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1018B -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1018B
CN103371018B CN201310280913.9A CN201310280913A CN103371018B CN 103371018 B CN103371018 B CN 103371018B CN 201310280913 A CN201310280913 A CN 201310280913A CN 103371018 B CN103371018 B CN 103371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clamping
clamping chain
elastic pressure
pressur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09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1018A (zh
Inventor
胡志超
彭宝良
张延化
曹明珠
吴惠昌
陈有庆
王伯凯
高学梅
于昭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31028091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1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1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1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同时对两垄四行花生进行收获作业。在收获台上采用弹性压杆部件与夹持链进行夹持输送的方式,配合拨指带、弹性压片等装置完成了输送转向,实现了两垄合并输送的形式;而且通过在下主梁上沿下主梁轴向活动固定焊接架,使焊接架及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一拔起夹持链,第一、第五弹性压杆部件等部件一起水平左右移动,同时,调节第二弹性压杆部件上的第二压杆的伸缩长度,使得第二压杆与第五压杆保持衔接状态,可根据两垄花生的垄距进行手动调节;同时,通过设置过渡夹持输送装置,完成了花生秧蔓从倾斜输送过渡到水平输送,降低了整机的高度和重心。本发明大大优化了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结构,提升了通用性、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尤其涉及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同时对两垄四行花生进行收获作业,属于作物收获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花生联合收获机是指在花生收获过程中连续完成挖果、分离泥土、摘果、清选等项作业的花生收获机械。
公开日为2007年8月8日,申请号为200710020357.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茎根类作物联合收获机。花生作物属于一种茎根类作物,可以采用该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附图39是该专利所公开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左端是头部,右端是尾部,该收获机作业过程如下:收获机前行时,前端的分禾、扶禾装置将作业幅宽内的花生植株与两侧分开并扶起,同时挖掘铲将花生主根铲断并松土,随后花生植株被自左下往右上的夹持输送链拔起,并夹持向上输送,在夹持输送前段底部设有清土装置74,以去除植株根部的沙土,植株输送到摘果段时,夹持输送链下部安装的对辊摘果装置71将花生果荚从植株上刷落摘下,花生随后落入刮板输送带72,随之升运至振动清选筛75上,在振动清选筛75和吹风机76的双重作用下将茎叶和沙土等杂物分离并排出机外,分选出的花生果通过输送短带77送入垂直提升机78,升送至集果箱,随后进行装袋作业。脱荚后的花生秧蔓继续被夹持向后输送,而后转接到秧蔓抛送链79,花生秧蔓脱离秧蔓抛送链79后下落至秧蔓输送带73而被排出机身后方,完成收获作业。
首先,该花生收获机的夹持输送链的长度较长,倾斜布置后,导致整个收获机的重心较高,尤其后端的高度很高,驾驶操作的安全性较低;花生果荚从对辊摘果装置71上被摘落下后,需要将花向上向后输送,不得不配置刮板输送带72,同时,秧蔓抛送链79倾斜布置,如需直接将秧蔓抛送至收获机后方,秧蔓抛送链79需要设置得很长,很高,收获机的高度会更高,于是不得再配置秧蔓输送带80,通过秧蔓输送带80将花生秧蔓从收获机后方排出。综上,本花生联合收获机的重心高,导致驾驶安全性低,内部结构较复杂,辅助装置多。
其次,该收获机的收获台仅包括一对夹持输送链,这对夹持输送链从其前端的夹持喂入口一直延伸至后端与对辊摘果装置对应的位置处,由于花生目前一般按照一垄两行式的种植方式,该花生收获机的一对夹持输送链能够同时夹持一垄、即两行花生的茎部,并沿斜上方输送。因此该收获机收获花生是一垄一垄进行的。这种一次仅收获一垄的收获方式收获速度慢,不能满足生产作业的速度要求,投入较大的设备成本后未能达到大幅提升花生收获效率的目的。
青岛农业大学与山东五征联合研制了4HBL-4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一次收获两垄(四行),其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093281.6,公布日为2011年9月14日,其结构特点是在花生收获机的左右两侧各配置一相同结构的收获台,夹持输送链有两套,后续的拍土板、摘果装置等均各设有两套。其作业过程与申请号为200710020357.6的中国发明专利大致相同,仅仅是将两套收获机的主要结构并列在一个收获机上,由于后续各收获部件都是双份,其成本比单收获台的花生收获机高出将近一倍;而且体积庞大,驾驶安全性偏低。花生作物的种植一般是一笼两行,不同地区,花生的垄距一般不同,垄距范围一般在600mm-1000mm左右,而该机型左右两侧的收获台的间距只能是固定的,不能调整,所以只能收获一种特定垄距的花生,针对不同垄距需要特别研制不同的收获机,其通用性太低,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制约。
综上,现有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重心高,驾驶安全性低;内部结构复杂,辅助装置多;而且其收获台均只包括一对夹持输送链,一条夹持输送通道,每个所述收获台均只能对一垄(两行)花生作物进行收获;纵然已有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够同时收获两垄花生作物,也是以采用两套收获台、两套对辊摘果装置等装置作为代价,其成本几近翻倍,而且体积庞大,只能收获一种特定垄距的花生,通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花生联合收获机,重心高,驾驶安全性低;内部结构复杂,辅助装置多;而且其收获台均只包括一对夹持输送链,一条夹持输送通道,每个所述收获台均只能对一垄(两行)花生作物进行收获;纵然已有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够同时收获两垄(四行)花生作物,也是以采用两套收获台、两套对辊摘果装置等装置作为代价,其成本几近翻倍,而且体积庞大,只能收获一种特定垄距的花生,通用性低。
本发明是在申请号为200710020357.6,名称为“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设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前进的方向为前方,与其水平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所述底盘上前后依次固定设有收获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后架总成;所述收获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水平且相互平行的上主梁、下主梁,所述上主梁为转动梁,并与所述后架总成连接;平行、并列沿与所述下主梁垂直的方向配置第一拔起夹持链和第二拔起夹持链,其中第一拔起夹持链的长度大于第二拔起夹持链的长度;第二拔起夹持链的后部直接延长连接合并夹持链;第一拔起夹持链的尾部横向连接转向辅助夹持链的入口,转向辅助夹持链的出口连接进入合并夹持链;所述夹持链的链条为齿形链条,链条的链板为上、下配置;所述夹持链由两根齿形链板相向,且齿形链板有部分交叉重叠构成,或者,所述夹持链由一侧的齿形链条和另一侧的弹性压杆部件,且辅之拨指带构成;所述弹性压杆部件为:在弹簧盒内平行配置后部由弹簧弹压,向盒外弹性伸出若干根推杆,推杆的端部横向固定一根长条形压杆,压杆为直杆或与弹压对象仿形,压杆在秧蔓进入端呈翘起的状;所述压杆沿链条方向布置,并嵌入链条的上、下两链板间部分深度运行;所述拨指带为:在环形的传动带外周设置一圈指状的拨指,在传动带的内圈,至少有三个传动轮支撑、张紧,且其中之一为主动转轮;所述拨指带与所述夹持链不在同一面上运行,相互错开一定高度的间距运行;设并列配置第一拔起夹持链和第二拔起夹持链之间的方位为内侧,两夹持链相反的方位为外侧;所述第一拔起夹持链由两根齿形链条相向排列构成,其中之一为刚性支撑,另一根的另一侧,由一排弹簧压迫的浮动压杆弹压;第一拔起夹持链的尾部与转向辅助夹持链的连接处,在转向的外侧角部设置第一弹性压杆部件,转向的内侧沿用第一拔起夹持链内侧链条,且辅之第一拨指带;所述转向辅助夹持链的前侧为链条,相应后侧沿链条输送方向依次为第五弹性压杆部件和第二弹性压杆部件,所述第五弹性压杆部件与第一弹性压杆部件在同一面上衔接,且均弹压在第一拔起夹持链的链槽内,第二弹性压杆部件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各自所在平面错开,并进行衔接,且弹压在转向辅助夹持链的链槽内;所述转向辅助夹持链尾部的链条一侧,辅之以第二拨指带组件;转向辅助夹持链尾部的另一侧,设置具有两块弹性钢片的弹性压片,其中之一弹压在第二弹性压杆部件压杆的端头和另一侧链条的转弯处;所述合并夹持链的外侧为链条,内侧自第二拔起夹持链后相继配置第三弹性压杆部件和第四弹性压杆部件,第三弹性压杆部件衔接第二拔起夹持链与合并夹持链,第四弹性压杆部件的入口端圆弧与转向辅助夹持链尾部的转弯处链条对应,弹性压片之二弹压在合并夹持链合并处;所述第一拔起夹持链、第一弹性压杆部件,第五弹性压杆部件、第一拨指带均固定在焊接架上,所述焊接架活动固定在所述下主梁上,即,能够沿下主梁作横向移动,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主梁进行固定;所述第二弹性压杆部件的第二压杆为可伸缩件,伸缩后固定,根据所述焊接架沿下主梁移动后的位置,调整第二压杆移动的位置,使第二弹性压杆部件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保持衔接状态;所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过渡夹持链及与其压紧对应的过渡弹性压杆部件,所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与合并夹持链错开一定间距并进行夹持衔接,其与水平面的锐夹角小于所述合并夹持链与水平面的锐夹角;所述后架总成具有水平的顶部,其上设有水平输送夹持链及与其压紧对应的水平输送弹性压杆部件,所述水平输送夹持链的前端与所述过渡夹持链的后端错开一定间距并进行夹持衔接,所述水平输送夹持链下方设有对辊摘果装置,摘完花生果的花生秧蔓随所述水平输送夹持链向后移动直至抛落。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
首先,为了实现在同时对两垄四行花生作物进行收获作业,而且不增大收获机的体积,尽量少增加收获机成本,本发明对花生收获机的收获台进行了改进,输送夹持装置提供了两个拔起夹持链,形成双夹持输送通道,第一拔起夹持链形成的夹持输送通道需要经过两次换向,与第二拔起夹持链形成的夹持输送通道进行合并,最终合并为一路,继续往后进行输送,从而利用原有收获机的摘果棍、振动筛等部件。
同时,通过将第一拔起夹持链,第一弹性压杆部件,第五弹性压杆部件,第一拨指带,均固定在焊接架上,使这些部件成为一个整体,再将焊接架活动固定在机架的下主梁上,手动调节焊接架与下主梁固定的位置,焊接架及其上固定的部件沿下主梁横向水平移位,并且部件之间相对位置不变,从而能够拉近或拉远两条花生拔起输送通道的水平距离,以适应不同种植垄距的花生收获作业。
第二,针对现有花生收获机重心过高的问题,通过设置过渡夹持输送装置,使过渡输送夹持链的头部与合并夹持链尾部错开一定高度,同时过渡夹持链与水平面的锐夹角较小,更接近水平方向,被夹持输送的花生秧蔓脱离收获台后进行了第一次差配交接;同理,将过渡输送夹持链的尾部与后架总成上的水平输送夹持链的头部错开一定高度,被夹持输送的花生秧蔓脱离收获台后进行了第二次差配交接,实现沿水平方向的输送,对辊摘果装置设置在水平输送夹持链的下方,摘完果的花生秧蔓直接沿水平输送夹持链向尾部输送直至被向后抛落,而不需要设置对比文件所公开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中的秧蔓抛送带80;与此同时,这种结构形式相对与对比文件所公开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结构形式,对辊摘果装置前端的高度相对较高,对辊摘果装置下方的空间也相对较大,因此无需设置刮板输送带72,摘落的花生直接落在振动筛上,振动筛的长度也可以设置的更长,可以完全覆盖后架总成的首位长度,振动清选的效果更好。
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具有诸多难点:
首先,因为其中一条夹持输送通道的花生秧蔓需要经过至少两次转向,而且最终要与另一条夹持输送通道实现合并,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第一拨指带2,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实现了第一夹持通道内的第一次转向,利用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之间的形成的弹性压力,带动花生秧蔓向后输送,这种类似的夹持方式在双夹持输送通道内多次使用,避免再采用两个完全独立的拔起夹持链的夹持方式,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双夹持输送通道在合并夹持链53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之间对应位置处需要进行合并,此间存在多处难点,仅仅各采用一根拨指带仍然不够,还需要设置一对弹性压片5,分别弹压合并夹持链53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弹性压片5起到引导作用,在弹性压片5、第二拨指带4、第四压杆801的头部弯曲部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双夹持输送通道的合并。从而使得收获机后架总成无需变更,利用一套后架总成结构,即一套对辊摘果装置,振动筛,后架传动系统,风机等结构,就能同时进行双垄四行的收获操作。
第二,当焊接架在下主梁上移动位置并再次固定后,第一、第二拔起夹持链相对于转向辅助夹持链的位置就改变了,因此第二弹性压杆部件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就无法保持衔接的状态了,通过将第二弹性压杆部件的第二压杆设置成伸缩件解决了该问题,调整焊接架与下主梁固定的位置后,再调节第二压杆,其移动段进行伸缩移动,使第二弹性压杆部件保持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的衔接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后架总成内,对辊摘果装置的下方设有振动筛,所述振动筛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平面筛状结构,前后长度覆盖后架总成内部的长度,其最低位置设有花生落下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花生落下口下方设有输送短带,将花生向后输送并使其落入果箱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后架总成后部还与提升机连接,所述提升机对果箱进行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架底部沿横向固定设有长条形的卡板12,所述下主梁62的截面具有至少一条直边,即,下主梁62具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的平面,所述卡板12与所述长条形平面贴合,通过U形卡箍11将所述卡板12与所述下主梁62压紧固定;所述U形卡箍11呈U形板状结构,两端插入夹板13的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夹板13螺栓固定。下主梁62的长条形平面和卡板12贴合固定后还能够防止焊接架绕下主梁62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卡板12通过3-4个U形卡箍11与所述下主梁62固定,使得固定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杆301分为固定段和移动段,所述移动段套在所述固定段的外侧,并通过所述压紧螺栓302与固定段压紧固定。
进一步的,在所述合并夹持链外侧的链条背部,设置由两个传动轮的第三拨指带,拨指带长度大于等于转向辅助夹持链尾部端头前行方向的链条长度。通过增加第三拨指带,能够对两路夹持通道合并起到进一步辅助作用。
进一步的,在所述合并夹持链内侧第四弹性压杆部件的出口端,设置收获台尾部弹性压杆部件。确保秧蔓更顺畅地进入下道工序。
进一步的,所述拨指带的拨指呈手指状,指长50—90mm,为橡胶弹性材质,略呈圆弧弯曲,传动移动时拨指的圆弧面拨动秧蔓。此结构能可靠地拨动秧蔓向后输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对收获台机械结构的重新设计,使得花生收获机能同时对两垄花生作物进行收获,与此同时,相对于现有的一垄两行式花生收获机,不明显增加花生收获机的体积,确保驾驶操作安全性,不明显增加花生收获机的成本。
2)为简化整机结构,使两垄的花生秧蔓在拍土板清土后进行合并输送,然后进入同一摘果装置摘果,研究弹性压杆、夹持链与拨指带组配技术,并通过对弹性压杆结构创新设计,实现花生秧蔓夹持与垂直转向输送,解决两路秧蔓合并输送问题。
3)两条拔起输送通道的间距可调,能够应对不同垄距的花生作物进行两垄同时收获,适用范围更广。
4)收获台结构涉及巧妙,多路夹持输送链传动,结构简单紧凑、传动效率高,易配置。
5)通过设置过渡输送夹持装置,实现了差配式过渡交接输送,降低了花生联合收获机的重心,安全性提升。
6)花生秧蔓被水平输送夹持链夹持直至向后抛落,无需设置秧蔓抛送带,结构得到简化。
7)对辊摘果装置下方的空间更大,摘落的花生直接掉落在振动筛上,而无需设置刮板输送带,结构进一步得到简化。
8)大大提高了花生联合收获的效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花生联合收获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收获台上的拔起夹持链呈水平状态时,花生联合收获机的俯视图。
图3是收获台的主视图。其中标号60表示机架,标号61表示机架的上主梁,整个收获台以机架为刚性主体,绕上主梁转动。标号62表示机架的下主梁。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省略了机架、限深轮等结构,主要表示了两垄夹持输送合并的相关部件。
图6是图5中省略三个拨指带后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部分结构的细节示意图,主要表示了第一拔起夹持链完成将花生秧蔓拔起,在第一输送夹持通道内输送,并完成第一次转向的过程示意,花生秧蔓先被第一拔起夹持链50拔起,随拔其输送到末端被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弹压,继续移动被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弹压,再移动被到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弹压,由转向辅助夹持链52带动向后输送。
图8是图7中部分结构的细节示意图,更清楚的展示了第一弹性压杆部件、第五弹性压杆部件及第二弹性压杆部件之间的衔接配合。
图9是第一拨指带与第一弹性压杆部件进行转向配合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第二拨指带、弹性压片和第二弹性压杆部件相配合处的细节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的部分结构的细节示意图,主要表示了花生秧蔓在第二拔起夹持链的夹持下在第二输送夹持通道向后输送,并在第三弹性压杆部件的辅助下与合并夹持链衔接。
图12是图5中的部分结构的细节示意图,主要展示了两路输送夹持通道合并处的细节,弹性压片一侧弹压合并夹持链,另一侧弹压第二压杆的端部并同时弹压转向辅助夹持链,两路花生秧蔓合并进入合并夹持链与第四压杆之间继续向后输送。
图13是图12中C-C向的剖视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拨指带、第三拨指带,合并夹持链,都不在同一面上,彼此错开一定距离。
图14是第一拔起夹持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A-A向剖视图。
图16是图14中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第二拔起夹持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转向辅助夹持链与第二弹性压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合并夹持链、第三弹性压杆部件、第四弹性压杆部件等结构的示意图。
图20是第一拨指带的结构示意图,仅作示意。
图21是第二拨指带的结构示意图,拨指未画全,仅作示意。
图22是第二拨指带带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第三拨指带的结构示意图,拨指未画全,仅作示意。
图24是弹性压杆部件的主视示意图,弹性压杆部件由弹簧盒、两根推杆,一根压杆构成。
图25是图24的仰视示意图。
图26是焊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6-a是主视图,图26-b是俯视图。
图27是图26中K-K向剖视图。
图28是焊接架底部的卡板通过U形卡箍与下主梁连接固定的示意图。标号62是下主梁,标号11是U形卡箍,标号12是卡板。
图29是第一弹性压杆部件和第五弹性压杆部件焊接固定在一个匚字型框架上的示意图。
图30是将第一、第五弹性压杆部件、第一拨指带固定在焊接架上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结构在继续与第一拔起夹持链固定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32是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2-a是主视图,图32-b是俯视图。图中标号61表示上主梁,标号62表示下主梁。
图33是图30所示的结构与机架的下主梁进行固定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34是图33中第二弹性压杆部件压杆移动段进行伸缩移动的示意图。其中图34-a表示向下伸缩移动,图34-b表示向上伸缩移动。
图35是33中H-H剖视图。标号62表示下主梁,标号11表示U形卡箍,用于焊接架移动后的固定。
图36是后架总成的主视图。
图37是后架总成的俯视图。
图38是过渡夹持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8-a是主视图,图38-b是S向视角图,其中标号40表示过渡夹持链,为链条结构,此处是简化画法。
图39是对比文件公开的现有技术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01、第一压杆,2、第一拨指带,201、第一拨指带的拨指,3、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01、第二压杆,302、压紧螺栓,4、第二拨指带,401、第二拨指带的拨指,5、弹性压片,6、第三弹性压杆部件,601、第三压杆,7、第三拨指带,701、第三拨指带的拨指,8、第四弹性压杆部件,801第四压杆,9、收获台尾部弹性压杆部件,901、收获台尾部压杆,10、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1、U形卡箍,12、卡板,13、夹板,1001、第五压杆,50、第一拔起夹持链,51,第二拔起夹持链,52、转向辅助夹持链,53、合并夹持链,60、机架,61、上主梁,62、下主梁,71、对辊摘果装置,72、刮板输送带,73、秧蔓输送带,74、拍土器,75、清选筛,76、风机,77、输送短带,78、垂直提升机,79、秧蔓抛送链,40,过渡夹持链,41、过渡弹性压杆装置,90、水平输送夹持链,92、振动筛,93、水平输送弹性压杆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和2表示了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整体结构,包括底盘,底盘上前后依次固定设置收获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后架总成,后架总成的后部还与升降机94连接。
设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前进的方向为前方,与其水平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以下先对收获台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4,联合花生收获机的收获台的机架60通过水平配置的上主梁61固定在联合花生收获机的机身上,收获台在传动系统的作用下能够绕上主梁61转动,调整到适合的高度进行工作。
参见图5、6,收获台包括两条输送夹持通道,分别是:由第一夹持链50、转向辅助夹持链52等结构构成的第一输送夹持通道,和由第二夹持链51、合并夹持链53的前半段构成的第二输送夹持通道,两条通道在转向辅助夹持链52与合并夹持链53邻接处进行合并,最终合并成一路向后夹持输送。
参见图5-图9、第一输送夹持通道需要进行两次转向,其第一次转向是在第一拨指带2,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第一拨指带2起到拨动作用,第一弹性压杆部件的第一压杆101压在第一对夹持链50拨指带一侧夹持链的链槽内,从而使得花生秧蔓与第一对夹持链50另一侧链条分离后仍然能在第一压板101压紧力的作用下紧贴链槽向后移动,链槽的结构参见图15、16。参见图7、8、27,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的压杆的头部呈弯曲状,该弯曲部位与第一压板101衔接,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花生秧蔓在是在第一拨指带2,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第一次转向的,这种引导换向的方式在后续换向或合并时多次被使用。完成第一次转向后,花生秧蔓由第五压板1001与第一拔起夹持链50夹持输送。
参见图7,8,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与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进行衔接,两者不在一个平面上,彼此错开一定距离,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压入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链槽内,第五压杆1001的头部也弯曲,起引导作用,将花生秧蔓由第五压杆1001与第一拔起夹持链50的夹持状态,引导进入辅助夹持链52与第二压杆301的夹持状态。此时,花生秧蔓在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夹持下向后输送。
参见图5,6、11,第二输送夹持通道主要由第二拔起夹持链51,合并夹持链53构成,第一拔起夹持链51的外侧夹持链与合并夹持链53进行直线衔接,并通过第三弹性压杆部件6将花生秧蔓顺利交接到合并夹持链53上来。
参见图5,6,12,为了实现第一、第二输送夹持通道的顺利合并,在合并夹持链53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邻接处设置了一对弹性压片5,其中一片为直片状,弹压合并夹持链53,另一片为弯曲状,弹压转向辅助夹持链52和第二压杆301的端部,配合第二拨指带4、第三拨指带7,第四压杆801头部弯曲部,最终将两路夹持输送通道进行了合并,花生秧蔓在合并夹持链53与第四压杆801的压力作用下被合并夹持链53夹持着向后输送。
其中,多个弹性压杆部件的头部弯曲,都起到转向导入的作用;多个拨指带主要起到辅助转向的作用;在两路合并处,采用了弹性压片,第二拨指带、第三拨指带,第四弹性压杆部件8,转向辅助夹持链52、合并夹持链53确保两路合并顺利完成。
图26表示了一个焊接架的结构,其底部设有一条水平的卡板12,详见图26-a和图27。
参见图28,其剖面线处表示下主梁,下主梁有圆管和U形条板焊接而成,U形条板的作用是提供一个长条形的平面,该长条形的平面与卡板12对应贴合,夹板13与U形卡箍11将下主梁62与焊接架压紧固定。
图29表示了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固定在一个匚字型框架上的结构。
参见图30,上述匚字形框架固定在所述焊接架上。
参见图31,第一拔起夹持链50也固定在该焊接架上。
图32表示了收获台机架60的结构,其中,包括两根横向的支撑轴:上主梁61和下主梁62。
参见图33,将图30所示的焊接架结构固定在机架60的下主梁62上,其固定方式即上文所述的卡板12、U形卡箍的固定方式。这种固定方式的目的在于调整卡板12与下主梁62的相对位置,就能使焊接架及其上所有物件沿下主梁62横向移动,从而调整第一、第二拔起夹持链的间距,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垄距的花生作物的目的,使得本发明的收获台通用性大大提高。
必须注意的是,当焊接架沿下主梁62横向移动后,其后侧的第五、第二弹性压杆部件可能就不能衔接了,因此,如图34所示,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采用可调节式的,第二压杆301分为移动段和固定段,移动段套在固定段外侧,并通过压紧螺栓302进行压紧固定,从而调整了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的横向位置,使其保持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衔接。
以下对过渡夹持输送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花生秧蔓在合并夹持链53的夹持下被输送到其末端时,需要与过渡夹持输送装置进行交接,参见图1、图38,过渡夹持输送装置主要由过渡夹持链40及与其压紧对应的过渡弹性压杆部件41组成,详见图38-b,过渡夹持链包括四个导向轮,其中之一为主动轮,由皮带轮带动,通过锥齿轮实现垂直方向的传动。参见图1,过渡夹持链40位于收获台的合并夹持链的下方,相互错开一定距离,其余与水平面的夹角比合并夹持链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从而在夹持交接后,花生秧蔓的输送方向更接近水平,以便后后架总成上的水平输送夹持链进行衔接,从而降低整个两垄花生收获机的高度。
下面再对后架总成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36、37,后架总成的上部设有水平输送夹持链90,该水平输送夹持链90与水平输送弹性压杆部件93对应压紧配合,两者前后长度覆盖整个后架总成,过渡夹持输送装置的后端位于水平输送夹持链90前端的下方,相互错开一定距离,两者实现输送交接。
参见图36,水平输送夹持链90的下方设有倾斜的对辊摘果装置71,随着花生秧蔓被向后输送,花生被逐步摘落,直接落到下方的振动筛92上,该振动筛92与图39所示的现有技术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清选筛75都是起到振动请选的作用,不同之处是本发明的振动筛92长度较长,覆盖整个后架总成的前后长度,清选效果更好。能够如此布置的原因是,花生秧蔓在后架总成的顶部水平输送,对辊摘果装置71下方的空间较大,所以无需使用刮板输送带72将花生上提。花生果从振动筛92最低处落下,落在输送短带77上,再被向后输送落入果箱内,参见图1,果箱被提升机94提升,上升到高处进行储存。于此同时,被摘完果的花生秧蔓随水平输送夹持链90向后移动,直至抛落在收获机身后,而无需设置如图39所示的秧蔓输送带73。

Claims (9)

1.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其特征在于:
设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前进的方向为前方,与其水平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所述底盘上前后依次固定设有收获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后架总成;
所述收获台包括机架(60),所述机架(60)上设有水平且相互平行的上主梁(61)、下主梁(62),所述上主梁(61)为转动梁,并与所述后架总成连接;
平行、并列沿与所述下主梁(62)垂直的方向配置第一拔起夹持链(50)和第二拔起夹持链(51),其中第一拔起夹持链(50)的长度大于第二拔起夹持链(51)的长度;
第二拔起夹持链(51)的后部直接延长连接合并夹持链(53);
第一拔起夹持链(50)的尾部横向连接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入口, 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出口连接进入合并夹持链(53);
所述夹持链的链条为齿形链条,链条的链板为上、下配置;
所述夹持链由两根齿形链板相向,且齿形链板有部分交叉重叠构成,或者,所述夹持链由一侧的齿形链条和另一侧的弹性压杆部件,且辅之拨指带构成;
所述弹性压杆部件为:在弹簧盒内平行配置后部由弹簧弹压,向盒外弹性伸出若干根推杆,推杆的端部横向固定一根长条形压杆,压杆为直杆或与弹压对象仿形,压杆在秧蔓进入端呈翘起的状;所述压杆沿链条方向布置,并嵌入链条的上、下两链板间部分深度运行;
所述拨指带为:在环形的传动带外周设置一圈指状的拨指,在传动带的内圈,至少有三个传动轮支撑、张紧,且其中之一为主动转轮;所述拨指带与所述夹持链不在同一面上运行,相互错开一定高度的间距运行; 
设并列配置第一拔起夹持链(50)和第二拔起夹持链(51)之间的方位为内侧,两夹持链相反的方位为外侧;
所述第一拔起夹持链(50)由两根齿形链条相向排列构成,其中之一为刚性支撑,另一根的另一侧,由一排弹簧压迫的浮动压杆弹压;
第一拔起夹持链(50)的尾部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连接处,在转向的外侧角部设置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转向的内侧沿用第一拔起夹持链(50)内侧链条,且辅之第一拨指带(2);
所述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前侧为链条,相应后侧沿链条输送方向依次为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和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所述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与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在同一面上衔接,且均弹压在第一拔起夹持链(50)的链槽内,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各自所在平面错开,并进行衔接,且弹压在转向辅助夹持链(52)的链槽内;
所述转向辅助夹持链(52)尾部的链条一侧,辅之以第二拨指带组件(4);转向辅助夹持链(52)尾部的另一侧,设置具有两块弹性钢片的弹性压片(5),弹性压片(5)的弹性钢片之一弹压在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压杆的端头和另一侧链条的转弯处;
所述合并夹持链(53)的外侧为链条,内侧自第二拔起夹持链(51)后相继配置第三弹性压杆部件(6)和第四弹性压杆部件(8),第三弹性压杆部件(6)衔接第二拔起夹持链(51)与合并夹持链(53),第四弹性压杆部件(8)的入口端圆弧与转向辅助夹持链(52)尾部的转弯处链条对应,弹性压片(5)的弹性钢片之二弹压在合并夹持链合并处;
所述第一拔起夹持链(50)、第一弹性压杆部件(1),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第一拨指带(2)均固定在焊接架上,所述焊接架活动固定在所述下主梁(62)上,即,能够沿下主梁(62)作横向移动,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主梁(62)进行固定;
所述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的第二压杆(301)为可伸缩件,伸缩后固定,根据所述焊接架沿下主梁(62)移动后的位置,调整第二压杆(301)移动的位置,使第二弹性压杆部件(3)与第五弹性压杆部件(10)保持衔接状态;
所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包括过渡夹持链(40)及与其压紧对应的过渡弹性压杆部件(41),所述过渡夹持输送装置与合并夹持链(53)错开一定间距并进行夹持衔接,其与水平面的锐夹角小于所述合并夹持链(53)与水平面的锐夹角;
所述后架总成具有水平的顶部,其上设有水平输送夹持链(90)及与其压紧对应的水平输送弹性压杆部件(93),所述水平输送夹持链(90)的前端与所述过渡夹持链(40)的后端错开一定间距并进行夹持衔接,所述水平输送夹持链(90)下方设有对辊摘果装置,摘完花生果的花生秧蔓随所述水平输送夹持链(90)向后移动直至抛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总成内,对辊摘果装置的下方设有振动筛(92),所述振动筛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平面筛状结构,前后长度覆盖后架总成内部的长度,其最低位置设有花生落下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生落下口下方设有输送短带(77),将花生向后输送并使其落入果箱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架总成后部还与提升机(94)连接,所述提升机(94)对果箱进行提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接架底部沿横向固定设有长条形的卡板(12),所述下主梁(62)的截面具有至少一条直边,即,下主梁(62)具有至少一个长条形的平面,所述卡板(12)与所述长条形平面贴合,通过U形卡箍(11)与夹板(13)将所述卡板(12)与所述下主梁(62)压紧固定;
所述U形卡箍(11)呈U形板状结构,两端插入夹板(13)的定位孔内并与所述夹板(13)螺栓固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卡板(12)通过3-4个U形卡箍(11)与所述下主梁(62)固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杆(301)分为固定段和移动段,所述移动段套在所述固定段的外侧,并通过压紧螺栓(302)与固定段压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并夹持链(53)内侧第四弹性压杆部件(8)的出口端,设置收获台尾部弹性压杆部件(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生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指带的拨指呈手指状,指长50—90mm,为橡胶弹性材质,略呈圆弧弯曲,传动移动时拨指的圆弧面拨动秧蔓。
CN201310280913.9A 2013-07-04 2013-07-04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Active CN103371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0913.9A CN103371018B (zh) 2013-07-04 2013-07-04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0913.9A CN103371018B (zh) 2013-07-04 2013-07-04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1018A CN103371018A (zh) 2013-10-30
CN103371018B true CN103371018B (zh) 2015-08-05

Family

ID=4945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0913.9A Active CN103371018B (zh) 2013-07-04 2013-07-04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1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02015007088A2 (pt) 2015-03-30 2016-07-05 Indústrias Reunidas Colombo Ltda recolhedora e processadora para amendoim
BR102015015860B1 (pt) 2015-06-30 2020-10-20 Indústrias Reunidas Colombo Ltda plataforma recolhedora modular para colheitadeiras de grãos
CN105123076A (zh) * 2015-09-25 2015-12-09 王成文 大蒜联合收获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253A (en) * 1998-03-20 2000-08-01 Crowley; Gerald B. Linkage for independent vertical movement of digger/shaker/inverter root-crop harvester apparatus
CN101011005A (zh) * 2007-02-15 2007-08-08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
CN102812811A (zh) * 2012-08-09 2012-12-12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花生联合收获机
CN103039175A (zh) * 2012-12-06 2013-04-17 青岛农业大学 两垄四行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CN203407196U (zh) * 2013-07-04 2014-01-29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5013A (ja) * 2004-09-07 2006-03-23 Iseki & Co Ltd 2条植落花生用歩行型収穫機
JP5625215B2 (ja) * 2011-04-12 2014-11-19 みのる産業株式会社 落花生収穫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落花生収穫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253A (en) * 1998-03-20 2000-08-01 Crowley; Gerald B. Linkage for independent vertical movement of digger/shaker/inverter root-crop harvester apparatus
CN101011005A (zh) * 2007-02-15 2007-08-08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
CN102812811A (zh) * 2012-08-09 2012-12-12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花生联合收获机
CN103039175A (zh) * 2012-12-06 2013-04-17 青岛农业大学 两垄四行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CN203407196U (zh) * 2013-07-04 2014-01-29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1018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5185B (zh) 小型履带式油菜割晒机
CN103039175B (zh) 两垄四行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
CN108476718B (zh) 一种适用于起垄式种植的自走式叶菜收获机及收获方法
CN107548661A (zh) 一种自走式多行大蒜联合收获机
CN203407196U (zh)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CN102177783B (zh) 花生联合收获机
CN103371018B (zh) 一种两垄花生联合收获机
CN1297185C (zh) 窄行棉花收获机械的植行作业组件、收获组件和方法
US4282705A (en) Grape picking machine
CN205567130U (zh) 一种自走式油茶果收获机
US6779329B2 (en) Vinous crop harv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4104356U (zh) 小型履带式油菜割晒机
CN108684318B (zh) 一种适于枸杞标准化种植的剪切式收获机及收获方法
KR101393504B1 (ko) 땅콩 수확기
CN110337886B (zh) 一种履带自走式大葱联合收获机
CN103371017B (zh) 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台
CN107750576A (zh) 一种自走式大蒜联合收获机
CN201821661U (zh) 悬挂式洋葱收获机
CN214338677U (zh) 百合收获机
CN111837578B (zh) 大葱联合收获机
CN103371019B (zh) 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机收获台的两垄夹持输送合并机构
CN212786647U (zh) 自走式大葱联合收获机
KR100464958B1 (ko) 인발식 당근 수확기
CN108925229A (zh) 一种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豆类作物收获机
CN205161132U (zh) 一种去土复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