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22221A -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22221A
CN115222221A CN202210748044.7A CN202210748044A CN115222221A CN 115222221 A CN115222221 A CN 115222221A CN 202210748044 A CN202210748044 A CN 202210748044A CN 115222221 A CN115222221 A CN 115222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irectory
layer
data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80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云
石登仁
廖礼平
欧阳晨晖
丘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Liuzhou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80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22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22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22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3Workflow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通过上述方式构建的智能化集成平台能够实现整车性能多学科协同平衡开发,以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节约设计变更成本。

Description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纵向延伸,使得越来越多的厂商在品质和效率上不断改进和优化,尤其是对于乘用车厂商来说,而集成平台的问世能够实现优化策略、代理模型、数据分析可视化,融合MDO优化策略,仿真模型模板、参数化模板集成等功能,而目前构建的集成平台只能实现上述少部分功能,且在实现功能的过程中平台不够智能化,使得在分析或者生产的过程中还需要人为干预,造成生产效率低、研发周期极长、成本较高的缺陷,并且还无法实现整车性能多学科协同平衡开发。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构建的集成平台无法实现整车性能多学科协同平衡开发,以及造成生产效率低、研发周期长、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
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
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可选地,所述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包括:
对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参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
根据所述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
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按照所述数据类别存储至对应的数据目录,所述数据目录包括建模参数目录、加载参数目录、仿真参数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
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可选地,所述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包括:
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PDM集成数据、分类提取流程以及核验数据生成数据集成文件;
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几何清理流程、中面抽取流程、网络批处理流程、标准化命名流程、CFD包面、批量打孔流程以及简化桥建立流程生成自动化建模文件;
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的总成组装流程和板件连接流程生成自动化装配文件;
通过目标模型转换对所述数据集成文件、所述自动化建模文件以及所述自动化装配文件进行加载;
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文件加载结果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
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钣金疲劳参数、焊缝疲劳参数以及焊点疲劳参数生成耐久性能文件;
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强度性能参数、所述刚度性能参数、碰撞性能参数以及NVH性能参数生成目标性能文件;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耐久性能文件、所述目标性能文件以及多体动力学策略进行分层构建,得到自动化加载层。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包括:
获取所述耐久性能文件和所述目标性能文件的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指标数据和所述仿真参数目录的数据结构化存储流程、数据属性化检索流程、数据版本迭代流程以及仿真流程生成仿真文件;
根据所述仿真文件设置仿真输出目录和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仿真输出目录、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仿真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
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结构刚强度MDO流程、NVH MDO流程、碰撞MDO流程生成MDO流程文件;
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仿真性能优化参数、MDO计算提交策略、MDO自动化处理策略以及目标联合优化策略生成目标优化文件;
根据所述MDO流程文件和所述目标优化文件设置性能输出目录和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性能输出目录、所述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可选地,所述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插件目录设置对应的插件类和插件函数,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公共结构设置对应的公共接口类;
将所述插件类和所述公共接口类设置为继承关系;
根据所述继承关系和所述目标公共接口将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进行连通,得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可选地,所述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之后,还包括:
获取预设车身焊点数据,提取所述预设车身焊点数据中的焊点名称;
通过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焊点名称进行识别,得到零件编号;
根据所述零件编号确定焊点层数和焊点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所述焊点层数以及所述焊点位置生成目标焊点。
可选地,所述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之后,还包括:
获取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
根据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得到对应的装配层级关系;
通过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装配层级关系进行调整,得到当前层级关系;
根据所述当前层级关系对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的位置进行移动;
对移动后的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进行重命名。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编译模块,用于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
执行模块,用于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通过上述方式构建的智能化集成平台能够实现整车性能多学科协同平衡开发,以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节约设计变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
在图1所示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网络一体化平台工作站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中,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还可为其他可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设备,例如平台构建控制器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平台构建控制器为例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属性参数指的是目标车辆的自身属性的参数,该属性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性能参数、处理流程参数、仿真参数等,在得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后,根据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极速建模层指的是用于根据输入的车辆数据进行快速建模的数据层,自动化加载层指的是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加载计算和自动化后处理的数据层,数据仿真层指的是对模型、指标或者报告进行仿真管理或者仿真数据管理的数据层,该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均是通过预设分层模板进行分层构建得到的。
步骤S20,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
可以理解的是,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指的是可以在应用程序中进行执行的脚本文件,在得到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后,按照脚本文件编辑规则依次对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自动化编译,然后将编译的各个脚本文件进行封装,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该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是以数据包的形式存在。
步骤S30,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
应当理解的是,若干平台程序块指的是构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的各个程序块,该若干平台程序块包括CAE二次开发程序、仿真管理程序以及目标PBS计算程序,预设插件文件指的是辅助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生成对应程序块的文件,该预设插件文件的格式可以为dll,预设配置信息指的是配置在目标设备的配置信息,即通过预设配置信息的设置,使得目标设备可以正常并成功执行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该目标设备可以为编译器或者虚拟机。
步骤S40,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插件目录指的是存储应用程序运行时所加载生成的插件文件的目录,该目标插件目录包括指定插件的输出目录和公共接口头文件目录,在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后,通过目标公共接口根据目标插件目录将若干平台程序块进行汇总连接,以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可选地,该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还包括其他集成化软件、功能层、客户端以及服务端,其他集成化软件与客户端通过TCP协议连接,服务端与客户端通过TCP协议连接,客户端通过web数据访问结构对MySQL SDM数据库进行访问,且功能层包括但不限于模型搭建、自动化约束加载、自动化报告生成以及数据存储归档,模型搭建包括建模流程化设计、CAD数据导入、网格划分及优化、连接创建及Debug、BuleBook属性生成、TrimMass应用、模型质量检查、模型库及模型转换等,自动化约束加载包括MDOelParams准备、分析约束加载设计、分析流程搭建、自动产生分析头文件以及自动排队计算等,自动化报告包括报告模板设计、报告表格制作、自动化报告流程设计、自动生成报告,数据存储归档包括数据归档设计、数据自动上传归档、输入数据、过程数据、分析所需参数指标、文件管理、数据对比分析、SDM系统的兼容连接
进一步地,步骤S40,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插件目录设置对应的插件类和插件函数,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公共结构设置对应的公共接口类;将所述插件类和所述公共接口类设置为继承关系;根据所述继承关系和所述目标公共接口将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进行连通,得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应当理解的是,插件类指的是用于输入插件代码的类,插件函数指的是生成插件文件所需使用的函数,在得到目标插件目录后,根据目标插件目录设置对应的插件类和插件函数,然后将插件类和所述公共接口类设置为继承关系,即插件类继承公共接口类的全部属性,在设置完成后,根据继承关系通过目标公共接口将若干平台程序块连通,以得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进一步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获取预设车身焊点数据,提取所述预设车身焊点数据中的焊点名称;通过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焊点名称进行识别,得到零件编号;根据所述零件编号确定焊点层数和焊点位置;根据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所述焊点层数以及所述焊点位置生成目标焊点。
应当理解的是,预设车身焊点数据指的是总成内部的各个焊点的数据,包括焊点数量、位置以及焊点之间的连接关系等,焊点名称指的是车身焊点数据中的焊点的名称,由于车身焊点在Catia模型中有名称规范,以“WP+”开头,后接连接对象零件的编号,例如,WP-M6-2801035+M6-2801171,因此,在得到焊点名称后,通过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焊点名称进行识别,得到零件编号,然后利用正则表达式识别零件编号对应的零件连接对象,以确定焊点层数和焊点位置,最后在HyperMesh中根据焊点层数和焊点位置批量生成目标焊点。
进一步地,步骤S40,包括:获取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根据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得到对应的装配层级关系;通过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装配层级关系进行调整,得到当前层级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层级关系对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的位置进行移动;对移动后的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进行重命名。
可以理解的是,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指的是需要进行重命名的零件自身的属性数据,该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是通过Catia模型对导入的总成集合文件进行分析得到的,而待命名零件本体所在的comp名称通常为“PartBody”带数字后缀,装配层级关系指的是零件本体数据对应的零件的编号在零件本体的层级关系,该装配层级关系可以为2层上级装配关系,且钣金件与焊点、焊缝、紧固件均属于同一个父装配,在得到装配层级关系后,首先调整装配层级关系,然后将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移动至正确的assem位置,再将comp按不同的零件内容修改名称,去除多余信息,最后将compID修改为与零件编号一致,根据父assem名称修改comp名称(针对待划分网格的零件),根据父assem名称修改comp名称(针对紧固件),以实现对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的重命名。
本实施例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通过上述方式构建的智能化集成平台能够实现整车性能多学科协同平衡开发,以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节约设计变更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第二实施例,所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对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
应当理解的是,参数特征信息指的是能够唯一识别不同属性参数的信息,该参数特征信息可以为属性参数的名称或者编号,具体是通过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分析出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
步骤S102,根据所述参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类别指的是不同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的类别,在得到参数特征信息后,按照参数特征信息对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得到对应的数据类别,例如,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包括a1、b1、a2、b2、c1,因此,分为后的不同的数据类别为a类:a1和a2、b类:b1和b2以及c类。
步骤S103,根据所述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
应当理解的是,数据目录指的是存储各个属性参数的目录,该数据目录可以为多个,在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后,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
步骤S104,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按照所述数据类别存储至对应的数据目录,所述数据目录包括建模参数目录、加载参数目录、仿真参数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
可以理解的是,在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后,按照数据类别将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存储至对应的数据目录,该数据目录包括建模参数目录、加载参数目录、仿真参数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具体是将属性参数中属于建模的参数存储至建模参数目录、将属性参数中属于加载的参数存储至加载参数目录,将属性参数中属于仿真的参数存储至仿真参数目录,将属性参数中属于性能优化的参数存储至性能优化参数目录。
步骤S105,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
应当理解的是,预设分层模板指的是将参数目录分层构建成对应的数据层的模板,首先,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建模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然后,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否急案,得到自动化加载层。
进一步地,步骤S105,包括: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PDM集成数据、分类提取流程以及核验数据生成数据集成文件;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几何清理流程、中面抽取流程、网络批处理流程、标准化命名流程、CFD包面、批量打孔流程以及简化桥建立流程生成自动化建模文件;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的总成组装流程和板件连接流程生成自动化装配文件;通过目标模型转换对所述数据集成文件、所述自动化建模文件以及所述自动化装配文件进行加载;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文件加载结果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钣金疲劳参数、焊缝疲劳参数以及焊点疲劳参数生成耐久性能文件;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强度性能参数、所述刚度性能参数、碰撞性能参数以及NVH性能参数生成目标性能文件;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耐久性能文件、所述目标性能文件以及多体动力学策略进行分层构建,得到自动化加载层。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集成文件是由PDM集成数据、分类提取流程以及核验数据生成,自动化建模文件是由几何清理流程、中面抽取流程、网络批处理流程、标准化命名流程、CFD包面、批量打孔流程以及简化桥建立流程生成,该处理几何流程可以为导入Catia几何模型到HyperMesh,自动规范钣金件、注塑件的装配层级及命名,自动规范焊点焊缝、紧固件的装配层级及命名、删除重复的几何体、自动抽中面、赋予属性、指定厚度信息、几何模型的检查以及stp几何文件的导出,处理网格流程可以为自动导入stp几何文件至ANSA,自动清理几何,自动优化2D网格,自动规范化装配层级,part命名以及自动导出nas网格文件,然后处理连接流程可以为自动导入stp几何文件和nas网格文件,根据焊点几何体及comp名称自动创建焊点及焊点单元,根据紧固件几何体及comp名称自动创建螺栓即rbe2单元,最后通过目标模型转换对数据集成文件、自动化建模文件以及自动化装配文件的加载结构分层构建出极速建模层,通过预设分层模板根据耐久性能文件、标性能文件以及多体动力学策略分层构建出自动化加载层。
步骤S106,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应当理解的是,在得到仿真参数目录和性能优化参数目录后,首先,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仿真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然后,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创建,得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进一步地,步骤S106,包括:获取所述耐久性能文件和所述目标性能文件的指标数据;根据所述指标数据和所述仿真参数目录的数据结构化存储流程、数据属性化检索流程、数据版本迭代流程以及仿真流程生成仿真文件;根据所述仿真文件设置仿真输出目录和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仿真输出目录、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仿真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结构刚强度MDO流程、NVH MDO流程、碰撞MDO流程生成MDO流程文件;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仿真性能优化参数、MDO计算提交策略、MDO自动化处理策略以及目标联合优化策略生成目标优化文件;根据所述MDO流程文件和所述目标优化文件设置性能输出目录和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性能输出目录、所述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可以理解的是,指标数据指的是耐久性能文件和目标性能文件的唯一指标的数据,该指标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模型指标数据和报告指标数据,然后根据指标数据得到基础数据管理流程,根据基础数据管理流程、数据结构化存储流程、数据属性化检索流程、数据版本迭代流程以及仿真流程生成仿真文件,可选地,数据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仿真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流程、仿真任务进度可视化流程以及仿真任务建立及分配流程,数据属性化检索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模型检索流程、报告检索流程以及指标检索流程,通过预设分层模板根据仿真输出目录、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仿真参数目录分层构建出数据仿真层,MDO流程文件指的是MDO进行工作的流程,MDO计算提交策略指的是MDO计算模型自动提交计算策略,MDO自动化处理策略指的是MDO计算结构后自动化处理的策略,目标联合优化策略指的是多学科多目标联合优化策略,然后通过预设分层模板根据性能输出目录、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分层构建出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本实施例通过对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参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根据所述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按照所述数据类别存储至对应的数据目录,所述数据目录包括建模参数目录、加载参数目录、仿真参数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通过上述方式,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分析出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然后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最后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数据目录中的各数据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分层构建各数据层的准确性。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由于本存储介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编译模块20,用于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
执行模块30,用于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
构建模块40,用于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本实施例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通过上述方式构建的智能化集成平台能够实现整车性能多学科协同平衡开发,以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节约设计变更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对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根据所述参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根据所述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按照所述数据类别存储至对应的数据目录,所述数据目录包括建模参数目录、加载参数目录、仿真参数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PDM集成数据、分类提取流程以及核验数据生成数据集成文件;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几何清理流程、中面抽取流程、网络批处理流程、标准化命名流程、CFD包面、批量打孔流程以及简化桥建立流程生成自动化建模文件;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的总成组装流程和板件连接流程生成自动化装配文件;通过目标模型转换对所述数据集成文件、所述自动化建模文件以及所述自动化装配文件进行加载;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文件加载结果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钣金疲劳参数、焊缝疲劳参数以及焊点疲劳参数生成耐久性能文件;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强度性能参数、所述刚度性能参数、碰撞性能参数以及NVH性能参数生成目标性能文件;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耐久性能文件、所述目标性能文件以及多体动力学策略进行分层构建,得到自动化加载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所述耐久性能文件和所述目标性能文件的指标数据;根据所述指标数据和所述仿真参数目录的数据结构化存储流程、数据属性化检索流程、数据版本迭代流程以及仿真流程生成仿真文件;根据所述仿真文件设置仿真输出目录和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仿真输出目录、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仿真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结构刚强度MDO流程、NVH MDO流程、碰撞MDO流程生成MDO流程文件;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仿真性能优化参数、MDO计算提交策略、MDO自动化处理策略以及目标联合优化策略生成目标优化文件;根据所述MDO流程文件和所述目标优化文件设置性能输出目录和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性能输出目录、所述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模块40,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插件目录设置对应的插件类和插件函数,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公共结构设置对应的公共接口类;将所述插件类和所述公共接口类设置为继承关系;根据所述继承关系和所述目标公共接口将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进行连通,得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模块40,还用于获取预设车身焊点数据,提取所述预设车身焊点数据中的焊点名称;通过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焊点名称进行识别,得到零件编号;根据所述零件编号确定焊点层数和焊点位置;根据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所述焊点层数以及所述焊点位置生成目标焊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模块40,还用于获取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根据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得到对应的装配层级关系;通过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装配层级关系进行调整,得到当前层级关系;根据所述当前层级关系对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的位置进行移动;对移动后的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进行重命名。
本发明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有实现方法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在赘余。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一体化平台工作站,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
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
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包括:
对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特性分析,得到对应的参数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参数特征信息对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数据类别;
根据所述不同的数据类别创建对应的数据目录;
将所述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按照所述数据类别存储至对应的数据目录,所述数据目录包括建模参数目录、加载参数目录、仿真参数目录以及性能优化参数目录;
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建模参数目录和所述加载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和自动化加载层,包括:
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PDM集成数据、分类提取流程以及核验数据生成数据集成文件;
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目录的几何清理流程、中面抽取流程、网络批处理流程、标准化命名流程、CFD包面、批量打孔流程以及简化桥建立流程生成自动化建模文件;
根据所述建模参数的总成组装流程和板件连接流程生成自动化装配文件;
通过目标模型转换对所述数据集成文件、所述自动化建模文件以及所述自动化装配文件进行加载;
通过预设分层模板对文件加载结果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极速建模层;
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钣金疲劳参数、焊缝疲劳参数以及焊点疲劳参数生成耐久性能文件;
根据所述加载参数目录的强度性能参数、所述刚度性能参数、碰撞性能参数以及NVH性能参数生成目标性能文件;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耐久性能文件、所述目标性能文件以及多体动力学策略进行分层构建,得到自动化加载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分别对所述仿真参数目录和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和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包括:
获取所述耐久性能文件和所述目标性能文件的指标数据;
根据所述指标数据和所述仿真参数目录的数据结构化存储流程、数据属性化检索流程、数据版本迭代流程以及仿真流程生成仿真文件;
根据所述仿真文件设置仿真输出目录和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仿真输出目录、仿真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仿真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数据仿真层;
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结构刚强度MDO流程、NVH MDO流程、碰撞MDO流程生成MDO流程文件;
根据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的仿真性能优化参数、MDO计算提交策略、MDO自动化处理策略以及目标联合优化策略生成目标优化文件;
根据所述MDO流程文件和所述目标优化文件设置性能输出目录和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
通过所述预设分层模板对所述性能输出目录、所述性能接口头文件目录以及所述性能优化参数目录进行分层构建,得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插件目录设置对应的插件类和插件函数,以及根据所述目标公共结构设置对应的公共接口类;
将所述插件类和所述公共接口类设置为继承关系;
根据所述继承关系和所述目标公共接口将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进行连通,得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之后,还包括:
获取预设车身焊点数据,提取所述预设车身焊点数据中的焊点名称;
通过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焊点名称进行识别,得到零件编号;
根据所述零件编号确定焊点层数和焊点位置;
根据所述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所述焊点层数以及所述焊点位置生成目标焊点。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之后,还包括:
获取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
根据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得到对应的装配层级关系;
通过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对所述装配层级关系进行调整,得到当前层级关系;
根据所述当前层级关系对所述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的位置进行移动;
对移动后的待命名零件本体数据进行重命名。
8.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构建极速建模层、自动化加载层、数据仿真层以及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
编译模块,用于对所述极速建模层、所述自动化加载层、所述数据仿真层以及所述目标集成性能优化层进行编译,得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文件;
执行模块,用于通过目标设备根据预设配置信息对所述应用程序可执行脚本和预设插件文件进行执行,得到若干平台程序块;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公共接口、目标插件目录以及所述若干平台程序块构建出目标智能化集成平台。
9.一种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配置有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所述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
CN202210748044.7A 2022-06-29 2022-06-29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222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8044.7A CN115222221A (zh) 2022-06-29 2022-06-29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8044.7A CN115222221A (zh) 2022-06-29 2022-06-29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22221A true CN115222221A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10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8044.7A Pending CN115222221A (zh) 2022-06-29 2022-06-29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222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0882A (zh) * 2023-08-07 2023-10-20 广州市创博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机电工程装配式整体安装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0882A (zh) * 2023-08-07 2023-10-20 广州市创博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机电工程装配式整体安装系统及方法
CN116910882B (zh) * 2023-08-07 2024-02-09 广州市创博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建筑机电工程装配式整体安装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10433B1 (en) Canonicalized versions of reuse candidates in graphical state diagrams
Sandberg 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 In product development
US2015003242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Engineering Models
Albers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s in the context of Design for Industry 4.0 and modelling of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product and production processes
US8510088B2 (en) Flexible evaluator for vehicle propulsion systems
Li et al. Application of a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approach in a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oolchain
Husung et al.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a new way for function-driven product development
CN115222221A (zh) 智能化集成平台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Hoang et al. A capability model for the adaptation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Sorensen et al. Classification coding of production system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latform candidates
Morshedzadeh et al. Managing virtual factory artifacts in the extended PLM context
CN115469860B (zh) 基于指令集的需求到软件领域模型的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Fan et al. Multidomain model integration for online collaborative system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of complex mechatronic systems
Morshedzadeh et al. Managing manufactur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ystems considering changes and revisions
CN115794038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工程开发系统及其方法
CN115587480A (zh) 数字化仿真方法以及数字化仿真装置
Zhou et al. A sustainability toolkit for simulaiton: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capabilities
Iriondo Pascual et al. Optimizing ergonomics and productivity by connecting digital human modeling and production flow simulation software
Christophea et al. Conceptual design framework supported by 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System Modelling Language.
Moser et al. Prospects and barriers for up-front CAE-simulation in the automotive development
Van Dijk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plastic injection mold using an integrated design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Pinto et al. Generating Simulation Models From CAD-Based Facility Layouts
WO2024045090A1 (zh) 产品模型的仿真方法和装置
Diampovesa et al. Using Synthesis and Analysis for Design in Systems Engineer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Huang et al. Parametric modeling of part family machining process plans from independently generated product data 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