未曾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标识可以是第二终端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是由用户设置的身份认证信息,还可以是终端入网时为其分配的入网标识,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定。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此终端标识为IMEI号码,IMEI本身与终端是终身绑定且唯一不变,并且可识别性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IMEI号码为终端标识。
若根据第一检测单元221的检测结果,第二客户端曾经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确定模块230确定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之间本次的连接建立完成。若根据检测结果,第二客户端不曾与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则触发第二检测模块220中的第二检测单元222。
第二检测单元222经触发后,查询第二客户端是否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具体地,第二检测单元222向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发送携带有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的查询请求。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接收到上述查询请求之后,查询是否存在上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以及与该终端标识相对应的标识信息的记录。
若第一服务器查询到存在上述终端标识以及与该终端标识相对应的标识信息的记录,则能够确定第二客户端已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此时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检测单元222返回响应消息,并且该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标识第二客户端已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的状态码。若第一服务器无法查询到上述记录,则第二客户端未曾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检测单元222返回携带有标识第二客户端未与任何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的状态码的响应消息。
第二检测单元222接收第一服务器反馈的查询结果后,触发确定模块230。确定模块230根据第二检测单元222接收到的查询结果执行不同操作。若根据上述查询结果,第二客户端已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确定模块230保持第二客户端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关系不变,第一客户端不与第二客户端建立连接。若根据上述查询结果,第二客户端未曾与除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确定模块230确定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是客户端的身份认证信息,可以是由用户设置的身份认证信息,还可以是服务器为客户端设置的身份认证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定。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一客户端的用户登录的账户信息,该账户信息是用户在客户端中心申请注册的账户,账户信息的申请简单易行,并且每个账户信息可以在多个客户端进行登录。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是服务器生成的一个能作为唯一标识的字符串,例如影子账户。影子账户可以是服务器根据时间、机器标识等信息生成的唯一标识,影子账户也可以是服务器随机生成的一个账户,服务器在生成这个账户之后,检查生成的这个影子账户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服务器重新生成一个影子账户,直到这个账户之前并不存在。影子账户具有不可重复性以及唯一性,每个影子账户仅能够标识一个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除能够实现不同终端间的客户端数据传输,还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和终端间的客户端数据传输。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还可以是手机、音乐播放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以便更加清楚简洁地阐述终端与移动终端间的客户端的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和/或第二客户端可以为浏览器客户端、安全卫士客户端、阅读器客户端、媒体播放器客户端等任意相同类型的客户端,还可以为不同类型但执行相同功能的客户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此加以限定。此处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客户端,对于客户端本身属性、顺序以及功能并不造成限定,将第一、第二换位指代不同的客户端也可。即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客户端可以是设置于终端,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同理,第二客户端可以设置于终端,也可以设置于移动终端。
实施例一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流程图,用于支持上述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将上述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阐述得更清楚明白。如图3所示,本例中选择PC作为第一终端,手机为第二终端,客户端为浏览器客户端,手机助手作为辅助应用软件,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为手机的IMEI号码。为方便辨识第一客户端与第二客户端,在本例中,第一客户端被称为PC浏览器,第二客户端被称为手机浏览器。
参见图3,PC用户启动PC浏览器之后,触发步骤1,PC浏览器向手机助手发送查询请求,通过手机助手及时查询是否存在手机连接到PC。手机助手收到PC浏览器发送的查询请求,执行步骤2。
在步骤2中,当手机助手未检测到手机连接到PC,则向PC浏览器返回一个空列表,表示不存在与PC连接的手机。当手机助手检测到存在手机连接到PC,则向PC浏览器返回当前连接PC的手机的IMEI号码。
如图3中的步骤3所示,手机通过USB数据线连接到PC。手机连接到PC之后,手机助手检测到该手机,并将该手机的IMEI号码返回PC浏览器。PC浏览器接收到手机助手返回的IMEI号码之后,在PC浏览器本地数据库中查询是否保存有该手机的IMEI号码,以便确定手机浏览器是否曾经与PC浏览器建立连接。若PC浏览器在本地数据库中能够查询到此IMEI号码,即确认手机浏览器曾经与PC浏览器建立连接,则PC浏览器与手机浏览器建立连接。若PC浏览器在本地数据库中未能查询到此IMEI号码,即手机浏览器未曾与PC浏览器建立连接,则需要对手机浏览器再次进行连接检测。并且,再次进行的连接检测为检测手机浏览器是否已与除PC浏览器之外的其他浏览器建立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实际情况步骤3与步骤1、2之间不必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如图3中步骤4所示,为检测手机浏览器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浏览器间的连接状态,PC浏览器向PC服务器发送携带有手机IMEI号码的查询请求。PC服务器接收到PC浏览器发送的查询请求之后,查询是否存在上述查询请求中所携带的IMEI号码以及与该IMEI号码对应的标识信息的记录,并执行如图3中的步骤5,向PC浏览器返回查询结果。
具体地,若PC服务器查询到存在上述IMEI号码以及标识信息的记录,则手机浏览器已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浏览器建立连接,此时PC服务器向手机浏览器返回响应消息,并且该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标识手机浏览器已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浏览器建立连接的状态码。若PC服务器无法查询到上述记录,则手机浏览器未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浏览器建立连接,则PC服务器向PC浏览器返回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标识手机浏览器未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浏览器建立连接的状态码。
PC浏览器接收到PC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消息之后,根据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状态码的内容,确定是否继续与手机浏览器建立连接。具体地,当PC浏览器根据PC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消息确定手机浏览器已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浏览器建立连接,则手机浏览器保持已有连接关系不变,PC浏览器与手机浏览器之间不再建立连接。当PC浏览器根据PC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消息确定手机浏览器未曾与除PC浏览器外的其他客户端建立连接,则PC浏览器与手机浏览器建立连接。
根据上述任意一个优选实施例或多个优选实施例的组合,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在检测到存在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之后,对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两者间建立连接,避免一个终端的客户端与多个不同终端上的客户端建立连接导致的数据传输混乱。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实现了不同客户端间的打通,随后能够在已建立连接(即打通)的客户端间进行数据传输,解决了现有技术提到的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因不同客户端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新客户端启用时必须重新引入用户需求,从而导致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公开了A1、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第一客户端设置在第一终端内,第二客户端设置在第二终端内,包括:
检测到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
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A2、根据权利要求A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A3、根据权利要求A2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A4、根据权利要求A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若否,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A5、根据权利要求A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时,确认本次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时,转到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的操作。
A6、根据权利要求A2至A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已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的查询结果。
A7、根据权利要求A6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
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保持已有连接关系不变;
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未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A8、根据权利要求A1至A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
A9、根据权利要求A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为IMEI号码。
A10、根据权利要求A1至A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公开了B11、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到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第一客户端设置在第一终端内,第二客户端设置在第二终端内;
第二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B12、根据权利要求B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第二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B13、根据权利要求B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B14、根据权利要求B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若否,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B15、根据权利要求B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还配置为: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时,确认本次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单元。
B16、根据权利要求B12至B15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还配置为:
向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接收所述第一服务器反馈是否已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的查询结果。
B17、根据权利要求B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还配置为:
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保持已有连接关系不变;
若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客户端未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则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B18、根据权利要求B11至B17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为移动终端。
B19、根据权利要求B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为IMEI号码。
B20、根据权利要求B11至B19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第一客户端设置在第一终端内,第二客户端设置在第二终端内,包括:
检测到存在与所述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
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包括: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若否,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包括: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时,确认本次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时,转到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的操作。
6.一种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到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其中,第一客户端设置在第一终端内,第二客户端设置在第二终端内;
第二检测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终端的第二客户端与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连接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第二检测单元,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与除所述第一客户端外的其他客户端间的连接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二客户端是否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配置为:
在所述第一客户端的数据库中查询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标识;
若是,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若否,则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还配置为: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曾经与所述第一客户端间建立连接时,确认本次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和所述第二客户端间建立连接;
当确认所述第二客户端未曾与所述第一客户端建立连接时,触发所述第二检测单元。
CN201310456455.XA 2013-09-29 2013-09-29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3501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6455.XA CN103501261B (zh) 2013-09-29 2013-09-29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6455.XA CN103501261B (zh) 2013-09-29 2013-09-29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1261A true CN103501261A (zh) 2014-01-08
CN103501261B CN103501261B (zh) 2017-12-26

Family

ID=4986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6455.XA Active CN103501261B (zh) 2013-09-29 2013-09-29 客户端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012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460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塞舌尔商元鼎音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传输装置及其执行语音助理程序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826A (zh) * 2004-07-05 2005-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用户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
CN101452489A (zh) * 2008-12-18 2009-06-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器信息的同步方法及其终端
CN102983942A (zh) * 2012-11-28 2013-03-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181118A (zh) * 2010-11-01 2013-06-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在中央数据库中识别的现有连接建立会话的网络节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826A (zh) * 2004-07-05 2005-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用户建立会话连接的方法
CN101452489A (zh) * 2008-12-18 2009-06-1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浏览器信息的同步方法及其终端
CN103181118A (zh) * 2010-11-01 2013-06-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在中央数据库中识别的现有连接建立会话的网络节点
CN102983942A (zh) * 2012-11-28 2013-03-2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460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塞舌尔商元鼎音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传输装置及其执行语音助理程序的方法
CN108874460B (zh) * 2017-05-11 2022-12-02 达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传输装置及其执行语音助理程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1261B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3843B (zh) 一种用户登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448781B2 (en) Application installer transmission system, server, and program
CN102143243B (zh) 动态路由处理方法和装置及其家庭网关
CN103607427A (zh) 信息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09408132A (zh) 一种配置文件处理方法及服务器、用户终端、存储介质
CN105337787A (zh) 一种多服务器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69143A (zh) 资料分享方法、装置、客户端和服务器
CN104253741A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3747010A (zh) 一种通过移动终端控制pc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3364853B (zh) 一种业务服务系统、业务请求方法及网关设备
CN10350133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49118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932238A (zh) 一种跨域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067465B (zh) 文件分享方法及系统
CN105100238A (zh) 签到方法及装置
CN104410679B (zh) 分享文件/文件夹的提取方法、客户端、服务器以及系统
CN109391658B (zh) 一种账号数据同步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终端
CN104143110A (zh) 带网址信息的二维码生成方法
CN105610934A (zh) 数据请求并发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50133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4346460A (zh) 进行文件下载的方法、装置及浏览器客户端
CN10350133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04050407A (zh) 一种移动终端控制pc操作的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N103944990A (zh) 一种基于二级域名实现支持多账户的方法及服务器
US10375141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URL and associated serve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2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room 112, block D, 28 new street, new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