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7643A - 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7643A
CN103477643A CN2012800180592A CN201280018059A CN103477643A CN 103477643 A CN103477643 A CN 103477643A CN 2012800180592 A CN2012800180592 A CN 2012800180592A CN 201280018059 A CN201280018059 A CN 201280018059A CN 103477643 A CN103477643 A CN 1034776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unit
picture element
unit picture
view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80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钟五
李敎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7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76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7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slanted parallax optic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 G09G3/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using specific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9G3/02 - G09G3/36, e.g. using an intermediate record carrier such as a film slide; Projection systems; Display of non-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solely or in combination with alphanumerical information, e.g. digital display on projected diapositive as background to produce spatial visual eff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arrays of controllable light sources; using moving apertures or moving light sources

Abstract

根据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板,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是整数p及整数q的乘积,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一个单位行,通过在列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p个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

Description

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左右眼看到的影像有微小区别,三维影像显示技术是基于两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来感到立体感的技术。看三维影像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佩戴眼镜的方式和无需佩戴眼镜的方式等。佩戴眼镜的方式有必须佩戴眼镜的不便之处,佩戴眼镜的状态下很难观察立体影像之外的其他事物。因此,正在积极地研究无需佩戴眼镜的方式。
无需佩戴眼镜的方式大致分为使用圆筒形透镜的柱状透镜(lenticular)方式和利用透光部和遮光部的视差屏障的方式。柱状透镜方式,由于使用透镜,因此会发生影像歪曲的问题。相反,视差屏障方式是具有可在多个位置观看立体影像的优点。
但是,若利用视差屏障方式显示多视点的立体影像,则透光部的比率非常低。即,显示n个视点数时,透光部和遮光部的比成为1:(n-1),因此透光部的比率只能变得非常低。如此,当所述透光部的比率变低时,在显示装置显示影像部分的比率变低,这会导致解析度降低的问题。
若增加视点数,则制作用于多视点的目录时耗时间长,且能够感觉到视点之间的界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多视点的同时,能够提高画质并节约制作目录时所需的时间的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板,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是整数p及整数q的乘积,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一个单位行,通过在所述列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p个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
所述z可满足以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Z=(n/2)+1
所述z个输入影像能够包括第一影像、第二影像、……、第z影像,所述y个补偿影像能够包括第二影像、……、第(z-1)影像。
所述n为2的倍数,所述p为2,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一单位行,在所述列方向上邻接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并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二单位行,通过所述第一单位行和所述第二单位行能够显示所述n个视点。
在所述显示板中,所述n个视点影像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而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二单位行。
在所述显示板中,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n个单位像素朝向上方并能够各朝右侧移动一个单位像素。
在所述显示板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下侧的行,而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上侧的行。
在所述显示板中,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n个单位像素朝向上方并能够各朝左侧移动一个单位像素。
在所述显示板中,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下侧的行,而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上侧的行。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板,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所述z能够满足以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Z=(n/2)+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立体显示板以及配置于所述立体显示板的一面的视差屏障。
所述视差屏障具备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单位像素的多个透光部和多个遮光部,将从q减1的值作为m时,在所述行方向上能够反复配置对应于所述透光部的一个单位像素和对应于所述遮光部的m个单位像素。
所述透光部沿所述显示板的对角线方向形成,将在所述行方向的所述单位像素的幅度作为A,将列方向的所述单位像素的长度作为B时,所述透光部的倾斜度C为如下数学式2所示。
<数学式2>
0.95*{(p*B)/A}≤C≤1.05*{(p*B)/A}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的立体显示方法,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是整数p及整数q的乘积,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一个单位行,通过在列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p个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
所述z能够满足以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Z=(n/2)+1
所述z个输入影像能够包括第一影像、第二影像、……、第z影像,所述y个补偿影像能够包括第二影像、……、第(z-1)影像。
所述n为2的倍数,所述p为2,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一单位行,在所述列方向上邻接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并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二单位行,通过所述第一单位行和所述第二单位行能够显示所述n个视点。
在所述显示板中,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而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能够投射于所述第二单位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被驱动为显示相同的n个视点的同时,能够提高在视差屏障的透光部的比率,从而可以提高亮度及解析度。此时,为显示n个视点而使用n个单位像素时,将n设定为2的倍数,并将n个单位像素配置在两个行,从而,可以防止在显示板所显示的影像中发生横条。由此,可以提高画质及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n个视点时,使用z个输入影像和y个补偿影像而只需提取z个输入影像,因此,能够节约制作目录的时间。而且,y个补偿影像包括从第2影像到第(z-1)影像,而使用者完全感觉不到视点之间的界限,从而能够柔化影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概念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中根据影像的视点之差的图。
图5是概念性地示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立体显示方法中根据影像的视点之差的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板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视差屏障的遮光部以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
图7是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板显示多视点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视差屏障的遮光部以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
图8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例的显示板显示影像分布的图。
图9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例的显示板显示影像分布的图。
图10是在现有显示板显示多视点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现有视差屏障的遮光部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
图11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显示板显示多视点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视差屏障的遮光部以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概略截面图。
根据图1,本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由多个单位像素(参照图3,以下相同)210构成,并显示多视点的显示板100、用于控制显示板100的驱动的驱动部300以及配置于显示板100的一面(更正确地说配置于显示板的前面)的视差屏障20。
作为一例,显示板100可以使用液晶显示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PDP)、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显示板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使用各种方式的显示板100。
在所述显示板100的行方向及列方向上分别有多个单位像素210,本实施例中,显示板100显示多视点的影像。以下,为方便说明,将显示板100的视点数设为n个。此处,n是2以上的整数。
驱动部300用于控制显示板100的驱动,向显示板100提供多视点的影像信号,从而可以显示多视点的立体影像。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300由多个列和多个行构成的单位像素210而显示多视点的影像,对此,参照图6及图7进一步详细说明。以往,在一个行的多个列显示了多视点的影像。
位于显示板100的前面的视差屏障20选择性地透射多视点的影像,并形成视差屏障以使观察者可用两眼观察互不相同的影像。为此,视差屏障20包括分别对应于显示板100的单位像素210的多个透光部110、以及多个遮光部120。
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视差屏障20可以包括透明基板130、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130上的屏障图案125。
此处,屏障图案125可涂布紫外线墨水或热硬化性油墨后经干燥进行图案化而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形成有屏障图案125的部分构成遮光部120,未形成屏障图案125的部分构成透光部110。对于遮光部120和透光部110的平面配置,参照图6及图7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一例,透明基板130可为玻璃基板。当作为透明基板130使用玻璃基板时,具有很高的透射率,不需要使用其他的基板。因此,显示在显示板100的影像没有歪曲等问题,能以很高的透射率进行透射。
相反,现有视差屏障是将经图案化处理的聚合物薄膜(例如,PET(polyethylene phthalate)薄膜)用粘合剂粘合在钢化玻璃后进行层压(laminating)而使用。一般,聚合物薄膜、钢化玻璃等的透射率低于一般玻璃的透射率,一起使用这些玻璃的现有视差屏障的透射率只能非常低。而且,因聚合物薄膜、钢化玻璃及粘合剂的折射率之差会导致相消干扰,藉此会发生莫尔(moire)现象。
如此,本实施例中,通过用玻璃基板形成透明基板130,从而没有影像歪曲现象,而能具有很高的透射率。但是,本发明的透明基板130并不限定于所述物质,还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物质。
所述视差屏障20通过粘接层140固定于显示板100的前面。作为粘接层140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物质,作为一例可以使用紫外线粘合剂、可视光粘合剂、红外线粘合剂及热粘合剂等物质。
所述粘合剂140优选其折射率与透明基板130的折射率接近,由此减少莫尔现象,并防止发生牛顿环(Newton Ring)。作为一例,当由玻璃基板构成透明基板130时,粘接层140的折射率可与玻璃基板的折射率接近,约1.48~1.54。
图1及以上说明中,说明了视差屏障20由透明基板130及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130上的屏障图案125而构成的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变形例,如图2所示,视差屏障22可以包括透明基板130、屏障图案125、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130和屏障图案125上的粘接层140以及通过所述粘接层140粘接的另外的透明基板150。所述另外透明基板150可以包含与透明基板130相同的物质。本变形例中,视差屏障22和显示板100可通过粘接层(省略图示)或固定构件(省略图示)结合。此外,还可以使用具有各种各样的截面结构的视差屏障。
参照图3至图9更加具体说明所述视差屏障20的平面构造、以及使用所述视差屏障20的显示板100的立体显示方法。
图3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包括:获取z个输入影像的步骤(ST10);输入z个输入影像的步骤(ST20);生成y个补偿影像的步骤(ST30);在显示框映射各个视点的影像的步骤(ST40);合成所映射的影像的步骤(ST50)以及驱动显示板的步骤(ST60)。此时,z和y为整数,n为z和y之和。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显示n个视点数使用z个输入影像和y个补偿影像,而不使用n个输入影像,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获取z个输入影像的步骤(ST10)中提取比n小的z个输入影像。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显示n个视点的同时,只提取比n小的z个输入影像,因此,能够节约用于提取输入影像所需的时间。
在输入z个输入影像的步骤(ST20)中输入所提取的z个输入影像,在生成y个补偿影像的步骤(ST30)中从z个输入影像生成到y个补偿影像。
作为一例,在本实施例中,n可为2的倍数。以下说明将n设为2的倍数的理由。此时,z能够满足以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z=(n/2)+1
作为一例,n为10时(即,显示10个视点时),z可为6,y可为4。此时,作为输入影像输入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以及第6影像,作为补偿影像可生成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以及第5影像。即,y个补偿影像可为从第2影像到第(z-1)影像。
如此,当显示n个视点的影像时,减小视点的界限而能够提供柔化影像。对此参照图4及图5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4是概念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立体显示方法中根据影像的视点之差的图,图5是概念性地示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立体显示方法中根据影像的视点之差的图。
作为一例,图示及说明了n为10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因此,当n为各种值时,尤其可包含n为2的倍数的情况。而且,为了准确地进行说明,图中示出相邻接的影像(例如,第1影像和第2影像)具有相同的视点之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视差屏障20(图1)被投射为显示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5影像、第4影像、第3影像、第2影像,然后重新被投射为显示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5影像、第4影像、第3影像、第2影像。整体而言,以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5影像、第4影像、第3影像、第2影像,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4影像、第3影像、第2影像的顺序被投射,因此,不会产生视点之差大的部分。由此,使用者不会感觉到视点之差的界限而柔化影像。
如图5所示,在现有技术中,以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7影像、第8影像、第9影像、第10影像的顺序被投射,然后重新以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7影像、第8影像、第9影像、第10影像的顺序被投射。整体而言,以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7影像、第8影像、第9影像、第10影像、第1影像、第2影像、第3影像、第4影像、第5影像、第6影像、第7影像、第8影像、第9影像、第10影像的顺序被投射,因此,使用者在第10影像和第1影像的界限会感觉到大的视点差。由此,感觉到视点差而会感觉到疲劳。
即,在本实施例中,使用z个输入影像和y个补偿影像而使使用者感觉不到视点差的界限,而能够柔化影像。
如图3所示,在将各个视点的影像映射于显示框的步骤(ST40)中,将各个视点的影像映射于显示框的指定位置,在合成所映射的影像的步骤(ST50)中,合成所映射的影像而获取所需影像。然后,在驱动显示板的步骤(ST60)中,向显示板100提供对应于所述合成影像的信号而驱动显示板100。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板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视差屏障的遮光部以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图7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板显示多视点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视差屏障的遮光部以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
根据附图,本实施例中,显示板100由多个单位像素210构成。更具体而言,多个单位像素210配置成在行方向(图中x轴方向)上具有多个列,在列方向(图中y轴方向)上具有多个行。所述单位像素210可以包括发出红色光的红色像素、发出绿色光的绿色像素、发出蓝色光的蓝色像素。作为一例,向行方向相邻接的一个红色像素、一个绿色像素以及一个蓝色像素构成一个像素而可以显示影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包括红色、绿色、蓝色之外的颜色来构成一个像素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本实施例的显示板100,当显示具有n个视点数的影像时,n个视点并不是由一行或一列的单位像素120显示,而是可由多个行及多个列的单位像素120显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更具体而言,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q个单位像素构成一个单位行。通过位于在列方向上邻接的p个单位行的单位像素210(即,图4中的p个*q个单位像素)显示n个视点。此处,n为2以上的整数,p和q是n的约数即整数,n是p和q的乘积。更正确地讲,利用位于多个行和多个列的单位像素210来显示n个视点时,需要至少具备2个行和2个列,因此,n是4以上的整数。
例如,图6及图7中,利用2个由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5个单位像素而成的单位行显示10个视点数。即,若利用2个由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5个单位像素而成的单位行,则具有总共10个单位像素,因此能显示10个视点。此处,q为5,p为2。图中,示出了具有10个视点的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中,n、p、q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值。
此处,如上所述,n为2的倍数,p可为2。此时,可由第一单位行(奇数行)和第二单位行(偶数行)显示n个视点,所述第一单位行包括在行方向上邻接的q个单位像素,所述第二单位行包括与奇数行邻接,并在行方向上邻接的q个单位像素。由此,可以防止因光折射显示在显示板100上的影像发生横条的现象。
更具体而言,n为奇数时p、q也是奇数,此时,由于光折射,显示在显示板100的影像会发生横条。n为3的倍数时,发生横条的现象更严重。
例如,用3个列和3个行的单位像素显示9个视点时,会发生横条。考虑到此问题,本发明中,将n设为2的倍数,p设为2,从而减低发生横条。最好n、p、q都不是3的倍数。
此时,驱动部300(参照图1,以下相同)将在n个视点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位于第一单位行211,并将在n个视点中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位于第二单位行212。即,若为10个视点时,在第一单位行211的第15单位像素P15投射第1影像,在第14单位像素P14投射第3影像,在第13单位像素P13投射第5影像,在第12单位像素P12投射第5影像,在第11单位像素P11投射第3影像,在第2单位行212的第25单位像素P25投射第2影像,在第24单位像素P24投射第4影像,第23单位像素P23投射第6影像,在第22单位像素P22投射第4影像,在第21单位像素P21投射第2影像。更具体说明在整个显示板100投射的影像则为如下。
图8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例的显示板显示影像分布的图。根据图8,显示n个视点的10个单位像素PP可以具有朝向上侧并向右侧移动(shift)一个单位像素的斜线形态。此时,在构成10个单位像素PP的第一单位行和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下侧的单位行P1,第1、3、5、5、3影像从右侧配置到左侧,在位于上侧的单位行P2,第2、4、6、4、2影像从右侧配置到左侧。
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9所示,显示n个视点的10个单位像素PP可以具有朝上侧并向左侧移动(shift)一个单位像素的斜线形态。此时,在构成10个单位像素PP的第一单位行和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下侧的单位行P1,第2、4、6、4、2影像从右侧配置到左侧,在位于上侧的单位行P2,第1、3、5、5、3影像从右侧配置到左侧。
当显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时,在构成10个单位像素PP的单位行朝行方向交替配置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在相邻接的10个单位像素PP中的三个可全部具备各个视点影像的红色、绿色以及绿色影像。
例如,在位于图面的最左侧的单位像素PP1的第11像素P11(图7,以下相同)具备第3影像(红色),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单位像素PP2的第11像素P11可具备第3影像(绿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左侧的单位像素PP1的第12像素P12(图7,以下相同)可具备第5影像(绿色),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单位像素PP2的第12像素P12可具备第5影像(红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右侧的单位像素PP3的第12像素P12可具备第5影像(蓝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左侧的单位像素PP1的第13像素P13(图7,以下相同)可具备第5影像(蓝色),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单位像素PP2的第13像素P13可具备第5影像(绿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右侧的单位像素PP3的第13像素P13可具备第5影像(红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左侧的单位像素PP1的第14像素P14(图7,以下相同)可具备第3影像(红色),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单位像素PP2的第14像素P14可具备第3影像(蓝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右侧的单位像素PP3的第14像素P14可具备第3影像(绿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左侧的单位像素PP1的第15像素P15(图7,以下相同)可具备第1影像(绿色),在位于中间位置的单位像素PP2的第15像素P15可具备第1影像(红色),在位于图面的最右侧的单位像素PP3的第15像素P15可具备第1影像(蓝色)。如此,在单位像素PP的各单位行也可依次具备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在相邻接的单位像素PP中的三个可全部具备各个视点影像的红色、绿色以及绿色影像。对于第2影像及第4影像也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当显示10个视点时,若使用6个输入影像和4个补偿影像,则如上所述能够节约目录制作时间,而且,去除视点之间的界限而能够柔化影像。
在用于所述显示板100的视差屏障20,在行方向反复配置对应于透光部110的一个单位像素和对应于遮光部120的m个单位像素。此处,m是从q减去1的数。如此,用q个列和p个行显示n个视点时,透光部110和遮光部120的比为1:m(即,1:(q-1)),因此可以减低遮光部120的比率,而增加透光部110的比率。如此,通过增加透光部110的比率,可以增加亮度及解析度。
参照图7及图10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0是在现有显示板显示多视点的单位像素和与其对应的现有视差屏障的遮光部及透光部的概略俯视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n为10,p为2,q为5时,在视差屏障20朝行方向看时透光部110和遮光部120的比为1:4。即,显示10个视点时,在视差屏障20中,透光部110和遮光部120的比为1:4。
相反,如图10所示,以往为显示n个视点,而将n个影像显示在一个行中相邻接的n个单位像素212,此时,在视差屏障22朝行方向看时透光部112和遮光部122的比为1:n-1。例如,显示10个视点时,在视差屏障22中,透光部112和遮光部122的比成为1:9。
因此,本实施例中,显示相同个数的多视点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视差屏障20的透光部110的比率,随此能够提高亮度及解析度。例如,如上所述,n为2的倍数,p为2时,亮度及解析度可以增加2倍以上。
为简单说明,图中的透光部110和单位像素120具有相同的大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实际上,对应于各单位像素210的透光部110的大小可以小于各单位像素210的大小。
并且,视点数大时与视点数小时相比,可以增大透光部110的比率大小。这是为了使光波长能以预定次数透过一个单位像素210,而减少干扰现象,最终最大限度地减少莫尔现象。同时考虑到工程误差等,透光部110和遮光部120的幅度比可为0.95:m+0.05~1.33:m-1.33。较优选为0.95:m+0.05~1.2:m-1.2。
本实施例中,透光部110沿显示板100的对角线方向形成,从而能够顺利显示多视点影像。此时,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视差屏障20提高透射率及折射率,因此能有效地防止莫尔现象。
如上所述,若在位于p个行和q个列的单位像素显示多视点,则透光部110的倾斜度大于现有透光部112的倾斜度。即,将在行方向的单位像素的幅度w作为A,将列方向的单位像素的长度I作为B时,理论上,透光部110的倾斜度C如下数学式2所示。
<数学式2>
C=(p*B)/A
实际上考虑到误差等时,透光部110的倾斜度C为数学式3所示。
<数学式2>
0.95*{(p*B)/A}≤C≤1.05*{(p*B)/A}
若考虑商用化的单位像素的长度I及幅度w,则透光部110的倾斜度可为79~82度。
一方面,如图10所示,现有技术中,为显示n个视点的单位像素位于一个行,透光部112的倾斜度为B除以A的值。因此,现有技术的透光部112的倾斜度极其小于本实施例的透光部110的倾斜度。如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透光部110的倾斜度形成为比现有技术大,能够相对提高透光部110的比率。
所述说明及图中示出了透光部110的边界线具有斜线形态的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1所示,在视差屏障24中,遮光部124和透光部114的边界线的至少一部分具备沿单位像素210的界限的阶梯形状,并可沿显示板100的对角线方向形成。更具体而言,一个行中,透光部114的边界线实际上与单位像素210的边界线一致,在与其相邻的另一个行,透光部114的边界线实际上与单位像素210的虚拟中心线一致。通过所述形状的透光部114可以使多视点影像的界限更加明确,而能够显示清晰的影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此外,还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的透光部。
而且,如图12所示,在使用背光单元(省略图示)的手动发光立体显示装置12,视差屏障20还可位于显示板100的后面。此时,将视差屏障20的透光部110的幅度可以形成为比单位像素的幅度大。由此,使用者看不到屏障线,而能够解除因屏障线而产生的排斥感。
如上所述的特征、结构及效果等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但并不仅局限于一个实施例。进而,各实施例的所述特征、结构及效果等可通过本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组合或变形而实施为其他的实施例。因此,应解释为所述组合及变形例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立体显示板,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是整数p及整数q的乘积,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一个单位行,通过在列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p个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
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z满足以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Z=(n/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z个输入影像包括第一影像、第二影像、……、第z影像,所述y个补偿影像包括第二影像、……、第(z-1)影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为2的倍数,所述p为2,
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一单位行,
在所述列方向上邻接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并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二单位行,
通过所述第一单位行和所述第二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板中,所述n个视点影像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而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二单位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板中,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n个单位像素朝向上方并能够各朝右侧移动一个单位像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板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下侧的行,而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上侧的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板中,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n个单位像素朝向上方并各朝左侧移动一个单位像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板中,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下侧的行,而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及所述第二单位行中位于上侧的行。
10.一种立体显示板,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所述z满足以下数学式1。
<数学式1>
Z=(n/2)+1
1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立体显示板以及配置于所述立体显示板的一面的视差屏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具备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单位像素的多个透光部和多个遮光部,
将从q减1的值作为m时,在所述行方向上反复配置对应于所述透光部的一个单位像素和对应于所述遮光部的m个单位像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透光部沿所述显示板的对角线方向形成,将在所述行方向的所述单位像素的幅度作为A,将列方向的所述单位像素的长度作为B时,所述透光部的倾斜度(C)为如下数学式2所示。
<数学式2>
0.95*{(p*B)/A}≤C≤1.05*{(p*B)/A}
14.一种立体显示方法,其为由多个单位像素构成并显示n个视点的立体显示板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为2以上的整数,是整数p及整数q的乘积,
在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一个单位行,通过在列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p个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
当所述n为整数z和整数y之和时,显示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包括所述z个输入影像和所述y个补偿影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z个输入影像包括第一影像、第二影像、……、第z影像,所述y个补偿影像包括第二影像、……、第(z-1)影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n为2的倍数,所述p为2,
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一单位行,
在所述列方向上邻接于所述第一单位行,并在所述行方向上相邻接的所述q个单位像素构成第二单位行,
通过所述第一单位行和所述第二单位行显示所述n个视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立体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板中,所述n个视点的影像中对应于奇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一单位行,而对应于偶数的单位像素影像投射于所述第二单位行。
CN2012800180592A 2011-04-11 2012-04-09 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Pending CN1034776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33507 2011-04-11
KR20110033507 2011-04-11
KR1020110055039A KR101088634B1 (ko) 2011-04-11 2011-06-08 입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입체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표시 방법
KR10-2011-0055039 2011-06-08
PCT/KR2012/002680 WO2012141465A2 (ko) 2011-04-11 2012-04-09 입체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입체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표시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7643A true CN103477643A (zh) 2013-12-25

Family

ID=45505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80592A Pending CN103477643A (zh) 2011-04-11 2012-04-09 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29093A1 (zh)
JP (1) JP2014517334A (zh)
KR (1) KR101088634B1 (zh)
CN (1) CN103477643A (zh)
WO (1) WO201214146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6568B1 (ko) * 2013-09-16 2018-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시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4424A (en) * 1996-02-23 2000-05-1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KR100416549B1 (ko) * 2001-10-10 200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안식 3차원 영상 표시장치
KR100597584B1 (ko) * 2003-11-22 2006-07-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895779A (zh) * 2010-07-23 2010-11-24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方法和系统
WO2010140767A2 (ko) * 2009-06-04 2010-12-09 (주)브이쓰리아이 패럴렉스 배리어 및 이를 구비한 다시점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5568B2 (en) * 2000-06-12 2004-07-20 Vrex, Inc. Electronic stereoscopic media delivery system
GB0016354D0 (en) * 2000-07-03 2000-08-23 Optaglio Ltd Optical security device
US7277121B2 (en) * 2001-08-29 2007-10-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processing and display system
KR100795481B1 (ko) 2006-06-26 2008-01-16 광주과학기술원 다시점화상의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100950046B1 (ko) 2008-04-10 2010-03-29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무안경식 3차원 입체 tv를 위한 고속 다시점 3차원 입체영상 합성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53747B1 (ko) 2009-08-28 2010-04-19 (주)브이쓰리아이 다시점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4424A (en) * 1996-02-23 2000-05-1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pparatus
KR100416549B1 (ko) * 2001-10-10 200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안식 3차원 영상 표시장치
KR100597584B1 (ko) * 2003-11-22 2006-07-0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0140767A2 (ko) * 2009-06-04 2010-12-09 (주)브이쓰리아이 패럴렉스 배리어 및 이를 구비한 다시점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방법
CN101895779A (zh) * 2010-07-23 2010-11-24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1465A3 (ko) 2013-01-10
JP2014517334A (ja) 2014-07-17
KR101088634B1 (ko) 2011-12-06
US20140029093A1 (en) 2014-01-30
WO2012141465A2 (ko) 2012-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9353C (zh) 高分辨率自动立体显示器
CN101331420B (zh) 对自动立体显示设备的感知深度的控制及其方法
US7227568B2 (en) Dual polarizing light filter for 2-D and 3-D display
TWI312634B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CN103163652B (zh)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器
CN102340683B (zh) 图像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1655625A (zh) 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JP2012034363A (ja) 映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14902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63709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CN101094424A (zh)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
CN103091896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03339950A (zh) 视差屏障以及包含该视差屏障的立体显示装置
CN103163653A (zh) 偏振眼镜型立体图像显示器
CN102595173A (zh) 自由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JP2012155307A (ja) 表示装置
CN202948239U (zh) 一种液晶透镜及3d显示装置
CN103135240B (zh) 玻璃图案化延迟器立体3d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9552A (zh) 立体显示装置
CN104081261A (zh) 三维lcd监视显示器
CN103477643A (zh) 立体显示板、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立体显示方法
CN102073178B (zh) 胆固醇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15052B (zh) 用于自动立体显示设备的具有电光层和取向层的透镜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77250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59469B1 (ko) 입체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