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7526A - 自发热地板 - Google Patents

自发热地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7526A
CN103437526A CN2013103307905A CN201310330790A CN103437526A CN 103437526 A CN103437526 A CN 103437526A CN 2013103307905 A CN2013103307905 A CN 2013103307905A CN 201310330790 A CN201310330790 A CN 201310330790A CN 103437526 A CN103437526 A CN 103437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elf
assembly
heating floor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07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7526B (zh
Inventor
葛跃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3307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7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7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7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5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发热地板,其结构特点是:包括下部主体、上部面板、电热片和插头组件。下部主体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前侧的插接榫和位于主体部后侧的插接槽,插接榫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槽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插接槽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榫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上部面板的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上部面板从上方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上,且下部主体和上部面板之间构成有内部腔体。电热片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左插头组件和右插头组件分别与电热片的相应的电极防水密封电连接;电热片设置在下部主体和上部面板构成的内部腔体中;插头组件固定设置在相应的插头孔部中。

Description

自发热地板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10117875.6,申请日为2011年5月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自发热地板系统及其自发热地板”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自发热地板。
背景技术
目前,自发热地板表现形式为电热地板;电热地板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取暖方式,它是将电热材料铺设在地板下面,通过对电热材料加热而使地板供热。
中国专利文献CN1034826C(申请号92114554.3)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该地板是在地板块中设有水平方向的2个通孔,将电热线穿入通孔中,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通孔的端口采用喇叭口。为了更加安全,地板块可加入阻燃材料,或者地板块采用木粉、石棉粉和适量粘合剂压制而成。虽然该文献未对如何进行电热线的接线进行描述,但从上述“为了防止相邻地板块的通孔错位而磨断电热线”内容中可以推断其电热线是逐块穿过地板块的,不仅安装麻烦,而且在安装中也会损坏电热线,还有就是一旦某处的电热线有损坏而不导通,则所有地板块都不能发热。
中国专利文献CN2495931Y公开了一种发热地板,该地板是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强化地板块和盘旋预埋在其中的电发热导线构成,在强化地板块的左端面上有纵向凸起,右端面上有纵向凹槽,纵向凸起可与纵向凹槽相匹配,在强化地板块上端面的左右两边各安有一个插头,下端面与上端面插头对应位置各安有一个插座,插头与插座相匹配,且上下端面的左右两组插头和插座分别与电发热导线的两端相连,在导线中串联有热保护器。这种电热地板系统的不足在于:在相邻地板之间采用插头插座的供电方式不可靠,这是因为地板的厚度通常不超过1.2厘米,要在这样一个高度之中设置插头和插座,必须设计专门的插头与插座,即使是这样插头与插座相互接触的距离也很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接触不好的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发热,而且会造成安全隐患。这种结构的地板系统一旦某处的插头插座不导通,则会造成一排电热地板块都不能发热。
中国专利文献CN101078295A公开了一种电热地板,包括实木地板基层、地板基层下的防潮层,地板基层上依次设置的铝箔反射层、环氧树脂绝缘层、远红外线电发热层、环氧树脂绝缘传热层、实木面板层以及耐磨面漆层,远红外线电发热层采用的是红外线发热纸制作,并塑封在绝缘层和绝缘传热层中,只将电源连接线留在塑封层的外端。在通过聚氨酯胶将上述环氧树脂塑封与实木地板基层及实木面板层粘结在一起,形成整体电热地板结构;该电热地板使用时铺设在室内地面上,再将其中的电源连接线并联连接,然后根据需要串联一带有开关的温度控制器,实现自动控温,地板表面温度在25-40℃范围内。当室内无人时,可根据需要将温度控制器调至低温状态下或切断电源。该文献中的电热地板之间采用并联方式进行供电,虽然解决了一处电连接失效后会导致所有地板或一排地板电连接同时失效的后果,但是所有地板的电源连接线并联在一起,一方面在连接电源线时要求较高、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电源线的走线设定好,需要在地面上开凿线槽,安装很不方便,有安全性隐患;并且该电热地板通过聚氨酯胶将环氧树脂塑封与实木地板基层及实木面板层粘结在一起,由于相互粘结在一起的材质不同,各自的热胀冷缩率也不同,所以当温度有变化时会导致各层之间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和使用寿命较长的无钉卡装式的自发热地板。
实现本发明目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包括下部主体、上部面板、电热片和插头组件。下部主体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位于主体部前侧的插接榫和位于主体部后侧的插接槽,插接榫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槽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插接槽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榫互连接配合的部位。
上述下部主体还设有上部凹槽、2个插头孔部和2个阻挡限位缺口部。所述的2个插头孔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插头孔部和右端插头孔部。下部主体的2个阻挡限位缺口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和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上部凹槽的开口向上且位于下部主体的主体部上侧。左端插头孔部和右端插头孔部的插头孔均为上下向的通孔,左端插头孔部的插头孔的上端从下方与上部凹槽的左部相贯通,右端插头孔部的插头孔的上端从下方与上部凹槽的右部相贯通。
上述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位于下部主体的主体部的左端下部,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位于下部主体的主体部的右端下部,且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的下部的左端面是上端位于右方、下端位于左方的斜面,该左端面与主体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45度至80度。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的下部的右端面是上端位于左方、下端位于右方的斜面,该右端面与主体部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2为45度至80度。
上述电热片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电热片设置在下部主体的上部凹槽中。上部面板的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上部面板从上方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上。
上述插头组件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和右插头组件。每个插头组件均包括插头座、引出线和铜插针。插头座为注塑一体件,铜插针固定在插头座中,引出线与铜插针电连接在一起,且伸出到插头座外,并且插头座与引出线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电热片的左侧电极与左插头组件的引出线的伸出到插头座外的相应一端电连接在一起,电热片的右侧电极与右插头组件的引出线的伸出到插头座外的相应一端电连接在一起。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下部主体还包括开口向下的左端插接槽部和开口向下的右端插接槽部。左端插接槽部和右端插接槽部分别位于下部主体的主体部的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并沿地板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左端插接槽部位于左端插头孔部的右侧,右端插接槽部位于右端插头孔部的左侧。
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中的下部主体的上部凹槽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主体部的等间隔设置的2至4条纵向槽和沿地板宽度方向分左右设置的与各纵向槽相连通的左连接槽和右连接槽。上部凹槽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的数量与上部凹槽的纵向槽的数量相同。电热片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下侧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上部凹槽的相应的纵向槽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均包括1条带状导电发热层、2片长条形铜皮、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和2根引出线。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自发热地板的下部主体的上部凹槽的纵向槽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及铜皮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的一段的缺口。2根引出线分为左电极引出线和右电极引出线。左电极引出线的一端由环氧树脂外层的缺口处焊接在左侧铜皮上,且环氧树脂外层的位于该焊接处的缺口处覆盖有绝缘密封防水胶,左电极引出线的另一端与左插头组件的引出线的一端电连接且密封设置。右电极引出线的一端由环氧树脂外层的缺口处焊接在右侧铜皮上,且环氧树脂外层的位于该焊接处的缺口处覆盖有绝缘密封防水胶,右电极引出线的另一端与右插头组件的引出线的一端电连接且密封设置。上部面板从上方通过冷压胶与下部主体和电热片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插头组件的插头座包括上座部和下套部。下套部从下方连接在上座部上。下套部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环形插头卡接槽。上座部的下部中间与下套部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圈槽。
上述的插头组件的引出线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构成的电线。铜插针的上端与引出线的中部焊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引出线和铜插针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注塑时与插头座形成一体件,且引出线沿插头座的上座部的直径方向水平设置在上座部中,引出线的前后两端伸出上座部。铜插针的上部位于上座部中,且铜插针的下部位于下套部的内腔的中央。各电热片的引出线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构成的电线。各电热片的引出线分别与相应的插头组件的引出线的露出上座部的前后端头的一端焊接固定电连接,且由强力防水绝缘胶带缠绕裸露在外的部位而实现密封设置。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2个插头组件中,其中个还设有自恢复保险丝。所述的作为嵌件的电连接组件由铜插针的上端与自恢复保险丝的一端焊接固定电连接,自恢复保险丝的另一端与引出线的侧部焊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且自恢复保险丝位于插头座的上座部中。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以设置在其下部主体和上部面板构成的内部腔体中的电热片作为发热元件,还在下部主体左右两端靠内的部位各设有一个上下向的插头孔,插头孔中设有插头组件,插头组件的铜插针通过引出线和铜皮与电热片的左右电极的相应的一个电极电连接;自发热地板还在其下部主体左右两端各设有一个阻挡限位缺口部。应用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系统(简称为地板系统)的安装座是通过挤塑再进行机加工后得到,长度为1米至6米不等,实际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或拼接,形成与所铺设的房间的长度或宽度相等的位于一直线上的统称为一条安装座的一个或数个安装座;在一个房间中,设有数条安装座,各条安装座相互平行;安装座上设有位于左右向的中部的燕尾槽部和位于燕尾槽部的左右侧的各1个插座槽部,安装座为固定自发热地板和安装地板供电系统提供了基础。地板系统中的插接阻挡件的长度等于或小于一块自发热地板的宽度,在使用中,插接阻挡件的下部插接在安装座的燕尾槽部中,插接阻挡件的上部和安装座的上端面左部共同形成一个与位于插接阻挡件的左侧的自发热地板的阻挡限位缺口部相配合的角状阻挡凹槽,从而使得插接阻挡件在右上方对该左侧的自发热地板形成了阻挡;同时,插接阻挡件的上部和安装座的上端面右部共同形成一个与位于插接阻挡件的右侧的自发热地板的阻挡限位缺口部相配合的角状阻挡凹槽,从而使得插接阻挡件在左上方对该右侧的自发热地板形成了阻挡;再有,在插接阻挡件的长度等于自发热地板的宽度时,插接阻挡件的上部还能够对与其前后侧相接触的相应的自发热地板进行阻挡;通过插接阻挡件的插接和阻挡,可以将相应结构的自发热地板方便地安装在安装座上。地板供电系统包括1条供电线路和数条龙骨线路,供电线路上的供电插头的个数通常与龙骨线路的条数相同,龙骨线路的条数通常是安装座条数的2倍再少2条,或者可以另外制作专门的只有1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的安装座,用于设置在房间的2个侧边上,每个侧边的安装座只设置1条龙骨线路,而所述的每个安装座则仍设置2条龙骨线路;每条龙骨线路上的龙骨插座的数量通常是铺设在相应1条安装座上的自发热电板的数量的一半再加上位于该条安装座的1个端部的用于与供电线路相连接的1个端头龙骨插座。安装地板供电系统时,将各条龙骨线路的各个龙骨插座由其插座座体插接在相应一条安装座的插座槽中,将供电线路的各个供电插头由其供电插针插接固定在相应1条龙骨线路上的端头龙骨插座的铜套中,在将自发热地板安装在安装座上的同时,将自发热地板的位于板端的插头组件的铜插针插接在龙骨线路上的相应1个龙骨插座的铜套中,如此,则完成了地板供电系统的安装。由此可见,安装自发热地板操作简便易行,这为高质量安装自发热地板系统提供了保证。
(2)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优选在其下部主体的左右两端的位于阻挡限位缺口部的内侧的部位各设置1条插接槽,地板系统的安装座则优选在其插接部的左插座槽部的左侧设置左插接槽部,而在插接部的右插座槽部的右侧设置右插接槽部,地板系统则还配备了相应数量的插接条,从而在安装地板系统时,在将相应1个插接阻挡件插接到安装座的相应的燕尾槽部中后,随即在该安装座的燕尾槽部的左右两侧的插接槽部中各插入1个插接条,在安装相应的自发热地板的过程中,当自发热地板由其下部主体左右两端的一端伸入相应1个安装座与插接阻挡件形成的角状阻挡凹槽中时,也同时由自发热地板的相应的插接槽夹住相应的插接条的上部,从而可以将自发热地板更加牢固可靠地固定安装在安装座上。
(3)在将自发热地板安装于安装座上时,不需要打钉,是一种无钉卡装式的自发热地板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由于采用插接技术,使得地板系统在后续的维修和保养中可方便地拆下和装上,既不会损坏自发热地板和安装座,也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
(4)本发明的电热片设置在自发热地板的下部主体的凹槽中,自发热地板的下部主体与上部面板的材质相同且通过冷压胶直接粘结成为一体,避免了不同材质之间相互粘结受热胀冷缩影响而产生开裂的问题;还通过粘结剂使得电热片的上侧面粘结在上部面板上,以及使得电热片的下侧面粘结在下部主体上,因为上部面板可以设置得很薄,从而确保在通电时,电热片所发出的热量能通过上部面板向室内迅速传递。
(5)本发明的每一块自发热地板均为一个独立的发热单元,即使某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自发热地板的工作,而且更换方便。
(6)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的电热片的导电发热层和铜皮被压实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使导电发热层和铜皮与空气隔绝,从而大大提高了电热片的使用寿命。
(7)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的电热片的导电发热层优选800至1000目的石墨粉作为主要的导电材料,使得整个电热片的不同部位的温度非常接近,最大的温度差值也能保持在1度以内,从而整个电热片发热较为均匀,而且作为电极的铜皮通过导电胶紧密贴合在碳墨层上,避免了电极处产生较大的电流,使电极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8)当在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的插头组件中设有自恢复保险丝后,当线路中的电压发生变化时,自恢复保险丝会使电路断开而对整个地板供电系统的电路起到保护作用,使系统更加稳定,不需更换或维修,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前下方观察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自发热地板的下部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的自发热地板的电热片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1的自发热地板的插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设有自恢复保险丝的插头组件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11为应用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从图11的前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C-C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应用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插接阻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应用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插接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插接阻挡件和图15所示的插接条与图11所示的安装座组装在一起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从图16的前侧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8为应用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龙骨线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龙骨线路的龙骨插座中的铜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20为图18所示的龙骨线路安装在图11所示的安装座中的示意图;
图21为图8所示的自发热地板的插头组件安装在图18所示的龙骨线路的相应一个龙骨插座上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左视示意图;
图23为图21的D-D剖视示意图;
图24为应用本发明的地板系统的供电线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供电线路的供电插头与图17所示的龙骨线路的龙骨插座相互配合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6为应用本发明的自发热地板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7为从图26的E向对自发热地板系统进行观察时图26的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自发热地板1,下部主体11,主体部11-1,上部凹槽11-2,纵向槽11-2-1,左连接槽11-2-2,右连接槽11-2-3,插接榫11-3,插接槽11-4,左端插头孔部11-5,右端插头孔部11-6,左端插接槽部11-7,右端插接槽部11-8,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左端面11-9-1,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右端面11-10-1,左线槽11-11,右线槽11-12,上部面板12,电热片13,导电发热层13-1,铜皮13-2,环氧树脂外层13-3,引出线13-4,
插头组件14,左侧插头组件141,右侧插头组件142,插头座14-1,上座部14-1-1,下套部14-1-2,插头卡接槽14-1-3,第一密封圈槽14-1-4,引出线14-2,铜插针14-3,自恢复保险丝14-4,
安装座2,主腔体2-1,下板2-2,固定孔2-2-1,加强筋2-2-2,左侧板2-3,第一卡接凸块2-3-2,第一卡接凸起2-3-1,左上板2-4,第一中侧板2-5,第二卡接凸块2-5-1,第一弹性槽2-5-2,第一斜面2-5-3,中间上板2-6,安装辅助孔2-6-1,第二中侧板2-7,第四卡接凸块2-7-1,第二弹性槽2-7-2,第二斜面2-7-3,右上板2-8,右侧板2-9,第三卡接凸块2-9-2,第二卡接凸起2-9-1,
座体部20,左插槽部21,左插槽21-1,左插座槽部22,左插座槽22-1,燕尾槽部23,燕尾槽23-1,右插座槽部24,右插座槽24-1,右插槽部25,右插槽25-1,
插接阻挡件31,V形阻挡部31-1,倒V形插接部31-2,插接条32,左侧插接条33,阻挡部33-1,右侧插接条34,阻挡部34-1
龙骨插座4,第一龙骨插座4-1,第二龙骨插座4-2,第三龙骨插座4-3,插座座体41,主体部41-1,连接部41-2,插头卡接部41-2-1,第二密封圈槽41-2-2,铜套42,伸缩缝42-1,
电线5,供电插头6,座体61,座体主部61-1,连接套部61-2,卡接槽61-2-1,供电插针62,护套线7,第一电线71,第二电线72,对称面100,
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第三自发热地板103,
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第三安装座203,
龙骨线路400,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第二类龙骨线路402,供电线路6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描述方式的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描述,以地板宽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图1中的左下方为前侧,右上方为后侧。
(实施例1、自发热地板)
见图1至图4、图8和图9,本实施例的自发热地板1包括下部主体11、上部面板12、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
见图2、图4和图5,下部主体11为木质的同质一体件,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1-1,位于主体部11-1前侧的插接榫11-3和位于主体部11-1后侧的插接槽11-4,插接榫11-3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槽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插接槽11-4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榫互连接配合的部位。
见图5和图9,下部主体11还设有上部凹槽11-2、2个插头孔部、2个阻挡限位缺口部和2个插接槽部。所述的2个插头孔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插头孔部11-5和右端插头孔部11-6;所述的2个阻挡限位缺口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和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2个插接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插接槽部11-7和右端插接槽部11-8。
见图5,上部凹槽11-2的开口向上,且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上侧。上部凹槽11-2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主体部11-1的等间隔设置的2至4条纵向槽11-2-1(本实施例为2条)和沿地板宽度方向分左右设置的与各纵向槽11-2-1相连通的左连接槽11-2-2和右连接槽11-2-3,上部凹槽11-2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本实施例为0.7毫米)。
左端插接槽部11-7和右端插接槽部11-8分别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且槽的开口向下,并沿地板主体11的宽度方向开设。左端插头孔部11-5和右端插头孔部11-6均为上下向设置的上大下小的圆柱形台阶通孔。左端插头孔部11-5位于左端插接槽部11-7的左侧,且左端插头孔部11-5的上端从下方与左连接槽11-2-2相贯通,右端插头孔部11-6位于右端插接槽部11-8的右侧,且右端插接槽部11-8的上端从下方与右连接槽11-2-3相贯通。左连接槽11-2-2中设有沿地板宽度方向的贯穿左端插头孔部11-5上端的左线槽11-11;右连接槽11-2-3中设有沿地板宽度方向的贯穿右端插头孔部11-6上端的右线槽11-12。
见图9,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和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分别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左端下部和右端下部,且沿着宽度方向设置,且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下部的左端面11-9-1(也即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的左端面)是上端位于右方、下端位于左方的斜面,该左端面11-9-1与主体部11-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45度至80度(本实施例为60度),以及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下部的右端面11-10-1(也即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的右端面)是上端位于左方、下端位于右方的斜面,该右端面11-10-1与主体部11-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2,本实施例中夹角α2与上述夹角α1的角度相等。
见图5至图7及图9,电热片13的制作方法是:将导电发热材料(本实施例采用的导电发热材料为800目至1000目的石墨粉)和树脂粘结剂,如环氧树脂粘结剂,聚胺酯树脂粘结剂和三聚氰胺粘结剂等,本实施例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将导电发热材料和环氧树脂粘结剂搅拌均匀得到导电涂料,其中,导电发热材料占导电涂料总重量的20%-85%。然后将导电涂料按照带状图案在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薄板厚度为0.2毫米,其中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1比1)上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印刷带状导电发热层13-1,且导电发热层13-1的宽度为自发热地板1的下部主体11的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11-2-1的槽宽的1/2至3/4(本实施例的导电发热层13-1的宽度为自发热地板1的下部主体11的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11-2-1的槽宽的2/3)。在导电发热层13-1印刷前,先将将一条0.05毫米厚的铜皮13-2放在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的左端之上,且环氧树脂薄板设有一小段可露出铜皮的缺口;而将另一条0.05毫米厚的铜皮13-2放在预固化的环氧树脂薄板的右端之上,且环氧树脂薄板设有一小段可露出铜皮的缺口;2块铜皮13-2则与导电发热层13-1牢固粘结在一起,然后从上方涂覆一层环氧树脂胶(采用araldite公司生产的商品代号为AV118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然后用压机将另一块同样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薄板在160℃的温度、9MPa的压力下,使得上层的环氧树脂薄板与下层的环氧树脂薄板粘结固定在一起,而使带状导电发热层13-1和铜皮13-2被压实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两块环氧树脂薄板形成环氧树脂外层13-3,从而得到厚度为0.5毫米的碳墨薄板。再在碳墨薄板的位于各环氧树脂薄板缺口处的铜皮13-2上各焊接1根引出线13-4,然后在环氧树脂外层13-3的位于该焊接处的缺口处覆盖有绝缘密封防水胶,从而制得电热片13。各电热片13的导线引出线13-4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构成的电线。将各相同的电热片13分别设置在下部主体11的相应的上部凹槽11-2中,且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1上。上部面板12的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上部面板12从上方通过冷压胶(采用哈尔滨佰嘉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代号为GH4618/HARDNER6153的无水地板冷压胶产品)与下部主体11和电热片13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用碳晶粉代替上述石墨粉,该碳晶粉由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26524.3的文献所公开。
见图8至图10,插头组件14有2个,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分为左侧插头组件141和右侧插头组件142。每个左侧插头组件均包括插头座14-1、引出线14-2、铜插针14-3和自恢复保险丝14-4(自恢复保险丝也有称PTC或PPTC的)。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插头座14-1整体外形呈圆柱台阶轴状,插头座14-1包括上座部14-1-1和下套部14-1-2。下套部14-1-2从下方连接在上座部14-1-1上,下套部14-1-2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环形插头卡接槽14-1-3。上座部14-1-1的下部中间与下套部14-1-2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圈槽14-1-4。左侧插头组件141的插头座14-1与下部主体11的左端插头孔部11-5相对应。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14-2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构成的电线。铜插针14-3的上端与自恢复保险丝14-4的一端焊接固定电连接,自恢复保险丝14-4的另一端与引出线14-2的侧部焊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引出线14-2、铜插针14-3和自恢复保险丝14-4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插头座14-1形成一体件,且引出线14-2沿插头座14-1的上座部14-1-1的直径方向水平设置在上座部14-1-1中,引出线14-2的前后两端伸出上座部14-1-1,并且插头座14-1与引出线14-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铜插针14-3的上部位于上座部14-1-1中,且引出线14-2的下部位于下套部14-1-2的内腔的中央,自恢复保险丝14-4采用鸿益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PTC自恢复保险丝。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左电极引出线13-4分别与下部主体11的左侧插座孔11-5中的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14-2的露出上座部14-1-1的前后端头的一端焊接固定电连接,且由强力防水绝缘胶带缠绕裸露在外的部位而实现密封设置。电热片13的左电极引出线13-4和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14-2设置在左线槽11-11中。
每个右侧插头组件142均包括插头座14-1、引出线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插头座14-1整体外形呈圆柱台阶轴状,插头座14-1包括上座部14-1-1和下套部14-1-2。下套部14-1-2从下方连接在上座部14-1-1上,下套部14-1-2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环形插头卡接槽14-1-3。上座部14-1-1的下部中间与下套部14-1-2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圈槽14-1-4。右侧插头组件142的插头座14-1与下部主体11的右端插头孔部11-6相对应。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引出线14-2的中部焊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引出线14-2和铜插针14-3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插头座14-1形成一体件,且引出线14-2沿插头座14-1的上座部14-1-1的直径方向水平设置在上座部14-1-1中,引出线14-2的前后两端伸出上座部14-1-1。铜插针14-3的上部位于上座部14-1-1中,且铜插针14-3的下部位于下套部14-1-2的内腔的中央。各相应的电热片13的右电极引出线13-4分别与下部主体11的右侧插座孔11-6中的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14-2的露出上座部14-1-1的前后端头的一端焊接固定电连接,且由强力防水绝缘胶带缠绕裸露在外的部位而实现密封设置。电热片13的右电极引出线13-4与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位于右线槽11-12中。
(应用1、自发热地板系统)
见图11和图12,本应用例在进行自发热地板系统描述时,其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与实施例1所述的方向相同,即以图11中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图12中左下方为前侧,右上方为后侧,以图11的上下左右方向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
见图26和图27,本应用例的自发热地板系统包括自发热地板、安装座2、插接阻挡件31、插接条32和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600和龙骨线路400。自发热地板采用实施例1的自发热地板1。
见图11,本应用例的安装座2为长条状的挤塑件经后加工得到的塑料一体件,通常长度为1米至6米不等系列,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房间大小情况进行现场裁切或将数根安装座2依次进行首尾拼接,形成与所铺设的房间的长度或宽度相等的安装座(本应用例按照较小的房间来描述,即1个安装座2的长度略小于房间的长度来描述,图26中所示的各安装座2的前后向的长度4米,按照自发热地板1的宽度为15厘米来计算,在安装座2的长度上需铺设26块自发热地板1(图中所画出的安装座2的长度上只能铺设4块自发热地板1)。
见图11,安装座2由座体部20和从上方连接在座体部20上的插接部组成。插接部有2个插槽部、2个插座槽部和1个燕尾槽部,2个插接部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槽部21和右插槽部25,2个插座槽部按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座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4,并且左插槽部21、左插座槽部22、燕尾槽部23、右插座槽部24和右插槽部25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左插槽部21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左插槽21-1,左插座槽部22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左插座槽22-1,燕尾槽部23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燕尾槽23-1,右插座槽部24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右插座槽24-1,右插槽部25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右插槽25-1。安装座2相对于对称面100对称设置,所述的对称面100为前后向的经过燕尾槽部23中央的铅垂面。
见图12,安装座2的座体部20与插接部之间形成截面形状基本一致的呈“凸”字形的贯通安装座2前后的主腔体2-1。安装座2包括下板2-2、左侧板2-3、左上板2-4、第一中侧板2-5、中间上板2-6、第二中侧板2-7、右上板2-8和右侧板2-9。
见图13,安装座2的下板2-2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下板2-2上开有沿前后向分布的圆心位于对称面100上的多个用于固定安装座2的上下贯通下板2-2的固定孔2-2-1,安装座2的中间上板2-6的对应位置处开有相应的个数的圆心位于对称面100上的上下贯通中间上板2-6的安装辅助孔2-6-1,且下板2-2的位于对称面100的左右两侧处各设有一条前后向的作为加强筋2-2-2的向上凸起。
安装座2的左侧板2-3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下板2-2的左端上侧上,左侧板2-3的上部为板宽较厚的部位,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基本形状为U形的插槽,且该插槽的右侧内壁上设有前后向的朝左方凸起的第一卡接凸起2-3-1,该插槽也即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左插槽部21的左插槽21-1,从而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左插槽部21设置在左侧板2-3的上部上。左侧板2-3的上部右侧设有前后向的朝向右方的块状的第一卡接凸块2-3-2。
安装座2的左上板2-4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左侧板2-3的右侧中部上。安装座2的第一中侧板2-5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从上方连接在左上板2-4的右端上侧上,第一中侧板2-5的中部左侧设有与第一卡接凸块2-3-2相对的前后向的朝向左方的块状的第二卡接凸块2-5-1,而使得左侧板2-3的上部、左上板2-4和第一中侧板2-5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左插座槽部22以及相应的左插座槽22-1。
第一中侧板2-5的上部为板宽较厚的部位,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第一弹性槽2-5-2,第一中侧板2-5的上部的右侧面为前后向的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斜面2-5-3。该第一斜面2-5-3与水平面的夹角α3为45度至80度(本应用例为60度)。
安装座2的中间上板2-6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从右方连接在第一中侧板2-5的右侧中部上。
安装座2的第二中侧板2-7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由其左侧中部部位从左方连接在中间上板2-6的右端上,第二中侧板2-7的中部右侧设有前后向的朝向右方的块状的第四卡接凸块2-7-1。
第二中侧板2-7的上部为板宽较厚的部位,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第二弹性槽2-7-2,第二中侧板2-7的上部的左侧面为前后向的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二斜面2-7-3,该第二斜面2-7-3与水平面的夹角α4为45度至80度(本应用例为60度),而使得第一中侧板2-5、中间上板2-6和第二中侧板2-7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了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燕尾槽部23以及相应的燕尾槽23-1。
安装座2的右上板2-8沿前后向水平设置,且由其左端上侧从下方连接在第二中侧板2-7的下端上。
安装座2的右侧板2-9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从上方连接在下板2-2的右端上侧上,且由其左侧中部部位从左方连接在右上板2-8的右端上。右侧板2-9的上部为板宽较厚的部位,设有前后向的开口向上的基本形状为U形的插槽,且该插槽的左侧内壁上设有前后向的朝右方凸起的第二卡接凸起2-9-1,该插槽也即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右插槽部25的右插槽25-1,从而安装座2的插接部的右插槽部25设置在右侧板2-9的上部上。右侧板2-9的上部左侧设有与第二中侧板2-7的第四卡接凸块2-7-1相对的前后向的朝向左方的块状的第三卡接凸块2-9-2,而使得右侧板2-9的上部、右上板2-8和第二中侧板2-7在相互之间共同形成安装座2的右插座槽部24以及相应的右插座槽24-1。
安装座2的下板2-2、左侧板2-3的下部和右侧板2-9的下部相互之间共同构成安装座2的座体部20。安装座2的左侧板2-3的上部、左上板2-4、第一中侧板2-5、中间上板2-6、第二中侧板2-7、右上板2-8和右侧板2-9的上部相互之间共同构成安装座2的插接部,从而插接部和座体部20通过左侧板2-3和右侧板2-9相互连接在一起。安装座2的下板2-2、左侧板2-3的下部、左上板2-4、第一中侧板2-5、中间上板2-6、第二中侧板2-7、右上板2-8和右侧板2-9的下部之间的空间共同形成安装座2的截面基本呈“凸”形的主腔体2-1。所述的对称面100经过中间上板2-6的左右向的中央以及下板2-2的左右向的中央。
见图14、图16和图17,插接阻挡件31为注塑一体件,是横截面形状为X形的沿前后向设置的插接阻挡件,分为位于上部的V形阻挡部31-1和位于下部的倒V形插接部31-2,且下部的倒V形插接部31-2的左右外侧形状与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3的燕尾槽23-1的形状相对应。使用时,将X形的插接阻挡件31的下部的2个插脚插入安装座2的燕尾槽部23中,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结构。插接阻挡件31的长度与自发热地板1的宽度相同。通常情况下,插接阻挡件31在使用时由其V形阻挡部同时对位于其左右侧的2块自发热地板进行限位阻挡,也即插接阻挡件31由其V形阻挡部对位于其左侧的自发热电板的右端在右上侧进行限位和阻挡,而对位于其右侧的自发热地板的左端在左上侧进行限位和阻挡。
见图15至图17,插接条32分为左侧插接条33和右侧插接条34,左侧插接条33和右侧插接条34均为注塑一体件,是条形的沿前后向设置的上下插接件。左侧插接条33的下部与安装座2的左插槽21-1相对应,且设有与左侧板2-3的第一卡接凸起2-3-1相对应的凹槽。左侧插接条33的上部设有向左侧凸出的阻挡部33-1。右侧插接条34的下部与安装座2的右插槽2-9-2相对应,且设有与右侧板2-9的第二卡接凸起2-9-1相对应的凹槽。右侧插接条34的上部设有向右侧凸出的阻挡部34-1。使用时,将左侧插接条33插入安装座2的左插槽21-1中,左侧插接条33的下端面与左插槽21-1的槽底面之间还留有0.1毫米至1毫米(本应用例为0.3毫米)的配合间隙81。将右侧插接条34插入安装座2的右插槽25-1中,右侧插接条34的下端面与右插槽25-1的槽底面之间还留有0.1毫米至1毫米(本应用例为0.3毫米)的配合间隙82。左侧插接条33和右侧插接条34的长度均与自发热地板1的宽度相同。通常情况下,左侧插接条33的上部插接至位于插接阻挡件31左侧的自发热地板1的下部主体11的右端插接槽部11-8中,而对该自发热电板1的右部在左右向上进行限位,安装座2则在下方对该自发热电板1的右部进行限位。右侧插接条34的上部插接至位于插接阻挡件31右侧的自发热地板1的下部主体11的左端插接槽部11-7中,而对该自发热电板1的左部在左右向上进行限位,安装座2则在下方对该自发热电板1的左部进行限位。
见图18至图23,本应用例的供电系统的龙骨线路400有多条,每2条龙骨线路400与相应一个安装座2相对应,也即龙骨线路400安装在相应的一个安装座2的一个插座槽中。龙骨线路4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龙骨插座4(图中只画出3个示意)和一根电线5。龙骨线路400的各个龙骨插座4按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称为第一龙骨插座4-1、第二龙骨插座4-2、第三龙骨插座4-3……。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安装座2的前端,作为龙骨线路400与供电线路600电连接的部位。从第二龙骨插座4-2起,龙骨线路400的各个龙骨插座4则作为与相应的自发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进行电连接的部位。
各龙骨线路400按照第一龙骨插座4-1与第二龙骨插座4-2之间的距离的不同分为第一类龙骨线路401和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一龙骨插座4-1和第二龙骨插座4-2之间的距离为自发热地板1宽度的一半再加8毫米至12毫米(本应用例为10毫米),其它相邻的龙骨插座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为自发热地板1的宽度的2倍再加3毫米至8毫米(本应用例为5毫米)。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一龙骨插座4-1和第二龙骨插座4-2之间的距离为自发热地板1宽度的1.5倍再加8毫米至12毫米(本应用例为10毫米),其它相邻的龙骨插座4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为自发热地板1的宽度的2倍再加3毫米至8毫米(本应用例为5毫米)。
每个龙骨插座4均包括插座座体41和铜套42。铜套42的内径与自发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的外径相对应,铜套42上部沿竖直方向等间隔设有3至5条伸缩缝42-1(本应用例为4条)。插座座体4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插座座体41包括主体部41-1和连接部41-2。主体部41-1的形状为与相应的安装座2的插座槽部的工字形槽相对应的工字形,连接部4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自发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连接部41-2设有与自发热地板1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卡接槽14-1-3相应的作为插头卡接部41-2-1的环形凸出部位,连接部41-2还设有位于插头卡接部41-2-1的上方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将多个相同的铜套42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5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铜套42和电线5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座座体41注塑时与该插座座体41形成一体件,且铜套42的下部位于插座座体41的主体部41-1中,铜套42的上部位于连接部41-2中且从上方与插座座体41的外部相通,插座座体41与电线5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龙骨插座4。连接在同一根电线5上的各个龙骨插座4构成一条相应的龙骨线路400。若龙骨线路400的长度大于安装座2的长度,可以将多余的长度进行裁切,并将裁切后裸露出的铜导线的电线5的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用绝缘包布进行包覆)。
见图24,供电线路600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供电插头6和一根护套线7。护套线7中包括2根电线,2根电线分为第一电线71和第二电线72。每2个供电插头6为1组。每个供电插头6均包括座体61和供电插针62。座体6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61包括座体主部61-1和连接套部61-2。供电插头6基本呈T形三通状,连接套部61-2从下方连接在座体主部61-1的下侧中部上。连接套部61-2的内壁下部上设有与龙骨插座4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相应的卡接槽61-2-1。将一组多个供电插针62等间隔(所述间隔等于自发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也即相邻2个安装座2之间的距离)焊接固定电连接在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一股裸铜线上,将另一组多个供电插针62等间隔(所述间隔等于自发热地板1的长度的一半)焊接固定电连接在护套线7中的第二电线72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一股裸铜线上,且分属于不同组的相邻近的两个供电插针62之间的沿护套线7长度方向间的距离等于安装座2的2个插座槽部之间的距离。将各供电插针62和护套线7的包括一股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注塑时与该座体61形成一体件,且供电插针62上端固定在座体主部61-1中,下部位于连接套部61-2的轴线部位上,并且座体61与相应的护套线7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供电插头6。依次进行上述的注塑,最后得到以每2个靠近的供电插头形成一组供电插头、且由多组供电插头以及护套线组成的供电线路600。使用时,护套线7中的第一电线71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第二电线72作为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中的另一个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线路,从而使得同一组的两个供电插头6的一个成为正极供电插头,另一个成为负极供电插头。
见图26,本应用例的自发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2有多根(图26中只画出4个安装座),按从左至右的方式确定图中各个安装座2次序,分别是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在固定安装座2时,将各个安装座2由其长度方向沿前后向铺设在地面上,各个安装座2相互间平行设置。使螺钉由安装座2的安装辅助孔2-6-1进入安装座2的主腔体2-1中,再通过安装座2的固定孔2-2-1旋入预设在地面下的塑料膨胀螺栓的胀管中,而将安装座2固定在地面上。
在固定各个安装座2前,先在相应的经过裁剪并进行过端头绝缘密封的处理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各个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上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中安装设置一个相应的密封圈,再将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穿入各相应的单数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4,同一个安装座2中分属不同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左右相邻的2个龙骨插座4处于沿左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然后在相应的经过裁剪并进行过端头绝缘密封的处理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各个龙骨插座4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上的第二密封圈槽41-2-2中安装设置一个相应的密封圈,再将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穿入各相应的双数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部22和右插座槽部24,同一个安装座2中分属不同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左右相邻的2个龙骨插座4处于沿左右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各条龙骨线路400的第一龙骨插座4-1均位于各相应安装座2的前端上,且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
供电线路600的供电插头6的个数与设置在各个安装座2中的龙骨线路400的数量相对应。将各供电插头6插在各龙骨线路400的相应的第一龙骨插座4-1上,各第一龙骨插座4-1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相应的供电插头6的座体61的连接套部61-2的卡接槽61-2-1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供电插头6的供电插针62插入各相应的第一龙骨插座4-1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见图26,将自发热地板1以与安装座2相垂直的方式固定安装在相应的安装座2上。并按照从左向右和从前向后的次序(或者按照从右向左和从后向前的次序)进行安装,在图中画出了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第二自发热地板102和第三自发热地板103位于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上的示意图。
以安装图中的第一自发热地板101为例,先在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槽部21的左插槽21-1中均插入相应数量(该数量为相应安装座2中相应的龙骨线路400上的龙骨插座的数量减去2得到)的左侧插接条33,按照各左侧插接条33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依次称为第一左侧插接条33、第二左侧插接条33、第三左侧插接条33……。在第一安装座201和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部22的左插座槽22-1和右插座槽部24的右插座槽24-1中各穿入一条第一类龙骨线路401。在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部22的左插座槽22-1和右插座槽部24的右插座槽24-1中各穿入一条第二类龙骨线路402。在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的燕尾槽部23的燕尾槽23-1中均插入相应数量(该数量为相应安装座2中相应的龙骨线路400上的龙骨插座的数量减去2得到)的插接阻挡件31,按照各插接阻挡件31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依次称为第一插接阻挡件31、第二插接阻挡件31、第三插接阻挡件31……。在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的右插槽部25的右插槽25-1中均插入相应数量(该数量为相应安装座2中相应的龙骨线路400上的龙骨插座的数量减去2得到)的右侧插接条34,按照各右侧插接条34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依次称为第一右侧插接条34、第二右侧插接条34、第三右侧插接条34……。
按照自发热地板1在安装座2上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依次称为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也即在各安装座2的第一位置上设置第一排自发热地板,在各安装座2的第二位置上设置第二排自发热地板,在各安装座2的第三位置上设置第三排自发热地板……。对于在各安装座2的左插座槽22-1和右插座槽24-1的前端设置龙骨线路400的第一龙骨插座4-1的部位称为第零位置。
安装第一自发热地板101时,第一自发热地板101处于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的第一位置,而与其相关联的处于第一位置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相应部位的情况是:第一安装座201的燕尾槽23-1的第一位置以及右插槽25-1的第一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插接阻挡件31和第一右侧插接条34。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4-1中设置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4-1的第零位置,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4-1的第一位置。第二安装座202只是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槽21-1和燕尾槽23-1的第一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左侧插接条33和第一插接阻挡件31。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22-1中设置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22-1的第零位置,该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22-1的第一位置。
在安装第一自发热地板101前,先在自发热地板1的各个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上的第一密封圈槽14-1-4中安装好相应的密封圈。然后将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由其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放置在3个相邻的第一安装座201、第二安装座202和第三安装座203上,并将该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左侧插头组件141插入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部24中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将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右侧插头组件142插入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座槽部22中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各第二龙骨插座4-2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相应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插头卡接槽14-1-3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插入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在进行上述第一自发热地板101与供电系统的龙骨线路400的连接同时,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右插槽25-1的第一位置中的第一右侧插接条34上部插入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左端插接槽部11-7中,而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左端插接槽部11-7形成上下方向上的插接配合,并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形成在左右方向上的阻挡限位。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左插槽21-1的第一位置中的第一左侧插接条33上部插入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右端插接槽部11-8中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右端插接槽部11-8形成上下方向上的插接配合,并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形成在左右方向上的阻挡限位。
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位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右侧的自发热地板1(以下称为右侧自发热地板1,图中未画出)。当安装好右侧自发热地板1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与右侧自发热地板1的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右卡槽。第一自发热地板1的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与位于其左侧自发热地板(图中未画出)的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之间形成与插接阻挡件31的上部外轮廓形状相对应形状的左卡槽;然后将已经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燕尾槽23-1中的X形的第一插接阻挡件31由槽中的第一位置的后方向前进入燕尾槽23-1中的第一位置,第一插接阻挡件31的倒V形插接部31-2的2个插脚则处于安装座2的燕尾槽23-1中,形成相互在上下方向上的卡接的结构,第一插接阻挡件31的V形阻挡部31-1的2个插脚插入第一自发热地板101与右侧自发热地板1共同形成的燕尾槽结构的燕尾槽中,从而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右端部位被插接阻挡件31和左侧插接条33共同锁定在第三安装座203上,并且形成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限位固定连接。按照上述的方法依次完成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直线上的各个自发热地板的安装。并且对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来说,位于第一安装座201的燕尾槽23-1的第一位置中的第一插接阻挡件31由其V形阻挡部31-1的右插脚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的左端面11-9-1相接触,而在左上方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进行了阻挡。位于第三安装座203的燕尾槽23-1的第一位置中的第一插接阻挡件31由其V形阻挡部31-1的左插脚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的右端面11-10-1相接触,而在右上方对第一自发热地板101进行了阻挡。
然后再安装位于第一自发热地板101的后侧一排自发热地板,当安装第二自发热地板102时,按上述相类似的方法进行安装,其中,第二自发热地板102处于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和第二安装座202的第二位置,安装在第零安装座200的第二位置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相应部位的情况与上述安装在第一安装座201的第一位置上的零部件或零部件的相应部位的情况相同,第零安装座200的燕尾槽23-1的第二位置以及右插槽25-1的第而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二插接阻挡件31和第二右侧插接条34。第零安装座202的右插座槽24-1中设置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零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4-1的第零位置,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零安装座201的右插座槽24-1的第二位置。第一安装座201只是对第二自发热地板102起到了支撑作用。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槽21-1和燕尾槽23-1的第二位置分别设有第二左侧插接条33和第二插接阻挡件31。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22-1中设置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一龙骨插座4-1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22-1的第零位置,该第二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22-1的第二位置。在安装第二自发热地板102前,先在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各个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上的第一密封圈槽14-1-4中安装好相应的密封圈。然后将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由其长度方向沿着左右方向放置在3个相邻的第零安装座200、第一安装座201和第二安装座202上,并将该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左侧插头组件141插入位于第零安装座200的右插座槽部24中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将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右侧插头组件142插入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座槽部22中的第二类龙骨线路402的第二龙骨插座4-2上。各第二龙骨插座4-2的插座座体41的连接部41-2的插头卡接部41-2-1位于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相应的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的插头卡接槽14-1-3中,形成相互卡接配合结构。各插头组件14的铜插针14-3插入各第一类龙骨线路401的第二龙骨插座4-2的铜套42中,形成过盈配合且电连接。
在进行上述第二自发热地板102与供电系统的龙骨线路400的连接同时,位于第零安装座200的右插槽25-1的第二位置中的第而右侧插接条34上部插入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左端插接槽部11-7中,而与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左端插接槽部11-7形成上下方向上的插接配合,并对第二自发热地板102形成在左右方向上的阻挡限位。位于第二安装座202的左插槽21-1的第二位置中的第二左侧插接条33上部插入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右端插接槽部11-8中与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右端插接槽部11-8形成上下方向上的插接配合,并对第二自发热地板102形成在左右方向上的阻挡限位。
安装好第二自发热地板102后,在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后侧施加水平的沿前后方向的力将第二自发热地板102推向前侧相应的已安装好的自发热地板(其中包括第一自发热地板101),通过第二自发热地板102的插接榫11-3插入相应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槽形成前后向相邻的自发热地板间的相互插接配合。从而按照从左向右,从前向后的安装次序完成整个房间的自发热地板的安装。位于同样3根安装座2上的自发热地板1则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在位于所述的自发热地板的左右两侧的安装座2中的相应的龙骨线路400上,从而每一个自发热地板1均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单元。当电源接通时,所有自发热地板1一起发热用来取暖,即便是某一块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的自发热地板1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2、自发热地板)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自发热地板1还设有第三个插头组件14,该插头组件14设置在沿自发热地板1的宽度方向铅垂设置的位于自发热地板1的长度的四分之一处平面的对称的位置上,且自发热地板1的电热片13上设有相应的电极,下部主体11相应位置上设有相应的电热片13的电极凹槽。使用时,该种自发热地板1可以进行相应的裁切,用于应用例1中的无钉卡装式自发热地板系统中所需铺设的房间的边角处。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自发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地板(1)包括下部主体(11)、上部面板(12)、电热片(13)和插头组件(14);下部主体(11)包括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的主体部(11-1),位于主体部(11-1)前侧的插接榫(11-3)和位于主体部(11-1)后侧的插接槽(11-4),插接榫(11-3)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槽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插接槽(11-4)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自发热地板的插接榫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上部面板(12)的基本形状为长方体形;上部面板(12)从上方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1)上,且下部主体(11)和上部面板(12)之间构成有内部腔体;
下部主体(11)设有2个插头孔部;所述的2个插头孔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插头孔部(11-5)和右端插头孔部(11-6);左端插头孔部(11-5)和右端插头孔部(11-6)的插头孔均为上下向的通孔,左端插头孔部(11-5)的插头孔的上端从下方与内部腔体的左部相贯通,右端插头孔部(11-6)的插头孔的上端从下方与内部腔体的右部相贯通;电热片(13)是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电极的薄片状电热器件;插头组件(14)有2个,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插头组件(141)和右插头组件(142);左插头组件(141)和右插头组件(142)分别与电热片(13)的相应的电极防水密封电连接;电热片(13)设置在下部主体(11)和上部面板(12)构成的内部腔体中;左插头组件(141)固定设置在左端插头孔部(11-5)中,右插头组件(142)固定设置在右端插头孔部(11-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主体(11)还包括开口向下的左端插接槽部(11-7)、开口向下的右端插接槽部(11-8)和2个阻挡限位缺口部;左端插接槽部(11-7)和右端插接槽部(11-8)分别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并沿地板主体(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左端插接槽部(11-7)位于左端插头孔部(11-5)的右侧,右端插接槽部(11-8)位于右端插头孔部(11-6)的左侧;下部主体(11)的2个阻挡限位缺口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不同而分为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和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左端下部,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的右端下部,且左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9)的下部的左端面(11-9-1)是上端位于右方、下端位于左方的斜面,该左端面(11-9-1)与主体部(11-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1为45度至80度,右端阻挡限位缺口部(11-10)的下部的右端面(11-10-1)是上端位于左方、下端位于右方的斜面,该右端面(11-10-1)与主体部(11-1)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α2为45度至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插头组件(14)均包括插头座(14-1)、引出线(14-2)和铜插针(14-3);插头座(14-1)为注塑一体件,铜插针(14-3)固定在插头座(14-1)中,引出线(14-2)与铜插针(14-3)电连接在一起,且伸出到插头座(14-1)外,并且插头座(14-1)与引出线(14-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电热片(13)的左侧电极与左插头组件(141)的引出线(14-2)的伸出到插头座(14-1)外的相应一端电连接在一起,电热片(13)的右侧电极与右插头组件(142)的引出线(14-2)的伸出到插头座(14-1)外的相应一端电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一种自发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主体(11)还设有上部凹槽(11-2);上部凹槽(11-2)的开口向上且位于下部主体(11)的主体部(11-1)上侧;电热片(13)设置在下部主体(11)的上部凹槽(1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主体(11)的上部凹槽(11-2)包括沿地板长度方向贯通主体部(11-1)的等间隔设置的2至4条纵向槽(11-2-1)和沿地板宽度方向分左右设置的与各纵向槽(11-2-1)相连通的左连接槽(11-2-2)和右连接槽(11-2-3);上部凹槽(11-2)的深度为0.3至1.1毫米;所述电热片(13)为长方形的薄片状电热器件,且电热片(13)的数量与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11-2-1)的数量相同;电热片(13)的厚度为0.2至1.0毫米;各电热片(13)下侧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1)的上部凹槽(11-2)的相应的纵向槽(11-2-1)的上端面上;各电热片(13)均包括1条带状导电发热层(13-1)、2片长条形铜皮(13-2)、起绝缘隔离和保护作用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环氧树脂外层(13-3)和2根引出线(13-4);导电发热层的宽度为自发热地板(1)的下部主体(11)的上部凹槽(11-2)的纵向槽(11-2-1)的槽宽的1/2至3/4;2片铜皮(13-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而分为左侧铜皮和右侧铜皮;2片铜皮(13-2)分别从下方压贴在导电发热层的左端和右端之上而构成左电极和右电极,环氧树脂外层(13-3)整体覆盖在导电发热层(13-1)及铜皮(13-2)周围,且设有露出铜皮(13-2)的一段的缺口;2根引出线(13-4)分为左电极引出线和右电极引出线;左电极引出线(13-4)的一端由环氧树脂外层(13-3)的缺口处焊接在左侧铜皮(13-2)上,且环氧树脂外层(13-3)的位于该焊接处的缺口处覆盖有绝缘密封防水胶,左电极引出线(13-4)的另一端与左插头组件(141)的引出线(14-2)的一端电连接且密封设置;右电极引出线(13-4)的一端由环氧树脂外层(13-3)的缺口处焊接在右侧铜皮(13-2)上,且环氧树脂外层(13-3)的位于该焊接处的缺口处覆盖有绝缘密封防水胶,右电极引出线(13-4)的另一端与右插头组件(142)的引出线(14-2)的一端电连接且密封设置;上部面板(12)从上方通过冷压胶与下部主体(11)和电热片(13)上侧粘结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发热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14)的插头座(14-1)包括上座部(14-1-1)和下套部(14-1-2);下套部(14-1-2)从下方连接在上座部(14-1-1)上;下套部(14-1-2)内壁下部设有截面呈弓形的环形插头卡接槽(14-1-3);上座部(14-1-1)的下部中间与下套部(14-1-2)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圈槽(14-1-4);
所述的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14-2)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构成的电线;铜插针(14-3)的上端与引出线(14-2)的中部焊接固定电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引出线(14-2)和铜插针(14-3)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插头座(14-1)注塑时与插头座(14-1)形成一体件,且引出线(14-2)沿插头座(14-1)的上座部(14-1-1)的直径方向水平设置在上座部(14-1-1)中,引出线(14-2)的前后两端伸出上座部(14-1-1);铜插针(14-3)的上部位于上座部(14-1-1)中,且铜插针(14-3)的下部位于下套部(14-1-2)的内腔的中央;各电热片(13)的引出线(13-4)为在铜芯线外包覆塑料皮构成的电线;各电热片(13)的引出线(13-4)分别与相应的插头组件(14)的引出线(14-2)的露出上座部(14-1-1)的前后端头的一端焊接固定电连接,且由强力防水绝缘胶带缠绕裸露在外的部位而实现密封设置。
CN201310330790.5A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7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0790.5A CN103437526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30790.5A CN103437526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
CN201110117875.6A CN102251651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系统及其自发热地板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7875.6A Division CN102251651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系统及其自发热地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526A true CN103437526A (zh) 2013-12-11
CN103437526B CN103437526B (zh) 2015-09-02

Family

ID=4497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079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37526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
CN2011101178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1651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系统及其自发热地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78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1651B (zh) 2011-05-07 2011-05-07 自发热地板系统及其自发热地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4375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4298A (zh) * 2019-06-25 2019-09-24 嘉兴奥普劲达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墙面发热保温装置
CN110454858A (zh) * 2019-09-11 2019-11-15 广东佳之美铝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地板
CN110513756A (zh) * 2019-09-11 2019-11-29 广东佳之美铝品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电暖地板安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643B (zh) * 2011-12-10 2015-09-23 江阴市霖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电热空调发热芯片的电极引出结构
CN103423802A (zh) * 2012-05-14 2013-12-04 刘国兴 电发热竹地板
CN103249182A (zh) * 2013-05-06 2013-08-14 王柏泉 包括防脱出电极的电热板
JP6786583B2 (ja) * 2015-03-25 2020-11-18 クオリティー マット カンパニー 耐環境性コアを備えるマット構築物
CN105163407B (zh) * 2015-08-11 2018-04-06 王睿君 一种多功能远程智能控制低温电发热板的制备方法
CN105605663A (zh) * 2016-01-13 2016-05-25 肖玉化 发热模块固定装置
CN107558686A (zh) * 2017-09-19 2018-01-09 浙江佳中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冷供热的地板结构
CN107559938B (zh) * 2017-09-30 2023-05-02 戴明 一种石墨烯智能自热地板
SE542738C2 (en) * 2018-11-22 2020-07-07 Heat Click Company Ab A panel and an electrical end connector, a method for coupling of panels, and a heating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8943A (en) * 1987-12-16 1990-08-14 Mero-Werke Dr. Ing. Max Mengeringhausen Gmbh & Co. Flat construction self-supporting floor plate for heatable raised floors
JP2010116749A (ja) * 2008-11-14 2010-05-27 Masayasu Mifuji 雇い実発熱体を熱源とした床暖房
CN201762955U (zh) * 2010-01-12 2011-03-16 李增清 电热采暖地板
CN201772548U (zh) * 2010-08-06 2011-03-23 大连元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地板嵌入的模块化碳纤维电缆
CN102031856A (zh) * 2011-01-16 2011-04-27 葛跃进 用于无钉卡装地板系统的安装座
CN102042633A (zh) * 2011-01-16 2011-05-04 葛跃进 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803A (zh) * 2009-09-25 2010-03-03 陆上驰 远红外线热能木地板及其制造方法和铺装方法
CN201652576U (zh) * 2010-01-07 2010-11-24 李新发 锁扣式发热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8943A (en) * 1987-12-16 1990-08-14 Mero-Werke Dr. Ing. Max Mengeringhausen Gmbh & Co. Flat construction self-supporting floor plate for heatable raised floors
JP2010116749A (ja) * 2008-11-14 2010-05-27 Masayasu Mifuji 雇い実発熱体を熱源とした床暖房
CN201762955U (zh) * 2010-01-12 2011-03-16 李增清 电热采暖地板
CN201772548U (zh) * 2010-08-06 2011-03-23 大连元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发热地板嵌入的模块化碳纤维电缆
CN102031856A (zh) * 2011-01-16 2011-04-27 葛跃进 用于无钉卡装地板系统的安装座
CN102042633A (zh) * 2011-01-16 2011-05-04 葛跃进 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4298A (zh) * 2019-06-25 2019-09-24 嘉兴奥普劲达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墙面发热保温装置
CN110274298B (zh) * 2019-06-25 2024-04-12 嘉兴奥普劲达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墙面发热保温装置
CN110454858A (zh) * 2019-09-11 2019-11-15 广东佳之美铝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暖地板
CN110513756A (zh) * 2019-09-11 2019-11-29 广东佳之美铝品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电暖地板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526B (zh) 2015-09-02
CN102251651A (zh) 2011-11-23
CN102251651B (zh)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1651B (zh) 自发热地板系统及其自发热地板
CN102042633B (zh) 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及其电热地板
CN102256393B (zh) 防水式自发热地板系统及防水式自发热地板及其自发热组件
CN102901145B (zh) 电热地板系统及电热地板
CN200992793Y (zh) 一体式电加热地板系统
CN202220422U (zh) 一种电热地板
CN105421718B (zh) 电热地板及其制造方法与安装方法
CN103423802A (zh) 电发热竹地板
CN201964516U (zh) 一种无钉卡装电热地板
CN102094508B (zh) 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及安装座组件
CN103047706A (zh) 一种便捷式安装的电热地板系统
CN201962912U (zh) 一种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安装座组件
CN103047705A (zh) 一种电热地板导电连接装置及其实施方法
CN102997327A (zh) 一种无龙骨便捷式安装的电热地板系统
CN102506457A (zh) 电热地板系统
CN201962907U (zh) 一种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供电龙骨
CN201962906U (zh) 一种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
CN102140834B (zh) 用于无钉卡装电热地板系统的供电龙骨
CN202220423U (zh) 一种电热地板系统
CN202380677U (zh) 一种一体式自发热地板
CN202587420U (zh) 一种自发热组件
CN102607096B (zh) 自发热地板
CN112814305A (zh) 一种可加热集成墙板
CN103779687B (zh) 电热地板的接插座构件以及接插棒构件
CN202581520U (zh) 一种自发热地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