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8408A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Google Patents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98408A CN103398408A CN2013103171360A CN201310317136A CN103398408A CN 103398408 A CN103398408 A CN 103398408A CN 2013103171360 A CN2013103171360 A CN 2013103171360A CN 201310317136 A CN201310317136 A CN 201310317136A CN 103398408 A CN103398408 A CN 1033984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heating
- water pump
- heat exchanger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包括热交换器和二次网,二次网包括终端用户、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源进水口与一次热源水进水管连接,热交换器的热源回水口与一次热源回水管连接,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二次网的进水管连接,二次网的进水管与二次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接,二次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终端用户的输入端连接,终端用户的输出端与回水管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分别与二次循环水泵以及加热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接。本发明所述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减小了对热交换器的局部阻损,降低了水泵的电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机组,尤其是一种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背景技术
城市集中供热是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主要包括热力站(或称热源厂)、热水管网、换热站、用户(或称居民小区)等几部分。连接于热源厂和用户之间的供热系统是整个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小区的供热系统主要包括小区的热水管网和热力站,热水管网分为一次网与二次网,一次网是指连接于城市管网与热力站之间的管网,二次网是指连接于热力站与热用户之间的管网,热力站通过二次管网把热量送到终端用户。
在现有技术中,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机组大多配置热交换器和二次循环水泵等,热水交换器用于一次网与二次网之间的热交换,是热力站中的核心设备,其作用相当于锅炉系统中的热水锅炉。现有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机组中的二次循环水泵全部出水都必须进入热交换器与一次热源水或蒸汽实现热交换以提升二次水的温度,以符合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要求。但是二次循环水泵的出水量全部通过热交换器会造成热交换器本身较大的局部阻力损失,普遍约为10~12m,有的甚至更大。故二次循环水泵为了克服热交器的阻损而必然相应配高水泵扬程和电机功率,因而导致水泵电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减小对热交换器的局部阻损,降低水泵电耗。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包括热交换器和二次网,二次网包括终端用户、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源进水口与一次热源水进水管连接,热交换器的热源回水口与一次热源回水管连接,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二次网的进水管连接,二次网的进水管与二次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接,二次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终端用户的输入端连接,终端用户的输出端与回水管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分别与二次循环水泵以及加热循环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接。
在所述一次热源水进水管上设置第一阀门。
在所述一次热源回水管上设置第二阀门。
在所述二次网的进水管上设置第三阀门。
在所述二次循环水泵的输出端设置第四阀门。
在所述加热循环水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设置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
本发明所述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减小了对热交换器的局部阻损,降低了水泵的电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所述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包括热交换器3和二次网,二次网包括终端用户4、进水管1-1和回水管1-2;所述热交换器3的热源进水口与一次热源水进水管3-1连接,热交换器3的热源回水口与一次热源回水管3-2连接,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与二次网的进水管1-1连接,二次网的进水管1-1与二次循环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二次循环水泵2的输出端与终端用户4的输入端连接,终端用户4的输出端与回水管1-2连接;所述回水管1-2分别与二次循环水泵2以及加热循环水泵1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连接;
在所述一次热源水进水管3-1上设置第一阀门5-1,在一次热源回水管3-2上设置第二阀门5-2,在二次网的进水管1-1上设置第三阀门5-3,在二次循环水泵2的输出端设置第四阀门5-4,在加热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设置第五阀门5-5和第六阀门5-6。
本发明所述的热交换机组与现有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机组都配置热交换器和二次循环水泵等,同样以一次热源水或蒸汽作为交换热源。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本发明增设了一台加热循环水泵1,该加热循环水泵1也从二次网的回水管1-2上与二次循环水泵2同时一起吸水,通过这加热循环水泵1将1/2或1/3水温为t1的二次回水量送入热交换器3加热,输出的水温比原有二次循环水泵全部出水量经热交换器3的出水温度t2与t1的温差高出2或3倍,即与循环水量成正比,而两者被交换出的总热量相等。二次回水经热交换器3后温度为t2的出水经进水管1-1接入二次循环水泵2经放大管径后的短管内,该二次循环水泵同时、同步吸入温度t2的1/2或1/3加热后的回水量和温度t1的1/2或2/3未加热的回水,随着这二次循环水泵对两种不同水温和水量的吸入和输出的运作,充分混合成温度为t3、水量为1的二次供水送入二次网循环。
可见本发明中二次循环水泵2的全部出水不需再经过热交换器3就直接送入了二次网,显然再也不需承担热交换器3的局部阻力损失10~12m或甚至更高了,该二次循环水泵2的选用扬程就可同步降低,电机功率相应减小,运行电耗节省。另由于加热循环水泵1其循环水量只有原来二次循环水泵2的1/2或1/3,可使通过热交换器的局部阻力损失按所循环水量的平方比下降,即从原10~12m降低为2.5~3m或1.11~1.33m。所以该加热循环水泵1一般配用水量只有二次循环水泵2的1/2或1/3之间,并只需配用5~6m泵扬程,故配用电机功率很小,并且该加热循环水泵必须依靠变频器无极调控实际运行流量和扬程,同时实现这一加热水循环过程中的阻力平衡和水平衡。由于调频降速运行其实际电耗更小。虽然二次循环水泵因减少了10~12m扬程,配用电机功率和电耗随之降幅较大,即便扣除了加热循环水泵1的实际电耗后,仍有很大的节电份额约为原有二次循环水泵用电的30%。且改造简便和投资很小,足以在第一年供热期间的节电中收回改造成本还有余。
Claims (6)
1.一种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包括热交换器(3)和二次网,二次网包括终端用户(4)、进水管(1-1)和回水管(1-2);所述热交换器(3)的热源进水口与一次热源水进水管(3-1)连接,热交换器(3)的热源回水口与一次热源回水管(3-2)连接,热交换器(3)的出水口与二次网的进水管(1-1)连接,二次网的进水管(1-1)与二次循环水泵(2)的输入端连接,二次循环水泵(2)的输出端与终端用户(4)的输入端连接,终端用户(4)的输出端与回水管(1-2)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1-2)分别与二次循环水泵(2)以及加热循环水泵(1)的输入端连接,加热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与热交换器(3)的进水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一次热源水进水管(3-1)上设置第一阀门(5-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一次热源回水管(3-2)上设置第二阀门(5-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二次网的进水管(1-1)上设置第三阀门(5-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二次循环水泵(2)的输出端设置第四阀门(5-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其特征是:在所述加热循环水泵(1)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设置第五阀门(5-5)和第六阀门(5-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171360A CN103398408A (zh) | 2013-07-25 | 2013-07-25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171360A CN103398408A (zh) | 2013-07-25 | 2013-07-25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8408A true CN103398408A (zh) | 2013-11-20 |
Family
ID=49562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171360A Pending CN103398408A (zh) | 2013-07-25 | 2013-07-25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98408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9110A (zh) * | 2005-07-16 | 2006-01-11 | 曹天宏 | 建筑降温供热装置 |
CN201259266Y (zh) * | 2008-07-28 | 2009-06-17 | 牟端 | 热力站系统 |
CN101936575A (zh) * | 2010-09-03 | 2011-01-05 | 周浩 | 间接连接换热站系统 |
CN202432602U (zh) * | 2012-01-16 | 2012-09-12 | 卓旦春 | 一种热力站的热媒调控系统 |
CN203489338U (zh) * | 2013-07-25 | 2014-03-19 | 薛铭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
2013
- 2013-07-25 CN CN2013103171360A patent/CN10339840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9110A (zh) * | 2005-07-16 | 2006-01-11 | 曹天宏 | 建筑降温供热装置 |
CN201259266Y (zh) * | 2008-07-28 | 2009-06-17 | 牟端 | 热力站系统 |
CN101936575A (zh) * | 2010-09-03 | 2011-01-05 | 周浩 | 间接连接换热站系统 |
CN202432602U (zh) * | 2012-01-16 | 2012-09-12 | 卓旦春 | 一种热力站的热媒调控系统 |
CN203489338U (zh) * | 2013-07-25 | 2014-03-19 | 薛铭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7961A (zh) | 直接空冷机组高效供暖系统 | |
CN202303595U (zh) | 一种热电厂低真空供热装置 | |
CN201715607U (zh) | 混水供暖系统 | |
CN106287897A (zh) | 一种混水直接供热运行系统 | |
CN206176510U (zh) | 集中供热二次网调峰机组 | |
CN203489338U (zh)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
CN202692214U (zh) | 新型直接空冷机组高效供暖系统 | |
CN204240453U (zh) | 蓄热式太阳能、电能和燃煤热能联合供热热源系统 | |
CN206398822U (zh) | 一种集中供热二次网电热泵调峰系统 | |
CN208253697U (zh) | 一种蓄热与多级终端用户联合供热的地热供热运行系统 | |
CN204254733U (zh) | 一种太阳能与空气能复合的热水供应系统 | |
Rämä et al. | Challenges on low heat density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design | |
CN203657048U (zh) | 分户空气能地暖集中供热系统 | |
CN105674377A (zh) | 主辅式多热源串联并网供热装置 | |
CN204962923U (zh) | 一种采用节能混供机组的采暖系统 | |
CN205245306U (zh) | 相变储能设备辅助空气源热泵的供暖系统 | |
CN105258204B (zh) | 第一类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耦合的热水供应方法及系统 | |
CN103398408A (zh) | 负压混水加热二次热交换机组 | |
CN204853625U (zh) | 节能供暖系统 | |
CN108072088A (zh) | 一种集中供热二次网电热泵调峰系统 | |
CN203980438U (zh) | 输配流量平衡控制装置 | |
CN201013677Y (zh) | 速流体高效增压装置 | |
CN206468382U (zh) | 一种采暖蒸汽余压变频发电梯级利用系统 | |
CN205747148U (zh) | 一种节能的抽汽式供热机组 | |
CN201302285Y (zh) | 双热源组合式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