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7859B -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7859B
CN103427859B CN201210157310.5A CN201210157310A CN103427859B CN 103427859 B CN103427859 B CN 103427859B CN 201210157310 A CN201210157310 A CN 201210157310A CN 103427859 B CN103427859 B CN 1034278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lex point
prime
direct curren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73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7859A (zh
Inventor
郭华永
王乃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573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78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7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7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78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低通滤波器、基带放大器及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通过增加一第二直流消除装置,该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处理基带放大器输出的信号/数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可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直流分量。特别的,该第二直流消除装置消除的直流分量为经过基带放大器放大后的直流分量,由此,便于对直流分量的有效去除。

Description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下变频的特点,接收机可分为中频接收机和零中频接收机两类。中频接收机是指射频信号从天线收下来之后,利用本振进行下变频时,这个本振的频率为小于载波中心频率的某个值,即若载波频率为fc,本振频率为fl,则差频fi=fc-fl称作中频。根据中频的大小,再经过一次或多次下变频之后得到基带信号。而零中频接收机,即相当于前述的中频fi等于零,也就是说本振频率等于载波频率,射频信号经过一次下变频就得到了基带信号。
中频接收机的缺点是功耗大,成本高且难集成,并且还会出现镜像频率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的无线通信接收机都采用零中频接收机。零中频接收机克服了中频接收机的缺点,但也带来了其他的缺点,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存在直流分量。
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的零中频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低通滤波器及基带放大器。从天线收下来的射频信号通过本振信号在变频器中执行下变频操作,下变频后的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一些高频分量,再经过基带放大器予以放大,以得到有效的通信信号。
在此过程中,由于本振信号会发生泄漏,部分本振信号将泄漏至射频信号的接口,泄漏的本振信号将与射频信号一同进入变频器,与本振信号(本振信号的接口输出的本振信号)在变频器中执行下变频操作,由此将产生直流分量。直流分量的大小主要是由通道的增益决定的,同时,衰落、温度等因素也会导致直流分量大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直流分量比射频信号前段的噪声功率要大,经过放大器后,就很可能会使得后级的链路饱和,从而使得有用信号得不到有效的放大。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直流消除装置,所述直流消除装置连接于变频器和低通滤波器之间,即改进的现有的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直流消除装置、低通滤波器及基带放大器。所述直流消除模块通常利用积分器对模拟域的直流分量予以消除,但是,这种消除往往不完全。特别的,经过后续基带放大器的放大之后,剩余的直流分量又因予以放大而对接收的信号造成较大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去除直流分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低通滤波器、基带放大器及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包括:
直流分量估计模块,用以估计数字域内的直流分量;及
直流分量去除模块,用以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利用如下公式估计直流分量:
DC i = DC M / 2 0 ≤ j ≤ M / 2 - 1 1 M + 1 Σ i = j - M / 2 i = j + M / 2 d ( i ) M / 2 ≤ j ≤ N - M / 2 - 1 DC N - M / 2 - 1 N - M / 2 ≤ j ≤ N - 1
其中,DCi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M表示数据的长度,i、j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利用如下方法估计直流分量:
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若不存在拐点,则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利用如下方法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度量值Φ,
Φ j = | 1 j Σ i = 0 j - 1 d ( i ) - 1 N - j Σ i = j N - 1 d ( i ) | , M ≤ j ≤ N - M
其中,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M表示数据的长度,i、j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将度量值Φ中的最大值与预设门限Γ进行比较,若大于预设门限Γ,则存在拐点;否则,不存在拐点。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若不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公式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DC = 1 N Σ i = 0 N - 1 d ( i )
其中,DC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若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方法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Φ中最大值对应的j就是拐点的位置,记为分别计算拐点前后两段中的第一个直流分量:
DC 0 ′ = 1 j ~ Σ i = 0 j ~ - 1 d ( i ) , DC 1 ′ = 1 N - j ~ Σ i = j ~ N - 1 d ( i )
其中,DC′0是拐点前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DC′1是拐点后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
若DC′0>DC′1,则:
DC i = i - j ~ 1 + j ~ / 2 ( DC 1 ′ - DC 0 ′ ) + DC 1 ′ 0 ≤ i ≤ j ~ - 1 DC 1 ′ j ~ ≤ i ≤ N - 1
若DC′0≤DC′1,则:
DC i = DC 0 ′ 0 ≤ i ≤ j ~ - 1 2 i - j ~ + 1 N - j ~ ( DC 1 ′ - DC 0 ′ ) + DC 0 ′ j ~ ≤ i ≤ N - 1 .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中,所述直流分量去除模块利用如下公式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d ~ ( i ) = d ( i ) - DC i , i = 0,1 , · · · , N - 1
其中,为去除了直流分量后的接收数据。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其中,所述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低通滤波器、基带放大器及第二直流消除装置;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所述变频器利用本振信号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操作,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第一直流消除装置;
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对输入的信号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低通滤波器;
所述低通滤波器滤除输入信号中的一些高频分量,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基带放大器;
所述基带放大器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操作,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直流消除装置;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对接收的数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包括:
直流分量估计模块,用以估计数字域内的直流分量;及
直流分量去除模块,用以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利用如下公式估计直流分量:
DC i = DC M / 2 0 ≤ j ≤ M / 2 - 1 1 M + 1 Σ i = j - M / 2 i = j + M / 2 d ( i ) M / 2 ≤ j ≤ N - M / 2 - 1 DC N - M / 2 - 1 N - M / 2 ≤ j ≤ N - 1
其中,DCi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M表示数据的长度,i、j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利用如下方法估计直流分量:
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若不存在拐点,则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利用如下方法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度量值Φ,
Φ j = | 1 j Σ i = 0 j - 1 d ( i ) - 1 N - j Σ i = j N - 1 d ( i ) | , M ≤ j ≤ N - M
其中,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M表示数据的长度,i、j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将度量值Φ中的最大值与预设门限Γ进行比较,若大于预设门限Γ,则存在拐点;否则,不存在拐点。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若不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公式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DC = 1 N Σ i = 0 N - 1 d ( i )
其中,DC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若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方法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Φ中最大值对应的j就是拐点的位置,记为分别计算拐点前后两段中的第一个直流分量:
DC 0 ′ = 1 j ~ Σ i = 0 j ~ - 1 d ( i ) , DC 1 ′ = 1 N - j ~ Σ i = j ~ N - 1 d ( i )
其中,DC′0是拐点前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DC′1是拐点后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
若DC′0>DC′1,则:
DC i = i - j ~ 1 + j ~ / 2 ( DC 1 ′ - DC 0 ′ ) + DC 1 ′ 0 ≤ i ≤ j ~ - 1 DC 1 ′ j ~ ≤ i ≤ N - 1
若DC′0≤DC′1,则:
DC i = DC 0 ′ 0 ≤ i ≤ j ~ - 1 2 i - j ~ + 1 N - j ~ ( DC 1 ′ - DC 0 ′ ) + DC 0 ′ j ~ ≤ i ≤ N - 1 .
可选的,在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中,所述直流分量去除模块利用如下公式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d ~ ( i ) = d ( i ) - DC i , i = 0,1 , · · · , N - 1
其中,为去除了直流分量后的接收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发明提供的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中,通过增加一第二直流消除装置,该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处理基带放大器输出的信号/数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可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直流分量。特别的,该第二直流消除装置消除的直流分量为经过基带放大器放大后的直流分量,由此,便于对直流分量的有效去除。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提供的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中,对于直流分量的估计考虑到了直流分量的变化因素,由此提出了利用两类公式进行直流分量的估计,通过对于直流分量的精确估计,可进一步有效去除直流分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零中频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零中频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直流消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零中频接收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20、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低通滤波器22、基带放大器23及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其中,
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相应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所述变频器20利用本振信号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操作,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
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对输入的信号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低通滤波器22;
所述低通滤波器22滤除输入信号中的一些高频分量,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基带放大器23;
所述基带放大器23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操作,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对接收的数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在此,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增加一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该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处理基带放大器23输出的信号/数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可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直流分量。特别的,该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消除的直流分量为经过基带放大器23放大后的直流分量,由此,便于对直流分量的有效去除。
需说明的是,在此,并不只是单纯的多了一个直流消除装置。首先,考虑到经过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之后,在此节点上,能够将大部分直流分量予以消除了。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置于基带放大器23之后,用以消除经过基带放大器23放大后的剩余的直流分量,则相对于未经过基带放大器23放大的剩余的直流分量,此时,能够将剩余的直流分量更加有效的予以去除。
此外,还需说明的一点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20、第一直流消除装置21、低通滤波器22及基带放大器23均可利用现有已公开的装置/方法,因此,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包括:直流分量估计模块240,用以估计数字域内的直流分量;及直流分量去除模块241,用以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在此,提供了两种直流分量估计模块240估计直流分量的方式。
方式一
在此方式中,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240利用如下公式估计直流分量:
DC i = DC M / 2 0 ≤ j ≤ M / 2 - 1 1 M + 1 Σ i = j - M / 2 i = j + M / 2 d ( i ) M / 2 ≤ j ≤ N - M / 2 - 1 DC N - M / 2 - 1 N - M / 2 ≤ j ≤ N - 1 (公式一)
其中,DCi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总的数据的长度/点(个)数,M表示数据的长度/点(个)数,i、j表示序号(的大小),具体的,M、N、i、j均为整数;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在此,考虑了直流分量的变化因素,即考虑到由于衰弱、温度等原因造成直流分量的变化。相对于默认直流分量为固定值,本实施例对于直流分量的估计更加客观,从而估计到的直流分量也将更精确,由此,可进一步有效去除直流分量。
其中,所述M的具体取值可通过仿真软件予以获取,即通过仿真得到每个接收的数据对应的直流分量值,以及根据上述公式一最终确定M的取值。在上述公式一的基础上,M的取值根据常规的仿真工艺便可得到,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优选的,N取M的倍数。
通过上述公式一便可得到每个接收的数据的直流分量,接着便可通过直流分量去除模块241去除该直流分量。
方式二
在此方式中,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240利用如下方法估计直流分量:
首先,进行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的判断,在此,所述拐点指直流分量是否存在突变(例如,直流分量正在以y=kx+a上升时,从某一节点开始,又以y=tx+b下降,则该节点即为拐点。在此,y、x为变量,k、a、t、b为常量)。
所述是否存在拐点的判断方法如下: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度量值Φ,
Φ j = | 1 j Σ i = 0 j - 1 d ( i ) - 1 N - j Σ i = j N - 1 d ( i ) | , M ≤ j ≤ N - M (公式二)
其中,N表示接收的/总的数据的长度/点(个)数,M表示数据的长度/点(个)数,i、j表示序号(的大小),具体的,M、N、i、j均为整数;d(i)表示接收的数据;
接着,将度量值Φ中的最大值与预设门限Γ进行比较,若大于预设门限Γ,则存在拐点;否则,不存在拐点。其中,所述预设门限Γ的具体取值可通过仿真软件予以获取,即通过仿真结果选取一预设门限Γ。
在判断了是否存在拐点之后,根据结果的不同,分别予以处理。
若不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公式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DC = 1 N Σ i = 0 N - 1 d ( i ) (公式三)
其中,DC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具体的,N、i为整数;d(i)表示接收的数据。
若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方法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将Φ中最大值对应的j就是拐点的位置,记为分别计算拐点前后两段中的第一个直流分量:
DC 0 ′ = 1 j ~ Σ i = 0 j ~ - 1 d ( i ) (公式四)
DC 1 ′ = 1 N - j ~ Σ i = j ~ N - 1 d ( i ) (公式五)
其中,DC′0是拐点前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DC′1是拐点后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
若DC′0>DC′1,则:
DC i = i - j ~ 1 + j ~ / 2 ( DC 1 ′ - DC 0 ′ ) + DC 1 ′ 0 ≤ i ≤ j ~ - 1 DC 1 ′ j ~ ≤ i ≤ N - 1 (公式六)
若DC′0≤DC′1,则:
DC i = DC 0 ′ 0 ≤ i ≤ j ~ - 1 2 i - j ~ + 1 N - j ~ ( DC 1 ′ - DC 0 ′ ) + DC 0 ′ j ~ ≤ i ≤ N - 1 (公式七)
在此,针对拐点前后直流分量段的不同,在利用直流分量均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化直流分量,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去除直流分量。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获取直流分量之后,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直流分量,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接着,便可通过直流分量去除模块241去除该直流分量。具体的,所述直流分量去除模块241利用如下公式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d ~ ( i ) = d ( i ) - DC i , i = 0,1 , · · · , N - 1
其中,为去除了直流分量后的接收数据。
通过上述装置/方法,便可得到非常精确的接收数据,即对于直流分量得到了有效的去除,由此,便可提高通信数据的传输质量。在经过了第二直流消除装置24处理后的接收数据,接着可进行其他处理操作,例如模/数转换处理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提供的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能够有效、精确地去除直流分量,从而提高零中频接收机的可靠性、接收的信号的可靠性。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零中频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低通滤波器、基带放大器及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其中,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包括:
直流分量估计模块,用以估计数字域内的直流分量;及
直流分量去除模块,用以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利用如下方法估计直流分量:
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若不存在拐点,则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利用如下方法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度量值Φ,
Φ j = | 1 j Σ i = 0 j - 1 d ( i ) - 1 N - j Σ i = j N - 1 d ( i ) | , M ≤ j ≤ N - M
其中,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M表示直流分量估计时,将接收的数据长度分段后每段数据的长度,i、j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将度量值Φ中的最大值与预设门限Γ进行比较,若大于预设门限Γ,则存在拐点;否则,不存在拐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若不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公式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D C = 1 N Σ i = 0 N - 1 d ( i )
其中,DC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若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方法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Φ中最大值对应的j就是拐点的位置,记为分别计算拐点前后两段中的直流分量均值:
DC 0 ′ = 1 j ~ Σ i = 0 j ~ - 1 d ( i ) , DC 1 ′ = 1 N - j ~ Σ i = j ~ N - 1 d ( i )
其中,DC′0是拐点前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DC′1是拐点后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若DC′0>DC′1,则:
DC i = i - j ~ 1 + j ~ / 2 ( DC 1 ′ - DC 0 ′ ) + DC 1 ′ 0 ≤ i ≤ j ~ - 1 DC 1 ′ j ~ ≤ i ≤ N - 1
若DC′0≤DC′1,则:
DC i = DC 0 ′ 0 ≤ i ≤ j ~ - 1 2 i - j ~ + 1 N - j ~ ( DC 1 ′ - DC 0 ′ ) + DC 0 ′ j ~ ≤ i ≤ N - 1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分量去除模块利用如下公式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d ~ ( i ) = d ( i ) - DC i , i = 0 , 1 , ... , N - 1
其中,为去除了直流分量后的接收数据。
5.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中频接收机包括:顺次连接的变频器、第一直流消除装置、低通滤波器、基带放大器及第二直流消除装置;所述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所述变频器利用本振信号对接收的射频信号进行下变频操作,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第一直流消除装置;
所述第一直流消除装置对输入的信号在模拟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低通滤波器;
所述低通滤波器滤除输入信号中的一些高频分量,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基带放大器;
所述基带放大器对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操作,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第二直流消除装置;
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对接收的数据在数字域内进行直流分量消除操作;其中,所述第二直流消除装置包括:
直流分量估计模块,用以估计数字域内的直流分量;及
直流分量去除模块,用以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所述直流分量估计模块利用如下方法估计直流分量:
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若不存在拐点,则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利用如下方法判断直流分量是否存在拐点:
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度量值Φ,
Φ j = | 1 j Σ i = 0 j - 1 d ( i ) - 1 N - j Σ i = j N - 1 d ( i ) | , M ≤ j ≤ N - M
其中,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M表示直流分量估计时,将接收的数据长度分段后每段数据的长度,i、j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将度量值Φ中的最大值与预设门限Γ进行比较,若大于预设门限Γ,则存在拐点;否则,不存在拐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不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公式直接求出直流分量:
D C = 1 N Σ i = 0 N - 1 d ( i )
其中,DC表示直流分量,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存在拐点,则利用如下方法按拐点前后分别求出直流分量:
若存在拐点,则Φ中最大值对应的j就是拐点的位置,记为分别计算拐点前后两段中的直流分量均值:
DC 0 ′ = 1 j ~ Σ i = 0 j ~ - 1 d ( i ) , DC 1 ′ = 1 N - j ~ Σ i = j ~ N - 1 d ( i )
其中,DC′0是拐点前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DC′1是拐点后一段直流分量中的直流分量均值,N表示接收的数据的长度,i表示序号,d(i)表示接收的数据;
若DC′0>DC′1,则:
DC i = i - j ~ 1 + j ~ / 2 ( DC 1 ′ - DC 0 ′ ) + DC 1 0 ≤ i ≤ j ~ - 1 DC 1 ′ j ~ ≤ i ≤ N - 1
若DC′0≤DC′1,则:
DC i = DC 0 ′ 0 ≤ i ≤ j ~ - 1 2 1 - j ~ + 1 N - j ~ ( DC 1 ′ - DC 0 ′ ) + DC 0 ′ j ~ ≤ i ≤ N - 1 .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零中频接收机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分量去除模块利用如下公式将每个接收数据中的直流分量去除:
d ~ ( i ) = d ( i ) - DC i , i = 0 , 1 , ... , N - 1
其中,为去除了直流分量后的接收数据。
CN201210157310.5A 2012-05-17 2012-05-17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Active CN1034278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7310.5A CN103427859B (zh) 2012-05-17 2012-05-17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7310.5A CN103427859B (zh) 2012-05-17 2012-05-17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859A CN103427859A (zh) 2013-12-04
CN103427859B true CN103427859B (zh) 2017-02-08

Family

ID=4965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7310.5A Active CN103427859B (zh) 2012-05-17 2012-05-17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78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1704B (zh) * 2019-09-17 2021-12-14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减小接收底噪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0523A1 (en) * 1996-09-06 1998-03-12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zero-if receiver
CN101068104A (zh) * 2007-03-23 2007-11-07 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 直流偏差去除装置和方法
CN102244523A (zh) * 2011-06-23 2011-11-16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直流偏移的消除方法
CN102377707A (zh) * 2010-08-11 2012-03-14 齐凌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零中频接收器的消除直流偏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30016747A (ko) * 2001-08-21 2003-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광대역 수신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0523A1 (en) * 1996-09-06 1998-03-12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zero-if receiver
CN101068104A (zh) * 2007-03-23 2007-11-07 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 直流偏差去除装置和方法
CN102377707A (zh) * 2010-08-11 2012-03-14 齐凌微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零中频接收器的消除直流偏移方法
CN102244523A (zh) * 2011-06-23 2011-11-16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直流偏移的消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7859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05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interference signal from low-power envelope detection receiver
CN109361634A (zh) 接收机载波频偏的补偿方法及系统
CN104202101B (zh) 一种短波/超短波即时动态频谱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1375512A (zh) 采样rf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9462400B2 (en) Periodogram-based wireless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CN108737302A (zh) 低信噪比条件下随机共振联合小波变换的符号速率估计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27859B (zh) 零中频接收机及其信号接收方法
CN108900445B (zh) 一种信号符号率估计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79549A (zh) 采用三点加权插值算法的通信信号载频估计方法
RU2003107679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ш измерения
CN110611630B (zh) 一种调谐射频架构的2-fsk唤醒接收器及其解调方法
CN106788813A (zh) 一种干扰信号检测、消除装置、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214675207U (zh) 基于电平控制对脉冲调幅信号进行识别的装置
CN104052509B (zh) 包含多个滤波器的多模式接收器
JP2001024619A (ja) Ofdm信号受信機
US7839214B2 (en) Signal nonlinear distoration magnitud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3236863A (zh) 采用了硬限幅器的fm数字调制解调电路的静噪处理方法
CN103634255A (zh) 快速估算msk信号载波的方法
US20080008269A1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on for any phase and/or amplitude error in a receiver
CN113627398A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重构滤波的信号特征检测方法
CN111384985B (zh) 一种无线通信接收机及接收方法
CN102355438B (zh) 直接正交上变频收发信机及其发射机本振泄露的评估方法
CN111835368B (zh) 一种零中频接收系统
US20180083823A1 (e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ircuit, transceiver,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time difference of signal
CN102904847A (zh) 一种双重消噪的基于瞬时信息的信号调制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22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1258 A406 3 fourth story room.

Patentee after: Che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Ming Yue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No. 1258

Patentee befor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