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3167A -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3167A
CN103423167A CN2012101560209A CN201210156020A CN103423167A CN 103423167 A CN103423167 A CN 103423167A CN 2012101560209 A CN2012101560209 A CN 2012101560209A CN 201210156020 A CN201210156020 A CN 201210156020A CN 103423167 A CN103423167 A CN 103423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art
positive displacement
displacement pump
stator
end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60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3167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5602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3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3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3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3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3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液泵,其隔离罩(3)包括开口端朝下的第一套筒部(31),转子组件(2)设于该第一套筒部(31)的内部,定子组件(1)套于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部;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圆环部(33);所述圆环部(33)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32),该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室(34),所述定子组件(1)设于该环形腔室(34)中。该排液泵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排液泵的装配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排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液泵;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排液泵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如空调机工作运转(制冷、除湿)时,由于热交换器对于周围空气的冷却作用,致使在热交换器的表面生成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当聚集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滴落到热交换器下方的接水盘中,因此需要在接水盘中安装排液泵,从而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排除至室外。
目前,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081009771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排液泵,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该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排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排液泵包括驱动部件和叶轮组件6′,该驱动部件驱动叶轮转动,从而实现泵水;具体地,该驱动部件包括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同时该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由隔离罩3′分隔开;如图1所示,隔离罩3′包括开口端朝下的套筒部3′1,转子组件2′设于该套筒部3′1的内部,定子组件1′套于套筒部3′1的周向外部,套筒部3′1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圆环部3′2。
如图1所示,该排液泵还包括设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的下泵体5′,叶轮组件6′便设于该下泵体5′的空腔中,下泵体5′的开口端与圆环部3′2的底壁通过O型圈7′密封,从而使得隔离罩3′与下泵体5′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转子组件2′和叶轮组件6′便设于该密封腔室中。此外,如图1所示,排液泵还包括端盖4′,该端盖4′呈倒U型,该端盖4′的周向内壁与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腔室3′3,定子组件1′便设于该环形腔室3′3中;端盖4′的开口端与圆环部3′2的顶壁进行装配密封。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排液泵存在有如下缺陷:
第一,如图1所示,端盖4′的开口端与圆环部3′2的顶壁进行装配密封,该密封部位距离下泵体5′上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较近,当密封不严时,冷凝水易于通过该密封部位进入环形腔室3′3中,从而对定子组件1′造成腐蚀,降低其工作的可靠性。
第二,排液泵在工作时,隔离罩3′与下泵体5′形成的密封腔室会受到较大的水的压力,尤其是套筒部3′1的顶壁受到的压力最大,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套筒部3′1的顶壁易于向上弯曲变形而损坏。
第三,在定子组件1′所处的环形腔室3′3中,除了定子组件1′所占据的空间之外,还存在有较大的空腔,该较大空腔会影响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散热,进而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会影响二者的性能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排液泵,该排液泵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上述排液泵的装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液泵,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及将二者分隔开的隔离罩;所述隔离罩包括开口端朝下的第一套筒部,所述转子组件设于该第一套筒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圆环部;所述圆环部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该第二套筒部的周向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室,所述定子组件设于该环形腔室中;所述排液泵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
优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套筒部的顶壁的外侧进一步设有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端盖的底壁小间隙配合或抵接。
优选地,所述端盖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顶壁与该第二凸台的底壁小间隙配合或抵接。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套筒部的顶壁外侧还设有多个以所述第一凸台为基准沿径向向外发散的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周向外壁上。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周向外壁上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还间隔设有第二加强筋。
优选地,在所述端盖的底壁上还设有多个以所述第二凸台为基准沿径向向外侧发散的第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本体和定子包封件,所述定子包封件通过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注塑包封所述定子本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周向内壁上设有圆环台阶部,所述定子本体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以其下端支撑于所述圆环台阶部上。
优选地,所述端盖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
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排液泵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组装好的定子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周向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室中;
S12:通过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向所述环形腔室中灌封塑性材料或者在定子组件的外部进行热熔胶低压注塑;
S13:将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排液泵,其隔离罩的圆环部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该第二套筒部的周向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筒部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室,所述定子组件设于该环形腔室中;所述排液泵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
在上述结构中,圆环部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所述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的开口端,因而第二套筒部与端盖之间的密封部位的高度得以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部位的位置,本发明中端盖与第二套筒部之间的密封部位的位置显著远离排液泵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因而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排液泵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
此外,上述排液泵的装配方法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相同,因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该中国专利所公开的排液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排液泵的轴测图;
图3为图2中排液泵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排液泵的定子组件、隔离罩和端盖的装配结构图;
图5为图3中排液泵的隔离罩的轴测图;
图6为图5中隔离罩的剖视图;
图7为图3中排液泵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端盖的剖视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定子组件1′;转子组件2′;隔离罩3′;套筒部3′1;圆环部3′2;环形腔室3′3;端盖4′;下泵体5′;进液口5′1;出液口5′2;叶轮组件6′;O型圈7′;
图2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定子组件1;电路板11;通孔111;定子铁芯12;定子包封件13;
转子组件2;
隔离罩3;第一套筒部31;第一凸台311;第一加强筋312;第二加强筋313;第二套筒部32;圆环台阶部321;圆环部33;环形腔室34;
端盖4;第二凸台41;第三加强筋42;
下泵体5;进液口51;出液口52;
叶轮组件6;
O型圈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排液泵,该排液泵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本发明另一个核心为提供一种上述排液泵的装配方法。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排液泵的轴测图;图3为图2中排液泵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排液泵的定子组件、隔离罩和端盖的装配结构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排液泵包括驱动部件和叶轮组件6,该驱动部件驱动叶轮组件转动,从而实现泵水;具体地,该驱动部件包括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同时该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由隔离罩3分隔开;如图3所示,该排液泵还包括设有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的下泵体5,叶轮组件6便设于该下泵体5的空腔中,下泵体5的开口端与圆环部33的底壁通过O型圈7密封,从而使得隔离罩3与下泵体5形成一个密闭的腔室,转子组件2和叶轮组件6便设于该密封腔室中。
具体地,如图3所示,隔离罩3包括开口端朝下的第一套筒部31,转子组件2设于该第一套筒部31的内部;第一套筒部31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圆环部33;在此基础上,圆环部33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32,该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与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室34,定子组件1设于该环形腔室34中;排液泵还包括端盖4,端盖4密封连接于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
在上述结构中,圆环部33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32,端盖4密封连接于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因而第二套筒部32与端盖4之间的密封部位的高度得以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部位的位置,本发明中端盖4与第二套筒部32之间的密封部位的位置显著远离排液泵的进液口51和出液口52,因而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34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1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具体地,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图3中排液泵的隔离罩的轴测图;图6为图5中隔离罩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定子组件1包括电路板11,电路板11设有通孔111;在此基础上,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的外侧进一步设有第一凸台311,该第一凸台311穿过通孔111与端盖4的底壁小间隙配合或抵接。进一步地,端盖4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台41,第一凸台311的顶壁与该第二凸台41的底壁小间隙配合或抵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小间隙配合的间隙范围为小于1mm。
如前文背景技术,排液泵在工作时,隔离罩3′与下泵体5′形成的密封腔室会受到较大的水的压力,尤其是套筒部3′1的顶壁受到的压力最大,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套筒部3′1的底壁易于向上弯曲变形而损坏。
在本发明上述结构中,第一套筒部31的底壁设有第一凸台311,并且该第一凸台311与端盖4的底壁抵接或小间隙配合,因而当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受到的较大压力时,该较大压力可以传递给端盖4,由端盖4和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共同承担,因而能够降低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发生弯曲变形而损坏的概率。进一步地,端盖4上第二凸台41的设计,由于该第二凸台41的限位作用,可以防止第一套筒部31顶壁发生较大变形,因而能够进一步防止该第一套筒部31的的顶壁遭到破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外侧还设有多个以第一凸台311为基准沿径向向外发散的第一加强筋312,该第一加强筋312进一步延伸至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上。该种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第一套筒部31自身的抗压能力,从自身角度提高其承受水压的能力。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上相邻的第一加强筋312之间还间隔设有第二加强筋313,该种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套筒部31自身的抗压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加强筋312和第二加强筋313的数量与定子铁芯12槽口的数量相同,并且正对定子铁芯12的槽口,以便定子铁芯12能够较为方便地安装于环形腔室34中。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具体地,请参考图7和图8,图7为图3中排液泵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端盖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在端盖4的底壁上还设有多个以第二凸台41为基准沿径向向外侧发散的第三加强筋42。该种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端盖4的抗压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发生受力变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3和图4所示,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本体和定子包封件13,定子包封件13通过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注塑包封定子本体。需要说明的是,定子本体包括定子铁芯12、缠绕于该定子铁芯12上的绕组及电路板11。
如前文,在定子组件1′所处的环形腔室3′3中,除了定子组件1′所占据的空间之外,还存在有较大的空腔,该较大空腔会影响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散热,进而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会影响二者的性能和寿命。
而在本发明上述结构中,通过对定子组件1的周围进行注塑包封,从而形成定子包封件13,该定子包封件13可以占据剩余的空腔,进而有利于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散热,保证二者的寿命电荷性能。
此外,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上设有圆环台阶部321,定子本体包括定子铁芯12,定子铁芯12以其下端支撑于圆环台阶部321上。该种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定子铁芯12的定位安装。再者,端盖4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于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密封连接方式,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居舒适性要求更高,水暖供热管道系统用循环泵需求较大,强迫循环的方法可以带来节约大量钢材、提高安装质量以及美化室内布置等一系列好处。循环泵在自来水循环系统、热水系统、热水供暖系统、工业循环系统、空调和制冷循环系统中为系统提供增压和循环动力。需要说明的是,显然,本发明所提供的排液泵可以作循环泵使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排液泵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组装好的定子组件1安装于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与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室34中;
S12:通过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向环形腔室34中灌封塑性材料或者在定子组件1的外部进行热熔胶低压注塑;
S13:将端盖4密封连接于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
上述装配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冷凝水进入环形腔室34的概率,从而避免对定子组件1造成腐蚀,提高其工作的可靠性。此外,通过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向环形腔室34中灌封塑性材料或者在定子组件1的外部进行热熔胶低压注塑,可以充实定子组件1周围的空腔,因而有利于定子组件1和转子组件2散热,保证二者的寿命电荷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液泵,包括定子组件(1)、转子组件(2)及将二者分隔开的隔离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3)包括开口端朝下的第一套筒部(31),所述转子组件(2)设于该第一套筒部(31)的内部;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开口端沿径向向外侧延伸形成有圆环部(33);
所述圆环部(33)的外端向上延伸一体形成第二套筒部(32),该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腔室(34),所述定子组件(1)设于该环形腔室(34)中;所述排液泵还包括端盖(4),所述端盖(4)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包括电路板(11),所述电路板(11)设有通孔(111);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的外侧进一步设有第一凸台(311),该第一凸台(311)穿过所述通孔(111)与所述端盖(4)的底壁小间隙配合或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第二凸台(41),所述第一凸台(311)的顶壁与该第二凸台(41)的底壁小间隙配合或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顶壁外侧还设有多个以所述第一凸台(311)为基准沿径向向外发散的第一加强筋(312),该第一加强筋(312)进一步延伸至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上相邻的第一加强筋(312)之间还间隔设有第二加强筋(313)。
6.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盖(4)的底壁上还设有多个以所述第二凸台(41)为基准沿径向向外侧发散的第三加强筋(42)。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本体和定子包封件(13),所述定子包封件(13)通过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注塑包封所述定子本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上设有圆环台阶部(321),所述定子本体包括定子铁芯(12),所述定子铁芯(12)以其下端支撑于所述圆环台阶部(321)上。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泵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1:将组装好的定子组件(1)安装于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周向内壁与所述第一套筒部(31)的周向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室(34)中;
S12:通过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向所述环形腔室(34)中灌封塑性材料或者在定子组件(1)的外部进行热熔胶低压注塑;
S13:将端盖(4)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部(32)的开口端。
CN201210156020.9A 2012-05-18 2012-05-18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Active CN103423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6020.9A CN103423167B (zh) 2012-05-18 2012-05-18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6020.9A CN103423167B (zh) 2012-05-18 2012-05-18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3167A true CN103423167A (zh) 2013-12-04
CN103423167B CN103423167B (zh) 2016-07-27

Family

ID=4964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6020.9A Active CN103423167B (zh) 2012-05-18 2012-05-18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316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4957A (zh) * 2016-02-17 2016-05-25 广州奥姆特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自吸增压泵
CN106151055A (zh) * 2015-03-26 2016-11-2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驱动泵
CN106640674A (zh) * 2015-10-30 2017-05-1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261A (en) * 1997-10-31 1999-12-07 Siemens Canada Limited Pump motor having fluid cooling system
CN101059136A (zh) * 2006-04-18 2007-10-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泵和液体供应装置
CN102062105A (zh) * 2009-11-13 2011-05-18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泵及其装配方法、叶轮装置和热交换装置
CN102155432A (zh) * 2010-02-11 2011-08-17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排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7261A (en) * 1997-10-31 1999-12-07 Siemens Canada Limited Pump motor having fluid cooling system
CN101059136A (zh) * 2006-04-18 2007-10-24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泵和液体供应装置
CN102062105A (zh) * 2009-11-13 2011-05-18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排水泵及其装配方法、叶轮装置和热交换装置
CN102155432A (zh) * 2010-02-11 2011-08-17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排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1055A (zh) * 2015-03-26 2016-11-23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驱动泵
CN106151055B (zh) * 2015-03-26 2019-06-07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驱动泵
CN106640674A (zh) * 2015-10-30 2017-05-1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
CN105604957A (zh) * 2016-02-17 2016-05-25 广州奥姆特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自吸增压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3167B (zh)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44521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电机散热结构
CN103423167A (zh) 一种排液泵及其装配方法
CN101813338A (zh) 空调室外机
CN20355014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电机散热结构
CN210068636U (zh) 一种采用热管隔离式液压站冷却系统
CN102222998A (zh) 用于电机上空水冷却器的漏水报警装置
CN104065209B (zh) 风力发电装置
EP2336669B1 (en) Heat pump hot water supply apparatus
CN206694215U (zh) 避震管组件、空调器室外机及多联空调系统
CN205641204U (zh) 空调柜机
CN206004475U (zh) 一种方便散热的电机
CN205316482U (zh) 轴流柜机
CN205029476U (zh) 电机端盖、电机和电动车
CN203604160U (zh) 液冷式压缩机
CN205878398U (zh) 一种平行流室外机中冷凝器与边板的防漏风安装结构
CN203657235U (zh) 太阳能空调用真空管式集热器
CN219454098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5633837A (zh) 一种配电柜散热结构
CN104422106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用电机控制器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06155240A (zh) 一种计算机防尘散热风扇
CN215634053U (zh) 一种液压系统用密封件过渡集成块密封板
CN205212641U (zh) 一种家用不锈钢水泵
CN103795186A (zh) 大型灯泡贯流泵机组不锈钢灯泡壳闭式通风冷却系统及其通风设计计算方法
CN208042473U (zh) 一体机骨架模块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3453631B (zh) 设备废热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04

Address after: 312500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Xinchang County Chengguan town of Liqua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500 Liquan village of Chengguan Zhejiang city of Shaoxing province Xinchang County town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2

Address after: 312500 Daming new area, Zhejiang Xinch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Xia Li Quan, Chengguan Town,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ANHUA CLIMATE AND APPLIANCE CONTROLS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