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5977B -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5977B
CN103495977B CN201310456167.4A CN201310456167A CN103495977B CN 103495977 B CN103495977 B CN 103495977B CN 201310456167 A CN201310456167 A CN 201310456167A CN 103495977 B CN103495977 B CN 1034959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mtd
msub
mmultiscripts
coordinat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561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5977A (zh
Inventor
陈友东
谷平平
季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561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95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95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5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5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5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B25J9/1607Calculation of inertia, jacobian matrixes and inver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首先锁定所有的关节以使6R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固定,然后对这种结构中的连杆进行分析,找出力和力矩对于各个连杆坐标系的平衡关系,最后为了保持机器人连杆系统的静态平衡,计算出需要对各关节依次施加多大的力矩,通过这种方法求出为了使末端执行器支承住某个负载所需的一组关节驱动力矩。识别未知负载时,分别在6R型工业机器人空载和附加有未知负载时,利用6R型工业机器人各个关节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的各个关节驱动力矩,进而计算出负载。本发明的优点为:不需要额外附加力和力矩传感器来测量机器人的关节力和关节驱动力矩,并无需预先知道机器人各个连杆的质量和质心等惯性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工业生产中,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搬运、焊接、喷漆、装配等领域。当工业机器人作用于不同的负载时,由于机器人驱动装置的输出功率与负载不匹配,不可避免的要引起振动,导致机器人的自身磨损并造成操作误差,降低机器人作业的精确性与安全性。随着工业机器人向着更加轻质结构的方向发展,机器人负载对执行机构所需的驱动力矩的贡献越来越大,对机器人的振动及精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实时识别机器人作用的负载,以调整工业机器人的驱动装置的各个参数,控制机器人输出功率与负载的相匹配。
机器人负载识别就是利用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基于模型的参数识别方法辨识出机器人所作用的负载的质量,为调整机器人的各项参数与负载匹配做准备。目前对机器人负载识别的研究比较少。Paul[1]提出了两种在机械臂处于静止状态时确定负载质量的方法,一种方法需要知道关节力矩的信息,另一种方法需要知道腕部的力和力矩的信息。Coiffet[2]利用关节力矩传感估计处于静止状态的机器人的负载质量和质心。Mukerjee[3]和Mukerjee与Ballard[4]利用传感器在动力学的基础上对机械臂负载进行识别,在识别过程中允许进行一般的运动。Olsen与Bekey[5]假定所有的力和力矩传感都在腕部来识别负载。Christopher G.Atkeson[6]在机器人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力和力矩传感器分别对机器人进行了动态和静态的负载识别,并且发现静态识别结果优于动态识别的结果。JAN SWEVERS和WALTER VERDONCK[7]基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激励的工业机器人有效载荷的识别方法。虽然上述研究都对机器人负载进行了识别,但这些研究都基于附加额外的力和力矩传感器来测得机器人的关节力和力矩,并且要以识别机器人的动态模型各个参数为先验条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采用附加传感器进行辨识并不是比较好的方法,因为对机器人来说,增加额外的传感器不但成本昂贵,而且会额外增加机器人本身的重量,会对识别造成一定的误差,有时候也是无法实现的。
参考文献[1]:Paul,R.P.Robot manipulators:mathematics,programming,andcontrol.Cambridge:MIT Press,1981;
参考文献[2]:Coiffet,P.Robot technology: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vol.2.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3;
参考文献[3]:Mukerjee,A.Adaptation in biological sensory-motor systems:amodel for robotic control.Proc.SPIE Conf.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ComputerVision,Vol.521.Cambridge,Mass,1984;
参考文献[4]:Mukerjee,A,and Ballard,D.H.Self-calibration in robotmanipulators.Proc.IEEE Conf.Robotics and Automation pp.1050-1057,Mar1985;
参考文献[5]:Olsen,H.B.,and Bekey,G.A.Identification of parameters inmodels of robots with rotary joints.Proc.IEEE Conf.Robotics and Automation,pp.1045-1050,Mar1985;
参考文献[6]:C.G.Atkeson,C.H.An and J.M.Hollerbach,Estimation of inertialparameters of manipulator loads and links,Int.J.of Robotics Research,1986,Vol.5(3),pp.101-119;
参考文献[7]:J.Swevers,W.VerdonckE,and J.D.Schutter.Dynamic ModelIdent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Robots.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pp.58-71,October2007。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从工业生产的实用角度出发,对以6R型工业机器人模型为基础,通过静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步骤1:根据D-H方法,建立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
6R型工业机器人是指全部关节为转动关节的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6R型工业机器人可视为由连杆和关节组成。在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中,将固定基座设为连杆0,然后由基座一侧到末端执行器一侧的各个可动连杆按照1、2、3、4、5、6的顺序依次编号,由基座一侧到末端执行器一侧的各个关节也按照1、2、3、4、5、6的顺序进行编号。为了描述每个连杆与相邻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在每个连杆上固定一个连杆坐标系,根据连杆坐标系所在的连杆的编号对连杆坐标系命名,因此固定在连杆i上的连杆坐标系为坐标系{i},坐标系{i}为Oi(xi,yi,zi),i=0、1、2、3、4、5、6;则根据D-H方法建立连杆坐标系的具体方法如下:
A、找出各个关节的关节轴,以相邻两个关节轴i与i+1的交点,或关节轴i与i+1的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i=1、2、3、4、5;连杆坐标系{i}的zi轴沿关节轴i的指向;当关节轴i与i+1的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时,连杆坐标系{i}的xi轴沿关节轴i与i+1公垂线的指向;当关节轴i与i+1的交点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时,连杆坐标系{i}的xi轴垂直于关节轴i与i+1所在的平面;连杆坐标系{i}的yi轴则可按照右手原则确定,使yi=zi×xi;而连杆6作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连杆,连杆坐标系{6}的原点O6以及x6轴的方向可任意选取;连杆坐标系{6}的z6轴同样沿关节轴6的指向;连杆坐标系{6}的y6轴是按右手原则确定。
B、建立固定于6R型工业机器人基座上的连杆坐标系{0};
当6R型工业机器人中关节1的关节变量为0时,规定连杆坐标系{0}与连杆坐标系{1}重合;
步骤2:获得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间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齐次变换矩阵;
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变换,是由绕xi-1旋转αi-1角、再沿着旋转后坐标系的xi-1轴平移ai-1、再绕平移后的坐标系的Zi-1轴旋转θi角、最后再沿旋转后的坐标系的Zi-1轴平移di合成的,i=1、2、3、4、5、6;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坐标系间的齐次变换矩阵为:
T i i - 1 = Rot x ( α i - 1 ) Trans x ( α i - 1 ) Rot z ( θ i ) Trans z ( d i ) = cos θ i - sin θ i 0 a i - 1 sin θ i cos α i - 1 cos θ i c osα i - 1 - sin α i - 1 - sin α i - 1 d i sin θ i sin α i - 1 cos θ i sin α i - 1 cos α i - 1 cos i - 1 d i 0 0 0 1 = R i i - 1 P i i - 1 0 0 0 1 - - - ( 1 )
式(1)中,i=1、2、3、4、5、6;αi-1、ai-1、θi、di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参数,αi-1为连杆转角,表示绕xi-1轴,从zi-1轴旋转到zi轴的角度;ai-1为连杆长度,表示沿xi-1轴,从zi-1轴移动到zi轴的距离;θi为关节角,表示绕zi轴,从xi-1轴旋转到xi轴的角度;di为连杆偏距,表示沿zi轴,从xi-1轴移动到xi轴的距离;在以上定义的4个连杆参数中,对于旋转关节,θi表示关节动作的关节变量;i- i 1R为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旋转矩阵,i-1Pi为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坐标系{i-1}的平移矩阵;
对6R型工业机器人进行正向运动学求解可以得到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座连杆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
0T60T1 1T2 2T3 3T4 4T5 5T6                   (2)
步骤3:建立6R型工业机器人中各连杆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
以6R型工业机器人中一个连杆i为对象进行静力分析,当连杆i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连杆i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f i i - f i + 1 i + m i i g = 0 M i i - M i + 1 i - P i + 1 i × f i + 1 i + P ci i × m i i g = 0 - - - ( 3 )
其中,i=1、2、3、4、5;fi为连杆i-1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ifi为fi在坐标系{i}中的矢量;Mi为连杆i-1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矩,iMi为Mi在坐标系{i}中的矢量;mig为连杆i的重力,imig为坐标系{i}中连杆i的重力矢量,g为重力加速度;Pci为连杆i的质心位置,iPci为连杆i的质心在坐标系{i}中的位置矢量;iPi+1为坐标系{i+1}相对于坐标系{i}的平移矩阵;
为便于从高编号连杆向低编号连杆进行迭代求解,用坐标系{i+1}和坐标系{0}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进行变换,对式(3)进行整理,得到相邻连杆间的静力“传递”表达式:
f i i = f i + 1 i - m i i g = R i + 1 i + 1 i f i + 1 - Rm i 0 i g M i i = R i + 1 i + 1 i M i + 1 + P i + 1 i × ( R i + 1 i + 1 i f i + 1 ) - P ci i × ( Rm i 0 i g ) - - - ( 4 )
其中,为坐标系{i+1}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为坐标系{0}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
对于连杆6来说,连杆6的重力为m6g,包含末端执行器的重力;设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为mg;通过坐标系{0}与坐标系{6}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得到连杆6在坐标系{6}中的重力矢量为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在坐标系{6}中的重力矢量为 即为坐标系{6}相对于坐标系{0}的旋转矩阵;设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在坐标系{6}中的质心偏移量为l,则连杆6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f 6 6 + ( Rmg 6 0 ) + ( Rm 6 6 0 g ) = 0 M 6 6 + ( ( Rmg 6 0 ) × l ( Rm 6 6 0 g ) × P c 6 6 ) = 0 - - - ( 5 )
其中,6f6为在坐标系{6}中连杆5施加在连杆6上的力;6M6为在坐标系{6}中连杆5施加在连杆6上的力矩;6Pc6为连杆6的质心在坐标系{6}中的位置矢量;
将式(5)代入式(4),从连杆6坐标系{6}到坐标系{1}依次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作用于各个连杆上的力和力矩;
步骤4: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中保持各连杆平衡的关节驱动力矩;
各个连杆对应的关节驱动力矩τi为:
τi=iMi·izi=iMi Tizi             (6)
式(6)中,i=1、2、3、4、5、6;izi为坐标系{i}中关节轴i的zi矢量;
则由式(1)和式(6)可得:
τi=Ximg+Yi                    (7)
其中,符号Xi为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中与负载mg有关的系数,Xi与6R型工业机器人的D-H参数及位姿有关;Yi表示τi中与各连杆重力有关、与负载mg无关的项;
当6R型工业机器人在某一位姿下空载时,根据式(7)可得到机器人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空为:
τi空=Yi             (8)
在6R型工业机器人所处的位姿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附加负载mg时,根据式(7)可得到机器人附加负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载为:
τi载=Ximg+Yi                 (9)
根据式(8)和(9)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在末端执行器附加有负载mg时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的差值Δτi为:
Δτii载i空=Ximg              (10)
则根据式(10)可以得到负载质量m为:
m = Δτ i X i g - - - ( 11 )
从式(11)可以看出,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的质量与连杆的质量、质心等惯性参数无关;
上述Δτi通过下述方法得到:
6R型工业机器人的每个关节分别由一个伺服电机来驱动;设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为τM,减速比为iM,传动效率为ηM;设关节i处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为τMi,减速比为iMi,传动效率为ηMi,i=1、2、3、4、5、6;则根据电机拖动原理,机器人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输出转矩τMi为:则有:τiMiiMiηMi,由式(10)可得到:
ΔτiMi载iMiηMiMi空iMiηMi=ΔτMiiMMi     (12)
其中,ΔτMi表示机器人在末端执行器附加有负载mg时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的差值;τMi载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附加负载mg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τMi空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
由式(11)和(12),得到负载的质量为:
m = Δτ Mi i Mi η Mi X i g - - - ( 13 )
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可以从电机的控制器上直接得到,无需附加额外的力和力矩传感器来测量,减速比与传动效率均可从设备型号上得知,系数Xi可由机器人D-H参数及机器人位姿计算得到;
由此通过式(13)可分别得到6个负载质量值;因此针对不同型号不同参数的6R型工业机器人,通过验证已知负载的实际质量与通过上述方法识别得到的6个负载质量值进行对比,选取最接近实际负载质量值所对应的关节的数据作为当前型号6R型工业机器人后续再次进行未知负载识别运算时所应用的数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负载识别方法简单,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负载质量;
2、本发明负载识别方法实用,不需要附加额外的传感器,并无需预先识别6R型工业机器人的各个惯性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的实施步骤;
图2为本发明中6R型工业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6R型工业机器人连杆坐标系;
图4为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之间的作用力与作用力矩的受力分析和平衡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如图1所示,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步骤1:根据D-H方法,建立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
如图2所示,6R型工业机器人是指全部关节为转动关节的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6R型工业机器人可视为由连杆和关节组成。在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中,将固定基座设为连杆0,然后由基座一侧到末端执行器一侧的各个可动连杆按照1、2、3、4、5、6的顺序依次编号,由基座一侧到末端执行器一侧的各个关节也按照1、2、3、4、5、6的顺序进行编号。为了描述每个连杆与相邻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在每个连杆上固定一个连杆坐标系,根据连杆坐标系所在的连杆的编号对连杆坐标系命名,因此固定在连杆i上的连杆坐标系为坐标系{i},坐标系{i}为Oi(xi,yi,zi),i=0、1、2、3、4、5、6;则根据D-H方法建立连杆坐标系的具体方法如下:
A、找出各个关节的关节轴,以相邻两个关节轴i与i+1的交点,或关节轴i与i+1的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i=1、2、3、4、5;连杆坐标系{i}的zi轴沿关节轴i的指向;当关节轴i与i+1的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时,连杆坐标系{i}的xi轴沿关节轴i与i+1公垂线的指向;当关节轴i与i+1的交点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时,连杆坐标系{i}的xi轴垂直于关节轴i与i+1所在的平面;连杆坐标系{i}的yi轴则可按照右手原则确定,使yi=zi×xi;而连杆6作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连杆,连杆坐标系{6}的原点O6以及x6轴的方向可任意选取;连杆坐标系{6}的z6轴同样沿关节轴6的指向;连杆坐标系{6}的y6轴是按右手原则确定。
B、建立固定于6R型工业机器人基座上的连杆坐标系{0};
当6R型工业机器人中关节1的关节变量为0时,规定连杆坐标系{0}与连杆坐标系{1}重合;
根据上述方法建立的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如图3所示。
步骤2:获得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间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齐次变换矩阵;
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变换,是由绕xi-1旋转αi-1角、再沿着旋转后坐标系的xi-1轴平移ai-1、再绕平移后的坐标系的zi-1轴旋转θi角、最后再沿旋转后的坐标系的zi-1轴平移di合成的,i=1、2、3、4、5、6;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坐标系间的齐次变换矩阵为:
T i i - 1 = Rot x ( α i - 1 ) Trans x ( α i - 1 ) Rot z ( θ i ) Trans z ( d i ) = cos θ i - sin θ i 0 a i - 1 sin θ i cos α i - 1 cos θ i c osα i - 1 - sin α i - 1 - sin α i - 1 d i sin θ i sin α i - 1 cos θ i sin α i - 1 cos α i - 1 cos i - 1 d i 0 0 0 1 = R i i - 1 P i i - 1 0 0 0 1 - - - ( 1 )
式(1)中,i=1、2、3、4、5、6;αi-1、ai-1、θi、di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参数,αi-1为连杆转角,表示绕xi-1轴,从zi-1轴旋转到zi轴的角度;ai-1为连杆长度,表示沿xi-1轴,从zi-1轴移动到zi轴的距离;θi为关节角,表示绕zi轴,从xi-1轴旋转到xi轴的角度;di为连杆偏距,表示沿zi轴,从xi-1轴移动到xi轴的距离;在以上定义的4个连杆参数中,对于旋转关节,θi表示关节动作的关节变量;为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旋转矩阵,i-1Pi为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坐标系{i-1}的平移矩阵;
对6R型工业机器人进行正向运动学求解可以得到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座连杆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
0T60T1 1T2 2T3 3T4 4T5 5T6             (2)
步骤3:建立6R型工业机器人中各连杆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
如图4所示,以6R型工业机器人中一个连杆i为对象进行静力分析,当连杆i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连杆i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f i i - f i + 1 i + m i i g = 0 M i i - M i + 1 i - P i + 1 i × f i + 1 i + P ci i × m i i g = 0 - - - ( 3 )
其中,i=1、2、3、4、5;fi为连杆i-1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ifi为fi在坐标系{i}中的矢量;Mi为连杆i-1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矩,iMi为Mi在坐标系{i}中的矢量;mig为连杆i的重力,imig为坐标系{i}中连杆i的重力矢量,g为重力加速度;Pci为连杆i的质心位置,iPci为连杆i的质心在坐标系{i}中的位置矢量;iPi+1为坐标系{i+1}相对于坐标系{i}的平移矩阵;
为便于从高编号连杆向低编号连杆进行迭代求解,用坐标系{i+1}和坐标系{0}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进行变换,对式(3)进行整理,得到相邻连杆间的静力“传递”表达式:
f i i = f i + 1 i - m i i g = R i + 1 i + 1 i f i + 1 - Rm i 0 i g M i i = R i + 1 i + 1 i M i + 1 + P i + 1 i × ( R i + 1 i + 1 i f i + 1 ) - P ci i × ( Rm i 0 i g ) - - - ( 4 )
其中,为坐标系{i+1}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为坐标系{0}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
对于连杆6来说,连杆6的重力为m6g,包含末端执行器的重力;设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为mg;通过坐标系{0}与坐标系{6}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得到连杆6在坐标系{6}中的重力矢量为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在坐标系{6}中的重力矢量为 即为坐标系{6}相对于坐标系{0}的旋转矩阵;设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在坐标系{6}中的质心偏移量为l,则连杆6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f 6 6 + ( Rmg 6 0 ) + ( Rm 6 6 0 g ) = 0 M 6 6 + ( ( Rmg 6 0 ) × l ( Rm 6 6 0 g ) × P c 6 6 ) = 0 - - - ( 5 )
其中,6f6为在坐标系{6}中连杆5施加在连杆6上的力;6M6为在坐标系{6}中连杆5施加在连杆6上的力矩;6Pc6为连杆6的质心在坐标系{6}中的位置矢量;
将式(5)代入式(4),从连杆6坐标系{6}到坐标系{1}依次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作用于各个连杆上的力和力矩;
步骤4: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中保持各连杆平衡的关节驱动力矩;
各个连杆对应的关节驱动力矩τi为:
τi=iMi·izi=iMi Tizi              (6)
式(6)中,i=1、2、3、4、5、6;izi为坐标系{i}中关节轴i的zi矢量;
则由式(1)和式(6)可得:
τi=Ximg+Yi               (7)
其中,符号Xi为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中与负载mg有关的系数,Xi与6R型工业机器人的D-H参数及位姿有关;Yi表示τi中与各连杆重力有关、与负载mg无关的项;
当6R型工业机器人在某一位姿下空载时,根据式(7)可得到机器人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空为:
τi空=Yi             (8)
在6R型工业机器人所处的位姿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附加负载mg时,根据式(7)可得到机器人附加负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载为:
τi载=Ximg+Yi                  (9)
根据式(8)和(9)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在末端执行器附加有负载mg时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的差值Δτi为:
Δτii载i空=Ximg                 (10)
则根据式(10)可以得到负载质量m为:
m = Δτ i X i g - - - ( 11 )
从式(11)可以看出,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的质量与连杆的质量、质心等惯性参数无关;
上述Δτi通过下述方法得到:
6R型工业机器人的每个关节分别由一个伺服电机来驱动;设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为τM,减速比为iM,传动效率为ηM;设关节i处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为τMi,减速比为iMi,传动效率为ηMi,i=1、2、3、4、5、6;则根据电机拖动原理,机器人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输出转矩τMi为:则有:τiMiiMiηMi,由式(10)可得到:
ΔτiMi载iMiηMiMi空iMiηMi=ΔτMiiMiηMi   (12)
其中,ΔτMi表示机器人在末端执行器附加有负载mg时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的差值;τMi载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附加负载mg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τMi空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
由式(11)和(12),可得到负载的质量为:
m = Δτ Mi i Mi η Mi X i g - - - ( 13 )
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可以从电机的控制器上直接得到,无需附加额外的力和力矩传感器来测量,减速比与传动效率均可从设备型号上得知,系数Xi可由机器人D-H参数及机器人位姿计算得到;
由此通过式(13)可分别得到6个负载质量值;因此针对不同型号不同参数的6R型工业机器人,通过验证已知负载的实际质量与通过上述方法识别得到的6个负载质量值进行对比,选取最接近实际负载质量值所对应的关节的数据作为当前型号6R型工业机器人后续再次进行未知负载识别运算时所应用的数据。例如:测得负载实际质量为200kg,通过上述方法得到关节轴1~6所对应的6个负载质量值分别为198、183、199、203、0、-200.3;因此,除去其中不合理数据0与-200.3后,在剩余数据中选取最接近实际负载质量值的199所对应的关节轴3的数据作为此6R型工业机器人后续再次进行负载识别运算的数据。

Claims (1)

1.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步骤1:根据D-H方法,建立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
6R型工业机器人是指全部关节为转动关节的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6R型工业机器人可视为由连杆和关节组成;在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中,将固定基座设为连杆0,然后由基座一侧到末端执行器一侧的各个可动连杆按照1、2、3、4、5、6的顺序依次编号,由基座一侧到末端执行器一侧的各个关节也按照1、2、3、4、5、6的顺序进行编号;为了描述每个连杆与相邻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在每个连杆上固定一个连杆坐标系,根据连杆坐标系所在的连杆的编号对连杆坐标系命名,因此固定在连杆i上的连杆坐标系为坐标系{i},坐标系{i}为Oi(xi,yi,zi),i=0、1、2、3、4、5、6;则根据D-H方法建立连杆坐标系的具体方法如下:
A、找出各个关节的关节轴,以相邻两个关节轴i与i+1的交点,或关节轴i与i+1的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i=1、2、3、4、5;连杆坐标系{i}的zi轴沿关节轴i的指向;当关节轴i与i+1的公垂线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时,连杆坐标系{i}的xi轴沿关节轴i与i+1公垂线的指向;当关节轴i与i+1的交点与关节轴i的交点作为连杆坐标系{i}的原点Oi时,连杆坐标系{i}的xi轴垂直于关节轴i与i+1所在的平面;连杆坐标系{i}的yi轴则可按照右手原则确定,使yi=zi×xi;而连杆6作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连杆,连杆坐标系{6}的原点O6以及x6轴的方向可任意选取;连杆坐标系{6}的z6轴同样沿关节轴6的指向;连杆坐标系{6}的y6轴是按右手原则确定;
B、建立固定于6R型工业机器人基座上的连杆坐标系{0};
当6R型工业机器人中关节1的关节变量为0时,规定连杆坐标系{0}与连杆坐标系{1}重合;
步骤2:获得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间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齐次变换矩阵;
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变换,是由绕xi-1旋转αi-1角、再沿着旋转后坐标系的xi-1轴平移ai-1、再绕平移后的坐标系的Zi-1轴旋转θi角、最后再沿旋转后的坐标系的Zi-1轴平移di合成的,i=1、2、3、4、5、6;根据步骤1中建立的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中相邻连杆坐标系间的齐次变换矩阵为:
T i i - 1 = Rot x ( α i - 1 ) Trans x ( a i - 1 ) Rot z ( θ i ) Trans z ( d i ) = cos θ i - sin θ i 0 a i - 1 sin θ i cos α i - 1 cos θ i cos α i - 1 - sin α i - 1 - sin α i - 1 d i sin θ i sin α i - 1 cos θ i sin α i - 1 cos α i - 1 cos α i - 1 d i 0 0 0 1 = R i i - 1 P i i - 1 0 0 0 1 - - - ( 1 )
式(1)中,i=1、2、3、4、5、6;αi-1、ai-1、θi、di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连杆参数,αi-1为连杆转角,表示绕xi-1轴,从zi-1轴旋转到zi轴的角度;ai-1为连杆长度,表示沿xi-1轴,从zi-1轴移动到zi轴的距离;θi为关节角,表示绕zi轴,从xi-1轴旋转到xi轴的角度;di为连杆偏距,表示沿zi轴,从xi-1轴移动到xi轴的距离;在以上定义的4个连杆参数中,对于旋转关节,θi表示关节动作的关节变量;为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连杆坐标系{i-1}的旋转矩阵,i-1Pi为连杆坐标系{i}相对于坐标系{i-1}的平移矩阵;
对6R型工业机器人进行正向运动学求解可以得到机器人末端连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座连杆坐标系的齐次变换矩阵:
0T60T1 1T2 2T3 3T4 4T5 5T6    (2)
步骤3:建立6R型工业机器人中各连杆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
以6R型工业机器人中一个连杆i为对象进行静力分析,当连杆i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连杆i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f i i - f i + 1 i + m i i g = 0 M i i - M i + 1 i - P i + 1 i × f i + 1 i + P ci i × m i i g = 0 - - - ( 3 )
其中,i=1、2、3、4、5;fi为连杆i-1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ifi为fi在坐标系{i}中的矢量;Mi为连杆i-1施加在连杆i上的力矩,iMi为Mi在坐标系{i}中的矢量;mig为连杆i的重力,imig为坐标系{i}中连杆i的重力矢量,g为重力加速度;Pci为连杆i的质心位置,iPci为连杆i的质心在坐标系{i}中的位置矢量;iPi+1为坐标系{i+1}相对于坐标系{i}的平移矩阵;
为便于从高编号连杆向低编号连杆进行迭代求解,用坐标系{i+1}和坐标系{0}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进行变换,对式(3)进行整理,得到相邻连杆间的静力“传递”表达式:
f i i = f i + 1 i - m i i g = R i + 1 i + 1 i f i + 1 - R m i 0 i g M i i = R i + 1 i + 1 i M i + 1 P i + 1 i × ( R i + 1 i + 1 i f i + 1 ) - P ci i ( R m i 0 i g ) - - - ( 4 )
其中,为坐标系{i+1}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为坐标系{0}相对于坐标系{i}的旋转矩阵;
对于连杆6来说,连杆6的重力为m6g,包含末端执行器的重力;设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为mg;通过坐标系{0}与坐标系{6}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得到连杆6在坐标系{6}中的重力矢量为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在坐标系{6}中的重力矢量为即为坐标系{6}相对于坐标系{0}的旋转矩阵;设末端执行器所抓持的负载在坐标系{6}中的质心偏移量为l,则连杆6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为:
f 6 6 + ( Rmg 6 0 ) + ( Rm 6 g 6 0 ) = 0 M 6 6 + ( ( Rmg 6 0 ) × l + ( Rm 6 g 6 0 ) × P c 6 6 ) = 0 - - - ( 5 )
其中,6f6为在坐标系{6}中连杆5施加在连杆6上的力;6M6为在坐标系{6}中连杆5施加在连杆6上的力矩;6Pc6为连杆6的质心在坐标系{6}中的位置矢量;
将式(5)代入式(4),从连杆6坐标系{6}到坐标系{1}依次进行迭代计算,得到作用于各个连杆上的力和力矩;
步骤4: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中保持各连杆平衡的关节驱动力矩;
各个连杆对应的关节驱动力矩τi为:
τiiMi·iziiMi Tizi    (6)
式(6)中,i=1、2、3、4、5、6;izi为坐标系{i}中关节轴i的zi矢量;
则由式(1)和式(6)可得:
τi=Ximg+Yi    (7)
其中,符号Xi为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中与负载mg有关的系数,Xi与6R型工业机器人的D-H参数及位姿有关;Yi表示τi中与各连杆重力有关、与负载mg无关的项;
当6R型工业机器人在某一位姿下空载时,根据式(7)可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空为:
τi空=Yi    (8)
在6R型工业机器人所处的位姿不改变的情况下,当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附加负载mg时,根据式(7)可得到机器人附加负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载为:
τi载=Ximg+Yi    (9)
根据式(8)和(9)得到6R型工业机器人在末端执行器附加有负载mg时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力矩的差值Δτi为:
Δτi=τi载i空=Ximg    (10)
则根据式(10)可以得到负载质量m为:
m = Δτ i X i g - - - ( 11 )
从式(11)可以看出,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的质量与连杆的质量、质心等惯性参数无关;
上述Δτi通过下述方法得到:
6R型工业机器人的每个关节分别由一个伺服电机来驱动;设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为τM,减速比为iM,传动效率为ηM;设关节i处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为τMi,减速比为iMi,传动效率为ηMi,i=1、2、3、4、5、6;则根据电机拖动原理,机器人关节i的驱动力矩τi折算到电机轴上的输出转矩τMi为:则有:τi=τMiiMiηMi,由式(10)可得到:
Δτi=τMi载iMiηMiMi空iMiηMi=ΔτMiiMiηMi    (12)
其中,ΔτMi表示机器人在末端执行器附加有负载mg时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的差值;τMi载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上附加负载mg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τMi空为6R型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空载时,关节i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
由式(11)和(12),得到负载的质量为:
m = Δτ Mi i Mi η Mi X i g - - - ( 13 )
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可以从电机的控制器上直接得到,无需附加额外的力和力矩传感器来测量,减速比与传动效率均可从设备型号上得知,系数Xi可由机器人D-H参数及机器人位姿计算得到;
由此通过式(13)可分别得到6个负载质量值;因此针对不同型号不同参数的6R型工业机器人,通过验证已知负载的实际质量与通过上述方法识别得到的6个负载质量值进行对比,选取最接近实际负载质量值所对应的关节的数据作为当前型号6R型工业机器人后续再次进行未知负载识别运算时所应用的数据。
CN201310456167.4A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Active CN103495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6167.4A CN103495977B (zh)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56167.4A CN103495977B (zh)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5977A CN103495977A (zh) 2014-01-08
CN103495977B true CN103495977B (zh) 2015-07-08

Family

ID=4986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56167.4A Active CN103495977B (zh) 2013-09-29 2013-09-29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959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4462A (zh) * 2016-05-27 2016-08-31 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六自由度智能机器人本体的控制方法
CN105945996B (zh) * 2016-06-23 2018-07-10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拖动示教机器人的平衡算法
CN107650121B (zh) * 2016-07-26 2022-07-01 深圳力合精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106346513B (zh) * 2016-10-17 2019-04-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六自由度机器人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辨识装置及方法
CN106346477B (zh) * 2016-11-05 2019-10-25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六轴机器人的负载辨识方法及模块
JP6795540B2 (ja) * 2018-04-24 2020-12-0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を用いた負荷の重量及び重心位置を推定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DE102019101595B3 (de) * 2019-01-23 2020-03-12 Franka Emika Gmbh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r Gewichtskraft und eines Schwerpunktes einer Robotermanipulatorlast
CN109746901B (zh) * 2019-03-13 2020-10-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动态负载信息计算方法
CN111655434B (zh) * 2019-06-12 2024-06-25 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指示致动器状态的灯装置的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
CN110666794B (zh) * 2019-09-25 2022-03-04 天津大学 一种机器人末端工具负载力和力矩补偿的方法
CN111515956B (zh) * 2020-05-13 2021-09-03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 杆件及关节柔性的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
CN112596531B (zh) * 2021-03-04 2021-06-22 德鲁动力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四足机器人自适应负载参数调整方法
CN113021350B (zh) * 2021-03-25 2023-12-08 北京曲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负载测试方法
CN113510705B (zh) * 2021-07-07 2022-05-1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机器人关节加速度约束规划方法和系统
CN113910229B (zh) * 2021-10-14 2023-01-31 库卡机器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负载参数识别方法、识别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机器人
CN114211502B (zh) * 2021-12-31 2023-10-24 北京敏锐达致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14474070A (zh) * 2022-03-18 2022-05-13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刚柔耦合的建筑机器人误差分析方法及验证方法
CN114603565B (zh) * 2022-05-10 2022-08-02 季华实验室 欠驱动机械臂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37128A (zh) * 2022-07-07 2022-10-25 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负载辨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5284319A (zh) * 2022-08-22 2022-11-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手控设备控制方法及手控器
CN115592664B (zh) * 2022-10-26 2024-09-20 广州大学 一种工业机器人末端负载辨识方法和系统
CN116372942B (zh) * 2023-06-06 2023-08-01 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关节补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32618B (zh) * 2023-12-19 2024-08-20 长广溪智能制造(无锡)有限公司 机器臂末端负载的标定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428791B (zh) * 2023-12-21 2024-03-01 江西求是高等研究院 一种用于肩部四轴康复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079A (zh) * 2010-04-22 2010-08-18 浙江大学 挖掘机负载自主识别系统
CN102662327A (zh) * 2012-05-18 2012-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液压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态空间控制器解析设计方法
JP5192925B2 (ja) * 2008-06-30 2013-05-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負荷同定方法およびロボットの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2925B2 (ja) * 2008-06-30 2013-05-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負荷同定方法およびロボット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1806079A (zh) * 2010-04-22 2010-08-18 浙江大学 挖掘机负载自主识别系统
CN102662327A (zh) * 2012-05-18 2012-09-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液压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态空间控制器解析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候培中,李伟波.基于神经网络的负载识别.《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第9卷(第5期), *
刘洪波等.基于转矩的车辆负载识别方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第42卷(第5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5977A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5977B (zh) 一种6r型工业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
CN109514602B (zh) 一种基于负载自适应辨识的工业机器人力矩补偿控制方法
CN108227492B (zh) 一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的辨识方法
CN111496791B (zh) 一种基于串联机器人的整体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
Brinker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verse dynamics based on Clavel’s Delta robot
CN108582078A (zh) 一种面向直接示教的机械臂零力控制方法
CN103331756A (zh) 一种机械臂运动控制方法
CN111267105A (zh) 一种六关节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辨识及碰撞检测方法
CN110815190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拖动示教方法及系统
Urrea et al.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a dynamic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odel for industrial manipulator robots
Qin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the dynamic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robotic manipulators
Dong et al. An efficient robot payloa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
Kovincic et al. Dynamic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the Universal Robots UR5
Nam et al. Dynamic analysis during internal transition of a compliant multi-body climbing robot with magnetic adhesion
Afrough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 Parameters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a Robot with Planar Serial Kinemtic Linkage
CN111783248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动力学参数识别方法
CN115091455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方法
Lopez-Sanchez et al. Experiment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s of a quadrotor by using an optimized trajectory
CN114211502B (zh) 机器人负载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CN110509276B (zh) 一种机场跑道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
CN105242537A (zh) 一种辨识空间机器人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Zhu et al. Position-based visual servoing of a 6-RSS parallel robot using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Mohammad et al. Towards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with parallel robots by kinetostatic analysis, impedance control and contact detection
Piardi et al. 3D simulator with hardware-in-the-loop capability for the micromouse competition
Xu et al. An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ouble weighting for inertial parameters of robot payloa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Guangyan

Inventor after: Liu Zhengyong

Inventor after: He Fengguang

Inventor after: Lu Wei

Inventor before: Chen Youdong

Inventor before: Gu Pingping

Inventor before: Ji Xud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23

Address after: 230013 Anhui province Hefei New Station District Dragon Lake Road and road junction southwest.

Patentee after: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37,

Patentee before: Beihang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fei xinyihu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13 Southwest District of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FEI SINEVA INTELLIGENT MACHIN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