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411B -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84411B CN103384411B CN201310135738.4A CN201310135738A CN103384411B CN 103384411 B CN103384411 B CN 103384411B CN 201310135738 A CN201310135738 A CN 201310135738A CN 103384411 B CN103384411 B CN 1033844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rect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er
- network
- user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后端网络。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可直接于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建立wi-fi连线,以增加直接通信系统的使用弹性。
背景技术
已知的直接通信系统(directmodecommunication)中,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于建立通信连线前,须先通过后端核心网络的协调。随后,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彼此间方能建立连线以直接进行消息传递,如此一来,将可以更简便且迅速的方式完成数据的交换。
然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于建立连线时,若需通过额外新增连线模块以及通信协定的方式完成,则其将会造成硬件设计越趋复杂,或陷入现有通信装置的硬件无法直接支援的窘境。
据此,如何于利用现有硬件模块,通过调整通信协定的方式更有效益地完成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通信连接,以增加直接通信系统整体使用弹性,乃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其主要直接于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建立wi-fi连线,以增加直接通信系统的使用弹性。
为完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一直接通信(DirectModeCommunication)系统的通信连接方法。直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后端网络。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通信连接方法包含:(a)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b)令后端网络于步骤(a)后,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c)令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d)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为完成前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后端网络以及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为完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用于直接通信系统的通信连接方法。直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后端网络。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通信连接方法包含:(a)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b)令后端网络于步骤(a)后,传送第一装置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c)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装置信息传送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d)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传送第一用户端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e)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f)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g)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为完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直接通信系统,包含后端网络、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器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传送第一装置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装置信息传送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传送第一用户端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位置关系传送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于参阅图式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A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1B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7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8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9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2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2、3、4、5、6直接通信系统
10wi-fi直接通信连线
11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110注册信号
1100第一装置信息
111收发器
112第一用户端信息
113处理器
13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132第二用户端信息
15后端网络
150、170直接连接信号
1530、1730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
17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
19第二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内容可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解释,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必须在如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何特定的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以下实施例的说明仅在于阐释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以下实施例及图式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绘示于图式中的各元件之间的尺寸比例仅为便于理解,而非用以限制为实际的实施比例。
请参考图1A-图1B。其中,图1A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DirectModeCommunication)系统1的示意图,直接通信系统1至少包含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及一后端网络15,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后端网络15连线。图1B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示意图,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包含一收发器111以及一处理器113。网络元件间的互动将于下文中予以进一步阐述。
首先,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直接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须先向后端网络15注册。据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传送一注册信号110至后端网络15,以向后端网络15完成注册。
接着,由于后端网络15可依照前述的方式完成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注册,因此,后端网络15便可记录直接通信系统1中所有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相关信息,并据以判断可互相连线的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彼此是否位于通信范围内。具体而言,后端网络15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注册完毕后,便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一位置关系。
随后,当后端网络15根据位置关系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彼此进入可通信范围,且准备进行探索互动(DiscoveryInteractive)后,后端网络15便可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15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稍后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间可以wi-fi模式建立连线。
更进一步来说,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50后,代表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可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建立直接通信连线,据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通过收发器1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直接建立一wi-fi直接通信连线10,俾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进行后续数据交换。
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系统2的示意图,直接通信系统2更包含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其中,须特别说明者,第二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及网络连接环境相同,因此符号相同的元件功能亦同,于此不再赘述。而第二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差异在于,于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通过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与后端网络15连线。
具体而言,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直接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须先向后端网络15注册。此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便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注册信号110至后端网络15,以向后端网络15完成注册。
接着,同样地,后端网络15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注册完毕后,便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彼此进入可通信范围,且准备进行探索互动。
随后,类似地,后端网络15便可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直接连线信号15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稍后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间可以wi-fi模式建立连线。同样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50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通过收发器1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直接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10。
请参考图3,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系统3的示意图。其中,须特别说明者,第三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及网络连接环境相同,因此符号相同的元件功能亦同,于此不再赘述。而第三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后端网络15为一演进数据封包(EvolvedDataPacket,EPC)网络,包含一邻近服务(ProximityServices,ProSe)伺服器151。
须特别强调者,ProSe伺服器主要提供邻近服务(proximity-basedservice)并控制相关信号的伺服器,用以完成:应用程式启动(ApplicationEnablement)、网络通信选择(NetworkCommunicationSelection)、网络安全(NetworkSecurity)、合法监听(LawfulInterception)、邻近服务探索(Proximity-basedServiceDiscovery)、直接邻近服务通信(DirectProximity-basedServiceCommunication)及装置探索与服务探索间的协作(InterworkingbetweenDeviceDiscoveryandServiceDiscovery)等服务。而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ProSe伺服器此些服务的内容,因此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于第三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直接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须先向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注册。此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便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注册信号110至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以向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完成注册。
接着,同样地,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注册完毕后,便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彼此进入可通信范围,且准备进行探索互动。
随后,类似地,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ProSe伺服器151便可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直接连线信号15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稍后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间可以wi-fi模式建立连线。同样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50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通过收发器1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直接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10。
请参考图4,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系统4的示意图。其中,须特别说明者,第四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及网络连接环境相同,因此符号相同的元件功能亦同,于此不再赘述。而第四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后端网络15为EPC网络,且包含一装置定位伺服器153以及一第三代合作计画认证授权帐号(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3GPPAAA)伺服器155。
具体而言,于第四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直接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须先向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3GPPAAA伺服器155注册。此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便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注册信号110至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3GPPAAA伺服器155,以向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3GPPAAA伺服器155完成注册。
而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3GPPAAA伺服器155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注册完毕后,便可获得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相关的一第一装置信息1100。接着,3GPPAAA伺服器155将第一装置信息1100传送至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装置定位伺服器153,藉以通知装置定位伺服器153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存在。
随后,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装置定位伺服器153便根据第一装置信息1100,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153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要求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回报其位置。
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于接收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1530后,便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回报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112至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装置定位伺服器153。据此,装置定位伺服器153便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彼此进入可通信范围,且准备进行探索互动。
随后,类似地,后端网络(即EPC网络)15的装置定位伺服器153便可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直接连线信号15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稍后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间可以wi-fi模式建立连线。同样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50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通过收发器1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直接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10。
需特别强调者,第四实施例主要于后端网络中,将注册程序以及定位功能分开。其中,注册程序主要由3GPPAAA伺服器完成;而定位功能可由ProSe伺服器完成,或可利用网关移动位置中心(GatewayMobileLocationCenter,GMLC)伺服器完成。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后端网络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通过本发明前述内容思及其他可能元件的置换。
另外,须特别说明者,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接连线信号亦可由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主导。请参考图5,其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系统5的示意图。其中,须特别说明者,第五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及网络连接环境相同,因此符号相同的元件功能亦同,于此不再赘述。
详细来说,类似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直接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须先向后端网络15注册。此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便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注册信号110至后端网络15,以向后端网络15完成注册,随后,后端网络15便可获得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相关的第一装置信息1100。
接着,后端网络15将第一装置信息1100传送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藉以将用户端相关信息传送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并通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负责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更进一步来说,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于接收第一装置信息1100后,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173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要求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回报其位置。
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于接收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1730后,便回报传送第一用户端信息112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据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便可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112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彼此进入可通信范围,且准备进行探索互动。
随后,类似地,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便可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17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稍后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间可以wi-fi模式建立连线。同样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70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通过收发器1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直接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10。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直接通信系统6的示意图。其中,须特别说明者,第六实施例中与先前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及网络连接环境相同,因此符号相同的元件功能亦同,于此不再赘述。而第六实施例与先前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六实施例详述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如何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位置关系。
具体来说,同样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欲与直接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连线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须先向后端网络15注册。此时,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便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传送注册信号110至后端网络15,以向后端网络15完成注册,随后,后端网络15便可获得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相关的第一装置信息1100。
接着,后端网络15将第一装置信息1100传送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藉以将用户端相关信息传送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并通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负责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更进一步来说,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于接收第一装置信息1100后,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173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要求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回报其位置。
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于接收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1730后,便回报传送第一用户端信息112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同时,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更自一第二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9接收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一第二用户端信息132。进一步来说,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与第二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9可彼此交换信息,藉以获取各自具有的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相关数据。
据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便可同时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112以及第二用户端信息132,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其可连线的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的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彼此进入可通信范围,且准备进行探索互动。
随后,类似地,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便可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170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藉以通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稍后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间可以wi-fi模式建立连线。同样地,当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收发器111接收直接连线信号170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便可通过收发器111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3直接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10。
需特别说明者,前述实施例中,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可为无线存取点(AccessPoint,AP)、主演进节点B(evolvednodeB,eNB)等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LAN,WLAN)常见的伺服端装置,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硬件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第七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7。第七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1)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以及后端网络15),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第七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7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执行步骤702,令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
接着,执行步骤703,令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704,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本发明的一第八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8。第八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2)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后端网络15以及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第八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8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执行步骤802,令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
接着,执行步骤803,令后端网络根据位置关系,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804,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本发明的一第九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9。第九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3)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后端网络15以及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其中,第九实施例之后端网络为一EPC网络,包含一ProSe伺服器。第九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9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EPC网络的ProSe伺服器,以向ProSe伺服器注册。执行步骤902,令EPC网络的ProSe伺服器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
接着,执行步骤903,令EPC网络的ProSe伺服器根据位置关系,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904,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本发明的一第十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10。第十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4)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后端网络15以及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其中,第十实施例之后端网络为一EPC网络,包含一3GPPAAA伺服器以及一装置定位伺服器。第十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10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注册信号至EPC网络的3GPPAAA伺服器,以向3GPPAAA伺服器注册。执行步骤1002,令EPC网络的3GPPAAA伺服器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传送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一装置信息至EPC网络的该装置定位伺服器。执行步骤1003,令EPC网络的装置定位伺服器根据第一装置信息,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接着,执行步骤1004,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至装置定位伺服器。随即执行步骤1005,令EPC网络的装置定位伺服器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位置关系。执行步骤1006,令EPC网络的装置定位伺服器根据位置关系,经由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最后,执行步骤1007,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需特别说明者,类似地,第十实施例的装置定位伺服器可为一ProSe伺服器及一GMLC伺服器其中之一,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连接方法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第十一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11。第十一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5)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后端网络15以及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第十一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11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器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执行步骤1102,令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传送一第一装置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执行步骤1103,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装置信息,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着,执行步骤1104,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
随即,执行步骤1105,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执行步骤1106,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1107,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本发明的一第十二实施例为一通信连接方法,其流程图请参考图12。第十二实施例的方法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例如前述实施例的直接通信系统6)及其所包含的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如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11、后端网络15以及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17),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后端网络连线。第十二实施例的详细步骤如下所述。
首先,执行步骤1201,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第一伺服器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注册信号至后端网络,以向后端网络注册。执行步骤1202,令后端网络于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传送一第一装置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执行步骤1203,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装置信息,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接着,执行步骤1204,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要求传送一第一用户端信息至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随即,执行步骤1205,令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自一第二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第二用户端信息。
执行步骤1206,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第一用户端信息以及第二用户端信息,判断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执行步骤1207,令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最后,执行步骤1208,令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直接连线信号与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wi-fi直接通信连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可直接通过装置现有的wi-fi硬件模块,通过调整通信协定的方式更有效益地完成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间的通信连接。换言之,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无需于装置中额外新增连线模块以及通信协定,以提升装置的使用弹性。
惟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一直接通信(DirectModeCommunication)系统的通信连接方法,该直接通信系统包含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以及一后端网络,该后端网络为一演进数据封包EPC网络,包含一邻近服务ProSe伺服器,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该通信连接方法包含:
(a)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
(b)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于步骤(a)后,判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
(c)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根据该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d)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该直接连线信号与该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wi-fi直接通信连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中,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步骤(a)更包含:
(a1)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
其中,步骤(c)更包含:
(c1)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根据该位置关系,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3.一种直接通信(DirectModeCommunication)系统,包含:
一后端网络,为一演进数据封包EPC网络,包含一邻近服务ProSe伺服器;以及
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
其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于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注册后,判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该直接连线信号与该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wi-fi直接通信连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
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
其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更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更根据该位置关系,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5.一种用于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DirectModeCommunication)装置的通信连接方法,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后端网络,该后端网络为一演进数据封包EPC网络,包含一邻近服务ProSe伺服器,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该通信连接方法包含:
(a)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一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俾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判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b)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自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接收该直接连线信号;
(c)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该直接连线信号与该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wi-fi直接通信连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中,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该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步骤(a)更包含:
(a1)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该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络注册;
其中,步骤(b)更包含:
(b1)令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经由该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该直接连线信号。
7.一种用于一直接通信(DirectModeCommunication)系统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后端网络,该后端网络为一演进数据封包EPC网络,包含一邻近服务ProSe伺服器,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包含:
一处理器;以及
一收发器;
其中,该收发器用以传送一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俾该ProSe伺服器判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并根据该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该收发器更用以自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接收该直接连线信号,该处理器用以根据该直接连线信号,利用该收发器与该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wi-fi直接通信连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其中,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该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该收发器更用以通过该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注册信号至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以向该ProSe伺服器注册,并经由该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该直接连线信号。
9.一种用于一后端网络的通信连接方法,该后端网络为一演进数据封包EPC网络,包含一邻近服务ProSe伺服器,该后端网络用于一直接通信系统,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该通信连接方法包含:
(a)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自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一注册信号,并注册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b)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于步骤(a)后,判断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与一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的一位置关系;
(c)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根据该位置关系,传送一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俾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该直接连线信号与该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一wi-fi直接通信连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中,该直接通信系统更包含一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与该后端网络连线,步骤(a)更包含:
(a1)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自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该注册信号,并注册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
其中,步骤(c)更包含:
(c1)令该EPC网络的该ProSe伺服器根据该位置关系,经由该第一伺服端直接通信装置传送该直接连线信号至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俾该第一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根据该直接连线信号与该第二用户端直接通信装置建立该wi-fi直接通信连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42466P | 2012-05-04 | 2012-05-04 | |
US61/642,466 | 2012-05-04 | ||
US201261672785P | 2012-07-18 | 2012-07-18 | |
US61/672,785 | 2012-07-18 | ||
US201261721020P | 2012-10-31 | 2012-10-31 | |
US61/721,020 | 2012-10-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4411A CN103384411A (zh) | 2013-11-06 |
CN103384411B true CN103384411B (zh) | 2016-05-18 |
Family
ID=4949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5738.4A Active CN103384411B (zh) | 2012-05-04 | 2013-04-18 |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
CN201310158498.XA Active CN103384412B (zh) | 2012-05-04 | 2013-05-02 |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8498.XA Active CN103384412B (zh) | 2012-05-04 | 2013-05-02 |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9258835B2 (zh) |
CN (2) | CN103384411B (zh) |
TW (3) | TWI5323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38456B (zh) * | 2013-11-19 | 2016-06-1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直接通訊系統及其通訊連接方法 |
WO2014077580A1 (en) * | 2012-11-13 | 2014-05-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ue relay functions |
US9307575B2 (en) | 2012-11-13 | 2016-04-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upporting UE relay functions |
US9615341B2 (en) * | 2013-11-01 | 2017-04-0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
CN110365366B (zh) | 2013-11-01 | 2021-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器、接收器以及生成同步信号的方法 |
CN104938020B (zh) * | 2013-12-31 | 2018-07-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近距离服务特性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15105401A1 (ko) * | 2014-01-13 | 2015-07-1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에서 prose그룹 통신 또는 공공 안전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보안 방안 및 시스템 |
KR102088848B1 (ko) | 2014-01-13 | 2020-03-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에서 ProSe그룹 통신 또는 공공 안전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보안 방안 및 시스템 |
CN103826200A (zh) * | 2014-01-22 | 2014-05-28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交互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US9554264B2 (en) | 2014-01-31 | 2017-01-2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network assigned radio resources for proximity discovery |
JP2015154243A (ja) * | 2014-02-14 | 2015-08-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
CN104980943B (zh) * | 2014-04-02 | 2019-10-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合法侦听方法及合法侦听装置 |
CN104980912B (zh) * | 2014-04-11 | 2019-10-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roSe临时标识的通知与更新方法和装置 |
CN107113563A (zh) * | 2014-10-03 | 2017-08-29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限制直接发现的方法 |
US9736641B2 (en) * | 2014-10-03 | 2017-08-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HTTP implementation as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EPC-level proximity services (ProSe) discovery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3414A (zh) * | 2006-03-20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无线局域网和封包数据网关的服务质量配置一致性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94642A (en) * | 1997-10-24 | 2000-07-25 | Federal Express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data col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cking package data |
US6484027B1 (en) * | 1998-06-15 | 2002-11-19 | Sbc Technology Resources, Inc. | Enhanced wireless handset, including direct handset-to-handset communication mode |
US6580704B1 (en) | 1999-08-26 | 2003-06-17 | Nokia Corporation |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two mobile terminals in access point controlled wireless LAN systems |
FI109953B (fi) * | 2000-02-17 | 2002-10-31 | Nokia Corp | Yhteyksien käsitteleminen matkaviestinverkossa |
US7349689B2 (en) * | 2003-07-01 | 2008-03-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processor peripheral |
WO2006016745A1 (en) * | 2004-08-12 | 2006-02-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 frame |
KR101466393B1 (ko) * | 2007-08-03 | 2014-11-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 투 피어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107202B2 (en) * | 2008-05-15 | 2015-08-1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coordin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US9198017B2 (en) | 2008-05-19 | 2015-11-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frastructure assisted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peer-to-peer network |
US8964653B2 (en) | 2008-07-11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
US8493887B2 (en) * | 2008-12-30 | 2013-07-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ntralized control of peer discovery pilot transmission |
US8605625B2 (en) | 2009-04-02 | 2013-1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er discovery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20100255869A1 (en) * | 2009-04-06 | 2010-10-07 | Kapil Sood | Direct peer link 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
TWI426807B (zh) * | 2009-06-23 | 2014-02-11 |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 基地台、中繼台及其後端控制通訊方法 |
US20110082939A1 (en) | 2009-10-02 | 2011-04-07 | Michael Peter Montemurro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xy discovery and negotiations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to establish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
US8411608B2 (en) | 2010-02-26 | 2013-04-0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Efficient and reliable multicast over a Wi-Fi network |
WO2011109027A1 (en) * | 2010-03-05 | 2011-09-09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over of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
US8819244B2 (en) | 2010-04-07 | 2014-08-26 | Apple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utilizing backup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US8812657B2 (en) * | 2010-04-15 | 2014-08-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assisted peer discovery |
US8503409B2 (en) * | 2010-04-15 | 2013-08-06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for direct mode channel access |
JP5671879B2 (ja) | 2010-08-24 | 2015-02-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719165B1 (ko) | 2010-10-27 | 2017-03-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와이파이 피투피 그룹에서 무선랜 네트워크 쉐어링 데이터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9445334B2 (en) | 2011-04-20 | 2016-09-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at a multi-mode access point |
US9942938B2 (en) * | 2012-04-27 | 2018-04-1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egistr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
-
2013
- 2013-04-10 TW TW102112588A patent/TWI532352B/zh active
- 2013-04-17 TW TW102113582A patent/TWI528770B/zh active
- 2013-04-18 CN CN201310135738.4A patent/CN103384411B/zh active Active
- 2013-04-23 TW TW102114291A patent/TWI478555B/zh active
- 2013-05-02 US US13/886,056 patent/US92588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02 CN CN201310158498.XA patent/CN103384412B/zh active Active
- 2013-05-02 US US13/886,169 patent/US9210734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5-02 US US13/875,996 patent/US93075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43414A (zh) * | 2006-03-20 | 2007-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保证无线局域网和封包数据网关的服务质量配置一致性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
Feasibility Study For Proximity Service(ProSe)(Release12).《3GPP TR22.803 V0.2.0(2012-02)》.2012,第8-9页4.2节,第16页第6.1节第一行. *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A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4411A (zh) | 2013-11-06 |
US9307563B2 (en) | 2016-04-05 |
US20130294433A1 (en) | 2013-11-07 |
CN103384412B (zh) | 2016-12-28 |
TWI532352B (zh) | 2016-05-01 |
CN103384412A (zh) | 2013-11-06 |
TW201347481A (zh) | 2013-11-16 |
US20130294437A1 (en) | 2013-11-07 |
US9258835B2 (en) | 2016-02-09 |
TWI528770B (zh) | 2016-04-01 |
TW201347490A (zh) | 2013-11-16 |
US9210734B2 (en) | 2015-12-08 |
TWI478555B (zh) | 2015-03-21 |
US20130294432A1 (en) | 2013-11-07 |
TW201347491A (zh) | 2013-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4411B (zh) | 直接通信系统及其通信连接方法 | |
CN111934919B (zh) | 一种网络融合及其组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Yaqoob et al. | Enabli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smart cities | |
Pei et al. | Federated learning encounters 6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scenario of internet of things | |
CN105185071B (zh) | 燃气表远程抄表网络数据交换方法 | |
CN106980323A (zh) | 一种控制无人机的系统 | |
CN107241274A (zh) | 一种物联网集成服务无线路由器和系统 | |
CN104881172A (zh) | 一种车载主机与智能手机互动的屏幕校准方法及系统 | |
WO2016190509A1 (ko) | 교통 안전서비스 테스트 시스템 | |
CN106534286A (zh) | 一种连接mesh网络设备与云端用户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2802211B (zh) | 通过共享无线资源增强功能的技术 | |
CN105551098A (zh) | 一种发行obu和etc卡的便携式设备终端及方法 | |
CN102841875A (zh) | 一种具有智能总线接口的主机及安防系统 | |
Minoli | IoT applications to smart campuses and a case study | |
CN112187597B (zh) | 一种基于FlexRay总线的车载地面端数据链 | |
CN105323759A (zh) | 一种与车辆通信的服务方法、服务系统及终端和终端方法 | |
CN107895075B (zh) | 一种开发机载总线通用仿真框架的方法 | |
CN105096682B (zh) | 一种虚实结合的数据链组网仿真系统及实现方法 | |
CN109391412A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213342694U (zh) | 基于车载wi-fi的多媒体数据传输系统 | |
CN102448178B (zh) | 服务提供装置、服务使用装置及其服务传输方法 | |
CN205486075U (zh) | 无线控制X-Ray成像系统 | |
Datta et al. | An iot framework for intelligent roadside assistance system | |
Kanno | Trends and use cases of 5G | |
CN106921429B (zh) | 一种数据双向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