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412B -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412B
CN103384412B CN201310158498.XA CN201310158498A CN103384412B CN 103384412 B CN103384412 B CN 103384412B CN 201310158498 A CN201310158498 A CN 201310158498A CN 103384412 B CN103384412 B CN 103384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irect
end network
communicator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84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412A (zh
Inventor
许献聪
蔡宜学
罗耿介
林奕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CN103384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第一后端网络。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第二后端网络,使第二后端网络据以回传邻近通知确认信号。第一后端网络分别自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第二后端网络接收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并据以判断位置关系。第一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直接通信连线。

Description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可让连接于不同后端网络的直接通信装置建立直接通信连线。
现有技术
已知的直接通信系统(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中,装置彼此间皆可直接进行通信,如此一来,将可以更简便且迅速的方式完成消息的交换。然而,装置间于建立通信连线以及传递相关控制信号时,基本上仍通过同一后端核心网络的协调方能完成。
更进一步来说,由于目前直接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协定中,直接通信装置仅能由同一后端核心网络进行信息(如装置的实际位置以及控制信号)的控管以及协调,因此,当有二直接通信装置分别属于不同后端核心网络(例如不同电信营运商)时,此二装置将难通过现有的直接通信协定完成直接通信的连线。如此一来,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综上所述,如何整合不同之后端核心网络,使得其所属的直接通信装置顺利建立直接通信连线,以提升直接使用装置的使用弹性,乃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其主要可使不同后端核心网络的直接通信装置建立直接通信连线,以增加直接通信系统的使用弹性。
为完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直接通信系统的通信连接方法。直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后端网络以及第二后端网络。通信连接方法包含:(a)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第二后端网络;(b)令第二后端网络根据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c)令第一后端网络于步骤(b)后,分别自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第二后端网络接收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d)令第一后端网络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位置关系;(e)令第一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f)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直接通信连线。
为完成前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后端网络以及第二后端网络。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第二后端网络。第二后端网络根据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后端网络分别自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第二后端网络接收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第一后端网络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直接通信连线。
于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面。
附图说明
图1A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B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2 直接通信系统
11 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110 邻近通知要求信号
111 收发器
112 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
113 处理器
13 第一后端网络
130 直接连线信号
131 ProSe伺服器
133 GMLC伺服器
15 第二后端网络
150 邻近通知确认信号
151 ProSe伺服器
153 GMLC伺服器
17 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172 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19 中继站台
20 直接通信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内容可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解释,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必须在如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以下实施例的说明仅在于阐释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以下实施例及图式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绘示于图式中的各元件之间的尺寸比例仅为便于理解,而非用以限制为实际的实施比例。
请参考图1A-图1B。其中,图1A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Direct ModeCommunication)系统1的示意图,直接通信系统1包含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一第一后端网络13以及一第二后端网络15。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一后端网络13连线,第一后端网络13与第二后端网络15连线,第二后端网络15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图1B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示意图,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包含一收发器111以及一处理器113。网络元件间的互动将于下文中予以进一步阐述。
首先,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第二后端网络15的第二直接通信装置17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可先通过其所属的第一后端网络13发送通知信号。具体而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可先经由第一后端网络13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Proximity notification request)110至第二后端网络15,藉以通知第二后端网络15其处于可建立直接通信连线的状态。
随后,第二后端网络15便可根据邻近通知要求信号110,经由第一后端网络13回传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Proximity notification ack)15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其已确认收到要求,并将于后续判断第二直接通信装置17是否接近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
接着,第一后端网络13以及第二后端网络15便分别持续地接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112以及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其中,位置信息包含装置的实际位置。随即,第二后端网络15将其所接收的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适时地传送至第一后端网络13,使第一后端网络13据以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及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的位置关否可建立连线。
换言之,第一后端网络13分别自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及第二后端网络15接收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112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以进行后续相关判断。而当第一后端网络13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112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17的一位置关系(未绘示)属可建立通信连线的状态时,第一后端网络13便根据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13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
最后,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30时,表示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已可与第二后端网络15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建立连线,据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根据直接连线信号130,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20,使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进行后续数据交换。
需特别说明者,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直接属于第一后端网络13的直接通信装置。然于其他实施方面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在尚未与第一后端网络13确认连线前(即不属于第一后端网络13的直接通信装置时),其主要可利用处理器133,通过收发器131向第一后端网络13进行注册,使后续进一步的操作。
请参考图2A,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系统2的示意图。其中,须特别说明者,第二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及网络连接环境相同,因此符号相同的元件功能亦同,于此不再赘述。而第二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差异在于,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后端网络13更包含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131以及一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伺服器133,第二后端网络15同样包含一ProSe伺服器151以及一GMLC伺服器153。
须特别强调者,ProSe伺服器主要提供邻近服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并控制相关信号的伺服器,用以完成:应用程序启动(Application Enablement)、网络通信选择(Network Communication Selection)、网络安全(Network Security)、合法监听(LawfulInterception)、邻近服务探索(Proximity-based Service Discovery)、直接邻近服务通信(Direct Proximity-based Service Communication)及装置探索与服务探索间的协作(Interworking between Device Discovery and Service Discovery)等服务。而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ProSe伺服器此些服务的内容,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类似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第二后端网络15的第二直接通信装置17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可先经由第一后端网络13传送邻近通知要求信号110至第二后端网络15,藉以通知第二后端网络15其处于可建立直接通信连线的状态。
随后,第二后端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便根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邻近通知要求信号110,先行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的连线关否合法(例如:根据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储存于第二后端网络15的相关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是否列于其可通信名单中)。若合法,则第二后端网络15经由第一后端网络13回传邻近通知确认信号15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
接着,以第一后端网络13的角度观之,其利用GMLC伺服器133持续地接收并更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112;另一方面,以第二后端网络15的角度观之,其利用GMLC伺服器153持续地接收并更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的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
随后,第一后端网络13的ProSe伺服器131便可先自第二后端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动态地接收并更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并进一步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112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已及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的位置关系。
同样地,当第一后端网络13的ProSe伺服器131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112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172,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17的位置关系属可建立通信连线的状态时,第一后端网络13的ProSe伺服器131便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13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使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据以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建立直接通信连线20,并进行后续数据交换。
需特别说明者,请参考图2B,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2的另一实施方面的示意图。详言之,于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可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连线,例如: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及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皆为为wi-fi装置时,二者间可直接建立wi-fi直接连线,或以将对方当作热点(hot spot)的方式建立wi-fi直接连线。然于其他实施方面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7亦可在允许建立连线却未达通信距离的情况下,通过一中继站台19(如wi-fi网络的无线网络存取点)建立直接通信连线20。
本发明的一第三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3。第三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1)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后端网络以及一第二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第一后端网络13以及第二后端网络15)。第三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3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第二后端网络。执行步骤302,令第二后端网络根据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执行步骤303,令第一后端网络分别自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第二后端网络接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接着,执行步骤304,令第一后端网络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执行步骤305,令第一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306,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同样须说明,类似地,于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直接属于第一后端网络的直接通信装置。然于其他实施方面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在尚未与第一后端网络确认连线前,其同样可完成先向第一后端网络进行注册的步骤,使后续流程进行。
本发明的一第四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4。第四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2)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后端网络以及一第二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第一后端网络13以及第二后端网络15),同样地,第一后端网络包含一ProSe伺服器以及一GMLC伺服器,第二后端网络包含一ProSe伺服器以及一GMLC伺服器。第四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4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第二后端网络。执行步骤402,令第二后端网络的ProSe伺服器根据邻近通知要求信号,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连线关系合法。执行步骤403,令第二后端网络的ProSe伺服器经由第一后端网络传送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接着,执行步骤404,令第一后端网络的GMLC伺服器自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执行步骤405,令第二后端网络的GMLC伺服器自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须特别说明者,步骤404与步骤405的顺序可前后调整,亦可同时进行,其主要的意义在于不同之后端网络可分别接收不同装置的位置信息。
随即,执行步骤406,令第一后端网络的ProSe伺服器自第二后端网络的ProSe伺服器接收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执行步骤407,令第一后端网络的ProSe伺服器根据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执行步骤408,令第一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409,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可整合不同之后端核心网络,使得其所属的直接通信装置顺利建立直接通信连线,以提升直接使用装置的使用弹性。
惟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面,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用于一直接通信(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系统的通信连接方法,所述直接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第一后端网络,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与一第二后端网络连线,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所述通信连接方法包含:
(a)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使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b)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于步骤(a)后,分别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c)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
(d)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e)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于步骤(a)前包含:
(a1)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注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更包含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以及一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Location Center,GMLC),步骤(b)更包含:
(b1)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GMLC伺服器于步骤(a)后,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
(b2)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自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其中,步骤(c)更包含:
(c1)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所述位置关系;
其中,步骤(d)更包含:
(d1)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所述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更包含:
(e1)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通过一中继站台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直接通信连线,其中,所述中继站台同时与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连线。
5.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
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
一第一后端网络,与一第二后端网络连线,其中,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使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所述第一后端网络分别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更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更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更向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注册。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更包含:
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以及
一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
其中,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GMLC伺服器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自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更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所述位置关系,所述第一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更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所述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通过一中继站台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直接通信连线,所述中继站台同时与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连线。
9.一种用于一直接通信(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系统的通信连接方法,所述直接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后端网络以及一第二后端网络,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所述通信连接方法包含:
(a)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所述第二后端网络;
(b)令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c)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于步骤(b)后,分别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d)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
(e)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f)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更包含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步骤(b)更包含:
(b1)令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连线关系合法;
(b2)令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根据步骤(b1)的结果,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所述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更包含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以及一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Location Center,GMLC),步骤(c)前更包含:
(c1)令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GMLC伺服器自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其中,步骤(c)更包含:
(c2)令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于步骤(c1)后,分别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12.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
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一第一后端网络;以及
一第二后端网络,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所述第一后端网络分别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更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更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更包含:
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
其中,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连线关系合法,并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所述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直接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更包含:
一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s,ProSe)伺服器;以及
一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 Mobile Location Center,GMLC);
其中,令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GMLC伺服器自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后端网络分别自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的所述ProSe伺服器接收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
15.一种用于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通信连接方法,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所述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第一后端网络,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与一第二后端网络连线,并经由第二后端网络接收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通信连接方法包含:
(a)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使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b)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于步骤(a)后,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至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使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c)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更于步骤(a)前包含:
(a1)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注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更包含:
(c1)令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通过一中继站台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直接通信连线,其中,所述中继站台同时与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连线。
18.一种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所述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第一后端网络,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与一第二后端网络连线,并经由第二后端网络接收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包含:
一收发器;以其
一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器用以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要求信号至所述第二后端网络,使所述第二后端网络根据所述邻近通知要求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传送一邻近通知确认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所述收发器更用以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至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使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用户端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所述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用以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利用所述收发器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直接通信连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更用以通过所述收发器向所述第一后端网络注册。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直接连线信号,利用所述收发器通过一中继站台与所述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所述直接通信连线,所述中继站台同时与所述第一后端网络以及所述第二后端网络连线。
CN201310158498.XA 2012-05-04 2013-05-02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Active CN1033844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642466P 2012-05-04 2012-05-04
US61/642,466 2012-05-04
US201261672785P 2012-07-18 2012-07-18
US61/672,785 2012-07-18
US201261721020P 2012-10-31 2012-10-31
US61/721,020 2012-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412A CN103384412A (zh) 2013-11-06
CN103384412B true CN103384412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49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5738.4A Active CN103384411B (zh) 2012-05-04 2013-04-18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CN201310158498.XA Active CN103384412B (zh) 2012-05-04 2013-05-02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5738.4A Active CN103384411B (zh) 2012-05-04 2013-04-18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9210734B2 (zh)
CN (2) CN103384411B (zh)
TW (3) TWI5323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8456B (zh) * 2013-11-19 2016-06-1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直接通訊系統及其通訊連接方法
KR20150085037A (ko) * 2012-11-13 2015-07-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릴레이 기능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307575B2 (en) 2012-11-13 2016-04-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UE relay functions
CN110365366B (zh) 2013-11-01 2021-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器、接收器以及生成同步信号的方法
US9615341B2 (en) * 2013-11-01 2017-04-0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WO2015100618A1 (zh) * 2013-12-31 2015-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服务特性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088848B1 (ko) 2014-01-13 2020-03-1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에서 ProSe그룹 통신 또는 공공 안전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보안 방안 및 시스템
WO2015105401A1 (ko) * 2014-01-13 2015-07-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에서 prose그룹 통신 또는 공공 안전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보안 방안 및 시스템
CN103826200A (zh) * 2014-01-22 2014-05-28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交互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9554264B2 (en) 2014-01-31 2017-01-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network assigned radio resources for proximity discovery
JP2015154243A (ja) * 2014-02-14 2015-08-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4980943B (zh) * 2014-04-02 2019-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合法侦听方法及合法侦听装置
CN104980912B (zh) * 2014-04-11 2019-10-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oSe临时标识的通知与更新方法和装置
US9736641B2 (en) * 2014-10-03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HTTP implementation as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EPC-level proximity services (ProSe) discovery
MY183809A (en) * 2014-10-03 2021-03-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restricted direct discovery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699A (zh) * 2008-12-30 2011-1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对等点发现导频的传输进行集中控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4642A (en) * 1997-10-24 2000-07-25 Federal Expres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cking package data
US6484027B1 (en) * 1998-06-15 2002-11-19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Enhanced wireless handset, including direct handset-to-handset communication mode
US6580704B1 (en) 1999-08-26 2003-06-17 Nokia Corporation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two mobile terminals in access point controlled wireless LAN systems
FI109953B (fi) * 2000-02-17 2002-10-31 Nokia Corp Yhteyksien käsitteleminen matkaviestinverkossa
US7349689B2 (en) * 2003-07-01 2008-03-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cessor peripheral
WO2006016745A1 (en) * 2004-08-12 2006-02-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 frame
CN101043414B (zh) * 2006-03-20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证无线局域网和封包数据网关的服务质量配置一致性的方法
KR101466393B1 (ko) * 2007-08-03 2014-1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107202B2 (en) * 2008-05-15 2015-08-1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coordin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9198017B2 (en) 2008-05-19 2015-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frastructure assiste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US8964653B2 (en) 2008-07-11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US8605625B2 (en) 2009-04-02 2013-1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00255869A1 (en) * 2009-04-06 2010-10-07 Kapil Sood Direct peer link 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TWI426807B (zh) * 2009-06-23 2014-02-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基地台、中繼台及其後端控制通訊方法
US20110082939A1 (en) 2009-10-02 2011-04-07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xy discovery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8411608B2 (en) 2010-02-26 2013-04-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ulticast over a Wi-Fi network
EP2543212B1 (en) * 2010-03-05 2016-03-02 Nokia Technologies Oy Handover of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US8819244B2 (en) 2010-04-07 2014-08-26 Appl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utilizing backup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8812657B2 (en) * 2010-04-15 2014-08-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US8503409B2 (en) * 2010-04-15 2013-08-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direct mode channel access
JP5671879B2 (ja) 2010-08-24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719165B1 (ko) 2010-10-27 2017-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에서 무선랜 네트워크 쉐어링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445334B2 (en) 2011-04-20 2016-09-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t a multi-mode access point
WO2013163595A2 (en) * 2012-04-27 2013-10-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proximity data path setup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5699A (zh) * 2008-12-30 2011-11-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对等点发现导频的传输进行集中控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94433A1 (en) 2013-11-07
CN103384411A (zh) 2013-11-06
TW201347491A (zh) 2013-11-16
TWI528770B (zh) 2016-04-01
TWI478555B (zh) 2015-03-21
US9307563B2 (en) 2016-04-05
TWI532352B (zh) 2016-05-01
TW201347481A (zh) 2013-11-16
CN103384411B (zh) 2016-05-18
TW201347490A (zh) 2013-11-16
US9210734B2 (en) 2015-12-08
US20130294437A1 (en) 2013-11-07
US9258835B2 (en) 2016-02-09
CN103384412A (zh) 2013-11-06
US20130294432A1 (en) 201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4412B (zh)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EP2406933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enabling access to content
CN104469678B (zh) 一种基于蓝牙功能的位置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2832976B (zh) Nfc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144359A (zh) 软件限定的无线电配置
CN103365597B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通信系统
US20210097799A1 (en) Enhanced peer-to-peer networking exchange
CN110312203A (zh) 信息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847509A (zh) 移动终端及其联系人添加、分享方法和装置
WO2016137125A1 (ko) 블루투스 신호를 이용한 모바일 기기 측위 시스템 및 측위 방법
CN10509465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226591B1 (en) Call transfer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5792165B (zh) 邻近要求验证方法、身份要求方法及其设备
KR20120064437A (ko) 위치 기반 서비스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체크인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체크인 방법
CN110035399B (zh) 消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902491B (zh) 决定无线存取点位置方法、无线存取点及无线存取点组合
CN10135572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3797825A (zh) 移动通信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控制程序
TWI575990B (zh) 利用網路拓樸綁定裝置之方法與系統
US8503981B1 (en) Data service upgrade with advice of charge
CN102065126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远程登录方法、远程登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104113835A (zh) 一种密文发送、传输的方法、移动终端及通信基站
CN108270665A (zh) 即时网络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KR101288942B1 (ko) 근거리 통신과 무선 인터넷을 이용한 파일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통신 단말
CN105766042B (zh) 直接链路通信的方法、接入点和站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