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5266A -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 Google Patents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5266A
CN103425266A CN2013104108148A CN201310410814A CN103425266A CN 103425266 A CN103425266 A CN 103425266A CN 2013104108148 A CN2013104108148 A CN 2013104108148A CN 201310410814 A CN201310410814 A CN 201310410814A CN 103425266 A CN103425266 A CN 103425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row
keys
district
lay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08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4108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5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5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5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该布局将键盘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功能键区,分为左右两列的功能键;主键盘区,104键布局标准中的数字按键1~0、字母按键A~Z及符号按键;编辑与控制键区,左右两列编辑按键,左右两组水平对称的控制按键,以及处于中轴线上的PrintScreen(截屏);导航浏览键区,方向选择键、空格键及页面导航键;以及功能锁定键区。本发明通过对键盘上的按键布局结构作合理化调整,能有效改善键盘的使用频率平衡性,键位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长时间不良操作姿势导致的职业病,同时便于收纳携带,并切实提高键盘的文本处理效率,丰富用户多媒体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尤其涉及一种功能区域划分合理、按键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适宜部署与移动设备平台、便于收纳携带的计算机键盘布局。
背景技术
  传统以QWERTY布局为主的104键盘,除主键区外的功能区、编辑区、数字区的布局结构相对远离中心键位,用户需要目视键盘完成操作,带来的敲击不便导致其使用频率较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于此同时,沿袭自打字机的盲打指法,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其中生理功能较弱的小拇指负担了过重的输入压力,并且需要控制使用频率较高的编辑按键,而这些按键大都远离小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操作跨度大,操作完成后复位所需时间长,影响输入、编辑效率;与此相对的,左右大拇指仅共同负责空格键这一个按键,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现代计算机用户对键盘的需求已越发多元化,传统台式电脑键盘的设计布局逐渐无法满足用户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上的操作。特别在计算机逐渐向一体化、小型化与便携化发展的趋势下,传统104键盘长宽比接近4:1,与常见比例为16:9的显示屏相难以匹配,不便于部署在各种新型设备上,同时也造成收纳、携带困难,成了制约键盘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以提高键盘结构的合理性。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包括功能键区、主键盘区、编辑与控制键区、浏览导航键区、功能锁键区,基本键位(Home Keys)从左至右依次为A、S、D、F、BackSapce(退格)、Enter(回车)、J、K、L、“;”,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局结构为:
  I区——功能键区,包括分为左右两列的功能键,左列依次为F1~F6,右列依次为F7~F12,该区域与竖直轴夹角为15o呈八字型排列; 
  II区——主键盘区,包括传统104键布局标准中的数字按键1~0、字母按键A~Z及符号按键,并分为水平镜像对称的左右两部分,该区域设于与I区平行的内侧;
  III区——编辑与控制键区,包括编辑按键,左列为Tab(制表)、Esc(退出)、BackSpace(退格),右列为Insert(插入)、Delete(删除)、Enter(回车),以及两组左右镜像对称的控制按键Shift(上档)、Ctrl(控制)、Alt(转换)、OS(系统),以及处于中轴线上的PrintScreen(截屏)键,该区域设于II区左部与右部之间、以30o为圆心角的扇形区域内;
  IV区——导航浏览键区,包括“↑”、“↓”、“→”、“←”方向选择键、Space(空格)、Home(起始)、End(结束)、PageUp(上翻页)、PageDown(下翻页)页面导航键,该区域设于III区下方;
  以及V区——功能锁定键区,包括Caps Lock(大写锁定键)、Nums Lock(数字锁定键)、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及锁定指示LED显示区域,该区域设于III区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I区中,与F1~F12功能键分别功能复合的Fn多媒体键族,在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处于激活状态时生效;对于Fn多媒体键族不做功能与排列设计,可根据不同实际需求任意排序,按功能划分备选方案可包括:音量控制、亮度控制、外部设备控制、播放控制、文件管理、网页浏览、系统控制、辅助功能热键、用户自定义热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II区中,将QWERTY布局标准字母按键分成水平镜像对称的左右两部分,并对原有QWERTY同列键位作沿Y轴夹角15o方向上的对齐处理,形成以基本键位(Home Keys)A、S、D、F、J、K、L、“;”为中心,上行键位与下行键位等量的5行10列按键矩阵,其中新增的第5行包括“+”、“-”、“×”、“÷”的符号按键;数字键0与M、1与J、2与K、3与L、4与U、5与I、6与O、7与7、8与8 、9与9、“/”与0、“*”与P、“-”与“;”、“+”与“?”分别功能复合,在Nums Lock(数字锁定键)处于激活状态时生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III区中,OS键备选方案包括Win键、Option键及Property键一个或多个组合,Insert键与Pause键、Delete键与Break键、PrintScreen键与SysRq键分别功能复合;居中的PrintScreen键可独立功能为截屏按键,以及更改外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该V区中,Nums Lock(数字锁定键)与Scroll Lock(滚动锁定键)功能复合。
  本发明新型键盘布局的应用实施,其显著的效果体现为:通过对键盘上的按键布局结构作合理化调整,能有效改善键盘的使用频率平衡性,键位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避免长时间不良操作姿势导致的职业病,便于收纳携带,并切实提高键盘的文本处理效率,丰富用户多媒体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键盘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键盘功能区划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键盘基本键位(Home Keys)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键盘主键区按键矩阵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04、左手小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A
  22、左手无名指基本键位(Home Keys):S
  07、左手中指基本键位(Home Keys):D
  09、左手食指基本键位(Home Keys):F
  42、左手大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BackSpace(退格)
  40、右手大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Enter(回车)
  13、右手食指基本键位(Home Keys):J
  14、右手中指基本键位(Home Keys):K
  15、右手无名指基本键位(Home Keys):L
  51、右手小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本发明针对传统键盘的按键布局作出了调整,以使其符合用户的新使用需求,适应计算机小型化、便携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原有敲击不便且使用频率较低的功能区、编辑区、数字区,如图1所示的:将功能区分成F1~F6与F7~F12两部分,分别部署在小拇指易触及的主键区左右两侧功能键区;将编辑区重新划分为多块,分别部署在大拇指易触及的编辑与控制键区与导航浏览键区;将数字区与主键区的部分按键分别功能复合,实现了键盘结构的简洁化、紧凑化。新增Funs Lock(多媒体锁键),实现了对F1~F12功能键与Fn多媒体键族的功能切换;调整主键区的符号按键排列,并增加方便输入四则运算的“×”、“÷”符号按键;添加双手大拇指的基本键位(Home Keys),分别为BackSpace(退格)与Enter(回车)。具体来看该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的功能区划分,如图2所示:
  I区——功能键区,包括F1~F12功能键与Fn多媒体键族,该区域与竖直轴夹角为15o呈八字型排列;II区——主键盘区,包括传统104键布局标准中的数字按键1~0、字母按键A~Z及符号按键, 该区域设于与I区平行的内侧;III区——编辑与控制键区,包括编辑按键与两组左右镜像对称的控制按键,该区域设于左右II区形成的、圆心角为30o的扇形区域内;IV区——导航浏览键区,包括方向选择键、空格键与页面导航键,该区域设于III区下方;以及V区——功能锁定键区,包括Caps Lock(大写锁定键)、Nums Lock(数字锁定键)、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及锁定显示LED显示区域,该区域设于III区上方。
  其中,I区分为水平对称的左右两列,与竖直轴夹角为15o呈八字型排列,均由小拇指负责操作,F3与F4属左手小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延伸,F9与F10属右手小拇指基本键位(Home Keys)延伸,以此为中心,向上为F1与F2、F7与F8,向下为F5与F6、F11与F12,上行键位数量与下行键位相同;F1~F12各键分别与Fn多媒体键族功能复合,在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处于激活状态时生效,Fn多媒体键族可包括:音量控制、亮度控制、外部设备控制、播放控制、文件管理、网页浏览、系统控制、辅助功能热键、用户自定义热键。
  II区同样分为水平对称的左右两部,呈水平75o仰角位于I区内侧,如图3所示的基本键位(Home Keys),由左至右依次为A、S、D、F、J、K、L、“;”;如图4所示的按键矩阵,共计5行10列,以基本键位(Home Keys)为中心,上行键位的数量与下行键位相同,同列的键位水平坐标相同,在按键矩阵中成直线排列,使用时双手呈自然放松的八字形状态,手腕无扭曲,指关节、肘关节与腕关节三点共线;同行左右相邻两键间均存在半个键长单位的竖直坐标差,其中,小拇指列、无名指列、中指列依次增加,中指列、食指列依次减少,另外位于基本键位(Home Keys)两侧的I区与第5、6列,分别属于第1与10列、第4与7列的延伸,由小拇指、食指操作;均衡原各指指法,减轻小拇指过重的按键负担,调整为食指负责两列共9按键,中指负责一列共5按键,无名指负责一列共5按键,小拇指负责一列共5按键以及辅助控制、键频相对较低的I区一列功能键;将原属于左右小拇指的“`”、“-”、“=”、“[”、“]”、“\”、“’”等按键重新排列于新增第5行按键,将原“\”与“|”拆分后与新增数学符号“×”(乘号)与“÷”(除号)功能复合,调整后,位于中指与食指列的“+”、“-”、“×”、“÷”有利于输入四则运算;第5行依次为“[”与“{”、“`”与“~”、“÷”与“\”、“-”、与“_”、“=”与“+”、“×”与“|”、“’”与“””、“]”与“}”分别功能复合,原104键盘的数字键区合并入主键区,数字键0与M、1与J、2与K、3与L、4与U、5与I、6与O、7与7、8与8 、9与9、“/”与0、“*”与P、“-”与“;”、“+”与“?”分别功能复合,在Nums Lock(数字锁定键)处于激活状态时生效。
  III区内,如图3所示,左右大拇指的基本键位(Home Keys)分别为BackSpace(退格)与Enter(回车);将原主键区内的Tab(制表)、BackSpace(退格)、Enter(回车)、Shift(上档)、Ctrl(控制)、Alt(转换)、OS(系统)等按键,与功能区的Esc(退出)、PrintScreen(截屏),编辑区的Insert(插入)、Delete(删除),按作用分类为编辑键区与控制键区两部分,以提高文本编辑与控制的效率;按键均布局在以大拇指第一指关节为圆心、大拇指之长为半径、圆心角15o至60o的扇形范围内,保证大拇指敲击时的体验舒适;新布局对组合键的使用进行了优化,无需移动手腕便可完成组合键的操作;以使用频率划分键位布局,并采取功能性分块布局,形成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的时间较短。
  IV区内,“↑”、“↓”、“→”、“←”方向选择键位于III区两组控制键之间、Space(空格)之上,原编辑区的两组页面导航键Home(起始)与End(结束)、PageUp(上翻页)与PageDown(下翻页)分别位于Space(空格)左右两侧;其中,Home(起始)与End(结束)位于主键区第5列的延长线上,PageUp(上翻页)与PageDown(下翻页)位于主键区第6列的延长线上,二者夹角为30o;此区域按键均有大拇指负责操作,亦布局在以大拇指第一指关节为圆心、大拇指之长为半径、圆心角15o至60o的扇形范围内,左右手大拇指均可触及“↑”、“↓”键,便于用户使用。
  V区内,Nums Lock(数字锁定键)与Scroll Lock(滚动锁定键)功能复合;启动Nums Lock(数字锁定键)时,右手主键区内的Numeric Keypad(功能复合数字键区)被激活,Nums Lock锁定指示LED亮起;启动Caps Lock(大写锁定键)时,主键区内字母按键大写被激活,Caps Lock锁定指示LED亮起;启动Scroll Lock(滚动锁定键)时,滚动锁定被激活,Scroll Lock锁定指示LED亮起;启动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时,功能区内多媒体键族Fn被激活,Funs Lock锁定指示LED亮起。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重构传统QWERTY布局的104键盘的功能区域,原有的四个功能区域:功能键区、主键区、编辑键区、数字键区,按不同的功能分类,重新分为五个功能区:I、功能键区;II、主键盘区;III、编辑与控制键区;IV、导航浏览键区;V、功能锁定键区。
  将原本分散在功能键区、主键区与编辑键区的编辑键合并到新的编辑与控制区内,不再由小拇指操作,而是改由大拇指负责操作,使得负责字母按键的四指专注于文本输入,优化十指分工,形成模块化记忆,从而提高文本处理效率。
  导航浏览键区、控制按键与功能按键的新布局,使用户在不改变盲打手势、不移动手腕的情况下,便利的完成组合键的操作,并由大拇指负责,均衡了十指的指法负担。
  如图3所示的新基本键位(Home Keys)A、S、D、F、BackSapce(退格)、Enter(回车)、J、K、L、“;”的位置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使十指与手腕得到自然舒展,降低了长时间使用键盘可能造成的手指、手腕、手肘与肩膀劳损性职业病风险。
  如图4所示的按键矩阵,主键区上、下行键位数量相等,相距中心的基本键位(Home Keys)较远的第1行与第5行,为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数字按键与符号按键,合理化手指行程;功能键F1~F12相较于过去与基本键位(Home Keys)距离三行,变为紧邻小拇指列,水平移动一个键位即可触及,缩短敲击距离。
  对于原本一些使用率低的按键进行了优选,将数字键区与主键区功能复合,新增了四则运算的符号按键、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与多媒体键族Fn,并将PrintScreen(截屏)键布局于中轴线,实现了旧有按键的优化与用户需求功能的定制,丰富用户多媒体操作体验。
  调整功能区域后的新键盘布局,由于缩减了原数字键区,并将功能键区、编辑键区与新的功能区域进行有机结合,使得键盘的长宽比接近2:1,与现行16:9的屏幕比相近,适宜部署于笔记本、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平台,也便于用户日常的收纳与携带。
  以上所述的键盘布局与键位关系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且并不为具体实施例或对实例具有限制意义,根据不同的实际原因可能产生各种变型。例如,改变左右II区的夹角以适应不同区域用户的生理特性,调整II区的键位进行行列坐标差,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人种用户的使用习惯,变更III区控制按键的排列顺序等,以及变化按键外形与修饰键盘外观,均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包括功能键区、主键盘区、编辑与控制键区、导航浏览键区、功能锁键区,盲打基本键位(Home Keys)从左至右依次为A、S、D、F、BackSapce(退格)、Enter(回车)、J、K、L、“;”,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局结构为:
I区——功能键区,包括分为左右两列的功能键; 
II区——主键盘区,包括传统104键布局标准中的数字按键1~0、字母按键A~Z及符号按键;
III区——编辑与控制键区,包括左右两列编辑按键,左右两组水平对称的控制按键,以及处于中轴线上的PrintScreen(截屏);
IV区——导航浏览键区,包括方向选择键、空格键及页面导航键;
以及V区——功能锁定键区,包括Caps Lock(大写锁定键)、Nums Lock(数字锁定键)、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及锁定显示LED显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I区分为水平对称的左右两列,左列依次为F1~F6,右列依次为F7~F12,与竖直轴夹角为15o呈八字型排列,均由小指负责操作,上行键位数量与下行键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功能键区内,F1~F12各键分别与Fn多媒体键族功能复合,在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处于激活状态时生效,Fn多媒体键族可包括:音量控制、亮度控制、外部设备控制、播放控制、文件管理、网页浏览、系统控制、辅助功能热键、用户自定义热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II区同样分为水平对称的左右两部,呈水平75o仰角位于I区内侧,共计5行10列,以基本键位(Home Keys)为中心,上行键位的数量与下行键位相同,使用时双手呈自然放松的八字形状态,手腕无扭曲,指关节、肘关节与腕关节三点共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主键区内,同行左右相邻两键间均存在半个键长单位的竖直坐标差,其中,小拇指列、无名指列、中指列依次增加,中指列、食指列依次减少,同列的键位水平坐标相同,在按键矩阵中成直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主键区内,新增的第5行符号按键,包括一组新数学符号“×”(乘号)与“÷”(除号),依次为“[”与“{”、“`”与“~”、“÷”与“\”、“-”、与“_”、“=”与“+”、“×”与“|”、“’”与“””、“]”与“}”分别功能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III区内,左列编辑键为Tab(制表)、Esc(退出)、BackSpace(退格),右列编辑键为Insert(插入)、Delete(删除)、Enter(回车),左右两组水平对称的控制按键Shift(上档)、Ctrl(控制)、Alt(转换)、OS(系统),以及与处于中轴线上的PrintScreen(截屏),该区域设于II区左部与右部之间、以30o为圆心角的扇形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编辑与控制键区内,按键均布局在以拇指第一指关节为圆心、大拇指之长为半径、圆心角15o至60o的扇形范围内,无需移动手腕便可完成组合键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IV区内,“↑”、“↓”、“→”、“←”方向选择键位于III区两组控制键之间、Space(空格)之上,两组页面浏览键Home(起始)与End(结束)、PageUp(上翻页)与PageDown(下翻页)分别位于Space(空格)左右两侧,Home(起始)与End(结束)位于主键区第5列的延长线上,PageUp(上翻页)与PageDown(下翻页)位于主键区第6列的延长线上,二者夹角为30o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键布局,其中所述V区内,启动Funs Lock(多媒体锁定键)时,功能区内多媒体键族Fn被激活,Funs Lock锁定指示LED亮起。
CN2013104108148A 2013-09-11 2013-09-11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Pending CN103425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08148A CN103425266A (zh) 2013-09-11 2013-09-11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08148A CN103425266A (zh) 2013-09-11 2013-09-11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5266A true CN103425266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5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08148A Pending CN103425266A (zh) 2013-09-11 2013-09-11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526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215A (zh) * 2016-07-01 2018-01-09 赵晓宇 一种键盘及采用该键盘的键盘界面显示方法
CN111192779A (zh) * 2020-01-22 2020-05-22 杨志峰 组合键键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215A (zh) * 2016-07-01 2018-01-09 赵晓宇 一种键盘及采用该键盘的键盘界面显示方法
CN111192779A (zh) * 2020-01-22 2020-05-22 杨志峰 组合键键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6254B (zh) 数据录入设备(ded)
CN101595445B (zh) 人机交互装置、电子装置及人机交互方法
US20110199307A1 (en) Keyboard and touchpad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handheld devices
CN102122232A (zh) 一种触摸屏键盘及汉字输入方法
CN106527755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文字输入方法及装置
CN103365451B (zh) 用于智能平台的多维增速省空间的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3425266A (zh) 新型人体工程学键盘布局
CN201369020Y (zh) 一种键盘、笔记本电脑
TWM250242U (en) Computer keyboard with capacitance touch panel
CN101853077A (zh) 紧凑型元音优先键盘布局
CN105159480A (zh) 键盘鼠标复合器
CN101727202A (zh) 整体集成人体工学键盘
TWM375928U (en) Keyboard
CN208239989U (zh) 键盘及人机交互装置
CN201876809U (zh) 柔性键盘
WO2007137478A2 (fr) Clavier universel à ergonomie améliorée
CN103885605A (zh) 十按键集合键盘
CN201191396Y (zh) 移动键盘
CN206411614U (zh) 新型键盘
KR20110051321A (ko) 터치스크린 상의 입력효율과 사용자 편의성을 고려한 한글 입력 인터페이스
KR20190066161A (ko) 16키 한글 골라 쓰기 자판
KR101445061B1 (ko) 스마트폰의 한글입력버튼 배치구조
CN202854717U (zh) 一种电脑键盘
CN202870738U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v形键盘
KR20100133350A (ko) 문자 입력을 위한 12 키 만능 병음 자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