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222B -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9222B
CN103379222B CN201310148460.4A CN201310148460A CN103379222B CN 103379222 B CN103379222 B CN 103379222B CN 201310148460 A CN201310148460 A CN 201310148460A CN 103379222 B CN103379222 B CN 1033792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stallation
close
determining unit
backlight
detect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84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9222A (zh
Inventor
中岛智弘
泽崎直之
大塚克美
高桥阳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9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92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2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2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visibility of characters on di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detecting a user operation or a tactile contact or a motion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05B47/12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by using camer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一种终端装置包括:显示装置;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接近与终端装置不同的物体的接近状态;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振动;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的第一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值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背光,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接近状态时,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二检测值,确定已经获取的所述第二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值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背光。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能够控制显示器的背光的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就终端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移动个人计算机(PC))而言,增加了其显示器的尺寸。随着这些终端装置的显示器的尺寸的增加(如上所述),提高了可见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电流消耗也增加了。因此,出现了终端装置的使用时间变短的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终端装置中,实现了一种预先设置背光的照明时间的功能。然而,当使用该功能时,在这种终端装置中,例如,当照明时间被设置为较短时,尽管用户正在看显示器,背光也被自动关闭。相反,当照明时间被设置为较长时,在这些终端装置中,尽管用户没有看显示器,背光也被持续打开。因此,浪费了电力。
对于这种问题,在现有技术的终端装置中,存在一种实现了根据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倾斜来打开和关闭背光的功能的终端装置。利用该功能,可以执行控制,使得当用户正手持终端装置并看显示器时,不关闭显示器的背光。
日本特开2011-142497号公报是现有技术的示例。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终端装置中,当使用执行控制使得根据终端装置的倾斜来打开和关闭背光的功能时,加速度传感器持续工作。
因此,持续消耗了大约200μA的电流。因而,在现有技术的终端装置中,不希望加速度传感器持续工作。
发明内容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意外关闭背光的同时,有效地降低电力消耗的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终端装置包括:显示装置;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接近与所述终端装置不同的物体的接近状态;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振动;以及处理器,其中,该处理器确定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的第一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值来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背光,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时,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二检测值,确定已经获取的所述第二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并且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值来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背光。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终端装置的硬件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2是终端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例示终端装置的功能块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4是例示由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列出执行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的确定的条件的示例的表;
图6是例示终端装置的功能块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7是例示由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例示终端装置的功能块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9是例示由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例示由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以及
图11是列出执行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的确定的条件的示例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中公开的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要注意的是,本公开不被这些实施方式所限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硬件构造的示例的图。参照图1,终端装置1包括处理器11,该处理器11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此外,终端装置1还包括:微计算机12,该微计算机12控制各种传感器(诸如加速度传感器13和接近传感器14);以及存储部15,该存储部15包括各种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16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7)。而且,终端装置1还包括定时器部18、显示部19、按键输入部20、相机21、语音输入和输出部22(该语音输入和输出部22控制扬声器和麦克风)和无线部23(该无线部23经由天线执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处理器11连接到终端装置1中包括的各种硬件。因此,处理器11对该终端装置进行总体控制,并且执行例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关于存储部15,在ROM16中,存储各种程序(诸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此外,在RAM17中,存储例如在处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处理器11从ROM16读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并且执行背光控制。要注意的是,定时器部18包括多个定时器,并且由处理器11进行控制,以使各个定时器开始计数和停止计数。
此外,微计算机12利用加速度传感器13来检测终端装置1的倾斜和振动。要注意的是,加速度传感器13可以是陀螺仪传感器。而且,终端装置1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这两者,以便起到检测倾斜和振动的传感器的作用。另外,当驱动加速度传感器13时,消耗大约200μA的电流。下文将描述本实施方式中的例如加速度传感器13被用作检测倾斜和振动的传感器的情况。
此外,微计算机12利用接近传感器14来检测物体是否接近终端装置1。接近传感器14的示例包括光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当驱动接近传感器14时,消耗大约3μA的电流。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独立地布置微计算机12和处理器11,然而微计算机12和处理器11的布置不限于此。微计算机12与处理器11可以形成为一体。
而且,显示部19是显示器,并且由处理器11进行控制,以执行显示画面的处理。按键输入部20是操作键区等。相机21由处理器11控制,以便能够拍摄运动图像和静止图像。语音输入和输出部22由处理器11控制,以执行向扬声器输出语音的处理以及从麦克风输入语音的处理。无线部23由处理器11控制,以便经由天线来发送和接收语音呼叫数据。
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能够作为移动信息终端(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或移动PC)进行操作。
图2是终端装置1的立体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被配置为使得接近传感器14能够发射光(诸如红外光),以使得光从设置在壳体中的孔传播到壳体外部,并且能够接收光的反射光。
此外,图3是例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功能块构造的示例的图。处理器11执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控制部31A进行操作。参照图3,控制部31A包括倾斜获取单元41、倾斜确定单元42、振动获取单元43、静止确定单元44、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接近确定单元46、手持确定单元47和显示控制单元48。
倾斜获取单元41获取表示终端装置1的倾斜的值(该倾斜是由微计算机12利用加速度传感器13检测到的)。倾斜确定单元42对已经从倾斜获取单元41获得的、表示倾斜的值进行平滑处理,并且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例如,设置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的基准值,并且倾斜确定单元42利用该基准值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要注意的是,基准值可以由用户适当地改变。
振动获取单元43获取表示终端装置1的振动的值(该振动是由微计算机12利用加速度传感器13检测到的)。静止确定单元44对已经从振动获取单元43获得的、表示振动的值进行平滑处理,并且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静止。例如,设置用于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静止(无振动)的基准值,并且静止确定单元44利用该基准值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静止。要注意的是,基准值可以由用户适当地改变。
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获取由微计算机12利用接近传感器14检测到的接近信息,即,表示终端装置1是否接近特定物体的信息。接近确定单元46基于从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获得的接近信息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接近特定物体。
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由倾斜确定单元42、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结果,来确定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设置和取消持续照明状态。显示控制单元48执行控制,使得打开和关闭显示部19的背光。而且,显示控制单元48在画面上显示图标或者使发光二极管(LED)导通,从而通知用户:背光处于持续照明状态。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由控制部31A执行的背光控制,即,依照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执行的处理。图4是例示由控制部31A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要注意的是,假定控制部31A进行操作,使得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而使背光进入持续照明状态。在该状态下,控制部31A开始执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控制。此外,在终端装置1中,独立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控制,假设照明时间是通过上述“预先设置背光的照明时间的功能”来预先设置的。
控制部31A的手持确定单元47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接近传感器14的指示(步骤S1)。
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向接近确定单元46传送从微计算机12发送来的接近信息。接近确定单元46基于从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传送来的接近信息,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接近特定物体(步骤S2)。
例如,当接近确定单元46确定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时(步骤S2中为否),接近确定单元46将表示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而且,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接近定时器正在计数的情况下,接近确定单元46重置接近定时器,从而使接近定时器停止计数(步骤S3)。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的信息)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充当倾斜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4)。要注意的是,当已经开启了加速度传感器13时,跳过步骤S4的处理。
而且,在步骤S2的确定处理中,当接近确定单元46确定终端装置1接近特定物体时(步骤S2中为是),接近确定单元46启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接近定时器(步骤S5)。要注意的是,当接近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数时,跳过步骤S5的处理。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定时器是否已经过期(步骤S6)。当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定时器尚未过期时(步骤S6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充当倾斜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4)。要注意的是,当加速度传感器13已经被开启时,跳过步骤S4的处理。
此后,倾斜获取单元41向倾斜确定单元42传送表示倾斜的值(该值是从微计算机12周期性地发送的)。倾斜确定单元42对从倾斜获取单元41传送来的、表示倾斜的值进行平滑处理,并且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值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步骤S7)。例如,当倾斜确定单元42确定终端装置1倾斜时(步骤S7中为是),倾斜确定单元42将表示终端装置1倾斜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倾斜的信息)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充当振动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8)。这里,因为已经开启了加速度传感器13,所以跳过步骤S8的处理。
接着,振动获取单元43向静止确定单元44传送表示振动的值(该值是从微计算机12周期性地发送的)。静止确定单元44对从振动获取单元43传送来的、表示振动的值进行平滑处理,并且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值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振动,即,终端装置1是否摇动(步骤S9)。
例如,当静止确定单元44确定终端装置1正在振动时(步骤S9为是),静止确定单元44将表示终端装置1正在振动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此外,当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静止定时器正在计数时,静止确定单元44重置静止定时器,从而使静止定时器停止计数(步骤S10)。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正在振动的信息)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
而且,在步骤S9的确定处理中,当静止确定单元44确定终端装置1没有振动时(步骤S9中为否),静止确定单元44启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静止定时器(步骤S12)。要注意的是,当静止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数时,跳过步骤S12的处理。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静止定时器是否已经过期(步骤S13)。当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静止定时器尚未过期时(步骤S13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
换言之,当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倾斜并振动时(步骤S2中为否、步骤S7中为是并且步骤S9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正在手持终端装置1,并且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图5是列出执行用户是否正在手持终端装置1的确定的条件以及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所花费的时间的表。例如,上述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正手持终端装置1的情况对应于图5中的倒数第一种情况。
此外,当终端装置1倾斜并且接近定时器正在工作时(步骤S6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确定单元46正在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已经接近特定物体达固定时间,并且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要注意的是,该固定时间是表示接近定时器过期的时间。这里,假定固定时间是例如10秒。
另外,当终端装置1倾斜并且静止定时器正在工作时(步骤S13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静止确定单元44正在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已经保持静止状态达固定时间,并且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要注意的是,该固定时间是表示静止定时器过期的时间。这里,假定固定时间是例如60秒。
相反,在步骤S7的确定处理中,当倾斜确定单元42确定终端装置1不倾斜时(步骤S7中为否),倾斜确定单元42将表示终端装置1不倾斜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不倾斜的信息)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5中的正数第一种情况。换言之,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在倾斜传感器开启之后,立即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
此外,当确定终端装置1倾斜并且接近定时器已经过期时(步骤S6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5中的正数第二种情况。换言之,在从启动接近定时器起经过10秒(该10秒是表示接近定时器过期的时间)的时间点,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
此外,当确定终端装置1倾斜并且静止定时器已经过期时(步骤S13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5中的正数第三种情况。换言之,在从启动静止定时器起经过60秒(该60秒是表示静止定时器过期的时间)的时间点,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
然后,已经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的手持确定单元47重置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定时器当中的正在计数的所有定时器,从而使定时器停止计数(步骤S14)。而且,手持确定单元47向微计算机12发送关闭正在工作的所有传感器的指示(步骤S15)。最后,手持确定单元47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取消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6)。
此后,例如,在从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取消持续照明状态起经过照明时间(该照明时间由“预先设置背光的照明时间的功能”来设置)之后,显示控制部48关闭显示部19的背光。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由倾斜确定单元42、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结果,来确定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的确定结果,来确定是保持持续照明状态还是取消持续照明状态。因此,在避免意外关闭背光的同时,当不需要背光时,也可以适当地关闭背光。因而,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消耗。
要注意的是,图5所示的时间(0秒、10秒和60秒)(这些时间是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所花费的时间)是示例,并且终端装置1的用户可以将任意时间设置为上述时间。
而且,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根据从手持确定单元47提供的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在画面上显示图标,或者使LED导通,由此可以通知用户:背光处于持续照明状态。例如,手持确定单元47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提供在画面上显示表示背光处于持续照明状态的图标的指示,并且在任意一个定时器过期前数秒提供删除该图标的指示。因此,终端装置1的用户可以识别出持续照明状态将在数秒后取消。例如,可以通过使终端装置1倾斜、摇动或移动来保持持续照明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确定单元42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步骤S7)。然而,可以在不执行该处理的情况下执行背光控制。在未执行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的确定的情况下,基于由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来执行背光控制。在该情况下,图4变为去除步骤S4和步骤S7、直接连接步骤S3和步骤S8并且直接连接步骤S6(否)和步骤S8的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来开启接近传感器14(步骤S1)。然而,该契机不限于此。例如,在通过上述“预先设置背光的照明时间的功能”来预先设置照明时间的情况下,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开始监测照明时间。进一步地,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利用照明时间的消逝作为契机,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接近传感器14的指示(步骤S1)。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6的处理中,手持确定单元47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关闭背光(步骤S16)。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在已经驱动接近传感器14之后对加速度传感器13进行驱动的情况。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描述在驱动接近传感器14之前由加速度传感器13进行倾斜检测的情况下的背光控制。要注意的是,因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硬件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的硬件构造相同,所以省略其描述。
图6是例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功能块构造的示例的图。图1所示的处理器11执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控制部31B进行操作。参照图6,控制部31B包括倾斜获取单元41、倾斜确定单元42B、振动获取单元43B、静止确定单元44、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接近确定单元46、手持确定单元47和显示控制单元48。要注意的是,控制部31B中的与上述控制部31A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相同元件的描述。
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倾斜确定单元42的功能,倾斜确定单元42B具有以下功能:在倾斜确定单元42确定终端装置1倾斜的情况下,通知振动获取单元43B和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终端装置1倾斜。当振动获取单元43B已经从倾斜确定单元42B接收到通知时,使得振动获取单元43B能够获取表示终端装置1的振动的值(该振动是由微计算机12利用加速度传感器13检测到的)。而且,当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已经从倾斜确定单元42B接收到通知时,使得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能够获取已经由微计算机12利用接近传感器14检测到的接近信息。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由控制部31B执行的背光控制,即,依照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执行的处理。图7是例示由控制部31B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要注意的是,假定控制部31B进行操作,使得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来使背光进入持续照明状态。在该状态下,控制部31B开始执行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控制。此外,在终端装置1中,独立于本实施方式中的背光控制,假设照明时间是通过上述“预先设置背光的照明时间的功能”来预先设置的。
控制部31B的手持确定单元47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4B)。
倾斜获取单元41向倾斜确定单元42B传送表示倾斜的值(该值是从微计算机12周期性地发送的)。倾斜确定单元42B对从倾斜获取单元41传送来的、表示倾斜的值进行平滑处理,并且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值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步骤S7B)。例如,当倾斜确定单元42B确定终端装置1倾斜时(步骤S7B中为是),倾斜确定单元42将表示终端装置1倾斜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振动获取单元43B和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倾斜的信息)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接近传感器14的指示(步骤S1B)。要注意的是,在已经开启了接近传感器14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1B的处理。而且,振动获取单元43B从倾斜确定单元42B接收表示终端装置1倾斜的信息,由此使得振动获取单元43B能够获取表示倾斜的值。另外,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从倾斜确定单元42B接收表示终端装置1倾斜的信息,由此使得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能够获取接近信息。
此后,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向接近确定单元46传送从微计算机12发送来的接近信息。接近确定单元46基于从接近信息获取单元45B传送来的接近信息,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接近特定物体(步骤S2)。
例如,当接近确定单元46确定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时(步骤S2中为否),接近确定单元46将表示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而且,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接近定时器正在计数的情况下,接近确定单元46重置接近定时器,从而使接近定时器停止计数(步骤S3)。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的信息)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充当振动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8B)。这里,因为已经开启了加速度传感器13,所以跳过步骤S8B的处理。
而且,在步骤S2的确定处理中,当接近确定单元46确定终端装置1接近特定物体时(步骤S2中为是),接近确定单元46启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接近定时器(步骤S5)。要注意的是,当接近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数时,跳过步骤S5的处理。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定时器是否已经过期(步骤S6)。当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定时器尚未过期时(步骤S6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充当振动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8B)。这里,因为已经开启了加速度传感器13,所以跳过步骤S8B的处理。
接着,振动获取单元43B向静止确定单元44传送表示振动的值(该值是从微计算机12周期性地发送的)。静止确定单元44对从振动获取单元43B传送来的、表示振动的值进行平滑处理,并且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值来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振动,即,终端装置1是否摇动(步骤S9)。
例如,当静止确定单元44确定终端装置1正在振动时(步骤S9为是),静止确定单元44将表示终端装置1正在振动的信息通知给手持确定单元47。此外,当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静止定时器正在计数时,静止确定单元44重置静止定时器,从而使静止定时器停止计数(步骤S10)。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已经被通知了表示终端装置1正在振动的信息)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
而且,在步骤S9的确定处理中,当静止确定单元44确定终端装置1没有振动时(步骤S9中为否),静止确定单元44启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静止定时器(步骤S12)。要注意的是,当静止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数时,跳过步骤S12的处理。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静止定时器是否已经过期(步骤S13)。当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静止定时器尚未过期时(步骤S13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
换言之,当终端装置1倾斜、未接近任何物体并振动时(步骤S7中为是、步骤S2中为否并且步骤S9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正在手持终端装置1,并且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1)。例如,上述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正手持终端装置1的情况对应于图5中的倒数第一种情况。要注意的是,当终端装置1倾斜并且接近定时器正在工作时(步骤S6中为否),如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保持持续照明状态。此外,当终端装置1倾斜并且静止定时器正在工作时(步骤S13中为否),如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保持持续照明状态。
另外,当确定终端装置1不倾斜时(步骤S7B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如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另外,当确定接近定时器已经过期时(步骤S6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如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而且,当确定静止定时器已经过期时(步骤S13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如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顺序地执行步骤S14、步骤S15和步骤S16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由倾斜确定单元42B、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结果,来确定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的确定结果,来确定是保持持续照明状态还是取消持续照明状态。因此,在避免意外关闭背光的同时,当不需要背光时,也可以适当地关闭背光。因而,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消耗。而且,当终端装置1未倾斜时,在不驱动接近传感器14的情况下可以取消连续照明状态。因而,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电力消耗。
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执行控制,使得开启倾斜传感器(步骤S4B)。然而,该契机不限于此。例如,在通过上述“预先设置背光的照明时间的功能”来预先设置照明时间的情况下,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利用背光的打开作为契机,开始监测照明时间。进一步地,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利用照明时间的消逝作为契机,来执行控制,使得开启倾斜传感器(步骤S4B)。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6的处理中,手持确定单元47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关闭背光(步骤S16)。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时,利用人脸图像进一步确定用户是否在未手持终端装置1的状态下使用终端装置1。要注意的是,因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硬件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的硬件构造相同,所以省略其描述。
图8是例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功能块构造的示例的图。图1所示的处理器11执行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控制部31C进行操作。参照图8,除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31B的构造之外,控制部31C还包括图像获取单元51C和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要注意的是,控制部31C中的与上述控制部31B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相同元件的描述。
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取由内置相机拍摄的图像。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确定人脸图像是否被包括在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手持确定单元47C基于由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来确定用户是否在未手持终端装置1的状态下使用终端装置1。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由控制部31C执行的背光控制,即,依照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执行的处理。图9是例示由控制部31C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处理不同的处理。
控制部31C的手持确定单元47C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并且在步骤S15中,发送将所有正在工作的传感器关闭的指示。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C执行控制,使得开启内置相机(步骤S21C)。
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取由内置相机拍摄的图像,并且向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传送该图像。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确定人脸图像是否被包括在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步骤S22C)。例如,当人脸图像被包括在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时(步骤S22C中为是),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通知手持确定单元47C:人脸图像被包括在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手持确定单元47C(已经被通知了人脸图像被包括在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确定用户是在未手持终端装置1的状态下使用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C执行控制,使得关闭内置相机(步骤S23C)。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C再次向微计算机12发送开启充当倾斜传感器的加速度传感器13的指示(步骤S4B)。
而且,在步骤S22C的处理中,当确定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不包括人脸图像时(步骤S22C中为否),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通知手持确定单元47C: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不包括人脸图像。手持确定单元47C(已经被通知了从图像获取单元51C获得的图像中不包括人脸图像)确定用户未使用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C执行控制,使得关闭内置相机(步骤S24C)。此后,手持确定单元47C指示显示控制单元48取消持续照明状态(步骤S16)。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手持确定单元47C基于由倾斜确定单元42B、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结果,来确定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的确定结果,来确定是保持持续照明状态还是取消持续照明状态。因此,在避免意外关闭背光的同时,当不需要背光时,也可以适当地关闭背光。因而,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消耗。而且,当终端装置1未倾斜时,在不驱动接近传感器14的情况下可以取消连续照明状态。因而,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电力消耗。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由内置相机拍摄的图像,来检测用户是否在未手持终端装置1的状态下使用终端装置1。因此,当用户在未手持终端装置1的状态下看显示器时,可以避免背光的自动关闭。
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B添加图像获取单元51C和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来构造控制部31C。控制部31C不限于此。可以通过向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A添加图像获取单元51C和人脸图像确定单元52C来构造控制部31C。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不驱动加速度传感器13的情况下可以取消持续照明状态,从而实现电力消耗的进一步降低。要注意的是,因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硬件构造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的硬件构造相同,所以省略其描述。而且,图1所示的处理器11执行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从而作为控制部31A进行工作。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依照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背光控制程序执行的处理。图10是例示由控制部31A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下面将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些处理不同的处理。
在步骤S2的确定处理中,当接近确定单元46确定终端装置1接近特定物体时(步骤S2中为是),接近确定单元46启动定时器部18中包括的接近定时器(步骤S5)。要注意的是,当接近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数时,跳过步骤S5的处理。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定时器是否已经过期(步骤S6D)。例如,当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接近定时器尚未过期时(步骤S6D中为否),接近确定单元46再次进行步骤S2的处理。要注意的是,除了该操作之外的操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操作相同。
图11是列出执行用户是否正在手持终端装置1的确定的条件以及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所花费的时间的表。
换言之,当确定接近定时器已经过期时(步骤S2中为是并且步骤S6D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11中的正数第一种情况。换言之,在从启动接近定时器起经过10秒(该10秒是表示接近定时器过期的时间)的时间点,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
此外,当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并且不倾斜时(步骤S2中为否并且步骤S7中为否),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11中的正数第二种情况。换言之,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在接近传感器14开启之后,立即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
而且,当确定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且倾斜并且静止定时器已经过期时(步骤S2中为否、步骤S7中为是、步骤S9中为否并且步骤S13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11中的正数第三种情况。换言之,在从启动静止定时器起经过60秒(该60秒是表示静止定时器过期的时间)的时间点,手持确定单元47可以确定用户未手持终端装置1。
另外,当确定终端装置1未接近任何物体,倾斜并振动时(步骤S2中为否、步骤S7中为是并且步骤S9中为是),手持确定单元47确定用户正手持终端装置1。该情况对应于图11中的倒数第一种情况。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中,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由倾斜确定单元42、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结果,来确定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然后,手持确定单元47基于用户是否正手持终端装置1的确定结果,来确定是保持持续照明状态还是取消持续照明状态。因此,在避免意外关闭背光的同时,当不需要背光时,也可以适当地关闭背光。因而,可以有效降低电力消耗。而且,在不驱动加速度传感器13的情况下可以取消持续照明状态,从而实现电力消耗的进一步降低。
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确定单元42确定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步骤S7)。然而,可以在不执行该处理的情况下执行背光控制。在不执行终端装置1是否倾斜的确定的情况下,基于静止确定单元44和接近确定单元46执行的确定的结果,来执行背光控制。在该情况下,图10变为去除步骤S4和步骤S7并且直接连接步骤S3和步骤S8的图。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
显示装置;
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接近与所述终端装置不同的物体的接近状态;
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振动;以及
处理器,
其中,该处理器被配置为
执行控制使得开启第一传感器,
确定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的第一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
当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时,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背光,并且
当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时,执行控制使得开启第二传感器并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二检测值,确定已经获取的所述第二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时,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背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传感器还被构造为能够检测倾斜,并且
所述处理器还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是倾斜的,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是倾斜的时,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背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
在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时,确定在由内置相机拍摄的图像中是否包括人脸图像,并且
在所述图像中不包括人脸图像时,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背光。
4.一种用于终端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该终端装置包括:显示装置;第一传感器,该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接近与所述终端装置不同的物体的接近状态;第二传感器,该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振动;以及处理器,所述背光控制方法包括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以下步骤:
执行控制使得开启第一传感器;
确定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的第一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
当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时,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背光;以及
当确定所述第一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处于所述接近状态时,执行控制使得开启第二传感器并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第二检测值,确定已经获取的所述第二检测值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二检测值不表示所述终端装置正在振动时,关闭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背光。
CN201310148460.4A 2012-04-27 2013-04-25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92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2-104040 2012-04-27
JP2012-104040 2012-04-27
JP2012104040A JP2013232804A (ja) 2012-04-27 2012-04-27 端末装置、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9222A CN103379222A (zh) 2013-10-30
CN103379222B true CN103379222B (zh) 2015-11-18

Family

ID=4852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846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9222B (zh) 2012-04-27 2013-04-25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9525B2 (zh)
EP (1) EP2658224B1 (zh)
JP (1) JP2013232804A (zh)
CN (1) CN1033792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281A (zh) * 2015-07-20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模块和显示装置
JP6910870B2 (ja) * 2017-07-03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1371709B2 (en) * 2020-06-30 2022-06-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mbustor air flow pat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2414A (zh) * 2002-04-17 2003-10-29 微软公司 降低使用传感器的电池供电网络设备中的能耗
CN101515195A (zh) * 2009-03-09 2009-08-26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显示器件背光关灭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29878A (zh) * 2006-10-24 2009-09-09 苹果公司 在便携式设备中对用户行为的感测和自动响应
CN101739116A (zh) * 2008-11-21 2010-06-1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JP2011142497A (ja) * 2010-01-07 2011-07-21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端末
CN102298162A (zh) * 2010-06-28 2011-12-2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背光调节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13867B2 (ja) * 2001-12-12 2006-08-23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機器の照明制御方法
US7076675B2 (en) 2003-05-06 2006-07-11 Motorola, Inc. Display power management of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detects a continuous talk condition based on a push-to-talk button being activated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times
US20040233153A1 (en) * 2003-05-22 2004-11-25 Heber Robinson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utomatic display and lighting activ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e
JP4025752B2 (ja) * 2004-06-28 2007-12-26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のバックライト制御方法
JP2006050505A (ja) * 2004-08-09 2006-02-16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電子装置、省電力化方法及び省電力化プログラム
US8004493B2 (en) * 2007-06-08 2011-08-23 Apple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sensory information to devices and peripherals
EP2096624A1 (en) 2008-02-28 2009-09-02 Mobinnova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back light unit thereof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4571198B2 (ja) * 2008-03-07 2010-10-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TWI397898B (zh) * 2008-04-22 2013-06-01 Htc Corp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US20100079508A1 (en) 2008-09-30 2010-04-01 Andrew Hodg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gaze detection capabilities
JP2011013735A (ja) * 2009-06-30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399880B2 (ja) * 2009-12-11 2014-01-2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力制御装置、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US8963845B2 (en) * 2010-05-05 2015-02-24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obile device with temperature sensing capability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JP5567422B2 (ja) * 2010-07-27 2014-08-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JP2012065127A (ja) * 2010-09-16 2012-03-29 Rohm Co Ltd 携帯機器
US8320970B2 (en) * 2011-02-16 2012-11-27 Google Inc. Mobile device display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2414A (zh) * 2002-04-17 2003-10-29 微软公司 降低使用传感器的电池供电网络设备中的能耗
CN101529878A (zh) * 2006-10-24 2009-09-09 苹果公司 在便携式设备中对用户行为的感测和自动响应
CN101739116A (zh) * 2008-11-21 2010-06-1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CN101515195A (zh) * 2009-03-09 2009-08-26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显示器件背光关灭的方法及装置
JP2011142497A (ja) * 2010-01-07 2011-07-21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端末
CN102298162A (zh) * 2010-06-28 2011-12-2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背光调节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58224B1 (en) 2016-06-22
CN103379222A (zh) 2013-10-30
US9179525B2 (en) 2015-11-03
EP2658224A2 (en) 2013-10-30
EP2658224A3 (en) 2014-03-19
US20130285560A1 (en) 2013-10-31
JP2013232804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098646A1 (en) Bandwidth part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RU2641995C2 (ru) Способ и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06375604B (zh) 控制终端电量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1302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larm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954749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610152B2 (en) Sleep state det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104801A (zh) 终端提醒方法及装置
EP301637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sensing len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WO2018026138A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스캔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500442B (zh) 消息管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379222B (zh) 终端装置和背光控制方法
KR20170039471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3062703A (ja) 車両状態提示システム、車両、端末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557354B1 (ko) 휴대용 전자기기 및 그의 동작 모드 제어 방법
WO2011013956A2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KR20150090476A (ko) 이동단말기, 이동단말기용 거치대 그리고 이들의 구동방법
CN105677428A (zh) 终端的升级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254131A (zh) 更新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90375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213441B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43814A (zh) 机械臂设备的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822246A (zh) 一种设备的识别方法及设备
KR101788647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5827207B (zh) 应用程序的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US11736608B2 (en) Call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a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