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6328A -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6328A
CN103406328A CN2013103822111A CN201310382211A CN103406328A CN 103406328 A CN103406328 A CN 103406328A CN 2013103822111 A CN2013103822111 A CN 2013103822111A CN 201310382211 A CN201310382211 A CN 201310382211A CN 103406328 A CN103406328 A CN 103406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dding material
refuse landfill
compound cladding
garbage
landfi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8221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6328B (zh
Inventor
楼紫阳
李安定
朱南文
黄寿强
袁海平
苗琛
王亚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38221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06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06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6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6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63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30Landfill technologies aiming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由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均匀混合而成,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4︰3-5︰1-4;该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本发明利用生物炭的载体作用、矿化垃圾的除臭微生物接种作用和焚烧灰渣的部分水化胶凝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垃圾恶臭的释放量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具有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处置便利的优点,同时充分利用了填埋场中的矿化垃圾和污泥,实现了就地取材,达到了垃圾再生利用、以废治废、降低填埋场垃圾容积占有率和提高环保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发明适用于对垃圾的填埋覆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垃圾填埋技术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其引发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气相污染物(既包括具有强刺激的恶臭物质,也包括易燃、易爆的温室气体)的无序排放已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公众反映十分强烈。对全国329个城市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填埋场恶臭普遍未达到《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4554-93》所规定的厂界排放要求,如H2S、NH3等典型恶臭气体大都超标10-20倍以上;同时对产生的温室气体,如甲烷等,也大都未得到良好的控制。
生活垃圾填埋场在按照卫生填埋工艺标准进行作业时,需要大量覆盖材料对垃圾表面进行及时覆盖,以避免垃圾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结构可参阅图1,在垃圾堆体6的上面依次向上覆盖有基础层4、阻隔层3、排水层2和营养层1,该营养层1的表面种有植被5。覆盖系统的作用表现在减少地表水的渗入,避免填埋气体无控制地向外扩散,减轻感观上的厌恶感,避免为小动物或细菌提供孳生的场所,便于填埋场作业设备和车辆的行驶,同时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土壤。具体来说,垃圾填埋场进行日覆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疾病传播、垃圾飞扬和臭味,改善道路交通,改进景观。填埋场覆盖层中存在反梯度气体移动和不同的氧化还原区,通过填埋场自然降解过程的长期自然驯化,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但目前对填埋场覆盖层的要求主要集中于覆盖材料的厚度及渗透系数等工程强度,而对其微生态作用的认识尚不足。虽然常规的填埋覆土对恶臭气体、甲烷等具有一定的吸附、吸收和生物降解作用,但受覆土肥力和技术的限制,普遍存在气相污染物生物转化活性低、控制效果差等问题。
填埋场覆盖层材料的用量与垃圾填埋量的关系一般为1:4或1:3(其中日覆盖量一般按填埋垃圾总体积的12-15%计算),按照这个比例以及全国每年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来计算,则填埋场覆盖材料的需求量将非常巨大。因此,包括上海老港废物处置场在内的国内众多垃圾填埋场的现实运行情况都是受地理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周边难以找到可以满足覆盖层要求的大量土壤表土,甚至有些填埋场所在当地根本不允许开采珍贵的泥土资源。
改性覆盖材料的研究就是在覆盖土壤资源日益缺乏且不能达到较好的氧化效果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最初的改性覆盖材料只是采用诸如农业土壤、花园土壤等一般土壤和其他土壤的混合土壤。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利用废弃物制备改性材料进行垃圾覆盖从而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目前研究最多的改性覆盖材料是沙子、木屑、活性炭、泥煤等各种材料以及各种物质的新鲜或成熟堆肥产物与土壤的复配材料。
王罗春、赵由才等人对粘土与矿化垃圾分别用作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中发现,矿化垃圾(粒径<5mm)的渗透系数为3.09×10-4cm/s,与粘土的渗透系数有很大差别,两者相差5个数量级。同时,矿化垃圾的排水性能远比粘土差,矿化垃圾构成的覆盖层的径流水仅占总降雨量的17.80%,而渗滤水所占比例则高达74.25%;同样坡度(5.0%)的粘土覆盖层,径流水占总降雨量的96.91%,而渗滤水所占比例则为0.00%。显然,单独的矿化垃圾不适宜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覆盖材料。
微生物在恶臭气体以及部分温室气体覆盖层中迁移和生物转化与去除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填埋覆土微生物的种类和活性是恶臭污染控制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合适的覆盖材料是提高填埋覆层中微生物量和活性,显著提升垃圾填埋场气相污染原位控制效果,解决垃圾填埋过程中气相污染的有效途径。在填埋覆土替代材料研究方面,已有部分研究针对转炉炉渣固化污泥、蚯蚓粪、粉末活性炭、垃圾土、砂石、飞灰、木材、泡沫和堆肥等作为覆盖材料进行了初步工作,提高了恶臭气体的去除率。但对于我国现行的填埋场来说,这些物质仍存在不易获得、恶臭去除效果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受周边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目前仍然缺乏一种能不受环境变化因素影响,对气相污染物具有较好去除能力的垃圾填埋场覆盖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垃圾填埋场覆盖层需土量较高、恶臭去除率低、营养元素缺乏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利用生物炭的载体作用、矿化垃圾的除臭微生物接种作用和焚烧灰渣的部分水化胶凝作用,满足提供营养层、降低恶臭以至发生甲烷氧化的要求,达到价廉物美、构造简单、寿命长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由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均匀混合而成,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4︰3-5︰1-4。
所述的混合形成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
所述的生物炭是由污泥处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获得,其BET为100-500m2/g,颗粒尺寸为5-50mm。
所述的污泥是市政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者是湖泊、河道、排水管道或泵站中的清淤污泥,含水率为60-90%。
所述的矿化垃圾为生活垃圾填埋6-15年后获得的稳定或半稳定化的垃圾筛分细料,其有机质含量在9-15%范围,离子交换容量达到1.2-1.4mmol/g,细菌数达到1×106-9×107个/g,pH值中性,饱和水力渗透系数Ks为1.0-1.3cm/min,粒径<60mm。
所述的焚烧灰渣为颗粒状,粒径为4-20mm,其质量组分包括有硅42.5%、铁24.32%、铝18.67%和钙7.39%,该焚烧灰渣的酸中和容量为1.8-2.0mol/kg,密度为1.17-1.54g/cm3,压实后渗透率为3.3×10-5m/s。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应用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采用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3-4︰3-5︰1-4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该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复合覆盖材料置入填埋在垃圾堆体之上的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中,以作为其中的营养层或者基础层,并采用压实机进行压实,完成构建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的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
所述的营养层的厚度为50-80cm,所述的基础层的厚度为20-30cm。
经压实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0.8-1.4g/cm3,渗透系数为1.75×10-3-2cm/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了组分中生物炭的载体作用、矿化垃圾的除臭微生物接种作用和焚烧灰渣的部分水化胶凝作用。多孔疏松的矿化垃圾吸附了污泥中的发臭气体并提高了污泥与氧气接触的程度,矿化垃圾中的钙、镁、铁等金属离子也与恶臭物质进行反应,从而降低污泥的臭度。随着GB16889-2008的颁布实施,允许脱水<60%的污泥进入填埋场,从而填埋场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本发明中的生物炭是由污泥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经热解炭化产生的一类固态物质,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巨大,包含有大量表面负电荷以及高电荷密度;生物炭对无机物(如NH3、H2S等)和极性/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如VOCs等)都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生物降解能力,特别是,生物炭具有改善微生物细胞附着性能、促进特殊类群微生物的栖息生长和团聚体形成、强化固氮、硝化与硫氧化还原微生物菌群活性的作用,因此,是一种具有良好潜质的覆盖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了填埋场中的两大待处理物质:矿化垃圾和污泥。污泥经过热解制得生物炭,该生物炭相对于污泥本身,减量率达到50%以上,且实现了污泥中碳的固化作用,降低其温室气体排放量;而矿化垃圾的再生利用,则使得填埋场中约50-70%的容量得到重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填埋场生活垃圾的容积占有率。
(2)用于构建营养层的复合覆盖材料,充分利用了生物炭和矿化垃圾本身对于恶臭气体的天然亲和力,有效地降低了恶臭的释放量,而且还具有对温室气体,如甲烷等的氧化功效,大幅度降低了其排放量。
(3)充分利用了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作用,其高含Si、Ca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水化胶凝作用,从而弥补了矿化垃圾和生物炭本身的大孔隙,克服了其渗透率太高等问题。
(4)营养层的复合覆盖材料为其上的植被层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元素,提高了植物的生长速度。
(5)制备所述复合覆盖材料所采用的原料均为生活垃圾及污泥处理的副产物,实现了在垃圾填埋场中就地取材。取得了成本低、处置便利的效果,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利用生物炭的载体作用、矿化垃圾的除臭微生物接种作用和焚烧灰渣的部分水化胶凝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垃圾恶臭的释放量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为植被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具有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处置便利的优点,同时充分利用了填埋场中的矿化垃圾和污泥,实现了就地取材,达到了垃圾再生利用、以废治废、降低填埋场垃圾容积占有率和提高环保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述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由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均匀混合而成,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4︰3-5︰1-4;混合形成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
所述的生物炭是由污泥处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获得,其BET为100-500m2/g,颗粒尺寸为5-50mm。
所述的污泥是市政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者是湖泊、河道、排水管道或泵站中的清淤污泥,含水率为60-90%。
所述的矿化垃圾为生活垃圾填埋6-15年后获得的稳定或半稳定化的垃圾筛分细料,其有机质含量在9-15%范围,离子交换容量达到1.2-1.4mmol/g,细菌数达到1×106-9×107个/g,pH值中性,饱和水力渗透系数Ks为1.0-1.3cm/min,粒径<60mm。
所述的焚烧灰渣为颗粒状,粒径为4-20mm,其质量组分包括有硅42.5%、铁24.32%、铝18.67%和钙7.39%,该焚烧灰渣的酸中和容量为1.8-2.0mol/kg,密度为1.17-1.54g/cm3,压实后渗透率为3.3×10-5m/s。
本发明适用于对垃圾的填埋覆盖处理,其应用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采用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3-4︰3-5︰1-4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该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复合覆盖材料置入填埋在垃圾堆体6之上的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中,以作为其中的营养层1或者基础层4(见图1),该营养层1的厚度为50-80cm,该基础层4的厚度为20-30cm,并采用压实机进行压实,经压实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0.8-1.4g/cm3,渗透系数为1.75×10-3-2cm/min,从而完成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构建,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4、阻隔层3、排水层2和营养层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构建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
首先将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5︰2的比例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混合均匀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1.0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80m2/g;所述生物炭采用闵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制得,所述矿化垃圾取自老港填埋场填埋6-15年的垃圾(粒径<60mm),焚烧灰渣来自上海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其炉膛温度在800-950℃。
然后将该复合覆盖材料经压实机压实作为营养层,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1.2g/cm3,渗透系数为0.8cm/min;由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形成的营养层的厚度为50cm,其与基础层、阻隔层和排水层共同构建成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系统,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
以H2S、NH3及臭气浓度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恶臭控制效果:NH3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H2S测定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96);系统运行30d,当NH3的进气浓度范围为0.4-1.2mg/m3时,得到的出气浓度<0.1mg/m3,平均去除率为90%;而当H2S的进气浓度范围为0.02-0.03mg/m3时,得到的出气浓度<0.005mg/m3,总的去除率为75%。
实施例2,构建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
首先将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4︰5︰1的比例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混合均匀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280m2/g;所述生物炭采用闵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制得,所述矿化垃圾取自老港填埋场填埋6-15年的垃圾(粒径<60mm),焚烧灰渣来自上海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其炉膛温度在800-950℃。
然后将该复合覆盖材料经压实机压实作为营养层,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0.8g/cm3,渗透系数为2cm/min;由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形成的营养层的厚度为80cm,其与基础层、阻隔层和排水层共同构建成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系统,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
以H2S、NH3及臭气浓度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恶臭控制效果:NH3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H2S测定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96);当NH3的进气浓度范围为3.3-4.5mg/m3,H2S的进气浓度范围为0.10-0.15mg/m3时,系统运行60d,NH3去除率可达90%以上,H2S去除率维持在95%。
实施例3,构建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
首先将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4︰4︰2的比例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混合均匀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7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260m2/g;所述生物炭采用闵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制得,所述矿化垃圾取自老港填埋场填埋6-15年的垃圾(粒径<60mm),焚烧灰渣来自上海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其炉膛温度在800-950℃。
然后将该复合覆盖材料经压实机压实作为基础层,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0.9g/cm3,渗透系数为1cm/min;由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形成的基础层的厚度为20cm,其与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共同构建成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系统,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
以H2S、NH3及臭气浓度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恶臭控制效果:NH3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H2S测定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96);当NH3的进气浓度范围为3.0-5.0mg/m3,H2S的进气浓度范围为0.15-0.25mg/m3时,系统运行65d,NH3去除率可达86.7%以上,H2S去除率维持在90.3%。
实施例4,构建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
首先将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3︰4的比例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混合均匀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m2/g;所述生物炭采用闵行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制得,所述矿化垃圾取自老港填埋场填埋6-15年的垃圾(粒径<60mm),焚烧灰渣来自上海某生活垃圾焚烧厂,其炉膛温度在800-950℃。
然后将该复合覆盖材料经压实机压实作为基础层,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1.4g/cm3,渗透系数为1.75×10-3cm/min;由压实后复合覆盖材料形成的基础层的厚度为30cm,其与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共同构建成垃圾填埋场的覆盖系统,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
以H2S、NH3及臭气浓度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该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的恶臭控制效果:NH3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8-93),H2S测定采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16489—96);当NH3的进气浓度范围为3.0-5.0mg/m3,H2S的进气浓度范围为0.15-0.25mg/m3时,系统运行65d,NH3去除率可达86.7%以上,H2S去除率维持在90.3%。

Claims (9)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覆盖材料由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均匀混合而成,该生物炭︰矿化垃圾︰焚烧灰渣的质量比为3-4︰3-5︰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形成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炭是由污泥处在550-750℃的无氧或缺氧状态下,通过厌氧/缺氧热解过程获得,其BET为100-500m2/g,颗粒尺寸为5-5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是市政污水厂的剩余污泥,或者是湖泊、河道、排水管道或泵站中的清淤污泥,含水率为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矿化垃圾为生活垃圾填埋6-15年后获得的稳定或半稳定化的垃圾筛分细料,其有机质含量在9-15%范围,离子交换容量达到1.2-1.4mmol/g,细菌数达到1×106-9×107个/g,pH值中性,饱和水力渗透系数Ks为1.0-1.3cm/min,粒径<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焚烧灰渣为颗粒状,粒径为4-20mm,其质量组分包括有硅42.5%、铁24.32%、铝18.67%和钙7.39%,该焚烧灰渣的酸中和容量为1.8-2.0mol/kg,密度为1.17-1.54g/cm3,压实后渗透率为3.3×10-5m/s。
7.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采用生物炭、矿化垃圾和焚烧灰渣以3-4︰3-5︰1-4的质量比均匀混合成复合覆盖材料,该复合覆盖材料的填充密度为0.6-1.1g/cm3,粒径范围为5-20mm,比表面积为150-280m2/g;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成的复合覆盖材料置入填埋在垃圾堆体之上的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中,以作为其中的营养层或者基础层,并采用压实机进行压实,完成构建由下向上依次为基础层、阻隔层、排水层和营养层的垃圾填埋场覆盖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营养层的厚度为50-80cm,所述的基础层的厚度为20-30c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压实后的复合覆盖材料的密度为0.8-1.4g/cm3,渗透系数为1.75×10-3-2cm/min。
CN201310382211.1A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63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2211.1A CN103406328B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82211.1A CN103406328B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6328A true CN103406328A (zh) 2013-11-27
CN103406328B CN103406328B (zh) 2015-11-18

Family

ID=49599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8221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06328B (zh) 2013-08-28 2013-08-28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06328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4925A (zh) * 2014-09-09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
CN106180114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准好氧填埋终场覆盖层
CN107570522A (zh) * 2017-10-18 2018-01-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多功能覆盖层结构及其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CN109092879A (zh) * 2018-07-18 2018-12-28 东华大学 一种利用生物炭提高填埋场覆土中甲烷减排的模拟装置
CN109465274A (zh) * 2018-10-24 2019-03-15 贵州欧瑞欣合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填埋覆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5275A (zh) * 2018-10-24 2019-03-15 贵州欧瑞欣合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污泥为基础的垃圾填埋覆盖材料
CN109529602A (zh) * 2018-12-27 2019-03-29 天津艾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除臭材料的生产方法、获得的除臭材料及其用途和装置
CN109731883A (zh) * 2019-02-12 2019-05-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插层型功能层的垃圾填埋场气相污染物原位削减系统
CN110000184A (zh) * 2019-04-15 2019-07-1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2275A (zh) * 2019-06-11 2019-08-20 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深度矿化陈腐垃圾复合用于填埋场覆盖的方法
CN110605290A (zh) * 2019-08-02 2019-12-24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甲烷减排结构及其在填埋场气体净化领域的应用
CN113305124A (zh) * 2021-06-24 2021-08-27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日覆盖层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CN114054466A (zh) * 2021-11-09 2022-02-1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硅钙粉对垃圾填埋场消毒和除臭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2848A (zh) * 2007-04-30 2007-10-31 同济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材料
CN101239810A (zh) * 2008-03-14 2008-08-13 重庆大学 垃圾卫生填埋场覆盖材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2848A (zh) * 2007-04-30 2007-10-31 同济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材料
CN101239810A (zh) * 2008-03-14 2008-08-13 重庆大学 垃圾卫生填埋场覆盖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军等: "《上海市废弃物老港处置场4期工程方案的构想》", 《环境卫生工程》 *
张华: "《污泥改性及其在填埋场中的稳定化过程研究》", 《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 *
焦艳静: "《重庆市污水厂污泥改性作生活垃圾填埋场日覆盖材料研究》",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王静等: "《改性污泥作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材料研究》", 《科技信息》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4925A (zh) * 2014-09-09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
CN106180114A (zh) * 2016-07-11 2016-12-07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准好氧填埋终场覆盖层
CN107570522A (zh) * 2017-10-18 2018-01-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多功能覆盖层结构及其在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CN109092879A (zh) * 2018-07-18 2018-12-28 东华大学 一种利用生物炭提高填埋场覆土中甲烷减排的模拟装置
CN109465274B (zh) * 2018-10-24 2021-08-03 贵州欧瑞欣合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填埋覆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5275A (zh) * 2018-10-24 2019-03-15 贵州欧瑞欣合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以污泥为基础的垃圾填埋覆盖材料
CN109465274A (zh) * 2018-10-24 2019-03-15 贵州欧瑞欣合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填埋覆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29602A (zh) * 2018-12-27 2019-03-29 天津艾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除臭材料的生产方法、获得的除臭材料及其用途和装置
CN109731883A (zh) * 2019-02-12 2019-05-10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插层型功能层的垃圾填埋场气相污染物原位削减系统
CN110000184A (zh) * 2019-04-15 2019-07-12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间覆盖层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2275A (zh) * 2019-06-11 2019-08-20 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深度矿化陈腐垃圾复合用于填埋场覆盖的方法
CN110142275B (zh) * 2019-06-11 2021-07-23 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深度矿化陈腐垃圾复合用于填埋场覆盖的方法
CN110605290A (zh) * 2019-08-02 2019-12-24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甲烷减排结构及其在填埋场气体净化领域的应用
CN110605290B (zh) * 2019-08-02 2022-03-22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甲烷减排结构及其在填埋场气体净化领域的应用
CN113305124A (zh) * 2021-06-24 2021-08-27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日覆盖层的材料及使用方法
CN114054466A (zh) * 2021-11-09 2022-02-1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硅钙粉对垃圾填埋场消毒和除臭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6328B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6328B (zh)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复合覆盖材料及其应用方法
Tirpak et al. Conventional and amended bioretention soil media for targeted pollutant treatment: A critical review to guide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
Xiong et al. Bioretention cell incorporating Fe-biochar and saturated zones for enhanced stormwater runoff treatment
CN103922620B (zh) 一种以废物为基料的卫生填埋场覆盖材料
CN111302482B (zh) 一种用于雨水径流中氮磷及农药同步去除的生物滞留材料及应用方法
CN110454165A (zh) 一种用于石灰石采石场废弃矿山矿坑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填埋方法
CN102432105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210714A (zh) 一种用于酸性煤矸石堆场薄层包衣覆盖生态修复方法
Rani et al. Overview of Subsurface Constructed Wetlands Application in Tropical Climates.
CN102285740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无废处理方法
CN112897677A (zh)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生物滞留池
CN202379844U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装置
CN101966422B (zh) 渗滤液驯化矿化垃圾后处理填埋场ch4的方法
CN104815831B (zh) 一种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制备的除臭剂及其应用
CN111592186A (zh) 一种矿渣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屏障及其应用
CN202849197U (zh) 受污染地下水深度净化组合脱氮系统
CN105649173A (zh) 新型雨水花园
CN201520700U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生物物化处理的装置
CN110142275B (zh) 一种利用深度矿化陈腐垃圾复合用于填埋场覆盖的方法
CN110280561B (zh) 一种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坑及其填埋方法
CN201809223U (zh) 人工土地污水处理系统生态填料结构
CN101695708B (zh) 一种垃圾堆体的原位修复方法
CN105060666A (zh) 污泥生态转化床及利用生物方式将污泥转化为生物质的方法
KR102457973B1 (ko) 유·무기 재생자원 및 음식물쓰레기 콤포스트를 활용한 다기능 토양개량제
CN213559077U (zh) 一种用矿化陈腐垃圾复合的用于填埋场生态修复的填料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