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53381A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53381A
CN103453381A CN2012101684447A CN201210168444A CN103453381A CN 103453381 A CN103453381 A CN 103453381A CN 2012101684447 A CN2012101684447 A CN 2012101684447A CN 201210168444 A CN201210168444 A CN 201210168444A CN 103453381 A CN103453381 A CN 103453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matrix
light
backboar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684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星童
宋法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cheng Photo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XIN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cheng Photo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XIN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cheng Photo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XIN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cheng Photoelectr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684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533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5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53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及框架,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板上,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发光元件,该基体包括光源设置区域及位于该光源设置区域周围的外围区域,该发光元件固定于该光源设置区域,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热层,该导热层位于该背板与该基体的外围区域之间。该背光模组方便光源散热。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短小及耗电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及电视等领域。由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要给液晶面板提供一背光模组以向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平面光,从而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功能。
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导光板、光源、反射片、一至多个光学膜片承载并收容上述元件的下框(也称back-cover)及辅助固定用的胶框。然而,由于现有背光模组的光源通常收容于该下框内,导致光源工作产生的热量难于释放,即现有背光模组的光热散热较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光源散热困难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光源散热的背光模组。
也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导光板及框架,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板上,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发光元件,该基体包括光源设置区域及位于该光源设置区域周围的外围区域,该发光元件固定于该光源设置区域,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热层,该导热层位于该背板与该基体的外围区域之间。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导光板及框架,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板上,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发光元件,该基体包括光源设置区域及位于该光源设置区域周围的外围区域,该发光元件固定于该光源设置区域,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热层,该导热层位于该背板与该基体的外围区域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该光源的基体位于该背板的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即该背板的外侧),使得该光源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聚集在该背板内部,而是通过该基体轻易释放。另外,设置于基体的外围区域与该背板之间的导热层还能够将发光元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该背板予以释放,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方便光源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沿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液晶显示装置   10、20、30、40、50
液晶显示面板   11、41
背光模组     12
第一框架     13
光学膜片     14
光源       15
导光板      16、36、56
第二框架     17
导热层      18、28、58
基体       151、251、451、551
发光元件     152、452
第一表面     153、175、375、453
第二表面     154、176、276、454
发光面      155
入光面      161
出光面      162
底面       163
背板       171、271、371、571
侧壁       172
开口       173
发光芯片     156
壳体       157
电极引脚     158
导电线路     159、4591
基质       181
导热颗粒     182
凹陷部      277
网点       378
驱动元件     450
驱动线路     4592
锁固件      59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1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沿线III-III的剖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及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1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12。该背光模组12为该液晶显示面板11提供均匀的平面光。
该背光模组12包括第一框架13、光学膜片14、光源15、导光板16、第二框架17、及导热层18。
该第二框架17包括背板171及沿该背板171边缘垂直延伸的侧壁172,用于承载并收容该导光板16、该光源15及该光学膜片14。该导光板16及该光学膜片14依序设置于该背板171上,该光源15设置于该导光板16的一侧。具体地,该导光板16包括入光面161、与入光面161相邻的出光面162、及与该出光面162相对的底面163。该光源15设置于该入光面161一侧,该光学膜片14设置于该出光面162一侧,该底面163置于该背板171上。
该第一框架13用于配合该第二框架17固定该背光模组12,并承载该液晶显示面板11,其设置于该光学膜片14与该液晶显示面板11之间,且可以与该第二框架17卡扣配合。具体地,该第一框架13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其包括首尾相接的四个侧壁131及自四侧壁131的内表面向该第一框架13内侧延伸的支撑板132,材料优选为塑料。该四侧壁131的外表面可以包括与该第二框架17配合的卡扣件133,如凸块,该支撑板132用于承载该液晶显示面板11。
该光源15包括基体151及固定于该基体151上的发光元件152。该基体151为矩形板状结构,其可以为电路板,内部可以设置有电连接该发光元件152的导电线路159,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发光元件152。该基体151包括第一表面153及与位于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154,该第一表面153包括位于中央部分的对应发光元件152的光源设置区域(未标示)及位于该光源设置区域周围的外围区域(未标示)。
该发光元件152可以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面155正对该导光板16的入光面161。该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156、收容该发光芯片156的壳体157、及电极引脚158,该电极引脚158一端电连接该发光芯片156,另一端伸出该壳体157外并电连接该基体151的导电线路159。本实施例中,该电极引脚158的数量为二,分别为正电极引脚与负电极引脚。
该导热层18设置于该基体151的第一表面153的外围区域,且包围该电极引脚158伸出该壳体157的部分,该导热层18用于将该发光元件152及该基体151工作产生的热量导出。该导热层18包括基质181及掺杂于该基质181中的导热颗粒182。其中,该基质181可以为硅胶,该导热颗粒182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铁,也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镁、氮化硼、氮化铝、或氧化铍等金属氧化物或氮化物。本实施例中,该导热层18为导热胶层,其还用于将该背板171与该基体151粘合以使该基体151固定于该背板171远离该导光板16的一侧。
该背板171包括邻近该导光板16的第一表面175、远离该导光板16且与该第一表面175背向设置的第二表面176、及贯穿该第一表面175与第二表面176且对应该发光元件152的开口173。该开口173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其宽度可以与该发光元件152的宽度基本一致,且该开口173的宽度小于该基体151的宽度。具体地,上述该开口173的宽度、该发光元件152的宽度及该基体151的宽度均指垂直该导光板16的入光面161的方向上的宽度。该侧壁172可以设置用于与该第一框架13配合的卡扣件174,如卡槽。优选地,该第二框架17的材料为金属。该第一表面175具有反射材料,用于反射光线至该导光板16。
该光源15的发光元件152穿过该开口173设置于该导光板16的入光面161一侧,并使其发光面155正对该导光板16的入光面161。该基体151则通过固定元件固定于该背板171的第二表面176。具体地,该基体151可以通过胶体贴附在该背板171的第二表面176,或者通过螺丝等锁固件将该基体151锁固于该背板171上。本实施方式中,该基体151的第一表面153的外围区域通过该导热层19贴附在该背板171的第二表面176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2及液晶显示装置10中,由于该光源15的基体151位于该背板171的远离该导光板16的一侧(即该背板171的外侧),使得该光源1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会聚集在该背板171内部,而是通过该基体151轻易释放至该背板171外部。而且,设置于基体151的外围区域与该背板171之间的导热层18还能够将发光元件15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该背板171进一步予以释放,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2及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结构方便光源散热。
此外,众所周知,该光源15工作时,该发光元件152的发光芯片156产生的热量较多,本案的背光模组12中,该导热层18包围该电极引脚158伸出该壳体157的部分,使得该发光元件152的发光芯片156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通过该电极引脚158与该导热层18传导至该基体151与该背板171予以释放,进而该发光芯片156产生的热量可以得到更有效的释放,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2及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光源散热效果好。
另外,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2及液晶显示装置10需要更换光源15时,可以通过该背板171的开口173将该光源15取出并通过该开口173将替换光源15组装,而无需拆卸整个背光模组12或液晶显示装置10,因此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2及液晶显示装置10的光源15更换步骤简单、方便。
请参阅图4,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20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区别主要在于:背板271的第二表面276包括对应基体251的凹陷部277,导热层28的部分容置于该凹陷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该导热层28的部分容置于该凹陷部277中,可使整个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20的整体厚度降低,更为简洁、美观。
请参阅图5,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30第三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3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区别主要在于:背板371的第一表面375还包括多个网点378,导光板36通过模内成型技术直接成型于该背板371的第一表面375上。
该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该导光板36通过模内成型技术直接成型于该背板371的第一表面375上,使得背光模组的各元件之间可以更紧凑的结合,该背光模组及该液晶显示装置30的厚度可以有所降低。
请参阅图6,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40第四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4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0的区别主要在于:固定发光元件452的基体451为双面印刷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还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41进行画面显示。具体地,该基体451的第一表面453一侧印刷有电连接该发光元件452的导电线路4591,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发光元件452,该基体451的第二表面454印刷有驱动线路4592并设置有驱动元件450(如驱动芯片,电阻及电容等电子元件),该驱动元件450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41进行画面显示。
与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较,该液晶显示装置40将该发光元件452设置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41的印刷电路板上,可使光源与印刷电路板整合,进而减少元件、方便组装。
请参阅图7, 其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50第五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50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40的区别主要在于:导热层58为导热垫片,背光模组还包括锁固件59,基体551、导热层58、背板571均包括锁孔(未标示),该锁固件59利用该基体551、该导热层58及该背板571的锁孔将该基体551固定于该背板571远离导光板56的一侧。其中,该导热垫片也可以包括硅胶材料的基质及掺杂于该基质中的导热颗粒。

Claims (11)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导光板及框架,该框架包括背板及侧壁,该导光板设置于该背板上,该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括基体及发光元件,该基体包括光源设置区域及位于该光源设置区域周围的外围区域,该发光元件固定于该光源设置区域,该背板包括对应该发光元件的开口,该发光元件穿过该开口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且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该背光模组还包括导热层,该导热层位于该背板与该基体的外围区域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层包括基质及掺杂于该基质中的导热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层为导热胶层,该导热胶层还用于将该背板与该基体粘合以使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颗粒的材料包括金属铜、金属铝、或金属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颗粒的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镁、氮化硼、氮化铝、或氧化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基质包括硅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热层为导热垫片,该背光模组还包括锁固件,该基体、该导热垫片、该背板均包括锁孔,该锁固件利用该基体、该导热垫片及该背板的锁孔将该基体固定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该基体包括导电线路,该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芯片、收容该发光芯片的壳体、及电极引脚,该电极引脚一端电连接该发光芯片,另一端伸出该壳体外并电连接该基体的导电线路,该导热层包围该电极引脚伸出该壳体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板远离该导光板的表面具有凹陷部,该基体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该凹陷部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基体为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还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
1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平面光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采用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2101684447A 2012-05-28 2012-05-28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34533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84447A CN103453381A (zh) 2012-05-28 2012-05-28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684447A CN103453381A (zh) 2012-05-28 2012-05-28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53381A true CN103453381A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3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684447A Pending CN103453381A (zh) 2012-05-28 2012-05-28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533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058A (zh) * 2014-09-12 2017-04-1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5058A (zh) * 2014-09-12 2017-04-19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8541C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9356789U (zh) 显示装置
CN101500373A (zh) 印刷电路板、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71305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673811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00033726A (ko)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JP2011180402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00388092C (zh) 背光模块的散热结构
CN102252217A (zh) 具有双面出光结构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JP4534897B2 (ja) 照明光源装置
CN103728771A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1082390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899976A (zh) 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63387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13308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453383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53381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487826U (zh) 适用于超薄背光源的导光板
US8345180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metallic bracket connecting with the metallic beam of the fr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899979A (zh) 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2353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683874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36338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5790041U (zh) Led模组
CN108196395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