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8427A -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8427A
CN103458427A CN2013103171483A CN201310317148A CN103458427A CN 103458427 A CN103458427 A CN 103458427A CN 2013103171483 A CN2013103171483 A CN 2013103171483A CN 201310317148 A CN201310317148 A CN 201310317148A CN 103458427 A CN103458427 A CN 103458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carriage
angle
angle parameter
parameter
targe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171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58427B (zh
Inventor
周智勋
田华
徐迪宇
胥小武
何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171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8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8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8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58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84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小区及与多个小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基站;其中一个小区为目标小区,其余为干扰小区;对目标小区的主扇区进行用户散播,生成位于该主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确定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其余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以及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

Description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小区多用户系统中的空间信道建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空间信道模型(Spatial Channel Model, SCM)中的相关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与简单考虑单个基站向单个用户传输信息的链路级仿真不同,系统级仿真往往包含多个小区/扇区、多个基站以及多个用户。诸如吞吐量及延迟等性能的衡量标准往往是在信道经历多次用户散播以后才能被统计得到。在一次散播的时间里,由于用户的移动,信道会经历快衰落。信道状态信息从用户端反馈回基站,基站根据用户传回的信息利用调度器决定向哪些用户发送数据。
基于射线法的空间信道模型由于更能反映空间信道每次实现的变化特性,常常被应用于系统级仿真之中。与相关矩阵法相比,利用空间信道模型建模信道,其计算量明显减小,且可以较为准确地逼近实际链路成簇的散射环境。
然而,已发布的空间信道模型只给出了链路角度参数的大体范围,并没有相关的计算及设置方法,对于快速并且准确地进行信道建模十分不利。同时,正确设置链路传播的角度参数,寻找并挖掘出这些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所使用的空间信道模型的精准性表达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快速计算空间信道模型相关角度参数的方法。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快速计算空间信道模型相关角度参数的装置。
一种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小区及与多个小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基站;每一小区包括多个扇区,其中一个小区为目标小区,其余为干扰小区,目标小区的其中一个扇区为主扇区;
对目标小区的主扇区进行用户散播,生成位于该主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
确定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
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其余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
一种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该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小区及与多个小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基站;每一小区包括多个扇区,其中一个小区为目标小区,其余为干扰小区,目标小区的其中一个扇区为主扇区;
用户散播模块,用于对目标小区的主扇区进行用户散播,生成位于该主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其余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
相较于现有的空间信道模型只给出链路参数参数的大体范围,所述的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可快速完成散播的各个移动台与各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相关参数计算,从而更加准确地反应空间信道模型所要表达的具体角度关系,极大地方便了空间信道建模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图1所示角度参数计算装置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角度参数计算装置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及各角度参数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角度参数计算装置 10
构建模块 11
用户散播模块 13
参数确定模块 15
计算模块 17
基站 BS
移动台 MS
目标小区 1
干扰小区 2、3
扇区 A1、B1、C1、A2、B2、C2、A3、B3、C3
定向天线 AT1
全向天线 AT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应用于一系统级仿真软件,该系统级仿真软件用于构建通信系统的空间信道模型。
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10包括构建模块11、用户散播模块13、参数确定模块15以及计算模块17。
请参阅图2,所述构建模块11用于构建所述空间信道模型所使用的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三个相邻的六边形蜂窝小区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每一小区对应一基站BS(如图3所示),每一小区的基站BS位于该小区的中心。其中,三个小区分别为目标小区1、干扰小区2以及干扰小区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起见,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目标小区1的二维平面坐标固定取原点(0, 0);并取y轴的正半轴指向为绝对参考方向,即北极方向,在图2及图4中以大写字母N表示。每个小区划分为相等的三个扇区,例如,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每一小区按照A(-30o, 90o)、B(90o, 210o)以及C(210o, -30o)划分为三个扇区。其中,目标小区1包括扇区A1、扇区B1及扇区C1;干扰小区2包括扇区A2、扇区B2以及扇区C2;干扰小区3包括扇区A3、扇区B3以及扇区C3。
每一小区的基站BS对应每一扇区设置多根定向天线AT1,例如,设置四至八根定向天线。多根定向天线AT1等间隔设置从而构成一天线阵列。例如,在图2中,目标小区1的扇区A1设置了四根定向天线AT1,四根定向天线AT1构成的天线阵列的法线方向,即图2中箭头AR所指方向以及图3中虚线L1所指方向,即为四根定向天线AT1的辐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一定向天线AT1的辐射角度为120度。采用定向天线AT1实现小区扇区化的主要好处在于大幅度提升系统容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相邻扇区之间的相互干扰。
用户散播模块13用于对目标小区1的主扇区进行用户散播,以随机生成可利用的角度参数以及各个用户到基站BS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散播模块13可以任意指定目标小区1的其中一个扇区为主扇区,例如,指定扇区A1为主扇区。用户散播是指构建多个与该目标小区1进行通信并位于该主扇区A1内的多个用户,即移动台MS(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其中一个移动台MS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移动台MS包括多根全向天线AT2。多根全向天线AT2等间隔设置从而构成一天线阵列,图3中虚线L2所指方向为移动台MS的天线阵列的法线方向。用户散播模块13所生成的各角度参数及其定义如下,其中,下标BS代表基站;MS代表用户,即移动台。
第一角度参数                                               :绝对参考方向(y轴)到扇区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夹角。由第一角度参数的定义可以看出,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412742DEST_PATH_IMAGE001
伴随扇区天线的辐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朝不同方向辐射的扇区第一角度参数的值不同。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六个扇区A1,B1,C1,A2,B2,C2,A3,B3,C3分别有:,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5
,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8
,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09
,且满足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2DEST_PATH_IMAGE014
:扇区天线阵列法线方向到视距离开角方向的夹角。其中,视距离开角方向为基站BS与移动台MS之间传输信号的直射路径方向(Line of sight, LoS),即基站BS天线阵列中心与移动台MS天线阵列中心的连线方向;从基站BS的角度看发出的信号,视为离开,即为视距离开角方向,如图2中的虚线L3表示扇区A1的视距离开角方向。
不同扇区的天线阵列法线方向不同,主扇区散播的用户到不同小区的直射路径也不同。因此,不同扇区与同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518287DEST_PATH_IMAGE014
也不同。因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六个扇区A1,B1,C1,A2,B2,C2,A3,B3,C3分别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7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9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3
全局角度参数:绝对参考方向(y轴)到移动台MS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夹角。全局角度参数
Figure 302222DEST_PATH_IMAGE024
为全局角度参数,其仅与移动台MS自身的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相关,因此,不同扇区与同一移动台MS之间的全局角度参数
Figure 539299DEST_PATH_IMAGE024
均相同。
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5
:移动台MS天线阵列法线方向到视距到达角方向的夹角。其中,视距到达角方向同样为信号的直射路径方向(Line of sight, LoS),即基站BS天线阵列中心与移动台MS天线阵列中心的连线方向;从移动台MS的角度看基站BS送达的信号,视为到达,即为视距到达角方向,如图2中的虚线L3还表示移动台MS的视距到达角方向。每一移动台MS与同一小区的不同扇区之间的视距到达角方向相同。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250903DEST_PATH_IMAGE025
仅仅与基站BS到移动台MS的直射路径相关,因此,同一小区内不同扇区与同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850512DEST_PATH_IMAGE025
相同,而不同小区与同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989369DEST_PATH_IMAGE025
不同。因此,相对于三个小区1,2,3分别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方位角:x轴到视距离开角方向的夹角。方位角仅仅与基站BS到移动台MS的直射路径相关,因此,同一小区内不同扇区与同一移动台之间的方位角
Figure 166721DEST_PATH_IMAGE029
相同,而不同小区与同一移动台之间的方位角
Figure 886415DEST_PATH_IMAGE029
不同。因此,相对于三个小区1,2,3分别有: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按照角度顺时针取负值,逆时针取正值的原则,存在如下角度关系:
(公式一)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公式二)
参数确定模块15用于根据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及网络拓扑结构确定所有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868278DEST_PATH_IMAGE001
,以及根据用户散播模块13散播的各个移动台MS确定主扇区A1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939002DEST_PATH_IMAGE015
、主扇区A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992409DEST_PATH_IMAGE026
、以及各个移动台MS到主扇区A1对应的基站BS的距离d1。也就是说,随着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及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所有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766942DEST_PATH_IMAGE001
则相应的确定。另外,随着各个移动台MS的散播,各个移动台MS确定主扇区A1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247602DEST_PATH_IMAGE015
、主扇区A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805622DEST_PATH_IMAGE026
、以及各个移动台MS到主扇区A1对应的基站BS的距离d1则已相应确定,或者说,用户散播模块13可以随机生成上述的第二角度参数、第三角度参数以及距离d,并根据这些参数值相应设置各个移动台MS的散播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二维平面坐标系级网络拓扑结构中,各个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946251DEST_PATH_IMAGE001
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9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由于扇区的划分,在散播的各个移动台MS中,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539037DEST_PATH_IMAGE015
在(-60o, 60o)之间均匀分布,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934246DEST_PATH_IMAGE026
在(-180o, 180o)之间均匀分布。按照现有标准的小区规划,扇区内散播的用户到基站之间的距离d1在(35, 500)米之间均匀分布。
计算模块17用于根据主扇区A1与各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889564DEST_PATH_IMAGE002
、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以及公式一计算各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712026DEST_PATH_IMAGE030
,以及根据该方位角
Figure 713481DEST_PATH_IMAGE030
、目标小区1的二维坐标以及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基站BS的距离d1计算各移动台MS的二维坐标。其中,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每一移动台MS的二维坐标为
计算模块17还用于计算目标小区1的扇区B1、C1与目标小区1的主扇区A1的散播的各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912381DEST_PATH_IMAGE014
。具体地,计算模块17根据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518943DEST_PATH_IMAGE030
、扇区B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512306DEST_PATH_IMAGE003
以及公式一,计算扇区B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7
;计算模块17根据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218967DEST_PATH_IMAGE030
、扇区C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955979DEST_PATH_IMAGE004
以及公式一,计算扇区C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计算模块17还用于计算干扰小区2、3各个扇区与目标小区1主扇区A1散播的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479364DEST_PATH_IMAGE014
、全局角度参数、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88517DEST_PATH_IMAGE025
以及方位角
Figure 363641DEST_PATH_IMAGE029
具体地,计算模块17首先根据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483224DEST_PATH_IMAGE026
以及公式二计算每一移动台MS的全局角度参数
Figure 212145DEST_PATH_IMAGE024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9
。由于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干扰小区2及干扰小区3的位置坐标均为已知的,因此计算模块17再根据干扰小区2的位置以及每一移动台MS的位置坐标,可计算出每一移动台MS与干扰小区2的基站之间的距离d2,如此,根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即可计算出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2的方位角
Figure 25380DEST_PATH_IMAGE031
。随后,即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出干扰小区2的各扇区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523358DEST_PATH_IMAGE018
,
Figure 232688DEST_PATH_IMAGE019
,
Figure 183326DEST_PATH_IMAGE020
以及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2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65832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3
计算模块17采用相同的方法即可计算出每一移动台MS与干扰小区3的基站之间的距离d3、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3的方位角
Figure 559261DEST_PATH_IMAGE032
、干扰小区3的各扇区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674165DEST_PATH_IMAGE022
,
Figure 94782DEST_PATH_IMAGE023
以及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3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505034DEST_PATH_IMAGE02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请参阅图4,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的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一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其中,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小区,每一小区包括多个扇区,每一小区对应一基站。其中一个小区为目标小区,其余为干扰小区。目标小区的其中一个扇区为主扇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三个小区,分别为目标小区1、干扰小区2及干扰小区3。目标小区1包括扇区A1、扇区B1及扇区C1;干扰小区2包括扇区A2、扇区B2以及扇区C2;干扰小区3包括扇区A3、扇区B3以及扇区C3。扇区A1为目标小区1的主扇区。
步骤S2:根据建立的网络拓扑结构及二维平面坐标系确定所有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490920DEST_PATH_IMAGE001
。在本实施方式中,6个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分别为:
Figure 416151DEST_PATH_IMAGE002
,
Figure 640459DEST_PATH_IMAGE003
,
Figure 701956DEST_PATH_IMAGE004
,
Figure 127252DEST_PATH_IMAGE005
,
Figure 539779DEST_PATH_IMAGE006
,
Figure 567778DEST_PATH_IMAGE007
,
Figure 483781DEST_PATH_IMAGE008
,
Figure 673454DEST_PATH_IMAGE009
,
Figure 573277DEST_PATH_IMAGE010
步骤S3:对目标小区1的主扇区A1进行用户散播,生成多个位于该主扇区A1内的移动台MS。
步骤S4:根据生成的各个移动台MS,确定主扇区A1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139388DEST_PATH_IMAGE015
、主扇区A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378739DEST_PATH_IMAGE026
、以及各个移动台MS到主扇区A1对应的基站BS的距离d1。
步骤S5:计算各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以及各移动台MS的二维坐标。具体地,根据主扇区A1与各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126432DEST_PATH_IMAGE002
、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496234DEST_PATH_IMAGE044
以及公式一计算各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527775DEST_PATH_IMAGE030
,以及根据该方位角
Figure 324829DEST_PATH_IMAGE030
及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基站BS的距离d1计算各移动台MS的二维坐标。
步骤S6:计算目标小区1的其他扇区B1、C1与目标小区主扇区A1的散播的各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933665DEST_PATH_IMAGE014
。具体地,根据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841578DEST_PATH_IMAGE030
、扇区B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以及公式一,计算扇区B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820216DEST_PATH_IMAGE047
;再根据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
Figure 854031DEST_PATH_IMAGE030
、扇区C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565635DEST_PATH_IMAGE004
以及公式一,计算扇区C1与每一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430823DEST_PATH_IMAGE048
步骤S7:计算干扰小区2、3各个扇区与目标小区1主扇区A1散播的移动台MS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569680DEST_PATH_IMAGE014
、全局角度参数、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343437DEST_PATH_IMAGE025
以及方位角
Figure 328710DEST_PATH_IMAGE029
。具体地,首先根据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方位角、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目标小区1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646876DEST_PATH_IMAGE026
以及公式二计算每一移动台MS的全局角度参数
Figure 700283DEST_PATH_IMAGE024
,其中,。由于在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中,干扰小区2及干扰小区3的位置坐标均为已知的,因此再根据干扰小区2的位置以及每一移动台MS的位置坐标,可计算出每一移动台MS与干扰小区2的基站之间的距离d2,如此,根据
Figure 161668DEST_PATH_IMAGE050
即可计算出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2的方位角
Figure 454109DEST_PATH_IMAGE031
。随后,即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出干扰小区2的各扇区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311207DEST_PATH_IMAGE018
,
Figure 739914DEST_PATH_IMAGE019
,以及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2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436792DEST_PATH_IMAGE027
Figure 318477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406519DEST_PATH_IMAGE053
Figure 673552DEST_PATH_IMAGE054
再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每一移动台MS与干扰小区3的基站之间的距离d3、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3的方位角
Figure 13398DEST_PATH_IMAGE032
、干扰小区3的各扇区与每一移动台MS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416697DEST_PATH_IMAGE021
,
Figure 675640DEST_PATH_IMAGE022
,
Figure 164390DEST_PATH_IMAGE023
以及每一移动台MS相对于干扰小区3的第三角度参数
Figure 901402DEST_PATH_IMAGE028
Figure 424787DEST_PATH_IMAGE056
Figure 792315DEST_PATH_IMAGE057
Figure 243817DEST_PATH_IMAGE059
相较于现有的空间信道模型只给出链路角度参数的大体范围,所述的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可快速完成散播的各个移动台MS与各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相关角度参数计算,从而更加准确地反应空间信道模型所要表达的具体角度关系,极大地方便了空间信道建模设计。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构建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小区及与多个小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基站;每一小区包括多个扇区,其中一个小区为目标小区,其余为干扰小区,目标小区的其中一个扇区为主扇区;
对目标小区的主扇区进行用户散播,生成位于该主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
确定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
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其余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的步骤包括:
根据建立的网络拓扑结构及二维平面坐标系确定所有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其中,第一角度参数为绝对参考方向到扇区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夹角,绝对参考方向指所述二维坐标系的y轴方向;
根据散播的各个移动台确定主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以及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角度参数为扇区天线阵列法线方向到视距离开角方向的夹角,视距离开角方向为即该扇区天线阵列中心与移动台天线阵列中心的连线方向;
根据主扇区与各移动台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第二角度参数以及公式一计算各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其中,方位角为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到视距离开角方向的夹角,公式一为: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主扇区与各移动台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主扇区与各移动台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的方位角、目标小区的二维坐标及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距离计算各移动台的二维坐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其余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目标小区的其他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以及所述公式一,计算目标小区的其他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及网络拓扑结构确定主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三角度参数;其中,第三角度参数为移动台天线阵列法线方向到视距到达角方向的夹角,视距到达角方向为该扇区天线阵列中心与移动台天线阵列中心的连线方向;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以及公式二计算每一移动台的全局角度参数,其中,全局角度参数为所述绝对参考方向到移动台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夹角,公式二为: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每一移动台的全局角度参数,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
根据干扰小区的位置以及每一移动台的位置坐标,计算出每一移动台与干扰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与干扰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每一移动台的二维坐标以及公式三计算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其中,公式三为: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08
,(x, y)表示每一移动台的二维坐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每一移动台与干扰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
Figure 2013103171483100001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的步骤还包括: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以及干扰小区的各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计算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与每一移动台的第二角度参数;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以及每一移动台的全局角度参数计算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各干扰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
6.一种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所采用的二维平面坐标系,该多小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多个小区及与多个小区一一对应的多个基站;每一小区包括多个扇区,其中一个小区为目标小区,其余为干扰小区,目标小区的其中一个扇区为主扇区;
用户散播模块,用于对目标小区的主扇区进行用户散播,生成位于该主扇区内的多个移动台;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其余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以及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与该主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计算每一移动台与各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之间的角度参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参数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建立的网络拓扑结构及二维平面坐标系确定所有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其中,第一角度参数为绝对参考方向到扇区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夹角,绝对参考方向指所述二维坐标系的y轴方向;以及
根据散播的各个移动台确定主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以及每一移动台与目标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二角度参数为扇区天线阵列法线方向到视距离开角方向的夹角,视距离开角方向即该扇区天线阵列中心与移动台天线阵列中心的连线方向;
计算模块还用于:
根据主扇区与各移动台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第二角度参数以及公式一计算各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其中,方位角为所述二维坐标系的x轴到视距离开角方向的夹角,公式一为:
Figure 970362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151945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主扇区与各移动台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
Figure 607197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主扇区与各移动台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Figure 382386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的方位角、目标小区的二维坐标及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距离计算各移动台的二维坐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目标小区的其他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一角度参数以及所述公式一,计算目标小区的其他扇区与每一移动台之间的第二角度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二维平面坐标系及网络拓扑结构确定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其中,第三角度参数为移动台天线阵列法线方向到视距到达角方向的夹角,视距到达角方向即该扇区天线阵列中心与移动台天线阵列中心的连线方向;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方位角、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以及公式二计算每一移动台的全局角度参数,其中,全局角度参数为所述绝对参考方向到移动台天线阵列法线方向的夹角,公式二为:
Figure 948496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984585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每一移动台的全局角度参数,
Figure 610739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每一移动台相对于目标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
根据干扰小区的位置以及每一移动台的位置坐标,计算出每一移动台与干扰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与干扰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每一移动台的二维坐标以及公式三计算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其中,公式三为:
Figure 732279DEST_PATH_IMAGE008
,(x, y)表示每一移动台的二维坐标,
Figure 39763DEST_PATH_IMAGE009
表示每一移动台与干扰小区的基站之间的距离,
Figure 195938DEST_PATH_IMAGE010
表示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计算模块还用于: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以及干扰小区的各扇区的第一角度参数计算干扰小区的各扇区与每一移动台的第二角度参数;以及
根据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干扰小区的方位角以及每一移动台的全局角度参数计算每一移动台相对于各干扰小区的第三角度参数。
CN201310317148.3A 2013-07-26 2013-07-26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8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7148.3A CN103458427B (zh) 2013-07-26 2013-07-26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17148.3A CN103458427B (zh) 2013-07-26 2013-07-26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8427A true CN103458427A (zh) 2013-12-18
CN103458427B CN103458427B (zh) 2016-06-08

Family

ID=4974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171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58427B (zh) 2013-07-26 2013-07-26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842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2188A1 (zh) * 2015-12-04 2017-06-08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超密集组网虚拟小区切换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385A (zh) * 2010-06-23 2010-10-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方法
CN102064864A (zh) * 2010-12-20 2011-05-18 东南大学 三维传播环境中的极化多天线信道模型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385A (zh) * 2010-06-23 2010-10-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方法
CN102064864A (zh) * 2010-12-20 2011-05-18 东南大学 三维传播环境中的极化多天线信道模型的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HYA Z. MOHASSEB,ET.AL: ""A 3-D Spatio-Temporal Simul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Channels"",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
杨雪等: ""3G LTE 空间信道模型的三维修正及容量分析"", 《电路与系统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2188A1 (zh) * 2015-12-04 2017-06-08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超密集组网虚拟小区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8427B (zh) 201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5550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Zhang et al. Landscape-3D; a robust localization scheme for sensor networks over complex 3D terrains
CN112039567B (zh) 一种多智能反射面系统的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Zhang et al. Environmental-adaptive indoor radio path loss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ocalization
Fengzhong et al. A survey of ranging algorithms and localization schemes in 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
Moorthy et al. Beam learning in mmWave/THz-band drone networks under in-flight mobility uncertainties
Fokin et al. 3D location accuracy estimation of radio emission sources for beamforming in ultra-dense radio networks
CN102231911A (zh) 一种距离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维定标定位方法
CN103841641A (zh) 一种基于到达角度和Gossip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定位方法
WO2019240771A1 (en) User device positioning
Lazarev et al.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evaluation for grid model in ultra-dense network scenario
CN104363654A (zh) 基于Tunneling method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节点定位方法
Fang et al. Localiz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known coordinate database
CN104902565A (zh) 一种分布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mds定位方法
KR20120015560A (ko) 맵 생성 방법 및 맵을 이용한 단말의 측위 방법
CN108768472A (zh) 一种临近空间高空平台空间-极化分集mimo信道建模方法
Koivisto et al. Joint cmWave-based multiuser positioning and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in dense 5G networks
CN11137366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Sun et al. Lidaus: Localization of iot device via anchor uav slam
Koivisto et al. Continuous device positioning and synchronization in 5G dense networks with skewed clocks
CN103458427B (zh) 应用于空间信道模型的角度参数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7087276A (zh) 一种基于WiFi室内定位的指纹库建立方法及装置
KR101751350B1 (ko) 위치 추정 서비스 및 데이터 통신을 동시에 지원하기 위한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빔포밍 방법 및 장치
CN106792982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分簇策略的多目标直接定位方法
Mwila et al.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node localisation and track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