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8706A -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8706A
CN103378706A CN 201210105740 CN201210105740A CN103378706A CN 103378706 A CN103378706 A CN 103378706A CN 201210105740 CN201210105740 CN 201210105740 CN 201210105740 A CN201210105740 A CN 201210105740A CN 103378706 A CN103378706 A CN 103378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conductor
current
electrical conductor
electric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1057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于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101057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87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8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87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本发明利用固定在磁场中的通电导体不断变化的电磁场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得磁场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然后利用安放在磁场中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由于此方法采用电磁相互作用和电磁的内能传递,所以其工作过程并不需要传统的动能转换和机械运动,因此彻底克服传统方式获取电能所带来得机器设备庞大、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等弊端,而且本发明还具有工作设备简单、工作可靠,和可以按照个体的需要来灵活设置等特点,因此使获取电能的工作,可以无任何机械磨损和无任何能源损耗地长期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电磁领域,尤其是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获取高能量的电能,是按照“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并且该感应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的电磁感应理论,来进行设置和工作的。利用此理论指导获取高能量电能的生产,虽然已有近200百年的发展历史,而且现在的生产技术也非常地成熟和完善。但是,要遵循此理论使其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目前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也是目前唯一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就是先利用动能将磁体或闭合回路导体产生机械运动,然后使其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最后才能从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因此,利用目前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来获取电能,就必然会带来机器设备庞大、制造复杂和耗费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等一系列无法克服并影响和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改变目前获取电能的生产现状,本发明为此由传统的电磁理论中,尤其是在磁场与通电导体的作用中,发现了电磁理论与电磁感应理论相互之间固有的内在联系,并由此发明了一种利用电磁相互作用来获取高能量电能的新装置和新方法,并由此向社会提供这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已知传统的电磁理论对磁场与通电导体作用的理论论述是:磁场中的通电导体要受磁场力作用。并且磁场的作用力能使通电导体由磁场里向磁场外运动。磁场与通电导体的作用关系是: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愈大,磁场作用于通电导体的力就愈大。
长期以来,人们在此电磁理论的指导下,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进行了很好地开发和充分地利用。例如:现在应用非常普遍的电动机,以及看似与电动机作用原理相对应的,磁场与闭合回路导体作所谓切割磁力线运动而获取电能的发电机等。
然而,本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这一传统的电磁理论,只是研究和总结论述了磁场与通电导体相作用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此理论只是建立在,并完成于磁场对不固定的通电导体相作用的基础和形式上。因此,建立在此作用基础和形式上所得出的电磁理论和作用关系,就只能局限和适用于磁场与不固定的通电导体的作用上,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磁场与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因为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磁场与通电导体的作用是相互的,磁场作用通电导体,而通电导体产生得电磁场同样也会作用于磁场。因此磁场与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一定还存在着另一种作用形式和作用关系。也就是说,磁场与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存在着两种作用形式和作用关系。所以,不能把磁场对不固定通电导体的作用理论,作为磁场与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理论,更不能只是用磁场与不固定通电导体的作用形式和作用关系,来总结并定性磁场与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
因此,研究和分析磁场与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得两种作用形式和作用关系,就是以下需要首先研究和解决得问题。
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在磁体上或在磁体中,将导体沿导体的电流方向或沿导体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将该导体垂直于磁体磁场方向并固定于磁体的中心位置上。当该固定导体输入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电磁场并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这时就会出现,磁体的磁场力向内全方位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现象。也就是这时磁场作用力的方向是:磁场力向内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并且这时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的作用关系是: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磁场向内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也就会愈大。
分析发现:在磁场力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同时,磁体的磁场强度增强和磁通量增加。而且是在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磁场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就愈大的同时,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也就会愈强和愈多。
由此可判断出: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固定通电导体所产生得电磁场就愈强,同时电磁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也就会愈强,两磁场愈强的相互作用,就会导致磁场的磁场强度愈强和磁通量愈多,而磁场强度愈强,又会导致磁场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就愈大。因此,磁场中的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和电压,与磁场的磁场强度、磁场的磁通量和磁场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是,相互关联并客观存在于磁场中。
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固定于磁场中的导体,接入由无线形式或有线形式输入得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一定频率的变化电磁场,不断变化的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就会导致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场的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并且是固定通电导体输入不断变化电流的变化频率愈高,作用于磁场使得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频率也就会愈高。
因此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与磁场的作用关系是: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磁场的磁场强度就愈强和磁通量也就会愈多,磁场强度愈强就会导致磁场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也就愈大;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变化频率愈高,磁通量的变化频率也就会愈高。
通过以上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传统的电磁理论的磁场与通电导体的作用关系,实际上是磁场与不固定通电导体的作用关系。而且传统电磁理论的,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愈大,磁场作用于通电导体的力就愈大的原因,同样也是由于磁场的磁场强度愈强所导致。因此,传统的电磁理论的磁场与通电导体的作用关系应该是:磁场中的不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磁场的磁场强度就会愈强,磁场强度愈强就会导致磁场作用于不固定通电导体的力就愈大,并最终导致不固定通电导体由磁场里向磁场外运动。
由此看出:磁场与不固定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和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是两种不相同的作用形式和不相同的作用关系,因此两作用最后的作用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磁场与不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磁场会形成定向的,由里向外对不固定通电导体作用,其作用的主要结果和现象是:肉眼可见的通电导体由磁场里向磁场外做定向运动。
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磁场会形成一种全方位围绕固定通电导体集中作用的力,并最终导致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之变化。所以作用的主要结果和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变化。
因此,磁场与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是由磁场与不固定通电导体和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两种不相同的作用形式和两种不相同的作用关系,以及不相同的作用结果所组成。
以上通过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电压和不断变化电流的作用,获取和得到了磁场更强的磁场强度,以及磁通量的不断变化。而且所得到的强磁场强度和不断变化的磁通量,并不需要高能量的电能去支持。这是因为输入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可遵循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磁场的磁场强度就会愈强,磁场向内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就愈大的电磁规律,在具体实施中选用较小的电流,但电流的电压高,变化频率高,就能做到使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高变化频率的强电磁场。高变化频率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就一定能够在磁体磁场中获得所需要得强磁场强度和高变化频率的磁通量。因此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并不需要大电流和高能量电能的支持,就能工作和控制所需要得磁场强度和高变化频率的磁通量。
所以,通过控制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变化,就能获取和得到磁场更强的磁场强度,以及过去只有依靠机械运动速度才能改变和变化的磁通量。
因此以下就可以根据和应用“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的传统电磁感应理论,来进行设置获取高能量电能的工作装置,并推导出:在磁体上或在磁体中,将导体沿导体的电流方向或者是沿导体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将该导体垂直于磁体磁场方向并固定于磁体的中心部位上。当该固定导体输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就会使得磁体的磁场强度增强,以及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如果将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安放在这个不断变化磁通量的磁体磁场中,使其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由此就可以根据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导体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并得出:此时安放在变化磁场中的,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
由此,通过调控电流的频率和电压,使其达到一定频率的不断变化和相对高的电压,然后将这个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输入固定于磁场中的导体,使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就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同时也使穿过安放在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也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闭合回路导体中就一定有高能量的电流产生。
至此,利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获取了过去只有依靠机械运动的工作方式才能得到的高能量的电能。
研究发现:利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电能,在磁场体、固定通电导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匝数或片数一定的情况下,磁场中的固定通电导体与闭合回路导体获取电能的关系是: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闭合回路导体获取得电流和电能就愈大;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变化频率愈高,闭合回路导体两端的电压就会愈高。
分析发现,导致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闭合回路导体获取得电流和电能就愈大的原因是: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磁场的磁场强度就会愈强,愈强的磁场在导致磁场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力愈大的同时,也会使其穿过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磁通量的数量也愈多,并最终导致通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电能或电流就愈大。因此它们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磁场的作用下,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愈多,通过闭合回路导体中的变化电流就会愈大。所以,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通过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电能或电流就愈大。
由此看出:新的电磁关系与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的“感应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的观点不同。因为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所阐述的是,感应电流和电压这两个物理量的大小,都是由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的变化频率所决定。而实际上电流的大小,是由磁场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变化频率共同所决定。而且变化电流的大小,主要是与磁场的磁场强度有关,也就是与磁通量的数量有关,并不是由磁通量的频率变化所决定。而电压的高低,则主要是由穿过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磁通量的频率变化所决定。
因此本发明人认为: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所论述得“感应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的理论观点,只能在机械运动获取电能的工作方式中成立。因为只有在此工作方式下,此理论看似成立。但通过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并获取变化电流的工作过程可以证明,其理论观点不准确。所以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所论述得: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无关和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频率成正比的理论观点都是不准确的。
所以最后总结得出:利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电能,在磁场体、固定通电导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匝数或片数一定的情况下,获取电能的工作可由固定通电导体中的电流、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变化来调控。而用传统的机械运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电能,在磁场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匝数一定的情况下,则只有依靠提高动能支持的机械运动速度,并由此去提高穿过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磁通量的频率变化。因此在传统的机械运动方式获取电能的工作实践中,为避开不能实现的大动量的运动速度,就只能限制磁通量的频率变化,然后通过加大磁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体积质量上去求得高能量的电能。所以用传统的机械运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电能,是不能按照个体的需要来生产和设置获取电能的工作装置。另外从工作原理上看,传统方式追求的只是使其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的频率变化,但磁场的强度变化并不大,也就是磁通量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而现在利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获取电能追求的是,穿过闭合回路导体的磁通量的数量和磁通量的频率,这两个物理量的共同变化。因此用现在的工作方式比传统的工作方式获取得电能要强大。并且现在的工作方式,是可以按照个体的需要来灵活设置获取电能装置的大小,而且获取电能的工作,可在没有任何能源损耗、没有任何机械磨损和没有任何污染的环境中进行。所以利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电能,比传统的机械运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电能要方便和合理。
由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并获取变化电流的工作中还可看出:磁场的不断变化,是获得不断变化电流的根本。这也与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相一致。因此,只要具备磁场不断地变化和身处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存在,就一定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得变化电流。所以由此可继续推导出,在通电导体上或由带铁芯的通电导体组成的电磁体上,利用通电导体自身电流和自身磁场的不断变化,同样也能获取到变化电流。
方法是:将通电导体或电磁体周围紧密安放上闭合回路导体。当通电导体或电磁体输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电流时,通电导体或电磁体产生变化电磁场和不断变化的磁通量,这时安放在通电导体周围或电磁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变化电流。
这种直接利用自身电流和磁场自身的变化来获取变化电流的装置,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与现在交流电路中的变压器有何不同?利用此装置和利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相互作用的工作方式来获取得变化电流,与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中的所谓感应电流、互感电流和自感应电流又有何不同?
本发明人认为:在交流电路中的变压器,其实就是以上所述的利用磁场变化原理来获取电能的一种装置。只不过这种获取电能的装置是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固定通电导体和闭合回路导体,也就是变压器的主、副线圈利用自身的物理特性,去做调整电流的大小或电压的高低工作。
例如:在以上所述得直接利用电磁体自身电流的变化来获取电能的装置中,当在电磁体和安放在电磁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的匝数一定的情况下,这时电磁体与闭合回路导体获取电能的关系是:电磁体的电流愈大或电压愈高,闭合回路导体得到的电流和电能就愈大;电磁体电流的变化频率愈高,闭合回路导体两端的电压就会愈高。但是,当输入电磁体的电流、电压和电流的频率一定时,电磁体与闭合回路导体获取电能的关系是: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电流,与电磁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匝数成反比。而闭合回路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磁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匝数成正比。这一关系其实也就是交流变压器的工作物理性质和原理。此时的电磁体,实际上就是变压器的主线圈,而闭合回路导体,则是变压器的副线圈。
所以由此得出:利用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工作的变压器,其实就是利用磁场变化原理来获取电能的一种装置。只不过这种获取电能的装置,是在电磁体的匝数和电磁体的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的频率一定的情况下,与同处于变化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也就是变压器的副线圈利用其自身的物理结构特性,去做调整电流的大小或是电压的高低工作。
同时也看出:这种直接利用通电导体或电磁体自身电流的变化来获取电能的装置,虽然工作方式和结构都很简单,但由于是自身电流和自身磁场的变化,同时也是自身电能的一种传递形式,所以不如磁场与另一磁场相互作用时获取得电能要强大。不过在实践中,当在电磁体的匝数和电磁体两端的电压,以及电磁体的电流变化频率一定的情况下,闭合回路导体,也就是变压器的副线圈利用其自身的物理结构和外部尺寸,去做调整电流的大小或是电压的高低工作非常实用,这也正是这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在当今实践中用来调整电流或电压工作并应用如此普遍的原因。
由此还可以看出:目前可以引起磁场变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自身电流的变化而引起得磁场变化;二是由外力作用而引起得磁场变化。其中磁场由外力作用而引起得磁场变化,又有传统的机械运动方式和现在的磁场与另一磁场相互作用的两种变化方式。但是,不管是用哪种方式导致得磁场变化,要想得到存在于变化磁场中的电能,就必须要用一个工作载体,将电能从变化磁场中导出,然后才能形成变化电流。而这个所谓得工作载体,其实就是同处于不断变化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而且这个同处于变化磁场和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可以是产生变化磁场的原电回路导体,又可以不是原电回路导体的另外一个闭合回路导体或另外多个闭合回路导体。比如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中的自感应电流,实际上就是由于自身的电流变化,从而引起自身的磁场变化,然后磁场将变化所产生得变化电流,经自身的回路导体传出。如果这时是经过另外一个回路导体或另外多个回路导体传出此变化电流,这时回路导体所传出得就是所谓得感应电流或互感电流了。所以,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中的,从原电回路导体传出得所谓自感应电流,以及从另外一个闭合回路导体或另外多个闭合回路导体,传出得所谓感应电流和互感电流,其实就是磁场变化所产生得一种变化电流。
因此,由两种方式使磁场变化和两种回路形式所传递和导出得变化电流,与传统的所谓感应电流、互感电流和自感电流,其实就是磁场变化所产生得一种变化电流。
所以,站在磁场变化的角度上看变化电流,只有磁场的变化方式和变化电流的传递形式不同,而不应该对变化电流进行所谓感应电流、互感电流和自感电流的区分之说。
因此本发明人认为:所谓感应电流、互感电流和自感应电流,实际上是,磁场本身的变化或磁场与另一磁场相互作用又引起磁场的新变化,然后磁场经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将其变化用电流的形式,表现出磁的一种存在形式。所以宏观上讲,电是磁的一种存在形式。因为,有电必有磁存在,但有磁未必有电。人们早已熟知的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化,其实就是磁场进行变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磁场变化,使其中的闭合回路导体,用电流的形式表现出磁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因此可以把电与磁的转化总结和概括为:在电与磁的变化过程中,不管是由自身电流变化而引起得磁场变化,还是磁场与另一磁场相互作用所引起得磁场变化,磁场实际上都是在做由电至磁,然后再磁至电的一个变化过程,或者是磁至电,然后再电至磁的一个变化过程。并且在此转化中,其中的第二步的磁至电或电至磁的变化,是获得高能量电能最为重要的变化。因为此时的磁场强度,要大于第一步的电至磁或磁至电时的磁场强度,这是因为此时的变化,磁是在已经变化的基础上又重新开始得变化,而这个所谓重新变化的基础,又是由上一步电至磁或磁至电的变化而来。所以在此基础上再去变化,其变化的强度就要大于原先的电至磁或磁至电时的变化强度。这也是为什么在此变化中,能够获得更高能量电能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不断变化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下,磁就是先做电至磁的转化,然后磁再在此基础上,去做磁至电的转化,并在此次变化中获取更高能量的电能。
再例如:在带有铁芯的线圈上,将闭合回路导体缠绕在带铁芯的线圈上。然后将线圈接入高电压和高变化频率的电流,这时闭合回路导体,同样是利用磁场的再次变化,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但是,在磁场的变化和电与磁的具体转化中,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电磁变化规律,人们虽然早已认识到它的存在,但却长期忽视了它。
例如:在一个空间的上半部分设置一个带铁芯的线圈,然后在空间的下半部分也设置一个线圈,并使两线圈互不关联。当上半部分的线圈接入电流时,在下半部分的线圈中,同时会产生与上部线圈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而当上部线圈断开电流时,下部线圈又会产生与上部线圈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并且此电磁现象,不会因下部线圈的缠绕方式而改变。
由此,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将此现象和产生于下部线圈中的电流称之谓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而且如果接入上部线圈的电流是直流电,这种现象会瞬间出现并迅速消失。如果接入交流电流,这种现象就会持续。所以,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利用这种电磁持续,设计出用来调节电流大小和电压高低的变压器。
但是,如果这时将下部线圈拿到上部线圈的左侧或右侧,当上部线圈接入电流和断开电流时,在上部线圈的左侧或右侧的线圈中,同样也会产生与下部线圈时的电磁现象。不过,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将此时线圈左侧,或线圈右侧中的电流称之谓,互感电流。
可以看出:线圈在接入电流和线圈断开电流,线圈产生所谓得感应电流或互感电流时,磁场的物理性质和磁场的变化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线圈中的变化电流,不会因下部线圈的缠绕方式而改变,也不会因下部线圈的具体位置改变而改变。
由此本发明人认为:此时的电磁现象和特性,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楚地表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电磁变化规律,遗憾的是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只认识到了感应电流或互感电流的存在,却忽视了与其相互对应的另一电流的存在,以至于在实践中对一些电磁现象作出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判断。
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只保留上半部分的线圈,然后把下半部分的线圈拿掉。当上部线圈接入电流和线圈断开电流时,线圈磁场的上述电磁特性会改变吗?已知不会改变。并且还知道上述电磁现象,只不过是表现在自身的线圈回路中。而且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还将此时由自身回路所表现出来得电流,称之谓自感应电流。因此,综合上述电磁现象就可以再次得出:所谓得感应电流、互感电流和自感应电流,其实就是磁场变化所产生得一种变化电流,而且是原本就客观存在于变化磁场中。并且所谓得自感应电流,并不是只在线圈断开电流时,才能在自身的回路中有所表现,而在线圈接入电流时,同样会在线圈磁场中客观存在着此电磁现象。也就是说:线圈在接入电源或断开电源时,在以通电线圈为中心的变化磁场里,会客观存在着一对相互对应的彼此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
因此就可以得出:磁场的变化,一定是同时在一对相互对应的,彼此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中进行。所以,不管是电至磁,还是磁至电变化,一定是在电至磁或磁至电的变化中,同时在一对相互对应,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中进行。磁场之所以能够产生此电磁现象,本人认为是由于磁场本身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就像自然界存在正电荷与负电荷一样,磁场永远是存在N极和S极。因此在存在两极的磁场中,出现符合两极变化规律的一对彼此方向相反又相互作用的两种电流,是磁场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必然。所以磁场变化,一定是同时产生一对相互对应,彼此方向相反又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
由此就会发现,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楞次定律的总是阻碍的理论就存在问题了。
例如:将上例中的下部线圈拿掉,只保留上部带铁芯的线圈并在线圈回路中连接一个灯泡。当线圈接入交流电源时,灯泡渐渐亮到明亮。断开电源时,灯泡会瞬间更明亮,然后是渐渐地灭掉。
以上现象,如果用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来解释是:当线圈接入交流电源时,线圈产生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当线圈断开电源时,线圈产生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所以用楞次定律的总是阻碍理论和右手定则判断,所产生得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反和相同的电流,阻碍了线圈磁场的变化,因为相反电流阻碍磁通增加和相同的电流阻碍磁通减少,所以阻碍磁场的变化。因此灯泡会渐渐地亮和渐渐地灭掉。灯泡的瞬间更明亮,是因为所产生得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加强了接入电源电流,所以灯泡会瞬间更明亮。
长期以来此理论解释始终指导着电磁领域的实践工作,尤其是楞次的总是阻碍的理论,更是在此领域中指导人们科学实践的定律。
但是,为什么所产生得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和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都会产生阻碍磁场的变化?所谓相反电流阻碍磁通增加和相同的电流阻碍磁通减少的说法,是真的这样变化吗?还有为什么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就能加强电源电流?如果是这样,那相反方向的电流又是怎样作用?
因此,要澄清以上问题,就要首先弄清楚这个相反方向的电流和相同方向的电流是怎样来的。但通过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所谓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
因为,当线圈接入电流时,根据磁场变化和电磁变化规律,这时线圈一定是同时产生两种变化。这两种变化是:一、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做从无到有的变化,也就是磁场做电至磁的变化。二、因为产生了磁场,所以磁场又同时做从有到无的变化,也就是做磁至电的变化。因此产生方向相反的电流,也就是上述例子中的下部线圈中的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可以看出:这两种电流的变化形式不一样,一是从无到有变化来。二是从有到无变化去,而且它们是同时产生和同时变化,一个为来变化,而另一个为去变化,两者逆向变化。也就是在磁体中,一个是从N极到S极,而另一个是从S极到N极,因此,相互影响阻碍磁场变化,形成磁场中的磁阻力。
而当线圈断开电源时,线圈磁场会在接入电源电流的磁场基础上,同时产生以下两种变化。一是磁场做从有到无的变化,也就是由磁至电的变化。二是因为磁场做了从有到无的变化,所以磁场又同时做从无到有的变化,也就是电至磁的变化。因此产生与其相反的电流,也就是上述例子中的下部线圈中的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可以看出:这两种电流的变化形式也不一样,一是从有到无变化去。二是从无到有变化来。相互逆向变化。因此也会阻碍磁场的变化,形成磁场中的磁阻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线圈在接入电流与线圈断开电流时所产生得电流,存在差异和不同,并且线圈断开电流时的磁场变化,磁场是在原磁场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接入电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变化,而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所谓增加磁通或减少磁通来进行变化。因此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把接入电流和断开电流所产生得电流放在一起去比较和对比磁场的变化,就没有充分认识到磁场的再次变化,一定是在原磁场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变化。所以,不能将线圈接入电流与线圈断开电流混为一谈。何况接入线圈的电流与线圈断开电流所产生得电流,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电流。因为线圈在接入电流和线圈断开电流时,线圈磁场会同时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变化。不同形式的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着不同方向的电流。因此在断开电流时的电流方向,一定是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电磁变化规律,并在断开电流时,线圈磁场所产生得电流方向,是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同。
比如在上述例子中,当线圈接入电流时,磁场所产生得电流方向是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反。而断开电流时,磁场所产生得电流方向是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同。注意:这里的方向相同是针对接入电流的方向而言,而断开电流时的电流方向,并不知道。但可以分析出断开电流时的电流方向。已知断开电流时,磁场所产生得电流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同,那么与其相对应的断开电流时的电流方向,一定是与此相反。因为只有这样,在断开电流时,才能产生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也就是与接入电流所产生得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在断开电流时,线圈磁场一定是产生了新的电流和新的磁场变化,而这个新的电流和新的磁场方向一定是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反。
所以,接入线圈的电流与线圈断开电流时的电流,是方向不相同的两种电流,虽然接入电流的方向,与断开电流所产生得一对电流中的,其中之一的电流的方向相同,但两电流没有直接的电磁关系。所以用没有直接电磁关系的接入电流与断开电流所产生得一对电流中的某一电流,作为判断磁场变化的依据,就违背和不符合电磁变化规律。所以做出得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阻碍了磁场变化的判断,本身就是错误的。
由此还可以再此证明,线圈在接入电源和断开电源时,线圈磁场所产生得新磁场,是由一对彼此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所共生。也就是磁场变化,一定是在同时产生得一对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中进行。
所以,磁场的变化,一定是电与磁同时进行相互对应的逆向作用的变化,这是电与磁的变化规律。而在磁场相互对应的逆向变化和作用中,一定会产生相互影响和阻碍磁场变化的磁阻力,这也是磁场变化中的客观存在。所以,造成线圈在接入电源和断开电源时,灯泡渐渐地亮和灯泡渐渐地灭掉的真正原因是,磁场变化中的一对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电流所形成的磁阻力。在此,虽然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早就认识到这种阻力和阻碍得存在,但在理论认识上,产生阻力和阻碍总是单独的某一电流和磁场的作用所造成,这就对磁场的变化,产生了只注重作用的某一方,而忽视了另一方的片面认识,没有认识到磁场的变化,一定是由一对彼此方向相反的电流共同作用所完成。而且在磁场的变化中,没有先后之分,也没有谁支配谁,或是谁阻碍了谁的问题,有的就是相互作用和共同变化。所以,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将磁场变化中的某一电流或磁场,作为阻碍磁场变化的原因,就违背了磁场变化规律,因而所得出得结论就是错误的。因此,所谓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反和相同的电流,阻碍了磁场变化的说法是错误的。
同样,所谓与接入电源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加强了接入电源电流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接入线圈的电流与线圈断开电流所产生得电流,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电流。因为线圈断开电源所产生得电流,是在线圈接入电源所形成的磁场基础上,磁场再次进行变化后,所产生得一对电流中的其中之一的电流。而用磁场再次变化所得的两电流之一的并与接入电流不同形式的电流,做返回去加强已经不存在的磁场和电流,显然违背了电磁变化规律。所以,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加强了接入电流的说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存在的。
但是,线圈断开电源时,灯泡的瞬间更明亮又是怎样产生的?
其实,灯泡瞬间更明亮,可分为灯泡明亮和灯泡瞬间更明亮两个阶段。灯泡明亮是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灯泡瞬间更明亮是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灯泡明亮,线圈磁场是做电至磁的变化,灯泡瞬间更明亮,线圈磁场是做磁至电的变化,并且一定是在电至磁的变化基础上做磁至电的变化,也就是在灯泡明亮的基础上做灯泡瞬间更明亮的变化。因此这时的磁场变化强度,一定大于灯泡明亮时的磁场强度。所以断开电源,磁场做磁至电的变化时的电流强度,一定大于灯泡明亮时的电流强度,因此导致灯泡瞬间更明亮。
由此还可以再次证明,灯泡的瞬间更明亮,与线圈的接入电流有关系,而与其它的电流没有关系。因为是在接入电流的基础上,磁场再次进行了新的变化,因而才在断开电源电流时,产生了大于接入电源电流的电流。所以再次证明所谓与接入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加强了原接入电流的说法是错误的。
灯泡的瞬间更明亮,传统的电磁感应理论把此电磁现象叫作自感应现象。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的自感应,实际上是线圈自身的磁场发生了再次变化,从而由线圈回路中的灯泡,将自身磁场的变化经自身的回路,将这一变化再次表现出来。
所以最后得出:电是磁的一种存在形式。导致楞次定律总是阻碍磁场变化的是,磁场变化时的磁阻力。所谓得总是阻碍,实际上就是在磁场的变化中,同时产生得一对彼此方向相反的电与磁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磁场中产生更大电能的是,磁场在电基础上或磁基础上的再次变化。并且电磁变化一定是电与磁或磁与电相互逆向作用的变化,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一样,同时产生和同时变化。所以磁场的变化一定是遵循:电与磁共同变化。也就是没有凭空的磁来,也不会有凭空的电去,有磁来,必有电去的电磁变化规律来进行变化。并且这一电磁变化规律,同样适用于磁场与不固定通电导体和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以及磁场与不固定导体和磁场与运动导体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的相互作用中,磁场的变化就是遵循上述电磁变化规律来进行电磁的变化,并最终由变化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也就是当固定通电导体在接入不断变化的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与磁体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并产生新的磁场,达到新的磁场平衡。并且此时两磁场的相互作用,磁体磁场与固定通电导体的电磁场相叠加,形成合磁场,这也是为什么磁场力会集中作用于固定通电导体的原因。因此最后形成的合磁场的磁场强度,就要大于原两个磁场单独时的磁场强度。而且此时的磁场变化,也是在以固定通电导体为变化中心的磁场空间中,同时产生了一对彼此方向相反并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由于接入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是不断变化的,当接入电流变化时,就如同电流断开,所以在接入电流变化时,磁场就会在现有的磁场平衡的基础上,产生更强的磁场变化并达到新的磁场平衡。这时磁场同样会在新的磁场变化中,又会同时产生一对彼此方向相反又相互作用的两个电流。但是此时所产生得电流,与接入电流变化前所产生得电流方向相反,而且比接入电流变化前所产生得电流更强大。
由此看出:要想获取固定通电导体在接入电流变化时的变化电流,可以在以固定通电导体为中心的变化磁场里,分别采取将闭合回路导体缠绕在固定通电导体上,或是在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如左右侧和上下方,设置上闭合回路导体,这样就能够在固定通电导体的不断变化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下,使其同处于变化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磁通量,随着变化磁场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并最终从缠绕在固定通电导体上的闭合回路导体中,或是从设置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不断变化的电流。
通过以上分析还看出:可以将缠绕在固定通电导体上的闭合回路导体与设置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按照电流方向进行首尾相连接,使其多股电流合为一股电流。
同时也可以看出:在磁场的变化中,高能量的电流同样也会产生在固定通电导体中。因此为保证获取电能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就需要在固定通电导体的回路中设置有分流和消除此电流的装置,以确保获取电能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然后在铁芯线圈上再缠绕上闭合回路导体,或将带铁芯的闭合回路导体,设置在铁芯线圈的周围。当铁芯线圈接入高电压,高变化频率的电流时,铁芯线圈产生不断变化的电磁场,并使同处在不断变化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磁通量也发生不断变化,这时不断变化的电流由闭合回路导体传出。
利用磁场与另一磁场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获取电能的技术方案:在永久磁体上或电磁体上,或者是在永久磁体中或电磁体中,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或是由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或者是其它结构外形组成的通电导体,沿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或沿导体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将它垂直于磁体磁场方向并根据磁体的外部形状,固定安放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外表面的中心部位上,或根据磁体的形状固定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内部空间的中心位置上。另将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或由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紧密安放在固定于磁场中心部位上的通电导体的周围。当固定于磁场中心部位上的导体,输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就会导致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所述得直线形通电导体、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和螺线管通电导体,以及其它结构外形组成的通电导体,是为充分利用通电导体的物理特性,使其与磁场发生更好地相互作用,并且通电导体不同的外形,是指通电导体所处在磁场中的外形,而延伸至磁场外的通电导体并无此限制,是可按照需要来具体选取。
所述得由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是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相叠加组成。
所述得导体沿电流方向或沿导体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将通电导体垂直于磁体磁场方向并固定于磁体磁场中心位置上,是为获得磁场的最大效能。实施中,也可根据需要将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沿电流方向或电磁场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以形成大于90度或小于90度来实施。
所述得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场中心部位上,是根据磁体的形状,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体表面的一个面上的中心位置上实施,或将通电导体上下围绕磁体并固定在磁体多个面上的中心位置上实施,或根据多组磁体形成的相隔空间里,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体与磁体形成的空间里来实施,或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体本身的内部空间里实施。
所述得固定通电导体输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电流是,交流电、经过整流的交流电,或者是经电子电器装置产生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电流。其输入形式有:无线输入和有线输入两种形式。
所述得高电压和变化电流的变化频率,是可根据磁体的磁场强度和获取电能的大小,来具体地选择输入电压的高低和不断变化电流的变化频率。
实施中,可将外部电源提供给固定通电导体和电磁体的电能,由闭合回路导体所得到的高能量的电能所取代,以形成自给方式循环工作。其技术方案是:将能够把闭合回路导体获取得高能量电能进行分流,又能够在接入固定通电导体和电磁体的同时切断它们的外部电源的电器装置,与固定通电导体和电磁体相连接。当固定通电导体接入由外部电源提供得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变化电磁场并与电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这时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获取到高能量电能,与此同时安装在磁场外的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电器装置接收和分流出电能,并在接入固定通电导体和电磁体的同时切断它们的外部电源。至此,由闭合回路导体分流出的小部分电能,来支持电磁体和磁场中的固定通电导体,使其继续完成获取电能的工作,并由此使获取电能的工作循环和长久地进行。
另一种自给循环工作方式是:设置一个大的和一个相对小的本发明的获取电能的装置。首先使相对小的获取电能装置工作并获得电能,然后用获得的电能支持大的获取电能的装置工作,以获得更高能量的电能,然后再用获得的高能量电能中的很小一部分电能,来支持相对小的获取电能的装置使其继续工作,并最终实现大的和小的获取电能装置循环和长久地工作。
实施中,可将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外形设计为方体、扁体、圆筒体、圆盘体,以及其它几何体。为改变磁场效能,可在磁场或闭合回路导体中设置铁芯。永久磁体或电磁体还可多组组合设置。其技术方案是:将两组永久磁体或电磁体,根据磁体外形相隔一定的空间固定,以形成一个磁场新空间。然后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多匝直线形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或是由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或者是由其它结构外形组成的通电导体,固定于两磁体之间的中心位置上,形成所述的固定通电导体在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或电流方向,与两磁体的磁场方向垂直。然后另将与铁芯组合一起的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或与铁芯组合一起的由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安装在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当固定于磁场中的导体接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就会使得磁体磁场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三组磁体组合的技术方案是:将三组永久磁体或电磁体间隔一定的间距顺序固定,以形成两个磁场空间。然后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多匝直线形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或是由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或者是由其它结构外形组成的通电导体,围绕并固定在中间一组磁体的外表面的中心位置上,形成固定通电导体在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或电流方向与三组磁体形成的磁场方向垂直。然后在三组磁体构成的磁场空间安放铁芯。然后另将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或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穿过铁芯或与铁芯组合,紧密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当固定于三组磁体空间中的导体接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就会使得磁体磁场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磁场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内部空间里,设置固定通电导体和闭合回路导体的技术方案是: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内部空间里,将由相互绝缘的多匝直线形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或是由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或者是由其它结构外形组成的通电导体,沿电流方向或电磁场方向与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内部磁场方向垂直并固定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内部空间里。另将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安放并固定在磁场中的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当固定于磁体内部空间中的导体,接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使得磁体磁场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磁场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长期以来,人们不管是用核能、机械能、热能、水能还是风能等来获取电能,都不能摆脱和克服工作机器庞大,制造复杂和耗费资源,以及污染环境等弊端。尤其是摆脱不了,不能按照个体的需要来设置和生产,以及不能长期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困扰,因此也严重束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本发明所提供得一种利用电磁相互作用来获取电能的新装置和新方法,由于采用电磁相互作用和电磁的内能传递,所以不存在设备磨损、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该工作装置设备简单,工作可靠和能根据个体的需要来灵活设置,以及获取电能的工作可以长久地进行等特点,因此彻底克服以上传统方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将线圈缠绕在铁芯上,然后在铁芯线圈上再缠绕上闭合回路导体。当铁芯线圈接入高电压,高变化频率的电流时,铁芯线圈产生不断变化的电磁场,并使同处在不断变化磁场中的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磁通量也发生不断变化,这时不断变化的电流由闭合回路导体传出。
具体实施方式二
在有底座和外壳的机体里,将略微扁的方形电磁体、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和相互绝缘的与铁芯组合一起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以及电器装置顺序固定于机体中,其固定顺序和工作方法是: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在方形电磁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的中间位置上固定,形成由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的电磁场与方形电磁体的磁场方向垂直。另将与铁芯组合一起的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安装并固定于方形电磁体的上平面和下平面上的由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的周围。在磁场外的闭合回路导体中,安装有与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和方形电磁体相连接的电器设备。当固定于方形电磁体上的,由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导体,接入由外部电源提供得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由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方形电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方形电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安放在直线形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获得高能量电能。同时安装在磁场外的闭合回路导体中的电器装置工作并输出,由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形通电导体和方形电磁体所需的电能,并在接入由多匝导线组成的固定直线形通电导体和方形电磁体的同时,切断它们的外部电源。至此,由多匝导线组成的固定直线形通电导体和方形电磁体,在闭合回路导体获取得电能的支持下,继续完成获取电能的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三
在有底座和外壳的机体里,将三组中间带有穿通孔洞的圆盘电磁体、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和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以及铁芯顺序固定于机体中,其固定顺序和工作方法是:将三组中间带有穿通孔洞的圆盘电磁体间距相同顺序固定,然后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围绕中间一组电磁体的孔洞位置上固定,以形成螺线管导体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与磁体磁场方向垂直。在三组电磁体构成的磁场空间安放铁芯。然后将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穿过铁芯,安装在螺线管通电导体的周围。当固定螺线管导体接入由外部电源提供得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螺线管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三组带有孔洞的圆盘电磁体的磁场相互作用,导致三组带有孔洞的圆盘电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利用安放在螺线管通电导体周围的带有铁芯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磁场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具体实施方式四
在有底座和外壳的机体里,将两块成半圆瓦形的永久磁体和由相互绝缘的多片导体组成的固定通电导体,以及与铁芯组合一起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顺序固定于机体中,其固定顺序和工作方法是:将两块半圆瓦形永久磁体组合一起成圆筒形,然后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多片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固定于两瓦形永久磁体组成的圆筒内的中心位置上,形成多片导体组成的通电导体,在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与两瓦形磁体形成的磁场方向垂直。然后另将与铁芯组合一起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安装并固定在磁筒内的,由相互绝缘的多片导体组成的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当固定于磁筒内的多片导体组成的导体,接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时,固定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两瓦形磁体形成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Claims (10)

1.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在有底座和外壳的机体里,将磁体、通电导体和闭合回路导体,以及铁芯和电子电器装置顺序固定于机体中,其特征是:在永久磁体上或电磁体上,或者是在永久磁体中或电磁体中,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通电导体,沿导体的电流方向或沿导体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将通电导体垂直于磁体磁场方向并固定安放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磁场中;铁芯固定放置在磁场中;另将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或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导体,穿过铁芯或与铁芯组合一起安装在磁场中的,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或安装在磁场中的由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固定通电导体的周围;在连接和延伸至磁场外的闭合回路导体中,安装有可产生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电流的电器装置和产生电磁体所需电流的电器装置;可产生不断变化电流的电器装置与电连接固定通电导体的外部电源的线路开关相连接,以形成在关闭外部电源的同时,接入固定通电导体组成回路;可产生电磁体所需电流的电器装置与电磁体外部电源的线路开关相连接,以形成在关闭外部电源的同时,接入电磁体组成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其特征是: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外形可是方体、扁形方体、带有孔洞的圆盘体、圆筒体以及其它形状的几何体,并且磁体可一组或多组顺序组合,以获得更强的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其特征是:固定于磁场中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组导片体组成的通电导体,可是由相互绝缘的多匝导线组成的直线通电导体、或由相互绝缘的多个片状导体叠加组成的通电导体、或是由相互绝缘的螺线管通电导体、或者是其它结构外形组成的通电导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其特征是:将通电导体沿电流方向或沿通电产生得电磁场方向,垂直于磁体磁场方向固定安放在永久磁体或电磁体的磁场中,也可根据需要,将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或电磁场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以形成固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或电磁场方向与磁体磁场方向大于90度或小于90度来实施。
5.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其特征是: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体的磁场中,可根据需要和磁体的形状,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体表面的一个面上或多个面上实施,或将通电导体上下围绕固定在磁体上实施,或将通电导体固定在磁体的磁场中间实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机体的闭合回路中安装有可产生不断变化电流的电器装置和产生电磁体所需电流的电器装置,也可根据需要将上述电器装置安装在机体外的闭合回路中,或在实施中根据情况不安装上述电器装置。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中,将固定于磁场中的导体,电接入由外部电源提供得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使其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并利用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与磁体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原磁体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随着不断变化的强电磁场发生不断地变化,这时利用安放在固定通电导体周围的闭合回路导体,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磁通量的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高能量的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固定于磁场中的导体,电接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的电接入方式,包括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两种方式,接入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可以是交流电流,或经过整流的交流电流,或是由电子电器装置所产生得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并且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中的高压电流和不断变化电流的变化频率,可根据需要和磁场的强弱,来具体选择不断变化电流的电压高低和不断变化电流的变化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1和7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其特征是:电磁体和固定于磁场中的通电导体,可在闭合回路导体获取电能后,由安装在磁场外的闭合回路中的,可产生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电流的电器装置和产生电磁体所需电流的电器装置,工作并输出得一定频率不断变化的高压电流和电磁体所需得电流来替代外接电源,以形成自给方式循环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和7所述得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其特征是:输入电磁体的电流,也可以是高电压,高变化频率的电流,或是当电磁体输入高电压、高变化频率的电流时,固定于电磁体上的固定通电导体不再输入电流,从而由通电导体,变为闭合回路导体,并从闭合回路导体中获取到电能。
CN 201210105740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33787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05740 CN103378706A (zh)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105740 CN103378706A (zh)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8706A true CN103378706A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63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105740 Pending CN103378706A (zh) 2012-04-12 2012-04-12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87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204A (zh) * 2018-04-26 2018-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复用电路、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114499098A (zh) * 2022-03-10 2022-05-13 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 基于电动机外壳取磁能的微发电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8204A (zh) * 2018-04-26 2018-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复用电路、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114499098A (zh) * 2022-03-10 2022-05-13 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 基于电动机外壳取磁能的微发电方法
CN114499098B (zh) * 2022-03-10 2024-02-06 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 基于电动机外壳取磁能的微发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7357B (zh) 一种绕组式永磁耦合传动装置
CN101814871B (zh) 直流静动态对称/不对称磁场发生装置
KR102054088B1 (ko) 교류 하이브리드 여자 부재 및 이의 모터와 변압기에서의 응용
CN203289296U (zh) 一种双速绕组定子表面贴装式双凸极永磁电机
CN103378706A (zh) 一种获取电能的装置和方法
CN107086756A (zh) 低推力波动独立绕组永磁直线电机
CN105141104B (zh) 一种轭部励磁绕组高功率密度混合励磁永磁直线发电机
CN204066960U (zh) 永磁增流变压器
CN102315006A (zh) 一种永磁增益变压装置
CN103915971B (zh) 具有多气隙独立绕组结构的三维磁通永磁直线电机
CN205725399U (zh) 永磁力往复直线电动机
CN205544871U (zh) 一种直线电机及压缩机
CN209183353U (zh) 一种模块化磁频装置
Mendes et 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opologies on a TLSRG Generation Performance for WEC.
CN202110932U (zh) 一种永磁增益变压装置
CN105864338A (zh) 半可控圆筒型直线电磁阻尼器
RU2017132325A (ru) Энергопередающий блок системы для индуктив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энерги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нергопередающего блока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энергопередающего блока
CN102185389B (zh) 异型电机
CN107039142B (zh) 永磁体组件和磁制冷机
CN205178834U (zh) 一种双永磁体横向磁通直线永磁电机
CN107453585A (zh) 用于交突变磁场能量的收集和转换的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CN100498992C (zh) 单相交流升降压变压器
CN104201847B (zh) 同向感应电流发电机
CN201887640U (zh) 设有活动导磁部件的电源
CN110120728A (zh) 一种运动磁屏蔽加异名磁极面式发电方法和感生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