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0963A - 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40963A CN103340963A CN2013103096317A CN201310309631A CN103340963A CN 103340963 A CN103340963 A CN 103340963A CN 2013103096317 A CN2013103096317 A CN 2013103096317A CN 201310309631 A CN201310309631 A CN 201310309631A CN 103340963 A CN103340963 A CN 1033409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m
- radix
- medicine
- pericarpium citri
- citri reticulata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香茹、扁豆、厚朴花、黄连、柴胡、黄芩、白芍药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伤暑见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伤暑又称“感暑”,指夏季伤於暑邪,出现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涩等“阳暑”症候。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我们平时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但由于近代人们生活、生产和保健条件的改善,人们也重视预防,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病例并不多。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天气炎热,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目前,西药治疗伤暑效果不佳,且有较多副作用,因此,人们对快速有效治疗伤暑的中药存在很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及临床反复的试验和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伤暑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伤暑的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了该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用香茹、扁豆、厚朴花、黄连、柴胡、黄芩、白芍药、山楂、青皮、陈皮、车前子、甘草药物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伤暑的复发。其中选用香茹是因为其性味微辛,凉,有清热利湿的功能,治中暑吐泻,痢疾,湿热浮肿,齿龈炎,背痛,带状疱疹。选用扁豆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能,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选用厚朴花是因为其性味苦辛,温,有理气,化湿的功能,治胸膈胀闷。选用黄连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的功能,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选用柴胡是因为其性味苦,凉,入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能,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选用黄芩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能,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选用白芍药是因为其性味苦酸,凉,入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能,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选用山楂是因为其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有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的功能,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选用青皮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微温,入肝、胆经,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能,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选用陈皮是因为其性味苦、辛,温,归肺、脾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选用车前子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清热,明目,祛痰的功能,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痈,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本发明组合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香 茹 10-20克 扁 豆 10-20克 厚朴花 8-15克
黄 连 8-15克 柴 胡 8-15克 黄 芩 8-15克
白芍药 10-20克 山 楂 10-20克 青 皮 10-20克
陈 皮 10-20克 车前子 8-15克 甘 草 8-15克
优选用量为
香 茹 15克 扁 豆 15克 厚朴花 10克
黄 连 10克 柴 胡 10克 黄 芩 10克
白芍药 15克 山 楂 15克 青 皮 15克
陈 皮 15克 车前子 10克 甘 草 1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香茹: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晒干;
2、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稍煮,至种皮鼓起、松软时,捞出,浸入冷水中,脱去皮,晒干;
3、厚朴花:拣净杂质,去梗,筛去泥屑;
4、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5、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
6、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切片,晒干;
7、白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8、山楂:拣净杂质,筛净去核;
9、青皮: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10、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变黑的果皮,抢水洗净,润软,切丝,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11、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
12、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凉干。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香茹、扁豆、厚朴花、黄连、柴胡、黄芩、白芍药、山楂、青皮、陈皮、车前子、甘草药物放入煎药容器内,加6倍量水进行浸泡,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25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将煎煮液分为3剂服用。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用于治疗伤暑,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4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20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2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治疗伤暑的临床观察资料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220例,其男性患者160例,女性患者60例。
2、诊断标准
伤暑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晕,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轻者烦热口渴,气粗、四肢疲乏;重者烦心、喘喝、妄言,昏闷不醒。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中、晚各服1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伤暑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
好转:伤暑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的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伤暑患者220例,结果显效210例,显效率为95.45%,好转8例,好转率为3.64%,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09%。
Claims (3)
1.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香 茹 10-20克 扁 豆 10-20克 厚朴花 8-15克
黄 连 8-15克 柴 胡 8-15克 黄 芩 8-15克
白芍药 10-20克 山 楂 10-20克 青 皮 10-20克
陈 皮 10-20克 车前子 8-15克 甘 草 8-1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香 茹 15克 扁 豆 15克 厚朴花 10克
黄 连 10克 柴 胡 10克 黄 芩 10克
白芍药 15克 山 楂 15克 青 皮 15克
陈 皮 15克 车前子 10克 甘 草 10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备料
(1)香茹: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晒干;
(2)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稍煮,至种皮鼓起、松软时,捞出,浸入冷水中,脱去皮,晒干;
(3)厚朴花:拣净杂质,去梗,筛去泥屑;
(4)黄连:拣去杂质,洗净泥砂,润透,切片,阴干;
(5)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
(6)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切片,晒干;
(7)白芍药: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干燥;
(8)山楂:拣净杂质,筛净去核;
(9)青皮: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10)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变黑的果皮,抢水洗净,润软,切丝,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11)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
(12)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凉干;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香茹、扁豆、厚朴花、黄连、柴胡、黄芩、白芍药、山楂、青皮、陈皮、车前子、甘草药物放入煎药容器内,加6倍量水进行浸泡,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25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将煎煮液分为3剂服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09631.7A CN103340963B (zh) | 2013-07-23 | 2013-07-23 | 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09631.7A CN103340963B (zh) | 2013-07-23 | 2013-07-23 | 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40963A true CN103340963A (zh) | 2013-10-09 |
CN103340963B CN103340963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9275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0963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40963B (zh) | 2013-07-23 | 2013-07-23 | 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4096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3491A (zh) * | 2014-06-24 | 2014-12-03 | 扬中牧乐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牛中暑的中草药提取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421685A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兰恒才 | 一种治疗伤暑腹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07-23 CN CN201310309631.7A patent/CN1033409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吴弥漫: ""暑病的辩证论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
徐迪华等: "《中西医探讨中暑的分型与辨证论治》", 《江苏中医》 * |
曹霞: "《夏季伤暑 医治有别》", 《家庭医生报》 * |
李春颖等: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临证举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
谢兆丰: "《伤暑的中医治疗》", 《中国中医学报》 * |
陈勇: ""加味天水散治疗小儿暑泻伤阴型"", 《云南中医杂志》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73491A (zh) * | 2014-06-24 | 2014-12-03 | 扬中牧乐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防治牛中暑的中草药提取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421685A (zh) * | 2016-08-30 | 2017-02-22 | 兰恒才 | 一种治疗伤暑腹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40963B (zh) | 2015-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91774B (zh) | 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51521B (zh) | 一种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药物 | |
CN103736072B (zh) |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47047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05843B (zh) |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69474A (zh) |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66532A (zh)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474174A (zh) | 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68129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40963B (zh) | 一种治疗伤暑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35295B (zh) | 一种治疗低血压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772693B (zh) |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28644B (zh) | 一种治疗甲状腺肿大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11005B (zh) |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72405B (zh) | 一种治疗黄疸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52709A (zh) |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30649B (zh) | 一种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51821A (zh) | 一种治疗风热头痛和偏头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51813A (zh) |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61314B (zh) | 一种健脾、补肺、固肾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53661C (zh) | 一种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367929A (zh) | 一种治疗小儿积食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6048B (zh) |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30861A (zh) | 一种治疗霍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23377B (zh) | 一种治疗痹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