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1554A -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1554A
CN103391554A CN2012101467498A CN201210146749A CN103391554A CN 103391554 A CN103391554 A CN 103391554A CN 2012101467498 A CN2012101467498 A CN 2012101467498A CN 201210146749 A CN201210146749 A CN 201210146749A CN 103391554 A CN103391554 A CN 103391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tt
transmission
binding
retransmissions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67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1554B (zh
Inventor
韩璐
王锐
胡丽洁
沈晓冬
胡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67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155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5319 priority patent/WO20131669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1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5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15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15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针对现有的多时隙捆绑技术中最多采用4个连续时隙进行捆绑,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为16ms的特点,对多时隙捆绑技术进行改进,通过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其中,确定出的所述RTT为不大于16毫秒的正数,和/或确定出的所述N为不小于4的正整数。且所述RTT为16毫秒时,所述N大于4;所述N为4时,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来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增强上行覆盖。

Description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上行系统中,为了增强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 IP)或其他业务的性能,一般采用多时隙捆绑(TTIbundling)的技术,通过多个连续的时隙(TTI)捆绑发送获得传输的可靠性,从而解决提高覆盖的问题。
而为了与未进行多时隙捆绑时传输方式时的参数配置大致统一,避免设计的复杂性、传输的碰撞冲突和考虑传输时延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将4个连续时隙当做“1个时隙”处理,且认为重传3次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功率累积,从而提升性能。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示意图,现有多时隙捆绑技术的特点为:
1、最多4个连续时隙进行捆绑,即,4个TTI捆绑。
2、最多进行3次重传,即,共进行4次传输。
3、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为16ms。
4、完成4次传输的时间为52ms。
以VoIP业务为例,多时隙捆绑技术的方案,可以提高VoIP业务的上行覆盖,VoIP业务的特点为:
1、传输速率为12.2Kbps。
2、发包间隔为20ms,即每20ms发送新包。
3、对时延敏感,要求最大时延为50ms。
针对VoIP业务这种小数据量传输,且对时延敏感的业务,采用多个TTI捆绑的方式进行传输,对小区边缘地区进行覆盖,可以较好地保证传输时间和最大时延的要求。
但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现有的TTI bundling的整体设计至少存在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不足,资源利用率不强,增强VoIP业务的上行覆盖的效果有限的问题。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为现有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其中,图3是为了不使得图形过长,把图2中的4个TTI捆绑为一个颗粒(即,图3中的一个格子表示4个TTI)得到的。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1)、如图3所示,在20ms的VoIP数据包传输间隔内,真正有效用于传输的TTI数最多为16个(如图3中非空白格子所示),至少浪费了20%的资源(如图3中空白格子所示)。
(2)、如图2所示,对于每个VoIP数据包,采用4TTI捆绑,重传3次的方式,其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为16个(如图2中非空白格子所示)。由于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较少,在边缘场景中,功率不足会引起性能损失,上行覆盖质量会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于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上行覆盖。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以及
网络侧将确定出的所述RTT和所述N传输给终端;
其中,网络侧确定出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确定出的所述N不小于4;且,
若确定出的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确定出的所述N大于4;
若确定出的所述N为4时,则确定出的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传输的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
终端根据所述RTT和所述N进行上行传输;
其中,网络侧传输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所述N不小于4;且,
若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N大于4;
若所述N为4时,则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所述RTT为正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N为正整数;
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和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传输给终端;
其中,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不小于4;且,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N大于4;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为4时,则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RTT不等于16毫秒。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传输的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TT和所述N进行上行传输;
其中,网络侧传输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所述N不小于4;且,
若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N大于4;
若所述N为4时,则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针对现有的多时隙捆绑技术中最多采用4个连续时隙进行捆绑,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为16ms的特点,对多时隙捆绑技术进行改进,通过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其中,确定出的所述RTT为不大于16毫秒的正数,和/或确定出的所述N为不小于4的正整数。且所述RTT为16毫秒时,所述N大于4;所述N为4时,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来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增强上行覆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提高增强业务的上行覆盖,对现有TTI bundling技术进行优化,主要思想为通过调整捆绑在一起的TTI个数,以及重传所需的时间间隔,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1)、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升功率积累以及时间分集带来的性能增益,从而提高覆盖。
(2)、提高资源利用率。
以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提供的多时隙捆绑传输的示意图为例,时隙捆绑个数N为4,因此4个TTI一起传输数据包,在#3子帧数据包传输结束后,经过至少3ms的处理时延,将在#7子帧发送ACK/NACK信息指示数据包是否传输正确,若为NACK则表示传输错误,系统将会进行重新传输,直到传输正确或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两次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定义为RTT(round triptime)。为了达到不同业务的需求,如传输速率或时延的要求等,需要对时隙捆绑长度、RTT传输时间间隔以及最大重传次数进行设计和优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即通过定义时隙捆绑的长度、RTT时间以及最大重传次数,完成通信系统的语音和数据的传输。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各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本方法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侧,如基站,该方法的步骤流程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101、确定时间间隔RTT和时隙个数N。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针对现有的多时隙捆绑技术中最多采用4个连续时隙进行捆绑,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为16ms的特点,对多时隙捆绑技术进行改进。
具体的,可以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其中,确定出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确定出的所述N不小于4。且,若确定出的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确定出的所述N大于4;若确定出的所述N为4时,则确定出的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从而通过减小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和/或增加捆绑的时隙个数N,来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可以减少边缘场景中,功率不足引起性能损失的问题,从而增强上行覆盖。
步骤102、确定重传次数。
进一步的,在通过调整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来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增强上行覆盖的基础上,还可以对重传次数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
而针对现有的多时隙捆绑技术中最多进行3次重传,即,共进行4次传输的特点,本实施例中确定出的重传次数可以大于3,当然,也可以不大于3。
针对步骤101~步骤102,较优的,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来确定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以及重传次数:
方式一、利用业务的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确定RTT、N和重传次数。
在本方式中,可以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
例如,针对VoIP业务,可以根据VoIP业务要求的50ms的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16,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
根据这种方式确定出的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重传次数可以使得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满足要求,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上行覆盖的目的。
方式二、利用业务的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确定RTT、N和重传次数。
在本方式中,可以确定业务要求的传输间隔时间,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最多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
例如,针对VoIP业务,可以根据VoIP业务要求的20ms的传输间隔时间内最多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16,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
根据这种方式确定出的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重传次数可以使得业务要求的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满足要求,从而达到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上行覆盖的目的。
方式三、利用传输最大时延与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RTT、N和重传次数。
在本方式中,可以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其中,所述传输最大时延表示在执行完毕最后一次传输时占用的时间长度。
具体的,所述传输最大时延可以表示为捆绑的时隙个数N,与重传次数与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的乘积之和。
例如,针对VoIP业务,可以根据VoIP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为50ms,传输最大时延与VoIP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为10ms,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
根据这种方式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重传次数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可以保证传输最大时延满足设定的要求,从而确保达到增加有效用于传输的TTI个数,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上行覆盖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利用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和/或业务要求的传输间隔时间来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重传次数,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根据其他业务参数来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重传次数。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和步骤1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侧,在网络侧确定出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之后,还可以将确定出的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传输给终端,指示终端根据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进行上行传输。具体的,网络侧可以通过指定的信令将确定出的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传输给终端。且在传输时,网络侧可以根据与终端事先约定的方式,将确定出的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传输给终端。则终端可以根据事先约定的方式,解析出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并利用解析出的时间间隔RTT、时隙个数N和重传次数进行上行传输。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二、
假设针对语音或数据业务,根据确定出的RTT、N和重传次数分别得到方案1、方案2、方案3和方案4:
以针对VoIP业务,确定出的RTT为12毫秒、重传次数为4次,N为4(方案1)为例,则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可以如图5所示。
以针对VoIP业务,确定出的RTT为15毫秒、重传次数为3次,N为5(方案2)为例,则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可以如图6所示。
以针对VoIP业务,确定出的RTT为14毫秒、重传次数为2次,N为6(方案3)为例,则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可以如图7所示。
以针对VoIP业务,确定出的RTT为30毫秒、重传次数为1次,N为10(方案4)为例,则多时隙捆绑传输的时序图可以如图8所示。
结合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的时序图,如果现有方案中RTT为16毫秒、重传次数为3次,N为4,则可以得到如表1所示的方案比较结果:
Figure BDA00001631177300091
表1
其中,最大传输次数为重传次数加1,传输最大时延表示在执行完毕最后一次传输时占用的时间长度(可以表示为捆绑的时隙个数N,与重传次数与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的乘积之和),用于传输的TTI数表示在VoIP要求的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资源利用率表示在VoIP业务要求的20ms的传输间隔时间内最多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与传输间隔时间的比值。
从图5、图6、图7、图8和表1可以看出,方案1、方案2、方案3和方案4通过减小RTT和/或增加TTI bundling个数和/或改变重传次数,从而增加用于传输的TTI数。在最大时延的要求下,针对现有方案,方案一的有效TTI数从16增加到20,方案二的有效TTI数从16增加到20,方案三的有效TTI数从16增加到18,方案四的有效TTI数从16增加到20,提高了功率的累积和时间分集增益。且,资源利用率也分别提高了20%、20%、10%和20%。
与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提供以下的装置。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网络侧,该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9所示,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11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所述RTT为正数;第二调整模块12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N为正整数;发送模块16用于将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和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传输给终端;其中,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不小于4。且,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N大于4;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为4时,则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RTT不等于16毫秒。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模块13:
第三调整模块13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的重传次数。
发送模块16具体用于将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和第三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重传次数传输给终端。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14:
第一确定模块14用于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其中,所述传输最大时延表示在执行完毕最后一次传输时占用的时间长度;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重传次数。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11还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12还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13还可以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重传次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15:
第二确定模块15用于确定业务要求的传输间隔时间;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重传次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该装置可以集成在终端,该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10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网络侧传输的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发送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RTT和所述N进行上行传输。其中,网络侧传输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所述N不小于4;且,若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N大于4;若所述N为4时,则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所述接收模块21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传输的RTT、N和重传次数。
所述发送模块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RTT、所述N和所述重传次数进行上行传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四提供的方案,对现有的多时隙捆绑技术进行改进,通过调整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重传次数,可以使得时间分集增益更多,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覆盖能力增强,且传输的资源利用率增加,有效性增强。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5)

1.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侧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以及
网络侧将确定出的所述RTT和所述N传输给终端;
其中,网络侧确定出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确定出的所述N不小于4;且,
若确定出的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确定出的所述N大于4;
若确定出的所述N为4时,则确定出的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侧确定重传次数;
则,网络侧将确定出的所述RTT和所述N传输给终端,具体包括:
网络侧将确定出的所述RTT、所述N和所述重传次数传输给终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具体包括:
网络侧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
网络侧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
其中,所述传输最大时延表示在执行完毕最后一次传输时占用的时间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具体包括:
网络侧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
网络侧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侧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具体包括:
网络侧确定业务要求的传输间隔时间;
网络侧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捆绑的时隙个数N以及确定重传次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语音或数据业务,确定出的RTT为12毫秒、重传次数为4次、N为4;
或者,RTT为15毫秒、重传次数为3次、N为5;
或者,RTT为14毫秒、重传次数为2次、N为6;
或者,RTT为30毫秒、重传次数为1次、N为10。
7.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传输的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
终端根据所述RTT和所述N进行上行传输;
其中,网络侧传输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所述N不小于4;且,
若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N大于4;
若所述N为4时,则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终端接收网络侧传输的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具体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传输的RTT、N和重传次数;
则,终端根据所述RTT和所述N进行上行传输,具体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RTT、所述N和所述重传次数进行上行传输。
9.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所述RTT为正数;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N为正整数;
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和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传输给终端;
其中,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不小于4;且,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N大于4;所述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为4时,则所述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RTT不等于16毫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调整模块,用于确定多时隙捆绑中的重传次数;
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第一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RTT、第二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N和第三调整模块确定出的所述重传次数传输给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其中,所述传输最大时延表示在执行完毕最后一次传输时占用的时间长度;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传输最大时延与所述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之间设定的差值,确定重传次数。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业务要求的最大时延;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时延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一设定值,确定重传次数。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业务要求的传输间隔时间;
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
所述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多时隙捆绑中捆绑的时隙个数N;
所述第三调整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传输间隔时间内用于传输的时隙个数不低于第二设定值,确定重传次数。
14.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侧传输的多时隙捆绑中两次传输的时间间隔RTT以及捆绑的时隙个数N,所述RTT为正数,所述N为正整数;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TT和所述N进行上行传输;
其中,网络侧传输的所述RTT不大于16毫秒,和/或,所述N不小于4;且,
若所述RTT为16毫秒时,则所述N大于4;
若所述N为4时,则所述RTT不等于16毫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网络侧传输的RTT、N和重传次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RTT、所述N和所述重传次数进行上行传输。
CN201210146749.8A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3915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6749.8A CN103391554B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3/075319 WO2013166964A1 (zh) 2012-05-11 2013-05-08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6749.8A CN103391554B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554A true CN103391554A (zh) 2013-11-13
CN103391554B CN103391554B (zh) 2016-05-25

Family

ID=4953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6749.8A Active CN103391554B (zh) 2012-05-11 2012-05-11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1554B (zh)
WO (1) WO201316696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023A (zh) * 2015-01-27 2017-12-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Gsm演进分组数据业务信道资源传送管理——固定上行链路分配技术
CN109417449A (zh) * 2016-07-11 2019-03-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和多传输时间间隔调度
WO2019095946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时隙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1132358A (zh) * 2019-12-19 2020-05-0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73677A (zh) * 2017-11-20 2020-07-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重传的动态终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7993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umbering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CN107634817B (zh) * 2016-07-19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878A (zh) * 2007-08-14 2009-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同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US20090259911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Li-Chih Tse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EP2154808A1 (en) * 2008-08-15 2010-02-17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TTI bundling retransmission
CN101998585A (zh) * 2009-02-26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消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2297C (zh) * 2004-11-18 2007-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个人手持电话系统基站及功率控制方法
CN101594650A (zh) * 2008-05-30 2009-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传输时间间隔绑定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51601A (zh) * 2008-08-11 2010-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9878A (zh) * 2007-08-14 2009-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同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装置
US20090259911A1 (en) * 2008-04-15 2009-10-15 Li-Chih Tse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EP2154808A1 (en) * 2008-08-15 2010-02-17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TTI bundling retransmission
CN101998585A (zh) * 2009-02-26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消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3GPP TSG-RAN WG1 #68bis R1-121114》", 20 March 2012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2023A (zh) * 2015-01-27 2017-12-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Gsm演进分组数据业务信道资源传送管理——固定上行链路分配技术
CN107432023B (zh) * 2015-01-27 2021-04-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Gsm演进分组数据业务信道资源传送管理——固定上行链路分配技术
CN109417449A (zh) * 2016-07-11 2019-03-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和多传输时间间隔调度
CN109417449B (zh) * 2016-07-11 2021-1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和多传输时间间隔调度
WO2019095946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时隙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TWI678122B (zh) * 2017-11-17 2019-11-21 大陸商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多時隙傳輸的方法和設備
US11297616B2 (en) 2017-11-17 2022-04-05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ulti-slo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373677A (zh) * 2017-11-20 2020-07-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重传的动态终止
US11677506B2 (en) 2017-11-20 2023-06-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ermin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US11991001B2 (en) 2017-11-20 2024-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termination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etransmissions
CN111132358A (zh) * 2019-12-19 2020-05-08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32358B (zh) * 2019-12-19 2023-05-0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1554B (zh) 2016-05-25
WO2013166964A1 (zh)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122B (zh) Harq反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91554A (zh) 一种多时隙捆绑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47782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Lähetkangas et al. On the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beyond 4G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2739376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及一种终端
US10841068B2 (en) DL HARQ timing in TDD with 1 ms tti and reduced processing time
CN101931514B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的通信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248464A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125039A (zh)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EP2695444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in an equipment of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281646A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226455A1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KR101945658B1 (ko) 스펙트럼 통합의 데이터 발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973413A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9032087A1 (en) MULTI-MODE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3497850A1 (en) Dl harq timing with short tti operations in tdd
WO2015027481A1 (zh) 无源互调信号干扰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4349475B (zh) 一种tdd-fdd跨载波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EP3065481A1 (en) Voip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2355695A (zh) 数据速率选择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370382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2595609B (zh) 一种子帧捆绑时实现上行子帧调度的方法和系统
WO2020051754A1 (zh) 传输反馈信息、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CN10345770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731238B (zh) 配置授权定时器的使用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