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9710B -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9710B
CN103369710B CN201210093442.6A CN201210093442A CN103369710B CN 103369710 B CN103369710 B CN 103369710B CN 201210093442 A CN201210093442 A CN 201210093442A CN 103369710 B CN103369710 B CN 1033697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gw
base station
tunnel
direct
te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34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9710A (zh
Inventor
孙滔
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934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69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9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97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9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97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主要内容包括:当服务网关(S‑GW)判断需要建立直达通道时,将本地分组数据网关/分组数据网关(L‑PGW/P‑GW)的IP地址和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给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TEID发送给P‑GW/L‑PGW,以便于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TEID建立直达通道。通过本发明的方案,用户设备需要传输的数据可以通过基站和P‑GW/L‑PGW之间已建立的直达通道传送到P‑GW/L‑PGW,S‑GW无需对数据进行解封装及封装操作,进而减轻了S‑GW的流量负荷;同时,减少了数据的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选择性IP数据分流(Selected IP Traffic Offload,SIPTO)是一种允许用户面数据通过宏基站(eNB)或家庭基站(HeNB)直接进入因特网或特定IP网络,而控制面数据仍通过核心网(Core Net,CN)进行传输的技术。SIPTO技术应用于通用移动电信系统/演进分组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Evolution Packet System,UMTS/EPS)时,EPS宏蜂窝网的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下,当用户设备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业务的传输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eNB、服务网关(Serving-Gate Way,S-GW)、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Gate Way/Local PacketData Network-Gate Way,P-GW/L-PGW)、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之间通过控制面信令建立eNB与S-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以及S-GW与L-PGW/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UE即可利用上述两条用户面隧道进行数据的传输。UE、eNB、MME、S-GW、P-GW/L-PGW之间通过控制面信令建立上述两条用户面隧道的信令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如下:
步骤1:UE向为其服务的eNB发起附着请求(Attach Request),eNB将该Attach Request发送CN中的MME,所述Attach Request中携带该UE的标识号。
步骤2:MME接收到所述Attach Request后,向S-GW发送会话创建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所述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携带了MME的IP地址和该MME控制面隧道端点标识号(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以及P-GW/L-PGW的IP地址、所述UE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 Name,APN)。所述TEID分为控制面TEID和用户面TEID两种,是用来标识一条隧道的。
步骤3:S-GW根据接收到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向所述IP地址对应的P-GW/L-PGW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其中携带了S-GW的IP地址,以及S-GW控制面的TEID和S-GW用户面的TEID。
步骤4:P-GW/L-PGW向S-GW发送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Response),其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P-GW/L-PGW控制面的TEID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
步骤5:S-GW向MME发送Create Session Response,其中携带S-GW的IP地址、S-GW控制面的TEID和S-GW用户面的TEID。
步骤6:MME向eNB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其中携带S-GW的IP地址、S-GW用户面的TEID、MME的IP地址和MME的控制面TEID。
通过上述6个步骤,eNB获知S-GW用户面的TEID,UE和eNB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建立(RRC Connection Setup)。
步骤7:eNB向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响应(Initial Context SetupResponse),其中携带eNB的IP地址、eNB用户面的TEID和eNB控制面的TEID。
步骤8: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其中携带eNB的IP地址和eNB用户面的TEID。
步骤9:S-GW向MME发送修改承载响应(Modify Bearer Response)。
步骤10:MME向eNB发送附着接受(Attach Accept),eNB将所述AttachAccept发送给UE。
在上述步骤中,一方面,经过步骤6和步骤7,eNB和MME相互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控制面的TEID,之间建立控制面隧道;经过步骤2和步骤5,MME和S-GW相互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控制面的TEID,之间建立控制面隧道;经过步骤3和步骤4,S-GW和P-GW/L-PGW互相知道对方的IP地址、控制面的TEID,之间建立控制面隧道。另一方面,经过步骤3和步骤4,S-GW和P-GW/L-PGW互相知道对方的IP地址、用户面的TEID,之间建立用户面隧道;经过步骤6和步骤8,eNB和S-GW相互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用户面的TEID,之间建立用户面隧道。
UE在进行上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先经过eNB和S-GW之间建立的用户面隧道传送至S-GW,再经过S-GW与P-GW/L-PGW之间建立的用户面隧道传送至P-GW/L-PGW;UE在接收下行传输的数据时,数据先经过S-GW与P-GW/L-PGW之间建立的用户面隧道传送至S-GW,在经过eNB和S-GW之间建立的用户面隧道传送至eNB。
然而,在上述上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UE的数据包到达S-GW后,S-GW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将报头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P-GW/L-PGW的IP地址后进行封装,并转发至P-GW/L-PGW;在下行数据传输时,发送给UE的数据包到达S-GW后,S-GW需要对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将报头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eNB的IP地址后进行封装,并转发至eNB。由于S-GW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封装、解封装以及转发操作,这就使得在数据流量高峰期,S-GW的流量负荷较重;同时,由于S-GW对数据进行解封装、封装操作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长,这就使得数据的传送时延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S-GW流量负荷较重,以及数据传输时延大的问题。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S-GW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 Tunnel。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服务网关S-GW,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P-GW/L-PGW,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基站间的Direct Tunnel;
基站,用于接收S-GW发送的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根据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一种S-GW,所述S-GW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以便于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 Tunnel。
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本地分组数据网关/分组数据网关L-PGW/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直达通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L-PGW/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L-PGW/P-GW之间的直达通道。
一种数据网关,所述数据网关为P-GW/L-PGW,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直达通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基站之间的直达通道。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S-GW在判断出基站和P-GW/L-PGW需要建立直达通道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TEID发给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TEID发送给P-GW/L-PGW,使得P-GW/L-PGW和基站获知对方的IP地址和TEID,进而根据对方的IP地址和TEID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通过本发明的方案,由于建立了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因此,在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可以通过基站和P-GW/L-PGW之间已建立的直达通道到达P-GW/L-PGW,S-GW无需要对数据进行解封装及封装操作,进而减轻了S-GW的流量负荷,节省了运营商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同时,减少了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了用户的上网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EPS宏蜂窝网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各网元之间通过控制面信令建立用户面隧道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EPS宏蜂窝网的网络架构中相关网元之间建立Direct Tunnel的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用户设备在连接状态下建立并保持两条隧道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用户设备在空闲状态下保持S-GW与P-GW/L-PGW之间的隧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建立直达通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S-GW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数据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S-GW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L-PGW/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Tunnel,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302;若判断结果为否,则结束建立直达通道。
本步骤301中的基站可以是家庭基站HeNB,也可以是宏基站eNB。
较优的,S-GW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APN、S-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P-GW/L-P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所述APN是用户设备上网时配置的一个参数,决定了该用户设备通过哪种接入方式访问网络,也可以用来标识GPRS的业务种类。S-GW可以根据APN的类型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具体实施中,可以事先在S-GW中保存特定的APN,所述特定的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其所对应的基站和网关可以建立Direct Tunnel,当用户设备的APN为所述特定的APN中的任意一个时,S-GW判断为可以建立Direct Tunnel。
当S-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建立DirectTunnel;当S-GW不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不建立DirectTunnel。
当运营商配置了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建立Direct Tunnel;当运营商配置不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不建立Direct Tunnel。
当P-GW/L-PGW具备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建立Direct Tunnel;当P-GW/L-PGW不具备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不建立Direct Tunnel。
当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建立Direct Tunnel;当运营商配置不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S-GW判断为不建立Direct Tunnel。
需要说明的是,S-GW根据上述信息的组合判断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时,根据组合中的任一信息判断的结果均为建立Direct Tunnel时,所述判断结果才为时;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此时,S-GW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为用户设备建立数据传输的隧道。
例如:假设S-GW根据信息组合为:APN和S-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Tunnel的能力来判断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则当S-GW根据APN的类型判断出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且S-GW根据S-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判断出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时,所述判断结果才为是;当S-GW根据APN类型判断出不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或/和S-GW根据S-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判断出不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时,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此时,S-GW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为用户设备建立数据传输的隧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S-GW也可以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判断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比如:结合用户设备上网业务的服务等级(Quality of Service,QoS)来判断,当服务等级大于某一级别时,可以建立Direct Tunnel。
较优的,在本步骤301之后,P-GW/L-PGW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APN、P-GW/L-P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S-GW。这里P-GW/L-PGW再次进行是否建立直达通道的判断,是因为S-GW存储的P-GW/L-P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等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
步骤302:S-GW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若步骤301之后,执行了优选步骤P-GW/L-PGW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则当P-GW/L-PGW的判断结果为建立Direct Tunnel时,执行本步骤302的操作。
步骤303: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 Tunnel。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MME根据用户签约信息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S-GW。
具体的,MME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用户签约信息、APN、MME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MME建立DirectTunnel的能力来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S-GW。
MME可以根据APN的类型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具体实施中,可以事先在MME中保存特定的APN,所述特定的APN的类型所对应的基站和网关可以建立Direct Tunnel,当用户设备的APN为所述特定的APN中的任意一个时,MME判断为可以建立Direct Tunnel。
当MME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MME判断为建立Direct Tunnel;当MME不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MME判断为不建立Direct Tunnel。
当运营商配置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MME判断为建立Direct Tunnel;当运营商配置不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时,MME判断为不建立Direct Tunnel。
进一步的,MME可以根据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是否为漫游终端来判断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当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为漫游终端时,MME判断为不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当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为非漫游终端时,MME判断为需要建立DirectTunnel。
需要说明的是,MME根据上述信息的组合判断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时,根据组合中的任一信息判断的结果均为建立Direct Tunnel时,所述判断结果才为是;否则,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此时,MME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方案为用户设备建立数据传输的隧道。
步骤402:S-GW接收所述判断结果,当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403;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结束建立Direct Tunnel。
步骤403:S-GW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L-PGW/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Tunnel,若S-GW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404;若S-GW的判断结果为否,则结束建立Direct Tunnel。
本步骤403中S-GW的判断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步骤301的判断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404:S-GW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步骤405: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 Tunnel。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MME先对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进行了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发送给S-GW,当判断结果为否时,S-GW不用进行是否建立DirectTunnel的判断,相对于实施例一而言,减少了S-GW的工作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是基于S-GW的判断操作,或S-GW判断之后,P-GW/L-PGW再进行判断建立后,判断结果为是时,建立直达通道;本发明实施例二是基于MME的判断之后,S-GW的再进行判断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建立直达通道;本发明的方案也可以是先MME进行判断、再S-GW进行判断、最后P-GW/L-PGW进行判断后判断结果为是时,建立直达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涉及的各网元之间,消息的传递是通过具体的信令进行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将通过具体的信令流程对建立DirectTunnel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也不限于实施例三中的信令及信令流程,能完成上述建立Direct Tunnel中的消息的传递的信令及信令流程均可。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为EPS宏蜂窝网的网络架构中相关网元之间建立DirectTunnel的信令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UE向为其服务的eNB发起Attach Request,eNB将该AttachRequest发送至CN中的MME,所述Attach Request中携带该UE的标识号。
步骤502:MME向S-GW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所述Create SessionRequest中携带了MME的IP地址和该MME的TEID,以及P-GW/L-PGW的IP地址、所述UE的APN。所述TEID分为控制面TEID和用户面TEID两种,是用来标识一条隧道的。
需要说明的是,若利用实施例二中的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则在本步骤502中,MME在接收到Attach Request后,根据用户签约信息进行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将判断结果以第二直达通道标识(Direct Tunnel Indicator,DTI)形式携带在所述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所述第二DTI是MME根据判断结果建立的,其内包含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的信息。较优的,可以这样设置:当第二DTI为1时,所述判断结果为建立Direct Tunnel,当第二DTI为0或空时,所述判断结果为不建立Direct Tunnel。
步骤503:S-GW根据接收到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向所述IP地址对应的P-GW/L-PGW发送Create Session Request,其中携带了S-GW的IP地址,以及S-GW控制面的TEID和S-GW用户面的TEID。
需要说明的是,若利用实施例二中的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则在本步骤503中S-GW保存所述Create Session Request消息中携带的第二DTI。
需要说明的是,若利用实施例二中的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S-GW先根据接收到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携带的第二DTI标识判断是否建立DirectTunnel,若第二DTI为1,则S-GW判断为需要建立,并继续进行是否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的判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建立第一DTI,所述第一DTI表示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执行本步骤503;在第二DTI为0或空、或者判断结果为否时,依照背景技术中的信令流程进行。
若利用实施例一中的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则在本步骤503执行之前,S-GW进行是否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的判断,在判断结果为是时,建立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所述第一DTI表示判断结果为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执行本步骤503;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可以依照背景技术中的信令流程进行。
步骤504:P-GW/L-PGW向S-GW发送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Response),其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P-GW/L-PGW控制面的TEID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
需要说明的是,若利用实施例一中的优选的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P-GW/L-PGW先根据接收到的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携带的第一DTI标识判断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若第一DTI为1,则P-GW/L-PGW判断为需要建立,并继续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APN、P-GW/L-P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并将此时的判断结果以第三DTI形式携带在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执行本步骤504。
步骤505:S-GW向MME发送Create Session Response,其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S-GW控制面的TEID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
需要说明的是,若利用实施例一中的优选的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在本步骤505执行之前,S-GW在所述第三DTI表示判断结果为建立直达通道时,执行本步骤505,否则,在所述第三DTI表示判断结果为不建立直达通道时依照背景技术中的信令流程进行。
步骤506:MME向eNB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其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P-GW/L-PGW用户面的TEID、MME的IP地址和MME的控制面TEID。
通过上述6个步骤,eNB获知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UE和eNB之间的RRC Connection Setup。
步骤507:eNB向MME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其中携带eNB的IP地址、eNB用户面的TEID和eNB控制面的TEID。
步骤508:MME向S-GW发送Modify Bearer Request,其中携带eNB的IP地址和eNB用户面的TEID。
步骤509:S-GW向P-GW/L-PGW发送Modify Bearer Request,其中携带eNB的IP地址、eNB用户面的TEID和第一DTI,所述第一DTI是S-GW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创建的,表示判断结果为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步骤510:P-GW/L-PGW向S-GW发送Modify Bearer Response。
步骤511:S-GW向MME发送Modify Bearer Response。
步骤512:MME向eNB发送Attach Accept,eNB将所述Attach Accept发送给UE。
通过上述步骤501-步骤512,P-GW/L-PGW根据第一DTI获知需要建立直达通道,基站和P-GW/L-PGW互相获知对方的IP地址和用户面的TEID标识号,进而根据所述IP地址和用户面的TEID标识号建立起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建立了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用户设备与基站及P-GW/L-PGW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设备处于连接状态,可以利用所述Direct Tunnel进行数据传输;当用户设备与基站及P-GW/L-PGW之间没有进行数据传输时,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为了节约空口资源,基站释放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此时,基站向P-GW/L-PGW发送错误指识error indication,告诉P-GW/L-PGW用户设备的空口资源被释放,并释放基站与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当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被释放,此时,若有下行数据到来时,需使用用户面隧道,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一种建立直达通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S-GW和P-GW/L-PGW重新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上述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尽管解决了直达通道被释放后,下行数据的传输问题,然而,重新建立S-GW与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会占用一定的信令资源,并且,若在下行数据到来后,再重新建立S-GW与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会带来一定的数据传输时延,因此,为了减少控制面信令资源的消耗,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提出一种在建立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所述Direct Tunnel之前,S-GW和P-GW/L-PGW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S-GW和P-GW/L-PGW建立该用户面隧道所需的信息可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步骤503和步骤504获知。
需要说明的是,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或二的方案P-GW/L-PGW是根据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携带的第一DTI标识获知需要建立直达通道时,S-GW和P-GW/L-PGW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若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优选方案P-GW/L-PGW是根据第三DTI标识获知需要建立直达通道时,S-GW和P-GW/L-PGW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具体的,P-GW/L-PGW可以在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建立后,向S-GW发送心跳包消息,来保持所述用户面隧道。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四,在用户设备处于连接状态时,P-GW/L-PGW一方面与基站建立了Direct Tunnel,另一方面与S-GW建立了用户面隧道,如图6(a)所示;在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由于基站与P-GW/L-PGW之间的DirectTunnel被释放,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是被保持的,如图6(b)所示。
在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下时,直达通道被释放,此时,当有下行数据到来时,P-GW/L-PGW通过所述S-GW与P-GW/L-PGW之间的隧道直接将数据转发至S-GW,此后,S-GW通知MME对终端进行寻呼,以便于进行下行数据的传输;此时,当终端发起承载激活请求时,MME重新判断是否需要建立直达通道,如果需要建立直达通道,则MME将终端的承载信息(P-GW/L-PGW的地址和TEID)发送给基站(可能是新的基站)(此时终端可以向网络发送上行数据),并向S-GW(可能是新的S-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S-GW再向所述P-GW/L-P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此时网络可以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如果不需要建立直达通道,则MME将终端的承载信息(S-GW的地址和TEID,此时的S-GW是MME为终端重新选的S-GW)发送给基站,同时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S-GW再向P-GW/L-P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
在上述用户设备处于空闲状态下时,当有下行数据到来时,P-GW/L-PGW通过所述S-GW与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直接将数据转发至S-GW,S-GW与P-GW/L-PGW之间不需要利用控制面信令重新建立S-GW与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进而减少了控制面信令资源的消耗及数据的传输时延。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建立直达通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S-GW71、P-GW/L-PGW72和基站73,其中:
S-GW71,用于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P-GW/L-PGW72,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基站间的Direct Tunnel。
基站73,用于接收S-GW发送的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根据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较优的,所述S-GW71,还用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无线接入点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S-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较优的,所述系统还包括:
MME74,用于接收S-GW发送的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其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中,并将所述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发送给基站;
所述S-GW71,具体用于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是P-GW/L-PGW发送给S-GW的,以及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DTI携带在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中,并将所述Modify Bearer Request发送给P-GW/L-PGW,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是MME发送给S-GW的。
所述MME74,还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前,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DirectTunnel,并通知S-GW:
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是漫游终端、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MME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较优的,所述MME74,具体用于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二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请求Create SessionRequest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quest发送给S-GW。
较优的,所述P-GW/L-PGW72,还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通知S-GW:
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较优的,所述P-GW/L-PGW72,具体用于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S-GW,所述第三DTI是根据的P-GW/L-PGW判断结果建立的,其内包含是否建立Direct Tunnel的信息。
较优的,所述S-GW71和P-GW/L-PGW72,还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较优的,所述S-GW71和P-GW/L-PGW72,还用于在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重新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S-GW的结构示意图,所述S-GW包括:发送模块81,其中:
发送模块81,发送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以便于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Tunnel。
较优的,所述S-GW还包括:
判断模块82,用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无线接入点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S-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较优的,所述S-GW还包括:
接收模块83,用于接收P-GW/L-PGW发送的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MME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
较优的,所述发送模块81,具体用于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要求MME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中,并发送给基站,以及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中,并将所述Modify Bearer Request发送给P-GW/L-PGW。
较优的,所述接收模块83,还用于接收MME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后发送的第二直达通道标识DTI,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是漫游终端、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MME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较优的,所述接收模块83,还用于在判断模块82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后,接收P-GW/L-PGW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后发送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并触发所述发送模块81:
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较优的,所述S-GW还包括:
隧道建立模块84,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较优的,所述隧道建立模块84,还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基站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站包括:接收模块91和直达通道建立模块92,其中:
接收模块91,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本地分组数据网关/分组数据网关L-PGW/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直达通道建立模块9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91接收的L-PGW/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L-PGW/P-GW之间的直达通道。
较优的,所述接收模块91,具体用于接收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所述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中携带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是S-GW发送给MME的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携带的。
实施例八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数据网关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数据网关为P-GW/L-PGW,包括:接收模块11和直达通道建立模块12,其中:
接收模块11,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接收S-GW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
直达通道建立模块1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11接收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基站之间的直达通道。
较优的,所述接收模块11,具体用于接收S-GW发送的Modify BearerRequest,所述Modify Bearer Request中携带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是MME发送给S-GW的。
较优的,所述数据网关还包括:
判断模块13,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判断是否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APN、P-GW/L-PGW是否具有建立DirectTunnel的能力、运营商是否配置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发送模块14,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时,通知S-GW。。
较优的,所述发送模块14,具体用于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S-GW。
较优的,所述数据网关还包括:
隧道建立模块15,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较优的,隧道建立模块15,还用于在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重新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服务网关S-GW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 Tunnel;
S-GW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基站,具体为:
S-GW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是P-GW/L-PGW发送给S-GW的;
MME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中,并将所述Initial ContextSetup Request发送给基站;
S-GW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具体为:
S-GW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中,并将所述Modify Bearer Request发送给P-GW/L-PGW,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是MME发送给S-GW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S-GW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无线接入点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S-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MME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通知S-GW:
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是漫游终端、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MME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MME通知S-GW,具体为:
MME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二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并将所述CreateSession Request发送给S-GW。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P-GW/L-PGW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通知S-GW:
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GW/L-PGW通知S-GW,具体为:
P-GW/L-PGW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S-GW。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GW和P-GW/L-PGW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S-GW和P-GW/L-PGW重新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9.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服务网关S-GW,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
P-GW/L-PGW,用于接收S-GW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以及根据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基站间的Direct Tunnel;
基站,用于接收S-GW发送的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根据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所述系统还包括:
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用于接收S-GW发送的会话创建响应CreateSession Response,其中携带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中,并将所述InitialContext Setup Request发送给基站;
所述S-GW,具体用于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是P-GW/L-PGW发送给S-GW的;以及用于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修改承载请求ModifyBearer Request中,并将所述Modify Bearer Request发送给P-GW/L-PGW,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是MME发送给S-GW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GW,还用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无线接入点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S-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ME,用于:
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前,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并通知S-GW:
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是漫游终端、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MME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ME,具体用于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Tunnel的第二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请求Create Session Request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quest发送给S-GW。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P-GW/L-PGW,还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并通知S-GW:
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P-GW/L-PGW,具体用于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S-GW。
15.如权利要求9-1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GW和P-GW/L-PGW,还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16.如权利要求9-14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S-GW和P-GW/L-PGW,还用于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重新建立并保持相互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17.一种服务网关S-GW,其特征在于,所述S-GW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发送至基站,并将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发送至P-GW/L-PGW,以便于基站和P-GW/L-PGW根据S-GW发送的对端IP地址及用户面的TEID建立Direct Tunnel;
所述S-GW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P-GW/L-PGW发送的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以及MME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移动性管理实体MME,要求MME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携带在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Context Setup Request中,并发送给基站,以及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中,并将所述ModifyBearer Request发送给P-GW/L-PGW。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S-GW,其特征在于,所述S-GW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无线接入点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S-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S-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S-GW,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接收MME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Direct Tunnel后发送的第二直达通道标识DTI,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用户签约信息中记录的接入基站的终端是漫游终端、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MME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MME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S-GW,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用于:
在判断模块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之后,接收P-GW/L-PGW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DirectTunnel后发送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并触发所述发送模块:
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21.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所述的S-GW,其特征在于,所述S-GW还包括: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22.如权利要求17-20任一所述的S-GW,其特征在于,所述S-GW还包括: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2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本地分组数据网关/分组数据网关L-PGW/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直达通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L-PGW/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L-PGW/P-GW之间的直达通道;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的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所述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中携带了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所述P-GW/L-PGW的IP地址和P-GW/L-PGW用户面的TEID是S-GW发送给MME的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 Response中携带的。
24.一种数据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关为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需要建立基站和分组数据网关/本地分组数据网关P-GW/L-PGW之间的直达通道Direct Tunnel时,接收服务网关S-GW发送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
直达通道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建立自身和基站之间的直达通道;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S-GW发送的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Request,所述Modify Bearer Request中携带了基站的IP地址、基站用户面的TEID和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一直达通道标识DTI,所述基站的IP地址和基站用户面的TEID是MME发送给S-GW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数据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关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在S-GW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Tunnel之后,根据以下信息之一或者其组合来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
APN的类型是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能力的类型、P-GW/L-PGW具有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运营商配置了使用P-GW/L-PGW建立Direct Tunnel的能力;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确定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时,通知S-GW。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数据网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表示需要建立基站和P-GW/L-PGW之间的Direct Tunnel的第三直达通道标识DTI携带在会话创建响应Create SessionResponse中,并将所述Create Session Response发送给S-GW。
27.如权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数据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关还包括: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直达通道建立之前,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28.如权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数据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网关还包括:
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已建立的所述直达通道被释放之后,重新建立并保持S-GW和P-GW/L-PGW之间的用户面隧道。
CN201210093442.6A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Active CN103369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3442.6A CN103369710B (zh)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93442.6A CN103369710B (zh)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9710A CN103369710A (zh) 2013-10-23
CN103369710B true CN103369710B (zh) 2016-12-14

Family

ID=4936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3442.6A Active CN103369710B (zh) 2012-03-31 2012-03-31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97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7752A (zh) * 2018-02-07 2018-07-31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856344B2 (en) 2019-03-15 2020-12-01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nnection set-up tim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817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的方法
CN101588570A (zh) * 2008-05-20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用户面单隧道的方法、系统及其基站子系统
CN101945429A (zh) * 2009-07-08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用户面数据路由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817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的方法
CN101588570A (zh) * 2008-05-20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用户面单隧道的方法、系统及其基站子系统
CN101945429A (zh) * 2009-07-08 2011-0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网络用户面数据路由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9710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6112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0006768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EP276825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4797000B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建立方法及系统
US96682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uplink common bear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90306914A1 (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91744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57638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知针对双连接的服务释放的方法和设备
US9363835B2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improved network signaling
CN107371215A (zh) 一种轻连接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CN107548127A (zh) 支持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2739111B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establishing a D2D communication path in MTC capillary networks
CN106161289A (zh) 一种基于sdn的网关中控制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488386A (zh) 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US10506488B2 (en) Setup or modification of data flows between user equipment in dual connectivity
CN104797009B (zh) 双连接网络中的无线承载释放方法及系统
CN10179544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承载建立的方法
CN106470503A (zh) 连接方法、连接设备、用户设备以及连接系统
CN101998370A (zh)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的释放系统及方法
CN102083170B (zh) 选择性ip数据分流激活的通知及输出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369710B (zh) 一种建立直达通道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503496B (zh) 一种建立直接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76113A (zh) 一种终端从网络侧去附着的优化方法和系统及接入网关
KR20230070483A (ko) Iab-노드 마이그레이션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28889B (zh)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