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4966A -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4966A
CN103424966A CN201210155138XA CN201210155138A CN103424966A CN 103424966 A CN103424966 A CN 103424966A CN 201210155138X A CN201210155138X A CN 201210155138XA CN 201210155138 A CN201210155138 A CN 201210155138A CN 103424966 A CN103424966 A CN 103424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hannel
host cavity
fan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51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4966B (zh
Inventor
吴文明
陈琛
久保敦志
李在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Co Ltd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Co Ltd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Co Ltd,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551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风扇支架及第二风扇支架,分别开设有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分别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内;冷却装置还包括导流件,包括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风道上开设侧口,第一风道通过侧口与第二收容腔相导通;第二风道一端与第二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其中,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第一收容腔进入第一风道,进入第一风道的部分气流经第一出风口输出,剩余部分气流经侧口作为进气进入第二收容腔,并由第二风扇带动送入第二风道。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是用该冷却装置的投影机。

Description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机又称为投影仪,其能根据图像信息对所射出的光源进行调节,并通过投射透镜将其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与个人计算机组合起来被广泛利用到会议等演示中。
在传统的投影机中,投影机中的发光结构等部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热散发出去,会对投影机中各部件造成损害,影响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性良好的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一种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包括:
第一风扇支架,开设有第一收容腔;
第一风扇,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
第二风扇支架,开设有第二收容腔;
第二风扇,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及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上开设侧口,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侧口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导通;及第二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第二收容腔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并由所述第二风道引导至第二出风口输出;所述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第一收容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输出,剩余部分气流经所述侧口作为进气进入第二收容腔,并由第二风扇带动送入所述第二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支架及所述第二风扇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进气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相邻两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防尘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风扇,所述第三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风扇相对应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扇产生的气流进入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风道,并由所述第三风道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扇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外壳,其内壁形成第一收容腔;及
多个第一导流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中,并分布在所述第一风扇四周,所述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及所述第一支架外壳内壁的引导,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第二风扇支架包括:
第二支架外壳,其内壁形成第二收容腔;及
多个第二导流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中,并分布在所述第二风扇四周,所述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二导流片及所述第二支架外壳内壁的引导,进入所述第二风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风道一端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扇支架相导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
所述第二风道一端开设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扇支架相导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辅助筋。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该冷却装置的投影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上述冷却装置;及
安装座,用于安装发热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安装座相导通,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安装座相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件为发光结构。
上述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中,通过在第一风道上开设侧口,第一风道通过侧口与第二风扇支架相导通,第一风道中的部分气流经侧口进入第二风扇支架内,增加了第二风扇的进气量,从而能使第二风扇产生更多的气流,提高了整个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防止工作时投影机中的各部件因过热而影响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结构图;
图2为另一角度图1所示投影机的;
图3为图1所示投影机的气流流向图;
图4为图1所示投影机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投影机10,包括冷却装置100、安装座200及发热部件300等。冷却装置100包括壳体110,安装座200设置于壳体110的中部,用于固定发热部件300。发热部件300可以为发光结构,也可以为电路板等,其中,发光结构为投影机10的核心部件,由多个液晶屏(图未标)、偏光板(图未标)及棱镜(图未标)等组件组成。上述发热部件300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会影响整个投影机10的正常工作。对于发热部件300,分别对其上各个组件进行冷却,其冷却效果比较好。
为了对发热部件300进行冷却,请参阅图2,冷却装置100包括第一风扇(图未示)、第二风扇(图未示)、第一风扇支架140、第二风扇支架160及导流件(图未标)。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都用于产生气流,以冷却发热部件。
壳体110上开设有进气口(图未标)。第一风扇支架140及第二风扇支架160间隔设置于壳体110上靠近进气口处,第一风扇支架140开设有第一收容腔(图未标),第二风扇支架160开设有第二收容腔(图未标),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分别用于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中。进气口为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提供进气。
导流件设置在壳体110上,包括第一风道130及第二风道150。第一风道130一端与第一风扇支架140的第一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安装座200相导通。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第一收容腔进入第一风道130内。第一风道130上开设侧口132,第一风道130通过侧口132与第二风扇支架160中的第二收容腔相导通。
第二风道150一端与第二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安装座200相导通。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经第二收容腔进入第二风道150,并通过第二风道150引导至安装座200,最终输出至发热部件300,对发热部件300进行冷却。
其中,第一风扇支架140包括第一支架外壳142及多个第一导流片144。第一支架外壳142内壁形成第一收容腔。多个第一导流片144间隔设置在第一收容腔中,并分布在第一风扇四周。工作时,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多个第一导流片144及第一支架外壳142的内壁的引导,进入第一风道130。
第二风扇支架160包括第二支架外壳162及多个第二导流片164。第二支架外壳162内壁形成第二收容腔。多个第二导流片164间隔设置在第二收容腔中,并分布在第二风扇四周,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经多个第二导流片164及第二支架外壳162内壁的引导,进入第二风道150。
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均为圆柱形,第一风道130一端开设第一进风口(图未示),第一风道130通过第一进风口与第一风扇支架140相导通,第一进风口的开口方向与第一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
第二风道150一端开设第二进风口(图未示),第二风道150通过第二进风口与第二风扇支架160相导通,第二进风口开口方向与第二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
请参阅图3,第一风扇送入第一风道130的气流分为两路,部分气流通过第一风道130引导至安装座200,最终输出至发热部件300。剩余部分气流经侧口132进入第二收容腔中,作为进气提供给第二风扇,增加了提供给第二风扇的进气,并在第二风扇的带动下送入第二风道150,从而增大了第二风道150所能提供的气流的量。
请参阅图4,为了分别对发热部件300上不同的组件进行冷却,以提高冷却效果,第一风道130包括第一出风口134,第一风道130通过第一出风口134与安装座200相导通,第一风道130中的部分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34进入安装座200。第二风道150包括第二出风口152,第二风道150通过第一出风口152与安装座200相导通,第二风道150产生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152进入安装座200。第一出风口134与第二出风口152相互独立,第一出风口134与第二出风口152引导出的气流分别冷却发热部件300不同的组件,例如发光结构中的液晶屏、发光板等。
上述投影机10中,通过在第一风道130上开设侧口132,第一风道130通过侧口132与第二收容腔相导通,第一风道130中的部分气流经侧口132进入第二收容腔内,增加了第二风扇的进气量,从而能使第二风扇产生更多的气流,提高了整个冷却装置100的冷却效果,防止工作时投影机10中的各部件因过热而影响成像质量。
同时,第一风扇支架140及第二风扇支架160内分别设有导流片,导流片可以将风扇发出的气流汇聚到支架外壳的内壁上,减小气流在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中流动所造成的损失。第一进风口开口方向与第一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第二进风口开口方向与第二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使得气流能平稳的从各风扇支架中引导进入对应的风道,进一步减小气流损失。
请再次参阅图3,由于发热部件300包含多个组件,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冷却装置100还包括若干个第三风扇(图未示),若干第三风扇间隔设置于壳体110上靠近进气口处。导流件还包括与若干第三风扇相对应的若干第三风道,若干第三风道相互独立的连接于安装座200。第三风扇产生气流由其对应的第三风道引导至安装座200,以对发热部件300的各个组件进行冷却。请再次参阅图4,若干第三通道通过相互独立的若干个第三出风口(图未标)与安装座200相导通,以便于冷却发热部件300的各个组件。
为了满足多个风扇的进气需求,请再次参阅图1及图2,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相邻两侧面上。将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分别开设在壳体110相邻两侧面上,可以从两个侧面上进气,增大了进气面积,同时可以使多个风扇都设置在壳体110靠近进气口的位置上,方便进气,提高冷却效果。同时,在壳体110相邻两侧面上开设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可以使投影机10在工作时内部发出的噪音向不同的方向发出,避免噪音集中在一个方向上。
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上还设置有防尘网(图未标),以防止进气过程中,灰尘进入投影机10内部影响其正常工作。壳体110靠近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处设置有辅助筋,辅助筋将第一进气口112及第二进气口114分割成若干个更小的进气口,进一步隔离工作时投影机10内部产生的噪音。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扇支架,开设有第一收容腔;
第一风扇,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
第二风扇支架,开设有第二收容腔;
第二风扇,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及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
第一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上开设侧口,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侧口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导通;及
第二风道,一端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相连通,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第二收容腔进入所述第二风道,并由所述第二风道引导至第二出风口输出;所述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第一收容腔进入所述第一风道,进入所述第一风道的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一出风口输出,剩余部分气流经所述侧口作为进气进入第二收容腔,并由第二风扇带动送入所述第二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支架及所述第二风扇支架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进气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包括第一进气口及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及所述第二进气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相邻两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上设置有防尘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风扇,所述第三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上靠近所述进气口处;
所述导流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风扇相对应的第三风道,所述第三风扇产生的气流进入相对应的所述第三风道,并由所述第三风道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外壳,其内壁形成第一收容腔;及
多个第一导流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收容腔中,并分布在所述第一风扇四周,所述第一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一导流片及所述第一支架外壳内壁的引导,进入所述第一风道;
所述第二风扇支架包括:
第二支架外壳,其内壁形成第二收容腔;及
多个第二导流片,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收容腔中,并分布在所述第二风扇四周,所述第二风扇产生的气流经所述多个第二导流片及所述第二支架外壳内壁的引导,进入所述第二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均为圆柱形,所述第一风道一端开设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扇支架相导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
所述第二风道一端开设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扇支架相导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圆形横截面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辅助筋。
9.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何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及
安装座,用于安装发热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安装座相导通,所述第二风道通过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安装座相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为发光结构。
CN201210155138.XA 2012-05-18 2012-05-18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Active CN10342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5138.XA CN103424966B (zh) 2012-05-18 2012-05-18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5138.XA CN103424966B (zh) 2012-05-18 2012-05-18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966A true CN103424966A (zh) 2013-12-04
CN103424966B CN103424966B (zh) 2016-01-13

Family

ID=49649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5138.XA Active CN103424966B (zh) 2012-05-18 2012-05-18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49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887A (zh) * 2008-02-01 2009-08-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位光处理投影装置
CN101576706A (zh) * 2008-05-08 2009-11-11 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投影装置
CN101666963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
US20110075110A1 (en) * 2009-09-29 2011-03-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CN102108980A (zh) * 2009-12-23 2011-06-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
JP2012042847A (ja) * 2010-08-23 2012-03-01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887A (zh) * 2008-02-01 2009-08-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位光处理投影装置
CN101576706A (zh) * 2008-05-08 2009-11-11 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及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投影装置
CN101666963A (zh) * 2008-09-03 2010-03-1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型显示装置
JP2010060808A (ja) * 2008-09-03 2010-03-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20110075110A1 (en) * 2009-09-29 2011-03-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CN102108980A (zh) * 2009-12-23 2011-06-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
JP2012042847A (ja) * 2010-08-23 2012-03-01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4966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1561C (zh) 图像投影设备
KR101737391B1 (ko) 실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193796B2 (ja) 軸流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US10412855B2 (en) Air deflection system
TWI289426B (en) Projector and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thereof
CN104049443B (zh) 投影机
CN101668408B (zh) 投影机及其气流导引装置
US9983465B2 (en) Projector
CN204314781U (zh) 盒式服务器
CN103424966B (zh) 投影机及其冷却装置
US20070195280A1 (en) Projector
JP5289352B2 (ja) 冷却構造
CN104238244A (zh) 图像投影装置
CN101281351B (zh) 投影机及其棱镜光学部件的冷却风道
US200700138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CN101699348B (zh) 投影机
US201403633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ir blower
JPWO2019225680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9575399B2 (en) Projector
CN209731915U (zh) 一种导风盒式风道散热结构
CN220795739U (zh) 一种紧凑型vpx机箱及计算机设备
TWI812193B (zh) 桌上型電腦
JP2002122839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の冷却装置
JP6321320B2 (ja) 電子装置
US8610870B2 (en) Air-cool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