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5842B -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5842B CN103425842B CN201310365715.2A CN201310365715A CN103425842B CN 103425842 B CN103425842 B CN 103425842B CN 201310365715 A CN201310365715 A CN 201310365715A CN 103425842 B CN103425842 B CN 10342584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sign
- model
- parallel robot
- module
- analy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06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1 kinetic theo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01 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4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99 data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00 valid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设置有支撑系统,有数值计算系统、CAD系统、CAE系统、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提供设计平台支撑,还有:用于为系统提供基础支撑的支撑数据库;具有数据交换接口和支撑数据库的管理的资源信息管理模块;用于设计人员: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分析的设计模块;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的结构设计模块;进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仿真分析的模型验证模块;进行仿真分析的CAE仿真设计模块;进行机电耦合仿真设计的机电耦合设计模块;对设计出来的并联机器人进行优化设计的优化设计模块。本发明能够实现并联机器人的集成化设计,有效提高并联机器人的研发设计效率和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AD/CAE数字化设计和智能设计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CAD/CAE数字化设计和智能设计的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并联机构是一类拓扑结构多样性强、铰链类型众多、部件几何形状复杂的机电系统,其设计过程涉及的模型(运动学、刚体动力学、弹性动力学、柔体与控制耦合)、设计变量(尺度、结构、材料、驱动器与控制参数),以及性能要求众多,因此其研发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用多种工具软件,这样导致了设计环节分散,且各环节间的数据模型的映射和演变存在障碍,以致设计效率低下,研发周期过长。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集成的智能设计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并联机器人的数字化智能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可为我国新兴并联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软实力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并联机器人研发效率的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设置有支撑系统,包括数值计算系统、CAD系统、CAE系统、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提供设计平台支撑,所述数值计算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计算提供支撑,所述CAD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提供支撑,所述CAE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工程仿真分析提供支撑,所述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电耦合仿真分析提供支撑;还包括有:
支撑数据库,用于为系统提供基础支撑,包括拓扑构型库、标准件库、常用件库、零部件库、运动规律库、结合面特征库、控制模型库;
资源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有数据交换接口和支撑数据库的管理,其中,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用于数据库与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调用与传递;所述的支撑数据库的管理,用于整个数据库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以及设计过程中的版本管理和结果保存;
设计模块,包括有:概念设计模块,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分析;结构设计模块,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模型验证模块,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结构设计模块所得的三维模型进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仿真分析,验证理论机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机构模型相符;CAE仿真设计模块,用于设计人员根据模型验证模块所确定的三维模型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加载到CAE系统中,然后进行CAE仿真分析;机电耦合设计模块,用于设计人员首先结合控制模型库进行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然后再结合CAE仿真设计模块的模型进行机电耦合仿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用于设计人员针对已经设计出来的并联机器人进行优化设计,以便得到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并联机器人。
所述的概念设计模块,包含有拓扑构型的选择、工作空间的分析、尺度参数的设定、末端运动规律的选择、运动学理论分析、动力学理论分析。
在所述的结构设计模块中,设计人员需要从支撑数据库中的标准件库、常用件库中进行元件选型,然后结合元件选型参数,进行零部件的参数设计,然后进行整机自动装配,再对装配好的整机模型进行静态干涉检查分析;
所述的CAE仿真设计模块,包括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整机全域静刚度仿真分析、整机全域模态仿真分析、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
所述的优化设计模块,包括优化目标及指标的设定、试验设计、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控制参数优化、响应面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
在所述的模型验证模块中设计人员还进行驱动参数验证以及动态干涉检查。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人员进入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根据用户需求通过人机交互载入设计原始参数;
2)进入概念设计模块,结合用户需求,从拓扑构型库选择并联机器人的拓扑构型,再进行工作空间分析,然后确定并联机构的尺度参数;
3)从支撑数据库中的运动规律库中提取一种与用户需求相对应的运动规律,并进行参数设定;
4)根据所选的拓扑构型、尺度参数以及运动规律,首先进行运动学理论分析,得到驱动关节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然后进行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到驱动力矩、驱动功率数据;
5)进入结构设计模块,根据步骤4)所得的结果,首先从常用件库中进行常用件的选型(S9),这里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的选型,然后从标准件库中进行标准件的选型,这里主要包括丝杠螺母、导轨滑块、轴承的选型;
6)结合选型元件的尺寸参数,在支撑系统中的CAD系统中交互进行零部件的设计,设计完成后进行自动化装配,然后进行静态干涉检查分析,判断装配体是否存在干涉问题,如果是,则会返回到所述的CAD系统中进行装配体模型的手动调整,直到不发生干涉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如果否,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
7)进入模型验证模块,结合结构设计模块所设计出的装配体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将得到的末端轨迹和初始设定的理论轨迹进行对比,以验证运动学建模的正确性,然后判断运动仿真得到的末端轨迹是否与理论轨迹相符合,如果是,则会直接进行下一步骤,如果否,则会转向手动查错分析;
8)将运动仿真得到的驱动参数与概念设计模块中理论建模分析的驱动参数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理论建模的正确性,然后判断运动仿真得到的驱动参数与理论建模分析的驱动参数是否相符,如果是,则会直接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否,则会转向手动查错分析;
9)判断步骤5)所选择的常用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5)的常用件的选型中重新进行选型,如果是,则进行动态干涉检查,并判断在运动状态装配体是否存在干涉现象,如果是,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如果否,则将CAD模型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载入到支撑系统中的CAE系统中;
10)进入CAE仿真设计模块,首先对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刚度和模态分析,判断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如果是,则进行整机全域静刚度仿真分析,并判断整机全域静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如果是,则继续进行整机全域模态仿真分析,并判断整机全域模态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如果是,则继续进行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判断整机瞬态动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如果是,则继续进入下一步骤;
11):进入机电耦合设计模块,首先向支撑系统中的CAE系统中加载从支撑数据库中的控制型库中选择的控制模型,然后结合步骤10)中的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进行机电耦合仿真分析,并判断整机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否,则修改控制模型的控制参数,然后再重新加载控制模型,如果是,则进行入下一步骤。
12)进入优化设计模块,首先进行优化目标及指标的设定,然后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试验设计,接着进行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响应面的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得到优化后的整机模型参数。
13)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将优化后的整机模型参数的数据载入到支撑系统中的CAD系统中,并使CAD系统中的参数化模型自动更新,然后退出系统,结束。
本发明的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并联机器人的集成化设计,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已有的设计流程,避免重复不必要的工作,使设计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产品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并联机器人的研发设计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的实施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是基于现有支撑系统,集资源信息管理及智能数据接口,用于并联机器人从用户需求、概念设计、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分析、优化设计等完整研发设计过程,具体包括有:
设置有支撑系统1,包括数值计算系统、CAD系统、CAE系统、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提供设计平台支撑,所述数值计算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计算提供支撑,所述CAD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提供支撑,所述CAE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工程仿真分析提供支撑,所述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电耦合仿真分析提供支撑。
支撑数据库2,用于为系统提供基础支撑,包括拓扑构型库21、标准件库22、常用件库23、零部件库24、运动规律库25、结合面特征库26、控制模型库27。
资源信息管理模块3,包括有数据交换接口和支撑数据库的管理,其中,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用于数据库与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调用与传递;所述的支撑数据库的管理,用于整个数据库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以及设计过程中的版本管理和结果保存。
设计模块4,包括有:概念设计模块41、结构设计模块42、模型验证模块43、CAE仿真设计模块44、机电耦合设计模块45和优化设计模块46。其中,
所述的概念设计模块41,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分析,该模块包含有拓扑构型的选择、工作空间的分析、尺度参数的设定、末端运动规律的选择、运动学理论分析、动力学理论分析。
所述的结构设计模块42,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设计人员需要从支撑数据库2中的标准件库22、常用件库23中进行元件选型,然后结合元件选型参数,进行零部件的参数设计,然后进行整机自动装配,再对装配好的整机模型进行静态干涉检查分析。
所述的模型验证模块43,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结构设计模块42所得的三维模型进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仿真分析,验证理论机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机构模型相符,在该模型验证模块43中设计人员还可以进行驱动参数验证以及动态干涉检查。
所述的CAE仿真设计模块44,用于设计人员根据模型验证模块43所确定的三维模型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加载到CAE系统中,然后进行CAE仿真分析,包括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整机全域静刚度仿真分析、整机全域模态仿真分析、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
所述的机电耦合设计模块45,用于设计人员首先结合控制模型库27进行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然后再结合CAE仿真设计模块44的模型进行机电耦合仿真设计;
所述的优化设计模块46,用于设计人员针对已经设计出来的并联机器人进行优化设计,以便得到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并联机器人,包括优化目标及指标的设定、试验设计、关键零部件结构优化、控制参数优化、响应面优化设计、灵敏度分析。
本发明的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最终生成有:CAD整机模型、驱动参数、仿真数据、优化结果和中间文件。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人员进入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S1),根据用户需求通过人机交互载入设计原始参数(S2);
2)进入概念设计模块(41),结合用户需求,从拓扑构型库(21)选择并联机器人的拓扑构型(S3),再进行工作空间分析(S4),然后确定并联机构的尺度参数(S5);
3)从支撑数据库(2)中的运动规律库(25)中提取一种与用户需求相对应的运动规律,并进行参数设定(S6);
4)根据所选的拓扑构型、尺度参数以及运动规律,首先进行运动学理论分析(S7),得到驱动关节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然后进行动力学理论分析(S8),得到驱动力矩、驱动功率数据;
5)进入结构设计模块(42),根据步骤4)所得的结果,首先从常用件库(23)中进行常用件的选型(S9),这里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的选型,然后从标准件库(22)中进行标准件的选型(S10),这里主要包括丝杠螺母、导轨滑块、轴承的选型;
6)结合选型元件的尺寸参数,在支撑系统(1)中的CAD系统中交互进行零部件的设计(S11),设计完成后进行自动化装配(S12),然后进行静态干涉检查分析(S13),判断装配体是否存在干涉问题(S14),如果是,则会返回到所述的CAD系统中进行装配体模型的手动调整(S14),直到不发生干涉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如果否,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
7)进入模型验证模块(43),结合结构设计模块(42)所设计出的装配体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S16),将得到的末端轨迹和初始设定的理论轨迹进行对比,以验证运动学建模的正确性(S17),然后判断运动仿真得到的末端轨迹是否与理论轨迹相符合(S18),如果是,则会直接进行下一步骤,如果否,则会转向手动查错分析(S19);
8)将运动仿真得到的驱动参数与概念设计模块(41)中理论建模分析的驱动参数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理论建模的正确性(S20),然后判断运动仿真得到的驱动参数与理论建模分析的驱动参数是否相符(S21),如果是,则会直接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否,则会转向手动查错分析(S19);
9)判断步骤5)所选择的常用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22),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5)的常用件的选型(S9)中重新进行选型,如果是,则进行动态干涉检查(S23),并判断在运动状态装配体是否存在干涉现象(S24),如果是,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对零部件进行修改,如果否,则将CAD模型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S25)载入到支撑系统(1)中的CAE系统中;
10)进入CAE仿真设计模块(44),首先对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刚度和模态分析(S26),判断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S27),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对零部件进行修改,如果是,则进行整机全域静刚度仿真分析(S28),并判断整机全域静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29),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对零部件进行修改,如果是,则继续进行整机全域模态仿真分析(S30),并判断整机全域模态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31),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对零部件进行修改,如果是,则继续进行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S32),并判断整机瞬态动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33),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对零部件进行修改,如果是,则继续进入下一步骤;
11):进入机电耦合设计模块(45),首先向支撑系统(1)中的CAE系统中加载从支撑数据库(2)中的控制型库(27)中选择的控制模型(S34),然后结合步骤10)中的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S32)进行机电耦合仿真分析(S35),并判断整机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36),如果否,则修改控制模型的控制参数(S37),然后再重新加载控制模型(S34),如果是,则进行入下一步骤。
12)进入优化设计模块(46),首先进行优化目标及指标的设定(S38),然后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试验设计(S39),接着进行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S40),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S41),响应面的优化设计(S42),灵敏度分析(S43),得到优化后的整机模型参数(S44)。
13)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S45)将优化后的整机模型参数(S44)的数据载入到支撑系统(1)中的CAD系统中,并使CAD系统中的参数化模型自动更新(S46),然后退出系统,结束。
Claims (1)
1.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的实现方法,其中,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设置有支撑系统(1),包括数值计算系统、CAD系统、CAE系统、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提供设计平台支撑,所述数值计算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计算提供支撑,所述CAD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提供支撑,所述CAE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工程仿真分析提供支撑,所述控制系统为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机电耦合仿真分析提供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支撑数据库(2),用于为系统提供基础支撑,包括拓扑构型库(21)、标准件库(22)、常用件库(23)、零部件库(24)、运动规律库(25)、结合面特征库(26)、控制模型库(27);
资源信息管理模块(3),包括有数据交换接口和支撑数据库的管理,其中,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用于数据库与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调用与传递;所述的支撑数据库的管理,用于整个数据库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修改,以及设计过程中的版本管理和结果保存;
设计模块(4),包括有:概念设计模块(41),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理论设计分析;结构设计模块(42),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模型验证模块(43),用于设计人员根据结构设计模块(42)所得的三维模型进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仿真分析,验证理论机构模型是否与实际机构模型相符;CAE仿真设计模块(44),用于设计人员根据模型验证模块(43)所确定的三维模型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加载到CAE系统中,然后进行CAE仿真分析;机电耦合设计模块(45),用于设计人员首先结合控制模型库(27)进行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然后再结合CAE仿真设计模块(44)的模型进行机电耦合仿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46),用于设计人员针对已经设计出来的并联机器人进行优化设计,以便得到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人员进入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S1),根据用户需求通过人机交互载入设计原始参数(S2);
2)进入概念设计模块(41),结合用户需求,从拓扑构型库(21)选择并联机器人的拓扑构型(S3),再进行工作空间分析(S4),然后确定并联机构的尺度参数(S5);
3)从支撑数据库(2)中的运动规律库(25)中提取一种与用户需求相对应的运动规律,并进行参数设定(S6);
4)根据所选的拓扑构型、尺度参数以及运动规律,首先进行运动学理论分析(S7),得到驱动关节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数据,然后进行动力学理论分析(S8),得到驱动力矩、驱动功率数据;
5)进入结构设计模块(42),根据步骤4)所得的结果,首先从常用件库(23)中进行常用件的选型(S9),这里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的选型,然后从标准件库(22)中进行标准件的选型(S10),这里包括丝杠螺母、导轨滑块、轴承的选型;
6)结合选型元件的尺寸参数,在支撑系统(1)中的CAD系统中交互进行零部件的设计(S11),设计完成后进行自动化装配(S12),然后进行静态干涉检查分析(S13),判断装配体是否存在干涉问题(S14),如果是,则会返回到所述的CAD系统中进行装配体模型的手动调整(S14),直到不发生干涉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如果否,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
7)进入模型验证模块(43),结合结构设计模块(42)所设计出的装配体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分析(S16),将得到的末端轨迹和初始设定的理论轨迹进行对比,以验证运动学建模的正确性(S17),然后判断运动仿真得到的末端轨迹是否与理论轨迹相符合(S18),如果是,则会直接进行下一步骤,如果否,则会转向手动查错分析(S19);
8)将运动仿真得到的驱动参数与概念设计模块(41)中理论建模分析的驱动参数进行对比,以进一步验证理论建模的正确性(S20),然后判断运动仿真得到的驱动参数与理论建模分析的驱动参数是否相符(S21),如果是,则会直接进入下一步骤,如果否,则会转向手动查错分析(S19);
9)判断步骤5)所选择的常用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22),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5)的常用件的选型(S9)中重新进行选型,如果是,则进行动态干涉检查(S23),并判断在运动状态装配体是否存在干涉现象(S24),如果是,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如果否,则将CAD模型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S25)载入到支撑系统(1)中的CAE系统中;
10)进入CAE仿真设计模块(44),首先对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刚度和模态分析(S26),判断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S27),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如果是,则进行整机全域静刚度仿真分析(S28),并判断整机全域静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29),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如果是,则继续进行整机全域模态仿真分析(S30),并判断整机全域模态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31),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如果是,则继续进行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S32),并判断整机瞬态动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33),如果否,则返回到步骤6)零部件设计过程(S11),如果是,则继续进入下一步骤;
11):进入机电耦合设计模块(45),首先向支撑系统(1)中的CAE系统中加载从支撑数据库(2)中的控制模型库(27)中选择的控制模型(S34),然后结合步骤10)中的整机瞬态动力学仿真(S32)进行机电耦合仿真分析(S35),并判断整机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S36),如果否,则修改控制模型的控制参数(S37),然后再重新加载控制模型(S34),如果是,则进行入下一步骤;
12)进入优化设计模块(46),首先进行优化目标及指标的设定(S38),然后根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试验设计(S39),接着进行影响机器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S40),控制参数的优化设计(S41),响应面的优化设计(S42),灵敏度分析(S43),得到优化后的整机模型参数(S44);
13)通过所述的数据交换接口中的CAD/CAE系统数据接口(S45)将优化后的整机模型参数(S44)的数据载入到支撑系统(1)中的CAD系统中,并使CAD系统中的参数化模型自动更新(S46),然后退出系统,结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65715.2A CN103425842B (zh) | 2013-08-20 | 2013-08-20 |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65715.2A CN103425842B (zh) | 2013-08-20 | 2013-08-20 |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5842A CN103425842A (zh) | 2013-12-04 |
CN103425842B true CN103425842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49650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6571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5842B (zh) | 2013-08-20 | 2013-08-20 |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258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84511A (zh) * | 2014-12-02 | 2015-04-01 | 深圳控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仿真分析的机器人结构动态特性设计方法 |
CN104820737B (zh) * | 2015-04-23 | 2018-06-15 | 苏州北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cae仿真的离线标定机器人精度方法 |
CN108628260A (zh) * | 2017-03-20 | 2018-10-09 | 浙江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 基于机器人的多品种工具成套设备及自动装配工艺 |
CN107351063B (zh) * | 2017-07-25 | 2020-02-18 | 天津大学 | 一种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的参数集成设计方法 |
CN107704651B (zh) * | 2017-08-28 | 2020-12-18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机电耦合特性的永磁直驱式传动轴参数设计方法 |
CN107644139B (zh) * | 2017-09-30 | 2021-07-09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从cad模型到cae模型的属性映射方法 |
CN108629133A (zh) * | 2018-05-10 | 2018-10-0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6r机器人仿真系统的机器人工作空间确定方法 |
CN109543332A (zh) * | 2018-11-30 | 2019-03-29 | 东北大学 | 一种系列化机器人腕部减速器选型方法 |
CN110962125B (zh) * | 2019-12-05 | 2022-10-04 | 齐鲁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切削加工机器人本体参数描述方法 |
CN112100749A (zh) * | 2020-09-29 | 2020-12-18 | 上海卓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智能化开发系统及其构建和应用方法 |
CN112247989B (zh) * | 2020-10-13 | 2022-02-25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机器人的仿真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312718B (zh) * | 2021-05-25 | 2022-11-11 | 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液仿真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4285A (zh) * | 2011-05-03 | 2011-09-14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化样机设计集成开发方法和集成开发系统 |
-
2013
- 2013-08-20 CN CN201310365715.2A patent/CN1034258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4285A (zh) * | 2011-05-03 | 2011-09-14 |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字化样机设计集成开发方法和集成开发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并联机器人数字化设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李博等;《制造业自动化》;20130615;第35卷(第6期);第30-3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5842A (zh)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25842B (zh) | 一种并联机器人快速开发系统及方法 | |
CN113408055B (zh) | 一种汽车车架结构优化方法 | |
CN102184285B (zh) | 一种数字化样机设计集成开发方法和集成开发系统 | |
CN111125946B (zh) | 一种基于mdo技术的上车体结构优化方法 | |
CN102592017B (zh) | 一种双面锁紧刀柄/主轴联接性能仿真优化方法 | |
Fortunato et al. | The virtual design of machining centers for HSM: Towards new integrated tools | |
CN102063548A (zh) | 一种机床整机动态性能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2880732A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门系统动力学联合仿真分析方法 | |
CN107590322B (zh) | 驱动轴跳动校核方法 | |
CN104794272A (zh) | 一种飞机构件的加工方法 | |
US20050022152A1 (en) | White body modeing and virtu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mechanical assemblies | |
CN111539066A (zh) | 一种汽车门盖参数化集成设计的方法 | |
Chang et al. | Concurr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mechanical systems | |
CN102799728B (zh) | 板簧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制作方法 | |
CN112464381B (zh) | 一种新能源车辆性能自动化仿真构建方法 | |
Yim et al. | An integrated CAE system for dynamic stress and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of mechanical systems | |
CN109388833A (zh) | 一种基于疲劳寿命的弹性元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9614748B (zh) | 结合测试与仿真技术提升机床动态特性的结构优化方法 | |
Hou et al. | Development of an intelligent CAE system for auto-body concept design | |
Weule et al. |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Machine Tools including the static and dynamic Workspace Behavior | |
CN101690980A (zh) | 一种机床设计方法 | |
CN115544746A (zh) | 一种多属性目标驱动的铝制副车架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 |
CN108920773B (zh) | 一种动力学驱动的超精密运动系统详细方案设计方法与系统 | |
CN115222221A (zh) |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Goetz et al. | CAD-based tolerance analysis in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s enabling early tolerance evalu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