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5559A - 储能器 - Google Patents

储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5559A
CN103375559A CN2012101274349A CN201210127434A CN103375559A CN 103375559 A CN103375559 A CN 103375559A CN 2012101274349 A CN2012101274349 A CN 2012101274349A CN 201210127434 A CN201210127434 A CN 201210127434A CN 103375559 A CN103375559 A CN 103375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gear set
energy storage
ring
plane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74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5559B (zh
Inventor
游大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1274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5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5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5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55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原本无用的动能储存,以转为辅助动力用的储能器。该储能器包括制动部、第一行星齿轮组、齿轮箱、棘轮装置、第二行星齿轮组、复合棘轮及储能部;该复合棘轮是由滑环、定位片及主环组成;主环的外径、小于容置空间对应处的内径,而主环的内径、大于滑环的外径;该主环的外侧环缘处,环设有数个外凹槽,而内侧环缘处,亦环设有数个内凹槽;该外、内凹槽为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二斜面,两者的高与低侧端的皆方向相同,另该外、内凹槽内,更分别活动嵌设有一能于其两者内滚动的滚柱;另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行星架的连接处,更设有一单向轴承。

Description

储能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能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际环保意识高涨,绿色潮流此起彼落,人类活动对大气所造成的冲击已被公认是对地球的一种潜在性破坏。环绕地球的大气层中,主要是由氮[78.08%]、氧[20.95%]及一些微量气体[0.97%]所组成。
这些微量气体中又有二十余种属于所谓的“温室气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及人为生成的氟氯碳化物[CFCs]。
虽然大部份的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皆比二氧化碳强,但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因此对全球暖化的影响以二氧化碳最大,约占55%左右。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正企图对已开发国家规范21世纪内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与时程,无论此国际共识将在何时获得一致,下一世纪确定将迈向环保世纪,也即抑制人为活动以永续全球。
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将抑制二氧化碳排放,而能源消耗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
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84%,和能源相关,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65%,可以归因于能源供应和能源使用。
减碳政策的推动,让许多行业开始注重节能减碳的重要性,其中又以交通工具方面的进行及推广,最为明显。
一般有将燃料使用效率提高,或是燃料转换,积极研发并推动车辆改采低污染替代燃料,例如以电动车或瓦斯车代替传统汽柴油车辆等等的作法。
其中,电动车辆扮演着减少环境冲击的重要角色,在环境污染方面,考虑电力从发电厂发电,到电动车辆的行驶,其整体废气排放,远低于内燃机引擎车。
而在能源方面,倘若考虑电动车辆所使用的能源与内燃机引擎车辆相同,皆是从原油转换而成,则从原油到电动车辆的电能使用,整体效率为18%,而内燃机引擎仅有13%;假使考虑其它发电方式,电动车辆的能源使用效率将会更高。
目前所面临到的最重要课题为续航能力,因此,不论学界或业界皆不断的致力于研发新能源或更省能的方法,而煞车回充机制则为一种节省能源使用以及提升续航能力的方法。
煞车回充机制系当电动载具于减速或煞车时,直流无刷马达的直流电机将转变成发电机,此时将直流电机所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并将其电能回充于电池的机制称之为煞车回充机制。
虽然煞车回充机制的存在,能有效的提升续航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煞车回充机的效率不够高,无法更为有效的提升续航能力,而且更无法降低车辆的耗能,况且,最重要的是,无法应用在非电力驱动的车辆。
因为非电力驱动的车辆,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交通工具的主流,光只是应用在电动载具上,无法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
有鉴于此,如何不管是电力驱动或是非电力驱动的载具,都能应用,并能将原本无用的动能储存,以转为辅助动力来使用的储能装置,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原本无用的动能储存,以转为辅助动力用的储能器。
为解决前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其为一种储能器,适用于包括至少一煞车模块的一转动装置,其中:
所述储能器,其是由一制动部;
一与该制动部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组;
一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连接,内具有一容置空间的齿轮箱;
一设于第一行星齿轮组与齿轮箱间的棘轮装置;
一设于该齿轮箱的容置空间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
一设于该齿轮箱的容置空间内,并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组连接的复合棘轮;以及
一侧与该齿轮箱固接,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轴接的储能部所组成;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其是由一设于该制动部轴心外侧面处的第一行星架;
一设于该制动部轴心内侧面处的第一太阳齿轮;
数个环设于该第一太阳齿轮外,并与其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及
一套设于该第一行星齿轮外,并与棘轮装置连接的第一环齿轮所组成;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其是由一设于齿轮箱的容置空间内的第二行星架;
一设于该第二行星架轴心内侧面处的第二太阳齿轮;
数个环设于该第二太阳齿轮外,并与其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及
一套设于该第二行星齿轮外,并与复合棘轮连接的第二环齿轮所组成;
所述复合棘轮,其是由一套设于该第二行星架外、能与该第二行星架配合作动的滑环;
两片对应设置,套设于该滑环外,且邻近该第二行星架的一片、与其连接的定位片;及
一套设于该滑环外,并位于前述两定位片之间的主环所组成;
所述第一太阳齿轮与第二行星架的连接处,更设有一能禁止第一太阳齿轮逆转的单向轴承;
透过制动部的动作,以第二行星齿轮组配合复合棘轮,对储能部进行储能,而当欲输出储能部所储存的能量时,则通过棘轮装置的释放动作,让储能部透过第二行星齿轮组,并配合单向轴承,以高转速减为低转速的模式运作,来带动第一行星齿轮组,而后再配合复合棘轮,将储能部的输出,转为一比一的动力输出的模式运作。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主环的外径、小于容置空间对应处的内径,而主环的内径、大于滑环的外径;
而所述主环的外侧环缘处,环设有数个内面具有呈高低状设置的第一斜面的外凹槽,而该主环的内侧环缘处,也环设有数个内面具有呈高低状设置的第二斜面、设于各外凹槽之间的内凹槽;
前述外凹槽与内凹槽为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两者的斜面较高的一端、与斜面较低的一端的设置方向皆为相同,另该外凹槽与内凹槽内,更分别活动嵌设有一能于其两者内滚动的滚柱。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棘轮装置,其是由一设于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间的棘轮;及
一设于该棘轮一侧端处,能控制储能部释能与否的棘爪所组成。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第二行星架的一侧边缘处,设有一定位凸块;
而所述滑环,其对应于前述定位凸块的一侧面处,设有能与该定位凸块配合、能供卡止该定位凸块用的限位凸块。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第一太阳齿轮远离制动部的一端,具有一能贯穿第二行星齿轮组和储能部、以将第一行星齿轮组定位的第一定位轴。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第二太阳齿轮远离第二行星架的一端,具有一与储能部轴接、以供驱动储能部用的第二定位轴。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制动部,其是为一能与该煞车模块配合的煞车盘。
根据上述的储能器,所述储能部,其是为由一与该齿轮箱固接的外壳体;及
一设于该外壳体内,并与该第二太阳齿轮一端轴接,能供储能用的涡卷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效果:
1.本发明的重点之一,通过复合棘轮的应用,让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能相互配合,有效的储存能量,同时更有效率的输出,当第一行星齿轮组输出一圈动力时,第二行星齿轮组就能将其转换为五圈动力的输出,存入储能部之中,而当欲输出储能部所储存的能量时,一开始虽然仍旧是五圈动力转一圈动力的模式,但是因为复合棘轮的作用,能在第二行星齿轮组转完五圈动力、也就是说第一行星齿轮组输出一圈动力后,能让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同时为一圈动力,更有效率的输出,而且透过此种应用方式,除了更有效率之外,更能有利于交通工具的再启动,让整体的耗能,更加有效率。
2.本发明的重点之二,透过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二行星齿轮组和复合棘轮的配合,因为是将原本无用的动能储存,所以不用担心会有额外耗能的问题产生,而且最重要的是,相对于煞车回充机制而言,本发明能应用于非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上,让目前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能更加的环保,有利于降低交通工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非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还未被淘汰时,解决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3.本发明的重点之三,透过此种配置方式,为机械式的配置,不易故障,而且就算故障了,也不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所以不用担心会有因为装置故障,而让交通工具发生意外的可能,能安心的使用,况且因为不牵涉到电,所以更不用担心会有走火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图4:为图2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立体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本发明储能流程的方块示意图。
图7~图10:本发明储能流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第一段释能流程的方块示意图。
图12~图15:本发明第一段释能流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16:本发明的第二段释能流程的方块示意图。
图17~图20:本发明第二段释能流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21:本发明的立体应用实施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制动部            42    棘爪              63    主环
11    煞车盘            5     第二行星齿轮组    631   外凹槽
2     第一行星齿轮组  51    第二行星架      632  内凹槽
21    第一行星架      511   定位凸块        64   滚柱
22    第一太阳齿轮    52    第二太阳齿轮    7    储能部
221   第一定位轴      521   第二定位轴      71   外壳体
23    第一行星齿轮    53    第二行星齿轮    72   涡卷弹簧
24    第一环齿轮      54    第二环齿轮      A    第一斜面
3     齿轮箱          6     复合棘轮        B    第二斜面
31    容置空间        61    滑环            10   煞车模块
4     棘轮装置        611   限位凸块        100  转动装置
41    棘轮            62    定位片          200  储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为图2的立体部分分解示意图,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应用实施示意图。
参考图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储能器,适用于包括至少一煞车模块10的一转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器200,其是由一制动部1;
一与该制动部1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组2;
一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2连接,内具有一容置空间31的齿轮箱3;
一设于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齿轮箱3间的棘轮装置4;
一设于该齿轮箱3的容置空间31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5;
一设于该齿轮箱3的容置空间31内,并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组2、5连接的复合棘轮6;以及
一侧与该齿轮箱3固接,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轴接的储能部7所组成;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2,其是由一设于该制动部1轴心外侧面处的第一行星架21;
一设于该制动部1轴心内侧面处的第一太阳齿轮22;
数个环设于该第一太阳齿轮22外,并与其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23;及
一套设于该第一行星齿轮23外,并与棘轮装置4连接的第一环齿轮24所组成;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5,其是由一设于齿轮箱3的容置空间31内的第二行星架51;
一设于该第二行星架51轴心内侧面处的第二太阳齿轮52;
数个环设于该第二太阳齿轮252外,并与其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53;及
一套设于该第二行星齿轮53外,并与复合棘轮6连接的第二环齿轮54所组成;
所述复合棘轮6,其是由一套设于该第二行星架51外、能与该第二行星架51配合作动的滑环61;
两片对应设置,套设于该滑环61外,且邻近该第二行星架51的一片、与其连接的定位片62;及
一套设于该滑环61外,并位于前述两定位片61之间的主环63所组成;
所述第一太阳齿轮22与第二行星架51的连接处,更设有一能禁止第一太阳齿轮22逆转的单向轴承8;
透过制动部1的作动,以第二行星齿轮组5配合复合棘轮6,对储能部7进行储能,而当欲输出储能部7所储存的能量时,则通过棘轮装置4的释放动作,让储能部7透过第二行星齿轮组5,并配合单向轴承8,以高转速减为低转速的模式运作,来带动第一行星齿轮组2,而后再配合复合棘轮6,将储能部7的输出,转为一比一的动力输出的模式运作。
又上述中,所述主环63的外径、小于容置空间31对应处的内径,而主环63的内径、大于滑环61的外径;
而所述主环63的外侧环缘处,环设有数个内面具有呈高低状设置的第一斜面A的外凹槽631,而该主环63的内侧环缘处,亦环设有数个内面具有呈高低状设置的第二斜面B、设于各外凹槽631之间的内凹槽632;
前述外凹槽631与内凹槽632为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斜面A与第二斜面B,两者的斜面较高的一端、与斜面较低的一端的设置方向皆为相同,另该外凹槽631与内凹槽632内,更分别活动嵌设有一能于其两者内滚动的滚柱64。
其中,通过复合棘轮6的应用,让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能相互配合,有效的储存能量,同时更有效率的输出,能有效的转化储存动力,同时更能有效的输出,而且透过此种应用方式,除了更有效率之外,更能有利于交通工具的再启动,让整体的耗能,更加有效率。
其次,通过第一行星齿轮组2、第二行星齿轮组5和复合棘轮6的配合,能将原本无用的动能储存,不用担心会有额外耗能的问题产生。
再者,相对于煞车回充机制而言,本发明能应用于非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上,让目前所有的交通工具,都能更加的环保,有利于降低交通工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非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还未被淘汰时,解决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还有,透过此种配置方式,为机械式的配置,不易故障,而且就算故障了,也不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所以不用担心会有因为装置故障,而让交通工具发生意外的可能,能安心的使用,
另外,因为本发明整体装置中,完全不会牵涉到电,所以更不用担心会有走火的问题发生,更能应用在非机械动力的交通工具上,如脚踏车等装置上。
上述中,所述棘轮装置4,其是由一设于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间的棘轮41;及
一设于该棘轮41一侧端处,能控制储能部7释能与否的棘爪42所组成。
其中,透过棘轮装置4的应用,以棘轮41配合棘爪42,有效的控制储能部7释能与否,能降低故障率,避免于行驶中,影响到交通工具的操作,使用上更安全。
上述中,所述第二行星架51的一侧边缘处,设有一定位凸块511;
而所述滑环61,其对应于前述定位凸块511的一侧面处,设有能与该定位凸块511配合、能供卡止该定位凸块511用的限位凸块611。
其中,透过定位凸块511与限位凸块611的配合,让滑环61不管是顺时针与逆时针圈旋转,都能在旋转一圈后,自动的定位,以达成后续变速动作正常运作的目标。
上述中,所述第一太阳齿轮22远离制动部1的一端,具有一能贯穿第二行星齿轮组5和储能部7、以将第一行星齿轮组2定位的第一定位轴221。
又上述中,所述第二太阳齿轮52远离第二行星架51的一端,具有一与储能部7轴接、以供驱动储能部7用的第二定位轴521。
其中,透过此种的装置方式,让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能稳定的定位运转,不用担心会有运作不稳定的状况产生,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能方便与交通工具连接运作。
上述中,所述制动部1,其是为一能与该煞车模块10配合的煞车盘11。
其中,透过简单的煞车盘11应用,能直接的让厂商安装应用,降低应用上的困扰。
上述中,所述储能部7,其是为由一与该齿轮箱3固接的外壳体71;及
一设于该外壳体71内,并与该第二太阳齿轮52一端轴接,能供储能用的涡卷弹簧72。
其中,透过此种外壳体71与涡卷弹簧72配合的应用方式,最能有效的储存动力,故障率也最低,最重要的是,能应用于不同的交通工具上,不用担心会有无法应用的问题产生,而且成本也低,容易应用。
其次,因为涡卷弹簧72的应用,是能对应于交通工具种类来变更的,所以不用担心会有因为交通工具过重,而容易有过热,或是无法应用的问题产生。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储能流程的方块示意图,如图7~图10所示为本发明储能流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式中揭示出,当该制动部1作动时,第一行星齿轮组2带动第二行星架51、空转一圈后与滑环61配合定位,此时各外凹槽631内的滚柱64、能往其高侧端滚动、以与齿轮箱3内壁面接触、迫使复合棘轮6卡固定位于容置空间31内、达成将第二环齿轮54固定的效果,而此时内凹槽632内的滚柱64、则是能往其低侧端滚动,不固定滑环61与第二行星架51,以利用第二行星齿轮组5,将转速提升,藉此将动能存入储能部7中,达成当第一行星齿轮组2输出一圈动力时,第二行星齿轮组5就能将其转换为五圈动力的输出,有效率的将动能存入储能部7之中。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段释能流程的方块示意图,如图12~图1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段释能流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式中揭示出,当欲输出储能部7所储存的能量时,透过棘轮装置4,让棘爪42离开棘轮41,让棘轮41能够自由转动,此时,因为单向轴承8的设置,第一太阳齿轮22不转,第一行星齿轮23与第一环齿轮24转动,让储能部7透过第二行星齿轮组5,以高转速减为低转速的模式,也就是说以五圈动力转一圈动力的模式运作,来带动第一行星齿轮组2。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段释能流程的方块示意图,如图17~图20所示为本发明第二段释能流程的俯视实施示意图。
图式中揭示出,因为以五圈动力转一圈动力的模式运作,虽然能提供较大的起步扭力,但是交通工具在行驶中,不是一直需要大扭力输出的,所以透过第二行星架51、滑环61与复合棘轮6的配合后,当第二行星架51反转一圈后,第二行星架51又会卡到滑环61,同时各外凹槽631内的滚柱64、也能往其低侧端滚动、以与齿轮箱3内壁面分离,而内凹槽632内的滚柱64、则是能往其高侧端滚动,让滑环61能与第二行星架51接触,固定滑环61与第二行星架51,藉此将达成让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同时为输出一圈动力的目标,也就是说以一圈动力转一圈动力的模式运作,达到更有效率的输出。
综合以上所述,能得知本发明通过第一行星齿轮组2、第二行星齿轮组5及复合棘轮6的应用,相互配合,有效的储存能量及输出,储存动力转化效率高,安全性高,相较传统电力回充方式,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功效性与产业利用性。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储能器,适用于包括至少一煞车模块(10)的一转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器(200),其是由一制动部(1);
一与该制动部(1)连接的第一行星齿轮组(2);
一与该第一行星齿轮组(2)连接,内具有一容置空间(31)的齿轮箱(3);
一设于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齿轮箱(3)间的棘轮装置(4);
一设于该齿轮箱(3)的容置空间(31)内的第二行星齿轮组(5);
一设于该齿轮箱(3)的容置空间(31)内,并与第一、第二行星齿轮组(2、5)连接的复合棘轮(6);以及
一侧与该齿轮箱(3)固接,并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轴接的储能部(7)所组成;
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2),其是由一设于该制动部(1)轴心外侧面处的第一行星架(21);
一设于该制动部(1)轴心内侧面处的第一太阳齿轮(22);
数个环设于该第一太阳齿轮(22)外,并与其啮合的第一行星齿轮(23);及
一套设于该第一行星齿轮(23)外,并与棘轮装置(4)连接的第一环齿轮(24)所组成;
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5),其是由一设于齿轮箱(3)的容置空间(31)内的第二行星架(51);
一设于该第二行星架(51)轴心内侧面处的第二太阳齿轮(52);
数个环设于该第二太阳齿轮(252)外,并与其啮合的第二行星齿轮(53);及
一套设于该第二行星齿轮(53)外,并与复合棘轮(6)连接的第二环齿轮(54)所组成;
所述复合棘轮(6),其是由一套设于该第二行星架(51)外、能与该第二行星架(51)配合作动的滑环(61);
两片对应设置,套设于该滑环(61)外,且邻近该第二行星架(51)的一片、与其连接的定位片(62);及
一套设于该滑环(61)外,并位于前述两定位片(61)之间的主环(63)所组成;
所述第一太阳齿轮(22)与第二行星架(51)的连接处,更设有一能禁止第一太阳齿轮(22)逆转的单向轴承(8);
透过制动部(1)的动作,以第二行星齿轮组(5)配合复合棘轮(6),对储能部(7)进行储能,而当欲输出储能部(7)所储存的能量时,则通过棘轮装置(4)的释放动作,让储能部(7)透过第二行星齿轮组(5),并配合单向轴承(8),以高转速减为低转速的模式运作,来带动第一行星齿轮组(2),而后再配合复合棘轮(6),将储能部(7)的输出,转为一比一的动力输出的模式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环(63)的外径、小于容置空间(31)对应处的内径,而主环(63)的内径、大于滑环(61)的外径;
而所述主环(63)的外侧环缘处,环设有数个内面具有呈高低状设置的第一斜面(A)的外凹槽(631),而该主环(63)的内侧环缘处,也环设有数个内面具有呈高低状设置的第二斜面(B)、设于各外凹槽(631)之间的内凹槽(632);
前述外凹槽(631)与内凹槽(632)为呈相对状设置,且第一斜面(A)与第二斜面(B),两者的斜面较高的一端、与斜面较低的一端的设置方向皆为相同,另该外凹槽(631)与内凹槽(632)内,更分别活动嵌设有一能于其两者内滚动的滚柱(6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装置(4),其是由一设于第一行星齿轮组(2)与第二行星齿轮组(5)间的棘轮(41);及
一设于该棘轮(41)一侧端处,能控制储能部(7)释能与否的棘爪(42)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星架(51)的一侧边缘处,设有一定位凸块(511);
而所述滑环(61),其对应于前述定位凸块(511)的一侧面处,设有能与该定位凸块(511)配合、能供卡止该定位凸块(511)用的限位凸块(6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22)远离制动部(1)的一端,具有一能贯穿第二行星齿轮组(5)和储能部(7)、以将第一行星齿轮组(2)定位的第一定位轴(2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52)远离第二行星架(51)的一端,具有一与储能部(7)轴接、以供驱动储能部(7)用的第二定位轴(5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部(1),其是为一能与该煞车模块(10)配合的煞车盘(1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部(7),其是为由一与该齿轮箱(3)固接的外壳体(71);及
一设于该外壳体(71)内,并与该第二太阳齿轮(52)一端轴接,能供储能用的涡卷弹簧(72)。
CN201210127434.9A 2012-04-26 2012-04-26 储能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5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7434.9A CN103375559B (zh) 2012-04-26 2012-04-26 储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7434.9A CN103375559B (zh) 2012-04-26 2012-04-26 储能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5559A true CN103375559A (zh) 2013-10-30
CN103375559B CN103375559B (zh) 2016-02-03

Family

ID=49461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743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5559B (zh) 2012-04-26 2012-04-26 储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555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4080B (zh) * 2012-03-29 2014-12-11 Ta Chin Yu Energy storage
CN105564577A (zh) * 2016-02-03 2016-05-11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涡卷弹簧收缩与释放的储能助力装置
CN105805257A (zh) * 2016-05-08 2016-07-27 赵广胜 行星蓄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28654A (zh) * 2019-07-17 2019-10-15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被动式膝关节助力系统及方法
RU209821U1 (ru) * 2021-12-17 2022-03-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уб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ФГБОУ ВО "КубГТУ") Аккумулятор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с упруг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8154U1 (ru) * 2021-07-26 2021-12-0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уб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 ВО «КубГТУ») Аккумулятор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с упруг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0648A (en) * 1980-04-21 1981-11-21 Nissan Motor Co Ltd Recycling device of deceleration energy of car
CN2160608Y (zh) * 1993-07-21 1994-04-06 毕桂平 一种自行车、机动摩托车减速储能助动装置
CN2169594Y (zh) * 1993-05-27 1994-06-22 韩国立 人力车储力装置
CN1240742A (zh) * 1998-07-03 2000-01-12 居永明 人力车的蓄能助力装置
JP2003161359A (ja) * 2001-11-26 2003-06-06 Toshiya Fujii エネルギー保存リサイクル装置
CN201177035Y (zh) * 2007-10-29 2009-01-07 建国科技大学 弹簧储能结构
CN202597623U (zh) * 2012-04-26 2012-12-12 游大庆 储能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0648A (en) * 1980-04-21 1981-11-21 Nissan Motor Co Ltd Recycling device of deceleration energy of car
CN2169594Y (zh) * 1993-05-27 1994-06-22 韩国立 人力车储力装置
CN2160608Y (zh) * 1993-07-21 1994-04-06 毕桂平 一种自行车、机动摩托车减速储能助动装置
CN1240742A (zh) * 1998-07-03 2000-01-12 居永明 人力车的蓄能助力装置
JP2003161359A (ja) * 2001-11-26 2003-06-06 Toshiya Fujii エネルギー保存リサイクル装置
CN201177035Y (zh) * 2007-10-29 2009-01-07 建国科技大学 弹簧储能结构
CN202597623U (zh) * 2012-04-26 2012-12-12 游大庆 储能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4080B (zh) * 2012-03-29 2014-12-11 Ta Chin Yu Energy storage
CN105564577A (zh) * 2016-02-03 2016-05-11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涡卷弹簧收缩与释放的储能助力装置
CN105564577B (zh) * 2016-02-03 2018-04-03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涡卷弹簧收缩与释放的储能助力装置
CN105805257A (zh) * 2016-05-08 2016-07-27 赵广胜 行星蓄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28654A (zh) * 2019-07-17 2019-10-15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被动式膝关节助力系统及方法
CN110328654B (zh) * 2019-07-17 2021-06-15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 被动式膝关节助力系统及方法
RU209821U1 (ru) * 2021-12-17 2022-03-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Куба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ФГБОУ ВО "КубГТУ") Аккумулятор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с упруг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5559B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5559A (zh) 储能器
CN107697061A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US8640796B2 (en) Solar-powered quadricycle with regenerative and dissipative braking
CN105015318A (zh) 一种双转子电机行星轮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工作模式切换方法
CN202597623U (zh) 储能器
CN104600905A (zh) 一种一体化减速轮毂电机
CN202686672U (zh) 电动自行车用电机驱动装置
CN104953759A (zh)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中置电机
CN106965665B (zh) 一种矿用混合动力无轨胶轮车单行星排差速机电耦合驱动装置
CN202169932U (zh) 车载电池电池箱的解锁机构
JP2005295711A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
CN106945777A (zh) 人电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204309759U (zh) 一种二级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201802100U (zh) 转轮式停车库手动驱动系统
CN201619464U (zh) 应急充电式电动汽车
RU95438U1 (ru) Гибридна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4875597B (zh) 一种基于双转子电机的发动机起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922254Y (zh) 电动车发电装置
TWI464080B (zh) Energy storage
US20090026772A1 (en) Integrative Combined Vehicle Power Allotment Mechanism
CN104477148A (zh) 一种二级汽车制动能量回收装置
CN101746277A (zh) 风光电动车
CN108528209A (zh) 一种汽车启动节能系统
CN20629946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分时增压装置
CN102644486A (zh) 多层磁悬浮惯性飞轮电磁高压气能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