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6556B -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6556B
CN103366556B CN201310289443.2A CN201310289443A CN103366556B CN 103366556 B CN103366556 B CN 103366556B CN 201310289443 A CN201310289443 A CN 201310289443A CN 103366556 B CN103366556 B CN 1033665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line
crossing
subclass
sectio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894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6556A (zh
Inventor
马荣叶
林海鹏
张培
蒋微波
翁浙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OP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OP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OP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OP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894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665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6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6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6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6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包括:将满足预定条件的路段列入集合L,并将交叉口列入集合M;按路段安全速度差异将集合L中连贯的路段分组,得到子集合Ln,并将对应的交叉口列入子集合Mn;依次针对子集合Lj,检测各交叉口的车流量比γ,将交叉口标记为ai或bk;根据子集合Mj中标记为ai的交叉口个数N(ai)确定子集合Lj的干线;依次针对各子干线,根据该子干线的上行、下行交通流量,以交通流量较大的流向为该子干线的绿波方向;最后以确定的干线和绿波方向实施干线控制。本发明可根据实际交通情况的变化自动组织干线,从而使现有干线控制系统具备随机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能自动组织适于绿波控制的道路干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干线划分是通过人工进行的,通常根据交警的经验划分主干道作为绿波干线,例如,以车流比较大的东西向或南北向干道作为绿波干线,用以满足主干道的车流运行。但是,这种传统方法难以根据当前交通状况做出适应性改变,无法有效提高道路运行效率。
目前已有研究者就干线控制提出不少改进技术方案,例如,申请号200810063709.0公开号CN10132500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名称:一种城市交通干线动态双向绿波带智能协调控制方法),申请号201010604148.8授权公告号CN102024335B的中国发明专利(名称:服务于城市干线道路绿波控制的速度引导方法),等等。但是,这些改进都是在已划定干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不能根据实际交通情况的变化自动组织干线,缺少随机应变能力,不利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此外,申请人还注意到,已有研究者在多个相邻交叉口交通控制领域做出改进,例如,申请号201210362621.5申请公布号CN10286742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名称:一种区域协调交通控制方法),等等。但是,这些改进方案往往基于特定结构的交叉口路段,不能扩展应用于规则的交叉口路段;而且,其控制方法比较复杂,往往用到较多交通模型,含有大量运算过程,不利于提高方案运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能够根据实际交通情况的变化自动组织干线,有利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应用于由若干交叉口组成的目标区域;其特征是,所述自动组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于目标区域中相邻交叉口之间的所有路段进行检测,将满足预定条件的路段列入集合L,并将集合L中各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列入集合M;
第二步、按路段安全速度差异ΔV在预定范围内,将集合L中连贯的路段分组,得到子集合L1、L2、......、Ln,n为正整数;并将各子集合L1、L2、......、Ln中各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分别列出,得到对应的子集合M1、M2、......、Mn,n为正整数;各子集合Mj,1≤j≤n中的交叉口属于集合M;
第三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按预定方法检测与子集合Lj对应的子集合Mj中各交叉口的车流量比γ;检测完毕后,γ值≤φ的交叉口为干线与干线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依次标记为a1,a2,......,ai,i为正整数;γ值>φ的交叉口为干线与支线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依次标记为b1,b2,......,bk,k为正整数;φ为正整数;
第四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按预定规则根据与当前子集合Lj对应的当前子集合Mj中标记为a1,a2,......,ai的交叉口个数N(ai)确定当前子集合Lj的干线;
最终步、根据第四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干线,对目标区域实施干线控制。
本发明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预定条件为:相位车道数量≥α,路段安全速度≥β千米/小时,路段两端交叉口的间距≤600米,路段两端交叉口的周期差ΔC≤δCmin,δ∈(0,0.3),路段车流量小于或等于路段饱和流量的80%;其中,α、β均为正整数,Cmin为路段两端交叉口周期的较小值。
更优选地,α=3、β=40。
优选地,第二步中,所述预定范围为ΔV≤5千米/小时。
优选地,第三步中,所述预定方法为:针对某一交叉口时,在该交叉口的各个方向路口处分别设置车流检测器,将横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相加得∑1,将纵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相加得∑2,则
更优选地,第三步中,φ为2。
优选地,第四步中,所述预定规则为:若N(ai)=0,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该子干线由当前子集合Lj中的所有路段相连而成;
若N(ai)=1,则按干线确定条件来确定干线,所述干线确定条件为:以当前子集合Mj中与该交叉口ai相邻的交叉口个数f(ai)为依据,
若f(ai)=4,则干线由两条中部相交的子干线组成、并呈“十”字形;
若f(ai)=3,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一端与另一条子干线中部相接组成、并呈“T”字形;
若f(ai)=2,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一端与另一条子干线一端相接组成、并呈“L”字形,或者,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
若f(ai)=1,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
其中,各子干线呈“一”字形,且构成各子干线的路段属于当前子集合Lj
若N(ai)≥2,则依次针对各交叉口ai,分别按前述的干线确定条件确定与各交叉口ai对应的干线,然后将各干线合并即可。
优选地,还包括:第五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再依次针对各子干线,根据该子干线的上行、下行交通流量,以交通流量较大的流向为该子干线的绿波方向。
更优选地,所述最终步为:根据第四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干线、以及第五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干线的子干线绿波方向,对目标区域实施干线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根据实际交通情况的变化自动组织干线,从而使现有干线控制系统具备随机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例1的目标区域。
图2为图1实施例中交叉口m1的车流检测器设置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干线确定绿波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L”字形干线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十”字形干线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T”字形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实施例
本实施例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应用于由若干交叉口组成的目标区域;自动组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于目标区域中相邻交叉口之间的所有路段进行检测,将满足预定条件的路段列入集合L,并将集合L中各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列入集合M。
预定条件为:相位车道数量≥α,路段安全速度≥β千米/小时,路段两端交叉口的间距≤600米,路段两端交叉口的周期差ΔC≤δCmin,δ∈(0,0.3),路段车流量小于或等于路段饱和流量的80%;其中,α、β均为正整数,默认值为α=3、β=40,Cmin为路段两端交叉口周期的较小值。
例如,例1:图1所示的目标区域内,符合预定条件的路段有l12、l14、l17、l16、l45、l34,则集合L={l12,l14,l17,l16,l45,l34},集合M={m1,m2,m3,m4,m5,m6,m7}。
第二步、按路段安全速度差异ΔV≤5千米/小时,将集合L中连贯的路段分组,得到子集合L1、L2、......、Ln,n为正整数;并将各子集合L1、L2、......、Ln中各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分别列出,得到对应的子集合M1、M2、......、Mn,n为正整数;各子集合Mj,1≤j≤n中的交叉口属于集合M。
例如,继续上述例1:按第二步条件分组的结果为:L1={l12,l14,l16,l17},L2={l45,l34};M1={m1,m2,m4,m6,m7},M2={m3,m4,m5}。
第三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检测与子集合Lj对应的子集合Mj中各交叉口的车流量比γ:针对某一交叉口时,在该交叉口的各个方向路口处分别设置车流检测器,将横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相加得∑1,将纵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相加得∑2,则
检测完毕后,γ值≤φ的交叉口为干线与干线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依次标记为a1,a2,......,ai,i为正整数;γ值>φ的交叉口为干线与支线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依次标记为b1,b2,......,bk,k为正整数;φ为正整数,默认值为2。
例如,继续上述例1:
针对子集合L1={l12,l14,l16,l17},检测M1={m1,m2,m4,m6,m7}中各交叉口的车流量比γ。以m1为例:如图2所示,其横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之和∑1=A+B,其纵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之和∑2=C+D,检测完毕后发现交叉口m1,m4为干线与干线的交叉口,分别标记为a1,a2;交叉口m6,m7为干线与支线的交叉口,分别标记为b1,b2
针对子集合L2={l45,l34},检测M2={m3,m4,m5}中各交叉口的车流量比γ,检测完毕后发现m4为干线与干线的交叉口,标记为a3;交叉口m3,m5为干线与支线的交叉口,标记为b3
第四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根据与当前子集合Lj对应的当前子集合Mj中标记为a1,a2,......,ai的交叉口个数N(ai)确定当前子集合Lj的干线:
若N(ai)=0,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该子干线由当前子集合Lj中的所有路段相连而成;
若N(ai)=1,则按干线确定条件来确定干线,所述干线确定条件为:以当前子集合Mj中与该交叉口ai相邻的交叉口个数f(ai)为依据,
若f(ai)=4,则干线由两条中部相交的子干线组成、并呈“十”字形(如图5所示);
若f(ai)=3,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一端与另一条子干线中部相接组成、并呈“T”字形(如图6所示);
若f(ai)=2,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一端与另一条子干线一端相接组成、并呈“L”字形(如图4所示),或者,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
若f(ai)=1,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
其中,各子干线呈“一”字形,且构成各子干线的路段属于当前子集合Lj
若N(ai)≥2,则依次针对各交叉口ai,分别按前述的干线确定条件确定与各交叉口ai对应的干线,然后将各干线合并即可。
例如,继续上述例1:
针对子集合L1={l12,l14,l16,l17},M1={m1,m2,m4,m6,m7}中标记为ai的交叉口为m1,m4,即N(ai)=2,则先针对交叉口m1,因f(ai)=4,则与m1对应的干线呈“十”字形,由以下子干线组成:(l12,l16)和(l14,l17);再针对交叉口m4,因f(ai)=1,则与m4对应的干线呈“一”字形,由以下子干线组成:l14。然后,将两干线合并即得:子集合L1的干线呈“十”字形,由以下子干线组成:(l12,l16)和(l14,l17)。
针对子集合L2={l45,l34},M2={m3,m4,m5}中标记为ai的交叉口为m4,即N(ai)=1,因f(ai)=2,则子集合L2的干线呈“一”字形,由一条子干线组成:(l45,l34)。
第五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再依次针对各子干线,根据该子干线的上行、下行交通流量,以交通流量较大的流向为该子干线的绿波方向。
例如:如图3所示的横向干线含有交叉口A、B、C,确定绿波方向时,分别计算上行交通流量q(AB)+q(BC),下行交通流量q(BA)+q(CB),则根据max(q(AB)+q(BC),q(BA)+q(CB))来确定绿波方向为上行流向或下行流向。
之后,即可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如干线交叉口交通控制技术手段等),根据第四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干线、第五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干线的子干线绿波方向,对目标区域实施干线控制,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具体实验案例:
在宿迁城区确定以下目标区域:项王路-平安大道,平安大道-西湖路,人民大道-项王路,人民大道-西湖路,发展大道-项王路,富康路-项王路。
实验过程:
一方面,按本实施例方法在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分别自动组织干线,并记录区域内的车辆行程时间,交叉口总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
另一方面,按现有人工划定的绿波路线,在相同环境下分别于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运行,并记录下区域内的车辆行程时间,交叉口总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
实验结果:
(1)干线路线:
本实施例方法:高峰时段:平安大道-项王路,人民大道-项王路,发展大道-项王路,富康路-项王路。平峰时段:平安大道-项王路,人民大道-项王路,人民大道-西湖路,发展大道-项王路,富康路-项王路。
人工划定绿波路线:平安大道-项王路,人民大道-项王路,发展大道-项王路,富康路-项王路。
(2)与人工划定绿波路线相比,采用本实施例方法后,各项指标的改善值如下表所示:
由此结果可知,本实施例方法可改善交通指标,尤其在平峰时段可显著改善交通指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应用于由若干交叉口组成的目标区域;其特征是,所述自动组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于目标区域中相邻交叉口之间的所有路段进行检测,将满足预定条件的路段列入集合L,并将集合L中各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列入集合M;
第二步、按路段安全速度差异ΔV在预定范围内,将集合L中连贯的路段分组,得到子集合L1、L2、......、Ln,n为正整数;并将各子集合L1、L2、......、Ln中各路段两端的交叉口分别列出,得到对应的子集合M1、M2、......、Mn,n为正整数;各子集合Mj,1≤j≤n中的交叉口属于集合M;
第三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按预定方法检测与子集合Lj对应的子集合Mj中各交叉口的车流量比γ;检测完毕后,γ值≤φ的交叉口为干线与干线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依次标记为a1,a2,......,ai,i为正整数;γ值>φ的交叉口为干线与支线的交叉口,将这些交叉口依次标记为b1,b2,......,bk,k为正整数;φ为正整数;
第四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按预定规则根据与当前子集合Lj对应的当前子集合Mj中标记为a1,a2,......,ai的交叉口个数N(ai)确定当前子集合Lj的干线;
最终步、根据第四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的干线,对目标区域实施干线控制;
第四步中,所述预定规则为:若N(ai)=0,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该子干线由当前子集合Lj中的所有路段相连而成;
若N(ai)=1,则按干线确定条件来确定干线,所述干线确定条件为:以当前子集合Mj中与该交叉口ai相邻的交叉口个数f(ai)为依据,
若f(ai)=4,则干线由两条中部相交的子干线组成、并呈“十”字形;
若f(ai)=3,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一端与另一条子干线中部相接组成、并呈“T”字形;
若f(ai)=2,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一端与另一条子干线一端相接组成、并呈“L”字形,或者,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
若f(ai)=1,则干线由一条子干线组成、并呈“一”字形;
其中,各子干线呈“一”字形,且构成各子干线的路段属于当前子集合Lj
若N(ai)≥2,则依次针对各交叉口ai,分别按前述的干线确定条件确定与各交叉口ai对应的干线,然后将各干线合并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预定条件为:相位车道数量≥α,路段安全速度≥β千米/小时,路段两端交叉口的间距≤600米,路段两端交叉口的周期差ΔC≤δCmin,δ∈(0,0.3),路段车流量小于或等于路段饱和流量的80%;其中,α、β均为正整数,Cmin为路段两端交叉口周期的较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α=3、β=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中,所述预定范围为ΔV≤5千米/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第三步中,所述预定方法为:针对某一交叉口时,在该交叉口的各个方向路口处分别设置车流检测器,将横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相加得∑1,将纵向所有路口的车流量相加得∑2,则 γ = max ( Σ 1 , Σ 2 ) min ( Σ 1 , Σ 2 )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第三步中,φ为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五步、依次针对子集合Lj,1≤j≤n,再依次针对各子干线,根据该子干线的上行、下行交通流量,以交通流量较大的流向为该子干线的绿波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最终步为:根据第四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的干线、以及第五步确定的各子集合Lj的干线的子干线绿波方向,对目标区域实施干线控制。
CN201310289443.2A 2013-07-10 2013-07-10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Active CN103366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9443.2A CN103366556B (zh) 2013-07-10 2013-07-10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89443.2A CN103366556B (zh) 2013-07-10 2013-07-10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6556A CN103366556A (zh) 2013-10-23
CN103366556B true CN103366556B (zh) 2015-08-12

Family

ID=49367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89443.2A Active CN103366556B (zh) 2013-07-10 2013-07-10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65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8093B (zh) * 2015-12-28 2018-04-20 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口v/c比获取方法与系统
CN108230701A (zh) * 2016-12-22 2018-06-29 孟卫平 交通信号两维绿波模式控制方法
CN114694377B (zh) * 2022-03-17 2023-11-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多场景交通干线协调子区的识别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29914A1 (de) * 1997-07-04 1999-01-07 Mannesmann Ag Verfahren zur Analyse eines Verkehrsnetzes, Verkehrsanalyse, Verkehrsprognose sowie Erzeugung einer historischen Verkehrsdatenbank und Verkehrsanalyse- und -prognosezentrale
JP3984372B2 (ja) * 1998-07-21 2007-10-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交通管制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722986B (zh) * 2012-06-28 2014-04-30 吉林大学 城市路网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方法
CN102982688B (zh) * 2012-08-23 2014-10-08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干道协调优先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CN102867424B (zh) * 2012-09-26 2014-07-30 杭州鼎鹏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区域协调交通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6556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6646B (zh) 交叉口信号配时时段的划分方法
CN103778792B (zh) 一种考虑车速不均匀性的城市干线单向绿波控制优化方法
CN101894477B (zh) 一种城市信号灯控制道路网络交通自锁控制方法
CN103871241B (zh) 一种面向快速路交织区车道动态划分控制方法
CN103280113B (zh) 一种自适应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CN101789182B (zh) 一种基于平行仿真技术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325008A (zh) 一种城市交通干线动态双向绿波带智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04485004B (zh) 主干道双向动态绿波与次干道半感应相结合的信号控制方法
CN104200680B (zh) 过饱和交通状态下城市干道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
CN106710220B (zh) 一种城市道路分层动态协调控制算法及控制方法
CN104157153B (zh) 一种分离式左转车道设计及关联交叉口的路口渠化、信号相位和配时设置方法
CN104318775B (zh) 控制阶段快速路下匝道-地面道路交叉口一体化设计方法
CN105390004B (zh) 一种左转短车道影响的成对交叉口时空资源分配方法
CN102867412B (zh) 一种城市道路可变短车道设置方法
CN104575038A (zh) 一种考虑多路公交优先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CN107424418A (zh) 一种智能交通信号灯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2842238A (zh) 一种城市主干道交通信号动态协调控制方法
CN103794064B (zh) 直观的主干道若干十字路口双向绿波带的实现方法
CN105489028A (zh) 过饱和多交叉口协同控制优化方法
CN103236169B (zh) 城市干线公交站间双向分段绿波信号设置方法
CN103198673A (zh) 一种控制站点停靠和路段行驶的公交绿波设置的控制系统
CN106504536A (zh) 一种交通小区协调优化方法
CN103366556B (zh) 协调控制干线的自动组织方法
CN103606269A (zh) 一种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区通行效率的控制方法
CN105654741A (zh) 一种面向单点瓶颈的上游区域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organization method of coordinated control trunk l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Pledgee: The 1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Pledgor: NANJING LOPU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0011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9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Pledgee: The 1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Pledgor: NANJING LOPU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