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1572B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91572B CN103491572B CN201210195786.8A CN201210195786A CN103491572B CN 103491572 B CN103491572 B CN 103491572B CN 201210195786 A CN201210195786 A CN 201210195786A CN 103491572 B CN103491572 B CN 1034915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data
- communications
- base station
- unsuccessful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发送设备、数据接收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计算、执行和通信能力的各种设备,获取物理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的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其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智能交通以及环境检测等各个方面。物联网的发展,被誉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被寄予厚望,受到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的极大追捧和重视,同时,相关的标准组织,也开始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工作。
D2D(device-to-device,设备对设备)通信,作为物联网应用的一种,主要是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D2D通信技术包括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无线个域网通信技术)、UWB(Ultra-Wideband,超宽带)、蓝牙、Wifi等短距无线通信技术;进行D2D通信的设备称为D2D通信设备,包括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彰显了短距无线应用的巨大市场潜力和价值。而移动运营商在这一领域却少有涉及,或者缺乏必要的控制权。目前,已经有相关公司开展了在运营商的授权频段支持D2D应用的研究,并积极推动在知名标准组织3GPP(The 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立项。其目的就是,使用运营商的授权频段来支持和实现D2D应用,使得运营商能够在短距无线应用市场占有更大的主动权。
同时,随着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应用的大规模部署,将有海量的MTC(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设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这将对移动通信网络造成巨大的压力,运营商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进行网络升级,以满足应用需求。而在蜂窝通信引入D2D,使得能够进行D2D通信的终端,转而进行D2D通信,从而极大的进行流量分流,减轻网络负担。蜂窝通信中引入的D2D通信可使用蜂窝网络的频谱资源。
由上可知,进行通信的双方判断可以进行D2D通信时,进行D2D通信,称为进入D2D通信模式;当条件不满足,不能进行D2D通信时,将切换退回到蜂窝通信模式下,继续完成通信,称为进入蜂窝通信模式。所以,支持D2D通信的终端,将支持D2D通信模式和蜂窝通信模式之间的切换。
目前,蜂窝通信中支持两种类型的切换(“切换”是一种终端变换服务小区的过程):无缝切换(Seamless Handover)和无损切换(Lossless Handover)。其中,无缝切换更多的强调低时延,可以容忍少量数据丢弃。在该切换下,切换之前已经开始传输的、但还没有被确认成功收到的数据包将被丢弃。而无损切换则是时延容忍的,更多强调数据的不丢弃。在该切换模式下,发送端已经开始传输的、但还没有被确认成功收到的数据包将存储在重传缓存中,切换完成之后,由终端继续发送给目标基站,或者由目标基站继续发送给终端;接收端将已经接收但是顺序不符的数据包存储在重排序缓存中,在切换完成之后,继续接收数据包完成排序。
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中上行无损切换示意图。在用户设备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之前,UE数据包发送数据包1~5,其中,数据包1、2和4成功传递,数据包3和5未成功传递。那么,在完成切换之后,UE从数据包3开始,进行后续传输,即传输数据包3、4、5、6…。
如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中下行无损切换示意图。在用户设备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之前,数据包1、2和4成功由源基站传递到用户设备UE,而数据包3和5未成功传递。那么,在切换过程中,源基站会把数据包3、4和5传递给目标基站。切换完成之后,目标基站会从数据包3开始,进行后续传输,即向UE传输数据包3、4、5、6…。
但是对于D2D通信而言,如果UE要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上述无损切换过程就会存在以下问题:
如图3所示,是现有技术的D2D通信模块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数据传输示意图。D2D通信设备UE1通过D2D链路,向D2D通信设备UE2发送数据包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3~PDCP7。其中,PDCP3、PDCP5、PDCP7成功发送,PDCP4、PDCP6未成功发送。如果此时,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那么UE1会按照现有协议,把数据包PDCP4、PDCP5、PDCP6和PDCP7封装成数据包PDCP0、PDCP1、PDCP2和PDCP3,再重新发送。
但是,基站向上发往网关GateWay的数据S1-UP,和GateWay向下发送给基站的数据S1-DOWN,两者的数据包顺序可能不一样。即S1-UP中的数据包顺序为PDCP0、PDCP1、PDCP2和PDCP3,而经过GateWay之后,S1-DOWN中的数据包顺序可能变成了PDCP0'(对应PDCP2)、PDCP1'(对应PDCP1)、PDCP2'(对应PDCP0)和PDCP3'(对应PDCP3)。那么,UE2在接收到上述PDCP0'、PDCP1'、PDCP2'和PDCP3'时,就无法完成切换后的数据包和切换前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从而不能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方面提出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实现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接收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其中,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其中,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第一基站;其中,所述计数器信息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相关联;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序列号和标识信息,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相关联;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相关联;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相关联;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计数器信息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还用于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序列号和标识信息,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所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在传输切换前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在数据包中携带指示信息,使数据接收设备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实现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中上行无损切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中下行无损切换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D2D通信模块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发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如图6所示的数据封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如图8所示的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cell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二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1,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简称cell)通信模式;
S42,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S43,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在步骤S42中,所述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包括:
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拆分成N个拆分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将所述N个拆分包分别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
其中,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把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到cell通信的数据包中,实现D2D通信模式向cell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下面仅以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数据传输为例,详细说明步骤S42的数据封装方法。
在PDCP协议中,一个上层传送过来的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经过处理打包,向下层输出一个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目前,一个cell通信中的PDCP SDU最大为8188octets(八位位组)。如果将一个在D2D通信中已经打包获得的PDU,作为cell通信的SDU重新打包构成Cell通信向下层输出的PDU,那么之前D2D通信的PDU有可能超出cell通信的SDU的大小(即8188octets)的限制。因此,完成从D2D通信模式向cell通信模式切换后,在将D2D通信的PDU重新打包进Cell通信的PDU之前,可能需要对D2D通信的PDU进行必要的拆分。具体地,拆分的对象可以是D2D通信的PDU,也可以是封装成D2D通信的PDU之前的D2D通信的SDU。
本实施例将一个D2D通信的PDU或SDU拆分成N个拆分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cell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然后,再将所述N个拆分包分别封装成Cell通信的PDU,并且利用封装后的PDCP数据包中的预留位,指示是否进行过拆分。
例如,封装后的cell通信的PDCP数据包的结构如下:
其中,Cell PDCP header是封装后的cell通信的PDCP数据包的包头;Cell IP是Cell通信的IP地址;D2D PDCP header是封装前的D2D通信的PDCP数据包的包头,使用其中的两个保留位“00”作为拆分包指示位(即拆分包标识信息);D2D IP是D2D通信的IP地址;D2D AP Data是D2D通信中传递的数据内容,如果不需要对D2D通信的PDU进行拆分,那么,D2D PDCP Header、D2DIP和D2D AP Data构成D2D通信的PDU;如果需要对D2D通信的PDU进行拆分,那么,拆分的D2D通信的PDU作为上述D2D AP Data分别包含在两个cell通信的数据包中;如果需要对D2D通信的SDU进行拆分,那么,拆分的D2D通信的SDU作为上述D2D AP Data分别包含在两个cell通信的数据包中。
假设将切换前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每个数据包,封装成两个cell通信中的PDCP数据包,那么就使用PDCP数据包中的两个保留位作为拆分包指示位,其中一个保留位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包是否进行过拆分,例如,所述保留位的值为1,表示进行过拆分,该数据包是拆分包;为0则表示未进行过拆分。另一个保留位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包是第一个拆分包,还是第二个拆分包,例如所述保留位的值为1,表示当前数据包是第一个拆分包,而为0则表示当前数据包是第二个拆分包。其中,第一个拆分包包含的数据在拆分之前,处于D2D通信的PDU或SDU的前面;而第二个拆分包包含的数据在拆分之前,处于D2D通信的PDU或SDU的后面。
当然,在拆分的场景下,当前PDCP数据包是拆分之后的第一个拆分包还是第二个拆分包,也可以通过基站进行记录。例如,基站接收到的第一个数据包,其“拆分包指示位”为1(或0),表示当前数据包为拆分之后的第一个拆分包,则后续接收的相应位为1(或0)的数据包,则是拆分之后的第二个拆分包。这样只需要占用一个保留位,用于指示进行过拆分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由数据发送设备实现,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cell通信。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
参见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1、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S52、接收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其中,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S53、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拆分成N个拆分包,再封装成N个蜂窝通信的数据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其中,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在步骤S53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D2D通信的IP地址是否与本设备保存的D2D通信的IP地址相同;若相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不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
在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之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排序。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到一个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后,能够确定当前接收的数据包和之前已经接收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间的数据排序情况,从而实现数据的正确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由数据接收设备实现,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cell通信。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优先发送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数据接收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启动定时器;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也就是说,在定时器的定时范围内,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特殊处理,即执行上述步骤S53。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不再执行上述步骤S53,接收到的PDCP数据包可被默认为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上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是网络在进行切换之前,相关设备之间协商的一个定时器值;或者,是由数据接收设备自己设定的定时器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接收设备也可以不用启动定时器,对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都执行上述的判断当前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处理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把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到cell通信的数据包中,并在数据包中包含指示信息,使数据接收设备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已接收到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实现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包括第一切换模块61、数据封装模块62和数据发送模块63,如下:
第一切换模块61,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数据封装模块62,用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数据发送模块63,用于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如图7所示,所述数据封装模块62具体包括拆分单元621和封装单元622,如下:
拆分单元621,用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拆分成N个拆分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封装单元622,用于将所述N个拆分包分别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
其中,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cell通信。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
参见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包括第二切换模块81、数据接收模块82和数据处理模块83,如下:
第二切换模块81,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数据接收模块82,用于接收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其中,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数据处理模块8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拆分成N个拆分包,再封装成N个蜂窝通信的数据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其中,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如图9所示,所述数据处理模块83具体包括判断单元831和排序单元832,如下:
判断单元831,用于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D2D通信的IP地址是否与本设备保存的D2D通信的IP地址相同;若相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不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
排序单元832,用于在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之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排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还包括定时模块84,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还用于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上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是网络在进行切换之前,相关设备之间协商的一个定时器值;或者,是由数据接收设备自己设定的定时器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cell通信。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
参见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第一基站;其中,所述计数器信息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相关联;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后,保存所述计数器信息和所述序列号。
S102、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序列号和标识信息,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S103、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S104、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相关联。
S105、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在步骤S103中,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在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往第二基站。
在步骤S104中,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二基站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封装成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数据包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
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往数据接收设备。
在步骤S 105中,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序列号确定数据包的排序。
优选的,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优选发送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一基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所述第二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
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二基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在又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三定时器;
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其中,上述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和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是网络在进行切换之前,相关设备之间协商的一个定时器值;或者,是由设备自己设定的定时器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cell通信。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
下面结合图11所示的cell通信系统,对上述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cell通信系统包括D2D通信设备1、基站1、网关、基站2和D2D通信设备2。其中,D2D通信设备1是数据发送设备,基站1是与D2D通信设备1所关联的基站;D2D通信设备2是数据接收设备,基站2是与D2D通信设备2所关联的基站。D2D通信设备1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D2D通信设备2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D2D通信设备2进行cell通信。
D2D通信设备1和D2D通信设备2之间的通信,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数据传输方法如下:
D2D通信设备1从D2D通信模式向Cell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把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以下简称为Count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PDCP数据包的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发送给基站1。
其中,Count信息长度为32位,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Count信息包含HFN(Hyper Frame Number,超帧号)和PDCP SN(Sequence Number,序列号)两个部分。PDCP SN的长度由上层配置,可以为5位,7位或者12位,其他的为HFN的长度。HFN不随PDCP数据包传递,而是由通信设备双方分别维护。通信设备或基站接收到PDCP数据包之后,获得该PDCP数据包的SN,组合PDCP SN和HFN获取Count值,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重复帧检测、解密或者完整性校验。PDCP SN用于PDCP数据包排序,并用于校验当前数据包是否为重复传递的数据包。
基站1接收D2D通信设备1发送的D2D通信中使用的Count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并保存所述Count信息和序列号。
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D2D通信设备1优先发送在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PDCP数据包。所述PDCP数据包包含SN,并且在PDCP数据包的相应保留位指示当前数据包是一个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例如,若相应保留位为1,则表示当前数据包是一个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SN和保留位的信息构成指示信息。
基站1接收D2D通信设备1发送的PDCP数据包,判断所述PDCP数据包的SN是否小于本设备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接收的数据包的序列号;若是,则丢弃所述PDCP数据包;若否,则根据所述PDCP数据包中的相应保留位,判断所述PDCP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时中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例如,D2D通信设备1在D2D通信中,向D2D通信设备2发送数据包PDCP3~PDCP7。其中,PDCP3、PDCP5、PDCP7成功发送,PDCP4、PDCP6未成功发送。那么D2D通信设备1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Count信息和数据包PDCP4的序列号(即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基站1。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D2D通信设备1需要从数据包PDCP4开始,进行后续传输,即传输数据包PDCP4、PDCP5、PDCP6…。如果基站1收到数据包PDCP3,发现该数据包PDCP3的序列号小于本设备保存的数据包PDCP4的序列号,则表明该数据包PDCP3为重复发送的数据包,作丢弃处理。如果基站1收到数据包PDCP4、PDCP5、PDCP6…,发现该数据包的序列号等于或大于本设备保存的数据包PDCP4的序列号,则需要判断该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当基站1确定当前接收的PDCP数据包是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就将所述PDCP数据包封装成发向网关(Gateway)的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GPRS隧道协议)数据包。其中,所述PDCP数据包的序列号包含在GTP数据包的GTP header(即包头)中,且在GTP header的相应保留位指示当前数据包是一个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例如,若所述相应保留位为1,则表示当前数据包是一个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GTP header中也可以省略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指示位,当GTP header中包含序列号时,即默认该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可选的,在D2D通信设备1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该D2D通信设备1所关联的基站1也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在定时器的定时范围内,基站1执行上述的判断PDCP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处理流程。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基站1不再对接收到的PDCP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该PDCP数据包可被默认为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
D2D通信设备2所关联的基站2,接收到网关发送的GTP数据包之后,读取GTPheader的相应保留位,判断当前GTP数据包中包含的PDCP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如果是,则读取GTP header中包含的序列号,并把所述序列号包含在即将打包的PDCP数据包中。然后,使用打包的PDCP数据包中的保留位,指示当前PDCP数据包是D2D通信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基站2将打包后的PDCP数据包发送给D2D通信设备2。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2接收到GTP数据包后,如果发现GTP header包含序列号,但不包含用于指示当前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指示位,那么基站2默认该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可选的,在D2D通信设备2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该D2D通信设备2所关联的基站2也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在定时器的定时范围内,基站2执行上述的判断GTP数据包中包含的PDCP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处理流程。且在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基站2不再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该数据包可被默认为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
此外,D2D通信设备2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也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在该定时器的定时范围内,D2D通信设备2接收到PDCP数据包,需要根据所述PDCP数据包的相应保留位,判断当前PDCP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如果是,则根据所述PDCP数据包中的序列号,对所述PDCP数据包和之前已经接收到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并按序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向上层或者下层传递。所述定时器超时之后,D2D通信设备2不再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该数据包可被默认为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
当然,上述基站1、基站2和D2D通信设备2也可以不用启动定时器,对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都执行上述的判断当前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处理流程。
上述基站1、基站2和D2D通信设备2所启动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是网络在进行切换之前,相关设备之间协商的一个定时器值;或者,是由设备自己设定的定时器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PDCP数据包中的相应保留位和GTP数据包中的相应保留位,指示当前PDCP数据包是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使数据接收设备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已接收到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进行排序,实现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参见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发送设备121、第一基站122、第二基站123和数据接收设备124。其中,所述第一基站122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121相关联;所述第二基站123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124相关联;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121,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第一基站122;其中,所述计数器信息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121还用于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121;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序列号和标识信息,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122,用于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121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第二基站123;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第二基站12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数据接收设备124的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124,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前,就已经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D2D通信,并且在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继续和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进行cell通信。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以是一台D2D通信设备,或者具有D2D通信和cell通信功能的装置。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基站122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31,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121发送的数据包;
第一判断单元132,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第一转换单元133,用于在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和,
第一发送单元134,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往第二基站12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站122还包括:第一定时单元135,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121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则: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32用于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基站123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141,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122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第二判断单元14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第二转换单元14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封装成第二数据包;和,
第二发送单元144,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往数据接收设备12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站123还包括:第二定时单元145,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124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二定时器;则:
所述第二判断142用于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如图15所示,所述数据接收设备124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15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123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第三判断单元15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和,
排序单元153,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序列号确定数据包的排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接收设备124还包括第三定时单元154,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二定时器;则: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152用于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基站122、第二基站123和数据接收设备124也可以不用启动定时器,对切换到cell通信模式之后接收到的每一个数据包,都判断当前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上述第一基站122、第二基站123和数据接收设备124所启动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可以是网络在进行切换之前,相关设备之间协商的一个定时器值;或者,是由设备自己设定的定时器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在传输切换前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在数据包中携带指示信息,使数据接收设备能够根据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实现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的无损切换,完成数据的正确接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包括:
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拆分成N个拆分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将所述N个拆分包分别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
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接收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
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拆分成N个拆分包,再封装成N个蜂窝通信的数据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D2D通信的IP地址是否与本设备保存的D2D通信的IP地址相同;若相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不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
在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之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排序。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
启动定时器;
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7.一种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切换模块,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和,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到数据接收设备;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还被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对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发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封装模块包括:
拆分单元,用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拆分成N个拆分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和,
封装单元,用于将所述N个拆分包分别封装成蜂窝通信的数据包。
9.一种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切换模块,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其中,每个封装后的数据包包含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D2D通信的IP地址、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D2D通信的IP地址用于指示所述封装后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拆分包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原D2D通信数据包拆分后的数据包,以及拆分后的数据包在原D2D通信数据包中的顺序;和,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被数据发送设备拆分成N个拆分包,再封装成N个蜂窝通信的数据包,N≥1,且每个拆分包的大小不超过蜂窝通信中设置的数据包的大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D2D通信的IP地址是否与本设备保存的D2D通信的IP地址相同;若相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不同,则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后才开始传递的数据包;和,
排序单元,用于在判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D2D通信模式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之后,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和拆分包标识信息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排序。
12.如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数据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还包括:
定时模块,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定时器;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根据所述数据包中的指示信息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1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第一基站;其中,所述计数器信息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相关联;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序列号和标识信息,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相关联;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在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往第二基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二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二基站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封装成第二数据包;
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往数据接收设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包括: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序列号确定数据包的排序。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所述第一基站启动第一定时器;
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一基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一基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所述第二基站启动第二定时器;
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二基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第二基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三定时器;
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2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发送设备、第一基站、第二基站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相关联;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相关联;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向蜂窝通信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将D2D通信中使用的计数器信息和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计数器信息用于重复帧检测、加解密和完整性校验;
所述数据发送设备还用于在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数据包包含序列号和标识信息,所述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在D2D通信中的数据排序,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所述第一基站,用于根据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并将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后发往所述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第二基站,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并构建发往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第二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包头携带有所述标识信息及所述序列号;
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包,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及序列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识别处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的数据包;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序列号,是否小于自身保存的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序列号;若是,则丢弃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否,则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第一转换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包封装成第一数据包;和,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往所述第二基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一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
第二转换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封装成第二数据包;和,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往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二数据包;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判断所述第二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和,
排序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数据包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时,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的序列号确定数据包的排序。
24.如权利要求21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
第一定时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发送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定时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二定时器;
所述第二判断用于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还包括:
第三定时单元,用于从D2D通信模式切换到蜂窝通信模式之后,启动第二定时器;
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前接收到数据包,则判断所述数据包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若在所述第三定时器超时后接收到数据包,则不再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是否为D2D通信中未成功传递的数据包的判断。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95786.8A CN103491572B (zh) | 2012-06-14 | 2012-06-14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PCT/CN2013/076177 WO2013185528A1 (zh) | 2012-06-14 | 2013-05-23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95786.8A CN103491572B (zh) | 2012-06-14 | 2012-06-14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91572A CN103491572A (zh) | 2014-01-01 |
CN103491572B true CN103491572B (zh) | 2017-04-12 |
Family
ID=49757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95786.8A Active CN103491572B (zh) | 2012-06-14 | 2012-06-14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91572B (zh) |
WO (1) | WO201318552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507491B (en) * | 2012-10-30 | 2015-07-15 | Broadcom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tunneling |
CN110635885B (zh) * | 2014-01-29 | 2024-01-26 | 北京璟石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5139305A1 (zh) * | 2014-03-21 | 2015-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101327B (zh) * | 2014-05-09 | 2018-10-2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切换装置 |
CN105992279A (zh) * | 2015-02-02 | 2016-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基站 |
CN106034005A (zh) * | 2015-03-16 | 2016-10-19 | 北京军懋国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飞行数据实时监控系统的基站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07005986B (zh) * | 2015-07-27 | 2021-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US10785679B2 (en) | 2016-05-13 | 2020-09-22 | Telecom Italia S.P.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ss mitigation dur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switching |
CN108810177A (zh) * | 2018-08-27 | 2018-11-13 | 优视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CN111432440B (zh) * | 2019-01-10 | 2022-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0829A (zh) * | 2010-07-15 | 2012-02-01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蜂窝环境下d2d簇内数据共享方法 |
WO2012048464A1 (en) * | 2010-10-14 | 2012-04-19 | Nokia Corporation | Device to device and connection mode switch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13360B2 (en) * | 2009-04-29 | 2012-07-03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mode |
WO2012052911A1 (en) * | 2010-10-22 | 2012-04-2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reception for network controlled device to device |
-
2012
- 2012-06-14 CN CN201210195786.8A patent/CN103491572B/zh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23 WO PCT/CN2013/076177 patent/WO201318552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0829A (zh) * | 2010-07-15 | 2012-02-01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蜂窝环境下d2d簇内数据共享方法 |
WO2012048464A1 (en) * | 2010-10-14 | 2012-04-19 | Nokia Corporation | Device to device and connection mode switch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3185528A1 (zh) | 2013-12-19 |
CN103491572A (zh) | 2014-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91572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 |
EP3669578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pdcp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4685920B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JP5063781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及びバッファ状態報告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これを具現する無線装置 | |
CN108924948A (zh) | 用户设备和基站处执行的方法及相应的设备 | |
CN106162511A (zh) | 一种d2d中继节点的确定、使用方法及装置 | |
CN107113291A (zh) | 演进的数据压缩方案信令 | |
CN110213799A (zh) | 一种下行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4796227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02413506B (zh) | 一种压缩方法与装置 | |
US20180343701A1 (en) | Communication Link Establishment Method, Protocol Stack,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04144484B (zh) | 支持多连接的移动通信上行系统中构建数据单元的方法 | |
JP2004147331A5 (zh) | ||
CN101098544B (zh)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与固网的融合系统和方法 | |
CN102301818A (zh) | 中继链路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中继节点和系统 | |
Gambiroža et al. | Capacity in LoRaWAN network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 |
ES2254154T3 (es) | Establecimiento simultaneo de un protocolo punto a punto en interfaces um y rm. | |
CN101652948A (zh) | 重发请求发送方法、发送端装置及接收端装置 | |
CN107005341A (zh) | 无线电设备中的sdu的失序递送 | |
WO2012119491A1 (zh) |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的非i/q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6941477A (zh) | 一种控制面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9673021A (zh) | 业务时延确定方法 | |
CN106131888A (zh) |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339983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
WO2020125753A1 (en) | Uplink data compre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