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4487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4487A
CN103354487A CN2013102499912A CN201310249991A CN103354487A CN 103354487 A CN103354487 A CN 103354487A CN 2013102499912 A CN2013102499912 A CN 2013102499912A CN 201310249991 A CN201310249991 A CN 201310249991A CN 103354487 A CN103354487 A CN 103354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cqi
information
signaling
na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99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4487B (zh
Inventor
J·蒙托霍
D·P·马拉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5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4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4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和传输控制信息的系统和方法。如文中所述,在公共子帧中调度的确认(ACK)信令和信道质量信息(CQI)信令的传输可以适应于链路预算有限的网络实现,其中ACK信令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以确保ACK信令的所需误差率水平。为此,所述不同方面有助于基于ACK信令的重复因子来修改应用于与数据一起传输的ACK信令的编码率。此外和/或可替换地,所述不同方面有助于在将要基本同时传输CQI和ACK信令的子帧上,丢弃CQI信令并且只传输ACK信令,并且ACK传输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10月29日,题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申请号为200880114166.9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10月30日递交的名称为“ARRANGMENT AND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983,635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构造和传输控制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例如,可以经由这种无线通信系统提供语音、视频、分组数据、广播和消息服务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分享可用的系统资源来支持多个终端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类多址系统的例子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
一般来说,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对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个终端能够通过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来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终端的通信链路,而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可以通过单输入单输出(SISO)、多输入单输出(MISO)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建立。
在某些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利用单载波传输方案,其中在频率中的连续资源集上执行传输。在这种传输方案中,诸如确认(ACK)信息、信道质量信息(CQI)等的控制信息可以在用于数据传输的资源和/或为控制信令保留的一个或多个资源集中传输。这样的控制信息可以在保留的控制资源的子集上联合编码,以确保单载波传输。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链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ACK信息可以被配置为在时间中的多个子帧上重复。因此,在这些或其它情况下,需要用于构造和传输控制信息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下面介绍了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不同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本概述不是对所有预期方面的全面概括,其既不旨在标识这些方面的关键或重要要素,也不旨在界定这些方面的范围。其目的仅是以简化形式给出所公开的方面的一些概念,来作为后面给出的更具体描述的前序。
根据一个方面,本文描述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识别将要在公共子帧中传输的确认(ACK)信息和信道质量信息(CQI);确定所述ACK信息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以及在确定所述ACK信息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时,传输所述ACK信息而不传输所述CQI。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存储与将要基本同时传输的确认(ACK)/否定确认(NAK)和信道质量信息(CQI)信令有关的数据。该无线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ACK/NAK信令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以及在确定所述ACK/NAK信令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时,在给定子帧中丢弃所述CQI信令并只传输所述ACK/NAK信令。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构造确认(ACK)/否定确认(NAK)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识别将要在公共子帧上与信道质量信息(CQI)一起传输的ACK/NAK信息的模块;以及用于在确定所述ACK/NAK信息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时,从用于传输ACK/NAK信息和CQI的所述公共子帧中丢弃所述CQI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识别将要与信道质量信息(CQI)信令基本同时传输的确认(ACK)信令的代码;用于确定是否将要在连续重复传输中传送所述ACK信令的代码;以及用于在确定将要在连续重复传输中传送所述ACK信令时执行如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代码:减小用于所述ACK信令的编码率,或者传输所述ACK信令而不传输所述CQI信令。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执行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集成电路。所述指令包括:在确定确认(ACK)/否定确认(NAK)传输没有被配置为重复传输时,在公共子帧中执行所述ACK/NAK传输和信道质量信息(CQI)传输;以及在确定ACK/NAK传输被配置为重复传输时,在将要基本同时执行所述ACK/NAK传输和CQI传输的子帧中执行所述ACK/NAK传输而不执行CQI传输。
为了实现前述及相关目的,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下文中充分描述的并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具体阐述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仅指出了可以运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小部分。此外,所公开的方面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所述不同方面的无线多址通信系统。
图2是根据所述不同方面生成和传送控制信息的系统的方框图。
图3示出了一种示例性信道结构,其可以根据所述不同方面用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
图4-6示出了根据不同方面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的各个示例性控制信道配置。
图7示出了根据不同方面可用于控制信息和数据传输的示例性结构。
图8示出了根据不同方面可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示例性结构。
图9是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构造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A-10B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和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一个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框图,在该系统中可以运用所述不同方面。
图12是示出了可以用来实现所述不同方面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方框图。
图13是有助于构造将要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传送的确认信息的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这些方面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它实例中,以方框图形式示出了公知结构和设备以便有助于描述一个或多个方面。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旨在表示计算机相关实体,其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集成电路、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内,并且部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以从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其中这些介质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方式来进行通信,比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该部件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个部件进行交互和/或通过信号在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上与其它系统进行交互)进行通信。
此外,这里描述了与无线终端和/或基站相关的不同方面。无线终端是指给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接的设备。无线终端可以连接到计算机设备,如膝上型计算机或台式计算机,或者无线终端可以是独立设备,如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手机、远程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用户装置。无线终端可以是用户站、无线设备、蜂窝式电话、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基站(例如,接入点)是指在接入网络中使用空中接口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来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以作为在无线终端和接入网络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通过将接收到的空中接口帧转换为IP分组,所述接入网络可以包括互联网协议(IP)网络。基站还协调对空中接口属性的管理。
此外,本文描述的各个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上述的任意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可以将所述功能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来存储或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包括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设备、磁盘存储设备或其它磁性存储设备,或者是可以用于携带或存储形式为指令或数据结构的所需程序代码并且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来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软件,则上述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均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这里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盘(DVD)、软盘、蓝光盘(BD),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内容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域复用(SC-FDMA)系统以及其它这类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互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体。另外,CDMA2000涵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即将发布的使用E-UTRA的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采用SC-FDMA。在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和GSM。此外,在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
将以系统的形式来呈现各个方面,这些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设备、部件、模块等。应当理解并认识到,各种系统可以包括额外的设备、部件、模块等,和/或可以不包括结合附图讨论的所有这些设备、部件、模块等。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现在参考附图,图1是根据不同方面的无线多址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在一个实例中,接入点100(AP)包括多个天线组。如图1所示,一个天线组包括104和106,另一组包括108和110,另外一组包括112和114。尽管只为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但是应当认识到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在另一个例子中,接入终端116(AT)可以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20把信息发送到接入终端116,并通过反向链路118接收来自接入终端116的信息。此外和/或可替换地,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通过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122发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的频率用于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的不同的频率。
每组天线和/或指定每组天线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为接入点的扇区。根据一方面,天线组可以用于与接入点100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20和126上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发送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用于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此外,相比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的接入点而言,利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分布在其覆盖区域中的接入终端进行发送的接入点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造成较小的干扰。
接入点(例如,接入点100)可以是用来和终端通信的固定站,也可以被称为基站、节点B、接入网络、和/或其它合适的术语。此外,接入终端(例如,接入终端116或122)也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设备、终端、无线终端和/或其他合适的术语。
图2是根据本文描述的不同方面用于生成和传送控制信息的系统200的方框图。在一个例子中,系统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210和一个或多个终端220。尽管图2只示出了一个基站210和一个终端220,应该认识到,系统20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数目的基站210和/或终端220。
根据一个方面,基站210和终端220可以通过分别关联于基站210和终端220的一个或多个天线213和223来在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上通信。在一个实例中,DL传输可以经由发射机212在基站210处发起。更具体地,在基站210处的发射机212可以生成或者以其它方式获取数据,控制信号传输,和/或去往终端220的其它信息。接下来,可以在下行链路上经由发射机212和天线213发送这个信息,其中,这个信息可以由在终端220处的接收机222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223来接收。一旦终端220在下行链路上接收到信息,在终端220处的控制生成器226可以分析收到的信息、与基站210和终端220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的信息、和/或其它合适的信息,以生成关于收到的信息的回馈。例如,这个回馈可以包括:正确地收到信息的确认(ACK)和/或不正确地收到信息的否定确认(NAK);信道质量信息(CQI),如信道质量指示、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秩信息(RI)等等;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信息。接下来可以经由发射机224和天线223在上行链路上将这个信息传送回到基站210。一旦传送了,则可以在基站210处经由天线213和接收机214接收该控制信息。
虽然在图2中没有示出,但是应该认识到,基站210还可以包括控制生成器226和/或其它模块,其中这些模块适于根据来自终端220的UL传输来生成控制信息,以及有助于在下行链路上将生成的控制信息传输到终端220。根据一个方面,基站210可以包括处理器216和/或存储器218,其可以由基站210用来实现所述不同方面。类似地,终端220也可以包括处理器227和/或存储器228。
根据一个方面,可以使用如图3的示意图300示出的信道结构来执行在上行链路上的控制信息传输。在一个实例中,示意图300示出了在例如使用E-UTRA和/或其它适合的无线通信技术的系统中可以采用的UL控制信令结构。根据一个方面,在时间上,UL控制信令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子帧310上执行,每个子帧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时隙312和314。在一个实例中,子帧310跨越的时间段可以被称为传输时间间隔(TTI),并且其长度可以是1ms或任何其它适合的长度。
示意图300还示出,UL控制信令可以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320和/或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执行。如示意图300所示,PUCCH320可以包括位于系统带宽边缘的专用物理层(PHY)资源,其在各个时隙312和/或314的边界处跳跃。在一个实例中,PUSCH 330可以包括未保留用于PUCCH 320的一些或所有系统资源。
根据一个方面,UL控制信息(例如,可以由控制生成器226生成的控制信令)可以包括ACK/NAK传输、CQI传输、和/或其它适合的传输。CQI传输可以包括,例如,信道质量指示、PMI、RI、和/或任何其它适合的信息。
根据另一方面,控制和/或数据可以复用在子帧310内,使得该控制跨越与子帧310关联的整个TTI。此外,终端220在上行链路上进行的传输可以被限定于单载波波形。因此,UL控制信息可以由终端220以不同的形式配置和发送,这取决于将要发送的控制信息的类型、数据是否也被调度在给定子帧310上传输、和/或如下所述的其它适合因素。
根据另一方面,当没有要在给定的子帧310上传输的数据时,可以在PUCCH320的保留资源中执行周期性CQI报告。在一个实例中,可以针对没有数据传输的子帧分配用于ACK/NAK传输的资源,如下面将描述的。对于根据DL非持续分配来进行的传输,用于ACK/NAK传输的资源可以与第一控制信道单元(CCE)相关联,其中该第一控制信道单元用于对该传输的DL分配。或者,对于资源的持续分配,用于ACK/NAK传输的资源可以与持续分配相关联,因而该资源被持续分配。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通过使用DL虚拟资源块(RB)ID和相应的ACK/NAK的频率/代码位置之间的隐式映射,来针对没有数据传输的子帧分配用于ACK/NAK传输的资源。例如,当要传输的ACK的总数小于或等于分配给给定设备的虚拟资源块的数目时,可以使用这样的隐式映射。或者,在将数据与控制信息同时在给定子帧310中传输的情况中,使用PUSCH 330中用于数据的资源,来将控制信息与数据复用和/或嵌入在数据中。
在一个实例中,可以对终端220在上行链路上传输的控制和/或数据进行复用,使得其跨越与子帧310对应的整个TTI。而且,当没有与控制信息同时传输数据时,可以利用例如跳频局部频分复用(LFDM)来生成用于控制信息的波形,使得该控制波形跨越连续的子载波并跳频,以使在TTI中的频率分集最大化。此外和/或可替换地,针对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同时传输,可以基于与数据相同的LFDM结构来生成控制波形。在一个实例中,可以用混合FDM-CDM调制方案来构造控制信息,其中,可以每跳跃采用小频域CDM跨度(例如,60KHz)以保持正交性。
根据一个方面,为了保持上行链路的单载波特性,在将要同时传输CQI和ACK/NAK的子帧310中,只可以使用这两者之一的资源。例如,可以使用在PUCCH 320中保留的CQI资源,并且CQI和ACK/NAK可以在子帧310中联合编码,其中,将同时传输不带数据的ACK/NAK和CQI。
根据另一个方面,终端220所使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用来支持在多个子帧310上的重复。例如,这可以用来应对如下情况,其中由于不同方面的原因,系统链路预算是有限的。因此,在链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终端220可以使用这里根据不同方面描述的过程,来配置和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根据一个方面,如图3所示的PUCCH 320和/或另一个适当的控制信道可以支持多个格式。作为非限制性实例,表1示出了可以支持的控制信道格式:
Figure BDA00003384907600091
Figure BDA00003384907600101
表1:支持的信道格式实例
图4中的示意图402和404示出了实现表1提供的控制信道格式0和1的实例。然而应该认识到,示意图402和404是以示例方式而非限制方式提供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信息类型和/或配置来实现所述的控制信道格式。
根据一个方面,控制信道格式0和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经过调制的Zadoff-Chu(ZC)序列,其中可以对该序列应用额外的时域正交覆盖,以针对普通循环前缀(CP)和扩展CP的情况产生每子帧8个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或8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的传输。因此,控制信道格式0可以使用BPSK调制针对ACK/NAK和/或其它适当信息提供编码率(8,1),并且控制信道格式1可以使用QPSK调制针对ACK/NAK和/或其它适当信息提供编码率(16,2)。在一个实例中,控制信道格式0可以用于与单个流对应的ACK信息,而控制信道格式1可以用于与两个流(例如,与使用两个MIMO码字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相关联)对应的ACK信息。
图4的示意图402示出了针对普通CP情况实现控制信道格式0和1的实例。如示意图402所示,子帧中的保留控制资源可以在时间上被划分为十四个调制符号,其可以被分配在ACK/NAK传输和解调参考信号(DM-RS)之间。示意图402还示出,可以配置ACK/NAK传输,以使用每个时隙中前面和最后的两个调制符号,余下的调制符号用于DM-RS。
类似地,示意图404示出了针对扩展CP情况实现控制信道格式0和1的实例,其中,控制信道资源在时间上被划分为十二个调制符号。在一个实例中,示意图402所示的普通CP情况和示意图404所示的扩展CP情况之间的CP长度差异导致了在各自情况下分配的调制符号的差异。如示意图404所示,在扩展CP情况下,以与示意图402所示的普通CP情况类似的方式,可以配置ACK/NAK传输来使用每个时隙中前面的和最后的两个调制符号,余下的调制符号用于DM-RS。
根据一个方面,如图5的示意图502和504所示,控制信道格式0和1可以在多个子帧上重复。更具体地,示意图502示出了针对普通CP情况实现控制信道格式0和1的实例,示意图504示出了针对扩展CP情况实现控制信道格式0和1的实例。在示意图502和504所示的实现实例中,可以注意到,对于包括两个子帧的每个组,在两个子帧上的重复可以产生16个BPSK符号(对于控制信道格式0)和/或16个QPSK符号(对于控制信道格式1)。因此,在BPSK调制情况下,控制信道格式0在两个子帧上的重复得到整体编码率(16,1),而在QPSK调制情况下,控制信道格式1在两个子帧上的重复得到整体编码率(32,2)。
现在参考图6,提供了示意图602和604,其分别示出了针对普通CP情况和扩展CP情况实现表1中提供的控制信道格式2的实例。应该认识到,以示例方式而非限制方式提供的,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信息类型和/或配置来实现所述的控制信道格式。
根据一个方面,控制信道格式0和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经过调制的ZC序列,其中可以对该序列应用额外的时域正交覆盖,以针对普通CP和扩展CP情况产生每子帧10个QPSK符号的传输或者等同于20个已编码符号。因此,控制信道格式2可以针对CQI和/或其它适当的信息提供编码率(20,X),其中X是每子帧要传送的CQI信息的比特数目(例如,4、5、9等)。
图6的示意图602示出了针对普通CP情况实现控制信道格式2的实例。如示意图602所示,子帧中的保留控制资源可以在时间上被划分为十四个调制符号,其可以分配在CQI和DM-RS之间,使得DM-RS使用每个时隙的第二和第五个调制符号,并且CQI使用余下的调制符号。类似地,示意图604示出了针对扩展CP情况实现控制信道格式2的实例,其中,控制信道资源在时间上被划分为十二个调制符号。如示意图604所示,在扩展CP情况中,可以把CQI传输配置为使用每个时隙中除第四个调制符号以外的全部调制符号,第四个调制符号可以被保留用于DM-RS。
重新参考图2,终端220处的控制生成器226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图4-6所示的控制信道格式,以配置用于传输到基站210的控制信息。根据一个方面,如从上述ACK/NAK和CQI信息传输操作的编码率中可以注意到的,可以注意到如果单个子帧不足以保证期望的误差率水平,CQI和ACK/NAK信息的联合编码可能是不合需求的,因为其同样可能无法匹配重复的ACK传输可达到的可靠性。因此,控制生成器226可以根据所述不同方面运行,以保证达到ACK/NAK和/或其它信息的期望误差率水平,即使终端220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ACK传输。
根据一个方面,系统200中的终端220可以基于是否与控制传输一起在子帧中传输数据和/或其它适合的因素,来以不同的方式构建UL控制传输。在一个实例中,在与控制信息一起传输数据的子帧中,终端220可以把UL控制信息作为数据传输的一部分来传输。
图7的示意图700示出了这个控制配置的一个示例性实现。如示意图700所示,可以把控制信息嵌入在子帧中的PUSCH资源上的数据传输中,以便于在子帧上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共同传输。然而应该认识到,示意图700是非限制性的实例,并且可以使用在子帧内的任何适当的子帧结构和/或资源以传输数据和/或控制信息。
根据一个方面,可以根据控制信息的重复因子来确定终端220应用于CQI、ACK/NAK和/或嵌入在数据传输中的其它信息的编码率。这样,例如,在ACK/NAK重复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编码率应用于控制信息,而在ACK/NAK不重复的情况下可以应用第二编码率。此外和/或可替换地,终端220可以基于其它因素,如数据传输的调制/编码方案(MCS),来把编码率应用于控制信息。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例中,在传输控制信息而没有数据的子帧中,终端220可以基于其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控制信息,来以下述不同的方式配置UL控制信息。根据一个方面,如果终端220被配置为对ACK和CQI进行额定(例如,非重复)传输,则终端220可以同时传输ACK和CQI,如图8中的示意图802和/或804所示。
如图8中的示意图802所示,终端220可以通过使用为CQI信息保留的控制信道资源(例如,如图6所示),来对CQI和ACK信息采用联合编码。此外和/或可替换地,终端220可以利用为CQI保留的控制信道资源来传输CQI,并且通过调制在如示意图804所示的子帧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UL解调参考信号(DM-RS)来传送ACK/NAK。在这样的实例中,可以通过使用任何适合的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n-QAM(正交幅度调制)等,来调制参考信号以传送ACK/NAK信息。
根据一个方面,如图8所提供的,在扩展CP情况中,可以使用如示意图802所示的控制传输结构,而在普通CP情况中,可以使用如示意图804所示的控制传输结构。然而,应该认识到,示意图802-804所示的控制信道配置可以用于任何适合的CP类型和/或子帧结构。
根据另一个方面,如果终端220被配置为重复ACK传输,则终端220可以通过丢弃在子帧上的CQI传输,来在同时传输ACK和CQI的子帧中维持期望的ACK传输误差率。因此,在一个实例中,可以通过使用为ACK传输保留的控制信道资源,来在子帧上传输ACK信息,如图4的示意图402和/或404所示。在一个实例中,在重复ACK的情况下,UL ACK传输可以关联于用于相应的DL分配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CCE)。
根据一个方面,终端220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上述技术,而不增加基站210处的接收机214的所需复杂度,因为在重复终端220的ACK传输并且ACK传输与CQI传输重叠的情况下,基站210可以知道终端220的操作。根据另一个方面,可以认识到,在重复ACK传输的情况下,终端220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上述技术,而与是否重复CQI无关。
参考图9、10A和10B,示出了可以根据所述不同方面执行的方法。尽管为便于说明将这些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当理解并认识到,这些方法不受限于动作的顺序,例如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一些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发生和/或与这里示出并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并认识到,一种方法可以替代地表示为例如在状态图中的一系列相关的状态或事件。此外,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不需要所有示出的动作以实现一种方法。
参考图9,示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系统200)中构建控制信息的方法900。应当认识到,方法900可以例如由移动终端(例如,终端220)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的网络实体执行。方法900开始于方框902,其中,识别要在公共子帧中传输的ACK和/或CQI信息。接着,在方框904中,确定是否在多个子帧上重复ACK信息。
方法900然后可以结束于方框906,其中基于是否被配置为重复ACK信息,将编码率应用于在方框902中识别的ACK信息。如方框906所提供的,如果ACK传输没有被配置为重复,则将第一编码率应用于该ACK传输。否则,如果重复ACK传输,则将比第一编码率低的第二编码率应用于该ACK传输。根据一个方面,在系统链路预算有限的情况和/或关注ACK信息可靠性的另一种类似情况中,ACK信息可以被配置为进行重复。因此,为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可达到的ACK信息的可靠性,在同时传输ACK和CQI的子帧上,针对ACK信息应用较低的编码率。要完成上述目的,可以例如利用更多的调制符号来传送ACK信息、丢弃子帧中的CQI以及只传输ACK/NAK来替代同时传输ACK/NAK和CQI,和/或通过其它适合的方法。
现在参考图10A-B,其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和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1000。方法1000可以例如由UE和/或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任何其它适合实体。如图10A所示,方法1000开始于方框1002,其中识别要在指定的公共子帧上传输的ACK和/或CQI信息。接下来,在方框1004中,确定是否与数据一起传输在方框1002中识别的ACK和/或CQI信息。
当在方框1004处做出肯定确定时,方法1000继续到方框1006,其中,利用基于ACK信息的重复因子的编码率来对ACK和/或CQI信息进行编码。这样,例如,第一编码率可以用于非重复ACK传输,而较低的第二编码率可以用于重复的ACK传输。在另一个实例中,在方框1006中应用的编码率还可以基于数据传输的MCS。然后,方法1000可以结束于方框1008,其中,将ACK和/或CQI信息作为在方框1004中确定的数据传输的一部分来传输(例如,如示意图700所示)。
或者,如果在方框1004中确定ACK和/或CQI信息不与数据一起传输,则方法1000可以根据参考标记A进行到如图10B所示的方框1010。在方框1010中,确定ACK信息是否被配置为重复。如果ACK信息被配置为重复,则方法1000可以继续到方框1012,其中,丢弃在方框1002中识别的将要与ACK信息一起在公共子帧中传输的任何CQI信息。然后,方法1000可以结束于方框1014,其中,使用为ACK信息保留的控制资源来传输该ACK信息(例如,如示意图402和/或404所示)。
相反,如果在方框1010中确定ACK信息没有被配置为进行重复,则方法1000可以根据各个方面执行到方框1016和/或方框1020。根据这样的一个方面,方法1000从方框1010进行到方框1016,其中,将在方框1016中识别的ACK和CQI信息在保留给CQI信息的控制资源上联合编码。例如,当在公共子帧上发生CQI和ACK传输并利用扩展CP时,方法1000可以从方框1010进行到方框1016。然后在方框1018中,传输经过联合编码的ACK和CQI信息(例如,如示意图802所示)。根据另一个方面,方法1000从方框1010进行到方框1020,其中,在为CQI信息保留的控制资源上传输CQI信息。然后,方法1000可以进行到方框1022,其中,基于ACK信息来调制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例如,如示意图804所示)。例如,当在公共子帧上发生CQI和ACK传输并利用普通CP时,方法1000可以进行到方框1020和1022。
现在参照图11,提供了一个示出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100的方框图,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运用本文描述的不同方面。在一个例子中,系统1100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其包括发射机系统1110和接收机系统1150。然而应当认识到,发射机系统1110和/或接收机系统1150也可以适用于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例如,在该多输入单输出系统中多个发送天线(例如,在基站上)可以向单天线设备(例如,移动站)发送一个或多个符号流。此外,应当认识到,本文描述的发射机系统1110和/或接收机系统1150的方面可以结合单输出到单输入天线系统来利用。
根据一方面,在发射机系统1110处,从数据源1112向发送(TX)数据处理器1114提供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在一个例子中,然后可以经由各自的发送天线1124来发送每个数据流。此外,TX数据处理器1114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对各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便提供已编码数据。在一个例子中,然后可以使用OFDM技术来将每个数据流的已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例如,导频数据可以是以已知方式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此外,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可以使用导频数据来估计信道响应。回到发射机系统1110,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来对各个数据流的经过复用的导频和已编码数据进行调制(即,符号映射),以便提供调制符号。在一个例子中,可以通过由处理器1130执行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
接下来,可以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处理器1120,其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然后,TX MIMO处理器1120可以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收发机1122a到1122t。在一个例子中,每个收发机1122可以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然后,每个收发机1122可以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模拟信号,以提供适用于通过MIMO信道传输的已调制信号。相应地,然后可以分别从NT个天线1124a到1124t发送来自NT个收发机1122a到1122t的NT个已调制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所发送的已调制信号可以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由NR个天线1152a到1152r接收。然后,可以将来自每个天线1152的接收信号提供到各自的收发机1154。在一个例子中,每个收发机1154可以对各自的接收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经过调节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并且然后对采样进行处理,以提供相应的“接收”符号流。然后,RX MIMO/数据处理器1160可以基于特定接收机处理技术来接收并处理来自NR个收发机1154的NR个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符号流。在一个例子中,每个检测符号流可以包括这样的符号,这些符号是针对相应的数据流发送的调制符号的估计。然后,RX处理器1160可以至少部分地通过对每个检测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来处理每个符号流,以恢复相应的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因此,由RX处理器1160进行的处理可以与由发射机系统1110处的TX MIMO处理器1120和TX数据处理器1114进行的处理互逆。RX处理器1160还可以将经过处理的符号流提供到数据宿1164。
根据一方面,可以使用由RX处理器1160生成的信道响应估计来在接收机处执行空间/时间处理、调整功率电平、改变调制速率或方案、和/或其它适当操作。此外,RX处理器1160还可以估计信道特性,例如检测符号流的信号与噪声和干扰比(SNR)。然后,RX处理器1160可以向处理器1170提供估计出的信道特性。在一个例子中,RX处理器1160和/或处理器1170还可以导出对系统的“工作中”SNR的估计。然后,处理器1170可以提供信道状态信息(CSI),其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数据流有关的信息。例如,该信息可以包括工作中SNR。然后,CSI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1118处理,由调制器1180调制,由收发机1154a到1154r调节,并被发送回到发射机系统1110。此外,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的数据源1116可以提供将由TX数据处理器1118处理的额外数据。
回到发射机系统1110,来自接收机系统1150的已调制符号信号然后可以由天线1124接收,由收发机1122调节,由解调器1140解调,并且由RX数据处理器1142处理,以恢复由接收机系统1150报告的CSI。在一个例子中,所报告的CSI然后可以被提供到处理器1130,并且用于确定数据速率以及确定用于一个或多个数据流的编码和调制方案。然后,可以将所确定的编码和调制方案提供到收发机1122,以用于量化和/或在向接收机系统1150的后续传输中使用。此外和/或可替换地,处理器1130可以使用所报告的CSI来生成对TX数据处理器1114和TX MIMO处理器1120的各种控制。在另一例子中,可以将由RX数据处理器1142处理的CSI和/或其它信息提供到数据宿1144。
在一个例子中,在发射机系统1110处的处理器1130和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的处理器1170指导在其各自的系统处的操作。此外,在发射机系统1110处的存储器1132和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的存储器1172可以分别用于存储由处理器1130和1170使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此外,在接收机系统1150处,可以使用各种处理技术来处理NR个接收信号,以检测NT个发送符号流。这些接收机处理技术可以包括空间和空时接收机处理技术和/或“连续迫零/均衡和干扰消除”接收机处理技术,其中空间和空时接收机处理技术也可以称为均衡技术,“连续迫零/均衡和干扰消除”接收机处理技术也可以称为“连续干扰消除”或“连续消除”接收机处理器技术。
图12是根据所述不同方面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系统1200的方框图。在一个实例中,系统1200包括移动终端1202。如图所示,移动终端1202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1208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基站1204的信号并向该一个或多个基站1204进行发送。此外,移动终端1202可以包括从天线1208接收信息的接收机1210。在一个实例中,接收机1210可以操作性地关联于解调器(Demod)1212,该解调器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调。然后,经过解调的符号可以由处理器1214分析。处理器1214可以耦合到存储器1216,其可以存储与移动终端1202相关的数据和/或程序代码。此外,移动终端1202可以利用处理器1214来执行方法1000、1100和/或其它类似且适合的方法。移动终端1202也可以包括调制器1218,其可以复用信号以供由发射机1220通过天线1208传输。
图13示出了有助于构造将要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传送的确认信息的装置1300。应该认识到,装置13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块。装置1300可以实现在UE(例如,终端220)和/或任何其它适合的网络实体中,并且可以包括用于识别将要在公共子帧上与CQI信息一起发送的ACK/NAK信息的模块1302。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模块1304,其用于构造在数据资源上或在控制资源上对所识别的ACK/NAK信息的传输,使得维持ACK/NAK信息的期望误差率水平,其中,所述数据资源用于传输控制和数据,所述控制资源用于传输控制而不传输数据。
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方面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意组合中。当这些系统和/或方法实现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程序段中时,这些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程序段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部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中。代码段可以表示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编程语句的任意组合。通过传送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变量、参数或存储器内容,可以将代码段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使用包括内存共享、消息传送、令牌传送、网络传输等的任何适当方式来传送、转发或发送信息、变量、参数、数据等。
对于软件实现,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利用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函数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其中在实现在处理器外部的情况中,该存储器单元可以经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式通信性耦合到处理器。
上面描述的内容包括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例子。当然,不可能为了描述前述方面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每种能够想到的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各个方面的很多其它组合和置换是可能的。此外,所描述的方面旨在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修改和变体。此外,对于在具体说明或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词语“包含”,该词语意在表示包含性的,其与词语“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过渡词时的含义相同。此外,在具体描述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or”的意思是“非排它性或”。

Claims (26)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包括:
识别将要在公共子帧中传输的确认(ACK)信息和信道质量信息(CQI);
确定所述ACK信息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
响应于确定所述ACK信息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而丢弃所述子帧上的所述CQ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将要与所述ACK信息和所述CQI一起传输的数据;
将所述ACK信息或所述CQI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识别的数据进行复用,以产生复用信号;以及
传输所述复用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用包括:将所述ACK信息或所述CQI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识别的数据复用在保留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用包括:
基于所述ACK信息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的确定,来选择编码率;以及
使用所选择的编码率来对所述ACK信息进行编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识别将要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传输的ACK信息或CQI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在为控制信令保留的资源上传输所述ACK信息或所述CQI中的一个或多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ACK信息没有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而将所识别的ACK信息和所识别的CQI联合编码在为所识别的CQI保留的资源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包括:响应于确定所述ACK信息没有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而基于所识别的ACK信息来调制一个或多个解调参考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丢弃所述子帧上的所述CQI包括:将所述ACK信息关联于相关下行链路分配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或正交相移键控(QPSK)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调制所述ACK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制包括:根据ACK信息被提供到的流的数目,来选择应用于所述ACK信息的调制方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ACK信息、CQI或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作为单载波波形来传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Q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预编码矩阵指示或秩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13.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存储与将要基本同时传输的确认(ACK)/否定确认(NAK)和信道质量信息(CQI)信令有关的数据;以及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ACK/NAK信令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以及响应于确定所述ACK/NAK信令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而在给定子帧中丢弃所述CQI信令并只传输所述ACK/NAK信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存储将要与所述ACK/NAK和CQI信令一起传输的数据,并且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ACK/NAK信令或所述CQI信令中的至少一个嵌入到将要与其一起传输的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被保留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上传送信号,所述信号是通过将所述ACK/NAK信令或所述CQI信令中的至少一个嵌入到将要与其一起传输的数据来产生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ACK/NAK信令是否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的所述确定,来选择用于所述ACK/NAK信令的编码率,以及使用所选择的编码率来将所述ACK/NAK信令嵌入到将要与其一起传输的所述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被保留用于传输控制信令的资源上,传送所述ACK/NAK信令或所述CQI信令中的一个或多个。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ACK/NAK信令没有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而在被保留用于传输CQI的资源上对所述ACK/NAK和CQI信令应用联合编码方案。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ACK/NAK信令没有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传输,而基于所述ACK/NAK信令来调制所述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ACK/NAK信令关联于与相关下行链路分配对应的第一控制信道单元。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或正交相移键控(QPSK)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调制所述ACK/NAK信令。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用于将ACK/NAK信令提供到的流的数目,来选择在调制所述ACK/NAK信令时应用的调制方案。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由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CQI信令有关的所述数据包括信道质量数据、预编码矩阵数据或秩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
24.一种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构造确认(ACK)/否定确认(NAK)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用于识别将要在公共子帧上与信道质量信息(CQI)一起传输的ACK/NAK信息的模块;以及
用于响应于确定所述ACK/NAK信息被配置为在多个子帧上重复,而从用于传输ACK/NAK信息和CQI的所述公共子帧中丢弃所述CQI的模块。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识别将要与信道质量信息(CQI)信令基本同时传输的确认(ACK)信令的代码;
用于确定是否将要在连续重复传输中传送所述ACK信令的代码;以及
用于响应于确定将要在连续重复传输中传送所述ACK信令而执行如下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代码:减小用于所述ACK信令的编码率,或者传输所述ACK信令而不传输所述CQI信令。
26.一种执行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集成电路,所述指令包括:
响应于确定确认(ACK)/否定确认(NAK)传输没有被配置为重复传输,而在公共子帧中执行所述ACK/NAK传输和信道质量信息(CQI)传输;以及
响应于确定ACK/NAK传输被配置为重复传输,而在将要基本同时执行所述ACK/NAK传输和CQI传输的子帧中执行所述ACK/NAK传输而不执行所述CQI传输。
CN201310249991.2A 2007-10-30 2008-10-2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Active CN103354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8363507P 2007-10-30 2007-10-30
US60/983,635 2007-10-30
US12/258,782 US8254244B2 (en) 2007-10-30 2008-10-27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2/258,782 2008-10-27
CN2008801141669A CN101843024B (zh) 2007-10-30 2008-10-2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1669A Division CN101843024B (zh) 2007-10-30 2008-10-2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4487A true CN103354487A (zh) 2013-10-16
CN103354487B CN103354487B (zh) 2016-09-21

Family

ID=4058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1669A Active CN101843024B (zh) 2007-10-30 2008-10-2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CN201310249991.2A Active CN103354487B (zh) 2007-10-30 2008-10-2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41669A Active CN101843024B (zh) 2007-10-30 2008-10-29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2) US8254244B2 (zh)
EP (1) EP2208300A2 (zh)
JP (1) JP5199378B2 (zh)
KR (1) KR101115212B1 (zh)
CN (2) CN101843024B (zh)
AU (1) AU2008318862B2 (zh)
BR (1) BRPI0818134A2 (zh)
CA (1) CA2702294C (zh)
HK (1) HK1146989A1 (zh)
IL (1) IL205227A (zh)
MX (1) MX2010004558A (zh)
MY (1) MY152411A (zh)
NZ (1) NZ584436A (zh)
RU (1) RU2451404C2 (zh)
TW (1) TWI415412B (zh)
UA (1) UA98355C2 (zh)
WO (1) WO200905880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1739A (zh) * 2017-09-08 2020-05-26 At&T知识产权一部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为5g或其它下一代网络传输反馈数据的重复因子的配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09003223A (es) * 2006-10-03 2009-05-20 Ntt Docomo Inc Estacion movil, estacion de base inalambrica,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movil y metodo de transmision/recepcion de informacion de notificacion.
AU2008320874B2 (en) 2007-10-30 2013-09-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oviding improved scheduling request signaling with ACK/NACK or CQI
US8254244B2 (en) 2007-10-30 2012-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48620B2 (en) * 2008-02-04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and scheduling request
US8154983B2 (en) * 2008-03-25 2012-04-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placement of rank information in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US8611261B2 (en) * 2008-06-24 2013-12-1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for multiple ACK/NACK assignments
JP2012508482A (ja) 2008-11-04 2012-04-05 ノーテル・ネットワークス・リミテッド 無線装置による受信確認情報の提供
KR101623782B1 (ko) * 2008-12-21 2016-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제어 메시지 전송방법
KR101697596B1 (ko) 2009-01-29 2017-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746537B1 (ko) * 2009-04-21 2017-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RU2504904C2 (ru) 2009-07-21 2014-01-20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состояния ка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US9143281B2 (en) * 2009-10-09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lind decoding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KR101825892B1 (ko) 2009-10-28 2018-03-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84189B1 (ko) 2009-10-28 2017-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005018B2 (ja) * 2009-11-02 2012-08-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96646A2 (en)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241916B1 (ko) 2010-02-07 2013-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92072B1 (ko) * 2010-02-24 2017-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634345B2 (en) 2010-06-18 2014-01-2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KR101863927B1 (ko) * 2010-09-26 2018-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US9179300B2 (en) 2011-03-02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tion-centric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US9118473B2 (en) 2011-03-15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multi-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JP2015502084A (ja) 2011-11-14 2015-01-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マクロセル通信リソースを使用する端末間通信管理
CN103178891B (zh) * 2011-12-23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反馈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248468B (zh) * 2012-02-01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解调导频信号处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US10062025B2 (en) 2012-03-09 2018-08-28 Neology, Inc. Switchable RFID tag
WO2013170175A2 (en) * 2012-05-11 2013-11-14 Kyocera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ing macrocell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WO2013177447A1 (en) 2012-05-23 2013-11-28 Kyocera Corporation Allocating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EP2875619B1 (en) 2012-07-18 2016-09-14 Kyocera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anag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19181A1 (zh) * 2012-08-0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137812B2 (en) * 2012-08-03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multi-flow communication
RU2623448C1 (ru) * 2013-09-26 2017-06-26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по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абонент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WO2015042916A1 (zh) * 2013-09-29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及确定cp类型的方法
WO2015062194A1 (zh) * 2013-10-31 2015-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通知、上报以及数据接收方法、设备
US10231259B2 (en) 2015-03-14 2019-03-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signaling supporting multi-priority scheduling
US10595302B2 (en) * 2015-03-15 2020-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frame structure with embedded control signaling
US10142068B2 (en) 2015-05-22 2018-11-2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s of OFDM signals over wideband carrier
EP3381147A1 (en) 2015-11-27 2018-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employing retransmission schemes
US10097336B2 (en) * 2015-11-30 2018-10-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UL)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FDD) subframe
US10708013B2 (en) * 2016-03-30 2020-07-07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DMRS enhancement in FD-MIMO
WO2017199672A1 (ja) 2016-05-20 2017-11-2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10334594B2 (en) * 2016-11-04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mini-slot control
US11032808B2 (en) * 2017-03-30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for control resource set with single carrier waveform
CN108989007B (zh) * 2017-06-05 2021-01-26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载波上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678343A4 (en) * 2017-08-29 2021-04-14 NTT DoCoMo, Inc. USER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US10771198B2 (en) 2018-05-17 2020-09-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daptive repeti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3055917B (zh) * 2021-05-19 2022-11-01 浙江凡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天线复用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与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0041A (en) * 1995-09-21 1999-09-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high rate codes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a magnetic medium
US5968198A (en) * 1996-08-16 1999-10-19 Ericsson, Inc. Decoder utilizing soft information output to minimize error rates
KR100837351B1 (ko) * 2002-04-06 2008-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링크 파라미터 갱신 방법
KR20050069978A (ko) * 2002-08-13 2005-07-05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통신 시스템, 주 스테이션, 부 스테이션 및 통신 시스템동작 방법
WO2004028050A1 (en) * 2002-09-20 2004-04-0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hsdpa activity information
JP3810360B2 (ja) * 2002-10-31 2006-08-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変調装置及び変復調システム及び変調方法及び変調プログラム及び変調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6996763B2 (en) 2003-01-10 2006-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eration of a forward link acknowledgement channel for the reverse link data
KR20050000709A (ko) 2003-06-24 200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20050081566A (ko) * 2004-02-14 2005-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압축 모드에 따른 복합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KR100754658B1 (ko) 2004-03-12 2007-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재전송 운용 방법
RU2541877C2 (ru) * 2005-10-07 2015-02-2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Текнолоджи Корпорейшн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поддержки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й нисходящей и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й связи
JP4684124B2 (ja) * 2006-02-16 2011-05-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及び同装置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WO2007100547A2 (en) * 2006-02-24 2007-09-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between transmission of short-version and full-version uplink scheduling requests
US7916775B2 (en) 2006-06-16 2011-03-29 Lg Electronics Inc. Encoding uplink acknowledgments to downlink transmissions
US8042018B2 (en) * 2006-08-18 2011-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ACK/NACK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CN101689918B (zh) * 2006-09-26 2014-06-11 诺基亚公司 为上行链路控制信令提供序列调制的装置和方法
WO2008039034A2 (en) * 2006-09-29 200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uplink control channel
KR101494002B1 (ko) 2007-06-11 2015-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및 그에 따른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US7843989B2 (en) * 2007-06-26 2010-11-3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mbedding a first signal in the coding of a second signal
US8254244B2 (en) 2007-10-30 2012-08-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1739A (zh) * 2017-09-08 2020-05-26 At&T知识产权一部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为5g或其它下一代网络传输反馈数据的重复因子的配置
CN111201739B (zh) * 2017-09-08 2022-07-05 At&T知识产权一部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为5g或其它下一代网络传输反馈数据的重复因子的配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05227A (en) 2016-02-29
TW200939681A (en) 2009-09-16
US20090110038A1 (en) 2009-04-30
UA98355C2 (uk) 2012-05-10
HK1146989A1 (en) 2011-07-22
RU2010121828A (ru) 2011-12-10
CN101843024A (zh) 2010-09-22
CA2702294C (en) 2015-12-22
EP2208300A2 (en) 2010-07-21
CA2702294A1 (en) 2009-05-07
WO2009058809A2 (en) 2009-05-07
NZ584436A (en) 2013-10-25
CN101843024B (zh) 2013-07-17
CN103354487B (zh) 2016-09-21
WO2009058809A3 (en) 2009-07-23
AU2008318862B2 (en) 2012-04-05
JP5199378B2 (ja) 2013-05-15
KR20100085154A (ko) 2010-07-28
MX2010004558A (es) 2010-05-19
US8254244B2 (en) 2012-08-28
AU2008318862A1 (en) 2009-05-07
MY152411A (en) 2014-09-30
KR101115212B1 (ko) 2012-02-14
IL205227A0 (en) 2010-12-30
JP2011502436A (ja) 2011-01-20
US20120307787A1 (en) 2012-12-06
TWI415412B (zh) 2013-11-11
US9450728B2 (en) 2016-09-20
BRPI0818134A2 (pt) 2015-03-31
RU2451404C2 (ru) 2012-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302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息的配置和方法
US20200313830A1 (en) Partial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JP7073378B2 (ja)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ンネルで制御情報多重化
RU2451405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сурсам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5009499B (zh) 在自适应配置的tdd通信系统中的确认信息的传输
CN102449971B (zh) 用于多载波无线通信的下行链路分配指示符设计
CN102415029B (zh) 用于mimo通信系统中的控制和数据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KR10164624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15036B (zh) 用于便利控制区域大小的可靠传输和跨载波信号传送的可靠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US20090067391A1 (en) Separate Rank and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160448A (zh)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3634906A (zh) 用于对定位参考信号进行定序和相关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16015A (zh) 针对多分量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
CN1017794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信息的编码和复用
CN102986158A (zh) 上行链路信道上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11447665B (zh)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753631A (zh) 一种256qam的调度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0122939A1 (ja) 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7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7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