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377A -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 Google Patents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377A
CN103359377A CN 201210099285 CN201210099285A CN103359377A CN 103359377 A CN103359377 A CN 103359377A CN 201210099285 CN201210099285 CN 201210099285 CN 201210099285 A CN201210099285 A CN 201210099285A CN 103359377 A CN103359377 A CN 103359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ttleneck
cover
cap
bottl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0992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2100992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9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9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包括套设在瓶颈的瓶口上的外盖,所述的外盖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对锁裙边,一金属圆环固定套设在所述的外盖对锁裙边之外,并将该外盖对锁裙边以及在瓶颈上相对于外盖对锁裙边下方的瓶颈对锁凸边共同包覆其中。本发明使金属圆环与瓶颈、外盖连成一体无法分开。由于金属耐高温及坚固性使得火烤或撬也难以将金属圆环从瓶颈上取走,又由于外盖对锁裙边被锁在金属圆环内无法取出,即使是将外盖截断取出,但其裙边还是被留置于金属圆环内,仿造者无法通过再造同样瓶盖将其对锁裙边安装在金属圆环内。因此,瓶子一旦完成封口就无法再次使用。本发明无需毁坏瓶体即可安全实现防止瓶子和盖被回收二次利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盖,特别是一种可以防止瓶和盖被不法人员再次利用的瓶盖。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瓶装产品的仿造已成公害,尤其是高档酒类产品。许多生产厂家通过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试图增加造假者的成本以阻止造假行为的发生。比如,在密封瓶口以后,于瓶颈上套一个金属圈,开启时,必须要将金属圈破坏才能取走瓶盖,仿造者若要利用原有的包装造假,就需要重新制作一个金属圈。这种以金属圈是否完好作为开启标志的产品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高造假成本的目的,但防伪效果还远远不够。业内人士深知,对于瓶装产品来说,价值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是瓶子而非金属圈。这种产品只要求将一个难度不大,价值不高的金属圈毁坏是难以有效阻止造假行为的。市场上另有一种毁瓶式的产品,其开启时必须要将瓶子的某一部位损毁,瓶盖方能得以开启。从防伪角度看,这种做法是成功的。但又随之产生安全问题,被破坏部位的锐口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使造假者无法回收利用原有的瓶子及瓶盖,又能保障使用者安全的瓶盖。
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其技术问题:一种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包括套设在瓶颈上的外盖,所述的外盖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对锁裙边,一金属圆环固定套设在所述的外盖对锁裙边之外,并将该外盖对锁裙边以及在瓶颈上相对于外盖对锁裙边下方的瓶颈对锁凸边共同包覆其中。
所述的金属圆环为两个半圆环,该两个半圆环的环端部咬合连接,每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分别置有外伸倒扣和内置倒扣,或者一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置有外伸倒扣,另一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置有内置倒扣。
所述的构成金属圆环的两个半圆环上的外伸倒扣和内置倒扣能够互为反向咬合。
本发明在外盖装配于瓶颈后,下部凸出的对锁裙边位于瓶颈对锁凸边上方,然后用金属圆环将二者包覆在其环形腔体内,外盖对锁裙边的顶面和瓶颈对锁凸边底面对于扣合的金属圆环上下方向的运动构成限制,使其无法上下移动。金属圆环即与瓶颈、外盖连成一体无法分开。由于金属的耐高温及坚固性使得通常的火烤、撬等手法很难将金属圆环从瓶颈上取走,又由于外盖的对锁裙边被锁在了金属圆环内侧无法取出,即使是将外盖从金属圆环上方截断取出,但其裙边还是被留置于金属圆环内,仿造者无法通过再造一个同样的瓶盖将其对锁裙边安装进入金属圆环内侧。因此,瓶子一旦完成封口,就无法再次使用。
本发明无需毁坏瓶体即可安全实现防止瓶子和盖被回收二次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瓶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构成金属圆环的两个半圆环扣合后剖面俯视图;
图5为图4中D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中构成金属圆环的两个半圆环分离时剖面俯视图;
图7为图6中C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瓶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向剖视图。
图中各序号分别表示为。
100—外盖; 101—上盖; 102—下盖;
103—对锁裙边; 104—盖扣; 105—瓶盖防转筋;
106—瓶盖螺纹; 107—瓶盖凸筋; 108—易断点;
109—防伪须; 110—防伪须缺口; 20—密封内塞;
21—转轮; 22—内衬; 23—转轮槽;
24—内衬倒扣; 25—内衬防转筋; 26—转轮内螺纹;
27—内衬外螺纹; 28—竖齿; 30—金属圆环;
31—外伸倒扣; 32—内置倒扣; 40—瓶颈;
41—瓶颈锁口箍; 42—瓶颈防转筋; 43—瓶颈螺纹;
44—瓶颈对锁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本发明包括套设在瓶颈40上的外盖100。瓶体由陶瓷或玻璃材料制作。所述的外盖100由上盖101和下盖102两部分组成,该上盖101与下盖102之间固定连接,并可通过外力作用而相互分离。上盖101、下盖102可由塑料制成。下盖102上部边缘置有防伪须109,上盖101下部置有与下盖102防伪须109相对应的防伪须缺口110。
本发明所述的下盖102内壁设有与瓶颈40上向外凸出的瓶颈锁口箍41相对应的以限定下盖102向上位移的盖扣104,该盖扣104与锁口箍相互扣合,所述的下盖102还置有与瓶颈40外侧竖条状瓶颈防转筋42相对应的以限定下盖102旋转的防转筋,该瓶盖防转筋105与瓶颈防转筋42相互啮合。
参照图1,本发明所述的外盖100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对锁裙边103,一金属圆环30固定套设在所述的外盖对锁裙边103之外,并将该外盖对锁裙边103以及在瓶颈40上相对于外盖对锁裙边103下方的瓶颈对锁凸边44共同包覆其中。
参照图4-图7,本发明所述的金属圆环30为两个半圆环,该两个半圆环的环端部咬合连接,每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分别置有外伸倒扣31和内置倒扣32,或者一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置有外伸倒扣31,另一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置有内置倒扣32。所述的构成金属圆环30的两个半圆环上的外伸倒扣31和内置倒扣32能够互为反向咬合。最佳的方案为,每一个半圆环的两端设置一个外伸倒扣31和一个内置倒扣32,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这两个金属半圆环可由同一副生产模具制作。
在进行组装时,将密封内塞20塞入瓶口,再将已连为一体的上盖101和下盖102压下与瓶颈40配合,当盖扣104滑过瓶颈锁口箍41后,下盖102即被固定于瓶颈40上,不能向上取出。瓶颈防转筋42对瓶盖防转筋105 能够形成阻挡,使下盖102也不能相对于瓶颈40旋转。此时,下盖102下部的对锁裙边103位于瓶颈对锁凸边44的上方。将金属圆环30的两个半圆环对准下盖对锁裙边103及瓶颈对锁凸边44进行扣合,金属圆环30的两个半圆环一旦扣合封闭,外伸倒扣31和内置倒扣32相互形成阻挡,二者无法分离。下盖对锁裙边103的上端面及瓶颈对锁凸边44的下端面对金属圆环30纵向移动构成限制,使得金属圆环30、下盖102及瓶颈40连为一体。开启时,只需旋转上盖101,使上盖101和下盖102的连接处分离,在旋转上盖101过程中防伪须109被折断,取走上盖101,再取出密封内塞20即可倒出瓶中物体。
不法者若想通过回收瓶子造假,必须要将扣合的金属圆环30打开取走,然后再仿制相同的外盖100及金属圆环30进行重新组装。但因为扣合的反向外伸倒扣31和内置倒扣32位于金属圆环30的内壁上,扣合以后工具无法触及。加之金属材质的坚固及耐高温特性,故能够有效抵挡一些常规的如撬、烤等不法手段。大大的增加了利用回收瓶子造假的成本和难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8和图9,本实施例所述的外盖100与实施例一相同,也是由上盖101和下盖102两部分组成,该上盖101与下盖102之间固定连接,并可通过外力作用而相互分离。其所述的下盖102内壁与实施例一一样设有与瓶颈40上向外凸出的锁口箍41相对应的以限定下盖102向上位移的盖扣104,该盖扣104与锁口箍41相互扣合。不同的是在所述的上盖101内壁置有与瓶颈40外侧一段瓶颈螺纹43相对应的瓶盖螺纹106。上盖101与瓶颈40通过该螺纹可以旋转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外盖100下端的对锁裙边103、瓶颈对锁凸边44、金属圆环30的结构以及彼此相互之间的配合构造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进行组装时,将密封内塞20塞入瓶口,再将已连为一体的上盖101和下盖102顺着瓶颈螺纹43旋下与瓶颈40配合,当盖扣104滑过瓶颈锁口箍41后,下盖102即被留置于瓶颈40上,不能向上取出。此时,下盖102下部的对锁裙边103位于瓶颈对锁凸边44的上方。将金属圆环30的两个半圆环对准下盖对锁裙边103及瓶颈对锁凸边44扣合,金属圆环30的两个半圆环一旦扣合封闭,外伸倒扣31和内置倒扣32相互形成阻挡,二者无法分离。下盖对锁裙边103的上端面及瓶颈对锁凸边44的下端面对金属圆环30纵向移动构成限制,使得金属圆环30、下盖102及瓶颈40连为一体。开启时,只需旋转上盖101,使上盖101和下盖102的连接处断裂,取走上盖101,再取出密封内塞20即可倒出瓶中物体。
实施例三
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将一内衬22套设在瓶颈40上,该内衬22内壁置有与瓶颈40上向外凸出的瓶颈锁口箍41相配合的以限定内衬22向上位移的内衬倒扣24,以及与瓶颈40外侧竖条状的瓶颈防转筋42相配合以限定内衬22旋转的内衬防转筋25,该内衬22的上部还置有外螺纹,一转轮21通过其转轮内螺纹26与内衬外螺纹27配合连接。该内衬22和转轮21材质为塑料。
所述的转轮21外侧还置有竖齿28,该竖齿28与竖齿28之间构成转轮槽23,外盖100套设在转轮21以及内衬22外,该外盖100内壁置有瓶盖凸筋107,该瓶盖凸筋107插入在转轮21外侧的转轮槽23中,外盖100的内壁下部置有能够扣住内衬22底部的盖扣104,外盖100的顶部置有便于转轮21顶出而断裂的易断点108。
本实施例所述的外盖100下端的对锁裙边103、瓶颈对锁凸边44、金属圆环30的结构以及彼此相互之间的配合构造也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也不再赘述。
组装时,将转轮21、内衬22组装完成后装入外盖100,此时,瓶盖凸筋107插于转轮21侧面由若干个竖齿28限定的转轮槽23中,盖扣104扣在内衬22的底部与内衬22不能分离。这种内衬22、转轮21和外盖100的配合方式就是已为业内所非常熟知的顶出式瓶盖结构(2003年6月25日授权公告,专利公告号CN2557453Y)。将组装完成的带有对锁裙边103的外盖100下压装入瓶颈40,内衬倒扣24滑过瓶颈锁口箍41,将内衬22、转轮21、外盖100固定于瓶颈40上。此时的外盖100的对锁裙边103位于瓶颈对锁凸边44的上方。本实施例组装金属圆环30的步骤和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
开启时,旋转外盖100,瓶盖凸筋107拨动转轮21旋转,转轮21在相对于内衬22旋转的同时沿瓶盖凸筋107上升,直至将外盖100的顶部易断点108顶断后即可启瓶。
以上几个实施例中,金属圆环30内壁上内置倒扣32也可以设计成凹进于内壁表面的凹槽与外伸倒扣31扣合,其作用与凸出于内壁表面的内置倒扣32作用相同。
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的瓶及盖都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封口方式以及消费者开启习惯的情况下都可以采用在瓶颈40下部增设瓶颈对锁凸边44,瓶盖下部增设对锁裙边103,再用金属圆环30将其进行包覆的结构,以使瓶装产品的防伪性能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Claims (8)

1.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包括套设在瓶颈上的外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盖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一对锁裙边,一金属圆环固定套设在所述的外盖对锁裙边之外,并将该外盖对锁裙边以及在瓶颈上相对于外盖对锁裙边下方的瓶颈对锁凸边共同包覆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圆环为两个半圆环,该两个半圆环的环端部咬合连接,每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分别置有外伸倒扣和内置倒扣,或者一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置有外伸倒扣,另一个半圆环的两环端内侧置有内置倒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成金属圆环的两个半圆环上的外伸倒扣和内置倒扣能够互为反向咬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盖由上盖和下盖两部分组成,该上盖与下盖之间固定连接,并可通过外力作用而相互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下盖上部边缘置有防伪须,上盖下部置有与下盖防伪须相对应的防伪须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内壁设有与瓶颈上向外凸出的瓶颈锁口箍相对应的以限定下盖向上位移的盖扣,该盖扣与锁口箍相互扣合,所述的下盖还置有与瓶颈外侧竖条状瓶颈防转筋相对应的以限定下盖旋转的防转筋,该瓶盖防转筋与瓶颈防转筋相互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盖内壁设有与瓶颈上向外凸出的锁口箍相对应的以限定下盖向上位移的盖扣,该盖扣与锁口箍相互扣合,所述的上盖内壁置有与瓶颈外侧一段瓶颈螺纹相对应的瓶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其特征在于:一内衬套设在瓶颈上,该内衬内壁置有与瓶颈上向外凸出的瓶颈锁口箍相配合的以限定内衬向上位移的内衬倒扣,以及与瓶颈外侧竖条状的瓶颈防转筋相配合以限定内衬旋转的内衬防转筋,该内衬的上部还置有外螺纹,一转轮通过其转轮内螺纹与内衬外螺纹配合连接,该转轮外侧置有竖齿,该竖齿与竖齿之间构成转轮槽,外盖套设在转轮以及内衬外,该外盖内壁置有瓶盖凸筋,该瓶盖凸筋插入在转轮外侧的转轮槽中,外盖的内壁下部置有能够扣住内衬底部的盖扣,外盖的顶部置有便于转轮顶出而断裂的易断点。
CN 201210099285 2012-04-08 2012-04-08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Pending CN103359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99285 CN103359377A (zh) 2012-04-08 2012-04-08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99285 CN103359377A (zh) 2012-04-08 2012-04-08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377A true CN103359377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6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99285 Pending CN103359377A (zh) 2012-04-08 2012-04-08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93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9075B2 (en) 2015-07-03 2020-06-02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Cover cap with fitted gasket designed for sealing a metallic bott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9075B2 (en) 2015-07-03 2020-06-02 Crown Packaging Technology, Inc. Cover cap with fitted gasket designed for sealing a metallic bott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7394B2 (ja) 改良された不正開封防止クロージャーおよび包装物
EP0254729B1 (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0507960B1 (en) Child resistant closure system
JP2018177302A (ja)
AU2017278159B2 (en) Tamper evident cap assembly
US4986430A (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with tear out tab integrally molded without slides
US4645087A (en) Tamper indicating device
US6325227B1 (en) Tamper-indicating closure with horizontal undercuts
CN109890708B (zh) 用于容器颈部的双层显窃启盖,包含容器和所述盖的系统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盖的方法
US4730745A (en) Tamper indicating plug style closure
CN109843735B (zh) 用于容器颈部的双层显窃启盖,包含容器和所述盖的系统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盖的方法
US9708105B2 (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CN103359377A (zh)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CN202784219U (zh) 防止瓶和盖被再次利用的瓶盖
US10703545B1 (en) Child resistant closure system
NL2004592C2 (en) A closure assembly.
CN205525682U (zh) 一种瓶盖的上盖开启毁坏结构
JP2018058651A (ja) パッケージ用クロージャ
WO1992007770A1 (en) Non re-usable container
CN202449366U (zh) 防盗包装容器
CN102837884A (zh) 内部毁瓶密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防伪容器
JP3238180U (ja) 包装用容器の開栓補助キャップ
CN101264808A (zh) 五件套顶出式防伪瓶盖
FI83616B (fi) Pilferproof-foerslutning av plast foer behaollare.
JP4296004B2 (ja) いたずら防止性を持った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