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8889B -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8889B CN103428889B CN201210166963.XA CN201210166963A CN103428889B CN 103428889 B CN103428889 B CN 103428889B CN 201210166963 A CN201210166963 A CN 201210166963A CN 103428889 B CN103428889 B CN 1034288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rect tunnel
- gateway
- network element
- side network
- correspondent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可见,本发明实现路径管理的技术,当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保证通信对端能够进行有效的路径管理,实现路径释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通信领域的竞争力,为用户提供速率更快、时延更低、以及更加个性化的移动通信服务,同时,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工作组正致力于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的研究。整个EPS系统分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两部分。在核心网中,包含了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策略计费规则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PCRF)、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关(PDN Gateway,P-GW,)和分组数据网络(PacketData Network,PDN)。下面详细描述各部分功能:
归属用户服务器,是用户签约数据的永久存放地点,位于用户签约的归属网。
移动性管理实体,是用户签约数据在当前网络的存放地点,负责终端到网络的非接入层信令管理、终端的安全验证功能、终端的移动性管理、用户空闲模式下的跟踪和寻呼管理功能和承载管理。
SGSN是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数据率GSM演进(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无线接入网(GSM EDGE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UTRAN)用户接入核心网络的业务支持点,功能上与移动性管理实体类似,负责用户的位置更新、寻呼管理和承载管理等功能。
服务网关,是核心网到无线系统的网关,负责终端到核心网的用户面承载、终端空闲模式下的数据缓存、网络侧发起业务请求的功能、合法监听和分组数据路由和转发功能;服务网关负责统计用户终端使用无线网的情况,并产生终端使用无线网的话单,传送给计费网关。
分组数据网关,是演进系统和该系统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网关,它连接到因特网和分组数据网络上,负责终端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计费功能、分组包过滤、以及策略控制等功能。
分组数据网络,是运营商的IP业务网络,该网络通过运营商的核心网为用户提供IP服务。
策略计费规则功能实体,是演进系统中负责提供计费控制、在线信用控制、门限控制、以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方面规则的服务器。
无线接入网,是由演进基站(Evolved NodeB,eNB)和3G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 Controllor,RNC)组成,它主要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通过空中接口和终端联系,管理空中接口的无线资源、资源调度、以及接入控制。
当用户进行业务访问时,终端会发起PDN(Packet Data Network,分组数据网络)连接建立过程,MME/SGSN根据终端上报的用户所使用业务对应的APN选择服务网关和网关,建立从终端-无线基站-核心网网关(服务网关和接入网关)间的用户面通道。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用户终端接收/发送数据的用户面路径。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用户终端的所有数据都需要经过接入网关(也称之为锚点网关),即便相互通信的两个用户物理位置非常靠近,他们之间的数据通信也需要经过接入网关。这种数据传输方式增加了用户数据传输的时延并占用核心网的传输资源,降低了核心网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数据在锚点网关进行集中处理,也增加了锚点网关和传输网络的负荷。而且所有数据包必须经过接入网关这一点,又造成了接入网关的瓶颈问题突出。尤其是在D2D(Device to Device,终端到终端)业务普及发展后,路由的不优化及瓶颈问题会更加凸显。针对这种情况,已经提出采用直通隧道方法,来实现用户间互通时的数据路径优化。图2a、图2b、图2c、图2d所示为采用路由优化方案后用户互通时的数据路径。如图2a、图2b、图2c、图2d所示,采用路由优化方案后,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S-GW之间的直通隧道互通,也可以通过eNB之间的直通隧道互通。
但是当用户发生移动时,由于其接入的eNB/S-GW会发生修改,那么在移动前建立的直通隧道是否还可以继续存在,还是需要重建、更新或释放,即如何实现对该路径的管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释放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若本地直通隧道建立失败,那么通信对端eNB/S-GW所建立的直通隧道是否还可以继续存在,还是需要重建、更新或释放,即如何实现对该路径的管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可见,当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信对端(如eNB/S-GW)不会获知该情况,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路径管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当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保证通信对端能够进行有效的路径管理,实现路径释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释放Release、业务请求SR、跟踪区更新TAU、切换HO。
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包括:
接入网关确认无线侧网元之间/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接入网关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 Release。
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包括:
终端的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修改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直通隧道建立失败。
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包括:
分组数据网关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向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其中包含失效的直通隧道的标识信息。
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或,
将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包含于数据包中发送。
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的路径为:
通过核心网的分组数据网关通知到所述通信对端的无线侧网元或服务网关;或,
在无线侧网元之间或服务网元之间,直接通知或者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中转。
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需要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确定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只有当服务网关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所述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还根据收到的通知删除要释放的所述直通隧道信息。
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操作,是由释放接入承载请求触发的。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装置,该装置用于:
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 Release、SR、TAU、HO。
该装置为分组数据网关,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用于:
确认无线侧网元之间/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 Release。
该装置为终端的本地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修改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直通隧道建立失败。
该装置为分组数据网关。
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用于向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其中包含失效的直通隧道的标识信息。
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或,
将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包含于数据包中发送。
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的路径为:
通过核心网的分组数据网关通知到所述通信对端的无线侧网元或服务网关;或,
在无线侧网元之间或服务网元之间,直接通知或者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中转。
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需要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确定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只有当服务网关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所述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还用于根据收到的通知删除要释放的所述直通隧道信息。
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操作,是由释放接入承载请求触发的。
本发明方法和装置,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可见,本发明实现路径管理的技术,当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保证通信对端能够进行有效的路径管理,实现路径释放。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路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路由优化方案后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路径示意图一;
图2b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路由优化方案后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路径示意图二;
图2c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路由优化方案后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路径示意图三;
图2d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路由优化方案后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路径示意图四;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9a和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10a和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路径管理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现路径管理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为了保证通信对端能够进行有效的路径管理,实现路径释放,可以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比如:
当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时(如S1释放(S1 Release)、业务请求(SR)、跟踪区更新(TAU)、切换(HO)),P-GW确认eNB之间/S-GW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P-GW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当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时(如S1 Release),终端的本地eNB/S-GW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释放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若直通隧道建立失败,P-GW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以E-UTRAN系统为例,描述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获得直通隧道(优化路由)释放指示,并释放直通隧道的相关流程。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均适用于UTRAN/GERAN接入网络以及家用基站系统。如果是接入UTRAN系统,则接入网关为GGSN,服务网关为SGSN,无线侧网元为RNC;如果是接入E-UTRAN系统,则接入网关为P-GW,服务网关为S-GW,无线侧网元为eNB;如果是接入家用基站系统,接入网关和服务网关与E-UTRAN和UTRAN中的相同,无线侧网元为H(e)NB或H(e)NB GW。
在本发明中,为了描述简洁明了,使用了终端和通信对端两个名词,其中终端是指发起通信或者业务的一端,通信对端是指与终端进行通信或者业务的另一端。在本发明中UE(用户设备)1指代终端,UE2指代通信对端。eNB1为UE1接入的eNB,S-GW1为UE1接入的S-GW,MME1为UE1接入的MME,eNB3为UE1发生移动后新接入的eNB,S-GW3为UE1发生移动后新接入的S-GW,MME3为UE1发生移动后新接入的MME。eNB2为通信对端UE2接入的eNB,S-GW2为通信对端UE2接入的S-GW,MME2为通信对端接入的MME,P-GW为UE1和通信对端UE2共同接入的P-GW。
在本发明中,直通隧道标识信息指可以用来标识直通隧道的信息,其作用是为了使得接入网关/服务网关/无线侧网元可以根据具体标识内容识别、确认直通隧道,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EPSbear ID(EPS承载标识)、通信对端的RAB ID(无线承载标识)、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通信对端接入的服务网关的隧道端点标识(TEID)和用户面地址、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路由的优化,引入了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因此也可以称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为本地路由。
不同的网元可以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可能不一样,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1)接入网关和服务网关之间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EPS bear ID(EPS承载标识)、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通信对端接入的服务网关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2)服务网关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2。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EPS bear ID(EPS承载标识)、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3)移动性管理实体和无线侧网元之间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3。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RAB ID(无线承载标识)、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4)无线侧网元之间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4。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RAB ID(无线承载标识)、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
5)服务网关和无线侧网元之间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5。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6)服务网关之间使用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6。具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之一,但不仅限于下述内容:终端的IP地址、终端的IMSI、通信对端的特殊的承载标签、通信对端接入的服务网关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参见图3,图3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时,S1 Release的处理流程。图3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若eNB1检测到需要释放UE1的信令连接和无线承载,eNB1发送UE上下文释放请求消息给MME1,其中携带释放原因。当由eNB发起S1 Release流程时,需要执行本步骤。若是MME发起S1 Release流程,则直接从步骤302开始。
步骤302,MME1发送释放接入承载请求消息给S-GW1,请求释放UE1的承载。
当需要由P-GW通知通信对端的eNB2删除直通隧道信息时,执行下述步骤303-312。
步骤303,S-GW1发送释放接入承载请求消息给P-GW,请求释放直通隧道的相关信息。
该消息的目的是要求P-GW释放UE1与UE2之间的直通隧道信息,该目的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消息来实现,消息的名称可以是其它名称,只要该消息实现了上述目的即可。
步骤304,P-GW释放本地存储的直通隧道的相关信息,包括eNB标识与IP地址的对应关系。
步骤305,P-GW返回释放接入承载响应消息给S-GW1。
该消息的目的是通知S-GW1已经处理了其发来的请求消息,该目的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消息来实现,消息的名称可以是其它名称,只要该消息实现了上述目的即可。
步骤306,P-GW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给通信对端的S-GW2,消息中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
该消息的目的是通知S-GW2删除直通隧道相关信息,该目的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消息来实现,消息的名称可以是其它名称,只要该消息实现了上述目的即可。
P-GW需要找到UE1的所有具有直通隧道的通信对端,并通知所有的通信对端的eNB释放直通隧道。因此此步骤可能包含多条消息。对于处于同一个S-GW的通信对端,这些消息可以合并为一条消息,在S-GW处再检查这些通信对端是否属于同一个eNB,对于不属于同一个eNB的则单独发送消息。或者P-GW对于处于同一个S-GW、同一个eNB的通信对端使用同一条消息发送。
步骤307,S-GW2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给通信对端的MME2,消息中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2。若在步骤306中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采用的是通信对端接入的服务网关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则S-GW2需要将其修改为对应的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该消息的目的是通知MME2删除直通隧道相关信息,该目的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消息来实现,消息的名称可以是其它名称,只要该消息实现了上述目的即可。
步骤308,MME2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给通信对端的eNB2,消息中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3。若在步骤306中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采用的是通信对端的EPS bear ID,则MME需要将其修改为对应的通信对端的RAB ID。
该消息的目的是通知eNB2删除直通隧道相关信息,该目的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修改现有消息来实现,消息的名称可以是其它名称,只要该消息实现了上述目的即可。
步骤309,eNB2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3找到eNB2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eNB2可以删除eNB2上的UE2的业务流量模板(TFT)信息。
步骤310-312,eNB2发送直通隧道失效确认消息,消息通过MME2、S-GW2转发给P-GW。
步骤313,S-GW1释放UE1的与eNB1相关的信息,并给MME1返回释放接入承载响应消息。
步骤314,MME1发送UE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给eNB1,消息中携带释放原因。
步骤315,若UE1的无线承载还没有释放,则eNB1通知UE1释放无线承载,并删除UE1的上下文。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13-315可以与步骤306-312并行执行。
当不需要由P-GW通知而是由eNB直接通知通信对端的eNB2删除直通隧道信息时,不执行步骤303-312,而是执行步骤313a-315a以及步骤316-317。
步骤313a-步骤315a,同步骤313-315。
步骤316,eNB1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给通信对端的eNB2,消息中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4。
步骤317,eNB2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4找到eNB2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eNB2可以删除eNB2上的UE2的TFT信息。
若两个eNB之间没有控制面存在,则两个eNB的控制面消息需要通过MME中转。
在本实施例中,若eNB之间的直通隧道和S-GW之间的直通隧道在网络中同时并存,则此时P-GW需要检查UE1与UE2之间的直通隧道是eNB层次上的直通隧道(即eNB之间的直通隧道)还是S-GW层次上的直通隧道(即S-GW之间的直通隧道),并根据检查结果,在消息中明确指示是通知eNB还是通知S-GW释放直通隧道。若是通知S-GW释放直通隧道,在消息发到S-GW后,S-GW不再将消息发送给eNB,否则,S-GW需要将消息再次转发给eNB。或者,P-GW不在消息中明确指示,而是采用同一条释放消息,收到此消息的网元自己检查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直通隧道释放,若有则释放相关的直接隧道。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303是必选的消息,为了进一步优化,S-GW1可以简化该流程。方式如下:eNB1上报其是否支持本地路由/直通隧道的能力信息给MME1,MME1将能力信息通知给S-GW1,S-GW1根据基站的本地路由/直通隧道的能力信息决定是否发起步骤303,若基站支持本地路由/直通隧道,则S-GW执行步骤303,否则不执行该步骤。或者,MME1根据基站的本地路由/直通隧道的能力信息决定是否发起步骤303,若支持,则通知S-GW1可以发起步骤303,否则不通知S-GW1进行相关操作。或者,eNB1只有在支持本地路由/直通隧道时,才上报所述能力信息,MME1和S-GW1按照上述两种方式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P-GW通知eNB2是通过控制面消息进行的,即需要通过S-GW2和MME2中转控制面消息。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用户面进行,在此方式中,
步骤306,P-GW构建特殊的数据包,在数据包中将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构造为包的净荷,通过数据面发送给通信对端的S-GW2。
步骤307,S-GW2将数据包通过数据面转发给eNB2,该数据包中的直通隧道标识信息可以转换为直通隧道标识信息5。若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采用的是通信对端接入的服务网关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则S-GW2需要将其修改为对应的通信对端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TEID和用户面地址。
eNB2收到这个特殊的数据包后,从包中取出净荷(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并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5找到eNB2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eNB2可以删除eNB2上的UE2的TFT信息。
随后,eNB2构建特殊的数据包,在数据包中将直通隧道失效确认消息构造为包的净荷,并通过数据面发送给S-GW2,S-GW2通过数据面将该数据包转发给P-GW。
参见图4,图4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时,S1 Release的处理流程。图4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406,同步骤301-306。在S-GW1收到步骤402中的消息后,需要释放本地维护的直通隧道的相关信息。
步骤407,S-GW2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找到S-GW2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S-GW2可以删除S-GW2上的UE2的TFT信息。
步骤408,S-GW2发送直通隧道失效确认消息给P-GW。
步骤409-411,同步骤313-315。
步骤409a-411a,同步骤409-411。
步骤412,S-GW1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给通信对端的S-GW2,消息中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6。
步骤413,S-GW2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6找到S-GW2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S-GW2可以删除S-GW2上的UE2的TFT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由P-GW通知通信对端的S-GW2删除直通隧道信息时,执行步骤403-411。当需要由S-GW1直接通知通信对端的S-GW2删除直通隧道信息时,执行步骤409a-411a以及步骤412-413。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03是必选的消息,为了进一步优化,S-GW1可以简化该流程。方式如下:eNB1上报其是否支持本地路由/直通隧道的能力信息给MME1,MME1将能力信息通知给S-GW1,S-GW1根据基站的本地路由/直通隧道的能力信息决定是否发起步骤403,若基站支持本地路由/直通隧道,则S-GW执行步骤403,否则不执行该步骤。或者,MME1根据基站的本地路由/直通隧道的能力信息决定是否发起步骤403,若支持,则通知S-GW1可以发起403步骤,否则不通知S-GW1进行相关操作。或者,eNB1只有在支持本地路由/直通隧道时,才上报所述能力信息,MME1和S-GW1按照上述两种方式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P-GW通知S-GW2是通过控制面消息进行的,同样的也可以通过用户面进行,即P-GW构建特殊的数据包,将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消息作为净荷填充在数据包中,通过数据面发送给S-GW2。
对于S-GW之间的直通隧道,也可以不执行实施例二,即S1 Release流程中S-GW上关于直通隧道的信息维持不变。此时,当终端发起SR流程或TAU流程时,由于终端在空闲态可能发生移动,P-GW需要重新判断直通隧道是否能够继续存在,以便保证S-GW上直通隧道信息的正确性。
参见图5,图5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且在S1 Release流程中服务网关没有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SR的处理流程。图5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502,终端有信令或数据发送时,向UE1新接入的无线侧网元eNB3发送业务请求消息,eNB3向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发送业务请求消息。
步骤503,执行NAS的鉴权过程。
这里,所述业务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的相关信息,移动性管理实体据此确定是否需要发起鉴权过程,确定需要时,执行本步骤,确定不需要时,则不执行本步骤。
步骤504,鉴权过程完成后,MME1向eNB3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步骤505,eNB3执行无线承载建立过程。
步骤506,无线承载建立过程完成后,eNB3向MME1实体回复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
步骤507,MME1收到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后,向S-GW1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508,S-GW1向P-GW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509,P-GW保存终端新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eNB3的标识),并建立终端IP地址与无线侧网元标识的对应关系。
步骤510,P-GW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eNB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S-GW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发起eNB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S-GW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当S-GW发生改变时,P-GW进行直通隧道的判断,此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步骤511,若步骤510中,判断的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需要执行步骤511-513。本步骤的处理同步骤306的处理。
步骤512、513,同步骤407、408。
步骤514,P-GW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S-GW1,若步骤510中,判断的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在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需要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以指示S-GW1释放直通隧道相关的信息。通知S-GW1释放直通隧道的功能,也可以不通过修改承载响应消息实现,而是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
步骤515,S-GW1收到修改承载响应消息后,若消息中携带了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则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找到S-GW1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S-GW1可以删除S-GW1上的UE1的TFT信息。
S-GW1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MME1。
同样的,P-GW通知S-GW2释放直通隧道的消息(即步骤511-513),也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包实现,并将数据包在P-GW与S-GW之间的用户面上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14-515可以和步骤509-513并行执行。
参见图6,图6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且在S1 Release流程中服务网关没有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TAU的处理流程。图6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602,终端移动后,向新接入的无线侧网元eNB3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eNB3向为终端选择的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消息。
步骤603,当新移动性管理实体确定与原移动性管理实体不相同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上下文请求消息。原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上下文请求消息后,向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包含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上下文响应消息。
步骤604,新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上下文响应消息后,发起鉴权流程。
这里,如果目标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确定需要发起鉴权流程时,则执行本步骤,确定不需要发起鉴权流程时,则不执行本步骤。
步骤605,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保存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回应上下文证实消息。
步骤606,MME3发送初始上下文证实消息后,向S-GW3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607,S-GW3向P-GW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608-612,同步骤509-513。
步骤613,P-GW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S-GW3。
若UE1的S-GW没有发生变化,即S-GW3和S-GW1相同,且步骤609中,判断的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在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需要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以指示S-GW3释放直通隧道相关的信息。通知S-GW3释放直通隧道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
步骤614,S-GW3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MME3。
若UE1的S-GW没有发生变化,即S-GW3和S-GW1相同,且P-GW指示需要释放直通隧道,即消息中携带了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则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找到S-GW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S-GW可以删除S-GW上的UE1的TFT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613-614可以和步骤608-612并行执行。
步骤615,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向鉴权授权服务器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616,位置更新流程完成后,鉴权授权服务器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位置删除流程。
步骤617,当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决定不激活终端的承载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向eNB3发送跟踪区更新接受消息,并由eNB3转发给UE1。
步骤618,UE1向eNB3发送跟踪区更新完成消息,并由eNB3转发给MME3。
步骤619,MME1向S-GW1发起连接的会话删除流程。
参见图7,图7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时,X2切换流程。图7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当源无线侧网元eNB 1发现终端当前所接入的小区信号已低于阈值时,则发起X2切换流程;eNB1与其选择的eNB3交互,完成X2切换的准备及执行,将UE1的无线承载从eNB1切换到eNB3。此时eNB1会转发UE1的数据给eNB3。
步骤702,eNB3给MME1发送路径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消息,通知UE1已经发生切换,消息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703,MME1向S-GW1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704,S-GW1向P-GW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705,P-GW保存终端新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eNB3的标识),并建立终端IP地址与无线侧网元标识的对应关系。
步骤706,P-GW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eNB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S-GW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eNB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S-GW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eNB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eNB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此时P-GW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步骤707,若步骤706中的判断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eNB2上的直通隧道的信息,则需要执行步骤707-713。本步骤的处理同步骤306的处理。
步骤708-713,同步骤307-312。
步骤714、715,P-GW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S-GW1,S-GW1转发给MME1。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707-713可以与步骤714并行执行。
步骤716,MME1发送路径切换证实(Path switch Ack)消息给eNB3。
步骤717,eNB3通知eNB1进行资源释放。
在本实施例中,UE1的S-GW在X2切换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是S-GW的改变不影响本实施例中所执行的操作。
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切换时不执行步骤706中的判断,直接释放通信对端eNB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待切换完成后,P-GW收到数据包后再重新做直通隧道的判断。
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采用特殊数据包的方式来实现,P-GW通知eNB2释放直通隧道的消息(即步骤707-713),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包实现,将数据包在P-GW与S-GW之间和S-GW与eNB之间的用户面上传输。
参见图8,图8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时,X2切换流程。图8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805,同步骤701-705。在此步骤中,eNB3与新服务网关S-GW3交互。
步骤806,P-GW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eNB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S-GW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发起eNB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S-GW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有当S-GW发生改变时,P-GW重新进行直通隧道的判断,此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步骤807,若步骤806中,判断的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需要执行步骤807-809。本步骤的处理同步骤306的处理。
步骤808、809,同步骤512、513。
步骤810,P-GW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S-GW3。
若UE1的S-GW没有发生变化,即S-GW3和S-GW1相同,且步骤806中的判断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在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需要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以指示S-GW3释放直通隧道相关的信息。通知S-GW3释放直通隧道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807-809可以与步骤810并行执行。
步骤811,S-GW3返回会话建立响应消息给MME1。
若UE1的S-GW没有发生变化,即S-GW3和S-GW1相同,且P-GW指示需要释放直通隧道,即在步骤807的消息中携带了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则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找到S-GW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S-GW可以删除S-GW上的UE1的TFT信息。
步骤812,MME1发送Path switch Ack消息给eNB3。
步骤813,eNB3通知eNB1进行资源释放。
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切换时不执行步骤806中的判断,直接释放通信对端S-GW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待切换完成后,P-GW收到数据包后再重新做直通隧道的判断。
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采用特殊数据包的方式来实现,P-GW通知S-GW2释放直通隧道的消息(即步骤807-809),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包实现,数据包在P-GW与S-GW之间的用户面上传输。
参见图9,图9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时,S1切换流程。图9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当原无线侧网元eNB1发现终端当前所接入的小区信号已低于阈值时,则发起S1切换流程;这里,终端会周期检测本小区及其它相邻小区的无线信号,以测量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原无线侧网元。此时,原无线侧网元会选择一个信号强度适合的目标无线侧网元eNB3以发起切换流程。
步骤902,原无线侧网元eNB1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步骤903,原移动性管理实体收到切换请求消息后,向目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发送前转重定位请求消息。
步骤904、905:目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收到重定位请求消息后,向目标服务网关S-GW3发起会话建立流程;这里,当切换过程中,为终端服务的服务网关没有发生改变时,则不执行本步骤。
步骤906:目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向目标无线侧网元eNB3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步骤907,目标无线侧网元eNB3为UE1预留资源,并向目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3回应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步骤908,若需要在S-GW之间建立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则MME3发起间接转发隧道的建立流程。
步骤909,MME3向MME1回应前转重定位响应消息。
步骤910,若需要在S-GW之间建立间接数据转发隧道,则MME1发起间接转发隧道的建立流程。
步骤911、911a,MME1向eNB1发送切换命令,eNB1转发给UE1。
步骤912a-912d,eNB1与eNB3之间可能进行状态传输。
步骤913,UE1切换到eNB3,并发送切换证实消息给eNB3。
步骤914,eNB3发送切换通知消息给MME3。
步骤915,MME3与MME1交互前转重定位完成消息。
步骤916,MME3向S-GW3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917,S-GW3向P-GW发起修改承载请求,其中携带eNB3的标识。
步骤918,P-GW保存终端新接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eNB3的标识),并建立终端IP地址与无线侧网元标识的对应关系。
步骤919,P-GW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eNB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S-GW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eNB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S-GW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eNB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eNB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此时P-GW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步骤920,若步骤919中的判断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eNB2上的直通隧道的信息,则需要执行步骤920-926。本步骤的处理同步骤306的处理。
步骤921-926,同步骤307-312。
步骤927、928,P-GW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S-GW3,S-GW3转发给MME3。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920-926可以与步骤927并行执行。
步骤929,继续跟踪区更新流程。
步骤930,原无线侧网元、原服务网关、原MME资源释放流程。
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切换时不执行步骤919中的判断,直接释放通信对端eNB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待切换完成后,P-GW收到数据包后再重新做直通隧道的判断。
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采用特殊数据包的方式来实现,P-GW通知eNB2释放直通隧道的消息(即步骤920-926),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包实现,数据包在P-GW与S-GW之间和S-GW与eNB之间的用户面上传输。
参见图10,图10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时,S1切换流程。图10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1018,同步骤901-918。
步骤1019,P-GW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eNB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S-GW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发起eNB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S-GW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有当S-GW发生改变时,P-GW重新进行直通隧道的判断,此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步骤1020,若步骤1019中的判断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需要执行步骤1020-1022。本步骤的处理同步骤306的处理。
步骤1021、1022,同步骤512、513。
步骤1023,P-GW发送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S-GW3。
若UE1的S-GW没有发生变化,即S-GW3和S-GW1相同,且步骤1019中的判断结果是需要释放通信对端S-GW2上相关直通隧道的信息,则在修改承载响应消息中需要携带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以指示S-GW3释放直通隧道相关的信息。通知S-GW3释放直通隧道的功能,也可以通过新增消息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20-1022可以与步骤1023并行执行。
步骤1024,S-GW3返回修改承载响应消息给MME3。
若UE1的S-GW没有发生变化,即S-GW3和S-GW1相同,且P-GW指示需要释放直通隧道,即步骤1020的消息中携带了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则根据直通隧道标识信息1找到S-GW维护的直通隧道信息,并删除该信息。同时可选的,S-GW可以删除S-GW上的UE1的TFT信息。
步骤1025,继续跟踪区更新流程。
步骤1026,原无线侧网元、原服务网关、原MME资源释放流程。
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实现:切换时不执行步骤1019中的判断,直接释放通信对端S-GW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待切换完成后,P-GW收到数据包后再重新做直通隧道的判断。
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采用特殊数据包的方式来实现,P-GW通知S-GW2释放直通隧道的消息(即步骤1020-1022),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包实现,数据包在P-GW与S-GW之间的用户面上传输。
参见图11,图11所示实施例适用于E-UTRAN接入系统,描述了当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时,专有承载建立或修改流程。当P-GW准备为UE1发起与UE2互通的专有承载建立或修改时触发本流程。图11所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1,P-GW判断UE1与UE2是否能建立eNB间的直通隧道。在本实施例中本步骤判断结果为是,即可以建立eNB间的直通隧道。
步骤1102,P-GW发送建立/更新承载请求给S-GW1,其中携带直通隧道建立信息。其中,直通隧道建立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直通隧道标识信息、UE1的下行TFT、用于上行判断的直通策略(也可以是上行TFT)、通信对端eNB信息等。
步骤1103,S-GW1转发建立/更新承载请求给MME1,其中携带直通隧道建立信息。
步骤1104,MME1发送建立/更新承载请求/会话管理请求消息,其中携带直通隧道建立信息。
步骤1105,P-GW通过S-GW2、MME2通知eNB2进行直通隧道的建立。
步骤1106,eNB1发起RRC(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置流程。在本实施例中,RRC连接重配置流程失败。
步骤1107,eNB1给MME1返回会话管理响应/上行NAS传输消息,其中携带承载建立/更新失败原因。
步骤1108、1109,MME1给S-GW1返回建立/更新承载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承载建立/更新失败原因。该消息由S-GW1转发给P-GW。
步骤1110,P-GW收到建立/更新承载响应消息后,发现UE1的无线承载建立失败,需要通知通信对端的eNB2释放直通隧道。本步骤的处理同步骤306的处理。
步骤1111-1116,同步骤307-312。
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终端和通信对端的通信/业务之间采用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直通隧道建立信息只需要通知到S-GW即可,在直通隧道释放过程中,直通隧道失效指示也只需要通知到S-GW即可。
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采用特殊数据包的方式来实现,P-GW通知eNB2/S-GW2释放直通隧道的消息(即步骤1110-1116),可以通过构建特殊数据包实现,数据包在P-GW与S-GW之间和S-GW与eNB之间的用户面上传输。
结合以上描述可见,本发明实现路径管理的操作思路可以表示如图12所示的流程,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01: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
步骤1202: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结合以上描述可见,本发明实现路径管理的装置可用于:
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 Release、SR、TAU、HO。
该装置为分组数据网关,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用于:
确认无线侧网元之间/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 Release。
该装置为终端的本地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
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修改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直通隧道建立失败。
该装置为分组数据网关。
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用于向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其中包含失效的直通隧道的标识信息。
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或,
将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包含于数据包中发送。
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的路径为:
通过核心网的分组数据网关通知到所述通信对端的无线侧网元或服务网关;或,
在无线侧网元之间或服务网元之间,直接通知或者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中转。
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需要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确定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只有当服务网关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所述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还用于根据收到的通知删除要释放的所述直通隧道信息。
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操作,是由释放接入承载请求触发的。
综上所述可见,无论是方法还是装置,本发明实现路径管理的技术,当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为了保证通信对端能够进行有效的路径管理,实现路径释放,可以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比如:
当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时(如S1Release、SR、TAU、HO),P-GW确认eNB之间/S-GW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P-GW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当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时(如S1 Release),eNB/S-GW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释放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若直通隧道建立失败,P-GW通知通信对端eNB/S-GW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在所述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还进行直通隧道的判断;
其中,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向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其中包含失效的直通隧道的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释放Release、业务请求SR、跟踪区更新TAU、切换HO。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包括:
接入网关确认无线侧网元之间/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接入网关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Releas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包括:
终端的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修改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直通隧道建立失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包括:
分组数据网关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或,
将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包含于数据包中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的路径为:
通过核心网的分组数据网关通知到所述通信对端的无线侧网元或服务网关;或,
在无线侧网元之间或服务网元之间,直接通知或者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中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需要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确定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只有当服务网关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还根据收到的通知删除要释放的所述直通隧道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操作,是由释放接入承载请求触发的。
14.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用于当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时,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模块;
用于在所述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还进行直通隧道的判断的模块;
其中,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通过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向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发送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其中包含失效的直通隧道的标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Release、SR、TAU、HO。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分组数据网关,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时,用于:
确认无线侧网元之间/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通知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终端发生移动性事件,导致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需要释放;
所述移动性事件包括S1Release。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终端的本地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直通隧道体现的本地路由失效,包括:当通过专有承载建立/修改流程建立直通隧道时,直通隧道建立失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分组数据网关。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送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或,
将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包含于数据包中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隧道失效指示的路径为:
通过核心网的分组数据网关通知到所述通信对端的无线侧网元或服务网关;或,
在无线侧网元之间或服务网元之间,直接通知或者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中转。
23.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服务网关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通过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的相关直通隧道信息,同时需要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确定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在直通隧道建立过程中更新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确定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服务网关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只有当服务网关发生改变时,只需要进行第2条的判断,不用进行第1条的判断。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通知终端的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释放直通隧道信息之前,通过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网关还进行下述直通隧道的判断中至少之一:
1、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无线侧网元之间的直通隧道;
2、判断是否可以建立服务网关之间的直通隧道;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不再进行第2条的判断,此时发起无线侧网元之间直通隧道的建立过程;
若第1条的判断结果为不可以,而第2条的判断结果为可以,则需要触发服务网关间直通隧道的建立,同时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若第1条和第2条的判断结果均为不可以,则需要释放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上相关直通隧道信息;
或者只进行第1条的判断,不进行第2条的判断。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对端无线侧网元/服务网关还用于根据收到的通知删除要释放的所述直通隧道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知释放直通隧道信息的操作,是由释放接入承载请求触发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6963.XA CN103428889B (zh) | 2012-05-25 | 2012-05-25 |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66963.XA CN103428889B (zh) | 2012-05-25 | 2012-05-25 |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8889A CN103428889A (zh) | 2013-12-04 |
CN103428889B true CN103428889B (zh) | 2019-01-11 |
Family
ID=49652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6696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8889B (zh) | 2012-05-25 | 2012-05-25 |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42888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03248B (zh) * | 2013-12-09 | 2018-05-0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和装置 |
CN105165104B (zh) * | 2014-02-13 | 2019-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4340A (zh) * | 2007-09-19 | 2009-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2056145A (zh) * | 2009-10-28 | 2011-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本地ip访问的通信系统中隧道连接的释放方法与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1604B (zh) * | 2008-08-15 | 2013-10-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路由优化的方法及系统 |
-
2012
- 2012-05-25 CN CN201210166963.XA patent/CN1034288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4340A (zh) * | 2007-09-19 | 2009-03-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2056145A (zh) * | 2009-10-28 | 2011-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支持本地ip访问的通信系统中隧道连接的释放方法与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omparison of stand-alone L-GW solution with Sxx interface;ZTE;《3GPP TSG SA WG2 Meeting #83》;20110225;第5.2.1.3节 |
Discussion on LIPA_SIPTO Solution;ZTE;《3GPP TSG SA WG2 Meeting #76》;20091120;第2.1.3节,第2.2节,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8889A (zh)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06734B2 (en) | Handover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11160002B2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 |
EP3703399B1 (en) | Methods for supporting and providing ladn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7548127B (zh) | 支持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US11729693B2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 |
JP2019525682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ービス要求手順の実行方法とそのための装置 | |
CN104469852B (zh) | 建立本地分流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869122B (zh) | 避免切换失败的方法 | |
US2015009406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 | |
US8837395B2 (en) | Method and entity for conveying data units | |
US8867471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radio access network element information | |
KR102200821B1 (ko) | 작은 셀 아키텍처에서 로컬 브레이크아웃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시스템 및 장치 | |
US874375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us transition | |
CN103796262B (zh) | 直接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428731B (zh) | 路由优化方法及系统、服务网关 | |
CN102131251A (zh) | 一种进行数据前转的方法 | |
KR102127780B1 (ko) | 이동통신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03686908A (zh)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直连通讯终端会话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11511042A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428888B (zh) | 一种直通隧道建立方法及系统 | |
CN105101311B (zh) | 一种承载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3428801B (zh) |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428889B (zh) | 一种实现路径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629406B (zh) | 一种切换处理的方法、相关设备、程序产品以及存储介质 | |
KR102156023B1 (ko) | 로컬 브레이크 아웃을 위한 패킷 처리 방법, 이를 위한 장치 및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