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8473B -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8473B
CN103438473B CN201310340645.5A CN201310340645A CN103438473B CN 103438473 B CN103438473 B CN 103438473B CN 201310340645 A CN201310340645 A CN 201310340645A CN 103438473 B CN103438473 B CN 103438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iny
ignition
furnace bottom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06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8473A (zh
Inventor
郑文广
陈剑
张桂华
李建星
郝建刚
吴桂福
司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4064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8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8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8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8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8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当该机组邻炉输粉装置出现故障情况下,通过炉底加热系统和微油点火过程配合,完成机组正常启动过程,降低机组启动过程油耗。本发明优化机组启动炉底加热过程参数,提高炉底加热效率,优化微油点火系统,提供了微油系统点火调整方法,缩短机组启动过程时间,降低机组启动过程油耗,优化机组启动过程参数。本发明缩短启动时间,降低启动油耗,优化油系统燃烧,缓解了机组启动过程油污对脱硝催化剂、电除尘电极以及脱硫浆液的污染等。

Description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背景技术
300MW机组启动过程是一个不稳定的变化过程。锅炉的工况变化很复杂,存在着各种矛盾,如各部分的工作压力和温度随时在变化,启动时间的长短问题,启动时冷炉的燃烧稳定性,受热面内部的工质流动可靠性,热量回收等。
300MW机组作为国内现运行的主力火力发电机组,不同类型的300MW火电机组在机组启停过程流程差别较大,中储式制粉系统由于结构复杂,机组启动过程中为了降低启动过程油耗,尽早投入煤粉燃烧器燃烧代替燃油燃烧器燃烧,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邻炉输粉系统故障情况下,锅炉点火后不能直接投粉,必须首先启动制粉系统制粉,待粉仓粉位达到投粉条件后才可使用微油点火油枪完成机组正常启动。
在节能减排日益深入的今天,现针对燃煤火电机组的节能工作主要精力集中在节能优化改造方面,针对火电机组启动过程节能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各单位在机组启动过程做了大量的节能尝试,但关于300MW中储仓是制粉系统机组当邻炉输粉设备故障情况下,通过微油点火和炉底加热系统结合,完成机组正常启动过程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降低300MW中储仓式制粉系统机组启动过程油耗,当该机组邻炉输粉装置出现故障情况下,通过炉底加热系统和微油点火过程结合,完成机组正常启动过程,降低机组启动过程油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有邻炉热风系统则投入邻炉热风系统,有暖风器机组则在锅炉点火前投入暖风器,炉底加热系统机组启动炉底加热;
(2)、锅炉点火前、凝汽器抽真空后,开启高旁,待再热器系统充压后,开启高再出口联箱电动疏水门;
(3)、当汽包压力至少达到1.3MPa、主蒸汽温度至少达到190℃前,保持炉底加热在投入状态;
(4)、炉膛吹扫完成后,开启煤一层至煤四层二次风门,制粉系统开始制粉前关闭煤三层、煤四层二次风门,在磨煤机入口热风调门全开的情况下,使磨煤机入口负压在-30Pa至-50Pa;
(5)、单侧风机启动后,开启高、低旁,使过热器及再热器内的蒸汽流通起来;
在邻炉输粉机故障情况下锅炉点火后不能直接投粉,必须启动制粉系统制粉,待粉仓粉位达到投粉条件后方可使用微油点火油枪进行正常启动,但是在启动制粉系统时必须达到制粉系统启动条件,即锅炉点火后,进入制粉系统热风温度不低于150℃的制粉要求;锅炉执行正常单风机点火程序,待微油点火油枪均着火正常后启动制粉系统;
锅炉进入投粉后的升温升压阶段,热风温度逐渐升高,制粉系统出力将逐渐增大,锅炉启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风机启动后、给粉机投运前,由于通风造成炉膛内部分热量散失,汽包压力及主蒸汽温度会略有降低,待主蒸汽压力不再降低且有回升趋势、给粉机出粉稳定后停用炉底加热系统,完成机组启动。
本发明步骤(5)中,锅炉执行正常单风机点火程序,待微油点火油枪均着火正常后即启动甲排粉机暖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温度达80℃以上,启动甲磨煤机暖磨;热风温度逐渐达150℃,排粉机出口温度70℃以上,启动甲给煤机制粉;制粉1小时后可投入1号-4号给粉机运行;要想进一步加快工作进程,制粉系统启动后即可启动1号-4号给粉机,保持给粉机最低转速200r/min运行;
锅炉进入投粉后的升温升压阶段,热风温度逐渐升高,制粉系统出力将逐渐增大,锅炉启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风机启动后、给粉机投运前,由于通风造成炉膛内部分热量散失,汽包压力及主蒸汽温度会略有降低,待主蒸汽压力不再降低且有回升趋势、1号-4号给粉机出粉稳定后停用炉底加热系统,完成机组启动。
本发明步骤(5)中,热风温度逐渐达150℃,排粉机出口温度70℃以上,启动甲给煤机制粉,只要磨煤机出口风温能维持不低于65℃,给煤机出力25-30吨。
本发明炉底加热投入前的除氧器加热制水步骤为:
(21)、开启补水联箱联络门,关闭除盐水补水联箱门;
(22)、启动本机及相邻机组的补水泵,保持两台补水泵并联运行向除氧器上水;
(23)、厂用汽联箱疏水暖管结束,调整厂用汽联箱压力不低于0.6MPa;
(24)、待前置泵入口压力达200kPa,启动除氧循环泵,开启甲乙两侧除氧器备汽电动门及调门,除氧器投加热,同时注意保持厂用汽联箱压力不低于0.6MPa。
本发明炉底加热锅炉上水步骤为:
(31)、除氧器水温80-100℃,保持两台补水泵对除氧器补水、除氧器备汽保持最大加热能力;
(32)、开启主给水电动门,通过控制给水调门开度控制给水量,保持中继泵电流在130A左右,监视除氧循环泵不超电流;通过汽泵前置泵上水时开大给水调门,调门开度大于40%,前置泵电流稳定在94A、汽包开始过水后给水母管压力稳定在0.7MPa;
(33)、记录自炉侧给水温度开始变化至汽包下降管壁温变化时间,定义此时间为省煤器满水时间;
(34)、汽包过水5-10分钟投入炉底加热系统;
(35)、当上水时间达省煤器满水时间的2倍时停止锅炉上水。
本发明炉底加热要在相邻机组负荷大于270MW时段投用,厂用汽母管压力不低2.5MPa。
本发明在微油点火系统中:
储油罐的进油管路上增加自动反冲洗滤网,在各角微油点火油枪及雾化压缩空气管路上增加滤网;
将雾化空气系统单母管设为四角分别供气;
通过现场点火试验确定微油点火油枪与打火杆之间的最佳点火距离,确保在设备及供油正常的情况下微油点火的成功率;
对微油点火油枪进油快动球阀、雾化空气快动球阀进行防尘保护,避免煤粉、灰尘对其工作的影响。
本发明微油点火油枪点火正常后,及时启动甲排粉机,排粉机走近路风;点火初期近路风不掺冷风,随热风温度的逐渐升高,控制排粉机出口一次风温不高于150℃,一次风速度不高于28m/s,一次风温高于120℃后,控制一次风速在30m/s;点火初期,汽包压力低于0.8MPa时,投粉后控制给粉机转速不高于300r/min,汽包压力达0.8MPa以上,控制给粉机转速不高于450r/min。
本发明单侧风机启动时,投粉前关闭与煤一层投粉无关的二次风门,调整送风机出口风压在1.0-1.2kPa、微油点火油枪处高压助燃风压力维持在1.5-2.0kPa。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优化机组启动炉底加热过程参数,提高炉底加热效率,优化微油点火系统,提供了微油系统点火调整方法,缩短机组启动过程时间,降低机组启动过程油耗,优化机组启动过程参数。本发明缩短启动时间,降低启动油耗,优化油系统燃烧,缓解了机组启动过程油污对脱硝催化剂、电除尘电极以及脱硫浆液的污染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炉底加热实施过程分析
机组冷态启动前,锅炉上水至汽包最低可见水位(也称点火水位),然后投入炉底加热,蒸汽进入炉底水冷壁下联箱,遇水凝结并与炉水混合成为炉水的一部分。
加热过程中,炉水温度不断提高并逐渐产生蒸汽,炉水、水冷壁、汽包、过热器等金属部件温度相应升高。
由于汽包下壁直接与炉水相接触,在炉水饱和前仅有少量蒸汽对上部汽包壁进行凝结放热,炉水对汽包下内壁进行传导加热,汽包下部壁温快速升高,汽包上下壁温差逐渐增大,若控制不当汽包壁温差会超限。
炉水饱和后,产生的蒸汽对汽包内上壁及导汽管进行凝结放热,汽包上壁温快速升高,汽包上下壁温差逐渐减小并趋于一致。当汽包壁温达100℃左右时,汽包上下壁温差逐渐缩小,汽包壁温均匀升高。
加热过程中随加热蒸汽不断凝结,汽包水位不断升高,为防止汽包满水进入过热器,一般控制汽包水位在水位计可见范围内(以电接点水位计+400mm为限),水位超出可见范围后开启事故放水门或连排电动门、调门放水至正常。
汽包壁温达100℃以上,汽包压力逐渐升高,饱和蒸汽不断进入过热器系统并在其中凝结成水。汽包压力达0.5MPa左右,饱和蒸汽逐渐送达机侧电动主闸门前,过热蒸汽管路、过热器、水冷壁、汽包温度趋于汽包压力对应下的饱和温度。在主蒸汽压力达0.5MPa前保持水平烟道下联箱疏水门、环形集箱疏水门、低温过热器入口联箱疏水门在开启状态,对过热器系统疏水暖管。
炉水饱和前,温度变化剧烈,炉水一旦饱和,根据饱和蒸汽与蒸汽压力的对应关系,蒸汽温度变化逐渐变缓,即单位蒸汽压力变化对应的饱和温度变化量逐渐降低。炉底加热过程中汽包壁温差偏高也是发生在炉水饱和前,控制炉底加热速度的关键是控制炉水饱和前的加热速度。
规程规定炉底加热过程中炉水饱和温度升温率最高不大于56℃/h,汽包壁各点间的温差最大56℃,只要汽包壁温高于50℃,几乎可以不用考虑壁温差超限的问题,只要炉水饱和温升率不超限就可以尽量提高加热速度。
二、本专利包括:
(1)、为了缩短启动时间,减少启动油耗,尽早启动制粉系统的主要途径有:
(11)有邻炉热风系统的机组要投入邻炉热风系统,争取锅炉点火后即进行制粉。
(12)有暖风器的机组在锅炉点火前投入暖风器并在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加大加热量,以尽快提高热风温度,为尽早启动制粉系统创造有利条件。
(13)炉底加热系统的机组要尽量延长炉底加热投入的时间并在许可情况下尽量增大加热量,以利于锅炉点火后热风温度的快速提高。
(14)适量投入主油枪以提高炉温(此方法对节油不利)。
(2)、锅炉点火后热风温度能达到150℃的制粉要求,仅靠锅炉本体工质及金属部件蓄热是很难满足的,所以即使在锅炉点火后仍需保持炉底加热在投入状态,此时,整个锅炉起到“暖风器”的作用。锅炉点火后,由于部分热量被烟气带走,主蒸汽压力及温度均会有所降低,要想增强“暖风器”的加热效果,就要设法增强换热。为此,需按下述要求进行操作:锅炉点火前、凝汽器抽真空后,开启高旁,待再热器系统充压后,开启高再出口联箱电动疏水门。此项操作的目的是使主再热蒸汽系统都成为“暖风器”,增加其蓄热量。
(3)、当汽包压力至少达到1.3MPa、主蒸汽温度至少达到190℃前,保持炉底加热在投入状态,此时厂用汽母管压力越高越好,如相邻335MW机组因负荷降低不能满足厂用汽压力大于2.5MPa的要求时,可开启厂用汽母管与600MW机组厂用汽母管联络门。
(4)、炉膛吹扫完成后,开启煤一层至煤四层二次风门,制粉系统开始制粉前关闭煤三层、煤四层二次风门,同时适当提高送风机出口风压,在磨煤机入口热风调门全开的情况下,使磨煤机入口负压在-50Pa,以减少磨煤机入口漏入冷风对制粉系统出力的影响。
(5)、单侧风机启动后,保持送风联络门、送风机至火检风机入口门、送风机出口至制粉系统压力冷风门在关闭状态。
风机启动后,为尽快提高热风温度,应及时开启高、低旁,使过热器及再热器内的蒸汽流通起来,此时的过热器及再热器真正起到“暖风器”的作用。
在邻炉输粉机故障情况下锅炉点火后不能直接投粉,必须启动制粉系统制粉,待粉仓粉位达到投粉条件后方可使用微油点火油枪进行正常启动,但是在启动制粉系统时必须达到制粉系统启动条件,即锅炉点火后,进入制粉系统热风温度不低于150℃的制粉要求。锅炉执行正常单风机点火程序,待微油点火油枪均着火正常后即启动甲排粉机暖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温度达80℃以上,启动甲磨煤机暖磨;热风温度逐渐达150℃,排粉机出口温度70℃以上,启动甲给煤机制粉。只要磨煤机出口风温能维持不低于65℃,则尽量提高给煤机出力(给煤机出力25-30吨)。制粉1小时后可投入1号-4号给粉机运行,此时粉仓粉位约1.0m左右。要想进一步加快工作进程,制粉系统启动后即可启动1号-4号给粉机,保持给粉机最低转速200r/min运行,此时制粉系统近似于直吹式制粉系统运行,可以使锅炉制粉系统、风烟系统更早地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对缩短机组启动进程更有利。
锅炉进入投粉后的升温升压阶段,热风温度逐渐升高,制粉系统出力将逐渐增大,锅炉启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风机启动后、给粉机投运前,由于通风造成炉膛内部分热量散失,汽包压力及主蒸汽温度会略有降低。正常情况下,给粉机投运后2小时左右可达冲转条件。
待主蒸汽压力不再降低且有回升趋势、1号-4号给粉机出粉稳定后停用炉底加热系统,完成机组启动。
延长炉底加热有效时间,关键是要延长炉底加热投入后至运行机组高负荷期间的时间,快速完成炉底加热投入前的除氧器加热制水、锅炉上水系统恢复、锅炉上水、投入炉底加热等操作,就延长了炉底加热投入后至锅炉点火时的时间。通过减少除氧器加热制水操作前工作量,优化除氧器上水及制水方式,增加炉底加热蒸汽量,减少炉侧工质排放和热量损失,延长炉底加热时间,增加炉底加热强度。
为了优化微油点火过程,在锅炉启动前期保证微油点火油枪自身着火要稳定,能够到达设计出力,同时通过运行优化调整要为煤粉气流的着火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炉底加热系统优化实施方法
快速完成炉底加热投入前的除氧器加热制水、锅炉上水系统优化控制,延长了炉底加热投入后至锅炉点火时的时间。
加快除氧器加热制水方法:
开启补水联箱联络门,关闭除盐水补水联箱门。
启动本机及相邻机组的补水泵,保持两台补水泵并联运行向除氧器上水。
厂用汽联箱疏水暖管结束,调整厂用汽联箱压力不低于0.6MPa。
待前置泵入口压力达200kPa,启动除氧循环泵,开启甲乙两侧除氧器备汽电动门及调门,除氧器投加热,只要除氧器水温温升率不大于1.5℃,尽量开大除氧器备汽调门,同时注意保持厂用汽联箱压力不低于0.6MPa。这样就将大大提高除氧器加热制水的速度。
锅炉上水控制实施方法:
(31)、除氧器水温80-100℃,保持两台补水泵对除氧器补水、除氧器备汽保持最大加热能力。
(32)、开启主给水电动门,通过控制给水调门开度控制给水量,保持中继泵电流在130A左右,监视除氧循环泵不超电流;通过汽泵前置泵上水时尽量开大给水调门(调门开度大于40%,前置泵电流稳定在94A、汽包开始过水后给水母管压力稳定在0.7MPa。)
(33)、记录自炉侧给水温度开始变化(锅炉上水正式开始)至汽包下降管壁温变化(说明省煤器系统已经满水,汽包开始过水)时间,定义此时间为省煤器满水时间。
(34)、汽包过水约5-10分钟投入炉底加热系统。
(35)、当上水时间达省煤器满水时间的2倍时停止锅炉上水。
增强炉底加热强度实施措施:
炉底加热一定要在相邻机组高负荷(机组负荷大于270MW)时段投用,厂用汽母管压力不低2.5MPa。炉底加热投入后,减少厂用汽母管对其它用户的供汽量,以期获得更高的供汽压力。
随着炉底加热的不断进行,汽包水位会逐渐升高,为了防止过热器系统进水,需要开启事故放水门或连续排污门来控制汽包水位,造成工质的浪费和热量的损失,影响加热效果。
随炉底加热的不断进行,当汽包壁温高于100℃后,汽包压力将逐渐升高,如果炉本体的疏放水阀门、空气门未关或关闭不严会造成工质的排放和热量的损失。
炉膛在烟囱的抽吸作用力下即使停炉后也会是微负压,这就造成炉膛不严密处冷风漏入并最终产生缓慢的空气流动和热量散失,为了减少炉侧工质排放和热量损失采取如下措施:(1)关闭风烟系统各风烟门;(2)炉底捞渣机充水,或关闭炉底关断门;(3)关闭脱硫系统旁路挡板;(4)锅炉上水结束后关闭汽包及省煤器放空气门;(5)尽量控制机组启动进度在汽包水位首次达“0”位时锅炉点火,避免开事故放水门和排污门。
四、微油点火系统优化实施方法
在微油点火系统储油罐的进油管路上增加大容量自动反冲洗滤网,在各角微油点火油枪及雾化压缩空气管路上增加大容量滤网。一方面减少燃油中杂物,另一方由于大滤网的使用而增加了通流面积,即便部分网孔堵塞也不至于影响微油点火油枪的进油量。
将原来的雾化空气系统单母管向四角供气方式改为四角分别供气。这样一方面保证了雾化效果,促进了燃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压缩空气压力的提高,微油点火系统蓄能罐的压力可大0.6MPa左右,相应的微油点火油枪的出力也得以提高,油枪点燃煤粉的能力大大增强。
通过现场点火试验确定微油点火油枪与打火杆之间的最佳点火距离,确保在设备及供油正常的情况下微油点火的成功率。
对微油点火油枪进油快动球阀、雾化空气快动球阀进行防尘保护,避免煤粉、灰尘对其工作的影响。
五、微油点火前优化调整实施方法
做好输粉准备工作,尽量提高粉仓粉位,确保给粉机出粉均匀稳定。
做好炉底加热的使用工作,尽量提高点火时炉膛温度。
微油点火油枪点火正常后,及时启动甲排粉机,排粉机走近路风。点火初期近路风不掺冷风,随热风温度的逐渐升高,控制排粉机出口一次风温不高于150℃。
点火初期,控制一次风速度不高于28m/s,一次风温高于120℃后,控制一次风速在30m/s。
做好输粉前调煤工作,确保燃用优质易燃煤种。
为了确保机组停用后再次启动时给粉机运行正常,每次停炉均彻底烧空甲粉仓,粉仓烧空后进行密封,防止粉仓内积粉结块造成给粉机卡涩、出粉不均情况的发生。
锅炉点火初期,汽包压力低于0.8MPa时,投粉后控制给粉机转速不高于300r/min,汽包压力达0.8MPa以上,控制给粉机转速不高于450r/min。根据运行经验,汽包压力低于0.8MPa、汽包壁温约170℃左右,给粉机转速高于300r/min,炉膛负压波动明显偏大,将给粉机转速降低至200r/min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炉膛温度的不断升高,汽包压力高于0.8MPa、一、二次风温高于120℃后再逐渐提高给粉机转速至300r/min以上,燃烧稳定性明显增强。
细化燃烧调整,避免微油点火过程中给粉机转速快速增减。增加燃料量时采用缓慢增加1-4号给粉机转速的方式,减少燃料量时采用缓慢少量减少1-4号给粉机转速的方式,避免单个给粉机出力大幅波动。
为了减轻或避免喷燃器积碳结焦,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一是要尽量使煤粉燃烧完全,二是要保证燃烧有充足的冷却风。根据喷燃器的结构,周界风对喷燃器的冷却及防积碳能起到主要作用,而充足的二次风和高压助燃风对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燃尽起主要作用。根据运行经验,单侧风机启动时,投粉前关闭与煤一层投粉无关的二次风门,调整送风机出口风压在1.0-1.2kPa、微油点火油枪处高压助燃风压力维持在1.5-2.0kPa,可以有效的防止喷口积碳结焦,煤粉气流着火充分,积碳结焦周期和结焦量明显改善。
为防止5、6号给粉机投入时煤粉气流不能可靠点燃,机组并网前严禁投入5、6号给粉机,机组并网后且1-4号给粉机转速高于450r/min后再投入。
为了防止甲磨煤机启动后制粉乏气温度降低影响着火稳定性,将机组冷态启动时热风温度达150℃启动磨煤机制粉,调整为热风温度高于200℃后再启动制粉系统。此时启动制粉系统,一方面热风温度较高,制粉系统出力相对较高,磨煤机出口温度可以控制在65℃以上,另一方面炉膛热负荷相对较高,二次风温明显升高,对煤粉气流的着火非常有利。
油系统管路中的存油长时间停滞,油中的杂物便会沉淀集结,每次微油点火油枪使用完毕,油枪停用前关闭微油点火油系统蓄能罐进油手动门及气动快关阀,待蓄能罐内燃油燃尽、燃油管路经压缩空气吹扫3-5分钟后再关闭各角微油点火油枪进油快关阀。
更换微油点火油枪对应喷燃器靠近炉膛处的一次风管弯头为带有检查孔的弯头,喷燃器出现结焦情况时,只需关闭对应喷燃器的一次风门,就可打开弯头检查孔清理喷燃器口部结焦,最大可能的减少了微油点火油枪的停运时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配方、工艺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有邻炉热风系统则投入邻炉热风系统,有暖风器机组则在锅炉点火前投入暖风器,炉底加热系统机组启动炉底加热;
(2)、锅炉点火前、凝汽器抽真空后,开启高旁,待再热器系统充压后,开启高再出口联箱电动疏水门;
(3)、当汽包压力至少达到1.3MPa、主蒸汽温度至少达到190℃前,保持炉底加热在投入状态;
(4)、炉膛吹扫完成后,开启煤一层至煤四层二次风门,制粉系统开始制粉前关闭煤三层、煤四层二次风门,在磨煤机入口热风调门全开的情况下,使磨煤机入口负压在-30Pa至-50Pa;
(5)、单侧风机启动后,开启高、低旁,使过热器及再热器内的蒸汽流通起来;
在邻炉输粉机故障情况下锅炉点火后不能直接投粉,必须启动制粉系统制粉,待粉仓粉位达到投粉条件后方可使用微油点火油枪进行正常启动,但是在启动制粉系统时必须达到制粉系统启动条件,即锅炉点火后,进入制粉系统热风温度不低于150℃的制粉要求;锅炉执行正常单风机点火程序,待微油点火油枪均着火正常后启动制粉系统;
锅炉进入投粉后的升温升压阶段,热风温度逐渐升高,制粉系统出力将逐渐增大,锅炉启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风机启动后、给粉机投运前,由于通风造成炉膛内部分热量散失,汽包压力及主蒸汽温度会略有降低,待主蒸汽压力不再降低且有回升趋势、给粉机出粉稳定后停用炉底加热系统,完成机组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锅炉执行正常单风机点火程序,待微油点火油枪均着火正常后即启动甲排粉机暖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温度达80℃以上,启动甲磨煤机暖磨;热风温度逐渐达150℃,排粉机出口温度70℃以上,启动甲给煤机制粉;制粉1小时后投入1号-4号给粉机运行;要想进一步加快工作进程,制粉系统启动后即可启动1号-4号给粉机,保持给粉机最低转速200r/min运行;
锅炉进入投粉后的升温升压阶段,热风温度逐渐升高,制粉系统出力将逐渐增大,锅炉启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风机启动后、给粉机投运前,由于通风造成炉膛内部分热量散失,汽包压力及主蒸汽温度会略有降低,待主蒸汽压力不再降低且有回升趋势、1号-4号给粉机出粉稳定后停用炉底加热系统,完成机组启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热风温度逐渐达150℃,排粉机出口温度70℃以上,启动甲给煤机制粉,只要磨煤机出口风温能维持不低于65℃,给煤机出力25-30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炉底加热投入前的除氧器加热制水步骤为:
(21)、开启补水联箱联络门,关闭除盐水补水联箱门;
(22)、启动本机及相邻机组的补水泵,保持两台补水泵并联运行向除氧器上水;
(23)、厂用汽联箱疏水暖管结束,调整厂用汽联箱压力不低于0.6Mpa;
(24)、待前置泵入口压力达200kPa,启动除氧循环泵,开启甲乙两侧除氧器备汽电动门及调门,除氧器投加热,同时注意保持厂用汽联箱压力不低于0.6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上水步骤为:
(31)、除氧器水温80-100℃,保持两台补水泵对除氧器补水、除氧器备汽保持最大加热能力;
(32)、开启主给水电动门,通过控制给水调门开度控制给水量,保持中继泵电流在130A左右,监视除氧循环泵不超电流;通过汽泵前置泵上水时开大给水调门,调门开度大于40%,前置泵电流稳定在94A、汽包开始过水后给水母管压力稳定在0.7MPa;
(33)、记录自炉侧给水温度开始变化至汽包下降管壁温变化时间,定义此时间为省煤器满水时间;
(34)、汽包过水5-10分钟投入炉底加热系统;
(35)、当上水时间达省煤器满水时间的2倍时停止锅炉上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炉底加热要在相邻机组负荷大于270MW时段投用,厂用汽母管压力不低2.5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油点火系统中:
储油罐的进油管路上增加自动反冲洗滤网,在各角微油点火油枪及雾化压缩空气管路上增加滤网;
将雾化空气系统单母管设为四角分别供气;
通过现场点火试验确定微油点火油枪与打火杆之间的最佳点火距离,确保在设备及供油正常的情况下微油点火的成功率;
对微油点火油枪进油快动球阀、雾化空气快动球阀进行防尘保护,避免煤粉、灰尘对其工作的影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微油点火油枪点火正常后,及时启动甲排粉机,排粉机走近路风;点火初期近路风不掺冷风,随热风温度的逐渐升高,控制排粉机出口一次风温不高于150℃,一次风速度不高于28m/s,一次风温高于120℃后,控制一次风速在30m/s;点火初期,汽包压力低于0.8MPa时,投粉后控制给粉机转速不高于300r/min,汽包压力达0.8MPa以上,控制给粉机转速不高于45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侧风机启动时,投粉前关闭与煤一层投粉无关的二次风门,调整送风机出口风压在1.0-1.2kPa、微油点火油枪处高压助燃风压力维持在1.5-2.0kPa。
CN201310340645.5A 2013-08-07 2013-08-07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Active CN103438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0645.5A CN103438473B (zh) 2013-08-07 2013-08-07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40645.5A CN103438473B (zh) 2013-08-07 2013-08-07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8473A CN103438473A (zh) 2013-12-11
CN103438473B true CN10343847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692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0645.5A Active CN103438473B (zh) 2013-08-07 2013-08-07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8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3692B (zh) * 2015-01-07 2017-02-22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邻炉负压清除煤粉仓存粉的系统与方法
CN104848252B (zh) * 2015-04-01 2018-01-3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1050兆瓦超超临界煤粉锅炉的微油燃烧器运行控制方法
CN106642062A (zh) * 2016-12-13 2017-05-10 湖南华电长沙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发电厂锅炉的防止氧化铍生成的方法
CN109780527A (zh) * 2018-12-03 2019-05-21 上海申能崇明发电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锅炉保温保压过程中过热器积水控制方法
CN113304864B (zh) * 2020-11-03 2022-08-26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一种自动节省燃油的磨煤机系统一键启停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5314A (ja) * 1986-10-21 1988-05-1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石炭の粉砕・燃焼方法
CN201218516Y (zh) * 2008-04-02 2009-04-08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燃煤制粉设备
CN102410552A (zh) * 2011-09-21 2012-04-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型煤粉集中制备系统和配送方法
WO2013073137A1 (ja) * 2011-11-16 2013-05-23 株式会社Ihi 酸素燃焼ボイラの微粉燃料供給方法及び酸素燃焼ボイラ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05496B2 (en) * 2007-05-18 2013-08-13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Natural Resources Method for burning coal using oxygen in a recycled flue gas stream for carbon dioxide captur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5314A (ja) * 1986-10-21 1988-05-10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石炭の粉砕・燃焼方法
CN201218516Y (zh) * 2008-04-02 2009-04-08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燃煤制粉设备
CN102410552A (zh) * 2011-09-21 2012-04-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大型煤粉集中制备系统和配送方法
WO2013073137A1 (ja) * 2011-11-16 2013-05-23 株式会社Ihi 酸素燃焼ボイラの微粉燃料供給方法及び酸素燃焼ボイラ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8473A (zh) 2013-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06407B (zh) 采用锅炉冷态启动油辅助加热系统的发电机组无热源启动方法
CN103438473B (zh) 一种300mw炉底加热与微油点火结合无邻炉输粉机组启动方法
CN204460231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系统
CN205717228U (zh) 一种生活垃圾清洁焚烧装置
CN103134177B (zh) 生物质无灰燃烧炉
CN105823057A (zh) 一种生活垃圾清洁焚烧装置
CN107345660A (zh) 低排放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9654895A (zh) 一种高效回收电炉烟气余热的装置及回收方法
CN206739283U (zh) 一种深度调峰用热烟气预热低负荷稳燃燃烧系统
CN105276566B (zh) 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锅炉的方法
CN103438419B (zh) 一种1000mw一级大旁路系统机组冲转前启动制粉系统方法
CN103712226B (zh) 应用于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的循环制粉系统
CN102588986A (zh) 基于风冷干排渣技术的锅炉优化设计方法
CN204552982U (zh) 一种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CN205919305U (zh) 烟气处理装置及转底炉高温高尘烟气处理及余热利用系统
CN106197042A (zh) 转底炉高温高尘烟气处理方法
CN206398682U (zh) 低热值煤气一次再热发电系统
CN105570908B (zh) 一种废物回收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6195968A (zh) 烟气处理装置及转底炉高温高尘烟气处理系统
CN103836636A (zh) 一种降低热一次风冷风掺入率的装置
CN109458621A (zh) 一种基于电厂煤粉锅炉的废弃乳化液处理系统
CN207146381U (zh) 低排放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12032730A (zh) 利用高温烟气再循环处理高含水率生活垃圾的系统及方法
CN205940178U (zh) 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4943457U (zh) 蔗渣锅炉循环燃烧和排烟干式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