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3619A -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3619A
CN103343619A CN2013103217519A CN201310321751A CN103343619A CN 103343619 A CN103343619 A CN 103343619A CN 2013103217519 A CN2013103217519 A CN 2013103217519A CN 201310321751 A CN201310321751 A CN 201310321751A CN 103343619 A CN103343619 A CN 103343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ing
diagonal web
web member
upper chord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17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3619B (zh
Inventor
苏鹏
侯纲领
夏节文
李文蔚
曹春红
刘建卫
杨步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17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3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3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3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3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属于滑模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中心钢圈组件、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和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包括固径上弦杆、下弦杆、第一斜腹杆、第二斜腹杆、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端部斜腹连接杆和斜腹连接杆,固径上弦杆和下弦杆上下平行设置,固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右端均用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的外周沿,中心钢圈桁架外周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呈辐射型分布;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包括变径上弦杆、变径立杆、变径端部斜腹杆和变径斜腹杆,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连接于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的外侧。本发明通过更换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可达到增加或减小滑模平台直径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模工程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背景技术
滑模工程技术是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现场场地占用少、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安全作业有保障、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技术,通常简称为“滑模”。
但滑模不仅包含普通的模板或专用模板等工具式模板,还包括动力滑升设备和配套施工工艺等综合技术,目前主要以液压千斤顶为滑升动力,在成组千斤顶的同步作用下,带动1米多高的工具式模板或滑框沿着刚成型的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滑动,混凝土由模板的上口分层向模板内浇灌,每层一般不超过30cm厚,当模板内最下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模板依靠提升机具的作用,沿着已浇灌的混凝土表面滑动或是滑框沿着模板外表面滑动,向上再滑动约30cm左右,如此连续循环作业,直到达到设计高度,完成整个施工。滑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高效率的快速机械施工方式,在土木建筑工程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只要这些混凝土结构在某个方向是边界不变化的规则几何截面,便可采用滑模技术进行快速、高效率的施工制作或生产。在各种规则几何截面的混凝土结构上,滑模技术显示出无穷的威力。
目前,在造粒塔、筒仓等筒状建筑物滑模施工中,采用整体辐射梁式滑模平台施工,所用的滑模平台辐射梁尺寸固定,只能适用于相同直径的造粒塔、筒仓,且平台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均采用焊接,重复利用时需要更换较多部件,导致使用极不方便,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通过专利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65037.8,申请日:2013年3月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钢管扣件式滑模平台系统,该申请案包括有位于待施工墙体中心的竖直的支承杆,支承杆上设置千斤顶,千斤顶与“开字”形的提升架连接并可驱动提升架提升;提升架两侧分别设置有上、下水平平行设置的上横管和下横管,上横管与下横管之间通过交叉的支撑管相互连接;所述上横管、下横管和支撑管均为建筑脚手架钢管,它们之间的交叉点通过钢管扣件相互连接,上横管内侧端与钢质的滑模模板焊接连接;所述滑模模板外围固定有钢管制成的围檩,围檩与提升架之间通过横向连接管连接;所述提升架及两侧的上、下横管沿待施工墙体的水平纵向或环向延伸方向设置有多组,各组相邻的上横管之间通过纵向连接管相互连接,纵向连接管也为建筑脚手架钢管,纵向连接管与上横管之间通过钢管扣件相互连接,纵向连接管上搭有脚手木板。该申请案虽然荷载轻,避免了滑模施工中因荷载过大而引起的提升困难的问题,但是其滑模平台的直径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或在调整时需要更换多数部件,导致使用不方便,无法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墙体施工,各部件重复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滑模平台辐射梁尺寸固定,不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滑模平台尺寸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更换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以达到增大或减小辐射梁长度(即:增加或减小滑模平台的直径)的目的。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包括中心钢圈组件、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和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所述的中心钢圈组件包括第一型钢横梁、第二型钢横梁、第三型钢横梁和中心钢圈桁架,所述的中心钢圈桁架为圆形结构,该中心钢圈桁架内部设置有第一型钢横梁、第二型钢横梁和第三型钢横梁,上述的第一型钢横梁和第三型钢横梁位于第二型钢横梁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二型钢横梁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二型钢横梁位于中心钢圈桁架的直径位置,第一型钢横梁和第三型钢横梁关于第二型钢横梁轴对称分布;所述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包括固径上弦杆、下弦杆、第一斜腹杆、第二斜腹杆、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端部斜腹连接杆和斜腹连接杆,其中:所述的固径上弦杆和下弦杆上下平行设置,该固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右端均用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的外周沿,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外周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呈辐射型分布,上述的第一斜腹杆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的右端;上述的第一立杆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上,该第一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的第二斜腹杆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的左端;所述的第二立杆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的左端,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的左端,该第二立杆竖直设置;所述的端部斜腹连接杆的一端焊接于下弦杆的左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斜腹连接杆的一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的左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固径上弦杆左端伸出焊接处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包括变径上弦杆、变径立杆、变径端部斜腹杆和变径斜腹杆,该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连接于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的外侧,其中:所述的变径上弦杆的右端为连接端,该连接端通过第一拼接节点与固径上弦杆左端的连接端相连接,该变径上弦杆和固径上弦杆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变径上弦杆的左端与变径端部斜腹杆的左端焊接固定,变径端部斜腹杆的右端通过第三拼接节点与端部斜腹连接杆的连接端相连接,上述的变径端部斜腹杆和端部斜腹连接杆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变径立杆竖直安装于变径上弦杆和变径端部斜腹杆之间;所述的变径斜腹杆的一端焊接于变径端部斜腹杆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二拼接节点与斜腹连接杆的连接端相连接,上述的变径斜腹杆和斜腹连接杆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第一拼接节点包括节点连接板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变径上弦杆和固径上弦杆的横截面均为“工”字形状,其腹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节点连接板,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其上下翼缘的外侧各设置有节点连接板,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第二拼接节点包括节点连接板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变径斜腹杆和斜腹连接杆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状,其翼缘的外侧设置有节点连接板,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三拼接节点结构与第二拼接节点结构相同。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其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包括变径上弦杆、变径立杆、变径端部斜腹杆和变径斜腹杆,该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连接于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的外侧,与原滑模平台相比,通过更换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可达到增大或减小辐射梁长度(即:增加或减小滑模平台直径)的效果,同时,中心钢圈组件和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拆卸后,可在其它直径系列滑模平台中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各部件重复利用率; 
(2)本发明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其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与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通过第一拼接节点、第二拼接节点和第三拼接节点连接,各部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改变了原滑模平台焊接连接的方式,所有部件可拆卸重复利用,安装及拆卸方便,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3)本发明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其结构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增强了滑模平台的使用效率,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和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拼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拼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B剖视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1、固径上弦杆;12、下弦杆;131、第一斜腹杆;132、第二斜腹杆;141、第一立杆;142、第二立杆;15、端部斜腹连接杆;16、斜腹连接杆;2、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1、变径上弦杆;22、变径立杆;23、变径端部斜腹杆;24、变径斜腹杆;31、第一型钢横梁;32、第二型钢横梁;33、第三型钢横梁;4、中心钢圈桁架;5、第一拼接节点;6、第二拼接节点;7、第三拼接节点;8、节点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包括中心钢圈组件、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和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心钢圈组件包括第一型钢横梁31、第二型钢横梁32、第三型钢横梁33和中心钢圈桁架4,所述的中心钢圈桁架4为圆形结构,该中心钢圈桁架4内部设置有第一型钢横梁31、第二型钢横梁32和第三型钢横梁33,上述的第一型钢横梁31和第三型钢横梁33位于第二型钢横梁32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二型钢横梁32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二型钢横梁32位于中心钢圈桁架4的直径位置,第一型钢横梁31和第三型钢横梁33关于第二型钢横梁32轴对称分布。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包括固径上弦杆11、下弦杆12、第一斜腹杆131、第二斜腹杆132、第一立杆141、第二立杆142、端部斜腹连接杆15和斜腹连接杆16,其中:所述的固径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上下平行设置,该固径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的右端均用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4的外周沿,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4外周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呈辐射型分布(如图1所示)。上述的第一斜腹杆131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右端;上述的第一立杆141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上,该第一立杆141竖直设置;所述的第二斜腹杆132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左端;所述的第二立杆142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左端,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左端,该第二立杆142竖直设置;所述的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一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左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斜腹连接杆16的一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左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固径上弦杆11左端伸出焊接处的一端为连接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包括变径上弦杆21、变径立杆22、变径端部斜腹杆23和变径斜腹杆24,该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连接于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的外侧,其中:所述的变径上弦杆21的右端为连接端,该连接端通过第一拼接节点5与固径上弦杆11左端的连接端相连接,该变径上弦杆21和固径上弦杆1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变径上弦杆21的左端与变径端部斜腹杆23的左端焊接固定,变径端部斜腹杆23的右端通过第三拼接节点7与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连接端相连接,上述的变径端部斜腹杆23和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变径立杆22竖直安装于变径上弦杆21和变径端部斜腹杆23之间;所述的变径斜腹杆24的一端焊接于变径端部斜腹杆23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二拼接节点6与斜腹连接杆16的连接端相连接,上述的变径斜腹杆24和斜腹连接杆16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为方便拆卸和重复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改变了原滑模平台焊接连接的方式,各部件之间均采用螺栓连接,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拼接节点5包括节点连接板8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变径上弦杆21和固径上弦杆11的横截面均为“工”字形状,其腹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节点连接板8,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其上下翼缘的外侧各设置有节点连接板8,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拼接节点6包括节点连接板8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变径斜腹杆24和斜腹连接杆16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状,其翼缘的外侧设置有节点连接板8,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同样,变径端部斜腹杆23和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状,其第三拼接节点7结构与第二拼接节点6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使用时,通过更换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关键是更换其变径上弦杆21的长度,即可增大或减小辐射梁长度(辐射梁长度为变径上弦杆21和固径上弦杆11的和),从而实现了增加或减小滑模平台直径的效果,同时,中心钢圈组件和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拆卸后,可在其它直径系列滑模平台中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各部件重复利用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包括中心钢圈组件、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和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心钢圈组件包括第一型钢横梁(31)、第二型钢横梁(32)、第三型钢横梁(33)和中心钢圈桁架(4),所述的中心钢圈桁架(4)为圆形结构,该中心钢圈桁架(4)内部设置有第一型钢横梁(31)、第二型钢横梁(32)和第三型钢横梁(33),上述的第一型钢横梁(31)和第三型钢横梁(33)位于第二型钢横梁(32)的两侧,且分别与第二型钢横梁(32)平行设置,所述的第二型钢横梁(32)位于中心钢圈桁架(4)的直径位置,第一型钢横梁(31)和第三型钢横梁(33)关于第二型钢横梁(32)轴对称分布;
所述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包括固径上弦杆(11)、下弦杆(12)、第一斜腹杆(131)、第二斜腹杆(132)、第一立杆(141)、第二立杆(142)、端部斜腹连接杆(15)和斜腹连接杆(16),其中:所述的固径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上下平行设置,该固径上弦杆(11)和下弦杆(12)的右端均用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4)的外周沿,螺栓连接于中心钢圈桁架(4)外周的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呈辐射型分布,上述的第一斜腹杆(131)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右端;上述的第一立杆(141)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上,该第一立杆(141)竖直设置;所述的第二斜腹杆(132)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中部,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左端;所述的第二立杆(142)的下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左端,其上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左端,该第二立杆(142)竖直设置;所述的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一端焊接于下弦杆(12)的左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斜腹连接杆(16)的一端焊接于固径上弦杆(11)的左端,其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的固径上弦杆(11)左端伸出焊接处的一端为连接端;
所述的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包括变径上弦杆(21)、变径立杆(22)、变径端部斜腹杆(23)和变径斜腹杆(24),该变径辐射梁桁架组件(2)连接于固定直径辐射梁桁架组件(1)的外侧,其中:所述的变径上弦杆(21)的右端为连接端,该连接端通过第一拼接节点(5)与固径上弦杆(11)左端的连接端相连接,该变径上弦杆(21)和固径上弦杆(1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变径上弦杆(21)的左端与变径端部斜腹杆(23)的左端焊接固定,变径端部斜腹杆(23)的右端通过第三拼接节点(7)与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连接端相连接,上述的变径端部斜腹杆(23)和端部斜腹连接杆(15)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变径立杆(22)竖直安装于变径上弦杆(21)和变径端部斜腹杆(23)之间;所述的变径斜腹杆(24)的一端焊接于变径端部斜腹杆(23)上,其另一端通过第二拼接节点(6)与斜腹连接杆(16)的连接端相连接,上述的变径斜腹杆(24)和斜腹连接杆(16)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拼接节点(5)包括节点连接板(8)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变径上弦杆(21)和固径上弦杆(11)的横截面均为“工”字形状,其腹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节点连接板(8),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其上下翼缘的外侧各设置有节点连接板(8),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拼接节点(6)包括节点连接板(8)和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变径斜腹杆(24)和斜腹连接杆(16)的横截面均为“T”字形状,其翼缘的外侧设置有节点连接板(8),并通过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所述的第三拼接节点(7)结构与第二拼接节点(6)结构相同。
CN201310321751.9A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Active CN103343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1751.9A CN103343619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1751.9A CN103343619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3619A true CN103343619A (zh) 2013-10-09
CN103343619B CN103343619B (zh) 2015-11-04

Family

ID=49278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1751.9A Active CN103343619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361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131U (zh) * 1988-06-22 1989-05-24 北京利建模板联合公司 模数化大型模板作滑模
JPH08135182A (ja) * 1994-11-08 1996-05-28 Hazama Gumi Ltd 支保工スライド工法
CN101818564A (zh) * 2010-06-04 2010-09-01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式挂架体系
CN202227686U (zh) * 2011-09-23 2012-05-2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伸缩格构式钢桁架
CN102535843A (zh) * 2011-12-16 2012-07-04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施工方法及液压滑模装置
CN203361631U (zh) * 2013-07-29 2013-12-25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8131U (zh) * 1988-06-22 1989-05-24 北京利建模板联合公司 模数化大型模板作滑模
JPH08135182A (ja) * 1994-11-08 1996-05-28 Hazama Gumi Ltd 支保工スライド工法
CN101818564A (zh) * 2010-06-04 2010-09-01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式挂架体系
CN202227686U (zh) * 2011-09-23 2012-05-23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伸缩格构式钢桁架
CN102535843A (zh) * 2011-12-16 2012-07-04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圆形钢筋混凝土烟囱筒壁施工方法及液压滑模装置
CN203361631U (zh) * 2013-07-29 2013-12-25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3619B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8397B (zh) 一种预制柱及其预制施工方法
CN202248298U (zh) 型钢混凝土框架节点
CN211143305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物
CN104372967A (zh) 一种自然通风冷却塔用斜支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3361631U (zh)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CN103343639A (zh) 一种高效调节的滑模系统
CN105297890A (zh)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梁柱角钢锚固连接节点
CN203475310U (zh) 钢混结合箱梁混凝土翼板模板
CN102777050A (zh) 大跨度管桁架屋面梁的组拼胎架
CN205399824U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组合异形柱
CN205205683U (zh) 混凝土高墩施工模板装置
CN203361654U (zh) 预制钢架构件
CN205153121U (zh)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梁柱角钢锚固连接节点
CN206942191U (zh) 一种高度可伸缩调节的临时支撑加固组合钢结构
CN103343619A (zh) 一种滑模系统可变径装配式滑模平台
CN214741848U (zh) 一种新型风力发电塔
CN203066043U (zh) 导流洞顶拱砼衬砌钢模板支架
CN203626212U (zh) 一种快速拆装式墩柱施工操作平台
CN103397638A (zh) 高刚度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用的拉杆
CN109441088B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钢结构作业平台
CN203222981U (zh) 型钢混凝土悬挑结构施工用悬吊平台
CN203361630U (zh) 一种滑模平台辐射梁刚性连接节点
CN207277893U (zh) 一种用于高空悬挑的型钢平台支模结构
CN202321919U (zh) 自动扶梯的金属骨架结构
CN204919363U (zh) 一种抗强风高墩拼装式劲性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 Peng

Inventor after: Hou Gangling

Inventor after: Xia Jiewen

Inventor after: Li Wenwei

Inventor after: Cao Chunhong

Inventor after: Liu Jianwei

Inventor after: Su Peng Li Wenyu Cao Chunhong Liu Jianwei Jiewen summer ring Yang Buqian

Inventor before: Su Peng

Inventor before: Hou Gangling

Inventor before: Xia Jiewen

Inventor before: Li Wenwei

Inventor before: Cao Chunhong

Inventor before: Liu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Peng Su Hou Xia Li Wenyu Cao Chunhong Liu Jianwei Yang Buqian Jiewen programm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